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感恩祖國作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感恩祖國作文范文1
我從浩瀚的書籍里認識了祖國五千年的文明,在出土的瓦缶上把歷史的回聲聆聽,那時我認識了祖國,開始把祖國裝進我幼小的心靈。
祖國啊,您是農民伯伯閃光的犁鏵,您是工人叔叔機器上的螺釘,您是解放軍大哥哥肩上的槍刺,槍刺上挑的是人民的安寧。當1997年云南和河北先后發生強烈地震,1998年長江和松花江發生大洪災,2008年南方的雪災、水災和四川的5。12特大地震,一時間,許多同胞流離失所、饑寒交迫,面對無情的災害,您的兒女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紛紛伸出熱情溫暖的雙手,為災區捐錢捐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終于取得了抗震救災的階段性勝利。祖國啊,您飽經風霜,從虎門的硝煙到圓明園的火光,從的風云道盧溝橋的槍聲——多年的戰亂使您遍體鱗傷,您的兒女帶著一份感恩之責為您拋頭顱灑熱血。祖國啊,從武帝時代到現代五千年的歷史,您創造了輝煌,多少兒女為您贏得了榮光,祖國,您是東海冉冉升起的旭日,您是東方一條巨龍在騰飛,您是炎黃子孫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如今您走進了萬紫千紅的春天,像我們鎮里發展為柏油馬路村村通,學校建成了現代規范化的樓房。您的富強使人民生活更美好,您養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快樂,世界的目光被您吸引,我們永遠為您驕傲。
正因為我們有個強大的祖國,我們才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祖國教給我們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我感恩祖國,報答祖國。
感恩祖國作文范文2
近來可好?呵,或許您不曾知曉我的名字,因為您母儀天下,擁有著十三億的中華兒女,可我,卻只有您一個深愛著的、欽佩著的、敬仰著的祖國母親。
某一日的黃昏,我完成了您交給我的每日功課,陶瓷紫砂杯泡好苦蕎茶葉;染墨書香指拈著您高足的《倉央詩集》,就窗欞邊輕輕吟誦起來。感悵的字句,悠遠的韻調、凄美的畫面,茶香的情誼,令我仿佛置身于異域小鎮,凄清窄巷、屋檐水滴、青黛石板、墻上碧苔,步履踏清秋,牲牛轉豆磨……寥寥百余字,字字珠璣,簡簡十數言,言言蘊情,合上書,我情不能自己。啊,母親,您聰慧伶俐、妙筆生花,竟能化平素的跡墨為神奇的、好似音符又勝似音符的漢字!毋須多言,千愁萬感即融入宋體,不須贅述,千山萬水即藏于靈秀,它一符涵含萬物,一字道破天機,大道至簡,上善若水,記得一首中國風歌曲《青花瓷》道:“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江南雨、炊煙、農田、阡陌、小鎮村舍、花傘、丹青,七八個鎮落,兩三點飄雨。蓬船穿梭港汊,良人引針亭苑……意境唯美,茉莉般芬芳,可譯為英文,便平鋪直敘,索然無味了,母親,您的點撥升華了我的動人意象,培養了我的高尚情趣,提高了我的文學素養。您真是一位文華橫溢、氣質絕代的才女!蔡琰、黃娥、李清照就是您的化身!
您也是一位慈母,來自喀喇昆侖的乳汁哺育了我,川東丘陵紅土地的食糧喂養了我,我依偎在您的懷里,沐浴著旭日噴薄的艷霞,茁壯成長著;您也是一位嚴師,孟軻的與人為善,魏武的五色大棒,武候的依法治國,當今的憲刑法度,無不教育著我修身齊家、遵紀守法;您也是一位事業女強人,貞觀開元的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南北兩宋的多桅運商船,絡繹不絕,您勵精圖治,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恪言,至今仍給我以奮發向上的力量與啟迪,您是一位偉大的全職媽媽,烏發到霜鬢換來的是讓兒女們手不釋卷的經典;嫩如白蔥段的玉手到糙若萬溝壑的滿布老繭,換來的是讓兒女們嘆為觀止的奇跡……您含辛茹苦地將億兆計的兒女拉扯大。滿足兒女們的精神與物質需求,卻渾不覺風華悄逝,青春不再……這重于泰山,闊于浩瀚的恩情叫我,叫我們兒女何以為報!
作為您莘莘兒女中的一員,我常常有一股赤忱的孝敬之心,卻不知如何表達,想為您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為您解愁分憂,以前卻覺得您無可尋覓?,F在我明白了,您無處不在——您是馬路邊的紅綠燈,您是公園里的萋萋草,您是每一個居民小區里的健身器材,從今天起,我一定得到您眼神的示意后方過斑馬線;我一定細心呵護公園里的一草一木——那是您的秀發啊!我也一定會合理善用健身器材,絕不任何人來傷害你。
是時已是深夜,麥芒細雨晰晰瀝瀝地下,少能再聽到喧囂,您安詳地睡著了,睡容甜美得像一位豆寇少女,汗水浸濕了您的劉海,母親,您累了,請睡個好覺做個好夢吧,您肩上的重擔該由您的萬千子女們來接任了。
恭祝:
感恩祖國作文范文3
文以載道,這是古訓,也是文章對讀者的基本教化作用的體現。而初中語文教學要秉承這一文化傳統,在引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健全學生的人格,教會他們感恩,回報社會。其中,"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種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于心?,F如今,感恩教育已成為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的內容
語文教材中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
1.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陶冶我們的精神。如,《三峽》讓我們領略到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觀潮》寫錢塘潮的雄偉景象,讓我們心潮澎湃,贊嘆不已,《西湖游記二則》讓我們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靈上的愉悅。
1.2父母之恩。父母不但給我們以生命,而且竭盡全力地養育我們.如朱自清的讓我們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
1.3祖國之恩。我們不僅要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從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豐厚底蘊,從祖國的優秀兒女特別是在危難時刻為國獻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課文中的眾多古詩文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燦爛文化,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等能讓我們感知英烈的祖國心、民族義,讓我們體會到什么才是祖國的優秀兒女。
1.4社會之恩。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個性,還要培養學生博大的胸懷,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類。我們要引導學生,從《我的老師》等課文中感受師恩,從《金盒子》等課文中感受友恩,從《驛路梨花》等課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2.感恩教育的價值取向
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感恩的價值觀。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對大自然、對父母,對祖國、對社會,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茹苦含辛地養育我們,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祖國,社會,為我們提供健康成長的條件,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最好的回報。珍惜生命,就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滋養自己的精氣神,就是要遠離危險,遠離犯罪。
感恩――承擔責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滲透承擔責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過分憂心;感念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做貢獻,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茍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舍生而取義",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學會和諧相處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不同階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3.感恩教育的方法
3.1信息篩選――知恩。感恩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恩。要根據文章特點,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明白要感誰的恩,感什么恩。表現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寫景的記敘文或是說明性質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要點,從景物特點、從事物特點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寫人記事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或事情的意義,感知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等。
3.2情感體驗――感恩。沒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我們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3.2.1在朗讀中體驗。適宜感恩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感恩情感的語段,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讓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寫細致的語段,要在反復的朗讀中,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敬畏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2.2在想象中體驗。表現大自然美景的課文,通過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會深入人心,如《黃河魂》對壺口瀑布的想象,能讓學生體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國的壯麗;表現祖國優秀兒女的課文,通過想象,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學生對人物高尚品質的認識就更加深刻。
3.2.3在思考中體驗。對表現事物意義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如,《只有一個地球》,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深入認識地球對人類的意義,體會地球對人類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感恩祖國作文范文4
關鍵詞:關注社會人生;啟迪升華;感恩教育
中華民族自古有知恩圖報、樂于助人的美好傳統。然而在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外來多元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受到一定沖擊,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相應的“小皇帝”“小公主”也越來越多,長輩對他們有求必應,社會、學校對他們關懷備至,造成當前不少初中生“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氣。這對于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教育來說,是十分危險的。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教材蘊涵了豐厚的感恩教育內容,因此,利用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有其獨到的優勢。
一、利用教材優勢進行愛國、愛自然的感恩教育
語文教材所選的內容不只是為學生學習基本知識所設計,而且從閱讀識字、口語交際到寫作,從現代文到文言文,都包括豐厚的思想教育內容。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進程中要做到知識與技藝、進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一致,因此語文教師在向學生教授語文基礎知識、培育學習技藝的同時,要啟迪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各種文體中所包括的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v觀語文教材內容,我們可以從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的深情贊美,對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的了解,對歷史文化的博覽群觀中,得到無限的知識情感熏陶,從而無形中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影響,向著高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操發展。如《大自然的言語》《看云識天氣》通知人們要遵照自然規律。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做到與自然諧和相處。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品,偉大的行動者?!苯處熆山涍^贊譽描寫中國文明、建筑藝術和大好河山的文章,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
二、利用教材優勢關注社會和人生的感恩教育
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中育好人關鍵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掌握自己教育對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據學生心理狀況,年齡特征去進行教學,寓感恩教育與教學中,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初中生,知識面窄、貪玩好動,這是他們的特點,但他們心靈純潔好奇,爭強好勝,則是他們的優點。課文又是學生學習知識、接受思想教育的載體,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習內容設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求,讓學生在取得知識的同時,受到教育和啟迪。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痹谌祟悮v史的長河中,曾經出現過許多杰出人物。他們當中有叱咤風云的政治家,有決勝千里的軍事家,有博學睿智的科學家,還有給人類奉獻寶貴的精神食糧的文學藝術家……他們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的事跡生動感人,廣為流傳。探尋他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三、利用作文教學引導啟迪升華感恩教育
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一切學習和生活都是為未來做準備的。生存教育、挫折教育都是現今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接觸個人成長,語文教材中就有不少這樣的內容。通過學習別人成長的足跡,閱讀他人成長的歷程,都會給我們以有益的啟迪。新課標理念要求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會學生求知,而且要教會學生做人。報答父母、社會,報效祖國應是每一個青少年的責任。因此,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把感恩教育浸透到作文教學中去,再結合具有特殊意義和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命題,使感恩看法在作文中得到升華。
感恩祖國作文范文5
一、結合教學進度安排,開展競賽活動
語文課外活動的組織原則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課堂教學?;顒咏M織的出發點應該與語文教學相配套,為課堂教學發揮補充與完善的作用,深化課堂教學成效。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與教學進度同步,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學科競賽活動,如寫字競賽、朗讀競賽、作文競賽等,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提升。如針對學生識字學習基礎不牢固、錯別字偏多的現象,我在每一單元教學活動結束之后,都組織1―2次的默字競賽,要求學生將本單元的生字正確書寫出來,采取這種競賽的形式,克服以往單純強化記憶的枯燥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為學生營造你追我趕的濃厚氛圍,在學生的眼里,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難寫,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激發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競賽促進教學的成效。針對小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唱讀”、感情不豐富的現象,我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朗讀技巧的基礎上,定期舉辦朗讀競賽活動,對學生開展分組競賽,將朗讀基礎與水平基本上處于同一層次的學生編成一個學習競賽小組,開展競賽活動。在競賽激勵機制的引導下,學生相互之間卯足了勁練習朗讀技巧,通過一段時期的強化鞏固,整體朗讀水平明顯提升。為了克服學生對作文學習的畏難情緒,我通過開展口頭作文競賽、作文片段現場命題競賽等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為深入開展作文教學營造積極的學習情感。
二、結合內容理解需求,開展主題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僅靠課堂教學40分鐘的時間和課堂空間,在一些教學內容的教學與組織環節,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空間來實施整個教育教學理念、方法,難以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效。針對這種情況,我主要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外組織相應的主題活動,創設濃厚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內容后,為了深化教學成效,加強學生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學”主題活動,要求學生仔細回憶、認真思考與父母、朋友、同學在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尋找感恩的閃光點,在班級主題活動中進行交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在與生活緊密結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內容后,為了強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我要求學生課后自行搜集有關描寫祖國各地美麗景色的語段、圖片,帶到班級進行交流匯報。學生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有的學生找到了豐富的圖片資料,有的從網上下載了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資料帶到課堂教學中進行交流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活動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使學生受到了一次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結合作文教學活動,開展實踐活動
小學生大多在三年級接觸作文教學活動,對作文寫作活動存在著畏難情緒,作文教學成效低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模式陳舊的方面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生活感知體會少,缺乏足夠的作文寫作素材。有些學生為了完成作文寫作,生搬硬套文章內容,虛構生活事實,這樣的途徑寫出來的文章,嚴重缺乏真情實感。針對這一現象,我利用各種機會來增強學生的實踐活動機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廣闊的社會,在實踐活動之中積累寫作素材,增強真情實感。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如要求學生參加小記者報社與學校記者站聯合舉辦的“感動中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采訪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尋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采訪活動。有的學生采訪的是一些老黨員、老,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有的學生采訪了社區老同志,聽老人講述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發生的前后變化,讓學生增強對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發自豪之情;有的學生采訪了清潔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業奉獻楷模,從他們的身上汲取了優秀的品質。通過這樣的豐富活動,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充滿真情實感。我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團隊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了解社會,多增加生活積累,為作文教學積淀深厚底蘊。
四、結合學生學習愛好,開展興趣活動
感恩祖國作文范文6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課外活動 教學成效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情感豐富的特點,教師可以運用語文課外活動拓展教學空間,將課堂教學中無法完成的活動放到語文課外活動中來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教學成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結合教學進度安排,開展競賽活動
語文課外活動的組織原則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課堂教學?;顒咏M織的出發點應該與語文教學相配套,為課堂教學發揮補充與完善的作用,深化課堂教學成效。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與教學進度同步,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學科競賽活動,如寫字競賽、朗讀競賽、作文競賽等,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提升。如針對學生識字學習基礎不牢固、錯別字偏多的現象,我在每一單元教學活動結束之后,都組織1―2次的默字競賽,要求學生將本單元的生字正確書寫出來,采取這種競賽的形式,克服以往單純強化記憶的枯燥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為學生營造你追我趕的濃厚氛圍,在學生的眼里,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難寫,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激發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競賽促進教學的成效。針對小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唱讀”、感情不豐富的現象,我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朗讀技巧的基礎上,定期舉辦朗讀競賽活動,對學生開展分組競賽,將朗讀基礎與水平基本上處于同一層次的學生編成一個學習競賽小組,開展競賽活動。在競賽激勵機制的引導下,學生相互之間卯足了勁練習朗讀技巧,通過一段時期的強化鞏固,整體朗讀水平明顯提升。為了克服學生對作文學習的畏難情緒,我通過開展口頭作文競賽、作文片段現場命題競賽等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為深入開展作文教學營造積極的學習情感。
二、結合內容理解需求,開展主題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僅靠課堂教學40分鐘的時間和課堂空間,在一些教學內容的教學與組織環節,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空間來實施整個教育教學理念、方法,難以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效。針對這種情況,我主要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外組織相應的主題活動,創設濃厚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內容后,為了深化教學成效,加強學生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學”主題活動,要求學生仔細回憶、認真思考與父母、朋友、同學在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尋找感恩的閃光點,在班級主題活動中進行交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在與生活緊密結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內容后,為了強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我要求學生課后自行搜集有關描寫祖國各地美麗景色的語段、圖片,帶到班級進行交流匯報。學生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有的學生找到了豐富的圖片資料,有的從網上下載了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資料帶到課堂教學中進行交流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活動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使學生受到了一次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結合作文教學活動,開展實踐活動
小學生大多在三年級接觸作文教學活動,對作文寫作活動存在著畏難情緒,作文教學成效低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模式陳舊的方面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生活感知體會少,缺乏足夠的作文寫作素材。有些學生為了完成作文寫作,生搬硬套文章內容,虛構生活事實,這樣的途徑寫出來的文章,嚴重缺乏真情實感。針對這一現象,我利用各種機會來增強學生的實踐活動機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廣闊的社會,在實踐活動之中積累寫作素材,增強真情實感。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如要求學生參加小記者報社與學校記者站聯合舉辦的“感動中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采訪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尋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采訪活動。有的學生采訪的是一些老黨員、老,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有的學生采訪了社區老同志,聽老人講述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發生的前后變化,讓學生增強對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發自豪之情;有的學生采訪了清潔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業奉獻楷模,從他們的身上汲取了優秀的品質。通過這樣的豐富活動,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充滿真情實感。我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團隊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了解社會,多增加生活積累,為作文教學積淀深厚底蘊。
四、結合學生學習愛好,開展興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