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通信應急演練總結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通信應急演練總結范文1
僅供參考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復應急工作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通信安全,保證應急通信指揮調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滿足突況下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復的需要,確保通信網絡安全暢通。
(二)編制依據
制訂本預案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電信運營企業(單位)應急預案制定框架指南》、《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市通訊應急保障預案》和《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及相關法規、條例。
(三)應急分級
ⅲ級:因較大突發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發的,有可能造成一個全縣通信故障的情況;通信網絡故障造成全縣通信故障的情況。
ⅳ級:因一般突發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發的,有可能造成本縣50%以上通信網點通信故障的情況;通信網絡故障造成本縣50%以上通信網點通信阻斷的情況。
(四)適用范圍
主要用于通信事故、自然災害(洪水、地震、冰雪災害、臺風、泥石流等)、反恐事件、公共突發事件、重要通信保障任務、涉及國家安全等應急通信保障。同時適用于電信分公司、移動分公司、聯通分公司所屬通信網絡、通信設施在自然災害及其它突發事件中遭到破壞情況下的處置和通信恢復。
(五)工作原則
1.統一指揮,協同作戰。
電信分公司、移動分公司、聯通分公司在縣通信應急保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縣經商科技局通信應急保障領導小組協同指導下,根據本應急預案,認真履行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整體效能。
2.實時監控,加強防范。
各分公司特別是各分公司網絡監控中心要加強對關鍵網絡設施實時監控和防范,一方面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傳播有害信息,另一方面針對一些敵對組織可能會對網絡發起的大規模攻擊和破壞活動,及早發現苗頭、動態,提前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3.快速反應,控制事態。在發生突發事件、緊急情況時,各單位可以根據預案總原則,在迅速上報的同時,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應急處置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蔓延,將損失和危害降到最小。
4.全程記錄,追查根源。
各單位在發生網絡信息安全事故時,要及時做好事故情況記錄,以便與有關部門緊密配合,追查事故的根源,并協助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5.出現ⅳ級以上(包括ⅳ級)異常狀態,及時上報縣委政府,要求各相關部門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通信搶修和迂回調度,在半小時內將有關情況報告縣應急通信保障領導小組和各單位市級公司通信值班室或應急調度中心。
二、組織體系
為保證網絡通信安全,以便在通信網絡出現阻斷、遭到破壞時,能夠迅速組織力量采取有效保障、處置措施,成立縣通信保障應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通信分公司也要按此要求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
(一)通信保障應急領導機構
1.通信保障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局黨委書記、局長
成員:局黨委、班子分管領導
信息股全體人員及熟悉信息工作相關人員
電信分公司分管副經理
移動分公司分管副經理
聯通分公司分管副經理
縣辦事處總經理
2.通信保障應急小組辦公室
應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通信保障應急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局黨委、班子分管領導兼任,由以下成員組成:
成員:縣交通局分管領導
縣公安局分管局長
縣電力公司副經理
電信分公司分管副經理
移動分公司分管副經理
聯通分公司分管副經理
縣辦事處相關負責人
3.通信應急搶險隊伍
辦公室下設應急搶險隊,由各通信分公司應急搶險隊伍組成,搶險隊伍具體由網絡部技術人員和維護人員組成,負責具體的搶險實施工作。一旦啟動應急預案,各公司應急搶險隊伍必須服從縣通信應急保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和調度。
4.通信網絡維護工作
辦公室下設應急搶險隊,由各通信分公司網絡維護工作人員組成,負責具體的搶險實施工作。一旦啟動應急預案,各公司應急搶險隊伍必須服從縣通信應急保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和調度。
(二)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職責
1.領導小組職責
領導小組負責全面應對突發事件的通信保障、通信恢復應急工作的領導、組織、指揮和協調,主要職責如下:
(1)貫徹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及國家信息行業主管部門相關文件,落實國家通信保障應急工作相關政策及規定。
(2)貫徹落實縣通信保障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
(3)遇重大突發事件,啟動本預案,并下達通信保障應急任務。
(4)在緊急情況下,調用各通信公司各種資源,做好通信保障的組織、協調工作。
(5)結合重大突發事件的實際情況,決策實施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并向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市通信管理部門匯報情況。
(6)完成上級部門安排的其他應急保障任務。
2.辦公室職責
(1)承擔縣通信保障應急領導小組應急通信保障的日常事務。
(2)管理、指揮、調度所轄區域內的應急資源,并跟蹤、監控管理區域內突發事件狀況,匯總信息,及時上報。
(3)開展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
(4)組織各專業應急搶險隊搶通、搶修損毀的通信設施。
三、運行機制
(一)預警機制
1.網絡分析評估
各通信分公司,根據通信網絡運行情況和網絡結構變化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對網絡運行狀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報告,修訂應急預案,必要時提出網絡改造方案并組織實施。
2.網絡薄弱點級別、預警
各分公司相關技術部門、人員對通信網絡進行評估,重點針對網絡的薄弱環節,并根據程度不同,提出預警。同時,當出現雷雨、冰雪、大面積停電和大型活動時,應及時提出預警。
(二)應急處置
1.故障信息報告
根據《電信通信故障上報制度》等相關規定,及時與突發事件有關的部門、通信管理部門、重要單位和用戶,包括防汛、地震、反恐、醫療救護、民航、銀行、鐵路、稅務、電力等通報相關信息。
2.應急啟動與響應
當ⅳ級通信突發事件發生時,應立即將情況上報縣通信保障應急工作辦公室,辦公室根據突發事件嚴重性,及時向縣通信保障領導小組上報并提出建議,由領導小組決策并啟動應急預案。需要上級信息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協調的,應立即上報。啟動本預案時,相應的分公司通信保障應急管理機構應提前或同時啟動下級預案。同時,各通信分公司應急搶險隊伍在接到保障通知后5分鐘響應,盡最快速度到達指定地點,實施或者準備實施搶險。
3.業務恢復原則
業務恢復的原則是先重點、后一般。
電路調度順序為:
(1)縣委、縣政府首長專線。
(2)搶險救災指揮部通信聯絡電路。
(3)黨政專網電路。
(4)保密、機要、安全、公安、武警、等重要客戶的出租電路。
(5)地震、防火、防汛、氣象、醫療急救等部門租用的與防震、防火、防汛、氣象信息、醫療急救等有關的電路。
(6)金融、稅務、電力等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部門租用的電路。
(7)其他通信電路。
4.通信保障應急工作要求
(1)應急通信系統應保持良好狀態,實行24小時值班,所有人員應堅守工作崗位待命。
(2)主動與上級有關部門聯系,及時通報有關情況。
(3)相關電信運營企業在執行通信保障任務和通信恢復過程中,應顧全大局,積極搞好企業間的協作配合,必要時由縣通信保障應急工作辦公室進行統一協調。
(4)在組織執行任務過程中,現場通信保障應急指揮機構應及時上報任務執行情況。
5.網絡復原后處理
網絡通信一旦復原后,需立即對網絡進行相關測試驗證,并由技術維護人員及時出具故障報告,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三)應急處理后評估
1.網絡維護與建設工作改進
根據故障發生的原因,結合網絡結構和應急處理的過程,總結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包括網絡建設、網絡維護、物資儲備和人才隊伍建設等相關工作的改進措施。
2.應急預案改進
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或實戰,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進行修訂,使之更加完善。
(四)信息
每次通信保障應急處理后,結合處理過程和總結分析,及時相關信息。信息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把握適度、內外有別的原則,統一信息口徑;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必要時可報請上級信息行業主管部門審批。
四、優化應急工作機制
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復應急任務結束后,通信保障應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應做好突發事件中公眾電信網絡設施損失情況的統計、匯總,以及任務完成情況的總結和匯報,針對事件,查找問題,研究整改措施,不斷改進優化通信保障應急工作。
五、應急保障
(一)人力保障
各通信分公司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技術支撐對網絡建設維護培訓、學習,熟悉網絡結構、熟悉應急預案,提高技術支撐的綜合素質。
(二)備件保障
加強備品備件的管理工作,定期檢查預案中相關備品備件準備管理工作,確保相關備件隨時均能及時提供。
(三)機動通信與物資保障。
加強與上級通信管理部門和物資采購中心的溝通配合工作,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一旦發生通信保障需求,及時請求設備、物資支援。
(四)交通運輸保障
為了保證突發事件發生時通信保障應急車輛及通信物資能夠迅速抵達事發地點,縣交通部門負責為應急通信物資的調配提供必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支持,以保證應急物資迅速到達。
(五)電力保障
突發事件發生時,電力部門優先保證通信設施的供電需求。
(六)治安保障
突發事件發生后,啟動應急預案后,公安部門要迅速組織人員趕赴突發事件發生區域,維護社會治安,確保社會穩定。因人為破壞引發通信突發事件時,公安部門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收集現場資料,迅速開展事故調查,并維護現場秩序。
(七)經費保障
因通信事故造成的通信保障處置費用,由各級通信保障單位承擔;處置突發事件產生的通信保障費用,按照國家信息主管部門要求并參照《國家財政應急保障預案》執行。
(八)信息保障
通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應急保障通信溝通協調機制,各通信公司在執行通信保障應急任務過程中,應加強與上級通信部門和縣通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信息溝通協調,及時反映通信應急保障搶險救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研究解決通信保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完成通信保障應急任務。
六、監督管理
(一)預案演練
專業搶修及維護隊伍,要按照運行維護體系的組織管理,對所負責的搶修及維護對象(專業項目)進行系統的搶通、恢復、迂回、替代方面的預案擬定,運作及流程設計,定期進行業務培訓,模擬訓練。
(二)宣傳和培訓
加強對通信網絡安全和通信保障應急的宣傳教育工作,各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本公司通信應急指揮機構人員和應急救險隊伍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保證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斷提高通信保障應急的能力。
(三)建立通信應急工作制度
通信應急演練總結范文2
【關鍵詞】北京地鐵 TETRA 應急演練 覆蓋場強
北京無線政務網概述
經過7年多的穩步建設和運營,北京市數字集群無線政務網(亦稱北京正通數字集群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級數字集群網絡,該網絡由北京正通網絡通信公司建設和運營,由EADS(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提供全部TETRA數字集群系統設備,網絡中現有6個EADS DXT交換機,300多個EADS TB3基站,網絡覆蓋了北京市城八區,郊區平原地區、主要高速公路、重要旅游景區以及重點建筑物,并針對奧運通信保障的要求實現了對北京市所有奧運場館、簽約酒店,以及各條地鐵運營線路以及首都機場等區域的覆蓋。
目前,北京市數字集群無線政務網,主要服務于市委市政府、應急辦、公安、交管、武警、醫療急救、城管、司法、電力、水利等各個政府及應急相關部門。作為國內第一個數字集群政府共享網絡,該網絡已經成為北京市城市管理、突發公共事件處置指揮調度專用網,提高了政府各部門的指揮通信效率,用戶反應良好,并多次圓滿完成了全市重要事件的通信保障工作。如“北京國際馬拉松接力賽”、“布什訪華”、2006年“春節”和“兩會”通信保障、中非論壇等重大勤務工作,在北京的大型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全球矚目、規??涨暗牡诙W林匹克運動會中,北京無線政務網圓滿完成奧運會通信保障任務,在網用戶8.6萬,從18個區縣的火炬傳遞,到奧運會、殘奧會開幕式、閉幕式,以及歷時近二個月的各項賽事,北京無線政務網經受了大話務量的沖擊,確保了網絡的安全、穩定運行,實現“節儉奧運”和“平安奧運”的雙豐收,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奧組委、市公安局以及相關用戶單位的充分肯定。
2北京無線政務網地鐵信號覆蓋及演練
地鐵是目前世界上能夠有效解決大中型城市人們出行最為便捷、經濟和高效的一種交通工具。北京地鐵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條地鐵線路建成通車,使北京成為國內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到目前為止北京地鐵運營線路包括有1號線、2號線、4號線、5號線、10號線一期、13號線、八通線、奧運支線和機場專線,運營線路總里程200公里,共有123座運營車站。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人們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2009年以來北京地鐵日峰值客流達350萬人次,運量運能矛盾突顯,運行中的故障及事故時有發生。
一旦在地鐵內發生了事故由于地鐵環境特殊,給災情的偵查和災害的施救帶來很大的困難。在事故發生后及時有效的恢復地下與地上的指揮調度通訊是保證搶修救災工作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
由于北京市無線政務網是北京市公安、消防等重要部門的指揮調度手段。所以,當災情發生時地下空間的無線政務網覆蓋問題就成為了指揮調度通信保障的首要問題。
因此,出于對地鐵應急事件中政務網絡信號覆蓋的全面考慮,北京市政務網絡管理中心倡導并組織北京無線政務網運營商北京正通公司、北京地鐵通號公司進行了一次地鐵突發事件政務網絡信號覆蓋的應急演練。這次演練從技術方案的研究、人員的調度安排到軟硬件準備工作的完成歷時兩個月,于2009年6月15日凌晨在北京地鐵1號線五棵松站順利進行。演練中對地鐵站臺和地鐵隧道政務網絡信號的覆蓋范圍、信號強度等多項指標進行了全面測試。
2.1 技術論證
建立隧道傳播模型,無線電波在隧道中傳播時具有隧道效應,信號傳播是墻壁反射與直射的結果,直射為主要分量。根據北京地鐵隧道的幾何結構結合電磁波的傳播特性,對自由空間傳播衰耗模型進行了修正。
修正后得到下式
Lpath=20lgf+30lgd-14.87dB
對模型進行仿真后得到如圖1所示結果:
2.2 應用可行性
假設覆蓋距離為800米,經過計算數字集群下行信號衰落:
L=20lg866MHz+30lg800m-14.87
=130.97dB
如果用10W直放站覆蓋,直放站的輸出為40dBm,為了保證直放站的穩定工作選2dB的回退量,直放站輸出為38dBm,采用增益為8.5dB的對數周期天線,鏈路計算如下:
P手臺收=39dBm-0.5dB(跳線損耗)+8.5dB-130.97dB
= -83.97dBm
根據計算得知,隧道內在800米處手臺的理論接收電平值為-83.97dBm,已經接近-85dBm的通話質量保證門限,用10W的直放站覆蓋800米已經是覆蓋極限。經過調研北京地鐵1號線最大站間距為3.74公里最小站間距為0.424公里,1號線最大站間距為2.228公里最小站間距為0.824公里,按照最壞的情況,如果事故正好發生在站距最長隧道的中間部位,再使用此方案事引入點就不能選擇在站臺的隧道口,而是應該選擇距離事故點最近的隧道通風口將饋線及天線放入,從而使事故點及救援通道內都能夠有較好的數字集群信號覆蓋。
2.3 覆蓋技術方案
針對地鐵空間覆蓋需求的特點基本決定采用應急通信車+直放站的方案。根據對不同災難的場景的分析和測試,最終確定對于站臺事故首選射頻直放站、對于站臺及隧道內聯合事故首選光纖直放站的技術方案。
方案一:應急車+射頻直放站的方式。如圖2所示,用同軸電纜將應急車基站的雙工信號引入地下,使用射頻直放站對信號雙工放大,經過全向天線發射到空間中。地鐵站內的站廳站臺空間大部分為視距覆蓋,使用射頻直放站和全向天線可以很好的滿足大部分空間的覆蓋,如果臨時需要覆蓋隧道內的較近距離,可以在隧道口架設TMO/DMO網關。
站臺內覆蓋場強如圖3所示。射頻直放站下行輸出功率為38dBm(6.3W),天線在東側進站口第一節臺階上,東側進站口及候車站臺電平值在-66dBm以上,通話質量良好,西側檢票口及兩側出口電平值稍弱,在-67dBm至-86dBm之間,通話質量良好。網關轉發器天線位置在站臺西北角處,指向五棵松至玉泉路的隧道,進入隧道約400米信號良好,400米至800米信號漸弱至-94dBm左右,800米至1100米信號微弱通話斷續,1100米以外無信號覆蓋。按照相關室內覆蓋標準,優于-85dBm為有效覆蓋,東側進站口及候車站臺西側檢票口可以通過射頻直放站得到有效的覆蓋,在隧道口架設TMO/DMO網關可以使隧道內320米內得到有效的直通模式覆蓋。
方案二:應急車+光纖直放站系統的方式。如圖4所示,應急車基站的雙工信號直接引入光纖直放站系統的近端機,經過近端機將射頻信號轉換成為光信號,通過光纜引入地下,在地下光分路器將送來的光信號均分為兩路分別送給光遠端1(站廳)和光遠端2(隧道口),光遠端機將光信號還原為射頻信號并進行功率放大,經過天線發射到空間中。光遠端1位于東側站廳發射功率為38dbm(6.3w)天線(5.5dBi全向)在東側進站口第一節臺階上,光遠端2位于站臺西北側隧道口,實際發射功率37.5dBm(5.62w),天線為最適合覆蓋隧道內的對數周期天線(8.5dBi)。
該方案下的覆蓋場強如圖5所示。光纖直放站天線在東側站臺檢票口位置,東側進站口和候車站臺信號在-66dBm以上,西側進站口和兩側信號在-76dBm以上,光纖直放站覆蓋隧道的天線位置在站臺西北角處,指向五棵松至玉泉路的隧道,進入隧道約500米信號良好,500米至1000米信號漸弱,1000米至1200米信號斷續,按照優于-85dBm的標準,隧道內的有效覆蓋距離為830米。
2.3演練總結
通過實際的演練,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和實際覆蓋效果得到了驗證。從演練的時間上看,應急車通信車的開通時間為15分鐘,光纖直放站系統的架設和開通用時為16分鐘(當人員充足的時候兩個步驟可以同時進行),單一架設射頻直放站的開通歷時約為13分鐘。從覆蓋效果上看,兩種覆蓋方案均可以滿足站廳站臺的覆蓋,光纖直放站配合對數周期天線對隧道內的有效覆蓋距離為830米滿足了一般站間距離一半的要求。從演練中遇到的問題看,射頻直放站及光遠端機都不屬于便攜式設備,重量約為40公斤,給搬運造成了一些困難;本次演練中使用的是普通管道式光纜,最小彎曲半徑較大無法在應急車內存放,這種光纜容易因外力而損壞;地下設備的供電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從實戰角度出發,當地下發生災情時地下的供電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從應急車引電到地下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如果發生了火情地下可能有大量救火剩下的水,將直接威脅到設備的供電安全,一旦發生短路輕則可能跳閘導致通信中斷,重則可能引起次生事故發生。
總之,此次演練圓滿完成并達到預期效果,為處置地鐵應急事件增加了寶貴的經驗。
王振久: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主要從事電信網的維護與技術支撐工作,現就職于北京正通網絡通信有限公司,負責數字集群網的技術支撐工作。
通信應急演練總結范文3
關鍵詞:天然氣長輸管道;應急管理;應急救援
2015年5月29日,強調,編制和實施好“十三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對全面推進公共安全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大意義[1]。加強應急管理,進一步提高預防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將應急管理過程分為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四個階段[2]。下面具體分析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應急管理現狀,并給出具體改進措施和建議。
1預防與應急準備
天然氣長輸管道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應急預案、開展應急培訓、宣傳及應急演練,各類救援隊伍組建、物資儲備、經費保障、通信保障,開展隱患排查、整改、風險評估,化解易引發突發事件的基層矛盾糾紛等。這是應急管理中的首要階段。1.1應急預案的制定與演練目前,長輸管道企業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應急體系,制定了應急預案。例如川氣東送管道分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分為管道分公司級應急預案、管理處級應急預案、站場及要害部位應急處置方案三級。管道分公司級應急預案由管道分公司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管道分公司應急預案附件3部分組成。其中專項應急預案包括工業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公共衛生類、社會安全類等13種突發事件的專項預案。應急預案的演練可采取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專項演練)和全面演練(綜合性演練)3種組織形式進行。并規定演練頻次,保障應急響應及時、應急處置到位,通過實際演練總結應急預案的不足之處并改進。川氣東送管道分公司每半年至少進行1次管道分公司級或以上級別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各管理處、維搶修中心、項目部每季度至少進行1次管理處級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各站(隊)每月至少進行1次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演練。應急演練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長輸天然氣管道企業的演練多為管道泄漏演練,形式相對單一,建議進一步拓展演練的模式及內容??上鄳壤_展突發地質災害、恐怖襲擊、計算機信息系統損害等事件演練;應急培訓不足,員工應急基礎知識不完備。特別是在“不通知、不集合、不提前準備”演練時,場面比較慌亂。參加“三不”演練的人員,面對突發事件,對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和任務、自己所在位置對應的行動路線,不是很清楚。建議將應急培訓落到實處,讓員工從簡單閱讀冗長的應急預案、應急處置方案中解脫出來,通過深入現場調查研究、討論、問答、考試答卷等多種形式提高員工的應急能力。1.2風險分析與減控對于天然氣管道企業,較為有保障的控制風險的方式,就是積極建立聯絡線,一旦某管道突發事故中斷,另一管道可以通過聯絡線代輸天然氣,形成雙氣源或者多氣源管道,互為補充[3]。對于有條件的企業,建議積極與周圍管道企業協商建立起管道聯絡線。除建立聯絡線外,基本的風險分析與減控方式多樣,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形式就是隱患排查。特別是在2013年11月22日黃島爆炸事故后,國務院安委會部署開展了全國范圍內石化企業和油庫的專項檢查。隱患排查與整改在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成為一種常態。川氣東送管道分公司在2014—2015年間共查出并整改隱患近千項,其中大部分為危害性不大、易于整改的小問題,也包括武石化炸藥庫、巴東縣野三關鎮福娃娃幼兒園、宿舍樓及居民樓安全間距不足等重大隱患。為了進一步提高員工隱患排查的知識水平,川氣東送管道分公司編制了《危害源識別與評價手冊》:一是從宏觀上概括性的識別出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存在的主要危險源及危害因素;二是針對公司生產現場的具體設備、設施和包含的作業項目,進行危害分析識別和控制。另一種風險分析形式就是管道內檢測。管道檢測的主要目的是預測管道上的異常點,減少事故發生率[4]。通過管道內檢測可以了解管道上每1條焊縫、每1個彎頭處的平均內徑和最小內徑,通過分析尺寸及清理出的雜質,可得出管道的腐蝕發展情況、應力情況、裂紋發展情況等。管道企業根據內檢測結果可以更好的控制風險。風險分析與減控的不足和建議:隱患問題總是重復性發生,有時不能被及時發現。建議提高員工責任心,督促其養成周詳細致的工作習慣。1.3應急保障應急保障主要包括各類救援隊伍組建、物資儲備、經費保障、通信保障等。目前,各長輸管道企業都能夠做好應急物資儲備,提供充分的經費保障、通信保障。救援隊伍組建方面,長輸管道企業除了組建維搶修中心、維搶修隊等自己的應急搶險隊伍外,同時需要聯絡周邊可以依托的應急隊伍,例如周邊的國家級應急救援基地、其它長輸油氣管道的搶維修隊伍、沿線的醫療單位、消防氣防單位、地方政府等。企業自己能夠組建的搶險隊伍人員、專業畢竟有限,依托周邊的應急隊伍,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應急搶險能力。
2監測與預警
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機制,主要是在接收到監測的苗頭性信息或者突發事件初報信息后,及時進行科學研判分析,決定并預警信息,并根據不同預警等級,做好應急處置與救援的必要準備。監測與預警階段是預防與應急準備階段工作的延伸,是有效實施應急處置與救援的前提。該階段關鍵是做好信息的接收、分析與報送工作。數字化管道GIS系統的應用可以很好的做好信息采集與報送工作,其將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與數字化管道平臺建設相結合,可為完整性管理提供充分的空間和基礎,既提升了管道安全運行的管理水平,又大大提高了管道維搶修的反應速度和搶修效果,為全面提高管道管理水平提供了良好的途徑[5]。川氣東送管道GIS系統基于真實的全息化三維場景實現了各類信息查詢,將管道的全生命周期數據(包括設計、施工、竣工、運維期數據)與真實的管道設施三維場景關聯綁定,實現面向真實設備對象的可視化查詢。通過對管道完整性基礎資料的綜合管理,為開展管道的高后果區識別、風險評估、完整性評價等工作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支持。
3應急處置與救援
應急處置與救援階段,相關部門和單位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特點和危害程度,第一時間動員和組織各方力量,有效落實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救援隊伍,動用應急物資和裝備,科學開展搶險救援,以控制、減緩或消除突發事件導致的社會、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危害。3.1應急指揮行政結構由于其層級過多,流程復雜,不適合作為應急指揮的組織機構,一個事件發生,從最底層的負責人員,逐級進行審批、核對、上報,會經歷一個漫長的時間,再從上到下逐級指令,不僅延誤了事件應對的最佳時機,而且可能會造成傳達信息不準確或不完整。所以現代應急指揮機構應采用扁平模式,省略中間的繁雜環節,提高應對效率[6]。例如,某管線屬地巡線工巡檢過程中,發現管道上方有大量氣泡從水塘涌出,懷疑有天然氣泄漏,立即通知巡線分隊。巡線分隊員工攜帶加拿大BW公司生產的型號為MC2-XWHM-Y-CN的便攜式四合一氣體檢測儀到現場檢測,儀器面板顯示含量為80%,立即向巡線隊隊長匯報現場天然氣泄漏,檢測濃度為80%,巡線隊隊長向管理處領導和調控中心匯報,管理處領導和調控中心均向公司領導匯報,該簡單直接的參數信息經過層層傳遞和情況通報,會誤導決策層認為這就是實際情況,情況危急,可能會做出降壓放空管線的決定。如果現場巡線分隊隊員直接向決策層匯報,決策層就會更詳細的了解現場情況,用哪種檢測儀檢測,周圍情況如何。這時就會了解到實情,現場氣體含量是面板顯示量乘以5%,甲烷現場濃度應為4%,并且正處夏季,溫度較高,導致水塘底部的垃圾(含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出甲烷。這種情況下就不需要放空管線,為了保證管線的安全,只需做好通風,將池塘底部的垃圾打撈上來,避免產出接近爆炸極限的甲烷氣體即可。3.2應急救援與應急平臺應急救援路線的確定、方案的選擇,需要專業化的技術,以保證事故處于可控狀態。但是,現階段天然氣管道線路復雜、地理環境因素眾多,需要綜合考量的因素多樣化,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制定科學救援路線,選擇合適的方案,難度比較大。而實際應急事故處理過程中,更多的管理部門傾向于以經驗為主導來開展救援,勢必會影響到事故處理的效率[7]。如果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應急平臺提供的信息以及分析得出的路線、方案,可以讓指揮者做出更快速更合理的決策。應急平臺是應急管理的一種綜合支撐手段,是依托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結合軟、硬件的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技術系統。應急平臺也可以稱為智能化應急事故體系,利用信息技術處理管道信息和應急制度文件形成事故響應模式——智能化響應,將人員從繁雜的資料信息和制度條文中解放出來,為指揮者提供準確、全面的事故信息,推薦應對方案,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協助指揮者發送指令,使各相關部門任務明確、調度有序[8]。目前,很多管道企業都已建立起了應急管理體系,但大部分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應急平臺。管道企業調度系統的信息化系統較多,例如某企業同時使用GIS、SCADA、ERP、OA辦公系統等,但各系統互相獨立,突發事件發生時,不能及時互通數據信息、分析結果,降低了應急響應、分析、處置效率。各管道企業應大力度推動應急平臺建設,將多種系統融合在一起,并加強數據、流程分析,增加推薦處置方案的功能。3.3事后恢復與重建應急處置救援完成后,要評價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及影響,盡快組織恢復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進行必要的撫恤和補償,對事件進行調查形成總結報告,將事件經驗教訓共享。此外還有兩個方面工作需要注意:一是預測是否會有次生災害發生,并積極準備好應對措施;二是做好受災人員的心理干預工作。
4結語
通信應急演練總結范文4
森林火災消防安全應急演練總結
近年來,xx區生態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人居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截止xx年底,該區林地面積達到13萬畝。林地面積的快速增長、林內堆積物的增多、林村混合以及市民森林防火意識淡薄,給森林防火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尤其是入秋以來天氣干燥少雨,風干物燥,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目前正值“清剿火患”戰役打響之際,為了進一步提高該區森林防火應急處置隊伍的自救和撲救能力,鍛煉應急救援隊伍快速反應、協調作戰的技能,確保一旦發生森林火災,能充分利用周密的撲火方案、先進的撲火裝備,提高對突發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能力,x月x日下午,xx區林業站在xx鎮黃渡生態園舉辦“xx年森林防火培訓和應急演練”。市綠化市容局林業處、區綠化局、安亭鎮農委、安全辦等有關領導及各鎮林業站、各養護社一線工作人員共7多人參加了演習觀摩。
隨著“現場點火”的一聲令下,森林防火現場應急演練拉開了序幕。巡查員上報、指揮中心迅速落實、撲火隊員著防火服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疏散人群、查看火情、鋪水管、架水泵、操工具、滅火,整個撲火演練順序流程清晰,撲火人員緊張有序。隨后,消防人員演示了干粉滅火器、滅火毯等撲火注意事項,手把手教會工作人員滅火水袋的鏈接、收緊、甩出等要領。最后專業人員對今年下發的滅火器、水泵、油鋸、割灌機等器械的使用和維護進行了現場培訓。養護人員們在專業人員的示范下,紛紛要求親自體驗,使用滅火器、滅火毯,發動水泵,操作風力滅火器等,掌握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
整個培訓演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與會人員體驗了整個防火應急處置的過程,也深深感受到了應急處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后該區將進一步完善森林防火、撲救專業隊伍建設,并要求各鎮、相關單位務必要把森林防火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把責任落到實處,嚴格管控野外火源,強化督促檢查,做好撲火救災的各項應急準備,確保森林防火工作不出問題。
森林火災消防安全應急演練總結
1、撲火演練及培訓總結
一、參加培訓的各村撲火隊及護林員配合協作,服從命令,參演熱情高。
本次培訓共有我鎮10個村的村級撲火隊及護林員參加,各支隊伍能夠準時參加,按照演練方案,提前做好參加演練的各項準備工作。演習過程中,各撲火隊不畏天氣炎熱,不畏山場陡峭,不畏火險重重,各負其責,勇敢作戰,實戰氣氛熱烈。演習中,鎮村干部及撲火隊同心協力,共同奮斗,服從命令,服從指揮,體現較高的整體指揮與作戰協調程序水平。結束后有些老同志都累得坐在地上喘粗氣;每個隊員臉上包著毛巾,在指揮員的安排下分幾個組輪翻撲打火勢,為了防止風大引起跑火,一隊特地卡住退路,一隊猛打,動作迅猛、作風頑強、訓練有素,隨隊采訪的記者都圍著抓拍他們的鏡頭。有些當過兵的護林員說,真沒想到我們的撲火隊員命令意識這么強。
二、注重宣傳報道,達到示范與教育警示作用。
這次演習我們邀請了各村委會成員、鎮一般干部、黨政領導及各村村民代表、小組長。當晚鎮廣電站報道演習情況,演練的影響面很大,達到預期效果。通過宣傳,展示了我鎮組織處置應急森林火災事故與各村隊伍協同作戰的程序與過程,同時,結合向社會宣傳森林防火與安全防范知識,為保護我鎮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取得積極的`示范與教育警示作用。
2、演練存在的問題
一、演練現場的信息收集與任務區分應加強。
由于現場指揮員在演練前對地形地貌的信息收集不夠全面,對聯合演練各隊伍的特點與任務的區分不夠詳息,為此,對演練山場火勢的蔓延趨勢與指揮聯合撲救預見性不夠,局面控制較為被動。表現在演練前的任務區分過于形式化,指揮員與隊伍缺乏緊密聯動;指揮對山場的地形地貌、風力風向等重要的自然因子解讀不清,隊伍的具體任務區域不夠明確,隊伍負責的任務輕重差別大,且相互支援調度不夠及時;有的隊伍在演練中與指揮員失去聯系;各中隊指揮員沒能及時的向總指揮員報告火場情況,特別是遇到困難時,報告請求支援不及時,進攻與防御節奏掌握不好,簡單停留在打打停停、不行撤出等戰術,導致在實戰中會出現遺誤戰機;各中隊的小組編隊在演練中沒有實際發揮作用,大隊伍作戰不能很好貫徹小區域作戰的戰術,中隊指揮員不能很好針對火情調整戰術與合理分工;如何運用優勢兵力,重點突擊和分組單個擊破的戰術在演練中也沒很好得到運用。
二、火場引路員的作用不明顯。
在陌生的地形里撲救森林火災,引路員的作用非常關鍵,由于引路員對地形等方面的情況比較熟悉,會增加對火場局面判斷的準確性,在請求支援、何時撤退、選擇撤出路線等方面也是具有實際作用。這次演練的地形不是很復雜,引路員的作用得不到發揮,有的只忙著協助撲火,引路員的職責與作用又待進一步提升。同時,還必須提升我們的指揮員和消防隊員在實戰中如何發揮引路員作用的管理水平。
三、使用撲火工具不熟練規范。
缺乏對不同的火勢、風勢、植被類型的變化合理使用各種撲火工具的能力水平,應該加強對隊員正確使用滅火器材的知識培訓。
3、加強森林消防工作的意見
一是加強各級指揮員的訓練,重點提高指揮素質。
要求指揮員口齒要清晰,遇事要沉著,指揮要果斷,分工要合理,實戰中要靈活地處置各種情況,與火場指揮部要保持緊密聯系,服從命令,服從指揮,嚴格紀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克服猶柔寡斷,減少遺誤戰機。
二是加強撲火隊員的體能訓練。
各撲火隊平時要注重加強鍛煉,提高隊員的體能,才能有充沛的體能完成撲火任務。各村不僅在火險重要期需要待崗練兵,平時也可以通過舉行一些體育鍛煉項目,增強體能。練兵千日強素質,用兵一時才打贏。
三是各村要增加隊伍消防器材裝備,提高合理使用森林消防器材能力。
參加演練僅僅是各村的撲火隊及護林員,實戰中的不定性很多,有的隊伍消防器材裝備簡陋,應急時會嚴重缺少,影響撲救。要求各地要按照有關規定與要求,配足備齊各類森林消防器材裝備。要針對演練中對部分撲火工具的使用效果進行比較總結,重點從撲救效果入手,開展培訓與訓練,努力提高機能,充分發揮隊伍的作戰能力。
四是繼續加大森林消防工作的宣傳力度。
我們要在鎮級宣傳的基礎上,與市電視臺、市晚報社、海峽都市報社等新聞媒體協作,堅持全方位的宣傳教育,使全鎮人民都提高森林防火的自覺性與責任感,為我鎮的森林消防再上新臺階而努力。
森林火災消防安全應急演練總結
根據《xx省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關于開展全省森林防火應急通信實戰演練的通知》文件要求,為確保森林火災火場應急通信系統穩定,火災撲救信息傳輸暢通。20xx年xx月xx日上午10時,廣安市、區林業局在棗山鎮三圣村三組聯合開展了森林防火應急通信實戰演練。按照演練方案,區護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火警后,區森林火災應急中隊30余人立即攜帶風力滅火機、3號工具、砍刀等滅火工具和5G網絡視頻傳輸系統趕赴火場。根據現場火情,區森林火災應急中隊采取“阻、打、清”相結合,快速出擊、科學撲火,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術,僅用40分鐘就將森林大火撲滅。在撲火的過程中,利用5G網絡視頻傳輸系統,將現場火情和撲火過程同步傳輸到省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通過此次應急演練,現將取得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總結如下:
一、總結預案演練活動經驗
這次應急演練活動是我區森林火災應急救援方面的大練兵,總體看是成功的、圓滿的。具體體現在:
(一)領導重視
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是應急演練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先決因素。領導充分認識預案演練活動的重要意義,對這次應急演練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親臨預案演練現場。
(二)準備充分
市林業局與我局、棗山鎮自20xx年xx月以來就著手籌備這次應急演練活動,組織起草了《xx區20xx年森林火災應急演練活動實施方案》,演練場地進行了精心布置,提前一個星期進行了預演。在準備階段,召開了多次會議,共同商議應急演練活動開展的具體事宜。
(三)演練到位
參與這次預案演練活動的棗山鎮、區森林火災應急中隊在事故情況報告、應急反應速度及現場應急處理等方面均基本上達到了有關應急預案要求,達到檢驗應點工作機制是否完善,應急反應和應急救援是否提高,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是否協調一致的目的。
二、演練存在的問題
在認真總結預案演練活動經驗的同時,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記錄不夠詳細。
主要表現為當天值班人員沒有記錄接到電話的具體時間,只記錄了當天的日期,沒有準確到幾時幾分;沒有記錄值班人員對信息報告的處置情 況;信息報告的內容,值班人在整理記錄時過于簡單,沒有進一步核實事件發生的詳細情況。
分析:一是演練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有關準備工作不足;二是經驗不足,平時尚未形成簡要明了、準確記錄的習慣;三是由于演習演練值班人員比較緊張,第一時間內只想將報告的情況盡快向上報,沒來得及詳細詢問。
(二)撲火設備較落后。
一是風力滅火機屬國產型,過于笨重,當撲火隊員攜帶風力滅火機登山趕到火場后,體力已消耗殆盡,戰斗能力大大降低;并且國產型風力滅火機在撲火過程中故障率高,難以發揮風力滅火機在撲救森林火災時的主力作用。
二是森林火災阻斷工具落后,在需要開設防火隔離帶時,主要依靠砍刀等簡陋工具,速度慢、效率低,缺少油鋸、割灌機等高速有效的先進工具。
(三)群眾配合不夠。
通信應急演練總結范文5
2011年11月18日,南京市重大化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在南京藍星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星化工”)展開。這次演練由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江蘇省安全生產委員會、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南京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南京市化工園區管委會承辦,南京市安全監管、公安(消防、交管、特警支隊)等23個部門(單位)的60余臺特種車輛和500余人參加了演練,全面檢驗了南京市處置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應急演練過程
2011年11月18日上午10:00,隨著演練總指揮——南京市市長季建業一聲令下,南京市重大化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在化學工業園區藍星化工生產裝置區正式開始。
演練模擬藍星化工新建四氫呋喃裝置試生產過程中,氫氣泄漏發生爆炸燃燒,火勢蔓延擴散平臺,容器受熱變形導致發生二次爆炸,爆炸拋射物擊穿鄰近裝置的苯儲罐,造成管道破損,大量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和擴散。
上午10時1分,藍星化工1號生產區四氫呋喃裝置中控室加氫工段突然發出了報警的信號。巡檢人員報告:四氫呋喃裝置閥門法蘭墊片處泄漏,發生爆炸,有人員傷亡,物料有甲醇、四氫呋喃、氫氣和馬來酸二甲酯,請求救助。隨后,一聲警報汽笛拉開了化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的序幕。公司啟動了應急預案,事發車間應急人員按現場處置方案迅速組織搶險,其他車間緊急停車、疏散人員,并報告園區應急響應中心。
10時6分,園區應急響應中心接到公司請求支援后,迅速啟動園區應急響應,成立園區應急指揮部,下設通訊與信息保障、治安道路交通保障、救援裝備保障、公用工程保障、專家組等專業小組,迅速轉入應急響應狀態。同時,調動園區應急處置力量立即趕赴現場,統一組織協調現場搶險處置行動,并向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
10時8分,化工園區消防中隊及周邊揚子、南化公司消防隊趕赴現場展開救援行動。揚子、江北人民醫院急救車將藍星化工自救的受傷人員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救治?,F場偵查小組、警戒小組、滅火小組、搜救小組按照預案任務分工,利用現有裝備展開救援,控制火勢蔓延。滅火小組按照指揮員的指令分別在著火裝置的北側設置2個車載炮和2門移動炮,對著火裝置進行冷卻降溫,并利用泡沫發生器對地面流淌火進行堵截和控制;供水小組占據消火栓向主戰車輛不間斷供水;警戒小組對火災現場的主入口利用警戒桶、警戒燈、警戒帶等器材實施警戒,控制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現場;搜救小組在水槍的掩護下,重點對燃燒爆炸現場進行搜救。
10時12分,市委、市政府接到市安監局值班室報告后,迅速啟動市級響應,并將有關情況向省安監局值班室報告。南京市安監、公安、消防等部門,接到命令后火速奔向事故現場實施救援。南京市安監局從市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專家庫選調3名化工專家赴現場進行技術支撐;交管部門立即啟動重特大事故交通保障預案,先期調集九大隊、十大隊、二橋高速大隊和六合大隊的警力,對事發現場實施交通管制,對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疏導,并控制圍觀人員的聚集,保障江北大道、長江二橋等通往事故現場、揚子醫院、江北人民醫院的道路暢通。
10時16分,根據《南京市生產安全重特大事故應急預案》,在園區管委會成立以副市長羅群為總指揮,安監局局長叢躍滋、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霞為副總指揮的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協調各方救援力量投入搶險救援行動。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化工、消防、環保、氣象專業人員組成的專家組,正在對事故發展態勢及影響進行分析,為指揮部作出科學、正確的決策提供安全技術支撐。
在現場,市級醫療專業救護隊伍、氣象監測應急搶險隊、通信保障專業應急隊伍等市級響應的救援力量陸續抵達事故現場,各專業隊伍迅速投入救援。消防部隊重型裝備投入了戰斗;市氣象局的應急分隊正對現場進行氣象監測,將匯總到的事故現場風向、風速和氣壓的氣象要素信息不斷傳送到指揮機構;電信、移動應急通信分隊正在建立應急通信指揮系統,保障應急通訊所需;市環保監測分隊設立多處檢測點,對事故現場周邊環境空氣及水體進行多方位監測;質監局特種設備應急技術人員正在提供特種設備和壓力管道應急救援技術指導工作。
10時23分,事故發生所在地六合區政府接到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命令后,按預案立即采取措施,派出現場工作組,對處于事故發生地下風向的兩個社區群眾進行疏散。南京市交通運輸局調集30多輛客車,組織群眾向上風向、側風向撤離疏散。
10時27分,轟的一聲劇響,現場發生二次爆炸,爆炸的拋射物四處飛散,并擊穿了裝置數十米之外的苯儲罐,造成苯儲罐著火。此時,偵察直升機接到救援指揮部的指令,飛臨事故上空,對事故現場有毒有害煙霧擴散情況實施空中偵測。
10時28分,隨著現場火勢擴大,園區及周邊消防力量明顯不足,現場指揮部又緊急調動特勤一中隊、戰勤保障大隊等增援力量到場,大型?;窇本仍囃度霌岆U戰斗。由于容器發生爆炸,造成相連的管道發生泄漏,消防特勤和堵漏人員正在對管道進行堵漏。
10時30分,堵漏人員報告堵漏成功,苯儲罐明火撲滅,消防人員正用泡沫覆蓋圍堰內的消防水,防止苯揮發,并增調消防車對苯儲罐進行冷卻。
10時32分,現場總指揮羅群下達總攻指令:“總攻條件已具備,總攻開始!” 隨著總指揮一聲令下,搶險勇士奮力向前,水槍水炮怒吼,水流泡沫齊發,銀龍飛舞,激流四射。
通信應急演練總結范文6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災害。未發生等級性自然災害。
(二)事故災難。全年發生2起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死亡3人,未發生重大消防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均為碰擦事故,未發生特重大事故。
(三)公共衛生。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動植物傳染疫病等公共衛生事件。
(四)社會安全。未發生等級性的社會安全類事件。
二、應對工作總結評估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組織機構。
根據上級有關精神并結合轄區實際,街道辦事處成立了以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指定了專人負責具體應急工作的信息收集,報送和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
(二)制定完善預案,強化了預案體系建設。
街道制定了《街道辦事處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并根據總體預案制定了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預案、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等分預案。目前,街道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形成,并覆蓋各類突發公共事件。
(三)加強資源整合,增強了應急能力。
對現有各類應急資源進行了全面普查和有效整合,統籌規劃應急處置所需的物料裝備,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資源和緊急避難場所,以及運輸能力、通信能力、生產能力和有關技術信息的儲備,加強對儲備物資的動態管理,保證及時補充和更新,將應急管理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給予了經費保障。
(四)開展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居民應急意識。
加強科普宣教工作,全面宣傳了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和技能。在學校開展了公共安全知識和應急預防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切實把公共安全教育作為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增強了師生的公共安全意識,普及了群眾的應急知識和基本常識,提高了自救和互救能力。
(五)加強隱患排查,強化監測預警預報工作。
認真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轄區各類隱患排查情況,力爭把突發公共事件的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重點是抓了水旱災害、交通運輸、地質災害、重大傳染病、醫療保險、高速征地拆遷、煤炭采空沉陷區移民安置等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預測、預警預報等工作。
(六)加強調查處理,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全面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遇有突發事件,動員一切力量,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三、工作建議
街道雖然在預防各種突發事件的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中還有一些不足結合工作實際,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1、強化應急隊伍建設,應急隊伍還不夠專業,主要是表現在針對各種災害不能第一時間進入角色;2、預警演練不能經?;?,演練應在縣有關部門的指揮下進行正規化預警演練;3、經費保障相對滯后,應建立專項資金賬戶確保??顚S?;4、應建立專業的應急物資配送體系隊伍,實現應急物資專業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