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免疫學檢驗論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免疫學檢驗論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免疫學檢驗論文

免疫學檢驗論文范文1

【關鍵詞】 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越來越需要高層次、高素質的檢驗人才。培養出具有廣博的基礎與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已成為當前醫學教育工作值得深入探討的教學改革課題。實驗教學是高等醫學院校的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一座橋梁,因此,作為醫學檢驗專業課程之一的免疫學檢驗,有必要加強實驗教學改革,通過實驗課不但讓學生了解、掌握先進的免疫學檢驗技術和分析手段,還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起著關鍵作用[1]。

1 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效果

1.1 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過去實驗課內容多是對經典實驗進行驗證,簡單的、低水平的重復,無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實驗環境中,學生缺乏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也談不上創新能力和科研素質的培養。為了使實驗課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本校設計了新的授課方案,實驗教學逐步轉變為綜合性、探索性為主要內容,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2 改變教學觀念,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 長期以來,實驗教學方法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實驗過程首先由教師詳細的講解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甚至進行操作示范,學生只需按實驗教材機械地完成實驗操作即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實驗課改革從教學方法入手,實驗課的主角逐漸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將以教師講授和示范為主、學生被動模仿的教學方法逐步轉變為以教師對學生進行基本實驗技能的傳授與訓練為重點、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和實驗的教學方法。授課重點放在啟發、挖掘學生的內在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方面,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理論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驗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整體優化。

1.3 變獨立分散的實驗為綜合性實驗 以往的實驗課內容大多是獨立的、傳統的單因素設計,一次課僅涉及單一的免疫學檢驗技術。由于新的教學大綱課時的減少,所以常規的實驗教學只能進行有限的幾項。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切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以輔助理論教學,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一條重要途徑。而綜合性、系統性實驗教學體系,不僅把實驗內容改成多因素設計,幾乎涉及到免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全部內容。對于動物實驗,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相同的實驗動物出現不同的實驗結果時,學生能針對性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 實驗課教學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學生們在此次實驗中通過查閱文獻、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分析和撰寫科研論文式的實驗報告等,進行了一次完整的科研過程的自主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知難而進的科學態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學生的畢業論文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說明實驗教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實驗教學的改革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1.5 實驗課教學方法已被寫入教材 由于實驗教學效果好,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獨創性,也得到各高校專家的認可。劉輝主編《臨床免疫學和免疫學實驗指導》,人民衛生出版社;季育華主編《免疫學檢驗實驗指導》,高教出版社。

2 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

授課方案的基本程序是:實驗準備免疫原制備和鑒定免疫抗體制備抗體純化和鑒定酶標記抗體制備幾種免疫技術應用實驗結果及綜合分析論文式實驗報告。

2.1 抗血清制備的實驗中,實驗動物為科研兔,免疫抗原為傷寒沙門氏菌可溶性抗原、雞卵清抗原、綿羊紅細胞抗原。每兩名學生為一個實驗小組,實驗方案的詳細設計、實驗動物的免疫、飼養由學生獨立完成,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興趣。

2.2 涉及到免疫學技術及相關學科技術,主要是化學技術、生物學、生物化學技術、免疫學技術,實驗內容包括四個系統,即抗體系統、補體系統,細胞系統和細胞因子系統。充分體現技術內容的完整性。

2.3 報告書寫要求按論文形式完成,學生要自己查資料,能對實驗結果、現象及方法加以分析評價。

3 實驗教學改革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次實驗教學改革是結合了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實驗安排的主要是直接用于臨床疾病診斷和科研的技術內容。不僅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觀察判斷、分析解決問題及書面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和責任感,能夠在以后的醫院工作中更好地為臨床服務[2]。本實驗也是學生制作基本的免疫檢驗試劑盒的過程,對試劑盒研制過程有了一定的認識。本實驗獲得的抗血清還可以為其他免疫實驗課所用,節省教學開支,提高了教學投資使用率。本校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作用,結合學科、專業、課程特點,強化實驗教學環節,改革實驗教學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

總之,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現代化的實用型醫學人才,應具備多方面的素質[3]。在國際教育中,把知識、能力、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三要素。醫學檢驗教育工作者必須時刻關注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和最新知識并及時反映在教學活動中,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及提高綜合分析能力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科研思路、個性發展及創新能力,以培養具有寬厚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熟練的臨床工作能力和獨立的科研工作能力的醫學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鄭家茂,張胤.論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8,29(1):108112.

免疫學檢驗論文范文2

【關鍵詞】 原發性肝癌 腫瘤標志物放射免疫分析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血清AFP作為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仍有15%~20%原發性肝癌患者成假陰性[1]。本文通過聯合檢測的方法檢測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三種腫瘤標志物的含量,以探討其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1.1.1正常對照組 30例(男27,女13),年齡35—47歲,平均37.6歲,均為體檢合格的正常人,無心、肺、腎等重要臟器疾患,肝腎功能正常。

1.1.2病人組 32例(男23,女9),年齡(34—62歲),平均57.2歲,均為經病理切片明確診斷的原發性肝癌患者。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被檢患者及正常對照者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1,分離血清,-20℃保存備用。

1.2.2方法試劑盒均由天津九鼎試劑公司提供,按說明書操作,三種腫瘤標志物的正常值分別是

AFP

1.2.3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x±s表示,各均數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正常人和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含量。

2.2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陽性檢出率及聯檢的陽性檢出率。

3.討論

AFP為發現最早、應用最廣、研究最充分的腫瘤標志物[2],70年代起應用于臨床,是一種血清蛋白,主要在肝臟的卵黃囊合成。它是原發性肝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有較高的特異性,其水平與腫瘤的大小密切相關。AFP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損傷的肝細胞再生而幼稚化時,肝細胞便重新具有產生AFP的能力[3]。本文檢測其對原發性肝癌診斷陽性率為81.3%,與國內外報道相符[4]。根據有關資料顯示,AFP>400ug/ml對診斷原發性肝癌沒有多大困難,但對于 AFP陰性的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診斷存在有一定的困難。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5、6],有些腫瘤標志物對原發性肝癌也有診斷價值,對AFP無法診斷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有互補作用。本文應用三種腫瘤標志物聯檢,極大地提高了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陽性率,起到了互補作用。

CA-199為高分子糖蛋白,主要由消化道腫瘤細胞所分泌,是胰腺癌、腸癌、膽囊癌、胃癌及肝癌的標志物[7]。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極微,與原發性肝癌患者有顯著差別。文獻證實,原發性肝癌患者的CA-199的陽性率約為72.4%,在AFP陰性患者中也有一定的陽性檢出率。本文測定CA-199陽性率為65.6%,略低于文獻[8],證明該腫瘤標志物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有重要的價值。

SF的含量在一般情況下反映體內儲鐵含量,是檢查機體營養狀態、缺乏鐵及鐵負荷過度的指標,由于腫瘤也會導致血清鐵蛋白含量升高,它被認為是一種腫瘤標志物。SF在肝臟中含量豐富,肝癌患者由于肝細胞的變性壞死,使肝臟中的 SF大量流入血循環,使血中SF升高。有人提出SF對原發性肝癌有較好的診斷價值,甚至認為SF可作為原發性肝癌的第二腫瘤標志物,其檢出陽性率可達75%-76.6%。本文測定的陽性率為56.3%,略低于文獻[9]。

本文結果表明,AFP、CA-199、SF三種腫瘤標志物聯檢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陽性檢出率,陽性率可達93.8%。

參 考 文 獻

[1]武建國主編 實用免疫學檢驗 第1版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848

[2]何浩明編著 醫學實驗研究論文集 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176

[3]崔銳腫瘤標志物在良性疾病中的濃度觀察放射免疫學雜志2004,17(2):138

[4]武建國主編 實用免疫學檢驗 第1版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849

[5]李立人等原發性肝癌血清AIF RIA結果分析放射免疫學雜志1994,7(1):14

[6]徐克成等 γ-谷氨酰轉換酶同工酶對原發性肝癌診斷意義的再評價江蘇醫藥 1988,14(1):1

[7]朱良如,侯曉華 消化系統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及臨床應用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9):574

免疫學檢驗論文范文3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Pest Control

主管單位:中國民主促進會河北省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民主促進會河北省委員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6245

國內刊號:13-1068/R

郵發代號:18-335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免疫學檢驗論文范文4

關鍵詞:課堂教學 成績評定 綜合素質

根據我校培養方案,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是生物工程專業質檢方向以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選修課之一。計劃課時為37(約三分之一的實驗課時),總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檢測的基本原理、國家標準方法及內容體系,各種食品、飲料等的采樣原則及前處理方法等;了解國內外微生物檢驗技術的現狀及發展情況,理解各種快速檢測新技術的原理、使用范圍和方法等。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以及生工專業質檢方向的專業選修課,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內容決定了它是一門操作性、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的直接目的是教會學生掌握目前使用的國家標準方法、知識以及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教會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應對實戰的能力。

考核成績評定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對教學的效果、課堂的效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學風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課程以微生物檢驗基礎理論知識、快速檢測技術和檢驗實驗三部分構成課程結構框架,分別在三部分中設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下表1,以其在課程學時數較少的有限時間內為學生傳授完善的知識體系,確保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并獲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是筆者對教學進行不斷改革的追求。

一、以“考勤和提問”方式督促學生形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出勤和課堂提問的表現能夠間接地反映他們的學習態度。如有的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或借故缺勤,甚至曠課;有的學生雖然每次出勤,但在上課時,不專心聽老師講課,而是看與本課程無關的書,或者做其他專業課的作業,可謂“出工不出力”。持這樣學習態度的學生,上課心不在焉,往往不能正確回答或回答不出老師的課堂提問,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從考勤和提問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包括遲到、缺課(病假和事假)、曠課三種行為,遲到1次扣0.5分,曠課1次扣1分,缺課需要病假或事假證明,病假不扣分,事假扣0.5分?!疤釂枴币噪S機提名方式進行,一個學期每個學生1~2次,答不出扣1分,答的不好酌情扣分,出勤和提問占課程總成績的10%。全勤、學習態度端正、認真聽講學生得10分。

二、以“隨堂作業”形式考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

占總評權重的10%,即10分。在教學進行到某一章節或某一部分的結束時,適時對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定時隨堂測試,讓學生獨立完成。測試題目以知識測試為主,能力測試為輔,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知識測試題目事先擬好標準答案,而能力測試題目可是開放性的,可事先制定答題給分的檔次標準隨堂測試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檢測學生的習效果,促進學生平時的學習;二是對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可據測試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的節奏、方法和深度。一般以3~4次為宜,各次得分相加換算成10分,再計入總評成績。

三、以“PPT準備與匯報”形式掌握學科前沿技術

占總評權重的20%,即20分。本課程的教材為自編教材,其中大部分內容介紹了微生物快速檢測的新技術,學生分兩人一組準備PPT匯報,學生介紹內容涵蓋了“微量多項實驗鑒定系統”、“快速自動化微生物檢測儀器和設備”、“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技術的采用(包括DNA探針、PCR、DNA芯片、ELESA、免疫熒光技術、放射免疫和全自動免疫診斷系統)”、“生物傳感器”等。通過對不同新技術的精心準備和交流,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這些新技術在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以“PPT準備與匯報”開展教學,不盡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也大大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以及交流(匯報結束,臺下老師、同學提問)應變能力。

四、以“課程論文撰寫”形式培養科研思維

課程論文的撰寫需要學生融合貫通微生物檢測技術中理論知識和快速檢測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指導學生如何查閱和有效利用資料,并將其轉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求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以外,關注學科前沿技術,開創教學內容新領域教學過程中,在保證現有國標主要內容和知識體系的前提下,使學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學科領域(目前雖沒有放入GB中)的其他知識及技術和前沿知識及新技術,并了解獲得它們的途徑和方法。學生論文有以某種病原菌為例,介紹對此致病菌的各種檢測方法,也有以某種檢測方法為手段,介紹此方法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檢測及特點等各種方式展開的綜述,不但鍛煉了學生檢索文獻、利用文獻的能力,開闊了學生視眼,學習了科研論文的撰寫,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

五、注重實驗設計和操作過程,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研究思維能力

綜合考慮微生物檢驗的教學特點及實驗條件,以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為目標,引導學生對實驗材料進行選擇(如有些同學選擇放置不同天數的牛奶,也有選擇不同貨架期的各種食品等),對實驗內容、步驟等各個環節進行設計,并自己計算所需要的耗材和玻璃器皿,樹立學生對自己的實驗全權負責的信念。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擴展學生的實驗設計形成研究論文,因條件不允許的實驗內容,鼓勵學生申請校開放實驗室項目、學生科研計劃項目及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等。建立培養學生學習的長效機制,學生學完課程后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平臺,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增強學生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意識。

另外,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各項注意事項,儀器、設備、藥品、試劑的使用,甚至包括衣帽、操作姿勢、言行、手法、材料處理、善后清潔等都嚴格按要求進行。通過嚴格的要求培養學生細膩、嚴謹的科學作風。

免疫學檢驗論文范文5

關鍵詞:B細胞表位;服務器;研究

中圖分類號:R392

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被相應抗體或抗原受體識別的特定部位。B細胞表位[1]是抗原中可被B細胞抗原受體(BCR)或抗體特異性識別并結合的線性片段或空間構象性結構,其刺激機體產生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并產生效應分子(抗體)和效應細胞。線性B細胞表位是由抗原分子表面肽鏈上連續的氨基酸殘基構成的序列。B細胞表位預測研究主要還是以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為主,目前已有較多關于線性B細胞表位的數據庫和預測算法、軟件。

1 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2],又稱抗原決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特殊化學基團??乖ㄟ^抗原表位與相應的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結合,從而激活淋巴細胞,引起免疫應答;抗原也借表位與相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而發揮免疫效應。抗原表位的性質、數目和空間構型決定抗原的特異性??乖砦皇敲庖咴乖缘奈镔|基礎,開展對抗原表位的研究將對病原的診斷以及分子疫苗的設計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線性B細胞表位篩選方法

B細胞表位[3]是抗原中可被B細胞抗原受體(BCR)或抗體特異性識別并結合的線性片段或空間構象性結構,其刺激機體產生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并產生效應分子(抗體)和效應細胞。在免疫學中認為,表位才是抗原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真正部位。B細胞表位預測是表位預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的研究是針對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通過組合抗原蛋白物理化學性質、結構性質、統計顯著性度量等特征屬性進行表位預測,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1 基于遞歸神經網絡的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服務器[4]

在多肽疫苗的開發中B細胞表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疾病的診斷中,也可用于過敏研究。標準的前饋(FNN)和遞歸神經網絡(RNN)有被用在本研究中,用于預測抗原序列中的B細胞表位。網絡已經被訓練和測試,在一個完整的數據集中,由700個非冗余的B細胞表位來自于Bcipep數據庫和同等數量的非表位來自于SWISS-PROT數據庫。該網絡已經訓練和測試在不同的輸入窗口長度和隱結點中。最大精度已使用遞歸神經網絡具有單隱層的35個隱藏的單位窗口長度為16。當測試在五倍折交叉驗證時,最終的網絡產生準確度為65.93%。相應的敏感性,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為67.14,64.71,和65.61%。在以往的研究中RNN比FNN在B細胞表位的預測中效果更好。該肽的長度也是重要的在預用詞從抗原序列的B細胞表位。

2.2 基于氨基酸對抗原規模的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5]

在生物信息學中蛋白抗原位點的鑒定是至關重要的,開發的合成肽疫苗,免疫診斷測試的距離和抗體的產生。目前,大多數的預測算法傾向于使用氨基酸滑動窗口方法。這些方法過于簡單,并在實踐中產生不良的預測結果。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規模,稱為氨基酸對抗原(AAP)規模,基于這一發現,更加有利于B細胞表位預測。它表明,使用SVM(支持向量機)分類,AAP抗原尺度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比現有單個氨基酸傾向尺度。AAP抗原規模可以反映一些特殊的序列在B細胞表位特征中,它的本質是為什么新的方法是優于現有的??梢灶A料與已知的抗原表位的數據,氨基酸對抗原規模的做法將進一步增強。

2.3 基于內核字符串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6]

B細胞表位的鑒定和表征在疫苗設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免疫診斷測試,并產生抗體。因此,可靠的計算工具預測線性B細胞表位是非常可取的。評估的支持向量機(SVM)利用五個不同的內核上五倍使用交叉驗證的方法分類培訓同源減少701線性B細胞表位,從Bcipep數據庫中提取的數據,和701非抗原表位,隨機抽取從SwissProt數據庫序列。根據我們的結果計算實驗中,我們提出BCPred,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的新方法使用序列內核。我們表明,預測性能BCPred(AUC=0.758)優于11基于SVM分類器的開發和評估,以及在我們的實驗中,我們執行的AAP(AUC=0.7),最近提出的一種方法,用于預測線性B細胞使用氨基酸對抗原的表位。此外,我們比較AAP和BCPred,ABCPred 獨特的B細胞表位,使用遞歸神經網絡的方法,該方法為使用兩個數據集先前已用于評估ABCPred的。使用和分析的數據集的結果這個比較表明,不同的B細胞表位的相對性能的結論預測方法的基礎上得出的實驗中使用的數據集的獨特的B細胞表位的可能產生的性能評估方法的估計過于樂觀。這認為使用精心同源性減小數據集的B細胞表位的預測方法進行比較,以避免有關如何不同的方法的誤導性的結論相互比較。同源精簡數據組和BCPred實現以及APP的方法是公開的。

2.4 基于一種新系統的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7]

在幾十年的研究中盡管具有挑戰性的任務,B細胞抗原表位的準確的預測仍然是在計算免疫學中。只有10%的已知B細胞表位的估計是連續的,但他們往往卻是目標預測,因為解決三級結構是必需的,它們是不可或缺的肽疫苗和治療蛋白質工程的發展。在這篇文章中,提出COBEpro,新的兩步預測連續B細胞系統抗原表位。COBEpro是能夠分配表位pensity分數兩個獨立的肽片段抗原序列內的殘留物。COBEpro首先使用支持向量機進行預測在查詢抗原序列和肽片段,然后計算表位的傾向得分為每個基于片段的預測的殘余物。次要結構和溶劑輔助功能信息(無論是預測或準確)可以被納入到提高性能。COBEpro實現了交叉驗證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AUC)下teristic高達0.829片段上抗原決定基的傾向得分任務的AUC為0.628殘余物外延主題傾向得分任務。

3 用于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工具建立與評價的數據庫

免疫信息學[8]數據庫是隨著生物信息學和免疫基因組學的不斷進步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是專門收錄免疫學相關分子信息,實現數據存儲、查詢、分析,計算等功能的數據庫。最初,與免疫相關的多肽序列、抗原分子等信息與其他生物數據一起,被收錄在各類生物信息學數據庫中,隨著免疫學研究的發展,人們對免疫學相關分子信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需要單獨對這些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和預測,一些研究機構開始嘗試從生物信息學基礎數據庫中提取免疫相關的生物數據,開發集存儲、查詢、計算、預測以及繪圖分析功能為一體的免疫學數據庫。目前,網絡上的免疫信息學數據庫已達數十個,它們的規模大小不一,內容與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其中的大部分數據來源于GenBank、EBI、EMBL,供研究人員免費使用。

3.1 Bcipep:B細胞表位數據庫

Bcipep[9]是各種免疫原性B細胞表位數據庫,目前Bcipep數據庫包含3031個條目,其中包括763免疫顯性,1797免疫原性和471空的免疫原性的抗原表位,每條記錄包含多肽序列、源蛋白、病原體、免疫原性、中和性、模式生物、實驗方法、參考文獻、抗原結構等信息,它涵蓋范圍廣泛,如病毒、細菌、原生動物、真菌。該數據庫提供了一組工具,用于分析和提取的數據,其中包括關鍵字搜索,肽譜分析和BLAST搜索。Bcipep稱為一個完整B細胞表位數據庫,已經開發了一個覆蓋廣泛的病原體的抗原決定簇的信息。該數據庫有助于B細胞表位預測方法的研究、合成肽疫苗的設計和疾病的診斷。

4 結束語

顯而易見,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現狀與人們理想預期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利用軟件預測線性B細胞表位并不完全準確,還需要實驗的進一步驗證。為了研發更準確的預測工具,需要建立高質量的訓練數據集和檢驗數據集,數據集的質量高低與預測工具的預測能力密切聯系;另外,統一評價體系也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評價體系的標準化,既有助于軟件開發者采用最有效的算法創建更準確的工具,又方便了使用者對工具的篩選和評價。統一評價體系首先要面臨的問題是所有數據格式的統一,有了一致的數據格式,才能進行比較。在表位預測領域尚缺乏高質量的標準數據集,針對標準的數據集開發自動評價工具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相信隨著生物信息學的快速發展,線性B細胞表位計算機預測技術將會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1]Peters B,Sidney J, Bourne P, et al.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mune epitope database and analysis resource[J].Immunogenetics,2005,57(5):326-336.

[2]吳敏毓,劉恭植.醫學免疫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1-2.

[3]呂鳳林,朱錫華.人C5aR(CD88)序列結構分析及其B細胞表位預測[J].免疫學雜志,1998,14(3):153-156.

[4]Saha S,Raghava GP (2006) Prediction of continuous B-cell epitopes in an antigen using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Proteins.65:40-48.

[5] Chen J,Liu H,Yang J,Chou KC (2007) Prediction of linear B-cell epitopes using amino acid pair antigenicity scale.Amino Acids 33:423-428.

[6]El-Manzalawy Y,Dobbs D, Honavar V (2008) Predicting linear B-cell epitopesusing string kernels.J Mol Recognit 21:243-255.

[7]Sweredoski MJ,Baldi P (2009) COBEpro: a novel system for predictingcontinuous B-cell epitopes.Protein Eng Des Sel 22:113-120.

[8]Walsh R, Locarnini S. Hepatitis B precore protein: pathogenic potential and therapeutic promise[J].Yonsei Med J,2012,53(5):875-85.

[9]Saha S, Bhasin M, Raghava GP (2005) Bcipep:a database of B-cell epitopes.BMC Genomics 6:79.

[10]Roseman AM, Berriman JA., Wynne SA., et al. A structural model for maturat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core[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5,102(44):15821-6.

[11]Yasser EL-Manzalawy, Vasant Honavar. Recent advances in B-cell epitope prediction methods[J]. Immunome Res,2010,6(Suppl 2):S2.

[12]Roggen EL. B-cell epitope engineering: A matter of recognizing protein features and motives[J].DDT:Technol,2008,5(2-3):e49-55.

[13]馮新港.免疫信息學原理及其應用[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9,6:1-5.

[14]Alix,A. (1999) Vaccine,18,311-314 (314).

免疫學檢驗論文范文6

南京市溧水區中醫院(檢驗科),江蘇南京 211200

[摘要] 目的 分析質量控制在臨床免疫檢驗中的重要性。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200例需行免疫檢驗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患者入院順序將其編號,單號為對照組(n=100),雙號為觀察組(n=100)。對照組行常規免疫檢驗,觀察組行全程質控免疫檢驗;對比兩組免疫指標變異指數。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AFP、CEA、Ca199及Ca125指標平均變異指數更低(P<0.01)。結論 全程質控免疫檢測可提高免疫檢測結果準確性及可靠性,為臨床診療提供科學、可靠依據。

[

關鍵詞 ] 免疫檢驗;質量控制;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46.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8(c)-0170-02

免疫檢驗系臨床常見檢查方法。免疫檢驗是疾病的預警信號,也是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然而,臨床上,免疫檢驗實施過程十分復雜,極易產生誤差,影響臨床檢驗結果。這就要求臨床工作人員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過硬的操作技術,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免疫檢驗結果的影響。免疫檢驗屬臨床常規檢查,是臨床診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疾病診療具有重要意義?,F今,隨社會不斷發展,醫學技術不斷進步,人們對臨床檢驗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如何提高免疫檢驗質量,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是需要臨床檢驗人員不斷探索的重要命題。國內外許多研究指出,細致、嚴格的質量控制可提高臨床免疫檢驗準確性[1-2]。本文,選取我院200例需行免疫檢驗的患者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實行全程質控免疫檢測,臨床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200例需行免疫檢驗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患者入院順序將其編號,單號為對照組(n=100),雙號為觀察組(n=100)。對照組中,男80例,女20例;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為(44.35±7.68)歲;其中,AFP(甲胎蛋白)32份,Ca125 14份,Ca199 25份,CEA(癌胚抗原)29份。觀察組中,男78例,女22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為(44.47±7.53)歲;其中,AFP 33份,Ca125 15份,Ca19926份,CEA 26份。兩組年齡、性別、免疫檢驗種類等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備可比性。

1.2 檢驗方法

200份血清標本均采用ECLLA(電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檢驗儀器:羅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及其配套試劑。兩組均嚴格按照分析儀說明書規程進行檢驗。

對照組行常規免疫檢驗;觀察組行全程質控免疫檢驗,具體如下。

1.2.1 分析前質控 分析前階段主要包括:檢驗的具體要求,患者準備,標本采集及運送等。相關調查表明,約75%的實驗誤差為分析前誤差[3]。由此可見,分析前質控是全程質控的重要環節,建立健全分析前質控制度,對提高免疫檢驗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①標本采集及送檢。分析前標本采集涉及醫院各個科室,影響因素繁多,涉及人員較廣,極易出現誤差。相關研究表明,護理工作不細致,是60%分析前誤差的主要原因[4]。由此可見,檢驗科人員應加強與臨床醫師及護士的溝通,采用發放宣傳資料、講座等方式,增進醫護人員對檢驗工作的了解,增強醫護人員規范化檢驗的意識。此外,醫院管理層應制定標本采集及送檢制度,從制度上規范報告申請,標本采集、運送及保管等一系列臨床活動,優化臨床檢驗過程。②建立標本拒收制度。對于條形碼不完整、出現溶血等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檢驗科人員應拒收,并詳細記錄標本不合格原因、科室、送檢人員及檢查項目等信息。特殊情況下,若必須對不合格樣本進行檢驗,則應在檢驗報告單上詳細標注相關信息,以此提醒臨床醫師注意。

1.2.2 分析中質控 ①選擇合理的評估及檢測方法。合理選擇檢測方法,并注意其實用性。合理選擇分析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實驗結果準確性[5]。②熟練規范操作。定期組織實驗室人員進行培訓,以確保實驗室人員技術過硬,減少人為因素對免疫檢驗結果的影響。③嚴格室內質控。室內質控是控制及監測實驗室日常工作準確度,提高臨床檢驗質量的重要保證。定期維修、養護實驗室的儀器及設備,以確保儀器功能正常,減少誤差發生;此外,還應定期檢查實驗室物品、藥品及試劑。④失控情況的處理。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失控情況,應立即停止樣本檢測工作,仔細查找失控原因。重新測定樣本,確認失控是偶然誤差還是人為因素;若重新檢測結果不在正常范圍內,需再次進行測定;若檢測結果仍不在正常范圍內,則說明需要檢測儀器;儀器校對后,若結果還是不在正常范圍內,則應聯系專業技術人員或專家處理;與此同時,操作員應認真分析失控原因,詳細填寫報告單。

1.2.3 分析后質控 ①認真確認檢測結果。注意室內項目檢測,認真對比同一申請者的同一項目,認真觀察同一天的檢測項目。檢驗人員應注意實驗室當天室內檢驗結果,確認室內質控合格后,方可填寫檢驗報告。此外,檢驗人員還應注意保存原始測控數據。②加強與臨床醫師的溝通。檢驗人員應虛心聽取臨床醫師的建議,積極參與臨床病例討論,對于檢驗結果與臨床癥狀不符的情況,應認真分析原因。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AFP、CEA及Ca199等免疫指標的平均變異指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AFP、CEA、Ca199及Ca125指標平均變異指數更低(P<0.01),詳見表1。

3討論

近些年來,隨檢驗醫學和免疫學的不斷發展,免疫檢驗已經成為臨床診療的重要依據。免疫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臨床疾病的診療及患者預后情況。免疫檢驗具有檢驗內容繁雜,檢驗程序繁瑣的特點,檢驗結果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為確保臨床免疫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及可靠性,實施全面免疫檢驗質控制度勢在必行。

綜合相關報道及臨床經驗,可將影響免疫檢驗的因素分為外源性干擾因素及內源性干擾因素兩大類[6]。內源性干擾因素主要為:補體,類風濕因子,交叉反應物質及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高濃度)等。若標本中含有內源性干擾因素,可通過稀釋標本的方法來減低干擾因素對免疫檢驗結果的影響。外源性干擾因素主要包括:標本凝固不全,標本儲存時間過久,標本污染及標本溶血等。細致、嚴格的質量控制可減少外源性干擾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提高臨床免疫檢驗準確性。相關研究指出,樣本檢驗前質量,檢驗儀器,檢驗技術及檢驗結果的分析均可影響臨床檢驗結果。因此,若想確保檢驗結果真實、可靠,應進行全程化、全方位的免疫檢驗質控,以規范免疫檢驗流程。

本文,對照組行常規免疫檢驗;觀察組行全程質控免疫檢驗,即分析前質控(健全標本采集及送檢制度、建立標本拒收制度等),分析中質控(選擇合理的評估及檢測方法、熟練規范操作、嚴格室內質控、失控情況的處理等),分析后質控(認真確認檢測結果,加強與臨床醫師的溝通等)。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AFP、CEA、Ca199及Ca125指標平均變異指數更低(P<0.01),并且檢測分數據更加的精準,由此可見,全程質控可有效提高免疫檢測準確性,檢測數據可靠。

綜上所述,全程質控免疫檢測可提高免疫檢測結果準確性及可靠性,為臨床診療提供科學、準確依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

參考文獻]

[1] 鄭赫.74例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控制評價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192-193.

[2] 陶小美.臨床免疫檢驗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大家健康,2014,8(4):64.

[3] 王軍.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0):4735-4736.

[4] 魯石,賀宇.影響臨床免疫檢驗質量的因素分析與對策探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30):70-71.

[5] 帥奉飛.質量控制在臨床免疫檢驗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2):786-787.

[6] 馬洪濱,王晗,劉立明,等.質量控制在臨床免疫檢驗中的作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2,33(4):114-115.

(收稿日期:2014-06-21)

·編讀往來·

論文寫作技巧——題名

1.題名應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一般不設副題名。一般不超過20字。

2.題名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也不應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 日韩精品 电影一区 亚洲高清 | 免费观看黄色网址 |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快播电影网日韩新片 |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 国产在线观看入口 | 午夜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一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一区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欧美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在线网址 |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一级自拍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 | 综合 欧美 国产 视频二区 | 狠狠操夜夜 | 国产高清不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直播 | 日韩精品网站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 在线观看精品一区 | 一边摸一边爽一边叫床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