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肺炎匯報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肺炎匯報材料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肺炎匯報材料

肺炎匯報材料范文1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在我區(qū)內肺炎疫情的危害,提高應對肺炎的應急反應能力,保障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環(huán)境穩(wěn)定。結合我鎮(zhèn)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3.《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

4.《國家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

5.《區(qū)人民政府突發(fā)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

7.《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區(qū)鎮(zhèn)行政區(qū)域內散發(fā)性肺炎疫情應急處理工作。本預案將根據疫情形勢的變化和評估結果,及時更新調整。

四、工作原則

堅持把廣大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學、規(guī)范、統(tǒng)一”的原則,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方針,加強統(tǒng)一領導,充分發(fā)揮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作用,實施分級負責,依法、科學、規(guī)范做好學校和托幼機構疫情防控工作。

五、組織機構及職責

防控領導小組:負責全面調度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及援救領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資金物資組、會務材料組、宣傳報道組、防控排查組、后勤保障組、人員調配組、環(huán)境整治組、社會穩(wěn)定組、督導檢查組、醫(yī)療救護組、企業(yè)防控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zhèn)衛(wèi)健科,王艷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事宜。(具體分組見附件)

六、預警預測

領導小組根據監(jiān)測報告做出部署,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根據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危害程度做出應急處置方案。防控排查組負責開展日常監(jiān)測工作。

(一)信息報送。轄區(qū)內專班排查小分隊及醫(yī)療機構發(fā)現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2小時內電話報告鎮(zhèn)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在2小時內向區(qū)防辦報告。

(二)應急處置。防疫領導小組接到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信息后,立即啟動《鎮(zhèn)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預案》,并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1.鎮(zhèn)防疫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處理,積極配合上級相關部門采取控制措施。醫(yī)療救護組根據領導小組要求立即開赴現場開展相關工作,同時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具體情況,包括:時間、地點、疫情程度(能否控制、是否需要增援力量、救治物品補充和轉送交通工具)等。

2.鎮(zhèn)防疫領導小組靠前指揮,及時上級匯報情況,同時組織轄區(qū)村、社區(qū)和其它職能部門做好人員排查、信息收集、報告、人員分散隔離等工作。

3.醫(yī)療救護組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對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采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必要時嚴格按要求進行轉診;對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采取集中或居家醫(yī)學觀察;對相關地點進行衛(wèi)生處理,;做好醫(y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y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采取暫時封閉或者封存疑似被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緊急措施;做好報告、病例分析與總結;協助上級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和食品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職業(yè)衛(wèi)生等的衛(wèi)生監(jiān)督。

4.宣傳報道組應及時準確了解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向防疫領導小組報送信息。及時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出現病例的村、社區(qū)應立即做好全員核算檢測的準備工作,并配合上級部門開展檢測。

七、預案管理

肺炎匯報材料范文2

關鍵詞:病例導入;內科護理;教學;探討

所謂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是醫(yī)學教育中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具體教學工作中依照教學的目的與授課內容,用針對性強的病例契機導出問題,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對針對性強的病例升起欲要探求的興趣,把想要研究的問題帶入授課新內容之學習中。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護理專業(yè)的理論性知識居多、內容枯燥無味。中職生文化底子淺、邏輯思維力弱、對抽象問題的理解能力差,對內科護理學習比較有難度。本人于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選取病例導入教學的方法,效果良好現予以匯報:

一、探討對象

本校2012級護理專業(yè)四個班級共228名學生,全部為女生,年齡15~20歲,均初中畢業(yè)。任意抽取其中兩班118人,作為實驗甲組,其他班級110人作為對照乙組,甲乙組學生在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愛好等一般因素上不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

二、研究方法

甲乙組在教材、授課老師、授課內容上相同。即:內科護理教材中關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乙組選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實驗甲組選取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進行。

1.設計病例

選取病例。病例選取以利于教學內容、目的為原則,以利于鞏固基礎知識點為主,依照易--難、簡--繁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病例設定。教學病例信息材料源于網絡或參考文獻。病例展示途徑與方式。病例信息資料顯示方式可以用多媒體中的幻燈、拍攝的視頻、解說文字等。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點與教學進度、進程選擇。原則是能激起學生的好奇與興趣。

2.設計問題

按照護理程序進行。其程序涵蓋有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項內容。彰顯的重點、難點。圍繞教學重點以及難點導出問題。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重點、難點的知識的掌握;以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全面性的理解。以中職生的實際能力為出發(fā)點。對導出的問題其難易程度,要適度,太難導致中職學生有畏懼感產生,而過于簡單則不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3.教學方式與過程

導入授課內容。采用拍攝的視頻鏡頭:一年齡大約為30歲的青年在某地涉雨等待女友約會,渾身淋透,時間稍長,兩日后,在醫(yī)院急診室看醫(yī)生,精神萎靡,臉部潮紅,呼吸急促。醫(yī)院急診大夫予以仔細檢查后,確診“肺炎球菌性肺炎”需住院觀察治療。對肺炎概述講解。授課老師用時十五到二十分鐘對新課程內容中的肺炎,給予概念、肺炎分類、發(fā)病原因、機理等知識點的解讀。展現并解決問題。按照護理專業(yè)的具體步驟與授課重點難點巧妙設計問題,并依照授課內容一一展現。對患者予以健康史的評估,患者介紹本人2日前涉雨后,突發(fā)高熱、咳嗽、寒戰(zhàn)、咳痰鐵銹色,其右胸有痛感,有疲乏、頭痛、渾身肌肉酸痛等癥狀。是啥誘因讓患者得病?患者護理體檢顯示:患者神志清,體溫39.6℃,P110次/分,R28次/分,Bp106/60毫米汞。唇有皰疹,咽喉充血,頸軟,胸廓、胸壁無壓痛感,右下肺叩診稍有濁音,觸覺、語顫增強,右下肺聽到濕音與支氣管呼吸音,語音傳導增強,胸膜無摩擦音、心濁音界未增大,心率110次/分,律齊,瓣膜聽診區(qū)無雜音。腹軟無壓痛感,指(趾)無杵狀。同學們看看患者有何異常表現?患者檢查結果顯示:血常,血紅蛋白135g/L,紅細胞4.5×107/L,白細胞18×108/L,中性粒細胞0.93,淋巴細胞0.08。X線胸片:肺紋理較多,右下肺致密陰影。痰檢,革蘭陽性成對球菌。動脈血氣:pH7.37,PaCO241mmHg,PaO254mmHg。患者有何異常表現?患者可能心理反應是什么?患者“肺炎球菌性肺炎”醫(yī)診依據?請依據患者材料信息,給出患者的護理診斷,然后依照順序排列。按自己的護理診斷,采取對應護理措施?倘患者病情持續(xù)惡化,產生感染性休克,其具體表現癥狀?如何護理?患者被救治后好轉要出院,你對他的囑托事項?教學小結。在對導出的問題逐一解決后,可采用提問、學生一起回答的形式,對本次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容易混淆的地方及難點予以總結歸納。譬如,肺炎患者一般臨床特征、護理診斷依據、護理措施等,把本次課程的知識點用幾句話予以概括。

4.教學效果評價

知識理論考核。教考分開,開始題在學校試題庫中隨機抽出,與護士執(zhí)業(yè)考試相同,均為選擇題,考量知識點的病例分析型和單句型題7:3,總分100。甲乙組試題相同一起考核。采取問卷調查方式給予評斷教學效果。

三、考核結果

知識理論考核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甲組均高于乙對照組。

四、討論

采用病例導入式教學的甲組學生的知識理論成績明顯提高,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效果好。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可激活中職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把課本里抽象的概念,如肺炎患者臨床表現、治療措施、護理手段等具體、形象、概括化了。便于學生加深記憶。以患者病情經歷為切入點,用拍攝的視頻、講故事等手法,對學生的視、聽覺兩大感官系統(tǒng)刺激,學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注重發(fā)揮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理念。學生在設計的問題引導下,很快進入了自主學習、共同學習知識的快車道。病例導入式教學的優(yōu)勢還在于能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水平。對護理程序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評估等步驟都需判讀與決策,學生臨床、評判性等思維能力得到開啟,這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能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何雯.病例導入式教學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成功(教育).2013年01期

[2]張艷玲,王英,張映琦.病例導入式教學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年01期

肺炎匯報材料范文3

1.籌備召開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第二次會議,提請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擬定會議討論稿: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2019年工作匯報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法治工作重要決定和方案備案工作實施辦法、<市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guī)定>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

2.制定《2020年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和《市2020年度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重點單位普法責任清單》,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動行政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全覆蓋。

3.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chuàng)建。印發(fā)《關于開展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和法治文化(法治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創(chuàng)建申報工作的通知》,目前,這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4.做好迎接省市“七五”普法總結驗收準備工作。按照省市統(tǒng)一部署要求,印發(fā)《市開展省、市“七五”普法終期評估驗收工作自查迎檢的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各單位對照標準,積極自查評估,補缺補差,高標準完成“七五”普法規(guī)劃各項目標任務,順利通過驗收。

5.積極開展法律服務進企業(yè)活動。印發(fā)《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法律政策知識問答》,組織公職律師深入企業(yè)開展法治體檢活動,認真排查因疫情引起的企業(yè)復工、保險待遇、合同履行等法律問題糾紛,加大調處力度,強化分類指導與應對,為企業(yè)復工復產營造良好法治環(huán)境。現場指導雄峰企業(yè)有序開展疫情時期復工復產和法治體檢,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咨詢和建議,教育引導廣大企業(yè)職工依法維權,自覺履行義務,助力民營企業(yè)健康發(fā)展。

6.已完成天柱山法治文化廣場工程建設待驗收,啟動濱河法治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打造優(yōu)秀法治文化載體和市“一地一品”建設工作。

7.舉辦全市183個村(居)“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帶頭人”法律知識培訓班,弘揚法治精神,深入推進法治鄉(xiāng)村建設。

8.利用政法干警進網格之契機,扎實開展各種法治主題活動:6月5日開展消防安全進皖國新城小區(qū),共發(fā)放宣傳手冊100余份;4月15日在東關社區(qū)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送法進社區(qū)活動,共發(fā)放宣傳資料3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數二十人次。

9.完成2019年度市政府綜合目標考核工作。

二、存在問題

各地各部門“誰執(zhí)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責任制落實存在差異性,各部門之間溝通協調性又不夠,而法宣工作面廣業(yè)務性強,所以整體推動進度不快。

三、下一步打算

1.完成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材料準備工作。

肺炎匯報材料范文4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8月――2012年5月我院就診的300例患兒采用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齡最小1天,最大6歲。病因有早產兒、腹瀉、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感染、小兒肺炎、過敏性紫癜等。穿刺部位為手背、足背靜脈以及前額、耳后靜脈等處。留置時間為3-7天。

1.2 方法

1.2.1 材料 蘇州碧迪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24G(25ml/min)直型靜脈留置針、3M透明貼、一次性注射器等。

1.2.2 穿刺前準備 常規(guī)備藥,檢查材料包裝,檢查材料規(guī)格及有效期。

1.2.3 靜脈血管選擇 選擇較粗、直、清晰且富有彈性、易于固定的頭皮或手足靜脈。可選額正中靜脈、耳后靜脈、顳淺靜脈、上肢前臂橈靜脈、上肢前臂尺靜脈、下肢內踝靜脈、足背靜脈等。避開靜脈瓣及關節(jié)、皮膚不完整處的靜脈。選擇頭皮靜脈需剃發(fā)。

1.2.4 穿刺方法 0.5%碘伏消毒,消毒范圍8cm×8cm,待干,取出留置針,右手持留置針,在血管正上方調整針頭斜面,使斜面向上,留置針與皮膚呈15°-30°角緩慢直刺血管,穿刺時左手繃緊皮膚,見回血,壓低角度,再進針3-5mm。左手持外套管向血管內推進,右手緩慢退出針芯,從肝素帽推少量生理鹽水確定穿刺成功,貼上敷貼固定留置針,敷帖盡量平整無漏氣。敷帖上注明穿刺日期,時間,以便觀察使用日期。其他固定膠布不要粘貼在透明敷貼上,以免影響更換和透氣。敷貼每周更換3次,如有污染、出汗等隨時更換。

1.2.5 封管 輸液完畢,確定套管在血管內,無異常情況后封管。一般用0.9%生理鹽水2-3毫升常規(guī)封管。也可用稀肝素鈉鹽水2-3毫升封管。

1.2.6 拔針方法 拔針時,應使套管針平行與穿刺血管,慢慢向外拔出,當針頭即將脫離血管時,應快速拔出,拔出后立即用無菌棉球按壓5min止血。拔針后24h內應保持穿刺孔皮膚干燥,每天消毒穿刺孔2次,以預防感染。

2 結 果

一次穿刺成功281例,成功率93.7%,留置時間平均5.3天。

本組無一例發(fā)生靜脈炎和皮膚感染。

3 常見問題及護理對策

3.1 患兒哭鬧,皮膚不易繃緊,是造成穿刺失敗的常見原因。操作者一定要經驗豐富,技術熟練,同時一定要爭取家長配合[1],一定要做好患兒的安撫工作,分散患兒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時機果斷進針,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2 患兒血管情況也影響穿刺成功率。一般應選擇平直、彈性好的血管,嬰幼兒應選擇頭皮靜脈[2]。血管不能太細,進針時速度宜慢,回血后壓低角度,再進針3-5mm,一定要保證軟管也進入靜脈。當取下針尖保護套時,操作者切勿僅持針翼操作,操作過程中切勿使針尖發(fā)生彎曲。退出針芯時,不宜速度過快,不宜用力過猛。抽出針芯退出后,切勿向導管內再次刺入鋼針,以避免損傷導管。

3.3 為防止留置針脫落,穿刺后可用長膠布固定針尾,可用膠布環(huán)形固定頭部,保持敷帖部位皮膚干燥,敷貼不要貼在頭發(fā)上,汗?jié)駮r應予以更換,敷帖揭下時動作宜輕,確保留置針不被帶出。輸液時應加強巡視,觀察靜脈走向是否有異常變化,若局部腫脹、滲漏或者發(fā)現異常應立即拔除留置針。

3.4 封管方法不當,穿刺時回血處理不及時,輸液時未及時推注生理鹽水稀釋,推注抗凝液速度太快,穿刺部位活動不當等都可導致阻管。因此,封管時推注速度要慢,邊推邊退針,針頭拔出時一定要慢,可有效避免堵管發(fā)生。

3.5 血栓多發(fā)生在血流緩慢且血量豐富的靜脈竇附近。應避免在靜脈竇附近輸液,不要過度活動,以免增加靜脈內壓力。一旦發(fā)生套管堵塞,應重新穿刺,切不可強行擠壓套管,以防造成栓塞。

4 討 論

小兒靜脈留置針能高效率地保持靜脈通暢,保證了危重患兒的合理用藥時間,避免了反復穿刺,即減輕了患兒的痛苦,又減少了患兒靜脈的破壞,防止了靜脈炎的發(fā)生。小兒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即降低了護士反復穿刺的心理壓力,又使靜脈輸液更加方便,大大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3]。因而在臨床上得到患兒家長的普遍接受,也大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得到廣泛應用。在工作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進取,從每一個細節(jié)入手,熟練掌握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技巧,促使護理工作不斷規(guī)范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羅曉玲,巫梅,蘇俊英,等.70例小兒額前顳側淺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的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3):121-122.

肺炎匯報材料范文5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機械通氣中常出現的醫(yī)院獲得性感染,也是院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發(fā)生率為5%~68%,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人中高達70%,已成為影響病人預后的重要因素,其發(fā)生率隨機械通氣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陳成妹報道機械通氣患者VAP發(fā)生率可達78%,常導致敗血癥、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患者住院時間延長、醫(yī)療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VAP的發(fā)生與護理操作關系密切,已引起臨床護理界的高度重視。本文就近年來國內外VAP的發(fā)病因素和護理干預綜述如下。

1 VAP的診斷標準

到目前為止尚無診斷“金標準”判斷是否存在VAP。臨床診斷標準:①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并機械通氣>48h;②影像學顯示新發(fā)生的或進展性的肺浸潤;③體溫>38.8℃或比平時體溫上升≥1℃;④白細胞計數>10×109/L,或比基礎的白細胞增高25%以上;⑤從人工氣道中咳出或吸出分泌物。以上①+⑤在加其余任何一項即可診斷。

2 VAP病原學

不同地區(qū)VAP患者致病菌的數據存在一定差異,資料表明VAP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條件致病菌為主,其中G一桿菌占主導地位占76.2%,G+桿菌次之。劉向欣等報道G-桿菌占75%,以鮑曼不動桿菌(19.12%),金黃色葡萄球菌(16.18%),洋蔥伯克霍爾德菌(14.71%),銅綠假單孢菌(13.24%)為主。楊慧寧等對上呼吸機的患者進行前瞻性監(jiān)測,結果顯示G-桿菌中銅綠假單胞菌、鮑氏不動桿菌占的比例最高,與田麗紅研究結果一致,均為多藥耐藥菌,其中泛耐藥菌株檢出率達8%,提示臨床要引起高度重視。總結VAP患者病原學特點、致病菌的耐藥狀況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以期指導盡早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避免濫用廣譜抗生素,導致難治性VAP發(fā)生。尤其是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體外循環(huán)術后VAP往往來勢兇猛、進展迅速、用藥局限、預后不良,對VAP早期診斷并根據既往病原菌分布特點預見性選用抗生素,從而把握住VAP進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先心術后重癥監(jiān)護工作的難點。

3 VAP的發(fā)病因素

VAP的發(fā)病高危因素較多,主要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包括①呼吸道及全身防御機制受損;②聲門下分泌物積聚咽部微生物的誤吸;③胃內細菌的移位;④細菌生物膜的形成等。外源性因素主要有①臥位因素;②機械通氣時間;③接觸性傳播;④吸人性傳播;⑤呼吸機管道的感染等。其中以內源性因素為主,外源性因素處于次要位置,機械通氣時間≥7d是VAP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人工氣道植入和呼吸管道內的致病菌是發(fā)病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3.1 呼吸道及全身防御機制受損

由于機械通氣建立人工氣道,氣管插管直接損傷黏膜上皮,纖毛運動功能下降,上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導致病原菌浸入。再次插管增加了VAP發(fā)生的危險性,可能與第一次使用氣管插管和固定導管的氣囊已經對氣管周圍黏膜產生創(chuàng)傷、使氣管正常防御功能受到抑制,削弱了氣管對異物的清除功能,有利于細菌定植,加之重復插管使上呼吸道與外界直接相通時間加長,VAP細菌定植的機率較一次插管明顯增多,導致VAP的發(fā)生。危重病患者多有嚴重基礎疾病,加之存在長時間使用類固醇和廣譜抗生素、全身免疫水平低下等易感因素,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機會,一旦應用機械通氣極易發(fā)生VAP。患者病情越重發(fā)病率越高。

3.2 口咽部細菌的寄生繁殖和“黏液湖”形成

這是并發(fā)肺部感染的主要細菌源。研究表明,氣管插管患者氣囊充氣后,聲門與氣囊之間的間隙成為一死腔,使口咽分泌物、出血、食物殘渣或嘔吐物滯留于此,形成“黏液湖”,此區(qū)為細菌儲存庫,其細菌數量可高達108cfu/mL。當定期將氣囊放氣時,含有大量細菌的生物被膜碎片脫落進入下呼吸道引發(fā)VAP。內源性感染中普遍認為口咽部定植菌誤吸是VAP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3胃內細菌的定植和胃內容物的反流和吸入

機械通氣患者常需要留置胃管來提供營養(yǎng)、藥物及處理分泌物。留置胃管可減弱食道下段括約肌功能,致口咽部分泌物滯留及胃食管返流,提供了細菌遷移至口咽部的通路。且當機體應激或應用酸劑使胃液pH>4時,胃內細菌(特別是G一桿菌)過度生長,需氧G一桿菌增殖達107~109/mL,通過胃食管至咽喉部誤吸人下呼吸道引起VAP。氣管插管的氣囊長期壓迫食管上端括約肌,使其功能減退,同時病人常使用肌松劑、鎮(zhèn)靜劑,這都為反流和吸入提供了誘因,鼻胃管的放置被認為是胃食道反流的危險因素之一。

3.4細菌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被膜(BF)是病原菌黏附與生物材料或組織表明后分泌藻酸鹽多糖蛋白附和物,將自身克隆積聚包裹在其中,由藻酸鹽多糖基質、嵌在基質中的多個菌落以及水通道組成立體結構。氣道內形成生物被膜被認為是難以處理和持續(xù)穩(wěn)定存在的。生物被膜一旦形成,就能保護其中的細菌免受宿主免疫及抗菌藥物作用,長久寄殖并間歇性外排游離菌,引起臨床難治的反復發(fā)作性感染。通常機械通氣幾個小時后氣管導管(ETT)上就會出現細菌黏附、定植,而后形成生物被膜,這些含病菌的氣管導管上生物被膜極其容易在氣道濕化、氣流作用、拍被吸痰、更換等操作中脫落誤吸,引起臨床難治的反復發(fā)作性下呼吸道感染及VAP。

3.5外源性細菌感染

ICU是危重患者聚集的病區(qū),疏忽消毒隔離措施,或在吸痰等操作中未能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可能造成致病菌在ICU患者中的傳播,其中呼吸機設備自身是VAP細菌感染原因之一。呼吸機及管道的管理不當,含有液體的裝置如霧化器、濕化器、冷凝水等極易引起細菌在水中大量繁殖,若消毒處理不當,即可引起外源性感染,從而導致接觸性傳播和吸人性傳播。

4 VAP的護理干預

4.1加強人工氣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

4.1.1 充分引流痰液。合理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吳偉英報道開放式吸痰能降低和延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靳玲等研究認為密閉式吸痰與開放式吸痰比較,兩組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死率等無明顯差異,與馬杏云等研究結果一致,也正與Siempos等觀點吻合。林育群等用吸濕冷凝加濕器聯合密閉式吸痰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能夠延緩并降低VAP發(fā)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使用密閉式吸痰管有許多優(yōu)點被中外專家認可,尤其在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對呼吸和循環(huán)方面的影響、護理人員、醫(yī)療費用、吸痰效果、患者的安全性和工作人員自我保護方面都有很高評價,建議對VAP患者使用密閉式吸痰管吸痰。

4.1.2氣囊的管理

氣囊壓力的大小是阻止誤吸,保證有效通氣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決定氣囊是否損傷氣管黏膜的關鍵。應定期檢測調整氣囊壓力,使其維持在1.56~2.54kPa之間,當氣囊壓力

4.1.3氣道的溫化和濕化

常規(guī)的溫化和濕化是應用呼吸機上的加溫溫化和藥物霧化裝置及濕化液進行濕化氣道。肺部感染隨氣道濕化的降低而增高,濕化過度易造成黏膜水腫、氣道狹窄,使呼吸道阻力增加,甚至誘發(fā)支氣管痙攣,也可導致體內水潴留,加重心臟負荷。氣道濕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氣道。應根據痰液黏稠度來調整濕化液量,每日濕化液量不應少于250mL,近端氣道溫度應調節(jié)在32~36℃,濕度在60%~70%,以維持纖毛運動的生理要求,利于肺內分泌物的排出。吳乃君等研究應用人工鼻(HME及溫濕交換器)可截留人工氣道和呼吸及內外管路中的細菌,降低VAP的發(fā)生。人工鼻利用人呼出氣體來溫熱和濕化吸入氣體,加溫濕化過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人工氣道的缺陷,并可減少呼吸機內外環(huán)路的污染,但不額外提供熱量和水分,對通氣量大、低溫、脫水病人會影響效果,容易造成阻塞。痰多、黏稠者不宜使用,且放置時間不宜過長,一般24h更換。

4.2呼吸機的管理

4.2.1呼吸機及其環(huán)路消毒及更換

呼吸機污染是導致VAP發(fā)生的重要因素,應加強呼吸機管理,對直接或間接接觸下呼吸道的物品如氣管插管、氣管套管、吸引管等均需嚴格滅菌或高水平消毒,同時避免處理過程中及儲存中再次污染。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關于呼吸機管道更換時間,鐘月琴等總結多數人的觀點:建議在做好病人護理及管道護理的同時,以每7天更換使用中的螺紋管為最佳時間,不增加VAP發(fā)生,又能減少機械通氣患者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現多提倡每周更換或有污染時及時更換。

4.2.2及時清除管路內的冷凝水

呼吸機管路積聚的冷凝水中細菌濃度達2×105cfu/mL,其中G-桿菌占67%,是重要污染源,保持儲水瓶處于管道的最低位置,并及時清除。嚴禁隨手亂倒,在離開管道、變換患者及處理冷凝水時,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誤吸。定期做呼吸機管道和氣管深部分泌物的細菌培養(yǎng),以指導臨床用藥。

4.3減少誤吸和反流,重視胃一肺感染途徑的預防

4.3.1的管理

半臥位是機械通氣病人采用的最佳,在實際臨床護理中,應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盡可能采取半臥位,對于病情不允許者可給予按時翻身或側臥位。伍虹劍報道轉動護理和半臥護理可以較好地預防VAP,減少應用呼吸機時間和住ICU天數,是值得推廣的護理技術。

4.3.2預防胃內容物的反流和誤吸

預防胃內容物的反流和誤吸,是防止VAP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反流和誤吸發(fā)生率的高低與胃內容物的多少有直接關系。正常人的胃內容物超過200mL以上才會出現反流,氣管插管及長時間留置胃管減弱食道括約肌的功能,胃內容物超過140mL就可能出現反流。少量多次或持續(xù)喂養(yǎng)能減少胃內容物反流和誤吸,但可能會使胃液pH值升高,增加發(fā)生VAP的危險。因此,要定時監(jiān)測胃液pH值,當pH>4時,匯報醫(yī)生給予處理。小腸喂養(yǎng)可最大限度減少食管反流且發(fā)生肺吸入的幾率減少,使用螺旋形鼻腸管或將胃管直接插入幽門下進行腸內營養(yǎng),可以減少胃內容物反流。進食后半小時內盡量不吸痰,以免造成胃內容物反流而誤吸入氣管和肺內,引起吸入性肺炎。提倡半臥位在無禁忌癥的患者適當應用促胃動力藥物減少反流和誤吸,可以有效預防VAP發(fā)生。

4.3.3加強口腔護理

口咽部定植菌在VAP的發(fā)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有效的口腔護理可減少VAP的發(fā)病率,根據口腔PH值及細菌培養(yǎng)的結果選擇口腔清洗液。毛翠秧提出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采用常規(guī)口腔護理與口腔沖洗相結合的方法,口腔沖洗時由3人合作,1人站病床左側,固定氣管插管,另2人站病床右側,1人一手持裝有口腔護理液的50mL注射器按需注水,另一手持血管鉗夾棉球擦洗口腔黏膜,另一人吸引口腔內溶液。注意口腔護理前氣管插管氣囊要充滿氣體,以防止分泌物和護理液順氣管插管流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4.4加強病區(qū)管理,控制外源性感染

4.4.1加強對醫(yī)護人員感染控制重要性的教育

戚雅芳通過對急診監(jiān)護病房VAP臨床感染路徑情況進行了監(jiān)測及綜合調查和分析,認為要降低使用呼吸機所并發(fā)VAP的發(fā)生率,必須加強臨床護理的預防工作,嚴格控制無菌及消毒管理,定期對呼吸機器械及管路進行消毒。對特殊感染、耐藥菌株感染及易感人群采取隔離,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開窗通風換氣,室溫在24~26℃,濕度在50%~60%。

4.4.2嚴格洗手

醫(yī)務人員的手是傳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徑。洗手是消除細菌,預防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接觸患者前后均應徹底洗手。戴手套可有效隔絕病原微生物,減少交叉感染機會的最有效的途徑。

4.4.3心理支持、營養(yǎng)支持及綜合物理治療

肺炎匯報材料范文6

關鍵詞: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就目前的醫(yī)療水平而言,治療胰腺癌的最有效療法可能為根治性切除手術。而由于胰腺的特殊解剖位置,處于腹膜后組織,周圍存在著復雜的解剖結構[1],加上根治性切除手術會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容易在手術后引起并發(fā)癥,給患者的病情緩解造成阻礙。予以全面的圍術期護理有利于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本組研究通過研究總結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術中的圍術期護理經驗,旨在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具體內容整理后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就診于我院的58例胰腺癌患者,作為本組的研究對象。所有入選對象均經臨床診斷、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診斷確診,符合胰腺癌的診斷標準,無誤診病例。入選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患者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3.29±4.32)歲。手術類型: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32例,根治性胰體尾切除術17例,根治性全胰切除術9例。合并癥:并發(fā)高血壓29例,糖尿病1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

1.2 方法

術前護理:(1)心理護理: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術的操作相對復雜,手術所需時間更長,且術后恢復相對更慢。故而在術前應做好各類藥物的準備工作,并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手術環(huán)境,并注意輕言細語,降低非診療性因素對患者的不利影響[2];另外對于擔心手術效果的患者更應予以正確的心理輔導,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2)做好對合并癥的處理工作:結合患者的基礎病況予以相應處理,例如對高血壓患者通過口服降壓藥物控制血壓穩(wěn)定,糖尿病患者則通過降糖治療控制血糖水平正常,確保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接受手術,降低風險。

術中積極配合術者,要求護理人員對手術中可能出現的突況有充分認知,并熟練掌握手術進展,以便及時為術者提供所需協助,維持手術順利進行。

術后護理:(1)基礎護理:待患者血壓恢復正常水平后,指導患者取半臥,以減輕疼痛,確保患者呼吸功能得以維持,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與引流管是否通暢,并對引流液、引流量加以記錄,若引流管內出現大量鮮紅血液、尿量低于25ml/h或伴有血紅蛋白持續(xù)下降,需考慮存在出血[3]并及時告知醫(yī)師予以處理。(2)飲食指導與消化道管理:胰腺癌手術對于患者的消化功能影響較大,故在術后應鼓勵患者及早下床,并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床邊活動;在開始進食后,使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的進食方式,即按照流質-半流質食物的順序進食,少吃多餐,并盡量多進食清淡易消化、高營養(yǎng)食物,減輕消化道負擔。(3)出院指導: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在得到主治醫(yī)師同意后協助其辦理出院手續(xù),并在出院時發(fā)放宣教材料,并對其中的重點內容加以說明,例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確保生活規(guī)律,同時可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適量有氧活動,并囑患者定期返院復診。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并發(fā)癥率與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統(tǒng)計無誤后進行匯總并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作為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2 結果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58例患者中有7例發(fā)生胃排空延遲,4例胰瘺,但未發(fā)生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率為18.97%(11/58)。并發(fā)癥患者經對癥處理后均恢復良好,無死亡病例。住院時間為13-19d,平均住院時間為(16.13±2.47)d。

3 討論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術給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大,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更高,嚴重時甚至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全面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前的緊張心理,使其對可能出現的后果有清楚認知,并認識到根治性切除手術的預期效果,從而使患者的術中依從性得以提升,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術中通過預見性的護理干預則可與術者展開更好配合,確保療效;術后護理從生命體征監(jiān)測、飲食護理等方面進行干預,為患者的術后康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另外出院指導也能夠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并養(yǎng)成定期返院復診的習慣,以便更好指導患者的后期康復,確保療效。本研究顯示,58例患者在接受全面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幾率為18.97%,平均住院時間(16.13±2.47)d。所有患者均經對癥處理后恢復良好,無死亡病例。該結果與吳利軍[4]的研究結論相一致,表明全面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率,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促進病情康復,在胰腺癌的臨床治療中需引起重視。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應采取對應的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例如為了預防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應在術后每日清晨取痰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并酌情予以霧化吸入,每4h進行一次翻身,以預防墜積性肺炎[5];同時告知家屬對患者進行正確扣背,促進痰液排出。本研究中無1例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而針對血管栓塞性并發(fā)癥,則應在術后8h鼓勵患者及早進行肢體活動,術后24h即可鼓勵其下床活動,而針對高齡患者或術前有心血管栓塞疾病史者則應在術后12h及時對其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療,以便最大限度降低血管栓塞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本組中未見血管栓塞性并發(fā)癥患者。此外,若患者在術后發(fā)生輕度胰瘺,應注意觀察血象變化并遵醫(yī)囑予以防感染、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若存在嚴重胰瘺患者則應酌情予以介入B超穿刺或手術引流處理,以便更好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胡燕,趙慧華,鄭業(yè)偉等.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14):1306-1308.

[2]張思娟,殷艷.43例胰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5,(2):190-192.

[3]李之華.手術聯合氬氦靶向冷凍治療的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7):1589-159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极品尤物在线播放一级 |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视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9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影院永久免费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 色伊人久久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99热|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色图欧美 | 国产区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 看毛片的网站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 成人免费国产欧美日韩你懂的 |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 |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 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最新视频 | 九九久久亚洲综合久久久 | 国产视频一 | 手机在线观看国产精选免费 | 国产精品免费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