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應屆畢業生個人總結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應屆畢業生個人總結范文1
2018年過去了,作為應屆畢業生來到浙水股份湖北分公司這個大家庭,我倍感榮幸。現就本年度個人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在三峽后續項目時,我主要做的工作是配合總工做測量、資料等內業。更多的是說什么做什么。工作努力也得到了領導表揚。至今在黃蓋湖五標項目,最開始是去測量,正式開工后,開始做安全、資料、合同、結算等工作。更多的是自己做。這段時間從工作上,生活上學習到了非常多的東西,非常感謝我的導師和分公司各位領導對我的幫助。通過這段時間的工作,對水利工程項目有了個全新的認識,工作上要認真仔細負責,不光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生活上要認真對待每一個人。學習上爭取通過建造師等考試。
回顧這五個月的工作,我在思想、學習、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成長了不少,但也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工作上,經驗不足,實際知識不足,情況了解不細等。生活上也存在一些磕磕碰碰。感謝領導們對我的關懷和幫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增強自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素質,正視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以最好地適應工作需要,也衷心希望領導們繼續給予關系和幫助。
應屆畢業生個人總結范文2
20xx應屆畢業生個人鑒定范文一
悄然溜走的歲月,轉瞬即逝的年華。曾有的美好,今朝的夢。懷想是因為離別的鐘聲已經敲響。大學,我以拼搏的汗水洗凈了知識的塵埃,卻忘記到了作別的長亭,離去的碼頭。暮然回首,得失之間。惆悵與歡悅羈絆著前行的心。惟有追憶,方覺擁有的永恒!
收獲是對奮斗的饋贈,四年的點點匯集,四個春夏秋冬的孜孜以求,日以夜繼的孤身書海,心領神會的傾聽慧語,兢兢業業的投身事業,我學會了珍惜,懂得了追求。失去,是因時間的無情與付出的匱乏而酸楚,。獨思的天性,丟失了對智慧的交流,對精華的吸收。
時光已逝,良晨難在,獲取超于失去,何樂而不為,大學畢業生簡短的自我鑒定。憧憬,是因為新的夢想在開啟斗士的豪情!
20xx應屆畢業生個人鑒定范文二
本人性格開朗、穩重、有活力,待人熱情、真誠.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能吃苦耐勞;喜歡思考,虛心與人交流,以取長補短.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精神,能迅速的適應各種環境,并融合其中;社會責任感強,踏實肯干,主動爭取鍛煉機會.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在學好專業課與公共課的基礎上,還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不斷地增加新知識,陶冶情操、開拓視野.不僅如此,本人還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各種文體活動,培養了本人一定的組織與社交能力.本人熱愛籃球、羽毛球、跑步、下棋、唱歌.所謂人無完人,目前本人發現自己有時候地確很難控制自己地情緒,很多時候處理事情有點感情用事, 不夠理性.經過仔細分析,本人發現這是由于自制能力不夠造成地,本人決定在以后地學習,生活中克服這個毛病.做一名優秀地大學生.
20xx最新大學生自我鑒定200字三
在校期間擔任學院團委副書記,擔任浙江省優秀社團負責人,擔任學校社團聯合會社團管理中心主任。曾多次帶領團隊完成社會實踐,包括調研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曾多次起草策劃校際活動,影響效果良好,得到多數媒體報道。成績優秀,學科基礎扎實,獲得學校二等獎學金。大學期間的學習工作,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心。熱衷奮斗事業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干部、學生黨員。
20xx年大學生自我鑒定200字四
珍貴的大學生活已接近尾聲,感覺非常有必要總結一下得失,從中繼承做得好的方面改進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顧走過的路,也更是為了看清將來要走的路。
應屆畢業生個人總結范文3
個人概況:
求職意向;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性別:
________
出生年月:
____年 __月__日
健康狀況:
___________
畢業院校:
_______________
專業:
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子郵件:
_______________
傳呼:
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系電話:
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
_______________
郵編: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背景:
____年-- ____年 ___________ 大學 __________專業(請依個人情況酌情增減)
主修課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如需要詳細成績單,請聯系我)
論文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請注明是否已發表)
英語水平:
* 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能力
* 標準測試:國家四、六級;TOEFL;GRE.....
計算機水平:
編程、操作應用系統、網絡、數據庫......(請依個人情況酌情增減)
獲獎情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依個人情況酌情增減)
實踐與實習:
____年__月-- ____年__月 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
____年__月-- ____年__月 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請依個人情況酌情增減)
工作經歷:
____年__月-- ____年__月 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請依個人情況酌情增減)
個性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描述出自己的個性、工作態度、自我評價等)
另:(如果你還有什么要寫上去的,請填寫在這里!)
* 附言:(請寫出你的希望或總結此簡歷的一句精煉的話!)
例如:
相信您的信任與我的實力將為我們帶來共同的成功! 或希望我能為貴公司貢獻自己的力量!
應屆畢業生個人總結范文4
關鍵詞:英語專業;就業;企業
一、引言
近年來,受經濟危機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總體下滑,英語專業就業率也不容樂觀。經濟形勢影響了就業狀況,但其他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英語專業就業難這一現實。其他科研工作者,對解決英語專業就業難這一問題,大多數僅停留在學術理論層面。本文從切實促成學生就業的角度出發,通過問卷調查、人物訪談等形式,力求為促進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我們主要采用綜合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對本校2008級部分畢業生工作情況、2010級本科在校生擇業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對部分2009級已找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進行了采訪;對十余家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進行了訪談;對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進行了采訪。
對2008級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調查共發放64份問卷,收回問卷52份,有效問卷48份;對2010級英語專業在校生的調查共發放問卷220份,收回問卷198份,有效問卷186份。
三 調查結果分析
您的性別是:問卷顯示,80%的調查對象為女生,20%為男生。客觀來講,企業招聘存在一定的男女不平等現象,由于外語專業女生比例嚴重高于男生比例,女生就業率較男生低,這是導致英語專業就業率低的影響因素。
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就業前景,您是否做過職業規劃:調查結果顯示,對自己就業前景感到迷茫、沒有信心的比例為61%,做過職業規劃并努力實踐的比例僅為11.9%。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同學們沒有做好職業規劃,缺乏就業指導。
為了職業發展,您最想學習哪些方面的技能:24.8%的同學選擇了人際交往能力,17.6%的同學選擇了語言表達能力,選擇管理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比例分別為16.6%和16.3%。要提高同學們這些方面的能力,學生個人與學校都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
您認為什么時間最合適,您將會在哪個階段開始求職申請 : 38%的同學認為大四時實習最合適,即有62%的同學認為大四之前實習比較合適,有45.1%的人將會在大四之前開始求職申請。盡管同學們的求職意識比較早,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是對職業規劃比較迷茫。
畢業后您如何打算:選擇考研的同學比例為50.9%,另有37.1%的同學要就業。根據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的統計數據,英語專業的考研成功率約為30%。由此看出,同學們的考研熱情很高,這不排除個別同學考研是為了逃避就業。對于考研還是就業,同學們應當有清醒的認識。
您的期望月薪是多少,您的薪酬情況如何 (2008級部分英語專業畢業生工作情況調查):期望月薪為3000元以上的比例達到了88%,而(2008級部分英語專業畢業生工作情況調查)月薪3000元以上的比例僅為31.25%,這說明了在校生對未來的薪資期望過高。
四、對提高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的建議
(一)學校方面
完善課程設置。學校可以從全校通選課和第二學位專業設置兩個方面來完善相應的課程設置。通選課可以開設以提高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為目的的通選課課程。目前,學校第二學位開設專業有限,無法滿足同學們的需求,學校可以考慮多開一些門檻要求不高的第二學位專業,以擴展學生的就業面。并且學校小學期的設置,成為同學們做暑期實習的硬,建議學校不要僅以課堂成績作為小學期成績評判的唯一標準。對于有實習需求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限制,如對實習報告進行評分等。
完善就業指導服務。學校就業網站目前主要有就業動態和職業測試兩大部分構成,并且職業測試工具每個學生只能測試兩次,無法滿足學生對自我認識的需求。學校就業網站可以完善職業測評工具,添加簡歷制作、面試技巧、在線問答等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模塊。
學校就業指導與企業接軌。學校雖然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就業指導,但以老師為主的課堂難免出現指導內容與企業需求脫軌的現象。學校可以把企業招聘引進課堂,通過校企互動、企業HR講座,把企業對學生的需求信息傳遞給學生。
學校引進商業就業培訓的模式。除學校的就業指導外,學校里還遍布一些商業就業培訓項目,比如“過來人”、“犀牛工作坊”等。學校可以引進其人才培訓模式,提供實戰的就業培訓,并與企業合作,向同學們提供實習交流機會。
(二)學生個人方面
1.在校期間應積極參與自己能力所及的活動,鍛煉自己的求職通用素質。2.在校生要放低心態,制定合理的工資預期,以減少求職時眼高手低的現象。3.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要做好專業與工作不對口的心理準備,在校期間,要涉獵其他專業的知識,拓寬就業方向。
參考文獻
[1] 鐘素花. 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與適應就業需求[J]. 中國人才, 2011,(14)
[2] 彭林權. 試論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1,(03)
[3]徐永. 企業招聘過程中外語能力評價問題與途徑[J].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04) .
[4]王偉民. 淺談高校外語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J].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02) .
應屆畢業生個人總結范文5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外部因素
目前,大學生面臨就業問題時容易有一個誤區,都期望自己可以進入一個生產環境較好的地區、產業和用人的單位就業。先看單位是否可以滿足自己一系列的要求,再決定是否應征,這也是一種普遍現象。
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沒有做好就業心理準備,不能很好的認清當前的形勢,對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評價不夠確切,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預期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就業地域偏向沿海發達地區。許多高校畢業生以向經濟發達地區發展作為自己的理想,對大城市、沿海發達地區情有獨鐘。二是在選擇就業單位時求地位、保穩定。大部分學生以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首選機關、行政事業單位、銀行等金融機構,其次才是效益較好的大型企業、合資企業、民營企業。三是就業收入期望值較高。在求職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制作簡歷。在制作簡歷方面,應該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找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對自己和社會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填寫簡歷前,應當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的評價自身的優缺點,不應夸大自己的優點,避談自己的缺點。
二、大學生自身心理問題對就業的影響
應對是個體為對付內外環境要求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困擾而采用各種方法、手段或策略的行為。應對方式主要有兩種:自我調節和尋求他人幫助。大學生由于接受的心理發展與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的不足,面對挫折和應激事件往往缺乏有效的應對策略和能力;而自我意識的增強也使得一些學生對于外部的支持系統有較強的防御心理,遇到事情不愿意向父母、師長以及學校的心理、職業咨詢機構等這些潛在的支持系統求助。應對意愿、策略與能力的欠缺,使得學生不能有效的處理就業過程中的各種事件、較快恢復心身平衡。
其實克服這種心理,就需要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要向“生涯輔導”轉變,更著眼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定位”、“職業環境認知”、“職業決策”、“職業素質提升”等對學生未來發展與成長具有更深層次影響的問題;并以全程化的視野幫助學生及早規劃、全面解決多元問題。加強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在心理輔導中要關注到就業所引發的相關問題;在職業生涯輔導中,更是要把心理輔導和發展作為不可或缺的組成模塊和內容加以關注和指導,這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適應能力也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素質。
三、運用社會心理學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社會心理學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是社會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心理期望值普遍過高。當前,社會上許多行業和領域對于高校畢業生的期望值非常高,當發現大學生的實際能力遠遠低于預期希望之時,這些行業和領域之中就會產生對于高校畢業生的負面評價,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對于高校畢業生群體的整體印象。其次,社會普遍存在浮躁心理。浮躁心理是當前社會的一個共性問題。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很多行業和領域過分注重短期效益,忽視了長期效益的培養。許多高校畢業生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就導致了很多用人單位不愿意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工作崗位,轉而招用具有實踐工作經驗的人才。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大學生畢業生個體要克服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和情緒。高校教師應當高度關注應屆畢業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并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課程,幫助畢業生明確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目標選擇。此外,還要對應屆高校畢業生進行挫折教育,幫助他們正確看待不良社會現象,學會如何面對競爭和挫折。通過這些方式逐步改善個體心理因素。其次,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也要逐步糾正不良的集體心理因素,如浮躁情緒、過分追求短期效益、拜金主義等等,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就業環境。與此同時,適當降低對大學生的期望值,正確面對其成長的過程,為其提供展示自身價值的平臺。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其意義在于,大一新生從入學開始,就尋找適合自身發展職業所需知識、技能、興趣、愛好,給自己盡早進行明確定位,最終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時蓉華.社會心理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4.
[2]侯玉波.社會心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吳正龍,李淑娜.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預期分析.教育與職業.第20期.2012.
[5]琥珀,柯岑.關于當前大學生擇業面試的有關思考[J].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9).
[6]郭冬艷.淺談社會心理學知識在大學生求職中的應用.百花園地.2012-02.
[7]王雨晨.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社會心理學分析.時代教育.2013-04.
作者簡介:劉地格(1989-),女,西安工業大學思政部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應屆畢業生個人總結范文6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難;就業思想;轉變方法
為了改變傳統就業模式的不足,高校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滿足當代大學生就業工作需要。就業思想是影響大學生參與社會就業的關鍵因素,學校必須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參與各個崗位的就業活動,以減小大學生就業群體的壓力。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相關原因
每年大學就業人數龐大,全國超過600萬人次參與就業,這使得歷年大學生都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難”是所有應屆畢業生都要面對的問題,但大學生就業困難與多方面因素相關,主觀因素在就業局勢中占有主導地位。
(一)觀念模糊。大學生對就業缺乏觀念性認識,認為畢業之后均能找到工作,這種潛在意識誤導了學生參與就業活動。此外,部分大學生對就業崗位、薪資要求等過高,未能意識到就業環境現狀,因觀念模糊而難以成功就業。例如,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慣性思維所左右,強調大單位、大城市,且過分強調首次就業作用的結果,甚至為了這些條件而不惜放棄個人的專業。
(二)缺乏自信。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青年群體,大學生個人信心缺乏也是就業失敗的一大原因,學生無法相信自己能夠勝任相關工作,錯失了參與就業的機會。同時,大學生不會根據自己的實力給自己準確定位、調整就業目標,而一旦自己設置的目標難以達到,就產生極大的挫折感;因個人自信心不足,應聘過程中面對用人單位,不能很好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喪失就業良機。
二、大學生轉變就業思想的重要性
2013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畢業生727萬人,加上13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今年2014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仍難好轉。據此,我國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局勢越來越嚴峻,積極轉變個人就業思想是大學生必須要做的工作。筆者認為,轉變就業思想有多方面作用,具體如下:
(一)思想升級。從思想觀念上進行轉變,大學生可以樹立符合當代就業局勢的人生觀念,勇于參與市場就業競爭活動。為了更好地融入企業經營,大學生應聘崗位時能夠轉變原有的心態,從基層做起,不攀比高職高薪,這些都是學生思想轉變帶來的價值觀念升級。從長遠角度考慮,轉變就業思想也是大學生長期立足于人才市場的根本,為其順利找準工作崗位提供了參考。
(二)拓寬就業。雖說國內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局勢日趨加重,但并非無工作可找,關鍵在于大學生以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就業。轉變就業思想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范圍,創造更多的市場就業機會,解決了大學生找工作難等問題。比如,教育部門倡導大學生走創業道路,從“我要就業”,變為“我要創業”。這種思想轉變有助于實現大學生的事業理想,在追求夢想中創造屬于自己的事業。
三、高校開展學生就業思想指導的方案
高校是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機構,學好專業知識才是學生之根本。但是,很多大學生存在著“為了就業而就業”的思想,盲目考證是大學生群體的普遍現象,很多人認為只要有證書,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基于大學生就業思想轉變局勢下,高校需從多個方面引導學生樹立就業觀念,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今后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一)專業學習。學生聽高年級同學講畢業前各種證書越多越好,于是在大學大部分時間里不停地通過各種渠道考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證件,這些證件對學生就業的幫助作用有限,難以全面保障就業。應具備本學科專業知識、跨學科專業知識和綜合交叉學科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品質,興趣愛好廣泛;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風和較強的科研能力等。
(二)思想品德。在學生中要提倡“先學會做人,后學會做事”、“讓社會選擇自己,讓自己適應社會”等,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首先,避免盲目攀高心態,不要過多追求大城市待遇,而應從自身條件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天地;其次,從職業道德等方面開展引導活動,讓學生意識到成功就業的艱辛,克服各種困難做好就業工作。否則,只能使自己失去更多的就業良機。
(三)自我定位。大學生應保持清醒頭腦,克服悲觀心態,要明白所有畢業生要輕而易舉找到滿意的工作是不現實的。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認知社會,根據實際就業形勢,給自己一個合理的估價和定位。從過去只盯住“用人單位需要什么人才”轉變到“我適合做什么工作”,并能立足長遠,隨著形勢的發展隨時找準“自我”的位置,恰到好處地發揮、貢獻自己應有的聰明才智。
(四)指導創業。培養學生創業觀念,鼓勵自立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脫穎而出,同時積極利用網上資源,了解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典型,更直觀地了解同齡人的創業經歷。專家指出,創業不僅激發了大學生的個人潛能,按照青年人夢想參與社會實踐,同時也減小了國家調控學生就業的難度。另一方面,大學生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磨練大學生思想、毅力等是很有幫助的。
四、結語
大學生每年都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僅影響了高校專業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也對市場人力資源調度分配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引導大學生轉變個人就業思想,可以激發其個人潛能,按照個人意愿參與社會就業活動;同時,條件允許下鼓勵大學生創業,這也是當代青年人應具備的就業思想之一。
參考文獻
[1] 牛金成,陸靜.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及其啟示――基于美、英、德、澳大利亞四國的比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