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足球訓練論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足球訓練論文范文1
在足球教學的基礎內容中,足球專業的教學和訓練是不斷強化學生專業的基礎知識,同時不斷掌握和了解足球專業的技巧和戰術的關鍵環節。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掌握和理解足球訓練中的關鍵技術要點,從而熟練掌握其技能方法。通常情況下,足球的理論教學及足球技術教學共同組成了足球訓練教學的重要內容,從而為訓練學生的動作技能,促使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訓練學生的動作技能逐漸成為各個高校開設足球訓練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只有熟練掌握足球動作的基本結構,了解其動作的技術要點,從而有利于教師生動形象的將這些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足球訓練的相關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而,對于傳統的足球訓練課程教學來說,不少教師因受到教學水平的限制,又加之足球動作復雜多樣,教師僅僅通過口述或者黑板描述,將足球技能要點傳達給學生,但這很難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但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卻能解決上述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利用多媒體技術,以足球訓練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為主要依據,同時結合相應的文字、動畫、圖片等,形象的向學生展示出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從多角度掌握和觀察足球訓練的技能。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還可以將搜集到的足球視頻錄像作為資料,為學生進行播放,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提高學足球訓練的質量。
二、多媒體課件輔助足球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一)不能為追求多媒體效果而忽視教學思想的表達
在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足球訓練的過程中,不能為追求多媒體效果而忽視教學思想的表達。由于多媒體軟件的應用能夠及時并快速完成課件的制作,但這并不是為了顯示信息技術的成果,因此,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多媒體課件輔助足球訓練僅僅是起到輔助作用,而并非主導。如果在足球訓練教學過程中,一味強調多媒體課件的科學化,這就直接和足球訓練教學本身相背離。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作用,將自己所要講授的知識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立即足球訓練的內容。
(二)多媒體課件輔助足球訓練計劃的合理安排
在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足球訓練計劃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將足球訓練的內容按照學生學習的層次性和主體性體現出來,其中層次性就是遵循先舊后新的順序,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主體則主要是學生,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從而掌握足球訓練的技能。因此,在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優勢,合理安排足球訓練的計劃內容。
(三)密切注意多媒體的實際操作性
多媒體課件輔助足球訓練就為了提高足球訓練的質量,從而幫助教師將訓練的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如果通過其他教學方式也能使之達到理想的效果,那么也可不用多媒體課件。因此,在實際的足球訓練教學過程中,應密切注意多媒體的實際操作性,根據足球訓練本身的實際內容和要求選擇適宜的工具,從而更好的輔助足球訓練。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足球訓練的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掌握足球訓練中的難點和重點
通常情況下,足球訓練一般包括多種內容,比如傳球、運球、射門等,這些技術內容都是足球訓練的基礎內容,同樣也是關鍵內容。另外,在足球訓練中,學習相關戰術,如進攻、防守等,都是足球訓練內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訓練的難點和重點。因此,在足球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進而突出重點和難點,更好的將重點內容向學生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提高足球訓練的質量。
(二)有利于彌補教師自身的不足
通常情況下,足球訓練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而完成教學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如動作示范等形式,向學生闡述足球訓練中的技能技巧。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體育課程比較多,所要示范的動作也復雜多樣,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教師的工作量,甚至不少學生很難掌握足球訓練的技能?;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多媒體技術優勢較多,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合,通過動畫、音像結合等諸多方式形象的展示給學生。而這些內容都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主動探究,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復雜難以理解的足球訓練技巧的內容瞬間變得有趣,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對一些足球訓練技術資料的整理,或者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訓練技巧錯誤的實例,從而讓學生掌握訓練過程中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而提高足球訓練的質量。
四、結語
足球訓練論文范文2
【關鍵詞】足球;頭頂球技術動作;易犯錯誤;糾正方法
足球運動是以腳為主支配球的,兩隊相互對抗、激烈競賽的一種球類運動,是世界上開展最為廣泛、影響最大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頭頂球是指運動員有目的地用額部將球擊向預定目標的動作方法?,F代足球比賽是一種立體的攻防戰,攻守雙方不僅在地面上寸土必爭,在空中的對抗也不互相讓。頭頂球的擊球位置高,是爭取時間和空間主動的重要技術手段。尤其是在罰球區附近,頭球的爭奪對攻防雙方都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是一種快速簡練,適用于進攻和防守的技術手段。
一、 頭頂球動作分析
頭頂球是一個自下而上全身協調發力的動作過程,完成這一動作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判斷與選位
判斷與選位是完成頂球動作的前提,可直接影響頂擊球的時間、力量和方向。合理的選位應以準確的判斷為依據。因此,運動員首先要判斷來球的路線、速度和性質,并據此進行相應的移動選位,選位中兩眼要始終注視來球的發展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移動路線,使自己處于最佳的頂球位置(這一位置既能保證頂球動作的順利完成,又能達到理想的出球效果)。
(二)蹬地與身體擺動
蹬地是頂球的起始用力階段。起作用:一是利用下等反作用力,起跳騰空,使身體到達跳頂位置;二是通過有力的后蹬,加速身體擺動,增大頂擊力量。
身體擺動是頂球的主要力量來源。擺動的效果主要取決于腰腹部肌肉的力量與動作協調性。擺動的幅度應根據丁球的目的確定。大擺幅的動作方法是通過身體的反向背弓或側屈,使另一側的肌肉充分伸展拉長,以加強腹背肌肉的屈伸作用,為加快擺速創造條件。大擺幅的頂球力量,出球有力、速度快,適用于遠距離的傳球、破壞球和大力射門。小擺幅是利用腹部肌肉的弓身拉長與收縮,靠頸部猛然的加力頂擊球,起動作準備期短,動作突然,出球線路靈活多變,但力量較小,適用于短傳和近射。
(三) 擊球動作
擊球是頂球技術的關鍵技術,決定頂球的質量和效果。該技術環節又包含有擊球時機、擊球部位和擊球剎那頸部發力等細節。
擊球時機直接影響擺體動作的功效性。從理論上講,最佳的時機應是在頭部擺至垂直部位時發力頂級,因為這時身體重心相對平穩,便于動作控制,能夠充分發揮擺體的速度,否則將會影響頂球的力量。
擊球部位指頂球時頭與球的對應部位,它直接影響頂球的準確性和力量。因此,應根據來球的路線、出球的方向和目的確定相應的擊球部位,以保證球能按預定的目標運行。
頸部的發力動作應短促有力,才能較好地把握頂擊時機,并保證擊球的速度。
(四) 擊球后身體的控制
頂球后身體姿勢的控制直接影響下一步的動作。因此在沖頂、跳頂、爭頂或魚躍頂球后,既要注意落地緩沖和保護動作,又應注意控制身體姿勢,調整身體重心,加快動作轉換。
二、頭頂球動作方法與易犯錯誤、糾正方法
頭頂球技術按頂球部位可分為前額正面和前額側面頂球。
(一)額正面頂球
額正面頂球技術的特點是觸球部位平坦;動作發力順暢,容易控制出球方向,出球平穩有力。
1、 動作方法
原地頂球時,身體正對來球,兩腿自然開立,膝微屈,兩眼注視來球。隨球臨近,上體稍后仰,展腹挺胸,兩臂自然張開,下頜收緊,身體自下而上地蹬地、收腹、擺體、頂送發力,當頭擺至身體垂直部位時,用前額正面頂擊球的后中部。
轉身頂球時,身體稍側對來球,出球方向一側支撐腳靠前站立,以便轉體發力。擊球剎那,后腳用力向出球方向蹬轉帶動身體轉動,當身體轉向出球方向時加速擺體,用前額部頂擊球。
跳起頂球時,要選好起跳位置,掌握好起跳時機,起跳腳積極蹬跳發力,手臂協調向上踢擺,以加強起跳力量。起跳后,展腹挺胸,形成弓背,兩眼始終注視來球。跳至最高點時,快速收腹擺體,下頜收緊,前額積極迎球頂送發力頂球后屈膝緩沖落地。
魚躍頂球時,要準確判斷來球,掌握好起跳時機和擊球點,利用積極后蹬使身體向前水平躍出,兩臂微屈前伸,眼睛注視來球。利用身體的水平沖力將球頂出。擊球后,兩臂曲肘伸手撐地,隨后胸部、腹部、大腿、小腿依次緩沖著地。
2、易犯錯誤
① 上體與下肢發力動作脫節,不協調,影響發力效果;
② 擊球時機掌握不好,使頭在被動位置頂球,影響頂球效果;
③ 擊球剎那閉眼縮頸,影響頂球力量和準確性;
④ 跳起頂球時,起跳點、起跳時機和擊球掌握不好,影響頂球動作質量和出球效果。
3、糾正方法
① 要求身體整體性地自下而上發力頂擊;
② 前額要在身體重心的垂直部位頂擊球;
③ 眼睛要睜大,迎來送往球;
④ 可通過助跑路線,起跳速度和擺擊動作的調整,合理控制起跳點、起跳時機和擊球效果。
(二)前額側面頂球
前額側面頂球技術的特點是動作快捷、變向突然、出球線路難以預測,對球門的威脅性極大。但動作難度較大,側擺發力不足,出球方向較難控制,適用于應急時破壞球和接傳中球頂射。
1、 動作方法
原地頂球時,身體稍側對來球,兩腳前后開立,出球側支撐腿在前,身體側后微屈,重心落在后腿上,兩臂自然張開,眼睛注視來球。頂球時,后腳向出球方向猛力蹬伸,身體隨之向出球方向轉動側擺,同時頸部側甩發力,用前額側部將球擊出。
跳起頂球動作類似前額正面的跳頂,只是在起跳上升階段,上體應向出球的相反方向回旋轉體。當重心升至最高點時,上體向出球側加速轉動,擺體側甩,可利用腳的側下瞪加快側擺速度,用額側部將球頂出。
2、易犯錯誤
① 身體側屈轉體和回轉側擺動作不協調,頂球發力不足;
② 支撐腳站位不當,不能充分利用腰腹力量;
③ 起跳點和起跳時機掌握不好,影響頂球動作質量和出球效果;
④ 起跳與空中動作不協調,相互脫節,無法完成跳頂動作。
3、糾正方法
① 預擺要盡量向異側回轉側屈,加大擺擊發力;
② 支撐腳要前后開立,以保證側擺有穩固的支點,充分發揮腰部力量;
足球訓練論文范文3
關鍵詞:運動生理學,運動負荷,足球訓練運用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分析法。
查閱并利用國內外有關專家對體育專業訓練所進行研究的數據及結果,結合足球運動的特點,運用有關訓練理論對上述問題作進一步分析研究。
2 研究結果
2.1 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上減少教學上的盲目性
2.1.1運動系統
運動員一般處在18至22這一年齡階段,對這個年齡階段的運動員來說,骨骼的發育基本結束,但肌肉的發育遠遠沒能達到相應的水平,肌肉所含水分豐富,蛋白質與無機鹽較少,因而富有彈性,所以應該著重考慮加強運動員的肌肉力量。對于足球這一對身體對抗性和靈活性要求較高的項目來說,在加強大肌肉量的同時,要注意發展小肌肉群的協調功能;在著重發展肌肉爆發力的同時,也要多進行靜力力量練習。
2.1.2氧運輸系統
足球運動是有氧與無氧相結合的運動,它始終保持相當強的節奏感。由呼吸系統。血液和心血管系統組成的系統中,心血管系統占據最重要的位置,人體內貯氧最多不過1.5L,要提高氧運輸的能力,首先就應該提高氧的貯備能力;其次提高最大吸氧量,減少呼吸當量以增強耐力;提高負氧債能力以提高無氧運動能力。論文參考網。論文參考網??傊业接醒跖c無氧,速度與耐力的最佳契合點是我們的目的。
2.1.3供能系統
足球屬于劇烈運動,有研究表明,足球運動員在比賽時每分鐘要消耗9.5千卡的能量,每天必須攝入不低于5600千卡的能量食品。人體內有三種供能系統:磷酸原系統能持續供能約8秒,乳酸能系統能持續功供能約33秒,剩下所需要的能量都來自有氧氧化系統,了解這些對教練怎樣掌握運動量和負荷有很重要的意義。
2.1.4神經系統
這一年齡的足球運動員的神經系統優點在于容易興奮,對具體的動作信號容易理解,對抽象的足球理念掌握較難,缺乏必要的綜合分析能力。但同時對動作的掌握不夠穩固,容易產生分化,錯誤的動作一旦鞏固,很難再改變過來。
2.2從全面身體發展的角度上提高人體個系統的功能
2.2.1 重復訓練法
在足球教學訓練中,重復多次的練習同一動作,在各次重復練習之前安排一定的調整休息。此如要提高腳背正面射門的準確性,就必須讓運動員不斷在相對固定的地點,相同的對抗強度等條件下進行練習,它的優點在于可以不斷的給予運動員相同的生理刺激,使之運動條件反射得到加強,技術動作得到穩固,從而提高準確度。
2.2.2 循環訓練法
這一訓練手法由不同內容的訓練點組成,這些訓練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同樣是為提高腳背正面射門的準確度,可以在安排了強度大一點的練習(比如半場比賽)之后進行射門,原理是運動員幾乎是在無氧呼吸的情況下進行大運動量練習的的各個器官尚未恢復正常水平,此時進行的射門與正式比賽時相似,既能有效提高比賽時的命中率,又能發展運動員機體乳酸功能系統及無氧運輸系統的能力。
2.2.3持續訓練法
這也是足球訓練常用的訓練方法。一般見于計戰術的攻防演練,在有氧代謝的情況下,用強度較低,練習不間斷,持續練習的較長時間的方法進行新的技戰術練習。有研究表明,為了發展運動員的心肺的有氧代謝能力,心率要控制在130――150次/每分為好,而且要持續5分鐘以上,對強度過小的練習,甚至可以持續30分鐘以上。
2.2.4教學訓練法
選定適當的對手,以競技的形式來完成預定的訓練效果。因為它的運動量和強度都接近正式競賽的要求,所以它也是對前一階段的訓練效果的最直接的檢驗,也是一個總結。打教學比賽能迅速提高運動員的神經興奮,強化交感神經的作用,同時因為足球運動是一種節奏感相當強的運動,所以它又要求運動員在根據自身的生理特點,合理有效的安排技戰術,節省體力,減少不必要的運動負荷,以取得最佳的成績。
2.2.5“超量恢復”這一規律在教學訓練中的運用
在教學和運動訓練中身體各組織的物質含量在運動過程中逐漸消耗,而運動停下來以后的一段時間內逐漸恢復階段,最后逐漸波浪形再恢復到原有水平。論文參考網。人們給這個運動生理現象,起名為“超量恢復”規律。這個規律有一個特點,就是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運動量愈大,物質消耗就越多,而運動后超量恢復出現的時間就越晚,而且超量恢復的效果更顯著,持續的時間也更長。根據這個規律,在體育教學和訓練中,把運動量訓練作為提高人體機能的有效方法,但是采用大運動量訓練,必須在超量恢復的階段上進行下一次訓練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訓練效果,如果在恢復到原有水平的時候進行下一次訓練,效果就差,甚至不能提高身體機能水平;如果恢復還未達到原有水平時就進行下一次訓練,就有可能導致身體機能下降,而出現過渡疲勞。如果把運動生理學知識以及變化規律、理論依據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運動訓練中去,對增強學生體質、提高教學質量,加快運動技能的形成更為明顯。所以“超量恢復”的學說已成為教學、訓練工作中有節奏地進行大運動量訓練的理論依據。
3小結
在現代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高科技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在許多項目上,為提高教學效果和運動成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學手段和訓練方式上也有很大的改進,僅憑借四肢發達和個人經驗已不足以取勝,還必須依靠科學的訓練、器材的改進、技術的突破以及先進的體育思想指導。有的國外專家預測,知識廣博的科學家將駕馭體育運動的發展。“體育”被具體引申為“體育教育科學”、“鍛煉科學”、“訓練科學”等。當前國內外體育科研領域中正在大量的進行心電、呼吸、肌電等遙測儀器、監測器等已都研究成功并已運用在教學、訓練比賽中,隨著這些技術的大幅度突破,必將使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成果在體育教學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麻雪田王崇喜.現代足球運動高級教程[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 黃巍.主題性教育論[M]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
[3] 李秋蘋. 對話式教學在運動生理課堂教學中運用[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
足球訓練論文范文4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以2006年德國足球世界杯決賽階段部分比賽的75次進球方式和2006年中超聯賽部分比賽的65次進球進攻方式。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閱讀和研究國內有關足球的文獻資料和學術專著,其中以歷屆男子世界杯足球賽和國內足球聯賽射門或進攻情況的研究文獻為閱讀和參考的重點。
1.2.2 錄像解析法。本文采用錄像分析的方法收集數據,共統計男子世界足球賽進球進攻方式75次,國內足球聯賽進球進攻方式65次。
1.2.3 調查訪談法。就論文的研究內容等問題訪談沈陽體育學院足球教研室教師
1.2.4 數理統計法。把觀察所得的數據輸入excel統計軟件中,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得球情況比較分析
獲得球地點:進攻隊員得球區域分為后場,中場和前場。表1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聯賽與世界高水平足球比賽相比,從整體上說,得球地點沒有什么差別,p>0.05。但是,從詳細的數據對比能夠看出,國內聯賽后場得球的百分比率為15.4%,比高水平足球比賽低了5.9%,這表明國內聯賽從后場得球后組織進攻得分的能力要比世界高水平的聯賽差,這一點值得我們注意。而在中超聯賽中前場得球的比率要比世界杯中的高,為55.3%,這可能是后場防守能力弱造成的。
2.2 進攻推進情況分析。進攻推進階段是獲得球后進攻活動的主要構成。足球比賽進攻推進不同配置的總體情況能夠反映出現代足球比賽進攻活動的共性特點,發現其特征和規律能夠更好的指導進攻活動和防守活動的針對性訓練。
2.2.1 進攻推進分布區域對比分析
進攻推進區域:進攻一方從獲得球到完成射門得分組織進攻所處的主要區域,分為中路區域,邊路區域,中路區域結合邊路區域等三種情況表2的調查結果顯示,國外進攻推進區域的比例大約為5:3:2,表明高水平足球邊路進攻是主要的進攻區域,而我國聯賽進球主要靠中路的滲透占47.7%,比高水平足球比賽高出17%,邊路進攻低于高水平足球比賽將近14.3%,而邊路和中路結合相比差異不大。邊路進攻是得分較好的一種方式,要多注意邊路的配合進攻。
2.2.2 進攻推進時間的對比分析
進攻推進用時:從獲得球到完成球門動作的所用的時間。由表3可以看出,國內比賽進攻推進所用時間與世界杯有非常顯著性差異(T檢驗P
2.3 進攻進球時得球的方式
獲得球方式:進攻隊員獲得控球權的手段和方式,分為接球(守門員撲接對方射門),搶球、斷球,對方隊員技術失誤,任意球,角球、界外球、球點球、其他(包括球門球和中圈開球等)。由表4的調查結果可見,從整體上看,兩者沒有顯著的差別(各項經過卡方檢驗p>0.05),但是從各項的比率來看,國外高水平足球比賽中靠接球得分的比率要比國內的大5.5%,說明我國足球比賽在配合傳接球方面還有待提高。國外高水平比賽靠任意球得分的能力要強于中超聯賽,這與個人的腳法和隊伍的技戰術水平有關的。
2.4 傳球次數的對比分析
傳球次數:完成射門得分前組織進攻中傳球的次數。通過表5可知,4次以內傳球和4次以上傳球的整體分布情況存在著非常顯著性差異(X2檢驗P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進攻進球時,我國聯賽得球地點分布順序為前場、中場和后場;而世界杯高水平比賽得球地點分布順序為前場、后場和中場。
3.1.2在進攻推進區域方面相比,我國聯賽主要靠中路滲透,其次是邊路進攻和中邊路結合;而國外高水平比賽進攻進球主要靠邊路進攻,其次是中路滲透和邊中路結合。在推進時間方面相比,中超聯賽要顯著長于世界杯比賽的推進時間。
3.1.3在進攻進球時得球的方式上,國外高水平足球比賽中靠接球得分的比率要高于國內比賽。
3.1.4 在兩類傳球次數方面,高水平比賽傳球次數少于4次的比例要顯著高于中超聯賽。
3.2 建議
3.2.1 為使訓練更接近比賽實戰條件和需要,應重點強調每次進攻的速度,減少繞行的距離,立爭在四至五次配合以內完成進攻,以達到快、直、簡。加強前場和中場搶斷球后通過4次以內傳球組織進攻完成射門的訓練。
3.2.2 在訓練中應制定出具體的量化指標,時時檢測達標情況。對照國外先進水平的標準,改進技術與戰術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宗躍,李高峰.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進球統計分析[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
[2] 薛俊.第17界世界杯足球賽決賽階段各隊進球特征分析.中國體育科技,2003(7):32-35
[3] 郭洪波,錢健.第17界世界杯足球賽進球分析.哈爾濱體育學院院報,2003(1):132-134
足球訓練論文范文5
關鍵詞: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文化素質
0.前言
足球青少年隊伍的建設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除了必要的外部條件的提供,更重要的是運動員成長過程中文化素質的培養。足球運動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項以智力為靈魂,以運動員的綜合文化素質為血肉的競技運動。做為青少年足球運動員來講,學會正確的思維模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應作為培養的努力方向。我國的職業運動員絕大多數從少兒時期就開始專業訓練,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超負荷的運動訓練和比賽上,錯過了人生的最佳學習時機,一些體育行政管理者和教練員又過分重視運動成績,對運動員實行準軍事化、封閉式管理,造成了運動員脫離社會,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加強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文化學習,提高綜合文化素質,應成為當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培養方向。
1.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針對文章的研究需要,查閱了大量有關文獻資料。
2) 調查法:通過對保定市一些足球學校及區縣業余體校、俱樂部的調查,了解各單位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文化素質的培養情況并從中發現問題。免費論文參考網。
3) 觀察法:對我國同年齡段青少年足球水平與文化水平進行對應比較。
2.分析與討論
2.1新時期足球運動員文化素質的概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素質的定義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從人們最初的理解為單純的科學文化知識到今天“文化”所包含的廣闊范圍。對于足球運動員來說,文化素質不應僅僅包括運動員的智力因素,科學文化知識,還應包括運動員的思想修養、職業道德、人生觀、價值觀、人際關系、團隊精神和比賽中的自我犧牲精神等諸多因素。
2.2中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文化知識培養的現狀
足球是一項動腦筋、比智慧的運動,腳僅僅是一種執行器官,是達到某一目的的工具,雙方在比賽中不僅是比身體,還要斗智比意識。比賽中一切有意識的活動都是運動員通過眼、耳、身感受到比賽中的各種情況,與自己頭腦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并經過大腦分析、估計、判斷、應變等思維活動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因此,運動員的文化知識對比賽至關重要。近年來,韓國、日本足球水平提高很快,這與韓日兩國近年來注重社會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從而帶動了足球運動員文化素質的提高不無關系,據日本1996年材料統計,當年職業球員共有485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占58%,大學文化程度占42%,韓國國奧隊隊員大都是在校大學生,即使個別職業球員也是大學畢業后才進入職業隊。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已對運動員的文化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許多足球運動員也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的甚至是碩士、博士。著名的巴西球星蘇格拉底是一名醫學博士,丹麥的著名門將尼里斯·波是物理學家。有資料表明,我國青少年運動員一旦到了二線或一線隊后,大都就停止了文化知識的學習,青少年球員大多數是在體育學?;蚴亲闱驅W校學習,過早的專業化、職業化,文化學習受到師資和課時的限制,其水準與普通教育系統培養體制相差甚遠,長此以往,造成了一代又一代的運動員從整體上與社會同齡人的總體文化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此外,青少年運動員在這種單一環境中成長,性格和心理晚熟,自控能力弱,足球智能滯后,后勁自然不足。而中國足球教練員的產生仍是師傅帶徒弟、徒弟成為師傅再帶徒弟的模式,這無疑都會妨礙運動員思想政治和職業素質的提高,影響競技水平的發展。
2.3提高文化素質對比賽中意識及技術運用合理性的影響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對球場內各種情況的思想反映,并支配運動員整個比賽中行動的思維活動。比賽中運動員的一切行動都和意識相聯系,運動員掌握的技術動作、戰術組合、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都與場上的意識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隨著科學化訓練對運動員的開發進度加快,許多新事物和新現象有力地沖擊著他們原有的思維方式和投入的習慣,如果不加強文化學習,提高文化素質,仍堅持老一套,就會被淘汰。免費論文參考網。同樣,隨著科學化對運動競賽影響越廣泛,越深刻,成為科學化競賽對象——競賽中的人與科學化競賽聯系越多,越要求運動員開發自己的智力,以適應科學的發展。免費論文參考網。要提高運動員比賽意識,首先要從技術、戰術理論上進行研究分析,在運動員頭腦中建立一個系統的意識概念,再通過運動員的思維理解形成對技術、戰術的正確反映,然后通過大量的實際比賽,使之形成一種自覺反應。如果運動員文化程度低,知識貧乏,理論上理解不了,臨場比賽反應遲鈍甚至錯誤,就會出現不正確的意識反應,產生不正確的行動,加之比賽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更需要運動員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2.4提高文化素質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職業生涯的影響
注重青少年后備人才的建設已成為世界足壇發展的趨勢,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發展首先要符合教育規律,在許多國家,課余訓練與文化教育有機結合,在制度上保證了學生運動員順利完成學業。從年齡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正處在文化教育的階段,他們是在受文化教育的同時增加了足球運動的教育。提高足球訓練科學性,一方面取決于教練員的科學訓練手段、訓練方法;另一方面也取決于運動員的悟性、感覺能力和創造性,而這些很大程度依賴于運動員的文化水平,也是運動員非常需要的智力支持,有資料調查表明,在同年齡段、同等水平的運動員中,相對優秀運動員的文化水平也相對較高。足球技術動作、戰術意識不僅需要先天的悟性,更主要的是要求運動員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去對技術動作、戰術意識進行學習理解和掌握,并在實踐中加以靈活地運用。足球運動員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素質,具備寬闊的知識面作為基礎,只靠對技術動作、戰術意識進行簡單的堆砌和機械的模仿,是很難適應現代足球發展的。
3.結論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文化素質問題是影響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客觀因素之一,文化素質的提高可以給予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有力的智力支持,更加穩定的心理素質,良好的人際關系,優秀的團隊精神,思想修養和職業道德,更可以提高運動成績,延長足球運動員的運動生命。一個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是一個優秀的整體,各項素質缺一不可,單純注重技術的提高而忽略了文化素質的培養,當技術提高到一定程度時會受到文化素質的制約。同時,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文化素質的提高也可以帶動中國足球的發展,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自身的人生道路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避免了運動員運動技能高但綜合素質低的情況。因此,中國足球要趕上韓日,早日騰飛,注重后備人才的培養、立體的梯隊建設應成為重點,而提高文化素質則是重中之重。
通訊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七一東路3027號保定學院化學系。電話:張朋收
足球訓練論文范文6
論文摘要:對中國足球學校足球專業的180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損傷主要發生在比賽中和專項訓練中,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踝關節、膝關節、腰部,腿部,損傷性質多為扭傷、擦傷、挫傷,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充分、局部負荷過大、身體疲勞。
對中國足球學校足球專業的180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運動損傷進行調查與研究,了解目前青少年少足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總結特點及其規律。現代足球運動的特點是對抗激烈,運動量大、強度高,持續時間長,能量消耗大,技戰術水平發展迅速,且要求能攻善守,由于主觀因素或客觀因素容易引起運動損傷的發生,是創傷發生率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有些損傷往往影響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健康,縮短他們的專業運動生涯,所以如何在訓練中預防傷病將是我們值得探討的課題。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 .l研究對象
中國足球學校的180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子156名,女子24名。年齡從10歲一17歲,專業年限4年至12年。
1.2研究方法與材料來源
1.2.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查閱相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
1.2.2問卷調查法與專家訪談法。
1.2.3數據統計法對調查所得的各項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處理。
2結果與分析
對上述學校的青少年運動員發放運動損傷調查表,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為95%。調查表的主要內容填寫運動員損傷的環境、損傷的部位、原因、損傷性質等情況。最后對回收問卷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
2.1損傷環境
調查顯示,在專項訓練及比賽中的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在297受傷人次中分別占了44.78%和35.20%主要是因為在專項練習中,青少年運動員身體發育還在進行中,肌肉和骨骼發育還尚未完善,對抗性、速度和爆發力相對較差,對技術動作要領的掌握也要慢一些,當運動量相對很大,時間較長之后,相應的體能也跟不上,長此以往只能讓身體處于超負荷的狀態,從而加大了受傷的機率;在比賽中由于在有限的時間內運動強度很大,競爭性,對抗性及心理壓力增大,技術動作的準確性可能會出現偏差,雙方的身體接觸也會變得非常頻繁從而造成損傷的發生
2.2損傷原因
調查顯示:訓練因素( 45.45 % ),心理因素(12.79%),身體因素( 27.95% )-方面引起的損傷占前三位,其中造成青少年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理想,身體疲勞、局部負荷大、身體素質差,動作粗野等。
2.2.1準備活動不理想
足球是一項以腳法為主的運動項目,百分之九十的動作都是由F肢完成的,被世人稱為足的藝術。所以準備活動是否理想,對技術動作的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準備活動不充分,肌肉溫度還未達到應有的水平,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性和仲展性都不夠,在這種狀態下開始訓練很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及關節扭傷,此外準備活動內容和專項訓練內容結合不好,對于訓練負擔較大的部位又缺乏針對性的專項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的距離正式訓練或訓練中間的休息時間過長,再次訓練時準備活動的作用已經消失或做準備活動時,由運動量過大、過猛、速度過快、失去了準備活動的意義,都容易發生損傷,尤其是有一部分青少年運動員急于要掌握新的技術動作從而忽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造成準備活動做的不理想。
2.2.2局部負荷大
由于足球是一項對抗性強,身體接觸頻繁,強度大,運動范圍廣,時間長的運動訓練。身體會出現神經系統的過度強度、興奮性和均衡性都會減弱在自我保護方面也會出現疲勞性的反應遲鈍,局部負荷較大容易使技術動作變形從而使受傷兒率增加。 2.2.3其他原因
心理調節在任何比賽和訓練中都至關重要的,在足球比賽中尤其重要,緊張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負擔重往往會造成技術動作的變形,對抗中的發揮也會受影響,造成損傷的產生。另外場地不良等原因也是造成一定的損傷。
2.3損傷部位的構成
調查顯示,運動員損傷部位較多,躁關節關節損傷占首位,共56人次,占損傷率的18.86%;其次為膝關節關節損傷,共41人次,損傷率為巧.巧%;依次損傷部位為大腿部,臀散部及小腿部,損傷率分別為13.80% ,13.47c1c ,9.4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跟足球這項體育運動特點有關系,損傷多見于下肢。躁關節是由脛骨、排骨下端和距骨上面的鞍形關節面前寬后窄、躁關節面進人寬大的關節窩內,因距鞍形窄,所以跺關節松動易拉傷,由于運動中要用足外側中接觸球,很容易損傷距膝前韌帶,這是最常見的蹂關節損傷。
2.4運動損傷的性質
從運動損傷的性質看,由于足球運動是強對抗性的力量和速度的運動項目,在下肢奔跑行進的過程中要完成技術動作,所以關節扭傷的占首位,損傷14}人次,占35.20%,其中原因是膝關節和踩關節的動作失調,較強的對抗性和人體解剖弱點與足球運動的技術要求矛盾對所造成的;其次為肌肉拉傷,共損傷63人次,損傷率為21.21%,主要發生在腰部和下肢肌肉,肌肉拉傷是指在完成動作過程中肌肉的主動的猛烈的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或突然的被動拉長,超過了它的伸展性,引起損傷,尤其是在一次有力的“屈膝后擺腿正腳背”踢球,山于球的反作用,突然使股四頭肌的猛烈收縮,常常發生股四頭肌、股直肌腹或鍵膜的撕裂。居第三位的是皮膚擦傷,共損傷科例,損傷率為14.81 %,主要發生在四肢和臀髓部。另外還包括勞損傷為28人次占9.43%,常見于脛骨結節骨筋炎,疲勞性骨膜炎,躁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病等,骨折(12人次,占4.04%)多見于脛、排骨、鎖骨、眉骨、肋骨等部位的骨折,和挫傷(26例,占8.75%)常見守門員拇指、足趾骨的挫傷和其他的軟組織挫傷。
3結論與建議
3.1加強思想教育
在整個教學訓練過程中,要加強青少年運動員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培養良好的運動作風,在教練的正確指導下進行訓練,讓青少年運動員能夠充分的認識到運動損傷的意義和不良后果,使其懂得控制力度,注意防護,避免危險動作,以防出現損傷事故。
3.2做好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的內容與運動量應按訓練內容,年齡層次,個體差異及氣候條件,先做好準備活動,在專項準備活動,最后內容應和即將進行的訓練緊密的聯系,易受傷或己受傷的部位在內容上要針對性。在訓練結束后要及時的進行整理活動,促進疲勞的恢復。
3.3科學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
合理安排運動量,注意年齡、性別、訓練水平和身體素質等特點,合理安排訓練的運動量和恢復時間,注意賽前運動量的調整、避免疲勞和機能尚未回復的情況下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