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范文1
無公害蔬菜是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安全標準和栽培技術生產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型蔬菜,并且,蔬菜中農藥殘留、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及其它對人體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許限量之內,要符合有關標準規定。
一、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發展無公害蔬菜,重點是把好生產基地選擇與改善、種植過程無害化、蔬菜殘留毒物檢測“三關”,抓好產地環境、品種選用、培育壯苗、健身栽培、病蟲防治、質量檢測“六大環節”??偟膩碚f就是采取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措施,使基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標準要求。
二、大田種植與管理
1、根據土壤類型不同,種植不同種類的蔬菜。2、精細整地。3、定植。根據不同品種要求,合理密植。4、中耕、除草、培土。5、搭架、整枝、疏果。6、小拱棚、大棚溫濕度管理。
三、灌溉基本原則與方法
1、基本原則
(1)沙土壤經常灌,粘壤土要深溝排水。低洼地“小水勤澆”,“排水防澇”。(2)看天看苗灌溉。晴天、熱天多灌,陰天、冷天少灌或不灌,葉片中午不萎蔫的不灌,輕度萎蔫的少灌,反之要多灌。暑夏澆水必須在早晨九點前或傍晚五點之后進行,避免中午澆水。若暑夏中午下小雷陣雨,要立即進行灌水。(3)根據不同蔬菜及生長期需水量不同進行灌溉。
2、灌溉方法
(1)溝灌:溝灌水在土壤吸水至畦高1/2-2/3后,立即排干。夏天宜傍晚后進行。(2)澆灌:每次要澆足,短期綠葉菜類不必天天澆灌。
四、施肥基本原則與方法
1、施肥原則
(1)選用腐熟的廄肥、堆肥等有機肥為主,輔以礦質化學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萵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糞肥作追肥。(2)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否則可能引起菜體硝酸鹽積累。
2、施用方法
(1)基肥、追肥。①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素化肥60%作追肥。②有機肥、礦質磷肥、草木灰全數作基肥,其它肥料可部分作基肥。③有機肥和化肥混合后作基肥。(2)追肥按“保頭攻中控尾”進行。①苗期多次施用以氮肥為主的薄肥;蔬菜生長初期以追肥為主,注意氮磷鉀按比例配合;采收期前少追肥或不追肥。②各類蔬菜施肥重點。ⅰ、根菜類、蔥蒜類、薯蕷類在鱗莖或塊根開始膨大期為施肥重點。ⅱ、白菜類、甘藍類、芥菜類等在結球初期或花球出現初期為施肥重點。ⅲ、瓜類、茄果類、豆類在第一朵花結果牢固后為施肥重點。(3)注意事項。①看天追肥:溫度較高、南風天多追肥,低溫、刮北風要少追肥或不追肥。②追肥應與人工澆灌、中耕培土等作業相結合,同時應考慮天氣情況、土壤含水量等因素。(4)根外追肥(葉面肥)。
3、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改良
&n
bsp; (1)短期葉菜類,每畝每茬施石灰20公斤或廄肥1000公斤或硫磺1.5公斤(土壤ph值6.5左右),隨基肥施入。(2)長期蔬菜類,石灰用量為25公斤,硫磺用量為2公斤。
五、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是無公害蔬菜生產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防治原則:一是培育和選用抗(耐)病蟲品種、調節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對病蟲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蟲侵入,對已有的病蟲采取壓低越冬技術、切斷傳播途徑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將蟲害消滅于嚴重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態系統,創造一個有利于蔬菜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蟲發生發育的環境條件。
1、農業防治。通過選用抗(耐)病蟲品種、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輪作等一套農業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減輕病蟲害。
2、物理防治。通過創造不利于病蟲發生但有利于或無礙于蔬菜生長的生態條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種較理想的無公害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謝產物來控制有害動植物種群、有害微生物或減輕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4、化學防治。無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農藥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病害流行、蟲害爆發時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關鍵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蟲害,又要減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無公害蔬菜栽培,除了選好環境條件、改善田間生態條件、健全栽培管理措施外,還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
一是采收前自檢。查看是否過了使用農藥、肥料的安全間隔期,有條件的可用速測卡(紙)或儀器進行農殘檢測。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范文2
關鍵詞 煙后;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山地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5-0135-01
烤煙產業是新平縣古城街道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常年種煙面積466.67 hm2以上。但是烤煙收獲之后將有6個月的冬閑時間,如何利用冬閑間歇時間增加1茬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復種指數,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提高農業種植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美麗鄉村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煙后山地種植原生態高山蔬菜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氣溫高,省工、省時,生育期短、品質優、見效快、上市時經濟效益高,圓滿地解決了該問題。
2013年煙后在新平縣蔬菜產業辦、古城街道辦事處、新平東綠食品有限公司和他拉社區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共同扶持和推動下,在海拔1 700~1 900 m、年降雨量980~1 050 mm、年平均降雨日數141 d、年平均氣溫15~18 ℃、 ≥10 ℃有效積溫5 424.8 ℃、無霜期312 d、土壤肥沃、水源清潔、空氣清新的他拉社區他拉磨、魚都簸、施戈斗等10個居民小組進行了40 hm2的青花、白花的試驗示范種植,8月底在煙葉采收還剩2~3葉時開始套種,11月中旬開始收獲,到12月初全部收獲完,從移栽至收獲完的生育期70~100 d,經組織測產驗收,平均產量達18 t/hm2,按新平東綠食品有限公司平均收購單價4.0元/kg計算,產值可達7.2萬元/hm2,最高產值達12萬元/hm2以上,扣除投入化肥、農藥成本9 000元/hm2,純收入為6.3萬元/hm2,共創收252萬元,實現人均增收525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F將其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土地選擇與及時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田間道路交通方便、山腰上域有小壩塘、臺地中有水池、能排能灌、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疏松、通透性好、酸堿度呈中性的壤土或砂壤土作為蔬菜種植基地[1]??緹熓斋@還剩2~3葉時,及時組織勞動力清除田間雜草,翻挖土地,細碎土塊,平整地面,晾曬7 d,使土壤曬白,殺死土傳病蟲害。
2 選用良種與培育壯苗
選擇豐產性、商品性、抗病性好的早熟青花品種強捍、白花品種楊雪進行種植。苗床地選擇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菜地。苗床準備時用菜園土與農家肥2∶1混勻,再加三元復合肥(15-15-15)拌勻后撒于苗床上,厚度10 cm左右,整平廂面,灌足底水,然后播種經消毒催芽的種子再覆蓋藥土,氣溫高時廂面用遮陽網覆蓋,加強苗床田間管理,達到壯苗標準[2]。
3 適時移栽與合理密植
在雨季結束期到來之前,搶抓墑情,于8月底移栽無病蟲害、生長健壯、帶土的優質種苗。種植開廂寬1.1 m,溝寬0.2 m,溝深0.15 m,按株行距0.4 m×0.4 m進行定植,定植4.2萬~4.5萬株/hm2。
4 肥水管理
青花、白花需肥量大,除施足底肥外,還應根據不同生育時期適時追肥。追肥應掌握“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則,苗期追施氮肥,促進營養生長;中期控制施肥,防止生長過旺;后期重施攻花球肥,即施7.5 t/hm2以上的農家肥,移栽時施入塘內,施尿素600 kg/hm2、復合肥1 200 kg/hm2作追肥,分別是:種苗移栽成活后5~7 d,用尿素150 kg/hm2、復合肥150 kg/hm2對水澆施;隔15 d左右施復合肥300 kg/hm2、尿素150 kg/hm2;現蕾期施復合肥450 kg/hm2、尿素150 kg/hm2;花球期施復合肥300 kg/hm2、尿素150 kg/hm2。現蕾期用0.1%~0.5%硼砂隔3~5 d噴1次,共噴3次,使花球整齊、肥嫩、潔白碩大,促進成熟期整齊,或用0.05%~1.00%鉬酸銨液噴2次,防生理性病害。
加強水分管理,移栽時澆足定根水,之后根據土壤墑情,適時澆水或灌水,保持蔬菜生長的適宜相對濕度,遇土黃雨水過多時,應進行田間排水,同時加強中耕除草,地稍干時中耕松土,連鋤2~3次,結合中耕給植株培土,以防后期倒伏,為豐產豐收創造良好條件。
5 病蟲害防治
農業防治:鏟除燒毀田間雜草,清潔田園,減少寄主和病原菌;選用抗病蟲品種,加強田間肥水管理,使青花菜生長健壯,提高其抗病蟲能力。物理防治:采用黃板、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等物理防治進行誘殺害蟲。藥劑防治:選擇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3]。
根腫病防治可于種苗移栽前采用20%科佳片福帥德750 g/hm2對水75 kg/hm2蘸根預防根腫病,或種苗移栽后3 d用35%腫腐消6 kg/hm2+20%乙酸銅6 kg/hm2+40%達根靈6 kg/hm2或急救根部120“4合1”5 250 g/hm2+40%多菌靈6 kg/hm2對水3 750~4 500 kg/hm2進行根部噴霧預防。
白粉病、霜霉病防治可采用70%烯酰?嘧菌酯(百強)27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和葉斑病等病害,根據病情發生情況,一般防治2~3次。
菜青蟲、小菜蛾防治采用5%斗戈桉油精600 mL/hm2對(下轉第138頁)
(上接第135頁)
水600 kg/hm2噴霧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等害蟲,采收前7 d停止用藥。
蚜蟲防治:70%吡蟲啉225 g/hm2對水900 kg/hm2防冶蚜蟲等害蟲,采收前7 d停止用藥。
6 保護花球
白花的花球在陽光直射下容易由白色變成黃色,甚至綠色,降低了其賣樣和品質,減少收入。在花球直徑有10 cm左右時,折倒花球外不同方向的3片葉片蓋住花球,或將植株外葉扶起,中腰扎住遮光,使花球保持潔白細嫩,光滑瑩潤。
7 適時采收
每朵青花重0.3~0.5 kg時,白花每朵花蕾長到碗大、重0.6~1.0 kg時進行采收,采收時用菜刀砍下帶2~3片葉的植株,連同花葉一同運送到蔬菜收購點進行花蕾和葉片分離,分離后的花蕾進行套袋、包裝、裝箱、貯藏、運輸、外銷[4]。
8 參考文獻
[1] 李鳳梅,朱維寧,劉麗,等.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5):36.
[2] 王新春,朱洪國,張德健,等.無公害蔬菜綜合配套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4):34-35.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范文3
關鍵詞:反季節;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R155.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適宜推廣區域
適宜推廣區域 該項生產栽培技術適宜推廣區域,要注意選擇那些地勢高燥,大雨過后不積水,地下水埋深低于1米,排灌條件良好,土壤肥沃,土質松散,透氣性好,土層較深,保肥保水性能良好,且背風向陽,交通方便的地段。
二、配套實施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1.無公害蔬菜無病蟲害防治技術
(1)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搞好無公害蔬菜的控害栽培①合理輪作 主要采取蔬菜和玉米相互輪作,辣椒與甘藍、辣椒與蘿卜、蘿卜與甘藍相互輪作的方式進行種植。改善蔬菜的生態環境,減輕初始菌源和蟲量,達到控害的目的。②培育壯苗 采用小拱棚育苗、營養缽育苗,高溫促根及早煉苗,防止徒長,減輕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等的危害,使幼苗健壯,增強抗病力。③深溝高廂 在區域內菜地普遍處于兩山夾平壩,地下水位較高,深挖不足 1m 即能見水,造成濕度大,排水不良。栽培中,做到開深溝,作高廂,嚴防積水,降低地下水位,有利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蟲能力。④平衡施肥 一是增施有機肥,大力推廣使用腐熟圈肥、稀糞水和生物肥料;二是測土配方施肥,按照不同的蔬菜品種,采用氮、磷、鉀配合使用;三是采取生物肥料與化學肥料混合使用,從而彌補生物肥料中含氮量不足;四是看苗補施微量元素肥料,增強作物生化調控能力和迅速補充養分的能力。
(2)物理防治 播種時選擇健康種子,采取溫湯浸種消毒處理種子;栽培中按每 50 畝安裝 1 盞太陽能園藝殺蟲燈或每畝 25 張粘蟲板;使用農用降膜全覆蓋增溫、保溫、補光、防凍、除草、抑制部分病蟲滋生危害。
(3)生物防治 一是保護利用瓢蟲、草蛉、食蚜蠅、獵蝽等捕食性天敵和寄生蜂、寄生蠅等寄生性天敵控制蟲害;二是推廣使用生物制劑,如每畝用Bt140~150ml 防治小菜蛾、菜青蟲、豆野螟等鱗翅目幼蟲;用 10%瀏陽霉素、乳油防治豆類、茄果類的紅蜘蛛;用鏈霉素防治蔬菜細菌性病害;用 2%寧南霉素水劑防治辣椒病毒等。
(4)化學防治 科學合理用藥,推廣精準施藥技術。首先是加強病蟲監測,嚴格按防治指標用藥;其次是突出防治重點,減少施藥頻次;三是改進防治策略,適當放寬防治指標,放松對次要害蟲的防治,避開天敵高峰期施藥,提倡兼治、挑治,減少施藥面積,均可減少對天敵的傷害;四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生物制劑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五是嚴格用藥濃度、施藥時間和用藥后的鮮菜采摘間隔期,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農藥在蔬菜上最后使用一次施用距離采收間隔天數;六是改進施藥技術,積極推廣低容量噴霧技術。
2.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反季節蔬菜生產初期,是以甘藍為主栽品種,品種較為單一。近年來,隨著市場的需求和菜農種植水平的不斷提高,主栽品種實現了多樣化,逐步新增了辣椒、蘿卜、西芹、大蒜等,現將目前幾個主栽品種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辣椒主要栽培技術
①適時播種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利用小拱棚育苗。
②選擇優良品種 以“種都 5 號”辣椒為當家品種。
③培養壯苗 選排水良好,背風向陽,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塊。床土培肥要求細肥土與腐熟農家肥各半,按1m3加磷肥 5kg、尿素 2.5kg、草木灰10kg、多菌靈或代森鋅 50~80g、敵百蟲粉 60g 混勻,加適量稀糞水堆悶 3 天備用。播前進行浸種催芽,每畝用種量50~70g,將種子放在 50~60℃的溫水中浸 30 分鐘,再將種子放在清水中浸10 小時左右,水濾干后置于 30℃條件下催芽 6~7 天,待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后覆土 1cm 加蓋小拱棚,防寒保溫。也可捏糞團育苗,苗期適量澆水,當幼苗第一片真葉出現后間苗,2~3 片真葉時及時分苗,按苗距 8cm×12cm雙株假植,移栽前 10~15 天煉苗,以增強抗性。
④整地施肥移栽 選未種過番茄、辣椒等茄科類蔬菜,具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塊。栽前精細整地,每畝施腐熟農家肥 4 000kg,草木灰 100kg 作基肥。采用深溝高廂,廂面平整后改模,定植時采用雙株移栽,每廂栽植 2 行,株行距33cm×50cm,畝植 8 000 株左右。
⑤田間管理 辣椒施肥上要輕施苗肥,重施果肥。移栽成活后結合灌水,追施 1 次人糞尿或復合肥 (5~10kg/畝)。開花結果后,畝施 15kg 復合肥。以后采果 1 次,追肥 1 次,可用 0.5%尿素加 0.2%~0.3%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濕土施肥,忌施高濃度肥。
(2)蘿卜主要栽培技術
①嚴格選種 選用耐旱、耐抽薹、品質好、產量高、耐貯運的韓國白玉春、新白玉春等蘿卜新品種。
②精細整地 選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壤質土壤。冬前要翻耕凍垡、曬土熟化,翻耕 30cm 以上。播栽前再翻耙1 次并均勻撒施熟農家肥 3 000kg/ 畝,并翻入土內,然后按 1m 開廂,廂面寬80cm,廂溝寬 20cm,廂溝深 20cm 左右,廂面整平整細。
(3)甘藍主要栽培技術
①品種選擇 應選耐寒、耐濕、抗病、耐澇、產量高的“京豐一號”為當家品種。
②培養壯苗 一般在 1 月下旬至2 月上旬采用小拱棚育苗。
③整地施肥蓋膜移栽 選前作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肥沃地塊。畝施農家肥 4 000kg 左右,復合肥 25kg 作基肥,翻土摻勻作廂。廂寬 1m,廂溝深、寬各 15~20cm,廂面整平后澆 1 次透水蓋膜,每廂栽植 2 行,株行距 40cm×50cm。畝栽 3 000 株左右。(移栽前 3~4 天對苗床澆透水,帶土定植)。
④田間管理 幼苗移栽后澆 1~2次緩苗水,7 天后再施 1 次稀糞水,加速緩苗,促進生長。在進入蓮座期后,隨水追施尿素每畝 8~10kg。生長期間注意防治菜青蟲、小菜蛾,可用 Bt 乳劑、來福靈、敵殺死等藥劑防治。蚜蟲可用農地樂、吡蟲啉、特滅蚜虱等藥劑防治。生長期間易發生甘藍霜霉病,可用百菌清、代森錳鋅等藥劑防治。軟腐病可用農用鏈霉素等藥劑防治。病毒病的防治以治蚜蟲為主,并可噴施病毒 K 等藥劑防治。
三、推廣應用的發展趨勢
各級黨委、政府及農業部門為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采用落實農民種植、鼓勵干部承包、引進能手經營等有效辦法,[改成:采用干部包村、村企聯建、企業+農戶、引進能手經營等有效辦法,]落實已有大棚經營主體,全力提高種植率,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此模式把該生產技術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轉化提升,一是無公害蔬菜生產不再單一,而是與伏季水果間套作,按“沼 + 菜 + 果”的農業循環模式,向生產有機水果和有機蔬菜轉化;二是把有機果蔬產業與休閑、觀光農業、體驗農耕文化的鄉村旅游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產業互動、行業互補的經濟鏈條,將逐步成為偏遠山區廣大人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途徑。
結語:業內專家指出,從中國蔬菜供應總量和產銷形勢看,國內需求趨于飽和,增長變緩;總體淡季供求矛盾基本緩解;大眾化蔬菜品種總量偏多;明顯出現結構性、季節性、地區性生產過剩。而國際市場雖然有較大空間,但要解決營銷問題,必須提高科技含量,積極發展外向創匯型和保健型蔬菜。因此,要真正做大做強蔬菜產業,除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繼續給予政策重視、經濟扶持外,還必須采取以下措施:在大、中型蔬菜生產基地或企業中,開展品牌創建與企業文化創建活動,注重國際標準化生產與管理;加強蔬菜產地、市場、知識產權等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范文4
關鍵詞:無公害管理栽培技術;農作物;應用
無公害栽培技術的出現,不僅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而且在綠色和無公害理念的指導下,提高了農產品的安全和質量,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1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現狀
在農作物的生長進程中,對使用的化學物質進行控制或者替代的方式,尤其重視對肥料的使用和病蟲害的防治,被稱為無公害栽培技術。在農作物的栽培中,無公害栽培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安全性,而且提高了農業的發展水平,成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一些必須解決的問題。例如在無公害栽培的管理中,相應的結構設施很重要,可是在設計和構建中沒有統一的規范,在建造檔次和設施的配套方面追求大型化,可能會制約無公害管理技術的發展。在具體的實踐中,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理論指導,但是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一些技術的效果都沒有實際發揮出來,缺乏一定的集成效益,缺乏發展的規模和優勢,特別是在栽培園區的技術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效益是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效益的提升必須依賴管理技術的推廣和應用?,F階段的中國無公害栽培技術處于瓶頸時期,效益比較低,在資金、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等方面均有不足,同時,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存在著重視數量和建設,而輕視質量和管理的問題,影響了產業效益和可持續發展[1]。無公害蔬菜栽培管理主要依靠的是農作物栽培來創造效益,但是這種方式并沒有太高的效益。因此,必須加強農作物的加工環節。農作物的深加工、儲藏和運輸等方面的滯后都影響了市場的競爭力,進而影響了產業化和規?;慕洜I。此外,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中,基礎設施投資大,但政府的補貼又非常有限,加之市場的波動又比較大,在很大程度上對栽培管理技術是一個制約因素,并會阻礙管理技術的推廣和使用。
2管理技術的創新應用
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是新型的農作物種植技術,受到廣泛的關注,不僅能夠保障食品的安全,而且能夠減少環境污染和土地污染。在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以及農業產業化的歷史背景下,應該加快創新的腳步,提升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根據技術管理的需求,要想做好增效工作,政府必須加大對溫室和大棚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和支持,促進建設的設計標準化以及完善化,改善生產設施的建設,進而達到增值和增產的目的;在管理方面,促進栽培技術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建設,擴大生產基地和園區的規模,進而提升市場的競爭力。各地的無公害栽培技術存在一定差距,應該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打造本地區的特色化和品牌化產品,重點開發一些生產條件較好、生產基礎較好和市場前景較好的農作物產品,不僅能夠打造該地區的特色產業,而且能夠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加強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打造,在管理的基礎上做好生產要素的建設,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做到項目帶動地區產業的發展,為打造無公害農作物的生產基地奠定基礎。同時,不斷加強對生產大戶的教育和培訓,從整體上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利用經營大戶的榜樣作用,加強對其他經營戶的幫扶,做好示范和帶頭作用。做好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新技術的開發、推廣和宣傳,比如積極引用一些新型的品種,在耐低溫和抗病方面有種植優勢的品種。在技術模式的發展方面,應該以高效、節能、安全和可持續為指導來提高農作物的發展水平。同時,應該不斷加強對種植技術的培養和宣傳,可以定期組織培訓加強種植人員的種植技術和水平,通過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園區的管理以及品種的選擇等方面的培訓來加強種植戶的素質。在進行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質量和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加強產業園區的升級來提升農作物的生產水平和管理質量,打造從生產到經營一條龍,在增強產業基礎和地域特色的基礎之上打造品牌的優勢[2]。提升產品的規?;a和經營,帶動產品的區域化發展,進而提高自身品牌的價值和知名度,為提高市場競爭力打下基礎。從技術推廣方面來說,如果以蔬菜為例,在育苗的過程中,加強對育苗場的建設,而且政府也應該加強對技術的支持力度,提高育苗水平,對技術和設備進行補助和補貼。此外,還應該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對技術過硬和規模較大的育苗場進行獎勵,同時政府也應加強對育苗場的扶持和幫助,提升優質種苗的開發。在無公害栽培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必須做好事先的防范工作,盡量降低風險給市場供銷帶來的影響,依據氣候和市場的變化對可能出現的危害進行及時的預防。另外,政府還應該加大對保險工作的投資力度,提高無公害栽培的抗風險能力。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范文5
關鍵詞:莧菜;生理特性;無公害;栽培技術
莧菜又名青香莧、紅莧菜、野刺莧、米莧等,為莧菜屬中以嫩葉為食的一年生蔬菜[1]。莧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可以增強體質,莧菜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所含的蛋白質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體吸收,所含胡蘿卜素比茄果類高2倍以上,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于強身健體,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有“長壽菜”之稱,莧萊中鐵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鈣的含量則是菠菜的3倍,在新鮮蔬菜中是比較高的。而且莧萊中不含草酸,所含鈣、鐵進入人體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莧菜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對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療價值,并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肉抽筋;莧菜中豐富的鐵和vk,可以促進凝血,增加血紅蛋白含量并提高攜氧能力,促進造血功能等[2];此外,莧菜性味甘涼,可以清利濕熱,清肝解毒,涼血散瘀,對于濕熱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紅腫等,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莧菜原本是一種野菜,近幾年才擺上餐桌。由于其耐熱性較強,所以是夏季的主要綠葉菜類之一。隨著設施蔬菜栽培的發展,莧菜可以進行周年生產,供應市場需要[3]。
1生理特性
莧菜喜溫暖,較耐熱,生活適溫為23~27℃,20℃以下植株生長緩慢,10℃以下種子發芽困難,植株生長基本停止,高于30℃,產品品質變劣。要求土壤濕潤,不耐澇,對空氣濕度要求不嚴。屬短日照蔬菜,在高溫短日照條件下易抽薹開花。在氣溫適宜、日照較長的春季栽培抽薹遲,品質柔嫩,產量高[4]。
2栽培技術
2.1品種選擇
2.1.1圓葉種。葉呈長卵圓形至闊卵圓形,先端鈍圓,葉面常有皺紋,全緣,生長期50~60d,生長較慢,晚熟,產量高,品質柔嫩。如成都蛾蛾莧、重慶大紅袍、上海紅圓葉和白米莧、南京木耳莧、武漢紅豬耳朵等。
2.1.2尖葉種。葉呈披外形,葉面稍皺,全緣,生長期40~50d,早熟。如成都剪刀莧、浙江一點紅、南京秋不老、上海尖葉紅米莧。
2.2栽培季節
北方地區日光溫室在2月播種,可在4月上中旬上市;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分期播種,其生長快,采收早,可在8~9月蔬菜淡季供應;在11月中下旬播種,春節前后上市。
2.3整地作畦
播前15d耕深15~17cm曬垡。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2.5~30.0t/hm2、餅肥300~375kg/hm2、高效復合肥225~300kg/hm2作基肥。然后作畦,畦寬2.8~3.0m,畦間挖寬25~30cm、深18~22cm的溝,畦面整細整平,上虛下實。
2.4播種覆蓋
莧菜多數采取直播,也可移栽。因種子細小,播種前要精細整地,一般采用撒播,用種量11.25~15.00kg/hm2。播種時為了均勻撒播,可將種子摻上適量細沙均勻撒播到畦面,用腳踩實鎮壓或覆蓋1層糞土,再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播種時地溫最好穩定在15℃,溫度控制在23~27℃。
2.5田間管理
在澆足底水的基礎上,出苗前不再澆水,5~7d即可出苗。子葉出土后,撤除地膜進行第1次除草間苗。長出2片真葉時再進行第2次除草間苗,并追第1次肥、澆第1次水,一般追施氮磷復合肥150kg/hm2,隔15d再結合澆水施第2次肥,施復合肥75kg/hm2,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澆水1次,每次施肥75~150kg/hm2,或施稀薄人畜糞尿肥15t/hm2 [5]。
2.6中耕、整枝
幼苗生長期間要及時中耕除草,以免草荒影響莧菜苗生長。莧菜多次采收的還要整枝,當主枝采收后,可在主枝基部留2~3節,促進側枝萌發,以達到提高產量的作用。
2.7病蟲害防治
莧菜抗病性較強,主要病害是白銹病,可用粉銹寧或代森錳鋅防治。蟲害是蚜蟲,可用吡蟲啉或避蚜霧噴霧防治[6]。
2.8分批采收
莧菜是一次播種、分批采收的葉菜。第1次采收,多與間苗結合。一般在播種后40~45d,當苗高10~12cm、具有5~6片葉時,陸續間壟采收。莧菜主要以其嫩葉為食,因此采收要及時,否則纖維增多,品質降低。采收時要掌握收大留小、留苗均勻的原則,以增加后期產量。采收后追肥。
3參考文獻
[1] 習再安,藏輝先.大棚早莧菜套種早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01(3):23-24.
[2] 洪花.夏露地莧菜栽培措施[j].農業知識:瓜果菜,2009(6):11.
[3] 沈亞麗,丁克友,劉鵬
程.早春莧菜種植技術[j].上海蔬菜,2009(3):47.
[4] 滕雪梅.莧菜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06(10):18.
[5] 柯斧,張百忍,閆琴,等.野生莧菜栽培技術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09(5):231-232.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范文6
關鍵詞: 無公害菠菜;周年生產;栽培技術;青海省
無公害菠菜高效生產技術是在生產菠菜的基礎上強調生產環境及生產投入物的使用,并嚴格規范了操作技術的規程,對每一個產生菠菜污染的環境加以控制,使菠菜產品不受污染,并符合其衛生標準,且巧種植、經濟效益最好的技術。青海地區采取的具體操作,在于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的關鍵措施。
1生產基地環境要求
基地土質以富含有機質的菜園土為宜,選擇土層較厚、肥沃、通氣性好的砂壤土或粘質壤土的地塊,pH值5.5~7.0,具備較好的排灌條件?;刂苓?km以內無工礦企業、醫院等污染源,大氣環境質量、農田灌溉水質、土壤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環境質量標準。菠菜產地應集中連片,前茬應避開菠菜類蔬菜,以提高菠菜生長勢,減少病害發生。
2選擇優良品種
菠菜是典型的長日照作物,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耐旱力強,可耐短期-40~-30℃的低溫,在-10℃的青海地區,可以露地安全越冬,菠菜生長適溫15~25℃,最適溫度為15~20℃,青海是栽培菠菜的較適地區。春季和越冬菠菜應選擇耐寒性強的品種,夏季和秋季栽培選用耐熱品種。即春菠菜和越冬菠菜選用青島菠菜和東北尖葉,夏季和秋季選用廣東圓葉和成都大葉。
3周年生產茬口安排
根據茬口不同,有越冬菠菜(也叫根茬菠菜)或堤頭菠菜、春菠菜(也叫頂凌菠菜)、夏菠菜(也叫火菠菜或伏菠菜)、秋菠菜等4種。在青海的具體栽培時間為:越冬菠菜于9月中下旬播種,次年2月上旬至4月中旬收獲;堤頭菠菜于11月中旬在節能日光溫室中播種,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獲。春菠菜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節能日光溫室),次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收獲。夏菠菜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種,次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收獲。秋菠菜于8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收獲。
4種子播前處理
菠菜果實的果皮較厚,水和空氣不易進入,干籽播種出苗慢,不齊。高溫季節播種的菠菜和早秋菠菜將種子用涼水浸10~12h,在15~20℃催芽,3~4d即可發芽。為防止果皮表面帶有病原菌,可將種子在1%高錳酸鉀或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15~20min,用清水洗凈后再進行催芽處理。
5重施基肥
播前用優質農家肥60~75t/hm2,氮磷鉀復合肥450~600 kg/hm2,施肥后深翻耙耱,讓肥料與土混勻,耙平。
6適當調整播種量、平畦條播
以南北方向作畦,畦寬1.5~1.6m,長8~10m。條播時,播前澆足底水,然后按不同季節選用不同行距開溝,在溝內均勻播種,覆土厚2~3cm。越冬菠菜按行距8~10cm,用種75kg/hm2;春菠菜按行距10~15cm,用種150~180kg/hm2;夏菠菜按行距15~20cm,用種150kg/hm2;秋菠菜按行距10~15cm,用種60kg/hm2。
7霜霉病無公害防治
菠菜霜霉病屬真菌性病害,濕度大,栽培過密發病較重,在青海發病主要在夏季和秋季。防治以發病前收回上市為主要措施,結合采用低毒農藥進行藥劑噴霧。
7.1發病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邊緣不明顯,病斑正面呈淡黃色或蒼白色,背面初為灰白色,后變為紫灰色霉層。濕度大時葉片腐爛,干燥時病葉枯黃。
7.2發病條件
霜霉病是霜霉屬的真菌侵染所致,病孢子在病葉內越冬,成為來年初侵染的來源,借氣流、灌水、農具和昆蟲在田間進行傳播。
7.3防治方法
根據其發病的原因,在防治上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選擇顆粒飽滿、不帶病的優良種;播種時掌握好播種量,適度稀植,保證田間的通氣;在生長期間保證其對水肥的需要,培育壯苗,增強植株的防病、抗病能力,減少病害發生;及時拔除枯黃植株,一旦發生霜霉病,應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75%百菌清乳油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7~10d噴1次,可連續噴2~3次。
8適時收獲
當植株長到20~25cm高時,即可收獲上市。收獲一般采用鐮刀沿地面割起的辦法,去根,然后捆把上市。
參考文獻
[1] 彭美科.高原冷涼地區無公害菠菜四茬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0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