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集體備課教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集體備課教案范文1
關鍵詞:西北民族大學;體弱殘病大學生;體育保健;教學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1-0299-01
針對西北民族大學體育保健班教學方案設計的研究,本文采取實驗法為主,觀察法和文獻法為輔的研究方法,對大學生殘疾學生體育康復教學方案的設計調查研究,為改善高校保健課程建設有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結果分析
(一)相關概念
體育保健課:體育保健課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傳授體育健身知識,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衛生保健意識的教育過程。課程的目的在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身的鍛煉,有意識的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動,取得增強體質,預防治療疾病的效果,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以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運動處方:19世紀50年代美國生理學家提出了運動處方的概念。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使用“運動處方”,國際上得到承認。90年代我國的周士枋教授給運動處方下的定義是:“在運動療法治療中,常以處方形式來確定運動種類和方法、運動強度、運動量,并提出治療中注意事項”。
(二)西北民族大學體育保健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
自1996年開課以來 不斷改進和更新教學方案以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體育保健課程教學方案特征: 內容多項目雜有較大選擇性, 重視全身機能訓練,重視養生保健,注重個體差異,有一選擇教學內容,針對身體康復約占課程的30%左右,一些終生進行的活動項目,跑游泳 乒、羽、籃、足、健美操 太極拳 養生舞蹈 太極劍占課程比例的20%,教學內容由粗到靜過度,由廣到俠多度。
體育康復的運動處方制定:
首先對學生目前身體健康狀況做出不得調查了解:對2009級至2011級輔修體育保健的學生的年齡、性別、既往史、遺傳病史、現在病史 最近體制檢測報告(醫院病歷) 專家補充檢查(自術后恢復狀況) 疾病診斷等方面和相關資料進行測試和分析總結,健康狀況調查如下:
運動處方的制定是根據學生體質狀況制定的,不同體質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體育項目,根據學生的恢復程度定期改進運動處方。針對以上學生的健康狀況,為每一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量身制定了體育保健運動處方。并跟蹤調查體育保健的實施情況,對學生的身體恢復效果做階段性比較。以小兒麻痹后遺癥為例。課堂講解小兒麻痹后遺癥的癥狀,臨床表象,發病的原因,針對目前的病情可采取的治療方法等理論知識,結合學生的具體案例設計康復方案。
小兒麻痹初期運動處方:①全身性活動,慢跑②拉伸身體 主動拉伸患肢,股四頭肌的鍛煉:坐位,換腿膝關節取伸直姿勢,做髕骨運動。坐位,換腿取屈膝姿勢,在手幫助下用力伸膝,或者坐位,在小腿負重下伸膝③(斜對墻壁)俯臥撐 5-10次④馬步沖拳 5-10次⑤脛腸肌鍛煉:腳背上翹練習,足跟步⑥俯臥背翹 或站位體前屈后伸 繞髖關節⑦吊掛牽引拉伸患臂,繞踝關節膝關節⑧髂腰肌鍛煉:側臥位大腿屈向腹部 仰臥位屈膝抬腿(腳步離地面)仰臥位直腿舉起⑨每周4-6次,每次1-2小時。
小兒麻痹中期運動處方:
①全身訓練②部自我按摩,拿捏,拍,叩③拉伸運動(輔助工具,啞鈴)專門性訓練上肢運動,下肢運動④動拉伸 外力幫助拉伸⑤太極拳系列或自己擅長和喜愛的體育項目,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足球、游泳、毽球⑥每周5-6次,每次1.5-2小時。
(三)教學方案的設計效果評價
對2009級至2011級學生三個學期體育保健課程的學習和運動處方的實施,根據體質監測結果,最近醫院體檢報告單,不定期改進運動處方,檢查運動處方實施情況,定期體質恢復情況檢查(學校醫院或學校體質檢測中心),對學生的康復效果結果僅以小兒麻痹后遺癥為例:換肢肌力有明顯改善,萎縮肢體活動范圍擴大,截肢周圍痙攣有所改善。
二、結論
對體育保健課程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目標,教材內容及評價標準等進行了研究分析,針對體育保健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分組進行選項教學實驗,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與個體差異,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以求使病殘大學生身體最大限度的恢復,盡量能夠得到與正常學生同樣的受教育權利,整個課程的設計重視個體的發展,著眼促進體弱學生的體質恢復,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技能和養成鍛煉的習慣。
作者單位:楊貴蘭 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曲世明 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楊貴蘭(1983-),女,黑龍江嫩江縣人,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09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曲世明(1983-),男,黑龍江勃利縣人,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產一部,主要從事醫藥保健。
參考文獻:
[1]卓大宏.醫療體育常識主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集體備課教案范文2
教師集體備課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各位教師備課過程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可以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提高。為確保集體備課活動的正常開展,特制定集體備課制度:
1、學校建立健全年級學科備課組,負責集體備課的組織實施,每年級僅一名任課教師的學科,跨年級或學科成立學科備課組。每個年級備課組由一名責任心強、組織能力強的教師任備課組長,制定具體的集體備課活動計劃,建立活動記錄。集體備課時間學校根據學校作息時間確定,學校統一安排好集體備課的活動場所。
2、每周三下午進行集體備課,先集中在五(3)教室點名,然后分組活動,每次活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活動過程中督查一次,保證備課組活動正常開展。
3、年級備課組要在學期初做好單元集體備課的計劃安排,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三有”:有講稿、有討論、有記錄。
4、嚴格按照“個人初備——集中輔導——集體討論——修改完善——個人備課”的單元集體備課步驟進行。中心發言人參加集體備課之前要認真轉眼教材和課標,科學確定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寫出詳細的教案,并發到各成員手中。
5、備課時主講人就教案的教學思路做框架式的說明(解決重點難點的措施方法等關鍵部分詳細說明),其他教師結合自己的備課思路提出看法與意見,進行認真研討、確定一個最優化的教學思路,備出符合本班實際情況的有個性的教案。其中語數學科的中50%的共享教案制定出來以后,要由一名教師提前上課供觀摩研討來驗證集體備課所形成的統一思路是否可行,先導課后要組織簡單的再討論,以完善集體備課。
6、學校如有統一布置的內容,即按學校要求組織學習,學校若無統一要求,則按各備課組學期初擬訂的計劃組織活動。
7、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正常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備課組長應提前通知本組成員,另行確定活動時間和地點,并到教導處進行備案?;顒又袀湔n組長認真做好備課組活動記載。備課活動記錄,每月檢查一次,檢查情況將作為備課組考核和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
集體備課教案范文3
一、確定本課題研究的方向
七年級數學備課組的集體備課的方向是:以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為樣板,以學生為主體,全面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為目標,努力探索出更適合城鎮、農村中學數學的教學模式。
二、具體實施
1.改進集體備課的方式
七年級數學科在備課組長組織下分工合作,在學期開始就在組內商定備課活動、內容的安排,主要包括每個成員的主備課范圍、輔備人、集體備課主講人等。每周一至周四,由備課教師熟悉教材,自我初備(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并對比周一已經發送到備課組公共電子郵箱的由主備課人已經完成的教案。每周四下午4:00到6:00進行集體交流,原則上周四當天下午形成集體備課教案,從下周一至下周五為個性設計與反思即二次備課的時間。概括說來,我校集體備課流程共分四步。
(1)初備。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就是下周的教學內容,根據一周五個課時教學內容的基本情況,先將新課程教學教案落實給不同的主備課人進行初次備課。之后,主備課人需以思考提綱為中心深入吃透教學內容,并總結和整理出其中的知識點和教學難點、重點,確定出教學目標。再就如何實現教學目標和如何突破重難點教學內容做深入思考和設計,最后達成交流意見。
(2)集體交流。交流內容包括:主備人針對討論提綱提出自己的思考觀點、理解、設計以及相關依據,其他教師負責補充、完善;由主持人針對這次備課中的問題或上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組織討論。集體備課的最大的益處在于,促進有價值信息的溝通交流,實現最優化教學資源的共享,推動教師間的共同進步。另外,為了創設融洽良好的交流環境,我們摒棄了過去交流時需做記錄的要求。各人記自己認為值得記的東西,可以是別人的觀點和方法,可以是聽了別人發言觸發的瞬間的思考。發言時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強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說幾句,才入門的、經驗欠缺的可以多聽聽,學學別人的方法。
(3)形成教案。集體交流兩小時之后,由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形成教案。
(4)個性設計與反思。一個好的個性設計或深入的反思比單獨備一課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業務能力。
2.加強集體備課管理
在管理方面我們做到“四定”“兩結合”?!八亩ā?,一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周期(上周五至下周四);二是確定了集體備課流程;三是確定了主備、輔備人的職責;四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考核評價制度?!皟山Y合”一是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本備課組在完成備課任務的同時,探索著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并逐步由剛性的制度管理向彈性化的人本管理轉變的管理方式。我們集體備課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其次是減輕教師筆頭抄教案的負擔。二是備課和培訓相結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吸取的過程,這本身也是一種師培的過程。
三、通過集體備課實踐所提煉的觀點
(1)集體備課前離不開自備。
(2)要發揮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備課組成員必須人盡其能。
(3)備好教師上課用的教案,更有必要備好學生課前預習的學案。
(4)在集體備課中精編練習題,抓好教學反饋環節,是提高集體備課實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
(5)頭腦風暴應該放在上課之前,教學反思放在課堂之后。
在集體備課后的實踐中我們發現:我們的課堂反饋手段多數是完成課本的習題,但很多學生采取抄襲手段應付教師的檢查,使得反饋缺乏真實性。后來我們精編一些配合教學使用的同步練習題,以便更真實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更好地調整教學進度。
集體備課教案范文4
1、要求各年級各學科均實行集體備課,特別是六年級的復習課更應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
2、各年級段均設一名備課組長,備課組長對各備課組集體備課負主要責任,起組織、指導、督促檢查、記錄情況作用。
3、堅持每兩周一次集體備課時間,做到計劃落實、課題落實、人員落實,任何人不得遲到、缺席,有特殊情況須向備課組長請假。每期的集體備課時間、地點見附表的具體安排。
4、集體備課時間須討論兩周內的教學計劃和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各教師在備課本上作好討論情況記錄。
5、備課組長要認真做好每次集體備課情況記錄,包括備課時間、參加人員、備課內容、活動討論意見等,單周五前上交教導處檢查。
6、集體備課的具體要求:
“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 “五備”:備大綱(課程標準)、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訓練,重點研究本學科教與學的改革與創新。
集體備課教案范文5
關鍵詞:新課程;信息技術;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就是教師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研究和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共同確定教學整體目標以及尋找普遍的教學規律的教學研究活動。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集體備課是“同伴互助”的一種,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便捷、最持久又最現實的一種方式。在集體備課中,應該將集體備課和獨立備課有機結合起來,同時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批判地吸收集體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設計并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發揮集體智慧,共同研究,共同進步,抓好、抓牢教學的主陣地――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和效益。
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將高中信息技術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必須遵從以下四個步驟。
一、個人精心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個人初備要做到“三個要”: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大綱、考綱、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其他相關的材料;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三要深入了解學生,摸清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必須研究和分析信息技術教學的新課標,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觀全局,抓住主線。寫出備課提綱,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出較具體的教學目標,創造性地進行設計教學方案。要摸清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教師評價、復習等方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堅持集體研討,是集體備課的核心和關鍵
集體研討有助于集思廣益,促進共同進步。堅持集體研討,是集體備課的核心和關鍵。集體研討要落到實處,要把握好“兩個確定”,做到“四個統一”。
1.兩個確定
(1)要固定時間、地點、人員、研討頻率。結合學校的教研活動時間,固定每周一次在辦公室進行集體備課,備課組長做好研討記錄。(2)要確定每次的備課內容。備課組長應該宏觀把握備課進度和內容,對本學期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根據教材及學校工作計劃,制訂好學科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每次備課內容和中心發言人,讓每個教師都心中有數。這樣,每次集體備課都有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
2.四個統一
集體備課最好采用“說課”的形式分別陳述各自的備課教案,集體討論比較,以揚長避短,統一思想,做到“四個統一”。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經過集體分析,安排學進度,學目標,學重難點,統一練習任務。
集體研討應主要針對下周上課內容、重點、難點、注意點及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學策略等討論。一般由中心發言人說課,教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和完善,通過備課組成員共同研究,反復推敲,對遺漏和偏激的內容進行修正。在集體交流后,要落實專人進行整理。整理時,整理者可以根據大家的討論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在文稿中留下空白,以便教師作個性化的修改和反思。整理后的教案人手一份或在網上發表。
三、充分尊重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是集體備課落實的有效手段
教師要對整理好的教案進行適合自己、適合本班學生的修改和反思,主要包括對教學環節的再設計,教學過程的再評析,教學效果的再反思。在修改時,力求創新、實用、富有個性。
四、積極進行課后反思,進一步提高集體備課效率
備課組教師授課后要進行交流,并對每個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同時指出執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創新,予以積極的肯定。鼓勵執教者嘗試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此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時進行互相聽評課,既可以印證備課的質量,又可以衡量備課的效果,提高集體備課效率。
實踐證明,集體備課在實際教學中的確產生了顯著效果,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并在集體研討的過程中,使每個教師更加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凹w備課”應當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并利用備課制度,形成自己的操作規范和風格,以提升信息技術教師的整體水平,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集體備課教案范文6
一、地理教師集體備課的內容
(一) 備教材
1.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即站在教者、讀者、作者或編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
由備課組各成員在初步熟悉專題內容的基礎上,由本專題負責人提出教材整體處理意見,供備課組成員討論。根據課標要求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可以適當增刪等。與以往教材相比,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強調講授核心基礎知識的同時,以大量的“活動”、“探究”和“案例”,來讓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地理基礎知識,發展地理認知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地理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就要商討、交流應該怎樣創設場景做到恰到好處
為了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程設置了大量的案例研究,教材常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來說明某一地理問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及分析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設置相關的地理情景讓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課堂討論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不至于只停留于教材上,“照本宣書”。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中的案例進行適當改造。改造的方式之一是充實案例,就是充實一些案例的背景資料。方式之二是改編案例,就是利用教材上案例研究的思路,更換案例研究的素材。
(二)備課件
利用網絡資源制作高效精美的課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現代教學技能;同時課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手段。一個好的課件更能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具體做法是由主備老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網上搜尋盡量多而且對教學有用的資料,借鑒一些優秀課件,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設計制作課件。制作好的課件在集體備課時討論,其他老師則根據自己的特點、教學風格和學生的特點愛好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修改,以便更好地發揮課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最優的教學效率。
(三)備地理作業的設計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種種誘因中,成就動機則是普通的、有效的一種。為此,精心設計布置“超市型”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作業的“彈性權”,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層次學生都得到訓練、發展。但是我們發現實施起來難度很大,由于新課程教輔材料不配套(很多題目往往是老教材的內容與新課程不相符),需要教師精選習題,甚至要編習題。所以集體備課中一個重要的討論內容就是對地理作業的設計,哪些習題要刪除,哪些習題適合哪個層次的學生做都是要討論的。具體方法也是由主備教師設計相應的習題,其他教師進行修改討論。
(四)備學生的“可能”
地理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只備好上述三點是不全面的,因為備課有三要素――“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課標和教材一經確立就相對穩定,所以備學生永遠最關鍵。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筆者以為,從教學過程的啟動階段――集體備課開始,地理老師除了備知識,備教法,備環境,更要備學生的“可能”。一些老師在集體備課“重教輕學”,教師只重視如何教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與探索。教師要研究如何運用教法,學生如何運用學法去突出重點、突出難點;同時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認識可能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充分體現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二、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1、教案調整研究
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適合所有的教師,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學生,不適合就要調整。我們嘗試了集體備課教案的“三度調整”。一度調整:即在集體備課集中活動時,在主備人主講后,輔備教師根據主講內容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談個人見解,討論交流,對主備教案進行調整,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博采眾長,在空白處做好調整、修改,盡可能形成個性化、特色化的教案。同時根據修改的教案對課件也做相應的調整。二度調整:就是平時說的教后反思。課后,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以書面形式進行記錄。經常反思,可以積累經驗、吸取教訓,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善,這對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相當重要的。三度調整:在下一次集體備課活動的前半小時,針對上兩周的教學內容,教師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這是教后反思的展示性匯報,包括教學的重難點、訓練題的設計、學生方面等。“三度調整”的調整時間依次是:集體備課活動的前半段時間、課堂教學后、下一次集體備課活動中。
2、備課組成員合作的誠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