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節水型單位申報材料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節水型單位申報材料范文1
嚴格各行業用水定額管理,強化定額使用。在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節水載體認定等工作中嚴格執行用水定額。
2.計劃用水
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的城鎮非居民用水單位數量占應100%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的城鎮非居民用水單位數量。
3.用水計量
(1)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
農業灌溉用水計量水量占農業灌溉用水總量的比例≧80。
(2)工業用水計量率
完善高耗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采用先進用水工藝技術提高重復利用率,推廣合同制節水,嚴格各行業用水定額計劃管理,重點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節水工作,實現工業用水計量率達100%。
4.水價機制
(1)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機制,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推進農業水權制度建設,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際實施面積占計劃實施面積比例達100%。
實際執行水價加精準補貼(補貼工程運行維護費部分)占運行維護成本比達到100%。
(2)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水價制度
(3)實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4)按標準足額征繳水資源費。
5.節水“三同時”管理
新(改、擴)建建設項目執行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制度。
6.節水型載體建設
(1)節水型企業建成率
節水型企業建成率(重點用水行業節水型企業數量與重點用水行業企業總數的比值)≧50%。
(2)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建成率
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建成率(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數量與公共機構總數的比值)≧50%。
(3)節水型居民小區建成率
節水型居民小區(節水型居民小區數量與居民小區總數的比例)≧20%。
7.供水管網漏損控制≦10%。
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城鎮公共供水總量和有效供水量之差與供水總量的比值)
8.生活節水器具推廣
全面推動公共場所、居民家庭使用生活節水器具。
9.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經過處理并再次利用的污水量與污水總量的比值(城鎮處理部分,不含企業內部循環利用部分)≧20%。
10.社會節水意識
(1)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活動。經常性開展節水公益宣傳活動,普及水情知識和節水知識。
(2)公眾具有明顯的節水意識。通過電話、網絡進行公共節水意識調查,70%以上的調查對象具有明顯的節水意識。
11.積極創建節水標桿示范單位。鼓勵區域內企業、公共機構、產品、灌區在國家級和省級參評水效領跑者或節水標桿單位。實行節水激勵政策,加大本級財政對節水項目建設、節水技術推廣等實行補貼或其他優惠等激勵政策。推廣噴灌、微灌、管道輸水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力爭高效節水灌溉率≧40%。
工作內容
(一)農業節水
農業是用水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為核心,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優化配置水資源,加快渠道防滲等農業節水基礎設施的建設,對現有大中型灌縣進行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推進小型農田節水改造,因地制宜推廣和普及節水技術,在進一步擴大薄露灌溉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完善和落實節水灌溉的產業支持、技術服務、財政補貼等政策措施。通過農業全面節水,有效消減農業污染,改善水環境,保障農業用水安全。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加強渠道改造,增加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節水灌溉區建設。
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水利局
(二)工業節水
工業節水兼有節水和減排雙重任務,工業節水應以取水量大及水污染嚴重的行業為重點,要堅持“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原則,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為核心,立足企業用水實行“產品有定額、企業有總量”。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進步為先導,適時適度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強化工業節水治污管理,完善市場機制,增加優質、低耗能、高附加值、競爭力強的產品種類和數量,加大低耗水原料的比重,優化原料結構,提高用水效率,促進工業增長與水環境治理協調發展。
對耗水量大、工藝落后的企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推廣清潔生產理念和技術,改變高耗水、高污染的傳統經濟模式,發展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新經濟模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建立起清潔、循環的節水型企業,并對重點行業進行水平衡測試,實行總量和定額定制。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節水型企業創建。
牽頭單位:縣商務和工業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水利局、住建局
2.企業水平衡測試工作。
牽頭單位:縣水利局;責任單位:縣商務和工業信息化局、住建局
(三)城鎮公共節水
城市化進展迅速,城鎮用水迅速增長,污水排放量也隨之加大。生活節水重點是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加強節水器具普及使用,對居民改裝節水器具、安裝獨立水表等予以補貼,推動旅館飯店、學校等用水器具更新改造、計劃用水制度建設等。此外,應加強節水管理,加大資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并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節約用水,提高民眾節水意識,全面提升城鎮節水水平。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制定完成供水管網計劃,節水器具推廣計劃,一戶一表安裝計劃并落實。完成全縣50%以上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建設。完成節水型小區創建。
牽頭單位:縣住建局;責任單位:縣水利局
2.完成節水型學校創建。
牽頭單位:縣教育局;責任單位:縣住建局、水利局
(四)非常規水源利用
鼓勵并積極發展污水處理回用、雨洪資源利用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增加水資源有效供給,以示范工程帶動非傳統水資源的推廣利用。
責任單位:縣住建局
(五)水資源監控體系建設
加強監測計量能力建設,建立水資源監控體系是水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要加大水資源監控投入資金,加大取用水監測計量工程建設,提高監控水平。
責任單位:縣水利局
(六)考核評估程序
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目標考核機制,把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各地區,并實行動態管理,三年一復驗,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取消命名。組織有關單位,對節水型社會創建達標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1.各成員單位按照本方案要求,提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作為創建達標的依據。
2.領導小組根據需要進行監督檢查,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形成會議紀要。
3.各成員單位進行自評,總結工作執行情況,并向領導小組匯報。由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工作評估、通報,并將評估結果上報考核部門。
(六)資金籌措
節水型社會建設工程籌資采取政府投資、政策融資、銀行貸款、社會籌資等多種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結構,形成政府和社會共同出資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局面。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公眾意識與能力提高等投資由政府投資;農業節水工程等公益性為主的工程,以政府投資、政策性融資為主;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工程以企業自籌方式為主,政府引導性資金為輔;城市生活供水的管網改造工程將繼續實行企業自籌和財政投入并用。為保證節水資金使用到位,力爭做到有節水專項投入,有預算、結算報告。
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向城市節水、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鼓勵企業自籌部分資金開展節水項目,通過節水技術改造產生的節水效益收回成本。建議制定有利于節水事業和節水產業發展的制度,爭取優惠政策,如實行節水示范企業獎勵制度、符合規定的節水專用設備投資可按稅法規定抵減所得稅等。
(七)提升宣傳教育,形成節水文化
要加強對節水宣傳工作的領導,把節水宣傳作為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水管理的一項日常工作來抓,要保障宣傳經費,使節水宣傳工作作為一項基礎工作長期開展下去。通過充分宣傳、廣泛動員,倡導科學用水方式,增強全社會珍惜水、愛護水的意識,形成人人關心和積極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在全社會初步形成關心水、節約水的社會風氣和濃厚氛圍。
實施步驟
節水型社會建設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實施:
(一)簽約咨詢機構(2021年05月15日)
邀請符合要求的咨詢服務機構,對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項目,依據招投標法和現行招標規定進行公開招標,確定咨詢服務機構,快速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全面開展。
(二)動員部署階段(2021年05月16日至05月30日)
成立節水型社會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編制《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施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廣泛開展人員培訓和宣傳,營造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全面推進階段(2021年6月至7月31日)
制定完善節水規定,強化節水基礎管理工作,完成各項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運行體系和運行機制,各責任單位根據責任目標開展節水型單位、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社區、節水型學校、節水型醫院等建設活動,全面普及節水器具,推廣噴灌、微灌,管道輸水等高效節水灌溉的調查及資料收集工作,落實各項節水措施。
(四)自評階段(2021年8月30日前)
申報材料檢查匯總,節水載體評審、公示、命名、授牌,對節水型社會建設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完成節水型社會建設資料收集整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