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書記總結發言稿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書記總結發言稿范文1
通過家訪、調查,尋找影響少數民族地區文科成績的非智力因素
根據多年從事班級管理工作的觀察發現,影響高三文科學生成績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緊張,焦慮,害怕。這些因素不是短時間形成的,與孩子的生存環境、家庭環境都有很大的關系,只有通過家訪、調查才能了解其具體原因。
高三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不愿與同學、老師、家長交流學習方面的情況。多數家長要求高,自己壓力也大,有時把壓力轉移到學生身上。每當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普遍表現出對孩子的失望與責難之情。家長與子女關系不和、意見不同、興趣點各異的問題比較普遍,導致高三學生往往很難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家的溫情。
誘發學習動機,樹立遠大的目標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它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巨大的作用。班主任在平時工作中,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個人能否進入高一級學校深造,關系到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和幸福,更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興衰。應經常利用杰出人物尤其是身邊的人成材的事例激勵學生,要多描述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和未來的美好情景,引發學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指導學生在每一階段定出具體目標,然后鼓勵學生腳踏實地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這樣,學生胸懷大理想,努力達到小目標,內心便產生了巨大動力,學習效果自然提高。
調控目標期望,拉動學生的學習
目標的設置應明確具體,清楚地規定“做什么”“做多少”“何時做”等關鍵要求。研究發現,學習積極性高的人如果學習目標規定得不明確具體,學習成績往往還趕不上學習積極性稍差但學習目標明確又具體的人。
教師設置了學習目標之后,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的需要相聯系,讓學生把學習的目標當成自己的需要,了解其價值和完成的可能性,對學習的目標產生期望。教師要善于調控學生的目標期望,讓學習目標拉動學生的學習。
訓練成就動機,引導合理歸因
1.訓練成就動機。美國、加拿大對中小學生的成就動機訓練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①意識化:通過與學生談話、討論,讓學生更加注意和了解與成就動機有關的行為。
②體驗化:讓學生進行游戲或其它活動,從中體驗成功與失敗感受,體會選擇目標與成敗的關系,體認行為策略對成功的重要性。
③概念化:讓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理解“成功”“失敗”“目標”以及“成就動機”等有關的概念。
④練習:不斷地重復體驗化和概念化兩個階段,不斷地加深理解和體驗。
⑤遷移:讓學生把學到的行為策略應用到學習場合,學會自選目標、自己評價,并獨自體驗成敗。
⑥內化:把取得成就的要求變成學生自身的需要,并能自如地運用所學的行為策略。經過訓練的學生,他們對取得成就更為關心,更會根據自己的實情選擇所追求的目標,學習成績更好。訓練成就動機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尤為有效。
2.引導合理歸因。教師應引導學生逐漸改變不良的歸因,學會合理歸因,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歸因傾向,判斷其歸因是否合理;接著讓學生進行某種活動,從中體驗成敗;然后,讓學生對自己的成敗進行歸因,在歸因的過程中加以引導。當學生把成功歸因于努力和能力,將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時,教師要給予積極強化;若學生把成功歸因于運氣或工作難度,將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時,教師則要對學生進行歸因指導。歸因指導是幫助學生學會有積極意義的歸因,提高其士氣,而不一定是找成敗的真正原因。即使學生學習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腦子笨,也不能作此歸因,否則歸因有害而無益。當一個學生已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仍然失敗時,教師不能僅僅指出其努力不夠,還應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分析。引導合理歸因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反復進行,直至學生形成穩定而理想的歸因傾向為止。
消除無力感和增強效能感
1.消除學生的無力感。對那些經歷學習上多次失敗而變得自暴自棄,產生無力感的學生,應該采取措施去減輕或消除他們的無力感癥狀,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要讓他們深刻地意識到學習知識與考試成績之間的關系,關注知識的獲取,淡化考試成績,減輕失敗壓力。同時要引導學生坦然面對失敗,視其為吃一塹長一智的難得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