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車輛事故應急演練總結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車輛事故應急演練總結范文1
為進一步提升紫陽管理所應對道路突發事件處臵能力,
檢驗消防隊上半年工作、訓練成果,紫陽管理所結合安全生產月活動方案,定于2012年6月27日晚22:00時組織實施一次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演練。具體安排如下:
一、應急救援演練原則
消防救援演練堅持以人為本,真正將“預防為主、防消
結合”的方針落到實處。保證一旦發生火災事故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實施滅火救援,保證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和撲滅火災,最大限度內減少傷亡和損失,維護隧道安全和暢通。
1、聽從指揮、分級負責、快速反應、自救與助救相結合。
2、沉著冷靜、服從領導、措施果斷、有效滅火。
3、堅持“救人第一”與滅火同步實施的原則。
二、演練目的
提升管理所應對突發事件處臵能力,加強高交、消防、路政、監控各部門的聯勤、聯動處臵事故能力,從演練中找出日常訓練中未發現的不科學、不合理滅火、救援方法,并及時糾正。建立和完善隧道突發事故應急預案,預防和減輕事故造成的損失,確保隧道財產和人員安全。
三、演練時間
2012年6月27日22:00
四、演練地點
武家灣隧道左線ZK1045+ 800米
五、事故設定
2012年6月26日22:00時,一輛桑塔納轎車由權河至
西安方向行駛至武家灣隧道ZK1045+800米處,因車輛發生爆胎,駕駛員處理不當使汽車撞向道沿,緊隨其后的一輛皮卡因車速過快,制動不及撞向肇事車輛,造成油箱漏油,桑塔納轎車起火,部分車輛被堵在事故現場以南。
六、組織機構及人員安排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總指揮:王必琦 副總指揮:黃紅旗
成員:卿路 南軍 張濤 謝磊
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于紫陽管理所
機電辦公室
監控室報警電話:
事故現場指揮:張濤
消防摩托偵察組
成員:郭永杰(背負式)、張金華(車載式)
滅火戰斗組(1號水罐車)劉偉凡負責
一號員:陶藝博、田攀
二號員:賀明、馮磊
三號員:黃全興
駕駛員:劉恒偉
滅火戰斗組(2號水罐車)賀闖負責
成員:狄龍、王珂、羅小康、
交通疏導管制組茹官理負責
成員:王乾志、陳玉偉、
現場布臵組:
現場記錄組:王五七、閆冰、
七、準備工作
一、由路政中隊派出巡查班在高交中隊門口進行交通管
制,隨即向指揮中心報告道路以封閉,同時對演練路段進行巡查,保證演練路段無滯留社會車輛。
二、路政巡查結束并報告演練路段安全無其他社會車輛
時,張鵬負責在22:20至22:50內將事故現場道具擺放就位(事故車輛、煙餅),確保車輛、人員到位。由張鵬報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演練現場布臵工作已就緒,請指示。”
指揮中心總指揮命令:“點火”
八、應急反應
1、接到火情命令后,交通管制組立即趕赴高交中隊門
口進行道路交通管制。路政中隊中隊長卿路立即聯系高交支隊,在救援結束后處理現場事故。
交通管制一組:由茹官理帶領消防三班負責在高交中隊
門口進行交通管制,現場由茹官理負責,到達現場后擺放警示桶封路,并在警示桶上加裝梅花燈4個。巡查車輛陜ALY319停放至封路現場開啟警燈與應急燈進行警戒,所有人員就位后由茹官理向指揮中心匯報:“武家灣隧道南口已實施交通管制。”
九、現場救援
在進行交通管制后,兩輛消防摩托車、消防水罐車1、2
號車、相繼趕赴事故現場。兩輛消防摩托車到達火災現場以南20米處,消防水罐車在事故現場以南40米處掉頭并停靠。
1、首先開展消防現場偵查,背負式摩托車駕駛員郭永杰著背負式滅火器,對事故現場進行偵查。并對事故車輛進行降溫,并進入事故現場,引導碰撞較輕的桑塔納轎車內的被困人員撤離至事故現場以南200米安全區域。
2、偵查結束后,偵查員郭永杰向現場指揮報告偵查情況:“事故現場2車連撞起火,已安全疏散4人,無人員被困,火勢較大,請求進行滅火總攻。”
張濤向指揮中心報告后:“總攻開始”
滅火戰斗1號車40米單干線雙出水全力滅火。
滅火戰斗2號車60米單干線單出水主要負責掩護作用。
十、救援結束
在確定現場火勢徹底撲滅后,指揮中心命令機電維護人員胡勤由管理所出發到達事故現場,對事故現場電力系統進
行檢查。
高交人員到達現場處理事故,路政隊員王磊、藺翔負責事故現場路產損失勘驗工作,并配合張鵬組織布臵人員完成演練現場清理工作。
事故現場清理完畢后,張濤報告指揮中心:事故現場清理完畢,演練是否結束?”
指揮中心命令:“演練結束,恢復交通,安全返回” 各部門人員、車輛安全返回后,交通管制組解除交通管制。
十一、評價標準
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評定本次應急預案演練全過程是否科學合理。各部門是否協作一致;路政、消防、監控各部門應急救援措施是否有效得力;滅火救援人員專業技能是否嫻熟。
車輛事故應急演練總結范文2
2011年11月18日,南京市重大化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在南京藍星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星化工”)展開。這次演練由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江蘇省安全生產委員會、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南京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南京市化工園區管委會承辦,南京市安全監管、公安(消防、交管、特警支隊)等23個部門(單位)的60余臺特種車輛和500余人參加了演練,全面檢驗了南京市處置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應急演練過程
2011年11月18日上午10:00,隨著演練總指揮——南京市市長季建業一聲令下,南京市重大化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在化學工業園區藍星化工生產裝置區正式開始。
演練模擬藍星化工新建四氫呋喃裝置試生產過程中,氫氣泄漏發生爆炸燃燒,火勢蔓延擴散平臺,容器受熱變形導致發生二次爆炸,爆炸拋射物擊穿鄰近裝置的苯儲罐,造成管道破損,大量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和擴散。
上午10時1分,藍星化工1號生產區四氫呋喃裝置中控室加氫工段突然發出了報警的信號。巡檢人員報告:四氫呋喃裝置閥門法蘭墊片處泄漏,發生爆炸,有人員傷亡,物料有甲醇、四氫呋喃、氫氣和馬來酸二甲酯,請求救助。隨后,一聲警報汽笛拉開了化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的序幕。公司啟動了應急預案,事發車間應急人員按現場處置方案迅速組織搶險,其他車間緊急停車、疏散人員,并報告園區應急響應中心。
10時6分,園區應急響應中心接到公司請求支援后,迅速啟動園區應急響應,成立園區應急指揮部,下設通訊與信息保障、治安道路交通保障、救援裝備保障、公用工程保障、專家組等專業小組,迅速轉入應急響應狀態。同時,調動園區應急處置力量立即趕赴現場,統一組織協調現場搶險處置行動,并向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
10時8分,化工園區消防中隊及周邊揚子、南化公司消防隊趕赴現場展開救援行動。揚子、江北人民醫院急救車將藍星化工自救的受傷人員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救治。現場偵查小組、警戒小組、滅火小組、搜救小組按照預案任務分工,利用現有裝備展開救援,控制火勢蔓延。滅火小組按照指揮員的指令分別在著火裝置的北側設置2個車載炮和2門移動炮,對著火裝置進行冷卻降溫,并利用泡沫發生器對地面流淌火進行堵截和控制;供水小組占據消火栓向主戰車輛不間斷供水;警戒小組對火災現場的主入口利用警戒桶、警戒燈、警戒帶等器材實施警戒,控制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現場;搜救小組在水槍的掩護下,重點對燃燒爆炸現場進行搜救。
10時12分,市委、市政府接到市安監局值班室報告后,迅速啟動市級響應,并將有關情況向省安監局值班室報告。南京市安監、公安、消防等部門,接到命令后火速奔向事故現場實施救援。南京市安監局從市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專家庫選調3名化工專家赴現場進行技術支撐;交管部門立即啟動重特大事故交通保障預案,先期調集九大隊、十大隊、二橋高速大隊和六合大隊的警力,對事發現場實施交通管制,對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疏導,并控制圍觀人員的聚集,保障江北大道、長江二橋等通往事故現場、揚子醫院、江北人民醫院的道路暢通。
10時16分,根據《南京市生產安全重特大事故應急預案》,在園區管委會成立以副市長羅群為總指揮,安監局局長叢躍滋、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霞為副總指揮的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協調各方救援力量投入搶險救援行動。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化工、消防、環保、氣象專業人員組成的專家組,正在對事故發展態勢及影響進行分析,為指揮部作出科學、正確的決策提供安全技術支撐。
在現場,市級醫療專業救護隊伍、氣象監測應急搶險隊、通信保障專業應急隊伍等市級響應的救援力量陸續抵達事故現場,各專業隊伍迅速投入救援。消防部隊重型裝備投入了戰斗;市氣象局的應急分隊正對現場進行氣象監測,將匯總到的事故現場風向、風速和氣壓的氣象要素信息不斷傳送到指揮機構;電信、移動應急通信分隊正在建立應急通信指揮系統,保障應急通訊所需;市環保監測分隊設立多處檢測點,對事故現場周邊環境空氣及水體進行多方位監測;質監局特種設備應急技術人員正在提供特種設備和壓力管道應急救援技術指導工作。
10時23分,事故發生所在地六合區政府接到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命令后,按預案立即采取措施,派出現場工作組,對處于事故發生地下風向的兩個社區群眾進行疏散。南京市交通運輸局調集30多輛客車,組織群眾向上風向、側風向撤離疏散。
10時27分,轟的一聲劇響,現場發生二次爆炸,爆炸的拋射物四處飛散,并擊穿了裝置數十米之外的苯儲罐,造成苯儲罐著火。此時,偵察直升機接到救援指揮部的指令,飛臨事故上空,對事故現場有毒有害煙霧擴散情況實施空中偵測。
10時28分,隨著現場火勢擴大,園區及周邊消防力量明顯不足,現場指揮部又緊急調動特勤一中隊、戰勤保障大隊等增援力量到場,大型危化品應急救援車投入搶險戰斗。由于容器發生爆炸,造成相連的管道發生泄漏,消防特勤和堵漏人員正在對管道進行堵漏。
10時30分,堵漏人員報告堵漏成功,苯儲罐明火撲滅,消防人員正用泡沫覆蓋圍堰內的消防水,防止苯揮發,并增調消防車對苯儲罐進行冷卻。
10時32分,現場總指揮羅群下達總攻指令:“總攻條件已具備,總攻開始!” 隨著總指揮一聲令下,搶險勇士奮力向前,水槍水炮怒吼,水流泡沫齊發,銀龍飛舞,激流四射。
車輛事故應急演練總結范文3
關鍵詞:橋梁 ; 應急 ; 保障 ; 處理
Abstract: the accident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 city bridges possible, to 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he rapid, orderly organization to carry out accident rescue and relief work, minimize casualties, property loss and social influence,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o maintain the normal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bridge; emergency treatment; security;
中圖分類號:K928.7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橋梁突發事故
1.城市橋梁突發事故主要包括:各類城市橋梁坍塌;因自然災害、人為原因等導致城市橋梁安全受到重大威脅;道路立交橋及道路下穿鐵路立交橋,因超限車輛撞擊上跨橋梁造成橋梁嚴重損壞事故;因超限車輛上橋造成主體結構破壞的事故;橋面沉陷、坑洞等,主體結構失去承載力,必須采取應急處理的事件;附橋跨河的城市燃氣、熱力管道發生燃燒、爆炸等危及橋梁安全的事件;戰爭、恐怖活動可能危及主要出入口城市橋梁安全等導致的事故等。
2.按照橋梁的損壞程度和突發事故性質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突發事故。
(1)一級突發事故
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上的各類橋梁以及其他等級道路上的大橋(橋長大于100米)發生突然坍塌的事故。
(2)二級突發事故
除前述等級道路上的各類橋梁發生突然坍塌的事故。
(3)三級突發事故。
城市橋梁雖未坍塌,但橋面已出現沉陷、孔洞,主體結構失去承載力,隨時可能出現坍塌事故,必須立即采取封橋斷路措施的突發事故。道路立交橋,因車輛撞擊上跨橋梁造成橋梁嚴重損壞事故;超載車輛上橋造成主體結構破壞的事故;跨河的燃氣、熱力管道發生燃燒、爆炸等危及橋梁安全的事故等。
二、處理原則
(1)快速反應。做到反應快,報告快,處置快。
(2)果斷處置。橋梁一旦發生突發事故,橋梁養護部門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統一指揮。橋梁發生一、二級突發事故,由市政府統一指揮調度;發生三級突發事故,由市建委組織統一指揮調度。
(4)協調聯動。各相關政府部門及有關區政府,按照各自職責,密切協作配合,共同做好橋梁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工作。
(5)恢復交通。橋梁發生突發事故時,迅速組織、安排橋梁養護管理單位、搶險單位組織人員進行搶險、救援和現場處置;同時與交管部門協調、安排好交通管制工作;確保交通暢通。
(6)建立社會舉報機制,對發現橋梁險情及時舉報的人員給予獎勵。
(7)應急指揮網絡電話24小時開通,保證信息及時暢通。
三、建立應急指揮組織體系和確立主要職責
成立城市橋梁突發事故應急指揮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城市橋梁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1.建立領導機構、辦事機構。領導機構由市分管領導、城鄉建委主要領導擔任領導,辦事機構應設置在城鄉建委,各應急工作人員按組分配。
2.指揮小組主要職責
(1)指導和協調城市橋梁突發事故應急工作,部署市政府交辦的有關工作;啟動橋梁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的命令,并且進行現場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的組織指揮工作。
(2)統一部署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并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的沖突、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3)負責緊急調用事故所需的各類物資、設備、人員及占用場地。
(5)及時掌握城市橋梁突發事故情況,根據事故等級,組織專家開展事故調查并提出善后處理建議。
(6)負責城市橋梁突發事故應急信息的接受、核實、處理、傳遞、宣傳、報告。
(7)負責督促各應急組進行預案的演練,并對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
(8)其他有關城市橋梁應急的重要事項。
2.辦事機構主要職責
(1)在應急期間,負責指揮小組正、副組長,成員單位間的聯絡,落實指揮小組指示的傳達及事故信息反饋的上報。
(2)負責事故現場的信息收集、整理,提出報告和建議;
(3)負責檢查和報告救援搶險應急方案的實施情況;
(4)負責與上級部門的聯絡;
(5)負責與新聞媒體的聯絡和溝通;
(6)協調其他部門參加救援搶險工作的有關事項;
(7)各應急組負責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中各自職責,負責指揮小組交辦的其它工作。
四、建立預警機制
1.日常維護:城市橋梁養護管理單位負責城市橋梁日常養護維修、管理、檢測、預警工作,及時排除隱患、防患未然。根據法律法規定期對城市橋梁進行檢測,建立城市橋梁信息管理系統和技術檔案。主管部門應時刻做好應對突發事故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應急機制的建立和資源準備與日常工作相結合,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和處置水平。
3.預警級別和
指揮小組對事故預警級別進行研判,對可以預警的橋梁突發事故進行預警和。
4.應急處置
橋梁養護管理單位應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采取控制措施,進行應急處置。
5.信息報告
(1)基本原則:快捷、準確、直報、續報
(2)報告程序
層層上報,遇到緊急情況特殊處理。
6.先期處置
(1).向社會發出危險或避險警告;
(2).劃定警戒區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安排好交通疏導工作;
(3).緊急調配轄區內應急資源開展應急處置;
(4).實施動態監測,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5).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立即實施緊急疏散和救援行動,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
(6).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并提出應急處置建議和支持請求,同時向波及或可能波及的相關單位(部門)通報;
(7).其他必要的先期處置措施。
7.應急聯動
對于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城市橋梁發生一、二級突發事故,由指揮小組啟動應急預案,統一指揮各相關部門、單位開展事故處置工作。現場指揮小組根據應急處置的需要,成立若干應急組,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分為技術專家組、現場救援組、工程搶險組、醫療救護組、安全保衛組、新聞報道組、事故調查組、后勤保障組。
9.后期處置
(1)善后工作
做好傷亡人員救治、慰問及善后處置工作,并組織專家對突發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及時清理現場,迅速搶修受損設施,向社會通報突發事故相關情況。
(2)調查和評估
城市橋梁應急狀態終止后,指揮小組和城市橋梁養護管理單位應向市政府提交書面總結報告。
(3)恢復重建
市建委根據調查評估報告和恢復重建計劃,提出解決建議和意見,按有關規定報批后組織實施恢復重建工作。
10.信息公布
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簡要信息,隨后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等,并根據事故處置情況做好后續工作。
五、應急保障
1.應急隊伍保障
公安、消防、醫療衛生和工程搶險救援隊伍是應急救援的專業隊伍和骨干力量,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聯動協調機制,發揮其在應對城市橋梁突發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2.財力保障
在財政預算中列入橋梁應急維修專項資金,保證應急狀態時經費使用。
3.物資保障
各單位儲備的常規搶險機械、設備、物資應滿足搶險急需,應急響應時服從調動。
4.通信保障
指揮小組和各相關單位及人員的聯系方式應保障暢通,應急網絡電話24小時開通,保證信息及時暢通。
5.氣象服務保障
氣象部門負責應急處置期間的氣候監測和預測、預報,為應急處置提供氣象支持和服務。
六、監督管理
1.預案演練
定期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各應急組進行城市橋梁突發事故應急預案演練。
2.宣傳和培訓
宣傳城市橋梁安全運行及應急的基本常識和救助知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有計劃地開展人員培訓,加強城市橋梁養護、管理、事故預防及搶險知識的培訓。
3.責任與獎懲
(1)實行責任追究制。
(2)對在突發事故應急處置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3)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事故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橋梁檢測和養護維修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18號)
4.《城市橋梁養護技術規范》
車輛事故應急演練總結范文4
一、演練的目的和要求
1、鍛煉隊伍。熟悉應急預案,提高應急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妥善處置事故的能力。
2、磨合機制。完善本公司應急管理相關部門,單位和人員的工作職責,以及與政府部門的聯動反應,與相關救援部門的協調配合能力。
3、宣傳教育。普及應急管理知識,提高參演和觀摩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
二、應急演練事故情景
公司新建倉庫尚未投入使用,內部存放有少量用于保溫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俗稱“苯板”。由于不明原因發生燃燒,并產生煙霧,被路過的員工甲發現,員工甲先向領導上報后進入倉庫查看,由于無個體防護措施,員工甲在倉庫內暈倒,此時公司領導已趕到,并啟動了相應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三、應急演練規模及時間
應急演練的規模為功能演練。
演練的時間為:2018年5月上旬
四、參演單位和人員主要任務及職責
參演單位:公司應急救援小組
組織單位:公司生產部
協同參演單位:鎮消防隊、鎮中心衛生院
公司各應急小組的職責:
1、總指揮職責:
根據報警情況分析危險源類型、后果、現場的控制情況,確定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按照企業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全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2、副總指揮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協調、組織和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的設備、物資、人員,以滿足現場應急救援需要。
3、應急搶險組
以搶救人員為主要職責的搶險作業;采用外運、堵漏、倒罐等應急措施,盡力控制事故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尋找、集中、清點、營救事故中的受傷人員;制訂出最佳搶險方案供總指揮決策、參考;事故后負責協調事故調查。
4、消防與保衛組
負責火災的初期撲救、現場的洗消和處理;控制火災;盡可能控制危險源,同時要采取措施保護現場,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擴散;保護現場,無關人員許出不許進。
5、通信聯絡組
確保各組織機構之間通訊的暢通;確保指揮部命令暢通,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準確、及時;指導人員的疏散和自救。
6、警戒疏導組
配合交管部門實施公司外部交通管制;負責公司外50m范圍內人員的疏散引導;
3.3.7后勤保障組
負責搶險物資的供應,調度搶險設備、器材、配件;對受傷人員及時施救,嚴重的送醫院救治;提供車輛、經費保證;媒體及外來有關人員的接待。
3.3.8善后處置組
提供事故處置中的電力保障;防止觸電等次生災害的發生;
善后撫恤受災人員;理賠工作;恢復經營。
五、應急演練籌備工作內容
1、鎮消防隊消防車1輛、鎮衛生院救援車1輛(救護車配擔架一副)。
2、現場空氣呼吸器2套或過濾式防毒面具2套、警戒繩2副。
3、現場制做一條“鎮XX廠火災和中毒事故演練現場”橫幅。
六、應急演練主要步驟
1、觀摩人員到位后,副總指揮向總指揮報告并請求演練開始。
2、副總指揮接到總指揮指令后,按工作分工,開始指揮演練工作。并通知應急值班室和組織本單位救援工作。
3、演練開始后,員工甲路過新建倉庫后,發現現場有煙霧冒出,于是員工甲一邊向上級報告,一邊進入倉庫內查看詳情。由于苯板燃燒后產生的有毒氣體導致員工甲當場中毒暈倒……
4、值班室主任接到員工甲的報告后,立即通知總指揮并帶人趕赴事故現場……
5、總指揮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名字)及協同參加部門人員。
6、指揮部成員接到通知后迅速趕往倉庫著火事故現場。到達現場后,首先安排拉警戒線,疏散過往人員繞道行走,當發現火勢增大后,立即請求鎮安辦及消防隊協助。
7、副總指揮現場指揮請求120救護,并對中毒者進行搶救。
8、警戒組設立警戒線,禁止一切(除救援人員外)人員進入。對可能發生火災的地點進行救護。
9、鎮消防隊報警后立即啟動本單位的演練預案。果斷采取措施,按指定地點疏散人員和相應救援。
10、假定事態控制后,由本單位應急值班主任清點人數、演練設備。
11、現場清點完人數,事故現場設備設施恢復正常后,由總指揮下達演練結束命令。
七、應急演練技術支撐及保障條件
本次演練邀請市安全生產專家現場指導;
演練時擬用煙霧彈做場景道具,無任何危險。
八、應急演練評估與總結
應急演練后組織評估和現場總結。
九、注意事項:
1、演練內容為假定,電話通知時要說清演練,防止造成不必要的驚慌和出現意外事故。
2、提前將演練方案下發給指揮部及相關單位,望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高度重視,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組織本單位對演練方案認真學習,仔細安排,確保達到演練目的。
3、各指揮部成員要極力組織,確保演練成功,要求本單位人員用最短、最理想的方法完成任務。
4、各指揮部成員即要組織好演練又要檢查好演練過程中的所存在的問題,以便完善和提高。
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1、2018年5月10日早上10點40分,員工①經過新建倉庫時發現倉庫內有煙霧冒出,隨后,一邊向(公司領導)②報告,一邊進入倉庫內查看詳情,(由于倉庫內存放的苯板燃燒后產生的有毒氣體導致員工①中毒倒下)。
2、10點42分,(值班主任)②帶員工③④兩人趕到事故現場,首先指揮員工③④佩戴好過濾式防毒面具,然后命令員工③④進入倉庫內查看,員工③④進入倉庫后,發現了已中毒的員工①,隨后,員工③④立即將員工①背出,此時火勢逐漸增大。
員工①被背出后,(值班主任)②馬上指揮員工③④將中毒的員工①背到倉庫外空地的上風向處,同時立即拔打“120”請求救援。
3、10點47分,(公司領導)⑤帶領員工⑥⑦趕到,看到火勢可能無法控制,隨即向鎮政府報告并請求消防隊支援。
在鎮消防隊未到達之前,公司領導⑤指揮員工⑥⑦拉警戒線。
4、10點48分,鎮衛生院救護車趕到,醫護人員將中毒的員工①抬上車出場搶救。
5、10點50分,鎮消防隊趕到,立即展開救火,經過近3分鐘的撲救,10點55分火勢基本被撲滅。
6、10點58分,演練總指揮(公司總經理)宣布演練結束。
總經理臺詞:下面我宣布,XXX公司火災和中毒事故應急演練結束,請副總指揮②清點人數。
此時,參演人員分別列隊。
副總指揮②隨即報告,(臺詞):“報告總指揮,經現場清點,參演人員已集齊”。
車輛事故應急演練總結范文5
(1)液氨的理化性質 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液氨是N2H2高溫高壓合成NH3,它是一種無色液體,當壓力減低時,則有氨氣化而逸出,同時吸收大量的熱量。氣氨為無色氣體,有強烈的特異刺激性臭味,有毒,人體接觸氣氨易引起口、眼、鼻黏膜水腫,吸入氣氨易引起肺水腫。水溶液呈堿性。
(2)液氨的爆炸范圍 空氣中氨蒸氣濃度達15.7%~27.4%時,遇到火星會引起燃燒爆炸。
二、目的
為保證企業職工生命財產的安全,避免或者減少社會影響和損失,防止突發性重大事故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處理,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制定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在平時根據預案的內容進行演練,遇有突發事故發生后,按本預案的內容執行,將事故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三、范圍
裝置區內有液氨儲罐15個,最大總容量75m,根據本公司生產、使用、儲存化學危險物品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及可能引起化學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3個危險場所(設備)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
(1)1號目標液氨儲槽(單個容量5m)。
(2)2號目標壓縮機廠房(壓縮機8臺)。
(3)3號目標蒸發間(蒸發器6臺)。
NH3(氣、液)發生事故部位,可能波及的范圍835崗位周邊界區。
四、職責權限
1、指揮機構
車間成立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車間安全、設備、技術等有關人員組成。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辦公室設在車間安全組,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即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車間主任任總指揮,有關生產主任任副指揮,負責車間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車間調度室。
注意:若車間主任和生產主任不在車間時,由值班長和安全員臨時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2、職責
(1)指揮領導小組 其職責包括:
1)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
2)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3)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2)指揮部其職責包括:
1)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2)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3)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4)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3)指揮部人員分工分為以下幾項。
1)總指揮:組織指揮全車間的應急救援工作。
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安全員: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4)崗位負責人: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5)值班長:①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②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③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的洗消、監測工作;④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有關信息。
6)設備員: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
7)工會:負責現場醫療救護,調度車輛、運送應急救援物品。
8)綜合管理員: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4)救援隊伍的組成及分工 車間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都負有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救援隊伍是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本車間化學事故的救援及處置。
五、NH3(氣、液)化學事故的處置
我車間制冷系統中存在大量的NH3(氣、液),泄漏事故的主要部位如前所述1#、2#、3#目標,其泄漏量視其漏點設備的腐蝕程度,工作壓力等條件而不同。泄漏時又可因季節、風向等因素,波及范圍也不一樣。事故起因也是多樣的,如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物料不純等原因。
NH3一般事故,可因設備的微量泄漏,由崗位操作人員巡檢等方式及早發現,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NH3重大事故,可因設備事故、氨系統的大量泄漏而發生重大事故、操作人員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毒物大量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傷害,波及周邊范圍,當發生NH3泄漏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應急救援措施:
車輛事故應急演練總結范文6
(一)成立電梯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由總經理擔任;副總指揮由分管安全的特種設備管理員擔任;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指揮部成員,參與現場搶險救援工作。
(二)設立現場救援組,由各安裝、維修班組人員兼職組成。組長由分管安全的特種設備管理員擔任,負責組織現場具體搶險救援工作;在指揮長到達現場之前,負責指揮現場搶險救援工作
二、預案的適用范圍
本預案所稱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單位電梯使用中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財物損失的事故,事故類別包括:
(一)電梯困人故障;
(二)由于剪切、墜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三)由于觸電等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三、應急救援組織的職責
(一)指揮部職責
(1)組織有關部門按照應急救援預案迅速開展搶救工作,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力爭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據事故發生狀態,統一布置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工作,并對應急處理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3)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和問題,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4)緊急調用各類物資、人員、設備;
(5)當事故有危及周邊單位和人員的險情時,組織人員和物資疏散工作;
(6)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7)做好穩定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
(二)現場總指揮的主要職責:
(1)負責召集各參與搶險救援部門的現場負責人研究現場救援方案,制定具體救援措施,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
(2)負責指揮現場應急救援工作。
三)副總指揮的職責:
負責組織實施具體搶險救援措施工作。
(四)現場救援組的職責:
(1)搶救現場傷員;
(2)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
四、應急救援的培訓與演練
(一)培訓
按計劃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安裝、維修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其應急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1)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新加入的人員及時培訓;
主要培訓以下內容:
(1)困人解救
(2)井道內作業;
(3)轎頂作業
(4)底坑作業
(5)廳層作業
(6)機房作業
(7)更換和割短鋼絲繩
(8)扶梯桁架作業
(9)施工用電常識
(10)墜落保護
(11)電動工具的安全使用;
(12)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
(13)事故報警;
(14)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
(15)現場搶救的基本知識。
(二)演練
應急預案和應急計劃確立后,按計劃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安裝、維修人員經過有效的培訓,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安裝、維修人員每年演練一次。每次演練結束,及時作出總結,對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五、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一)本單位的XX部是事故報告的指定機構,聯系人:XXX,電話:XXXXXXX,XX部接到報告后及時向總指揮報告,總指揮根據有關法規及時、如實地向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二)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六、應急處理
(一)接報事故后5分鐘內必須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報告公司主要領導,由總經理批準,立即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工作程序執行本預案。當總指揮不在時,由副總指揮負責組織指揮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2)指揮部根據事故或險情情況,立即組織或指令事故發生地組織調集應急搶救人員、車輛、設備。組織搶救力量,迅速趕赴現場。
(3)立即組織或通知就近網點,組織調集應急搶救人員、車輛、設備。組織搶救力量,做好增援準備。
(二)應急處理措施:
(1)搶救方案根據現場實際發生事故情況,制定搶救方案,迅速投入開展搶救行動。
(2)傷員搶救立即與急救中心和醫院聯系,請求出動急救車輛并做好急救準備,確保傷員得到及時醫治。
(3)事故現場取證救助行動中,安排人員同時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以利于事故處理,防止證據遺失。
(4)在救助行動中,救助人員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搶救行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七、應急總結與獎懲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指揮部組織相關部門認真進行總結、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訓,及時進行整改,對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獎懲。
八、其它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