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范文1
當然不是這樣,成年人的思想更成熟理性,而孩子們的經驗以及閱歷有限,思維方式不成熟,常常會有偏激的想法,也更容易遭受成年人的打壓。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理解孩子,引導孩子更為成熟地思考,而不是打壓孩子的個性。
一、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利益”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有太多的躁動不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古怪的想法,作為教育工作者,看不順眼就打壓,這顯然不是個好方法。教育,在疏不在堵。
“90后”可能是把自我演繹得最張揚的一代,不管在班級活動中還是人際交往中,利益總是形影不離。我們發現當他們把個人利益作為推卸責任的借口時總顯得那么理直氣壯,那種攀比性的口氣頗有點“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這完全違背了我們從小所接受的“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教育理念。剛開始,我們以這種傳統理念來教育學生的時候,發現成效微乎其微,甚至有時候背道而馳。時代是在迅猛發展的,學生是應景而生的時代人,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可能需要重新解讀“自私”。選舉學生會的時候,我們會讓我們的學生憑著自己的實力當仁不讓,不必在“自私”與“無私”的度量和羞澀中徘徊與退縮,大膽地爭取屬于自己的利益。凡事皆有度,對于自私,要觀察其程度與本質,對于一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別人或集體利益的行為,還是要加以引導和糾正。讓學生在學會當仁不讓的同時也要學會仁義道德。一個人自私個性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他自己的體會感悟,也有從小教育的影響,這其中更多來自于家庭。對于學生的自私個,我們要先理解他們,了解他們當時的心理,給予正確的引導比一味打壓往往效果更好,也更受孩子們歡迎。我們要設法通過各種小事讓他們體會到自私或許一時歡愉,但快樂的最高境界是給予。
二、教育學生正確面對“欲望”
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特別是對于一些貪圖享樂的青少年而言,飯菜總是越可口越好,衣著總是越華麗越好,玩的時間總是越多越好,上課的時間總是越少越好,別人對自己越崇拜越好……由于這些動機的驅使,他們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手段去“強求”自己想得到的一切,這樣欲望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很多想得到的東西,但是很多時候不是心之所想就一定能有所得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及時地讓孩子們認識到,欲望是有雙面性的,人要學會控制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俘虜。學會駕馭自己的內心,讓欲望成為良好的驅動力。當學會控制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的時候,孩子們也就長大了。
三、培養學生自制力
處于叛逆期年齡的他們怎么可能少了沖動,很多校園打架事件也都是由于缺乏自制力造成的。發生問題,先不要急于批評指責,發泄怒氣,畢竟,培養自制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曾經用苦口婆心法講授過大道理,可是結果告訴我們那并不是葵花點穴手;輕輕告訴他們,當沖動萌發時,一定要記住在說話之前先想3秒鐘,然后決定說不說,好不好。在做事之前先念3分鐘,然后決定做不做,對不對。青春期總是逆反的,訓斥教導早已是家常便飯,換一種方式,效果也許會出人意料。無論哪種方式,關鍵是讓他們明白沖動或許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衡量利弊,懂得事后承擔,學著事前思量。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范文2
1、調查時間:
2、調查對象:從華理大附屬中學、市四中學、田林二中三所學校中選取預備年級~高三年級學生家長共計600人。
3、調查對象分配方案:隨機抽取華理大附屬中學初中190人,高中110人;田林二中初中190人;市四中學高中110人。在全體被試中,有父親220人,母親280人,其他長輩100人。
4、調查問卷:自行設計的“家庭青春期教育現狀調查問卷”,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問題設計的:
a、家長的青春期教育知識了解情況;
b、家長對待青春期教育的態度;
c、家庭中青春期教育的實際情況。印發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卷537份。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家長的青春期教育知識相對比較缺乏。
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掌握的青春期知識和教育方法捉襟見肘,對孩子面臨的青春期困惑時,缺乏必要的指導能力。
1、家長的傳統觀念和陳舊的知識體系已經不能再適應現代孩子的發展要求。被調查者中,有一半以上的家長還傳統地認為孩子的青春期要到13歲以后才會到來,有近1/5的家長坦然承認自己不知道該怎樣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表明,目前孩子的青春期到來時間有提前的趨勢,而家長的這種認識誤區勢必會使他們錯過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時期。當被問及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時期時,家長在回答時的隨機性造成了近乎平均分布的情況,充分說明了家長對青春期教育知識的缺乏,而這種狀況很可能造成家長忽視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局面。
2、家長平時與孩子溝通少,疏于對青春期知識的學習,疏于對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甚至存在比較大的認識誤區。在一項對50名有著高等學歷人員的調查中,居然有42%的人認為“性”純粹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42%的人認為只要兩廂情愿,就可以發生性關系。62%的人沒有接受過正規渠道的性教育,尚有12%的人對性知識一無所知。這表明我們的大部分已經成為父母,或者將要成為父母的成年人,性知識是相當貧乏的,對性的認識也存在嚴重的誤區。
3、家長在青春期教育問題上對孩子封閉,使得孩子喪失了從父母那里獲得應有的青春期知識的重要渠道,導致青春期孩子性知識缺乏。據悉,孩子從家長那里獲得的“性”知識尚不足5%。這說明,大部分家庭在處理“性”這個問題上對孩子是封閉的,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后自然會明白這方面的事情,用不著教育。即使有的家長決定與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溝通,怎么啟齒,講到什么程度,也全無把握。
4、與國外的同齡孩子相比,我國孩子青春期知識比較單薄。根據1998年調查,80~90%的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性知識,46.2%的人不知道女孩來月經和男孩遺精就意味著具有了生育能力。美國青少年30%的性知識來自于父母和家庭,這已經形成了美國性教育的傳統。荷蘭兒童從進小學開始就接受性教育,他們不僅向教師學習與性有關的各種知識,甚至還自己做研究、寫報告呢。
(二)家長對待青春期教育的態度比較保守。
1、家長對待青春期性教育的曖昧態度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困惑。人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往往對“性”方面問題避而不談,對孩子的性教育也是諱莫如深。因此,當青春期孩子面臨性生理發育提前和性心理發展相對落后所產生的一系列矛盾時,我們傳統的知識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青春期就變成了孩子們的多事之秋。
2、家長不能正確定位自己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本次調查對象中大約2/3的家長認為自己在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的過程中只起到輔助的作用,反應出這部分家長對孩子的青春期教育采用了回避態度或者是不知所措。他們認為向孩子提供青春期教育的最佳人選依次是老師、心理咨詢工作人員、父母、醫生和孩子的同伴。一旦孩子出現青春期的情感困惑,家長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味地將教育的責任向學校和社會推,而忘了自己也是一個教育者。
3、絕大多數的家長愿意配合學校開展青春期教育活動。在被調查者中,有絕大多數的家長支持學校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也愿意接受有關的教育來提高自身對孩子的教育能力,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家長持反對態度,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學校開展的青春期教育是教孩子學壞。
(三)家庭青春期教育的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1、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更加關心的還是孩子的品德修養、身體健康以及如何做人,很少觸及到青春期教育的話題。調查發現,大約85%的家長很少或者從不與孩子談論關于性、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敏感話題,而68%的孩子從不向家長詢問這方面的問題。這一方面表現為孩子羞于向自己的父母談及這方面的問題,即使出現青春期的困惑也常常向長輩隱瞞;另一方面家長不好意思向孩子直接詢問,反應出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方面還比較單一。
2、當孩子出現青春期問題時,經常會受到家長的誤解和不正確對待,致使代溝加深,有的還演變成家庭沖突,這也反映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候方法單一。
(四)相關分析與對比研究
五、討論與建議
1、學校可以利用多種形式向家長傳授更多的青春期教育知識。
2、家長要轉變陳舊觀念,為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提供必要而有益的指導。
3、全社會應共同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
4、本次調查中發現,很多家長尚不知道在什么階段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效果最好。關于這個問題國內說法不一,有的認為在青春期到來之前,也有的認為在青春期剛剛到來之時,但是基本上都不贊成等到孩子遇到青春期困惑之后再進行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范文3
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特點是怎樣的呢?“青春期=心理斷乳期”。作為父母,應該很高興地迎接孩子青春期的到來,而不是緊張、焦慮、抱怨和恐懼。因為青春期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高峰期,是童年到成年之間的過渡,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橋梁,是一個人從依賴到獨立的轉折點。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1.有了獨立意識,又有較強的依賴性。
2.有時出現莫名的憂郁、煩惱,又不愿和家長、教師傾訴。有些孩子開始記日記,但一般會藏起來。
3.喜歡交朋友,對異性感到好奇,渴望得到異性的欣賞。他們會盡力改變自己,完善自己,這時候是改正缺點的最好時期。
4.有時會出現逆反心理。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出較強烈的叛逆,不聽父母的話,什么事都要自己來,他們這樣做,只是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脫離對父母及重要親人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
父母如何與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
1. 有理可以申辯。要在家庭中發揚民主,鼓勵孩子申辯。如果孩子長期壓抑,想說的話不敢說,就容易出現抑郁情緒,導致心理障礙。再說,愛頂嘴的孩子往往很有見識、智謀,將來可能很有作為。
2. 穩定情緒。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更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
3. 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同時,如果家長自己做錯了,也要敢于承認錯誤,給孩子做出表率。
4.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時,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換位思考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從而對癥下藥。
5. 不要總是拿學習說事。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天已經很累,本想回家清靜清靜,父母又問學習,孩子會很反感很煩,不如閑聊,說些孩子喜歡的話題,不僅能拉近彼此的距離,還能有效緩解孩子學習的壓力。
6. 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愛面子,家長不能不分場合地批評他們,特別是不能當著同學、朋友的面批評他們。一個完全沒有自尊心的孩子就像是“死了面”,破罐子破摔,任何教育都不起作用;一個有自尊心的孩子是積極向上的,教育是有用的。
7. 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意見合理就采納。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主人翁精神,特別是責任感,又順應了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為他旺盛的青春提供了“用武之地”。
8. 即使是批評,也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的慈愛和關心。所以,有些話最好不要對孩子說:
(1)你為什么就不能夠像……
(2)你怎么這樣笨。
(3)少唆,閉嘴。
(4)求求你了。
(5)揍死你。
(6)你滾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范文4
一、青春期教育誤區
1.“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
有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時,面對老師總是看似很有理由的一句話:“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其實,這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他們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了學校,認為學校是萬能的,殊不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首先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家是避風港,父母是孩子的依賴,尤其是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當他們孤獨、彷徨、恐慌時,面對整天處于忙碌中的父母對他們不聞不問,他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2.“時間緊,摒棄一切抓教學質量”
在社會日趨發展的今天,競爭變得愈來愈烈,在“高考”這個“指揮棒”的指導下,一切都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唯“提高教學質量”為己任,在這種現實狀況下,孩子的成長被忽略了。尤其是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家長、老師們還是一頭霧水,更多的是疑惑:“我家女兒原來是乖乖女,為什么現在讓她向東,她偏向西?”“十三班的學生是怎么了,課堂秩序那么亂,原來的課可好上了!”……一系列的現象讓我們措手不及,其實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所表現的明顯特征。據調查,14.8%的孩子自述“沒有什么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獨。“孤獨”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缺少青春期教育的顯著特點。在學校,一切以學習為重,找不到可以疏導的人,他們就與電視、電腦、游戲機親密接觸,于是“宅男宅女”愈來愈多,課堂上流失學生的狀況也愈演愈烈。
二、青春期教育策略
1.讓家庭真正成為孩子的避風港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恰好是父母“勞累”的階段,上有父母,下有孩子,還是單位的頂梁柱,在三者的交替輪轉中,精力慢慢憔悴,于是,對孩子的“管教”便被漸漸放在了第三位。因為,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重任給了學校,而且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問題時往往后悔不已。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舉足輕重。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的優秀畢業生李亦雯畢業當年報考了牛津大學等12所世界名校,全部被錄取,并拿到了包括“牛津在內6所大學的獎學金”。 她說:“自己只是個為減肥而發愁、渴望愛情的普通女孩。不過,我有個不普通的媽媽,是她鼓勵我把凳子放得比較遠,并隨時準備好在我掉下來時接住我。”由此,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和諧、平等和充滿愛的環境,更需要在他們迷茫時有一個正確的引導者,這個引導者便是父母。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融洽,會讓孩子學會同樣的互助互愛、合作及諒解,并能讓孩子從中得到安全感,并樂于接受教育。那么怎么創設和諧的家庭氣氛呢?(1)建立恰當的父母角色,形成和諧的夫妻關系;(2)建立和諧的家庭氣氛和良好的親子關系;(3)建立父母子女相互學習的家庭環境。
2.賞識孩子需要誠心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對任何事物都格外敏感,由此對孩子的激勵賞識要誠心。生活分工不同,家庭過多的重任落在了父親身上,由此教育孩子成為母親的主要任務。“虎媽”近來成為公共話題,而幾乎人人都說自己不是虎媽,自己的家不是虎窩。大家都很贊成賞識教育,但到底怎樣賞識孩子?要誠心。“一個提筆就能寫下孩子至少20條優點的媽媽基本合格。”劉亦雯的媽媽說。“我知道我身邊聚集著很多拍馬屁的人,但我就是愛聽贊美的話。”這是《撒切爾夫人傳》中的第一句話。這樣的鐵娘子都如此,更何況一個孩子。盡管能夠有意識地去賞識孩子,還要注意賞識孩子要誠心,尤其賞識的語言應是發自內心的、多樣的、夸大性的,而不是“你XX事做得不錯,但是……”敷衍的賞識,重心永遠在“但是”的后面,“但是”像條響尾蛇一樣,一點點吞噬著孩子的信心、潛力。
3.與孩子的交流平等、講究方法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范文5
【關鍵詞】 青春期; 家庭性教育
Adolescent sex education in family
WANG Gaifang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Shangxi Lvlia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Lvliang 033000, China
【Abstract】Adolescent sex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task of school and society, but also the task of family.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scientificity and artisticity of adolescent sex education, and calls for more attention from parents.
【Key words】 Adolescency; Sex education in family
青春期性教育是針對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進行的,從總體上說是人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遵紀守法教育、性知識和性道德等方面的綜合教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性成熟比以往提前數年,他們從性萌動、性成熟到的自然需求,到能夠進行合理的,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0到15年。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如何使他們從性朦朧、性神秘、性困惑中解脫出來,不盲從尋求“性知識”、“性體驗”,而能集中精力學習、生活,家庭中的性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 家庭性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性教育,是指在家庭這個背景下對孩子進行的有關性別角色、性知識、性道德和性法制等的教育活動。它是以父母為主,根據孩子身心發育的不同階段及不同需求,幫助孩子獲得科學的性知識,樹立正確的性意識,培養健全的性心理。青少年的性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努力和配合,父母與子女的特殊關系,確定了他們在青春期性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青少年性教育專家陳一筠教授指出:青春期性教育關系到孩子的一生,家長一句話的失誤,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災難。走出對性教育理解的誤區,讓正確的性教育像陽光雨露般沁入孩子心靈深處,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實踐證明,學生家長的參與是青春期性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上海市少管教所的四十多個犯罪少女有80%是因為性罪錯,而且大多數發生在家里,有的甚至染上了性病。可見,家庭性教育不僅是必要的,還應是迫切的。
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在中國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我們的家長對青春期性教育的認識是有限的。據調查,能主動進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家長僅占7%,有93%的家長承認自己不能主動積極地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性教育。在一次調查中,在回答“你的性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哪里”這一問題時,選擇“父母”的僅占35.6%,排在書刊雜志58.9%、課堂教育50.4%、同學朋友46.3%之后。
2 家庭性教育的可行性
與學校里講課或社會上辦展覽相比,家庭性教育則靈活得多,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也不受場合與形式的限制。既可以有準備、有針對性的,也可以自然的因勢利導。
當孩子能聽懂言語時,家長應把性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著裝、修整發型及玩具選擇等方面要有明確的性別區分。還可通過書報、畫冊、影視、講故事等去引導孩子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和繁殖,使孩子對生殖產生一種自然的認識,從而使他們接受大自然,熱愛人類,認識生命本質,使“性自認”得以完成。
在郭進等做的調查問卷中,有78%學生認為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們有了性方面的矛盾、問題時愿意首先向父母求助。當孩子提出有關性方面的疑問時,父母不應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語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決和滿足。
3 家庭性教育的科學性
3.1 家長要提高性教育責任意識
家長主動擔負起自身的性教育責任,對孩子進行及早的、先入為主的教育。如果家長不及時給孩子提供這方面的知識,部分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從其他方面尋找答案,從而導致出現各種難以彌補的問題。
3.2 家長要尊重孩子
尊重與民主是溝通與交流的平臺。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的獨立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更需要父母在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彼此平等地進行交流。沒有理解與信任,孩子不可能向父母敞開心扉,溝通與交流也無從談起。加強與孩子的親情,必須尊重孩子的想法、意愿和隱私,給孩子更多自由比較與選擇的機會,給孩子更多私人的自由空間如隱私權,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給予細致的親情關懷,切不可讓孩子成為情感孤兒。
3.3 家長學會正確看待異往問題
異往是成長的需要。在青少年長大即社會化的過程中,同伴交往乃至與異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課。再好的父母和老師也不能代替伙伴的作用。對于少男少女們的交往,應該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懷疑;要多一些引導,少一些限制。另外,可以考慮把孩子的興趣因勢利導到文學、音樂、體育、舞蹈、自然科學等方面,幫助子女培養多種興趣,發展廣泛的愛好,分散孩子對異性的注意力,也可以鼓勵孩子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此對于問題的解決是大有裨益的。
4 家庭性教育的藝術性
與任何教育一樣,性教育也必須講究藝術,切忌說教式刻板地訓示,而必須通過具體事例理論聯系實際地生動活潑地進行。此外,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性格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比如對內向羞澀的女兒第一次來月經,要告訴她月經的來源以解除其恐懼心理;而對于調皮又常的兒子,則要告誡它頻繁會影響健康,并防止他看黃色書刊錄像。
家庭性教育,其實也是對孩子進行如何做人的教育,父母既不能對孩子過分嬌縱,也不能使孩子生活在缺乏家庭溫暖和愛的情感的環境之中。父母是家庭性教育的具體實施者,要對孩子身心的良好發育和性意識的健康發展負責。因此,父母要勝任性教育的職責,必須努力做到:有權威,能夠平等地對待和尊重孩子,能和孩子進行雙向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要信任孩子,并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要做兩性關系的良好榜樣;要了解孩子性意識發展過程和青春期身心發育的特點和表現;要注意孩子德、智、體、美等的全面發展,把青春期性教育與全面良好的人格教育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 孫云曉.陽光法性教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254.
2 王麗.強化青春期性道德倫理教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18(5):103.
3 胡瑩,李東明,主編.青春期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4 讀圖時代特別企劃.國外性教育[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
5 郭進.家庭教育中不應忽視性健康教育[J].河套大學學報,2007,4(1):13.
6 陳慶華.家庭性教育[J].中國性科學,2002,11(3):9.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范文6
關鍵詞:青春期;教育;初中生
青春期教育就是在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前后,根據其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和需要而進行的針對性教育,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由于受長期遺留下來的封建思想的影響,青少年普遍缺乏青春期生理知識的了解,對出現遺精和月經現象既無思想準備,又缺乏必要的生理衛生知識,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進而引起焦慮心理。
一、當前青春期教育存在的問題
(1)認識觀念。一些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束縛著人們的頭腦,束縛著“青春期教育”。如“自然知之論”,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而然地懂得有關性的知識和倫理道德,上下幾千年,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當孩子問起自己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時,家長往往采取搪塞敷衍的態度,不做正面科學的回答;即便是明智的家長,由于性知識的欠缺,也無法給予孩子科學的性健康教育。這些觀念和認識極大地弱化了青春期教育的力度,誤導和削減了教育的行為和效果。
(2)教材問題。長期以來,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不少學校都圍繞升學這根指揮棒轉,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始終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初中學生由于身心急劇變化,產生了對性知識了解的愿望和需求,卻缺少科學系統的教科書。性心理知識只是零星地分散在思想道德教材和生理衛生教材中,使得學校青春期教育如隔靴搔癢,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渴望。
(3)教師素質。在性教育問題上,教師素質普遍不高,一般的學校都是由政治老師或生物老師“臨陣磨槍”代替,由于沒有接受正規的教育和系統的培訓,有亂揮一氣之嫌,難以保證效果。
二、解決問題的辦法
(1)更新觀念,糾正錯誤認識。青春期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面對的綜合性教育工程,而并非學校的專責。父母要根據孩子自身出現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經常跟孩子交流溝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真正關心孩子,對孩子的提問不能采取敷衍回避的態度,要摒棄“自然知之論”。學校要高度重視青春期教育,以標語、板報、廣播等形式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媒體要廣泛宣傳和介紹青春期性心理和性生理方面的知識,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凈化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肅的態度對待青春期教育。
(2)構建青春期教育課程內容。分析各學段學生青春期特征。初一新生普遍處于青春期發育的開始階段,在異往上有了朦朧的感覺.在生物課程上開始接觸人體生理結構,課程設置上可學習人類生殖生理、生育的過程,了解青春期生理保健的常識,男生正確認識遺精、,女生學會月經期保健、保健。初二的學生是青春期教育的關鍵時期,身體迅速長大長高,第二性征更為明顯。可學習青春期的心理發展變化,了解處理情緒的基本技巧,學習社交的基本常識,能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人體藝術,并能認識自我。初三學生的第二性征發育達到高峰,初步顯現了“男子漢”或“女人”的體貌特征,對于性知識的興趣大大增強并趨于公開,易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課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性安全,結合生殖原理的分析知道過早的后果,掌握避孕的知識和性失誤后的補救措施。
(3)重視教師培訓。學校要強有力地支持和保證青春期教育工作,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本著對青少年一生負責的態度,抓好青春期教育工作。教師的素質必然會影響到教育的效果,面對青春期教育這個敏感的話題,如果我們的教師缺乏科學的知識和恰當的教學方法,就把握不好教學的尺度;如果我們的教師對學生缺乏人文精神和關懷態度,教育教學方式簡單粗暴,歧視嘲弄有“早戀”傾向的學生,勢必事與愿違,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組織好師資培訓,學校要選派責任心強的老師參加培訓,確保有成效地做好學校青春期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