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播音主持論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播音主持論文范文1
從目前學生已完成的自媒體節目數量和質量上來說,被主流采納的幾率尚且不高,這跟主流媒體平臺對內容規格的要求及限制和學生自身制作水平仍有待提高關系密切。廣西的桂中之聲頻率,采用過學生上傳到自媒體上的素材用來制作成節目。視頻方面,如筆者所指導上載于優酷,轉載在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校園網平臺上的《漓院新聞》,從2013至今以創作16期之多,播音主持的學生投入較多熱情,既負責采編,還要負責出鏡,每一期的節目內容和主播的表現都在微博上引起熱議。直接服務了尚無校園電視臺的該校,對于關注身邊事,解決身邊問題的學生們。對于參與到其中的學生都有直接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媒體和電視播音主持業務實踐有了直接感性的認識,除了教師教,還有身邊人看的一種模擬主播狀態,有效的提升了實踐教學的環節。從學生構成來看,播音主持與新聞學專業是主力軍,較好的平衡節目采編播一體化的融合,專業之間的互補性較好。指導教師也各司其職,達到臺前幕后的合理分工。從參與實踐的效果來看,學生主播從生澀到熟練,很多參與過節目的學生對自身能力和不足有了清醒的認識。正是因為學生和教師打造了在優酷上的這個自媒體平臺,后來才被學校所采納作為正是的校園對外宣傳的窗口節目。
2自媒體傳播方式的使用思考
2.1專業技能差異的消解
在自媒體時代,不同水平傳播與藝術專業的教育者和學習者面臨著兩項重要的任務:第一是轉變對主流大眾傳播媒體“神秘性”的認識;第二是對本專業和行業中的成見進行消解。在SNS,Blog,Weibo,App等網絡服務成為自媒體的傳播主體時,改變了傳統紙媒和電子媒體為受眾進行議程設置,構建受眾所期待圖景的局面。信息技術為民眾參與大眾傳播、表達意見提供了便利,拓寬了民眾思路,起到了“啟智”的作用。在公共意見的領域,年輕人總是活躍在虛擬世界,尚不能在主流媒體的世界里發聲。因此,因為得不到有效的鍛煉,使得他們初入職場時能力達不到想象的高度。當在需要負責的傳播語境中,青年人進一步成為主體,用獨立思考認識世界,表達自己的觀點,接受網民的檢驗。學會面對質疑和挑剔,能夠進一步穩固他們的職業心態。知名院校的畢業生能夠較順暢的接觸到傳媒行業的實習實踐機會,但一般學校的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過大致相同的內容,在機遇和眼界上,遠不如前者。好在自媒體的繁榮,給了他們一個釋放自我才華的機會,讓自己的作品和吶喊能夠被聽到和看到。作為播音教育旗艦的中國傳媒大學目前對于學生的口語表達課程的教學改革和研究走在了最前方,通過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這些自媒體,筆者也密切關注著教育方式的創新,思考如何整合自己的教學思路,這一點上,自媒體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提供的不僅是一個觀看的過程,還有互動交流,發現不足。
2.2專業實踐思路的加強
針對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筆者也多次思考,如何將自媒體巧用到實踐教學中。在出鏡報道一章里,要求學生經過課堂理論和視頻實例的分析后獨立完成完成出鏡報道。筆者將三周的教學內容分為第一周理論,第二周不出鏡只報道的校園新聞,第三周出鏡且報道的社會新聞。其中第二周的內容上傳至荔枝FM的校園新聞報道,選擇優秀的作品在校廣播臺中播放。第三周上傳至優酷,回課時,教師播放視頻,學生進行評議。在第三周拍攝之前,學生通過QQ群組將出鏡報道的內容策劃同老師討論,這個教學過程中,至始至終都在智能手機這個工具上。報道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min,能夠較好完成視頻作業的學生都至少嘗試過10遍以上,較好的解決了打結、磕巴的常見心理問題,從實踐中加強心理建設和提高報道能力。等到再使用攝像機拍攝時,學生普遍具備報道思路,不會浪費時間。避免了見到攝像機的生澀感,因為自己動手拍過,能更好的與攝像配合完成報道。
2.3自媒體使用不當的預防
互聯網上的自媒體工具,為信息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各種信息、觀點,隨著百度、谷歌輕松拿下。便捷之外,要警惕“拿來主義”濫用習慣的養成。信息的冗余是互聯網在播音教學使用上面對的大問題。很多的學生在做新聞評論節目時,其觀點和材料幾乎完全參照自媒體上的內容。評論上失去了獨立分析、判斷的能力,覺得看了背了自然就是懂了,自己懶得去調查、交談。因此,教師在策劃審題階段也要進行把關。這首先要求教師做到對學生所使用素材進行了解,便于避免指導時的“亂點兵”。同時,教師應該在微博或QQ上進行話題的布置和銜接順序的選擇。從而避免學生的懶惰習慣和刻板思維的形成。推薦較好的官方微博給學生,每一條新聞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以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完成在相關微博下的一句話評論,教師解答,把課堂和課下的教育結合起來。
3自媒體使用方式的發展趨勢
3.1強強聯合
自媒體再新,成為主流尚且還需時日。如果學生制作的節目如果能夠把握住傳統媒體的標準,被吸納和采用相互融合,才是播音主持教育中實踐教學最大作用的發揮。服務于地方的文化經濟建設,引發思考和關注才是“發聲”教育的主要作用。如何突破校園新聞的節目內容和形式,關注服務地方各項事業建設,仍是教師在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方面需要思考的問題。
3.2整合資源
播音主持論文范文2
當今社會,傳媒對于文化功能傳承的承載性越來越重要,所以,作為當前電視傳媒節目的主持人,其在主持節目時,必須要遵從當今傳媒的規律。在電視節目傳播的過程中,節目的播音主持人應該要考慮到在節目中對聲畫和時代語言的應用,在敘述節目時,保持緊湊的敘述節奏,使得畫面整體都能夠具有較強的協調性,從而讓觀眾能夠從中感到一定的新鮮感,進而使得節目的語言與畫面協調一致。與其他類型的文化載體相比,現代傳媒對于文化特性的把握更加多樣化,是一種帶有綜合性特質的藝術審美的表現形式。在現代化的傳媒形勢下,藝術同非藝術之間互相交融,其形式也愈發的多變,并且,加上播音主持人在語言上對于節目的藝術性渲染,使得觀眾的感官可以在同一時間能夠得到不同的體驗。同時,從播音主持人員在電視節目中開展的具體性實踐活動上看,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節目播音主持人,還必須要具有擅于發現社會中潛在話題的觀察力,對生活能夠有自己的一份思考和感悟,并結合自己的語言特色,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藝術性主持風格。
二、強化播音主持中聲音和語言具有的藝術性內涵
作為傳媒視角下的播音主持人,其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職業技能以及藝術表象形式,就是對聲音和語言藝術內涵的展現,這也是成為一個優秀主持人的必要條件。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特性,這種特性就是個體差異性,所以,它也包括了每個人發音的能力,以及其嗓音具有的特性,這種特性主要是指每個人發音的粗細、快慢和剛柔等說話效果的不同。因此,在現代傳媒視角下的播音主持人不僅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還需要加強自己有聲藝術的培養,使得觀眾在享受完美的視覺體驗時,還能感受到美好的聽覺盛宴,從而使得觀眾能夠對播音主持行業的藝術性得到直接的認識和評價。同時,播音主持人在傳播電視節目信息的過程時,要學會妥善的利用自身具有的藝術性條件,并結合電視節目整體的風格和節目特性,以此來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帶有自身個性的語言藝術。另外,現代傳媒視角下的播音主持人還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創造出一個專題性的報道,并在此報道中充分的發揮自身主持優勢,從而加強對整個電視節目的控制程度。并且,在發揮自身控制力的同時,播音主持人還要在節目中激發觀眾參與節目的熱情,加強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從而使節目的藝術效果和主題都能夠充分的傳播出來,進而使得播音主持具有的藝術性能夠在現代傳媒的視角下完美展現。
三、結論
播音主持論文范文3
(一)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播音主持對專業技能具有較高的要求,而學生通常具有獨特的動機。激發學生的動機有助于其學習能力的提高。一些學生具有播音主持天賦,因此選擇了該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致力于挖掘學生的這一優勢和動機,培養其學習興趣。高校應聘請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通過其主持實踐的講解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其學習欲望的提高。教師還應激發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其播音主持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堅強的意志品質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主持行業具有巨大挑戰和壓力,甚至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意志的自覺性源于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因此,除了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外,播音主持教學還應重視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將新聞專業法規列入高校播音主持教學中,防止學生對主持專業具有片面的認識。要培養學生的意志,要從根本上做起,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對其進行正確的培訓,要求學生正確對待播音主持法規,并且嚴格控制其懶惰心理。從而培養其面對挫折的能力,也使其能夠對播音主持專業具有正確的認識。
(三)注重移情技巧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情感控制能力移情是播音主持工作中常見的技巧之一,主持人需要工作在不同的場合,除了要表達其真實的情感外,控制其情感也是其關鍵技術之一。尤其是在主持真實情感表達比較明顯的節目中,主持人要通過移情技巧控制現場氣氛。移情可以幫助主持人迅速進入正確的思想狀態,正確的表達其情感,從而更好的完成主持工作。移情能力要求主持人具有豐富的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在高校專業教學中,重視播音主持專業的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情景實踐機會。事實上,人們之間交流是否良好與語言符號具有直接關系,這要求主持人和播音員在主持工作中致力于與觀眾之間產生共鳴,并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主持過程忌諱使用較多專業詞語,尤其是對于一些民生和娛樂節目,無法獲取觀眾的認可。另外,應讓播音主持專業學生注重情感相關詞匯的積累,在具體的主持工作中正確的應用,當然,主持人的思維敏捷程度十分重要。
(四)尊重學生獨特人格魅力的發揮我們在對成功主持人進行定義時,并不能嚴格按照主持人的相關規定。一些主持人具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對現場的把握游刃有余,這類主持人我們認為其屬于出色的主持人,如楊瀾在《楊瀾訪談錄》中所表現的睿智、知性等獨特的個人魅力都是值得播音主持學生學習的。因此在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獨特人格魅力的發揮。學生的基礎、學習動機都具有差異。教師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主持人的閱歷、專業水平和思維敏捷程度都會通過其主持的節目傳遞給觀眾,這需要主持人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采編能力、創新意識這些都是主持人應具備的專業素質之一,也是其獨特魅力發揮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面臨著團隊協作完成主持和廣播節目播報工作。因此,主持專業學生與同伴配合能力也是教學中應重點培養的素質之一。
二、總結
播音主持論文范文4
播音主持專業培養的是既有文化素養,又有才藝的高素質人才。針對學期制三年的學習時間緊、學生文化知識欠缺以及缺乏特色課程等問題,高職院校必須在教學上采用多樣化的形式,特別是在實踐教學要不斷創新,開設特色課程,將舞臺實踐作為高職院校專業實踐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競爭力。三年制分為兩年專業課程學習,一年進行專業實習。期末的考試將通過畢業晚會的考核形式把自己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然后在晚會的舞臺上展示學習成果。
同時,設置才藝環節,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專業之外,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展示自我,從側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競爭力。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通過時間教學,學生不可能通過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就能學好本專業的技能。如若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缺少場景下的真實模擬,根本無法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需要一個專業化的場所,能讓播音主持專業課程發揮實效,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將不同課程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于是,舞臺實踐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舞臺的實踐學習,不僅能充分利用學院辦學的特色資源,還能在實戰學習中檢驗自身掌握的職業技能,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踏進社會、適應社會需求做好充足的準備。
2.舞臺實踐教學的意義
2.1從生源角度來看
從生源角度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略低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另外,高職院校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低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在專業的學習上會迎接很大的挑戰。專業化的舞臺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有利于幫助學生塑造專業舞臺形象,提升學習的自信心。
2.2從專業技能角度看
從專業技能的角度看,舞臺實踐教學可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有效性。主持人綜合素質的培養,使播音主持專業學生有實戰的場所,能幫助他們挖掘問題,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在舞臺上的綜合實力,促進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獲得必備的專業技能,做到輕松就業。
2.3從個性化培養角度看
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自身優勢,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在舞臺實踐中進行角色分配,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舞臺定位。在個性化的舞臺實踐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特征明顯,教學上十分復雜。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要注重調整教學的內容和策略。比如,擅長唱歌學生應當鼓勵多參加音樂類型的歌唱比賽,擅長英語口語的學生應當向雙語主持人的方向發邁進。通過針對性的培養和教學,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能才能達到充分的發揮。
播音主持論文范文5
(1)媒體廣播中的受眾群體趨于多層性。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廣播大多停留在報紙翻一翻,電視看一看,廣播聽一聽的階段,媒體廣播的接受形式非常單一,這也造成了媒體廣播的受眾群體選擇的余地不大,電視節目只能做到簡單的“老少皆宜”,受眾群體層次不明顯。到了大媒體時代,媒介消費已經從單一性轉向了多元化,越來越多的精品節目層出不窮,為受眾帶來了新鮮感受的同時,也讓受眾群體的態度也從迎合轉向了選擇,最終讓受眾群體出現了嚴重的分化,甚至可以說,傳統媒體的“大鍋飯”時代已經被海量的、豐富多彩的媒體廣播所取代。
(2)媒體廣播中的報道形式打破諸多限制。在傳統媒體時代,尤其是在電視媒體占據主導的舊媒體傳播時代,由于其獨一無二的話語權和區域信息傳播的霸主地位,造成了其新聞閱讀處于一統天下的地位,而報道形式也是局限于現場采編、中期匯總和后期制作播放的新聞周期中,信息處理方式單一而空洞,而區域性的霸主地位,造成了其報道形式簡單粗糙,區域信息濃厚但是缺乏有針對性,報道質量不佳。在大媒體時代,以新媒體為代表的媒體廣播的報道周期打破了傳統的制作周期,摒棄了24小時的播放周期,也突破了行政區域劃分對于媒體廣播的“分割,讓廣播的報道形式越來越多元化。
二、大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的新趨勢
伴隨著大媒體時代的撲面而來,媒體廣播中的播音主持作為廣播內容的傳播者,也是整個大媒體時代廣告媒介活動的主導者。面對廣播發展的全新變化,播音支持工作也有了全新的發展,其主要的發展趨勢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播音主持風格應該充分滿互需求。在大媒體時代為代表的廣播發展新時期,播音主持人為了迎合新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對于傳媒廣播的沖擊,應該充分掌握信息技術中所涉及的數字技術化和以“數字化白板”為代表的多媒體硬件的改變,并能廣泛接受和掌握微信、微博和客戶端等不同媒體的內容,在規范的主持語言的基礎上,積極學習以新媒體為代表的“新新語言”,滿足播音主持過程中能夠和聽眾進行積極和流暢的交流、互動。從而做到不僅吸引廣大聽眾的積極參與,而且能夠增強媒體廣播的信息含量,推動媒體廣播事業的飛速發展。
(2)播音主持應該倡導個性化的主持風格。在大媒體時代,播音支持應該摒棄過去一成不變的大眾主持風格,學會迎合不同的媒體形式和不同觀眾層次的需求。當面對新媒體等首發媒體所的熱點新聞的時候,播音主持應該學會將信息進行有效的提取和整合,然后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進行解釋、解讀,從而完成從簡單的加工轉變成信息附加值的提煉,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在業務培訓中,需要著重加強播音主持的基本技能培訓,提高在不同媒介下,不同的節目類型和不同的互動平臺下的崗位培訓,學會掌握不同層次群眾的興趣點,充分掌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3)播音主持應該堅持創新性和精品戰略。媒體廣播工作是給觀眾創作有價值的信息源的過程,它突出體現在節目的“新”和“精”上面。因此,播音主持在專業技能培訓中,一定要注意加強學習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打造和拓展播音主持在新媒體中的創新平臺,從而能夠在大媒體時代,積極拓展報道形式的多樣性。我們的播音主持應該主動迎合大媒體時代的數字化洪流,充分挖掘本地區域的特點,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欄目,創建出媒體廣播的“沃土”和“寶藏”。
三、結束語
播音主持論文范文6
關鍵詞: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創新
在當前知識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廣播電視作為政府與民眾之間溝通的橋梁獲得了較大發展和進步,播音主持作為廣播電視傳媒的核心,要立足于自身的工作職能,面向新時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創新自己的播音主持藝術,更好地向社會民眾服務,提升廣播電視在社會民眾之中的社會影響力和滲透力,凸顯其創新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廣播電視媒介的核心競爭力。
1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重要性及發展趨勢
1.1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重要性分析
1.1.1改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銀幕形象,提升傳播效果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與受眾進行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要以其內在氣質和外在形象,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它不簡單是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的外在相貌或發型服飾,而應是外在與內在的完美融合,是主持人文化內涵和綜合素質的展示,所以,播音員主持人不僅僅要錘煉自己的形體動作、面對鏡頭的表情這些非有聲語言,還要對現階段受眾的訴求、語言習慣、精神需要,特別是熟知了解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做到“內外兼修”,使觀眾對其產生由外到內的審美感知、體驗和品評,在內外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構筑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吸引力的全部內核
。1.1.2日益寬泛的工作需求的適應性要求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要具備播音主持專業方面的優勢,不僅要具有采編播、節目制作的能力,還要敏銳把握市場動態、捕捉觀眾對精品優良節目的需求,做到在節目形式上推陳出新,這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適應當前媒體在視覺技術上的高速發展,例如:如何在虛擬演播播廳,巧妙和3D動畫進行有效結合,給觀眾帶來較好的視覺效果體驗;如何在語言上與時俱進,在選詞用詞上體現時代特色,又不“三俗”,引領受眾的語言審美,等等。
1.1.3延長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職業生命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要以飽滿、優秀的形象面向觀眾,通過創新電視播音藝術,使自己的播音主持更具鮮活的生命力,從而延長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職業壽命,雖然現如今媒體行業競爭激烈,但無論在任何時候,作為一名播音員主持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但要做到“合格”還得做到“優秀”,不但要做到“被動”工作,還要做到具有新視野、新視角對節目“開拓創新”,這樣才能真正在廣播電視行業發展下去。無論是央視的朱軍、董卿,還是湖南衛視的何炅、汪涵,都沒有在自己的崗位上自我滿足,而是不斷前行,不斷挖掘挑戰自己的潛力,這才是成為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發展的正確方式。
1.2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發展趨勢
1.2.1內在的創新與堅持為永恒追求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中,面對社會民眾文化素養層次的不斷提升,要不斷創新和開拓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文化內容和形式,創作新穎、趣味化、深層次的文化作品,播音主持人要具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在強化自身創新藝術水平的條件下,不斷提升廣播電視媒體傳播效果。
1.2.2職業化的趨勢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發展進程中,必將以播音主持的職業化趨勢為方向,這就要求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具有規范化、高標準的才能和水平,能夠適應職業化趨勢和要求,以更好地占據廣播電視傳播競爭地位。
2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現狀
當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行業的藝術性還相對匱乏,在創新方面還表現出一定的遲滯性,這不利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行業的自身發展和進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藝術創新意識不足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中,部分人員對播音主持的藝術創新認識不足,在對播音主持藝術創造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創作熱情,在這種消極態度的影響下,難以形成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藝術創新。
2.2播音主持藝術創新缺乏理論支撐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行業中,尚未形成足夠成熟而先進的播音主持藝術創新理論,在缺乏足夠強大的理論支撐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藝術創新難以進一步深化。
2.3播音主持藝術工作人員的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人員隊伍中,部分人員還沒有形成播音主持藝術創新的理論認識,缺乏理論基礎知識儲備,這就使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發展缺乏理論根基。同時,播音主持藝術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還存在不足,綜合素養不高,彼此之間的協調性也不足,這就使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缺乏團隊基礎,降低了播音主持藝術創新的整體水平,不利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全面發展。另外,廣播電視臺要眼光高遠,給新人發展的機會,給他們素質提升的空間,這樣才能煉就大量優秀播音主持人才,不擔心優秀主持人出走,形成“用人荒”。
3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培養路徑探索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我們要重視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研究和分析,面對播音主持行業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對癥下藥,實現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全面創新。
3.1全面提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員的藝術創新意識
為推進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行業的創新發展,要以意識和觀念的創新為首要前提,增強播音主持相關人員的藝術創新意識,并將播音主持人員的藝術創新納入到行業規劃中,提升對播音主持藝術創新的宣傳和推介力度,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
3.2全面提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員的整體素質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中,要針對播音主持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相對不高的現象和問題,打造與時代進步相契合的播音主持隊伍,要使之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不僅要從播音主持工作人員的穿著打扮、談吐、氣質、聲音等方面提升,還要注重培養播音主持工作人員的內在涵養,深入對播音主持藝術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實現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藝術效果。
3.3創新培養播音主持工作人員的獨特語言風格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過程中,要注重培養播音主持人的獨特語言風格,注意播音主持的規范化、準確性和真實性,但這并不排斥日常口語的播音主持,而要以向觀眾傳遞信息為基準和目標,采用標準普通話實現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更好地使觀眾獲悉播音主持傳遞的內容信息,并且在標準普通話的播報過程中,融入適當的口語化元素和生活化元素,可以較好地實現對觀眾的“零距離”接觸,實現廣播電視節目與觀眾的充分融合,減少和規避觀眾對于廣播電視節目“曲高和寡”的不良印象,緩解和降低民眾對于廣播電視節目的疏離感。所以,這種獨特語言風格的培養,一方面需要在語言停連、斷句、重音表達上有自己的特點,如趙忠祥老師在解說《動物世界》時,重音拎取上,就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另一方面,跟主持人所在平臺的風格有關系,例如,湖南衛視主打“歡樂”招牌,所以,湖南衛視的主持人風格整體風格時尚、年輕有朝氣,不僅在造型上,在語言詞匯的選取上也有別于央視的沉穩大氣。仔細觀察各地方衛視主持人的風格,都跟各自平臺的定位有關,從而呈現出不同的主持風格。這樣差異化競爭,構成了語言風格的百花齊放。當然,即便是在同一個平臺,也要找準自己的優點,結合自己的興趣點、欄目特點、擅長領域、性格特點等,自然形成自己的表達方式,并在后期的職業工作中不斷進行修整錘煉。
3.4搭設播音主持語言藝術互動平臺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過程中,主持人要能搭設與社會民眾之間的互動平臺,摒棄自說自話、“一言堂”的播音主持方式,創新與觀眾互動和交流的語言藝術平臺。例如:訪談類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節目,就不能將視角局限于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談話,還要充分意識到潛在的受眾群體,可以與潛在受眾群體交流和互動,獲悉不同的節目感悟和評判效果,較好地實現對訪談現場的氣氛調節和信息傳遞。
3.5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審美修養
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創新過程中,要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審美修養,這種審美修養是一種對語言藝術的感性把握,而很多時候審美修養的提高,會讓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呈現出言談舉止渾然天成的感覺,而不是矯揉造作。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美學”的追求,會讓播音員主持人的藝術悟性得到提升,而不會越來越呈現出一種職業倦怠感,而是時刻保持著對職業的新鮮感和對生活美好的感受力。從而使播音主持人的審美個人修養與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吻合,借助于語氣的渲染、肢體語言的配合等,更好地將觀眾引領到播音主持人所營造的語言藝術氛圍中,產生與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的情感共鳴,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4結語
總而言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極其關鍵和重要,通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創新運用,可以形成獨特的、豐富的播音主持藝術風格,并使之成為廣播電視節目的重要標簽。另外,也離不開播音員主持人所在平臺對播音員主持人的氣質熏陶,雙重合力結合,盡力做到1+1>2,增進廣播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在促進交流深度和廣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質量和水平,增加觀眾對廣播電視節目的認可度。
參考文獻:
[1]王秋碩.播音主持藝術批評的內涵、共性與特性[J].青年記者,2017(2).
[2]程勇.傳媒視野下播音主持藝術的要素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6).
[3]劉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與發展[J].科技傳播,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