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環保征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環保征文范文1
任時間在那廣闊的土地上撒野,無情的揮灑著它的年華,皺紋已經傷的深不見底了。
誰的錯?時間。錯!是人類。
看望古今,它曾孕育了我們的祖先。多少偉大的事,多少心碎淋漓的事,它都一一見證。而我們的祖先早已經不住歲月的蹉跎而沉入大地的懷抱,如今的我們卻不辭勞苦的傷害它,又何嘗用心保護過它!
眼前的土地如噩夢般的席卷整個綠色環境。
曾做過一個夢,似乎如真實般的夢。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的村莊,轟轟轟,一陣陣駭人的雷電逆襲著整個天空,分不出是黑色還是藍色的夜幕籠罩著大地。樹木的殘枝在狂風中搖曳著,似是昭示著不滿,土地光禿禿的沒有一絲綠意,更顯的荒涼了。好奇的我徒步的走進小村莊,但是四周的環境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樣美好,房屋上破碎的瓦片上長著幾株雜草在當風抖著,我沒有看到一個人,只看見不斷噴煙的煙囪,我漫不經心的穿過幾條凹凸不平的小路,突然間周圍縈繞著難聞的氣味,刺激著我的神經,我抬頭望去,只見一個不斷向河流吐出臟水的工廠佇立在河流的一側,樹木都垂頭喪氣,就連小草也覆蓋上了一層黑色的不明物,周圍的環境使我喘不過氣來,頓時我毫不猶豫的抬起沉重的腳,這時天空中的烏云逐漸散去,雷電也銷聲匿跡,徒留下一絲陽光射向前方,我決定走向一個暫時使我內心充滿希望的地方--農民的耕地,又穿過幾條曲折的小道,我的心里像裝了石頭般的沉重。
陽光突然毒了起來,皮膚像被火燒灼了一樣,天氣這種變臉的速度使我難以適應,我擦了擦如雨般的汗,咽了咽口水,望向不遠處方。到了 ,我迫不及待的跑到前方,令我愕然的是,耕地上那些稀稀疏疏的少的不可再少的植物以及在耕地上隨意建造的房屋,“天啊,這是怎么會這樣啊?”我不禁叫出聲,這與那個工廠周圍的環境可真是大同小異,四處的蚊蟲炸開了鍋的亂飛,我順著方向看到了那條污水河,‘是工廠附近的吧’我不禁嘆息。我環繞四周,一絲綠意使我眼中鎖定了目標,我大步邁去,不一會功夫,眼中便滿是了綠意,潛意識里便注意到了這塊地,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綠洲,心情也便豁然開朗了,我沿著原路返回,這時的嘴角微微上揚。
離開村子時在村前的石碑旁寫下一句話;“耕地變好,事在人為,污水旁的耕地,等待你們的治理!”
每次面對這個夢我都深刻意識到了土地的重要,從夢中我得知了,工廠排放的污水、耕地的土地荒漠化、耕地的非房建設建筑和沒有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從而導致了那個地區的貧窮,如果治理了土地那個村又將會是怎樣的?
俗話說:“廚師難為無米之炊”,又何況是農民沒有土地,所以保護土地是刻不容緩的。
保護環境要從多方面下手。
環保征文范文2
在四野飄香的花叢中,我和蝶兒一起嬉戲、歡笑;在郁郁蔥蔥的森林里,我與小鳥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邁著輕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霧靄繚繞著、白紗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著花草的芳香, 欣享著陽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這如癡如醉的夢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飄香的農家小院里,仰望著璀璨的星空,聆聽著蟬鳴嘹響,蛙聲如潮,仿佛置身于一個童話般的王國。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聽那牧歌婉轉,牧笛悠揚。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雙槳拍打著那碧綠的湖水, 看海鷗輕盈地掠過遼闊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樹下,凝神矚望著那金黃的葉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賞著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于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后路,98洪水、XX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涂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后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準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于保護我們自己。
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里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象,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慘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塵沙彌漫,人類將在魔鬼般的尖叫聲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時我們只能說,人類曾經屬于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不會再屬于人類了。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岐江情
岐江河--我的母親河,由北而南,蜿蜒流淌。我在她懷里成長。她孕育了我童年的歡樂。我的金色的童年的歡樂時光,都和岐江河一起度過的。
記得我只有豆丁般大的時候,數不清的早晨,看著那朝暉在河上跳躍,把那清澈的河水映得通紅,像是給岐江河披上了紅紗巾,周圍郁郁蔥蔥的榕樹也穿上了朝陽的錦衣。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少,沿河漫步,盡情呼吸清新的空氣,欣賞小鳥清風奏出的晨曲。
每逢端午節的時候,精彩絕倫的龍舟賽便在江上舉行。人們接踵而至,爭先恐后地聚集到江邊看熱鬧,一條條龍舟整齊地排開在江面,船上的每一個有著古銅色肌膚的大漢都使出渾身的力量。每一聲禮炮后,龍舟齊頭并進,掀起一江浪濤。江邊的人們有的急得直跺腳,有的高聲喝彩,有的像長頸鹿一樣把脖子伸得老長……江里的龍舟在一片鑼鼓聲中耕波犁浪,勇往直前……
我童年的幸福,都沉浸在岐江河那清澈的碧波里。只要清風一吹,一切美好的回憶都從蕩漾的碧波里旋出來了。如今當我獨自一人去問候岐江河時,它已面目全非了:污濁的河水夾雜著許多垃圾在晃動,偶爾還有一兩條死魚浮上來,散發出醺心的腐臭。綠色,沒有了,鳥聲,聽不見了。河邊堆積了大堆垃圾,往日清新芬芳的和風也變得腥臭苦澀了。我傷心地向岐江河呼喊:"你昔日的豐姿到哪去了?"可它只用波浪拍打著河岸,像垂危的病人,著,傷心地向人們哭訴:"清救救我吧!"
也許是因為它過去的美,也許是因為它現在的丑,也許是時代的要求吧,岐江河發出的求救終天得到了回應。市政府十分重視岐江河的整治,組織人力物力拆掉岐江河兩岸參差不齊的破舊建筑,在河岸上植起了綠樹紅花,禁止人們往江上倒垃圾,禁止往江里排放污水,岐江河開始恢復了生機,重現了昔日美麗的倩影。我想:假以時日,岐江河--我的母親河,她將比以前更愛護我們的家園
我們生命的搖籃是地球母親。地球母親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貴的是它有生命,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就是地球的主人.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地球母親可以供給我們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地球母親用它甘美的乳汁哺育著它的兒女,我們在地球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幸福地成長。我們為什么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上呢?因為地球母親可以供給我們充足的氧氣,可以供給我們充足的水分,充足的食品......她是一位關心兒女,愛護兒女的好母親。
然而我們人類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呢?我們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說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就不顧地球母親的身體,工廠亂排放污水,煙囪冒著濃濃黑煙,亂砍伐森林樹木,亂浪費資源等等。破壞了地球周圍的大氧層,清澈的河水變得混濁,茂密的森林變得狼狽不堪,蔚藍的天空變得灰暗,碧綠的青山變得光禿,泥石流、森林火災、動物絕跡、水源嚴重缺乏,一連串的災害接踵而來,已使我們的地球母親難以承受。而我們面臨的確是地球毀滅的現實。啊!實在太可怕了,到那時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們將如何生存?
我們已經看到了嚴重的后果,我們能任其毀滅嗎?不能!我們人類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為我們的地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現在我們已經開始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了,比如,我們建起了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森林,保護水源,節約用水,開始綠化、美化我們的地球了,這是可喜的,這樣可以延長我們地球母親的壽命,使她越來越年輕,身體越來越壯。在地球毀滅的前一夜,我們應該做什么呢?我們要來保護、愛護地球,要來綠化、美化地球,使我們的地球母親永遠年輕。
環保征文范文3
塑料袋的出現和使用,給人們生活確實帶來了極大方便,并已成為人們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此令一出,將對包括商家、消費者在內的整個消費流通環節產生一次不小的震動。“限塑”的意義何在?商家的態度如何?消費者能夠一下子適應這種改變嗎?一連串的疑問和憂慮,已成了近期人們關注的焦點和熱議話題,雖然離“限塑令”的正式實施還有幾個月的時間。
誠然,日常生活中,人們幾乎事事離不開塑料袋,上超市購物需要塑料袋,到菜市買菜要用塑料袋,而且無一不是商家和賣主免費提供,既方便又省事。然而,人們在留戀塑料袋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當看到街頭、路旁、公共場所,乃至屋舍前后到處都是丟棄的塑料袋時,是否有過這樣的觸動和擔憂——無以數計的塑料袋已對我們的城鄉文明造成了惡劣影響,使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糟,如果不盡早根治“白色污染”的“頑癥”,將自嘗環境污染的苦果。
據了解,日常使用的塑料袋,其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均為不可降解物質。廢棄的塑料袋如果焚燒,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如果掩埋地下,由于無法在短時間內腐爛掉,會打破土壤的酸堿平衡,影響農作物對養料與水分的吸收。長此以往,將會成為貽害子孫的巨大難題。所以說,塑料袋的限用、禁用迫在眉睫,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追求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既然“限塑令”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為民之舉,就應該充分調動社會、政府、商家以及公眾的力量,將政策宣傳到位,深入民心,贏得民眾的理解與支持,并加快建立政策實施的配套措施,從源頭上遏制塑料袋的生產、經營和使用。為此,首先,必須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公眾的環保意識。要抓住“限塑令”實施前的有利時機,通過報刊網絡、電臺電視等傳媒以及組織開展進社區、進農村和街頭、廣場集中宣傳活動,采取懸掛條幅、張貼標語、宣傳車巡回廣播、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實施“限塑令”對保護環境的深遠意義,不斷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與理念,為“限塑令”的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其次,加快開發替代產品,滿足公眾的購物便利。畢竟使用塑料袋購物已成人們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在限用禁用塑料袋的同時,必須有合適的替代品盡快面市,否則人們的生活將會出現許多不便。而且替代品要具備既輕質易攜帶,軟硬物品皆能裝,又方便清洗,可反復使用的特點,以滿足消費者的購物便利。當下,一方面提倡人們自帶菜籃子或布袋子購物,另一方面要加快“環保”型購物袋的開發生產,如以無紡布、聚酯為原料制成的購物袋和竹制購物籃,都是不錯的選擇。這類購物袋最好是由商家按成本價或免費提供給消費者;即使實行有償使用,也不妨采取“一次性購物達到一定數額,免費贈送一個可循環使用的購物袋”的做法,以調節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環保征文范文4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地球母親需要被我們保護,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面有很多人做了一些很不愛護環境的行為,導致了我們的地球母親傷痕累累,也受到了很多的污染和傷害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行為,我們才要嚴格的規范我們的行為,提高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并且要懂得怎樣去保護環境,怎樣去愛護環境,怎樣去讓我們的地球母親越來越好,我們每個人都要懂得保護環境。
現在有很多的污染,比如固體垃圾廢物的污染,河流污染和大氣污染,其中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固體廢物的污染,我們的生活中可能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一些人把垃圾隨便丟在街道上,面積是旁邊有垃圾桶,他們也不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還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些人走在路上的時候隨手就把垃圾扔掉或者是往地面上吐痰,這樣的行為不僅會影響市容,而且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有的人來扔垃圾的時候,還不會把塑料袋垃圾丟在垃圾桶里,讓他自己在那里分解,其實一個塑料袋如果想要分解就要用很多年的時間,但是我們把垃圾扔到垃圾袋里面,卻是舉手之勞的事情。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知道,有一些行為或許是舉手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做,更規范我們的行為,那我們就能夠為環境保護做出更好的貢獻。
還有河流的污染,現在我們看到很多河流都已經被污染的很臟了,原本是一條清澈的小溪,但是因為有些人的環保意識淡薄,隨便往里面扔垃圾,對河流造成污染,導致了里面變得非常的渾濁,而且里面生活的一些魚類也受到了污染,他們有的已經受到了污染的影響,導致都翻了白肚皮了,而且河流里面也出現了惡臭味,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我認為河流保護也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的,只要我們特別是在旅游景區的時候,不要隨便往河流里面亂扔垃圾,那么我們的河流就能干凈很多,我們也能為環境保護奉獻一份力。
環保征文范文5
環境產業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阻礙因素導致了其發展的遲滯。尤其在環境污染中,產權不明晰帶來的負外部性,導致排污企業無法形成對環境產業產品的有效需求。排污企業給附近居民帶來損害,即產生了社會成本;但這些排污企業在核算成本時只計算自己的生產成本,完全沒有考慮到購買環境產品來減輕自己造成的污染量,從而為社會成本足額買單。簡而言之,在現有制度下,排污企業不需要為自己的負外部性承擔可觀的責任,從而也不需要花費成本購買環境產業的產品,這便阻礙了環境產業的發展。因此,“市場失靈”的存在使得環境產業的發展不能完全放任市場。在這種外部性造成的“市場失靈”即市場資源配置沒有達到經濟效率的情形下,中國環境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支持,政府有必要幫助市場界定明晰的產權,以促進環境產業的發展。
發展環境產業與財稅政策
在中國現行的稅制中,對環境產業的稅收優惠主要有:對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行零稅率的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對部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免征增值稅;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70%的稅收優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1994年《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中規定:企業利用廢氣、廢水、廢渣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可在五年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分別在1995年、1996年對綜合利用粉煤灰、煤渣的建材產品免征增值稅,并確認該政策長期有效。由國家經貿委、國家稅務總局不斷進行修訂的《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也確定了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的原則。⑤
環保征文范文6
1.1排污收費政策
排污收費是指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依法對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和個人收取費用.征收排污費的目的,是為了促使排污者加強經營管理,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治理污染,改善環境.我國排污收費制度始于改革開放之初.1982年7月國務院頒布《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標志著我國排污收費制度正式建立.我國排污收費政策的管理對象是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從環境要素來說,排污收費的對象包括水、大氣、固體廢棄物和噪聲污染.排污費種類分為污水排污費、污水超標準排污費、廢氣排污費、固體廢物排污費、危險廢物排污費、噪聲超標排污費和加倍收費等六種,共計124項因子.我國排污收費執行程序包括申報、核實、核定、依法征收、強制執行、排污費減緩免等一系列步驟,征收標準也有明文規定[3].
1.2環境稅收政策
環境稅收政策是一種調節企業和個人經濟行為,以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保護環境的經濟手段.狹義的環境稅收政策是指對開發、保護和使用環境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按其對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污染、破壞和保護程度進行征收和減免的一種稅收,即目前學者提出的環境稅概念.我國當前并沒有開征專門的環境稅.廣義的環境稅收政策包括與環境和資源有關的稅收和優惠政策、環境收費政策.我國現階段的環境稅收政策以收費為主,稅收為輔,少量的稅收政策零散地存在于資源稅、消費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等稅種中.同時,在我國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相關征收規定中,也有許多涉及環境和資源保護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我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這些優惠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勵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廢舊物資回收、鼓勵清潔能源生產和鼓勵環境基礎設施建設[4].
2現行環境保護財政政策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通過運用財政經濟政策,在促進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2.1財政用于環境保護投入的總量不足
根據國際經驗,當環境保護投入占GDP的比例達到1%-1.5%時,可以控制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當該比例達到2%-3%時,環境質量可有所改善(世界銀行,1997).從2007年開始,我國統計年鑒把環境保護列為單獨的財政支出項目.在2007年至2012年這六年里,雖然財政用于環境保護這個項目的支出在絕對值上呈增長趨勢,但占當年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則略有波動(見表1).環境保護支出的增幅偏低,而且同控制環境污染的理想水平相比,我國環境保護支出明顯偏少,占GDP的比重過低.環境保護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也跟不上GDP的增長速度.另外,我國并沒有建立起有利于財政投資穩定增長的政策法規體系,環保投入沒有穩定的增長機制。
2.2排污收費制度不合理
2.2.1排污收費標準過低我國排污收費標準過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只對超過排放標準的污染物收費;二是收費數額遠低于治理成本,也低于所獲收益.例如,高污染企業如果不采購污水處理設備、偷排污水,每月得到的經濟收益可能高達幾十萬,而環保部門最高罰款限額僅為十萬元.若是企業花費幾百萬或幾千萬購買一套污水處理設備,從眼前利益看,反而是不劃算的.出于對眼前利益的考慮,企業寧愿交十萬元的罰款,而不愿花時間和資金去治理環境.
2.2.2征收面窄,收費項目不全現行的排污收費政策只對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征收,難以刺激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國家只對超標污水、廢氣、廢渣、噪音等進行收費,面對新的污染源如震動、放射、玻璃反光、熱污染等,沒有足夠重視.在制度的制定上存在滯后,不能及時有效地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發生.
2.2.3排污費的管理混亂對于排污費,我國缺乏統一的管理模式,中央和地方各省往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必須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排污費應當全部專項用于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有的地方財政困難,難以保證環保部門的經費需要,地方財政層層截留中央級收入,人為地將屬于中央級的排污費繳入地方國庫,擠占挪用排污費[5].
2.3缺乏一套完善的環境稅收體系
我國目前尚未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環境稅收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3.1沒有設立專門的環境稅種我國目前尚未開設真正意義上的環境稅,缺少針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或產品課征的專門性稅收,只存在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稅種,即資源稅、消費稅、城建稅等.這些稅種在保護資源和環境、治理污染的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本身設立的初衷并不是為了保護環境.因此,這些稅種保護環境的作用非常有限,難以成為穩定的治理環境的稅收收入來源.
2.3.2有關保護生態環境的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缺陷在現行稅制中,促進環境保護的稅收優惠存在形式單一,僅限于減、免稅,在實際操作中缺乏靈活性和針對性.例如,很多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期限只有五年,由于環保產業的投入大、投資回報率低,短時間內甚至沒有收益,所以五年時間偏短.總的來說,有關保護生態環境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只是很有限地發揮了作用.
3環境保護財政政策的國際經驗借鑒
早在二十世紀,西方發達國家就開始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并在環境保護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舉世矚目的成就.
3.1財政投資政策
根據國際經驗,當環境污染的投入占GDP的比例達到1%—1.5%時,可以控制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當該比例達到2%—3%時,環境質量可有所改善.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環境保護投入已經占到GDP的1%-2%,其中美國為2%,日本為2%-3%,德國為2.1%,隨著時間的推移,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投入逐年增長.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環境保護財政投入明顯偏少,占GDP的比重過低,并且沒有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合理的增長[6].
3.2財政補貼政策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制定了政策,對控制污染的行為給予直接財政補貼.但由于直接補貼政策有悖于“污染者付費”的原則,近年來一些國家開始由直接財政補貼轉向了間接財政補貼.間接財政補貼包括比例退稅、減免稅收、特別扣除、投資減稅等形式.間接補貼實際上是一種稅收減免政策.近年來,加拿大、英國、美國、法國等都對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以及核能的開發給予了財政間接補貼,即稅收減免優惠,紛紛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環境保護.我國雖然也有財政補貼政策,但是間接補貼占的比重較小、涉及的面較窄[7].
3.3環境稅收政策
目前世界上開征的環境類稅種主要有以下幾類:(1)燃油類稅.包括燃料消費稅、石油產品消費稅、礦物油稅等.該類稅種為第一大類環境稅,共計有42個國家征收,收入占環境稅總收入的80%以上(.2)車輛類稅.包括車輛登記稅、車輛使用稅等,其征稅對象為各類機動車輛.開征該類稅種的國家有35個,是第二大類環境稅(.3)能源稅.能源稅的征收對象為煤、電力、天然氣、石油等能源產品(.4)碳稅.碳稅的征稅范圍為礦物燃料及能源產品,根據不同燃料或能源的含碳量確定計稅標準(.5)硫稅.硫稅是對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征收的一種稅(.6)廢物處理稅.包括廢物稅、垃圾填埋稅等,其征收對象為一般生活性廢物、建筑垃圾、工業廢物等(.7)其他.除以上六大類環境稅外,國際上開征的環境稅還有包裝稅、臭氧層破壞物質稅、農藥稅、空氣污染稅、噪聲稅等.相對于我國的排污收費制度而言,國外的環境稅收政策涉及面相當廣泛,其稅種幾乎涉及與環境污染相關的方方面面.不僅如此,國外的環境稅的稅負還非常重,在重稅負的壓力下,企業和消費者必須選擇有利于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8].
4加強我國環境保護的財政政策選擇
根據我國環境保護財政政策的現狀,通過借鑒國外的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我國的環境保護財政政策選擇.
4.1拓寬環保資金籌措渠道,增加環保資金的財政投入
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政府必須加以鼓勵和支持.為了改變我國目前財政用于環境保護的投入不足現狀,政府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政府可以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一定時期內政府環保支出占GDP的比重,建立環保投資增長機制.這樣,環保支出便有了法律的保障.其次,政府有必要尋求其他的資金籌措渠道.針對這一點,可以考慮建立環保專項基金.對于專項基金,要做到有償使用,滾動發展.基金的來源可以是罰沒收入、企業贈予等.基金的管理要做到專款專用,一般可用來建設環保基礎設施.最后,政府可以多支持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一方面,環保產業本身可以起到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的作用;另一方面,從政府角度而言,環保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意味著私人資金投入到環境保護中,分擔了政府部門的財政壓力.我們可以借鑒國際經驗,積極運用比例退稅、減免稅收、投資減稅等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生態環保領域,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9].
4.2改革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
我國現行排污收費制度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政府部門必須針對不完善的方面進行改革.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提高現行的收費標準.按照“誰污染,誰付費”原則,推進環境污染外部成本內部化,杜絕企業花錢買“排污權”的想法.同時,可改變現有的超標收費方式,采用只要排放污染物就付費、超標排放加倍處罰的方法.其次,擴大排污收費的征收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污染源,例如微波輻射、電磁輻射、高技術污染、熱污染等.排污收費制度必須根據現實需要,將這些新的污染源納入收費項目中.最后,加強排污費的管理.征收排污費所需要的人員和資金必須納入國家預算管理,征收上來的收入直接上繳上級部門.監管部門也要加強監督,確保排污費收入專款專用.
4.3建立健全環保稅收體系
4.3.1開征專門的環境稅稅收具有固定性、強制性和無償性三個基本特征,這三個特征使得稅收不同于收費那樣可變和不穩定.因此,以法律形式確立專門的稅種———環境稅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但是,我國至今還沒有開征環境稅,環境保護稅費政策的基本格局是以收費為主、稅收為輔.這種政策組合并不能很好地滿足我們國家環境保護工作有效開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出臺環境稅、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稅收體系是我們當前的必要工作.鑒于我國缺乏環境稅制的設計和征管經驗,我國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先從重點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課征對象入手,等條件成熟后再擴大征收范圍,加重稅收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