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ppt德育論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ppt德育論文范文1
兒童的言語發展是兒童從言語獲得到基本完善的量變和質變的過程。這一發展過程既是連續的,又可劃分為階段,表現出階段性的特點。(1)3歲前是言語獲得時期,兒童對口語的產生和理解能力獲得的時期。(2)3—6歲為完整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兒童的口頭言語不斷復雜化,初步掌握言語交際能力的時期。(3)7—18歲言語提高和完善的時期,即兒童的言語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提高,發生質的變化,逐步達到完善的時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對語法結構形式的掌握也不斷提高,語法結構意識逐漸形成。
根據這一現象,美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提出了“完全生理反應”理論(TotalphysicalResponse,簡稱TPR理論):即兒童時期掌握一門語言,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是隨著聽說產生的。當聽說獲得的信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兒童就能自然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得出,兒童是自然的語言學習者。詹姆斯、阿士爾的"TPR"理論符合兒童的言語發展規律。所謂"TPR"兒童英語教學法即利用“完全生理反應”理論,按照兒童言語發展理論,通過一定的操作性條件,強化兒童對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兒童的年齡為5—10歲,甚至可提前2—4歲,前者是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即語言青春期,后者是語言獲得時期。特別處于語言青春期的兒童,大腦成熟初具規模,母語學習后形成個人言語的個性剛剛開始,即借助母語不斷認識社會的個人意識剛剛起步,此時,系統而有規律地學習第二語言,在心理和生理上均有較大的優勢。
1、心理學理論
TPR教學法吸取了心理學中“記憶痕跡”理論的觀點,該理論認為記憶越經常和強烈,則聯想和回憶越容易。會議可以通過口頭完成,也可以和肢體活動聯系起來。結合痕跡活動,例如伴隨著致意活動的動詞聯系,可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JamesAsher認為,成年人成功的第二語言學習與小孩西的母語的過程相似,針對小孩的語言大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用身體反應,而后再學會用語言進行反應。所以,成年人應該學習小孩習得母語的方式。
JamesAsher還吸取了人本主義心理學關于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的觀點,認為一種對學生的言語輸出不做嚴格要求并帶有游戲性質的方法可以減少學生的心理負擔,培養愉快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的效率。理想的語言教學應該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而且學生沒有任何抵觸心理,以便把所有的輸入變成可接受的吸收,然后轉化為輸出。
2、語言習得理論
JamesAsher借鑒了母語習得的兩大基本特征,推出三條原則:(1)第二語言習得指導的開始階段,學習者能夠總結語言結構;(2)遵循此時此地原則;(3)通過讓學習者執行命令增加他們的輸入,這些命令要用祈使句得形式表達。JamesAsher沒有直接討論TPR教學法的語言理論基礎,但從教學法的課堂練習來看,它是明顯與結構主義語言有關的。他認為,大部分語法結構和成千上萬的單詞可以通過教師熟練的使用祈使句來掌握動詞,語言學習和語言使用都應圍繞它展開JamesAsher指出語言是由抽象詞和具體詞構成的,其中具體詞大多值得是具體活動和祈使句中的動詞。另外學生不需要依賴抽象詞就可以活動一張詳細認知地圖和語言的語法結構。還指出這樣一個事實,語言是作為整體被內化的,而不是單個的詞匯元素。所以,他們之間的聯系就可能引導出這種類型的更多的理論原則,也就有可能在語言學習和使用中作為預制的模式。
3、學習理論
TPR教學法的學習理論的核心內容是自然法或理解法,強調理解先于開口。它指的是幾種不同的以理解為基礎的語言教學原則:(1)在語言學習中,理解能力先于輸出能力;(2)說的能力的教學應該在理解技能掌握以后開始;(3)聽力中獲得的技能可以轉化為其它技能;(4)教學應該強調意義而不是形式;(5)教學應該盡量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
二、TPR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所謂直”接式溝通教學法”,就是老師用肢體語言,讓學生在直接的聽、說過程中,得到你所表達的信息,或者是夸張的表情,夸大的動作,實物,畫畫,聲音等告訴孩子English,讓學生馬上做出反應,比如說學習“sour”這個單詞,可以拿顆話梅,讓學生體會它的味道,然后重復“sour”這個單詞,下次一提到“酸”,學生馬上會反應出“sour”這個詞,而且會回憶出老師當時給他吃話梅的情景,如果老師當時也輸入了“driedplum”這個詞,相信學生也會馬上想起這個詞。一系列的反應,讓學生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中增加了詞匯量。這樣省去了孩子大腦中英漢或漢英的思維模式。可以直接用英語去思維。
1、在直觀教學中操作TPR
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專注于具體的直觀事物,物體越具體,形象越直觀,學生越感興趣。教師盡量先教學生生活中常用、常見、常聽的事物名稱,將事物或其圖片帶進課堂。學生掌握往往更容易。如在教學7Bunit2theghostinthepark時,教師可模仿“鬼”和“動物”的形態與叫聲,也可以把一只真實的寵物貓帶到教室里,讓學生親自用手撫摸來感受“soft”這個單詞,同時可以真切地聽到貓叫聲。或者讓學生模仿可能會更有趣。特別是在學小貓在“veryweak”,“strong”,“happy”,和“angry”時發出的惟妙惟肖的叫聲,并且可通過模仿Amy和Andy在公園里所經歷的“frightened”,“afraid”,“brave”等不同感受時期的滑稽的形態,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聯想到了這種動作與單詞,一些英語單詞自然很快就記住了。
2、在表演教學中操作TPR
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學生不可能45分鐘一直在聽你講。我們不妨利用這一天性,讓課堂活動與英語教學相結合,既可以讓自己做一個“欣賞者”,又可以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可以使學生在緊張的動腦之后得到放松。教師或者學生,通過一些提示,生動地運用“身體語言”(bodylanguage)來闡明自己所要傳達的語言信息。比如在教7Bunit3“介詞”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一邊說"I'mjumpingoverthechair",一邊跨過椅子,并要求學生邊說邊做動作。在熟練之后,可以做“Simonsays”這個游戲。首先,可以通過“石頭、剪子、布”的方法選出一人扮演Simon。然后,“Simon”就可以給其他人下命令了。當他說“Simonsays,Turnaroundyourdesk.”,我們就必須照指令圍著桌子轉;當他說“Gotothewindow”,而沒說“Simonsays”時,就不能照指令做。如果誰做錯了,就要淘汰出局。最后的得勝者就可以扮演下一輪的“Simon”。反復操練,不斷找出做錯動作的學生來做“Simon”。讓學生熟練應用學過的介詞,可以讓學生感覺其樂無窮。
同樣可以跟隨一些flash歌曲,做一些邊唱邊做的游戲。如“Headandshoulder,kneesandtoes”,邊唱邊用手觸摸身體部位,由慢到快,由快到慢,一曲終了,所有的單詞都記住了。類似的歌曲有很多,“colorsongs”可以在唱和做的動作中記住一些有關顏色的單詞,“hokey”,“Ifyouarehappy”“themorewegettogether”……所學的知識和單詞在游戲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中得到鞏固,逗樂了學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大腦得到了放松,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3、采用繪畫教學操作TPR
有沒有想過利用學生的畫畫思維來學習英語?讓他們在畫的感受中體驗單詞或情景。因為無論怎樣,孩子對于黑板上的圖畫要比板書更感興趣。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畫出所授內容。也可以要求學生配合來畫。完成的圖畫或夸張,或逼真,學生可以據此展開聯想,發揮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間中學習英語。在9Aunit2Reading中,本身就是講“color”與“mood”的關系。何不嘗試著讓學生依照文章的內容分成四組:blue,yellow,green,red;由他們按自己的想象畫出藍色的天空或大海,綠色的小草和森林……在畫的過程中,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harmony,purity,sad,energetic,powerful,newlifeandgrowth……甚至可以讓他們在畫的旁邊標出這些單詞,然后把學生們的速畫貼到墻上,你會感嘆于學生的創造力與接受能力的。一幅幅富有創造力的畫會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并且在愉快的心情中記住了這些單詞與情景。有益于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讓所學知識得到了鞏固與加深。
4、采用競賽的形式操作TPR
一般學生都有好奇心強,好勝心強的特征,任何競賽性的活動都能使他們精神振奮,特別是團體競賽,可以大大激發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組織學生在競賽中訓練語言技能。可進行小組競賽,可以由他們自己取名,或者為“tiger”組,或“lion”組等。還可進行“boys”與“girls”之間的競賽。特別實在復習課上,可以讓小組進行知識總結。然后把他們的歸納公示與眾。進一步可以進行相關知識的競答與解題。
5、TPR形式在課外活動中的應用
在課外活動形式中,同樣可以創設情景讓學生學習英語。例如在課外活動中,大家坐在操場上,把學生分成二、三組不等,可以玩“whisper”的游戲。用一些書上學過的語言每組抽一個學生進行傳話。看最后結果是什么?同時對學生的語音、語調要求很高,不然的話,原話傳到最后就會鬧笑話了。同樣可以改編一些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或適合學生玩的活動。也可以在打籃球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短暫的課堂幾十分鐘,孩子們鞏固與掌握的英語知識總是有限的,教師除了在課堂中應積極利用音像媒體、各種活動外,也可根據學生所學編寫相關的TPR活動,供給學生課外使用。讓學生在更自然的環境中學習語言。
三、 TPR教學法在智障學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善
1、該法有時只適應于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使用。
其動作及言語大都是簡單的活動,不可能單靠它學習較深的內容,雖然智障學生的理解力比不上正常學生,但是,我們也應該更多在教學中努力,使每位學生都能達到或者接近正常學生的水平,因此,必須同別的方法結合在一起使用。
2、班級容量較大,學生不容易管理。
與西方小班化教學相比,紀律問題更不容忽視。TPR教學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戲活動、角色表演、小組競賽等,而智障學生一開心就手舞足蹈,吵吵嚷嚷,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要時刻注意組織和引導學生把握“運動”和“靜止”的分寸,讓學生明白不能“為游戲而英語”,而應該“為英語而游戲”。沒有好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再好的教學方法,再豐富的教學活動,一旦課堂控制不好,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3、智障學生的感知能力欠缺。
通過直接感知,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展智障學生的語言智障學生學習語言,要與認識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一切語言發展的基礎,從而提高智障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習加深和豐富智障學生的語言。因此,要特別注意發展語言交往能力與認知能力發展緊密結合,根據智障學生直觀感知的特點,給智障學生創設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學生的語言。
4、智障學生的語言能力低下。
智障兒童聽話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注意水平比較低,集中注意是訓練聽話能力的前提,只有喚起學生的集中注意,讓他們專心致志地聽,才能聽到、聽清、聽全、聽準。結合學生的實際,運用活潑有趣的形式、生動的講述,符合學生好奇心的內容來進行聽話訓練。
例如,在教學學習單詞:nose領讀單詞,糾正學生的發音。讓學生從卡片中找出單詞“nose”,并讀一讀。指著自己的鼻子問:What'sthis?逐個詢問學生。操練這個句型。Workinpairs.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鼻子。2學習單詞:mouth出示“mouth”的圖片,問:Isthisanose?Thisisamouth.(用夸張的口型,糾正發音,講解重點。)運用齊讀,小組讀、個別讀的形式讓學生反復記憶。讓學生從卡片中找出單詞“mouth”,并讀一讀。運用句型:What'sthis?提問。這樣,運用謎語的形式引出新單詞nose,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充分激發和調動起來了,適合智障兒童的認知特點。
5、智障學生自信心不足。
大多數的學生不肯開口說話,他們既沒有構音障礙,也沒有器官器質性的損傷,而是他們害怕說話,怕一開口說話就被別人笑話。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多說些鼓勵、表揚的話,同時,對于有些學生必要時進行獎勵,通過語言訓練的正確導向,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ppt德育論文范文2
多年來,大港三中以激勵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構建師生自我激勵、自主管理、自強發展的成長模式,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激勵貳せブ背晌蟾廴械牡掠厴?013年,大港三中“激勵貳せブ苯逃笛橄钅勘惶旖蚴薪濤妨⑽厴咧薪ㄉ柘钅俊;蛟臁凹だせブ逼教ǎ俳淌Φ鬧鞫⒄梗叫蜒暈頁沙さ哪諫Γ晌蟾廴械掠ぷ髯非蟮母吣勘輟?
轉變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以對話式、體驗式培訓為平臺,喚醒班主任主動發展的內在生命力
班主任隊伍建設始終是德育工作的關鍵,他們的專業水平決定了德育工作的發展狀況。學校采取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喚醒班主任主動發展的內在生命力。
轉變培養方式,關注教師需求
學校圍繞“激勵?互助”平臺建設,確定校本培訓的內容:深入理解、掌握“激勵?互助”的基礎理論(平行教育理論和自主發展理論);掌握并靈活運用具有三色的“導、疏、搶、堵”教育策略;學習與家長交流的技巧,對“非常”家長要合理采取“退、謀、攻、借、讓”的策略,體現教育者的胸襟和教育智慧,提升人格魅力。
以年級組為單位成立班主任工作坊,每周以主題發言、合作交流、案例分析、情緒體驗等方式,針對具體的教育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切實提高班主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組建自媒體群,如QQ群、微信群等,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時時關注,捕捉教育的新看點與新思維。對教育的難點問題,共同剖析,相互勸導,及時化解工作中的疑惑與困擾。
借助多方力量,打造團隊首席
自2011年“激勵講壇”開壇后,學校每學期有針對性地邀請教育專家來我校講學,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每學期派 1―2名班主任與名校優秀班主任“結對子”,通過拜師求藝、追逐腳步、展示風采等環節,助推骨干班主任專業提升;每學年派6―10名班主任參加各地承辦的德育工作研討會、班主任技能培訓會等。通過聆聽教育專家的報告、與全國優秀班主任面對面交流、借班展示主題班會、參評德育論文等活動,拓寬班主任的教育視野,了解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前沿理論與實踐成果;通過述學、示范班會課、專題演講等環節,樹立骨干班主任的首席地位,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
成立研究團隊,破解教育難題
為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立德育影視工作坊。工作坊的教師精心備課,觀影結束后,拋給學生一個或幾個問題,作為他們進行爭辯的話題,引導學生在辯論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針對學生教育的實際問題,學校成立了德育微課程研究室,尋找破解教育難題的方法,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研究技能。圍繞“激勵貳せブ碧厴=ㄉ瑁3閃⒘絲翁庋芯啃∽椋沽恕靶∽樽災骰ブ卑嗉豆芾砟J窖芯浚蛟臁凹だ?互助”平臺,培養高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探索實現“激勵貳せブ碧厴牟唄院屯揪丁?
優化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方式,以合作互助、交流共享為平臺,激發學生高品質的人生追求
班集體的本質應是學習(生命發展)共同體,班集體的功能就是教書與育人合二為一。大港三中不斷優化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方式,搭建合作互助、交流共享的平臺,激發學生高品質的人生追求。
深入探索“小組自主互助”班集體管理模式,打造優秀的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激勵?互助”教育中,互助上進的小組建設是核心,和諧的班集體管理是后盾,有效的評價機制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和催化劑。
學校推進“小組自主互助”班集體管理模式的實踐。指導學生自主組建互助小組、引導學生自定班集體追趕目標、自主互助小組設計和主持班集體重大活動、學生在經常性的討論和爭論中接受自我教育。
學校推行“五制”(班集體管理公約制、班集體事務承包責任制、學生干部競爭輪換制、班集體文化和宿舍文化共建制、成長發展晉級制),形成了以“學生成長發展晉級制”為核心的班集體自主管理機制,實現學生自主互助管理。
各班每周一小結、每月評選一次“明星自主互助小組”和“明星個人”。學校通過審核,對“明星小組”“明星個人”給予獎勵、進行校級展示,并在此基礎上每年評選一次“校園之星”。在學習共同體建設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塑造成功心態,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加強班集體文化建設,注重生命的浸染與熏陶
班徽設計比賽。每學年的第一個月開展“班之韻?徽風采”班徽設計大賽。通過班徽設計,開拓師生的創新精神,擴展想象思維;通過班徽的設計、制作與分享,反映班風班貌,激勵學生團結向上,凝聚師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弘揚班集體精神。
班集體名片展評。班班制定富有特色的班集體口號、班風、班訓、班花、班魂等,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長氣息的班集體文化氛圍。
年級主題曲、班歌合唱比賽。“唱響青春”大合唱是學校的經典活動。人人登臺、班班高歌,整齊的服裝、高雅的臺風、個性化的舞臺動作、精美的PPT背景,成為師生終身難忘的亮麗風景,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打造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精神。
創新激勵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
運用學生成長檔案,幫助學生積累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展示自己的亮點。明星個人、明星小組、校園之星的板報,展示學生的優點。學生自制工藝品義賣,展示學生的人性光彩。對學生的獎品,學校的指導思想是讓獲獎的學生受到激勵、愿意珍藏,讓觀者受到激發、努力爭取。如“校園之星”的獎品是刻有姓名、獎項、校名的水晶獎杯,放在家里是裝飾,是榮譽,更是激勵。
豐富德育課程內容,以活潑的形式、新穎的載體,喚醒學生自我成長的內在生命力
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喚醒學生的生命力。學校以豐富的德育活動課程化為主線,創設眾多的活動平臺,喚醒學生自我成長的內在生命力。
抓住班會主陣地,夯實德育課程基礎
班會是運用班集體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和開展工作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主題班會課程化是德育課程建設的核心。經過實踐探索,學校確立了大港三中班團會課程教學大綱,逐步形成“三步六環四十八節課”的主題班會課程。
圍繞高中階段教育目標,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各年級學生現有的思想狀況,反復研究各年級需要解決的問題,提煉出各年級的教育主題,確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高一起始年級以“規范與合作”為主題,“走好青春第一步”;高二過渡年級以“自主與創新”為主題,“邁好青春關鍵步”;高三畢業年級以“夢想與拼搏”為主題,“沖刺青春成功步”。三個年級的教育主題詞分別為“明理守紀,合作創優”“完善自我,追求卓越”“拼搏圓夢,無怨無悔”。
開展主題班會展評活動,分三個層面:專家引領課、同伴研究課、人人展示課。每學期由專家或區級班會獎獲者做示范引領課,年級優秀班主任做德育研究課,每位班主任做班會展示課。對每節展示課進行點評并在校園網上,不同層面的班會課,啟發著每一位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彰顯著每一位班主任的個性品質,化解了一個個教育的難題。
開發特色校本課程, 豐富德育課程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為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每周一次的班集體心理輔導課程成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處編寫了校本課程,包含人際交往篇、自我意識篇、學會學習篇、生活適應篇等。學校還開展了小組團體輔導、心理征文和心理劇展演等活動。
現今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思考問題多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逆反,對同學缺乏寬容和諒解、尊重與互愛。為幫助學生形成和踐行“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開發了校本課程“中國孝文化”,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由孝及悌,將對父母的敬愛和尊重推及于人,從而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
為了幫助高一新生迅速、順利地融入大港三中的文化氛圍,學校注重入學教育,編寫了《大港第三中學學生成長指導手冊》,涵蓋規范、法制、安全、生活、心理等方面。
開設人生規劃課程。開展人生規劃教育意在培養學生人生規劃的意識和規劃人生的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更好地適應社會,找到自我人生理想和社會需求的結合點。
打造經典德育活動,完善德育課程體系
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德育活動課程化是德育課程建設的關鍵。
學校組織的德育活動,都必須通過制定草案、征詢意見、確認可行性等環節制定精致的活動方案。活動后,德育處及時收集反饋意見、召開活動反思總結會,提出整改意見,留下備忘錄,以便下次活動改進、提升。通過美的教育形式來喚醒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產生道德感悟,體會道德情感。
作為開學第一課,開學典禮已成為大港三中獨特設計的、學生格外期盼的創意活動。學生在參與開學典禮的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了德育工作實效。
如暑假開學第一天的迎新生儀式,學校請軍訓基地的教官帶領高一新生展示軍體拳,英氣逼人的軍服、有力的動作、響亮的口號,震撼了全校師生,開啟了學生以正能量姿態進入三中的第一幕。表彰“校園之星”的活動中,刻有校園之星及其姓名的水晶獎杯成為學生的驕傲,給全體師生以榜樣的力量。2014年寒假開學第一天,大港三中全體師生相聚在操場,舉行了主題為“萬馬奔騰新春到,青春飛揚奏華章”的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由“開學天使”(學生代表)和“學生的幸運之星”(教師代表)開啟新的學期。“開學天使”和“學生的幸運之星”發表了真摯的感言,讓學生熱愛簡樸卻熱烈的校園,熱愛簡單卻又豐富的生活。活動新穎而隆重,簡短又熱烈,將新學期學校的期望和祝福送達每位師生的心中。典禮后,各班主任召開精心準備的主題班會,以新穎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設定新學期的目標、計劃,開展規范教育。
升旗儀式初步走向課程化。升旗儀式以規范的程序(集合時間長短、音樂選取、整隊口令、整理著裝、國旗班入場、升旗程序)、厚重的底蘊(明確的主題、系統嚴謹的內容)、莊重的氛圍、有氣勢的場面震撼學生的心靈。升旗儀式不再是單一的說教訓導,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德育元素,涵蓋學校德育的方方面面,把主題教育、重大節慶活動和德育激勵評價機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如,每年五月份,學校都組織感恩教育活動。結合青年節、母親節及高三學生的畢業離校教育,國旗下講話分別由校領導、年級主任、高三學生代表擔任,最后由校領導、教師代表、高一高二學生代表給高三學生送祝福,場面溫馨感人。給畢業生留下美好回憶、激勵在校學生發奮努力。
國旗班每年招募一次,每年進行一次國旗班交接儀式。通過“入場、授旗、宣誓、頒獎、感言、領導講話、合影”等一系列程序,讓學生體會到升旗儀式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承載著“維護國旗榮譽、捍衛國家尊嚴”的責任,從而在莊嚴的氣氛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