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土壤調查報告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土壤調查報告范文1
關健詞:鉛鋅礦;尾礦庫;土壤;重金屬;污染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鉛鋅礦是丹東地區主要礦產之一,主要分布于鳳城青城子、劉家河、愛陽至寬甸大金坑、張家堡、青山溝一帶。有大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6處,礦點及礦化點81處。保有資源儲量鉛13.64萬t,鋅13.16萬t。鉛鋅礦的環境污染因素主要是采礦廢石、選礦尾礦、廢渣、廢液等,其中含有鉛、鋅、砷等重金屬元素和殘留的選礦藥劑,在其堆放或排放過程中,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也可能會造成礦區及周邊地區的土壤、大氣、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
1 基本調查[1]
本次土壤調查主要選取丹東地區4家鉛鋅礦尾礦庫周邊地區。調查面積為0.953km2,共布設點位42個,其中調查點位36個,對照點位6個。每個點位采集表層0~20cm垂直混合土壤樣品。監測項目為鎘、汞、鉛、鉻、銅、鋅、鎳、錳、釩等9項重金屬元素與砷、硒等2項類重金屬元素,共11項,共獲得監測數據462個。
2 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評價[2]
2.1 評價方法
2.2 評價標準及分級
根據Pip的大小,可將土壤污染程度劃分為5級,評價標準及評價分級見表1與表2。
2.3 污染現狀評價結果[3]
丹東市鉛鋅礦尾礦庫周邊地區土壤元素中鎘、汞、鉻、銅、鎳、硒、釩、錳等8種元素測定值均達到《重點區域土壤污染評價參考值(除蔬菜地外)》的要求,污染等級為Ⅰ級,評價結果為無污染。砷、鉛、鋅3種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具體如下:
36個調查點位中(詳見表3),砷有11個點位超標,其中2個點位污染等級為Ⅱ級,輕微污染;2個點位污染等級為Ⅲ級,輕度污染;1個點位污染等級為Ⅳ級,中度污染;6個點位污染等級為Ⅴ級,重度污染。其余25個點位砷的污染等級為Ⅰ級,評價結果為無污染。鉛有7個點位超標,其中1個點位污染等級為Ⅱ級,輕微污染;3個點位污染等級為Ⅲ級,輕度污染;2個點位污染等級為Ⅳ級,中度污染;1個點位污染等級為Ⅴ級,重度污染。其余29個點位鉛的污染等級為Ⅰ級,評價結果為無污染。鋅有3個點位超標,污染等級均為Ⅱ級,輕微污染。其余33個點位鋅的污染等級為Ⅰ級,評價結果為無污染,詳見表3。
6個對照點位中,有5個點位11項元素測定值全部達到《重點區域土壤污染評價參考值(除蔬菜地外)》的要求,污染等級為Ⅰ級,無污染。另1個點位砷的污染等級為Ⅴ級,重度污染、鉛的污染等級為Ⅱ級,輕微污染,其余9項元素污染等級為Ⅰ級,無污染。對照點位中砷和鉛出現超標,說明調查區域內2項元素的本底值較高。
3 污染防治對策
土壤中的重金屬長期停留和積累在環境中,無法徹底清除[4]。根據丹東現有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結合丹東地區的具體情況,提出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3.1應調整產業結構
礦山生產應從粗獷生產方式向深加工、精加工的生產方式轉變,提高回收率,爭取一礦多選。
3.2提高廢渣綜合利用率
特別是提高硼泥等尾礦渣綜合利用,對伴生礦進行復選,減少污染。
3.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礦石采選過程中的粉塵和廢水染物排放量
減少對周圍環境土壤的污染。
3.4加強礦區生態保護
全部礦山采選必須制定并落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植被保護措施、動物保護措施、礦石回填等生態保護、恢復和重建措施,最大程度減輕對周圍環境生態系統的破壞,增強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
3.5加強環境監管
污染物排放超標或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鉛鋅采選企業必須依法實施強制清潔生產審核。環保部門要定期對現有鉛鋅采選企業執行環保標準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達不到排放標準或超過排放總量的企業由當地政府責令停產治理,治理后仍不達標的,應予以關停。
4 結語
丹東市礦產資源具有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地分布較集中、成礦地質條件良好、伴生礦產多等特點。根據丹東市礦山環境保護現狀和礦產資源規劃,如果切實實施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可有效解決采礦區的污水、粉塵和固廢污染和區域生態破壞問題,有效減緩重點采礦及周邊地區的鉛、鋅砷污染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 丹東市土壤調查報告[C].2011.
[2]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S].2008.
[3]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樣品分析測試技術規定[S].2011.
土壤調查報告范文2
[關鍵詞] 鮮玉米 生產技術 華坪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1-0168-02
華坪縣冬季氣溫較高,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9.8℃;最熱為5月,平均氣溫25.7 ℃;最冷為12月,平均氣溫為12.8℃,極端最高溫度41.8℃,極端最低氣溫-2.1℃,降雨量1043毫米,無霜期304天,對提高鮮玉米品質,特別是玉米含糖量十分有利。耕地集中于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帶,農業基礎條件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肥沃、交通便利,為鮮玉米的生產銷售帶來極大便利。
1 鮮玉米生產概述
華坪縣鮮玉米生產工作始于2000年,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一定的規模。縣農業局將發展鮮玉米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導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來抓,為鮮玉米生產提供了物質保障。現已初步形成公司+政府+農戶的模式。鮮食玉米(經濟價值)子粒含淀粉72%、蛋白質9.8%、脂肪4.9%和豐富的維生素,具有較高的一樣價值,既可作蔬菜、水果食用,也可制成膨化食品,經濟價值極高。
鮮玉米生產現狀
目前在華坪縣種植的鮮食玉米品種有超甜28、超甜金銀傈、白甜糯三個。其中大面積生產的理想品種是白甜糯,它表現生長強勢、抗病性好、大穗大粒、籽粒金黃色,光澤好,排列整齊,耐貯藏,食味濃甜;超甜金銀傈是作為優質品種推廣示范,其特點是:食味品質極好,味清甜,皮薄,獨具蜂蜜清香味、籽粒黃白相間、穗大、植株較高、葉片半直立,抗倒伏能力強。就現在看來,我縣鮮玉米生產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科技含量不高,鮮玉米產量、品質不好。不具備標準化生產水平。華坪縣06年種植優質鮮玉米5800余畝,畝產一千斤左右,其在農業中所占比重次于水稻,為農民增收達200萬以上,經濟價值明顯。
2 鮮食玉米栽培技術
2.1 播種前準備
2.1.1 整地
前作收貨后立即滅茬,結合施有機肥進行早秋耕,目前中耕深度一般為16-20厘米,同時每667平方米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3000-5000千克。碳酸氫銨25-30千克,過磷酸鈣40-50千克,耕后立即靶耢,起壟,鎮壓。便于抗旱保墑防風,同時注意撿凈殘茬雜草,以防病蟲在土壤中滋生,減輕病蟲害。一個生長季節有機肥(草木灰、廄肥、糞肥)667O用量應不少于1000K,施有效氮(14--16)K,施有效鉀(6--9)K,施有效磷(6―7.2)K。有機肥、磷肥、鉀肥宜一次性用作基肥,集中施于畦中溝內,施后覆土。氮肥的施用一般是基肥占30,苗肥占20,穗肥占50;苗肥(4--5)葉時施用,穗肥(10--12)葉時施用,地膜覆蓋的田塊施肥時,在株間打洞,施肥后覆土。
2.1.2 品種選擇
目前,鮮玉米品種繁多且不同氣侯、不同地區、不同品種有不同的產量,因此選擇推廣優良品種有重要作用,在生產過程中,選擇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生長整齊的品種,做到因地制宜。
2.1.3 種子處理
種子精選
玉米種子千粒重與種子發芽率,田間出苗率、苗高、苗重都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鮮玉米種子通過篩選和粒選,除去瘦粒、霉粒、破碎粒、混雜粒及蟲咬粒,可以大大提高種子質量。
曬種
選晴天曬種2―3天,對增加種皮透性和吸水力,提高酶活性,促進呼吸作用和營養物質轉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太陽中紫外線能殺滅種子表面細菌,降低種子含水量,促進種子后熱。日曬后出苗率提高13--28,早出苗1―2天,增產抗病。
浸種
浸種可提高種子活力,促進種子吸水萌動,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浸種方法有兩種:一是冷水浸種12―24小時;二是用兩開一涼的溫水(50―55℃)浸泡6―12小時,兼有殺死附在種子上的黑粉病作用。
藥劑拌種
為了防病害,浸種后可以用0.5的硫酸銅拌種,可以防玉米黑穗病。
2.2 播N
2.2.1 播種方式
我縣主要采用點播的方法。甜玉米每667平方米基本苗應保持在3000―3500株范圍內,即行距65厘米,株距30厘米,下種量3千克左右;糯玉米每667平方米基本苗應保持在4000株左右,即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下種量4千克左右。要求播種深度適宜,覆土薄厚均勻。甜玉米種子皺縮干癟,頂土能力差,在底墑好的情況下盡量播淺覆土,一般播種的溝深3厘米,覆土2厘米為宜。為了大幅度提高產量,增溫保墑,改善田間小氣候和土壤理化因素,抑制雜草及病蟲害,選取地膜覆蓋的方式。
2.2.2 地膜覆蓋栽培
地膜覆蓋栽培是現在鮮食玉米提早上市的主要栽培方式。特點是上市早,產量高。經濟效益高。地面覆蓋一般比裸地栽培鮮穗上市提前10d以上。地面覆蓋還可結合其它技術提前上市和增加效益,如營養缽育苗加地面覆蓋可比地膜直播早7―10d。地面覆蓋早熟育苗還可以在壟溝套種早熟葉菜。生育期75d以下的品種上茬地面覆蓋,下茬還可以復種一茬生育期85d左右的品種,如墾糯1號、沈甜2號等。
2.3 田間管理
2.3.1 間苗、定苗、除蘗
適時間、定苗。間定苗時間宜早,在胚乳已耗盡的三葉期進行,鮮玉米間苗最好在晴天下午進行,凡病株、蟲株、弱株、雜株都應去掉。早 間苗可以增產5--10.調整鮮玉米營養生長面積和光照條件,達到苗勻、苗齊、苗壯。鮮玉米具有多分蘗的特征,玉米分蘗不能成穗,消耗營養,影響主莖生長。所以需經常檢查,人工出去分蘗,保證主莖生長正常。
2.3.2 合理施肥
實行氮磷鉀肥及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方施用。測土配方是農業節本增效的有效途徑,根據化驗結果,確定施肥配方,采取增施有機肥,減少氮肥,增施鉀肥,補施鋅肥方案,保證產品產量和質量。
底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千克,配合過磷酸鈣30千克,全田撒施后翻犁混勻或者作蓋塘肥施用。
提苗肥:鮮玉米苗期長勢較強,應早施提苗肥,培育壯苗,在幼苗四葉期,用碳酸氫銨每畝25千克追施,或者澆施清糞水。
攻桿肥:攻桿肥是鮮玉米最重要的一次追肥,追肥時間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苗弱要早施多施,苗壯要少施晚施。每畝用碳酸氫氨40―50千克和鉀肥10千克混合施用。
2.3.3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調節土壤溫度、水分。起到保墑作用,釋放土壤養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和達到除草目的,利于根系生長,幼苗健壯。苗期中耕進行2―3次,要掌握第一次淺(3―5厘米),第二次深,第三次淺。
2.4 栽培技術
鮮玉米的種植與普通玉米的種植大致相同,但由于品種特征與栽培目的的不同,生產措施也存在差異。
2.4.1 隔離種植
鮮食玉米品種與普通玉米品種串粉后,在當代即會使鮮品種特征改變,混雜嚴重時,會使鮮食種失去經濟價值,一般空間隔離200米以上,時間隔離播種期相差20天左右。
2.4.2 合理密植
為了保證果穗的商品品質,鮮玉米的種植密度不宜過大,宜采取寬行種植。有利于通風透光和田間管理,大行距80―90M,小行距50―60M,塘距50M,每塘留兩株。
2.4.3 合理施肥
有機肥對提高鮮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種植鮮玉米的田塊應施足優質有機肥,實行氮磷鉀肥及微肥的合理配合使用。
2.5 病蟲害防治
以農業措施為主綜合防治病蟲害。通過對肥、水的合理促控,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減輕病蟲害,從而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必須用藥時,選擇無殘留,無公害農藥,減少污染,確保產品質量。
2.5.1 小地老虎
在幼苗期咬斷幼苗,造成缺塘,地膜覆蓋栽培應在播種后蓋膜前噴施藥劑殺蟲,藥劑可以選用敵殺死、滅掃利等。
2.5.2 玉米螟
玉米螟是我國玉米主要病害,也是鮮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螟在苗期會造成主莖枯心、死亡。玉米抽穗前幼蟲主要集中在1.5葉內危害嫩葉、心葉被害,葉片抽完后有橫排穿孔,抽雄后,蛀食雌穗或莖部。生物防治:可以采用殺螟桿菌、白僵菌等灌心,可利用赤眼蜂防治。藥劑防治:心葉期花葉率達10時,用50辛硫磷乳劑100倍稀釋液或者90的晶體敵百蟲200倍液或25嗅氫菌酯乳油100倍液灌心或噴霧防治。
2.5.3 粘蟲
苗期咬食心葉,后期蛀食穗頂部,影響外觀品質。苗期用呋喃丹兩粒放于心葉中,后期應在授粉結束后,用敵敵畏稀釋1000倍噴散花絲及果穗。
2.5.4 蚜蟲
一般在抽穗初期開始發生,并逐漸加重,嚴重時影響灌漿成熟,應及時噴藥防治,藥劑一般可以用氧化樂果、抗蚜威等。
2.5.5 大小葉斑病
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能侵染葉鞘、苞葉,在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生,但玉米抽穗后發病嚴重,在發育期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退菌特100倍噴霧防治。
2.5.6 玉米紋枯病
農業防治:進行人工壅土防倒,抑制菌絲生長,摘除莖部病老葉,切斷蔓延途徑,疏通田間溝系,降低溫度,能起到很好的防效。
2.6 采收
鮮玉米采收過早,甜味不足,采收過晚,籽粒皮厚,最適宜采收期只有3―5天。應在籽粒飽滿、食味最佳時及時采收。對于加工籽粒的甜玉米品種,若鮮穗采收過早造成籽粒灌漿不足,它的出籽率明顯下降,甜玉米適時采收極為重要,一般在授粉20―23天左右,含糖量較高,水分含量適宜,果皮鮮嫩,色澤亮麗為最佳收獲期。鮮玉米采收不一定要像收獲普通玉米那樣一次性收獲干凈,要分期分批采收,采收后的鮮穗要輕拿輕放,以免鮮籽壓破,確保收獲質量。
目前,我縣的鮮玉米主要作為蔬菜銷售到市場。品質較好的鮮玉米銷往四川省攀枝花市及麗江市,平均價格在2-3元/市斤;品質稍差的鮮玉米主要在縣內銷售,平均價格在2--2.5元/市斤;畝產鮮玉米可獲3000--6000元,比同類經濟作物的收入大得多,是農民增產、增收的好途徑,總之,鮮玉米作為一種新型食品,有較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目前我縣鮮玉米的生產存在眾多的問題:第一、農戶田間管理不足,認識不夠,在生產過程中把鮮玉米生產與普通玉米等同起來,在病蟲害防治中,施用了大量高毒農藥,使鮮玉米品質大大下降;第二、作為農業科技人員,對農戶的指導不足,存在著問題,導致農戶鮮玉米銷售自產自銷的狀態;第三、鮮玉米的銷售還局限在傳統的銷售理念中,都只是作為一般的蔬菜進入市場,價格不是太好,鮮玉米的營養價值并未得到充分的體現。
鑒于以上問題,要做好我縣鮮玉米生產,必須從農戶、政府、公司的認識上做起。首先,作為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戶的支持力度,對農民進行指導,講先進的科技傳入農民手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其次作為農戶,要提高認識,明確鮮玉米生產時屬于綠色、無公害食品,加強田間管理,減少施用高毒、農藥殘留大的農藥,保證鮮玉米的清潔與綠色;最后,作為公司,應該在政府支持下,建立起鮮玉米的深度加工及鮮玉米貯藏保鮮場所,是鮮玉米的產品、品質得以提高,從而更好的發揮它的經濟價值。
⒖嘉南
[1][麗江發展研究] 麗江發展研究所 2001.2
[2][華坪縣土壤調查報告] 華坪縣土壤普查辦公室 2000.3
[3][華坪縣鮮玉米生產技術] 華坪縣農科所 2004.5
[4][華坪縣生產優質鮮玉米技術研究項目報告] 華坪縣農科所 2004.5
[5]石建堯,胡偉民. 鮮食玉米規范化生產和管理.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6.5
[6]李振陸. 作物栽培.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2.1
[7]吳國宜. 植物生長與環境.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1.1
[8]植物保護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9]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0]王小光. 玉米栽培技術. 東北大學出版社
[11]周波,胡學安. 優質特用玉米栽培技術. 中原農民出版社
[12]樓辰軍. 鮮食玉米栽培技術100問.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13]喬艷輝. 甜糯玉米新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 中國三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