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有關青春的作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有關青春的作文范文1
點點星光閃爍在迷人的夜空中,突然,一道流星劃過!
_______題記
少年時期還未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青春便拖著長長的尾巴太空來家瞧了!
青春期的我們,感受到了人生的多彩,我們向世界毫無羞澀地敞開我們的心靈!
我們喜歡展示著屬于我們自己的風采,我們好勝,好強,所有的一切都希望能夠超越別人。在那百般忙碌中,業余的嗜好便是鍛煉自我的最好辦法。有的時候看看自己的那個從前,那個“久經沙場”的自己,嘴角微微揚起,嫣然一笑!那份自信唯我獨有,我愛自己,愛那份屬于我的微笑!
青春,一份實實在在的空靈。挫折,怨恨,有一大堆的苦水等著我們去品嘗。有時,面對那滿滿的一筐淚水,我卻不懂該怎樣分類,堆積在一起,總有它噴發的時間,到了那時,我無言。好在,暴風雨后就是晴天,任何風雨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青春,最美的樂章,我們唱著自己的歌,既不熟練又不陌生,用自己的嗓音,描繪自己,沒有人知道,我們依然很快樂!
青春,最美的風景,欣賞了一段風景,仿佛跌入了蓬萊似的夢境,我要珍藏見證的美麗!
青春,就像碩果累累的秋天,歡喜,歡喜,珍藏青春!
如果我告訴你,
青春是快樂而美麗的少女,
你信嗎?
如果我告訴你,
野花是青春穿的舞鞋,
你信嗎?
向陽的山坡,
我指給你看會飛的花朵,
有關青春的作文范文2
突破命題桎梏的再嘗試 自從2004年單獨命題以來,江蘇省高考作文歷經三級跳,2004至2005年考話題作文,2006至2012年考命題作文,2013年起轉而考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命題者依然提供一段材料,讓考生自選角度立意、作文。這是扭轉命題作文立意偏狹桎梏的再嘗試,透露出江蘇高考命題人的決心:借助材料作文的平臺,極大可能地給予學生施展才情、抒寫自我的自由。
材料作文的再升格 2013年的材料由一段探險經歷談起作文,引導考生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客體自然,希望借此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和人文大愛情懷。而今年的材料作文則引導考生關注自我,抒寫對青春不朽話題的感知,竭力避免全省高三作文教學的跟風態勢。可以講,它給來年高三師生帶來的備考信息是扎實開展作文系統訓練,不迷戀于套作,不醉心于投機。從材料的呈現角度講,今年的材料簡短一點,便于學生在時間寶貴的考場上迅速把握住關鍵信息“青春”“不朽”“信念”“天真”“錯誤”,減少了偏題的機率,增加了立意、選材的時間。
對學生熟知生活的再審視 高中語文課程要求引導學生關注自我、自然、社會和人生,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必然對“青春”話題熟悉,或者大量閱讀過青春主題的文章,或者用各自的喜、怒、哀、樂經歷體味著青春的滋味,或者經常在習作中抒發對青春的感悟。多年來,江蘇作文一以貫之地洋溢著人文情懷,今年的“青春”“不朽”話題引導學生訴說眾多的青春故事,抒發青春情思。眾所周知,高考是指揮棒,高考作文也具有導向作用。今年的作文就引導考生再審問自己熟知的青春生活,也將引導廣大高中學生關注自我、關注青春,用足心思演繹好自己的青春故事。
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再考驗 應該講,從2004年單獨命題以來,江蘇高考作文就表現出一個傾向: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單獨命題當年的“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就引導學生就“沉穩”與“靈動”兩個具有對立意味的元素展開思索,尋求作文素材;此后,2006年的“人與路”,2012年的“憂與愛”都是采用了直接對立的方式,引導考生開展思辨活動。2005年的“鳳頭、豬肚、豹尾”,2007年的“懷想天空”、2008年的“好奇心”、2009年的“品味時尚”、2010年的“綠色生活”、2011年的“拒絕平庸”和2013年的探險,沒有采用將關鍵元素對立的方式,但無一不蘊含著哲理,需要學生融入思辨活動。就今年的作文而言,命題者就“青春”的“朽”與“不朽”引導考生深入思索,這是對江蘇省高考作文注重思辨傳統的再延續,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再考驗。
對學生綴文成篇能力的再強化 對于“青春”話題,學生大多比較熟悉。但是在這種熟悉背景下,卻隱含諸多陷阱。其中,對于“青春”這個大話題,怎樣選準一個較小的切入點,怎樣圍繞切入點運用適當的手法展開文章……都是容易被眾多考生忽略的地方。還記得2008年的“好奇心”,不少考生反映相當好寫,但事實上,當年的平庸之作太多,究其原因,學生在對這個熟悉話題的大喜之后的大意,缺少了對文章材料選擇、行文的組織等作文加工程序的考究。可以預見,今年的考生能在這種熟悉話題之下寫出好作文的不會太多,可能泛泛而談的文章會有不少。
事實上,每年高考作文的命制都是具有一定風險但又不得不開展的嘗試。既然是嘗試,就會有不足;有不足,就需要進行冷思考。
主題的確定有困難 今年的作文材料簡潔,表面上看,對于掌握材料內容比較容易;但是考生要盡快確定自己作文的主題卻是比較困難。如果僅是演繹一個有關“青春不朽”的故事,這樣的作文格調自然不高。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不少學生就是走的這條路。如果命題者對“不朽”的內涵進行明確的界定,說不定能引發學生更多的寫作靈感。例如,可從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著手,積極引導廣大考生和在校的高中生加強個人品德的歷練,注意個人修養的提升,用青春的熱情和堅實的努力為集體、國家建功立業,綻放當代青年的風采。
材料的選擇易碰車 命題者應該知道2008年高考作文的不足,當年的“好奇心”使得不少學生沒有運用“好奇”的心理選擇適宜的作文材料,因為不少學生就簡單地演繹了生活、學習中碰到的好奇故事,或者簡單地議論好奇心的重要性。“碰車”現象已然出現過,今年再來個熟悉的話題,選材的“碰車”可以想象。當然,“碰車”現象的出現原因眾多,語文老師作文選材訓練的欠缺或不足固然難逃其咎,高考作文命制習慣的延續何嘗不是幕后“兇手”呢?
學生間的差距較大 正因為前面兩種原因,生活閱歷豐富、善于思考問題的學生會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脫穎而出,而習慣于“三點一線”校園生活的學生則會自然敗下陣來。從這個角度講,蘇北、蘇中、蘇南學生的差距也會加大。有人會講,這就是對高中教育的引導,引導學生關注自我、社會、自然。不錯,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但是這種地區教育差異帶來的差距就應該由農村的學生來承擔嗎?
高中作文教學的變革值得期待。
筆者以為,當前高中作文教學的重點應為以下兩點。
一是多開展思維訓練。其實,所有學科帶給學生的終身有益的東西就是思維的訓練。事實上,高中階段能夠幫助學生重點開展思維訓練的語文教師少之又少。平時訓練時,教師要將思維理性而奇譎的作文推薦給學生,并將范文印發下去,幫助他們分析其優劣。需要重點提醒的是,語文教師要扭轉學生輕視議論文寫作的不良傾向,不能因為議論文涉及的思維復雜就遠離它。實際上,議論文與記敘文之間是有關聯點的。教師可引導學生就材料開展立論訓練,然后選擇新奇觀點作為記敘文寫作的中心思想,繼而選擇新鮮素材。
二是多積累新鮮素材。作文素材的新鮮與否,直接決定著作文品位的高低。平時就應要求學生以自我為圓心,以自然、生活為圓周,開展廣泛的素材積累活動。一有新鮮素材,就需立即積累;每次考試之前,都要重溫,并在作文中靈活運用。
有關青春的作文范文3
的 廣 博 思 想 和 知
識,
就 像 是 一 本 每 頁 僅
有 兩 行 正 文 卻 有 四
十 行 注 釋 的 教 科
書。
―― 叔本華
在批閱和講評作文時,常有一種問題學生總是和我的看法不一。有一些句子學生會認為或優美或深刻,而我總是評:堆砌詞藻,偽深刻,思想蒼白,缺乏邏輯性。這類作文語言的毛病我稱其為“華麗麗的語言錯誤”。
稱其為“華麗麗的語言錯誤”,是指這類句子從表面上看很有美感。如:
①生活中墻很多,希望是墻,恐懼是墻,瞻前顧后是墻,信心百倍是墻。
②幸福是痛苦開的花,奮斗是欲望加的油,寬恕是痛苦結的果。
此類句子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辭,初讀之下,學生會感覺優美有氣勢,其實一加分析,就會認識到此類句子只求氣盛,卻毫無邏輯或完全不合事理。
③青春,我們筑墻。墻,可以是青春中用來揮霍的資本。所有人都忙著筑自己的墻。
④ 墻,總是在遠方,所以我們風雨兼程,總在路上。
此類句子一般都有中學生非常喜歡的一些詞,可算是中學生日記中的高頻詞了,比如“青春”“夢想”“朦朧”“遠方”“風雨”“芳草地”“白樺林”等等,不論涉及何種話題、文題,都喜歡嫁接此類詞,完全不顧主題、命題的需要與要求,因為這些高頻詞擊中了學生內心隱秘的對于現實與未來的感覺,所以學生們一看到此類句子就覺得親切,能由詞聯系或聯想到一種無可言傳的青春體驗,卻忽視了整體句子的表達內容,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此類句子“華麗麗”了。這種毛病可以稱作“詞親而意不切”。
⑤墻更代表一種精神的維度甚至限度,支撐起生活中那些微妙的邊緣時光。
第三類是喜歡用一些看似高妙深刻的似有無窮哲思、無限意蘊的詞語,其實寫作者本人未必懂得這些詞的內在含義,有時候是自覺深刻,有時是拿大帽子嚇人,是一種“偽深沉”“偽深刻”。有時候是與一些孩子的渴求關注的心理有關。有些孩子很享受“小大人”的感覺,尤其是有眾多同齡人在場的時候。
造成以上三種寫作問題的當然是由于學生不會品味語言,不認真使用語言,不尊重我們的語言文字,對寫作抱有應付敷衍的態度,這是學風問題。
有關青春的作文范文4
揉斷了夕陽
一絲紅塵
落在心間與世上
牽掛成蝶
夕陽荷花
妖嬈的圣潔
青葉在湖中舞起
漣漪波動了年華
線線成了一片
終于落下了山幕
橘紅色的雙軌處
遠處的梧桐
成了代表憂的植物
墜落成璇
那些落葉
斷續訴說著一切
那些和青春有關的
有關青春的作文范文5
關鍵詞:各年級作文;教學計劃;寫作教學
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對于作文教學不應該具有隨意性,而是根據學生實際為作文教學制訂一個計劃,下面是本人對寫作教學的一點看法:
七年級作文教學應該有:
1.記敘與描寫兩種表達方式為主的綜合訓練。
2.能在寫作之前養成編寫提綱的習慣即在動筆之前能夠有布局謀篇的意識。
3.能對人或物要有細致入微的描寫。
4.學會多角度觀察景物與各種觀察景物的順序。
5.作文中正確書寫標點符號。對于七年級的作文訓練應不少于十五個訓練課時(每次訓練最少要用兩個課時),要有訓練的總目標。
八年級作文教學應該有:
1.能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更深一層地認識說明這種表達方式。
2.繼續記敘、描寫這兩種表達方式的訓練,并能夠在敘事的基礎上合理抒情。
3.寫作能力方面,在七年級的基礎上要有所提高,比如細節描寫方面、布局謀篇方面,并能適當了解一些寫作技巧。
4.擴大學生知識面學會收集資料,分專題。比如,傳統民俗文化、中國古詩、有關戰爭的文學作品等等。
能力訓練點集中在:
1.能捕捉細節去寫人或敘事,做到敘事清楚、描寫細致。
2.審題清楚,能抓住題眼,確定文章寫作內容與寫作重點。
3.欣賞一些寫景狀物類的美文,從中體驗,并感悟其中運用的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還有一些描寫上所運用到的技巧。
4.學會認真觀察事物并對該事物做詳細說明,如是一件物品一定要對外部形態、內部結構、性質與用途等方面盡量一一具體說明。如果想要寫事理性的說明文,我們可以結合他們的物理學或生物學課程讓他們根據日常上課所見到的一些實驗作為說明的對象,這樣學生寫起來就能得心應手。
九年級作文教學應該有:
1.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能準確運用抒情這種表達方式來抒發感情。
2.能就某一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評論。
3.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4.記敘文寫作要做到立意深刻、結構完整、過渡自然。
有關青春的作文范文6
2014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命題取材各具特色、命題水準高下不一,社會各界的評價也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是總體上來講,其導向性還是大體一致、清晰可辨的。這個可以把握的“導向”就是:直面社會現實問題,在對傳統的守望和傳承中,著眼未來,培養具有現代素養、獨立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公民。這個導向,清晰地透射出現代語文學科以“立人”為終極目標的學科價值取向。
一、直面社會現實問題
任何一門學科的生命活力,都源于我們的社會現實生活,語文學科也不例外。2014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題,大多數直面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和困局。這一點是非常清晰的。在18份高考作文題中,取材于社會生活、直面社會現實問題的命題有:新課標Ⅰ卷、新課標Ⅱ卷、北京卷、廣東卷、廣西卷、湖南卷、浙江卷、江西卷、重慶卷、天津卷、遼寧卷等,共計11份,涉及到全國24個省(市)的考生。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有:
2014年新課標Ⅱ卷高考作文題,取材于游客給野生動物喂食這一社會現象。這是在當今社會旅游業日益發達、游客素養亟需提升的問題,與此相關聯的還有“到此一游”式的刻字、拍照等現象,此前也都是網絡上熱議過的話題。廣西省高考作文題,選材是農民工老王患病住院、在醫院打工抵債的事情。看病貴、看病難,醫療保障不健全,醫患關系緊張等一系列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矛盾焦點。廣大考生大多不會全都有這種親身經歷,但是日常所見、耳濡目染,對此也不陌生,作為國家公民自然應該關注此類民生問題。江西省高考作文題,是關于探究式學習的思考與討論。這一話題與社會其他人員無關,但是與考生自身的校園生活、學習經歷密切相關,也具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性。
這樣直面現實生活、正視社會現狀的高考作文命題,其“導向”自然是十分明確的。這就是,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走出單純“應試”的狹小窠臼,要有“大語文”的觀念,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全面對接。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應試思路和做法,是經不起推敲的,也是歷來遭到批判的。所謂的“圣賢書”,無論是儒家的《論語》《孟子》,還是道家的《老子》《莊子》,諸子百家,經史子集,無一不是直面社會人生、與“窗外事”密切相關的。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語文課堂學習與關心現實生活、關心社會人生融為一體,真正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唯有如此,考生才有可能寫出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好文章來;而那種只知道引導學生讀死書、死讀書、死記硬背那些堆積如山的所謂《作文素材大全》的應試做法,除了搞出一堆套題、宿構、七拼八湊的“新八股”來外,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生機勃勃、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始終是寫作過程中汲取素材、提煉思想的不竭之源。這是作家文學創作的普遍規律,也應是中學生寫作學習和寫作實踐中應該遵循的重要規律。
二、傳統與現代的對接、轉換
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看,任何一個時代都會面臨一些現實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社會的進步,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追溯歷史,從傳統文化中發掘、吸收優秀的、積極的因子,二是借鑒、吸收外來的優秀因子,以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積極探求新的出路。無論是哪一種途徑,都會存在一個對接、轉換的過程,尤其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這樣的過程中,思維就顯得異常重要。高中時期是人生思維最活躍、最有創新點的時期,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對于高考學生來說,引導他們思考關于人生、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做的目的,不一定要求他們立馬就有什么高深之論,但至少可以激活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受到相應的思維訓練。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中,大多數命題正是體現出這樣的一種導向。比較典型的有北京卷、新課標Ⅰ卷、遼寧卷等。
2014年北京卷作文題是“老規矩”。所給材料中,有很多好的“老規矩”是當今年輕人身上所缺失的,也是這個社會所需要找回來的,以彌補現代社會的不足,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忠厚傳世,勤儉持家”等;也有一些“老規矩”是有前提條件、值得商榷的,如“不許管閑事”、“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等。這里就涉及到對傳統的繼承和轉換的問題,要求考生對此有自己的思考。對于這個作文命題,可供參考的角度有:新時代不可忘記老規矩;老規矩也應“與時俱進”;不要迷信“老規矩”;等等。
2014年新課標Ⅰ卷高考作文題,陳述了傳統的“山羊過獨木橋”游戲規則與當今現實中的“新做法”不相適應的現象,要求考生對此做出自己的思考。對于這個命題,可供參考的角度有:老規則遇到新問題;打破陳規,敢于創新;思路創新,別有天地;合作才能共贏;是對手亦是朋友;等等。這個現象本身所蘊含的一些道理,不僅僅體現在這個傳統游戲中,也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4年廣東高考作文題,通過對黑白膠片時代與數碼科技時代“照片”現象的對比,以敏銳而獨特的視角,折射出在社會發展與歷史變遷日益加快的時代背景下,傳統與現代的對接、轉換頻率也必須隨之加快的問題。在這種不斷加快的社會發展節奏中,很多人一時無從適應而導致整個社會的焦慮和不安,這也正是所謂的“后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經常表達的主題。對于高考生來講,這樣的問題并不陌生,也是有過思考的。這個作文題,可供參考的角度有:照片永流傳,真情恒久遠;科技發展與人文關懷;科技時代,我們該怎樣守護人間真情?
2014年遼寧高考作文題的材料,表面上看是祖孫倆對現代科技、環境的不同看法:孫子肯定現代科技對社會發展的貢獻,祖父懷念古老的自然美景;深層次上,仍然是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對接與轉換問題。這一材料主題,直接與“科學發展觀”這一社會主流意識相聯系,也是高中生幾乎在各個學科中都有所涉及的問題,更是當今社會必須直面和解決的問題。可參考的角度有:科技發展不等于社會進步;科技與自然要和諧統一;等等。
三、著眼未來的思考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新時期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是教育的根本原則和要求。現代語文學科從建立的那天起,就是以“立人”為其學科價值追求的。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種統一的終極指歸,還是“立人”。中學教育的培養對象,是國家未來的公民。作為最直觀地體現“立人”的學科價值追求的高考作文,其命題的核心要求,自然應該著眼于未來,包括國家的未來和學生的未來。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至少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具備現代公民的意識和素養,一是要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辨能力,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2014年的全國高考作文命題,在這方面的反映也是頗為明顯的。
2014年高考作文命題中,涉及現代公民意識和素養的代表性命題有:新課標Ⅱ卷作文題,通過游客給野生動物喂食的普遍現象,提出的是現代公民的文明意識和公共素養問題;重慶卷作文題,通過房東老人因為游客不夠重視玻璃碎片而不租房子給他、同時將玻璃碎片單獨放入垃圾袋并寫上“玻璃碎片,危險!”的提示語這樣一個細節,提出的是人文關懷意識和注重細節的重要性;浙江卷作文題,通過引導考生對大學之“門”與大學之“路”的思考,提出的是人生規劃意識的問題。這些作文命題所提出的現代意識和素養,是每一個考生作為未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也是社會文明發展和進步必不可少的,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和導向性。
考查學生邏輯思辨能力的命題,則顯得尤其突出。例如,2014年湖北卷作文材料中,不同的游客對所觀景物有不同評價,要求考生對此現象進行獨立的思考。山東卷和福建卷與此有些類似。山東卷是對“窗外”世界見仁見智的看法,福建卷是對“空谷”的不同聯想和想象。這三個考題都表現出明顯的考查學生的辨證思維和邏輯思辨能力的傾向,對考生要求較高,難度也較大。天津卷作文,是對未來“智慧芯片”的暢想與思考;遼寧卷作文,是對科技與自然、社會關系問題的辯證思考;廣東卷作文,是對數碼科技時代“照片”現象的思考。這3個作文命題,都是有關科學技術發展與人類社會、自然、生活關系的問題,也是當前世界普遍面臨和關心的問題,具有較強的人文性。
上海卷作文,要求考生對“自由”、“不自由”提出自己的思考,可以從“自由相對論”、“自由是有限度的”、“帶著鐐銬跳舞”等角度切入;四川卷作文,要求學生對“人,只有在自己站起來之后,這個世界才屬于他”這句話進行獨立思考,可以從“不拋棄,不放棄”、“愛拼才會贏”、“自尊者,人尊之”、“站直嘍,別趴下”等角度切入;江蘇卷作文,要求考生思考的是“青春不朽”的話題,可以從“拼搏(激情燃燒、奮斗)的青春永不朽”、“我的青春我精彩”、“青春如何不朽”等角度切入。這3個命題均與學生對人生觀、世界觀的思考相聯系,也是對考生的邏輯思辨能力的考察,所體現出來的“人文性”更加直接、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