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小麥栽培技術論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小麥栽培技術論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小麥栽培技術論文

小麥栽培技術論文范文1

建議選用皖麥50、皖麥53、新麥18等品種為當家品種,搭配豫麥70等品種。同時,嚴把種子質量關,選用包衣原種或原種1代,杜絕使用退化品種和混雜種。

2土壤和種子處理

土壤處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g/hm2拌52.5kg/hm2豆餅,結合耕地邊撒邊犁;也可用3%甲拌磷顆粒劑或3%呋喃丹顆粒劑30~45kg/hm2。

小麥播種前除選種、曬種外,最好選用小麥專用拌種劑對麥種進行包衣或使用包衣種子,保證小麥一播出全苗。

3精心整地

應選擇地力水平高、土壤肥沃、結構良好的地塊,同時把好整地這一關。高產麥田要求做到土層深厚,耕層應達到16~20cm以上;土地平整,無大坷垃,無脊溝之分;表土疏松,上虛下實,溝渠配套,排灌方便。

4播種

4.1適時足墑早播,壯苗越冬

皖麥50、皖麥53等半冬性品種宜播期為10月5~15日。一般要求越冬時長到6葉至7葉1心,主莖上出現3~4個低位分蘗。小麥正常出苗、分蘗,須有充足的土壤墑情作保證(即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若墑情不足,則要造墑播種,任何等雨推遲播種或底墑不足、湊合勉強出苗的做法,都難以保證小麥高產。

4.2半精量機條播,提高播種質量

當小麥發芽率在90%以上、土壤墑情良好、播種質量高時,播小麥種子120~150kg/hm2,確保基本苗240~300萬株/hm2。適當增加行距,一般行距以23~25cm為宜,充分發揮分蘗穗的作用。

5田間管理

5.1查苗補缺

小麥出苗后及時查苗,斷種嚴重的立即帶水補種,缺苗的待小麥分蘗后進行移稠補稀。

5.2中耕除草,控制旺長

過旺麥田冬前要適時中耕松土,斷根散墑,控制旺長。弱苗進行淺中耕3~4cm,以防止傷根。春季對旺長的小麥進行深耕,以控制小麥無效分蘗,達到促控結合。

5.3水肥管理

5.3.1施足基肥。施優質土雜肥或豬牛欄糞2250~3750kg/hm2,碳銨900~1125kg/hm2,過磷酸鈣250~900kg/hm2,鉀肥150~225kg/hm2,鋅肥、硼肥各22.5kg/hm2。

5.3.2重施追肥。于二葉期前施75kg/hm2尿素,壯苗保蘗。

5.3.3重施拔節肥。視苗情于小麥拔節期前后施尿素150~225kg/hm2,增加穗粒數和粒重。

5.3.4增施灌漿肥。小麥生育后期,根系生理功能減弱,可于小麥灌漿中期,用尿素7.5~22.5kg/hm2加磷酸二氫鉀7.5kg/hm2,對水均勻噴霧,延長小麥頂部葉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5.3.5適時灌溉防漬除澇。小麥生長季節若遇干旱,不能滿足高產小麥對水分的需要,要及時進行補充灌溉;雨水較多年份,應注意清溝瀝水,防漬防澇,為小麥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奪取小麥豐收。

5.4合理使用化學除草劑

年前麥田雜草生長慢,個體小,危害輕,往往重視不夠;一旦年后遇陰雨,氣溫回升,麥田雜草會迅速生長,給防治帶來困難。因此,冬前麥田雜草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方法是:選用75%杜邦巨星15.0~22.5g/hm2,或10%苯磺隆150g/hm2,于小麥分蘗期對水450~600kg/hm2進行噴霧,對豬秧秧、繁縷、播娘蒿等優勢雜草防效率達85%以上。

5.5及時防治病蟲害

春季麥田主要病蟲害為紋枯病、紅蜘蛛等。紋枯病可選用5%井岡霉素2250~3000mL/hm2,或用33%紋霉凈可濕性粉劑750g/hm2對水750kg/hm2噴霧;防治紅蜘蛛可選用40%樂果2000倍水溶液,或用50%三氯殺螨礬1500~2000倍溶液噴霧。并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粘蟲、吸漿蟲等病蟲害,防治施藥時用藥劑量要準,噴施要均勻,以提高防治效果。

小麥栽培技術論文范文2

關鍵詞:小麥;精播半精播;栽培技術

小麥精播半精播高產栽培是一套高產、穩產、低耗、生產效益和生態效益好的栽培技術。它在地力和肥水條件較好的基礎上,比較好的處理了群體與個體矛盾,使麥田群體較小,群體動態比較合理,改善了群體內光照條件;使個體營養好、發育健壯,從而使穗大、穗足、粒重,實現高產。產量一般可達7.5t/hm2以上,最高可達9t/hm2,符合我省小麥生產的發展趨勢。

1播前準備和播種

1.1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一般麥田施優質土雜肥45t/hm2,標準氮肥450~750kg/hm2,標準磷肥600~750kg/hm2,鉀肥150~225kg/hm2,鋅肥15kg/hm2。

1.2選擇良種,做好種子處理

選用分蘗成穗率高、單株生產力強、抗倒伏、株型較緊湊、光合能力強、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在山東省可以選用濟麥19、濟麥20,高肥力地塊也可以選擇濟南17。播種前用小麥專用種衣劑拌種,有利于綜合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易發生的根腐病、紋枯病等,培育壯苗。

1.3精細整地,保證底墑充足

適當加深耕層,破除犁地層。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而小,土壤上松下實。對墑情不足的可于前茬作物收獲前7~10d澆水造墑或在收后耕前造墑,使土壤耕作前的含水量在70%左右。

1.4播期、播量、播深

適宜播期為10月5~15日,最晚不遲于20日。播量要求為75.0~112.5kg/hm2。實行機播,要求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播深為3~5cm,行距為22~25cm。

1.5播后壓實

隨著秸稈還田面積的不斷增加,使得土壤中空隙加大,種子和土壤無法密接,造成出苗率低,苗弱,不抗低溫。因此,播后必須壓實。

2田間管理

2.1冬前管理要點

2.1.1及時查苗補種。若基本苗較多,播種質量較差,麥苗分布不均勻,在植株分蘗前后,可進行疏苗、勻苗,以培育壯苗。

2.1.2澆好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澆冬水。由于近幾年都是暖冬,因此不施冬肥。澆過冬水后,墑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以破除板結,促進根系發育,促壯苗。

2.1.3綜合防治病蟲害。小麥主要病蟲害為地下害蟲和以紋枯病為主的根腐型病害等,防治病蟲害以藥劑處理種子為關鍵措施。

2.2春季管理要點

2.2.1返青期中耕。及早進行劃鋤,以松土、保墑,提高地溫,視麥田實際情況確定是否澆返青水。

2.2.2重施起身或拔節肥水。麥田群體適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肥水;群體偏大,重視拔節肥水。一般施標準氮肥450~600kg/hm2,開溝追施。

2.2.3澆挑旗水或揚花水。挑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此時灌溉有利于減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數,又能保證土壤深層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果小麥挑旗期墑情較好,也可以推遲到揚花期澆水。

2.2.4綜合防治病蟲草害。防治紋枯病可用井岡霉素噴麥莖基部,防治麥蜘蛛可用克螨特或克螨克噴霧。返青至起身期,雜草發生較多的地塊,對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5.8%麥喜乳油或20%使它隆乳油,對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地塊可用3%世瑪乳油,莖葉噴霧防治。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合發生的可用以上藥劑混合使用。近年來,化學除草導致后茬作物藥害的事故屢有發生。因此,應掌握除草劑適用范圍、用藥時間等,以免引起作物藥害(除草劑噴施最晚不遲于4月10日)。

2.3后期管理要點

2.3.1酌情澆好灌漿水。在澆好挑旗水或揚花水的基礎上,不用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麥黃水。

2.3.2增施葉面肥,預防干熱風。后期酌情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以延緩衰老,提高粒重和籽粒品質。

2.3.3防治病蟲害。此期主要病蟲害有麥芽、粘蟲、銹病、白粉病、全蝕病。防治銹病、白粉病、全蝕病用粉銹寧乳油噴霧;防治麥芽用吡蟲啉或定蟲脒;防治粘蟲用菊酯類藥物噴霧。

3適時收獲

蠟熟末期,籽粒變硬,呈現本品種固有的色澤時為最佳收獲期。

4參考文獻

[1]王德梅,于振文.灌水量對濟麥20籽粒和蛋白質產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07(5):54-56.

小麥栽培技術論文范文3

論文摘要 闡述了優質春小麥品種龍輻麥16號的特征特性,并從選地施肥、種子處理、播種、田間管理、適時收獲等方面介紹其栽培技術,以期為該新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中強筋家庭用粉優質高產抗病春小麥品種龍輻麥16號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研究所輻射(龍7439/克88-596)種子,經系譜法選育而成。于2006年通過黑龍江省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

1特征特性

(1)農藝性狀。該品種屬春性、中晚熟,生育期90d左右,幼苗半直立,前期發育緩慢,后期發育較快。株高1m左右,稈強、有彈性、抗倒伏。有芒、黃殼、紅粒、角質,千粒重38~40g,容重800g/L以上。分蘗整齊,成穗率高,后期落黃好。

(2)品質好。蛋白質含量17.0%,濕面筋36%,沉降值42.8mL,吸水率64.4%,形成時間6min,穩定時間6.5min,屬優質中強筋家庭用粉麥。

(3)產量高。2000~2002年3年鑒定平均產量3 045.4kg/hm2,較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15.2%。2003年省區試4點產量1 245.35~2 503.70kg/hm2,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8.7%。2004年繼試產量為1 344.95~2 483.35kg/hm2,比對照新克旱9號增產10.51%。2004年在牙克石地區13.33hm2面積上平均產量為4 875kg/hm2。

(4)抗病性強。對葉銹病、桿銹病免疫,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感根腐病較輕。

2栽培技術

2.1選地施肥

要選擇秋天進行深松秋耙或有深翻基礎、肥沃、干凈、墑情好的大豆茬或玉米茬。折合商品化肥施尿素131.93kg/hm2,磷酸二銨163.05kg/hm2,青海硫酸鉀93.75kg/hm2。秋深施需肥總量的2/3,播種時再淺施需肥總量的1/3。

2.2種子處理

播種前首先要進行種子精選,用重力式精選機把病粒、秕粒及雜質選出去。選出的種子質量要達到二級良種以上。純度達99%以上,凈度達98%以上,發芽率達95%以上,水分13%以下。種子選完后,要用種子量0.3%的50%福美雙拌種,防治小麥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或用11%福酮種衣劑按藥種比1.5~2.0∶100拌種,也可起防治小麥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的效果。

2.3播種

選用15cm單條平播,或30cm寬窄行雙條平播(大行距20cm,小行距10cm),保苗600萬株/hm2。土壤化凍達到播種深度時及時播種,最好是頂凌播種,時間在4月5日左右。播深要在播完鎮壓后達3cm,播種鎮壓要連續作業。

2.4田間管理

2.4.1播后鎮壓。我市歷年春風較大,播種后要進行鎮壓,促進反潤,加速種子萌發,避免由于地疏松透風造成死苗,地濕土黏地塊要選擇適當時機補壓。

2.4.2壓青苗。壓青苗是提墑防旱、簡單易行、增產顯著的一項有效措施。它主要是使小麥根系與土壤密接,增強根系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同時能加強土壤毛細管的作用,有利于提墑和幼苗扎根,防止水分蒸發,促進分蘗。壓青苗還可以暫時抑制地上部生長而促進地下部生長,起到蹲苗壯稈的作用。壓青苗時期以三葉期最為適宜,拔節以后要停止壓青苗,以免折斷莖稈。壓青苗要做到“四壓四不壓”,即地干、土疏松、坷垃多、苗旺壓;地硬、土黏、苗弱、麥苗受凍不壓。工具采用V型鎮壓器最好。

2.4.3鋤草松土。鋤草松土的作用不但能去草助苗,而且能蓄水抗旱,能增強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氣性,有利于提高地溫與土壤微生物活動。因此,除草松土也是一項增產措施。15cm單條平播小麥三葉期可用輕型釘齒耙松土鋤草;30cm寬窄行的寬行小麥可用窄鋤人工鏟草松土。

2.4.4合理追肥。對葉色發黃淡綠、莖稈細弱、葉片短窄上舉的弱苗應在三葉期追肥,追尿素112.5~150.0kg/hm2。

2.4.5化學除草。雙子葉雜草較多地塊,用2,4-D丁酯乳油0.75~0.90kg/hm2,對水450kg機械噴霧;單子葉雜草多的地塊用6.9%驃馬乳劑750mL/hm2對水450kg噴霧。

2.5適時收獲

人工收獲和機械分段收獲在蠟熟后期進行,聯合收割機收獲在完熟初期進行。收獲損失不得超過3%。

參考文獻

[1] 夏洪玲.強筋春小麥品種的特征特性及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小麥研究,2007,28(1):17-18.

[2] 劉新月,張久剛,衛云宗.優質抗旱小麥新品種晉麥78號選育[J].小麥研究,2007,28(1):23-25.

[3] 衛云宗.抗旱高產小麥新品種臨旱6號[J].小麥研究,2007,28(1):35.

[4] 王興語,孫欽洪.魯東南冬小麥高產施肥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7(12):108-109.

小麥栽培技術論文范文4

小麥采取溝麥種植方式,溝距60cm,其中埂寬40cm,溝寬20cm,溝底播種小麥。立夏前后,在埂上套種1行生姜。

2栽培技術

2.1合理安排,輪作換茬

生姜是不耐連作的作物,在無病姜田塊,連續種植3~4年后應換茬種植其他農作物,間隔2~3年后再種植生姜;新辟姜田,一旦田中發現病株,要及時換茬,間隔期要在5年以上,土地寬余地區間隔期延至7年以上,效果更好。

2.2嚴格選地,施足基肥

良好的生產條件和土壤基礎是小麥、生姜間套作的關鍵,應選擇土層深厚、地力肥沃、疏松透氣、排灌方便、無姜瘟病的輕壤地種植。在此基礎上,秋季小麥播種前要深耕細耙,科學配方施肥。并根據土壤蟲情,施入3%的辛硫磷顆粒劑75~90kg/hm2或黑礬225~300kg/hm2,進行土壤消毒。

2.3品種選擇,合理密植

小麥品種要選用株型緊湊、分蘗力強、成穗率高、增產潛力大、抗倒伏的晚播中熟品種,如淄麥12、濰麥8號等。生姜要選用姜塊肥大、皮色黃亮、不干縮、未受凍、無病蟲害的健壯姜種,如寧陽黃姜、萊蕪大姜等品種。姜種的處理要分困姜、炕姜、分選壯芽3個步驟進行。小麥播種量97.5kg/hm2左右,成穗達525萬穗/hm2;生姜采取帶芽姜塊橫向平播于溝底,株距15~17cm,種植12.15萬株/hm2左右。

2.4適期播種

小麥適宜播種期為10月10~20日,出苗后管理同常規大田,翌年5月底至6月初小麥成熟時適時收獲,收割小麥時,只取麥穗,留下60cm高的麥秸遮蔭。在小麥收割前的清明前后暖姜芽,首先選擇肥大、皮色亮黃、無病、無蟲蛀的姜塊作種。催芽前用多菌靈或G-1型生姜增產劑浸種,選擇無風晴天將姜種放在地上晾曬,中午翻動1次,晚上搬回室內,堆積4~5d,保持溫度11~15℃,使姜種“發汗”(困姜)。這樣反復3次即可催芽,谷雨后打包上炕(一般在廚房內)。開始溫度不要超過20℃,以后逐漸升高并保持在23~25℃,約20d出芽。出芽后溫度要降低到17~18℃。催芽期間相對濕度要保持在80%~85%。當芽長到花生米大小時,即可分芽播種。分芽時保證每塊60g左右,并有1~2個壯芽。套種日期以5月4~12日為宜。播種前3~5d,先在播種行內開深15cm、寬10cm的溝,施優質圈肥22.5t/hm2或餅肥2250kg/hm2、氮肥375kg/hm2、磷肥375kg/hm2、25%多菌靈15kg/hm2,混合后施在溝的陽面。播種將芽塊橫向平播于溝底,株距15~17cm,種植12.15萬株/hm2左右,隨后用土蓋嚴,厚度以4~5cm為宜。

2.5科學管理

生姜套種完畢后要澆1遍水,澆水或雨后要及時劃鋤。播后15d生姜頂芽出土,應及時澆出苗水。一般每周澆1次水,追肥后要勤澆水,4~5d澆1次水;汛期注意排水,特別是熱雨后應及時澆清潔井水。在苗高30cm,具有1~2個分枝時,輕施提苗肥,追施硫銨75~300kg/hm2。8月上旬要先拔除小麥秸稈,然后再大量追肥。追施豆餅1500~2250kg/hm2,復合肥375~525kg/hm2。9月上旬生姜進入根莖生長盛期,可再追肥1次,追復合肥225~300kg/hm2。在立秋前后(8月上旬),結合追肥進行培土,使原來的溝變成壟,壟變成溝。壟高10~15cm,寬25cm左右。

2.6病蟲害防治

生姜的病蟲害主要是姜軟腳病、姜腐病和姜螟、姜糞蟲蛆等。姜軟腳病俗稱姜發瘟,此病在小滿至大暑期間為發生盛期。在防治上,選擇無病菌土壤和無病區的姜種,防止姜根部積水和受漬;一旦發病應及時拔除發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高錳酸鉀750g/hm2,對水750kg對土壤進行消毒。姜腐病病癥是由皮爛向中心(姜瘟病則由心爛向皮),在防治上,不讓姜地積水,施用的農家肥要漚熟;若已發病,可淋施波爾多液,或按防軟腳病的辦法進行土壤消毒。在防治姜螟上,及早撲滅姜螟成蟲,捉除幼蟲,或在1~2齡的幼蟲期施藥毒殺。此蟲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開始危害,以在幼蟲低齡期施藥效果較好。可用除蟲菊酯類農藥750g/hm2對水450~600kg噴殺,或用速殺滅丁750g/hm2對水600kg在傍晚噴于姜苗心葉,待藥液流到莖部就可毒殺姜螟幼蟲。姜糞蟲蛆可用敵敵畏5000倍液淋于蟲害區,以殺滅幼蟲,并防止其蔓延危害其他植株。

2.7及時收獲

生姜不耐0℃以下的低溫,要在10月中旬前初霜來臨之前收獲貯藏。收獲的前2d,澆1次水,促使姜塊更加圓潤,同時利于收獲。收獲時,可直接用手抓住1株或2株生姜,往身前斜拔,即可連同姜塊拔出,然后用鐮刀在姜塊上方1cm處砍掉枝葉,并把種姜掰下另行放置。收獲的姜塊不需晾曬,直接放入井窯中貯藏。

小麥栽培技術論文范文5

論文摘要 從測土配方施肥、篩選優良品種、選擇最佳適播期、機械化半精量擴行播種、旋耕鎮壓、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科學化學除草、化控防倒、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方面介紹了小麥的超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小麥的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近幾年利辛縣全面開展了小麥高產攻關競賽活動,集成小麥高產攻關技術規程,嚴把各項技術環節的落實,使小麥產量逐年提高,出現了大面積產量超過9 000kg/hm2的超高產田塊和高產示范區,現將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測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機肥,推廣秸稈還田技術,能夠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基礎肥力,增強小麥抗倒性,提高小麥品質。由于以往偏重于化肥的施用,而忽視了對有機肥的積制,對于一些秸稈也隨意丟失浪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糧食作物產量的提高。近幾年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開展,了解了土壤養分含量狀況,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增長緩慢,在1.2%~1.4%之間,速效養分含量表現為少氮、穩磷、鉀下降趨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制定測土配方施肥方案。要求秋種時要保證增施有機肥45t/hm2以上,進行秸稈還田2 250kg/hm2左右,同時對氮、磷、鉀速效化肥,進行合理配比,達到節本、增產、降耗的目的。通過試驗,認為速效氮肥的基追比例以7∶3為穩妥,磷、鉀一次性基施,具體用量基施尿素300~375kg/hm2、磷酸二銨150~180kg/hm2、氯化鉀120~135kg/hm2。通過組織專家測產驗收,增施有機肥的田塊,產量大部分都突破了9 000 kg/hm2大關,最高產量達到9 525 kg/hm2。因此,通過近幾年的技術經驗總結,增施有機肥,推廣秸稈還田,科學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奪取小麥高產的關鍵所在。

2篩選優良品種

前幾年,我鎮小麥品種多、亂、雜現象比較突出,以豫麥18為主的春性品種播種面積占70%以上,導致了小麥冬前凍害現象年年發生,造成了小麥大幅度的減產。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加強品種的對比試驗篩選工作,通過各項種植對比,選擇了一批高產、抗凍性強的新品種,如皖麥50、皖麥52、煙農19、西農797、豫麥70等作為主推品種,搭配有苗頭的品種,淘汰豫麥18、豫麥34、鄭麥9023等抗凍性差的老品種,為我鎮小麥再創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3選擇最佳適播期

小麥播種過早,容易造成冬前凍害,不利于優質生產;播種過晚,不利于產量的提高。選擇最佳播期,是奪取小麥高產優質的關鍵環節。要達到小麥既高產又優質的雙重目標,適期播種非常重要,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小麥要高產,就要適當早播,而小麥要達到優質生產,就要適當推遲播期。這就形成一對矛盾,因此選擇小麥最佳播期,是實現小麥既高產又優質的唯一方法。半冬性品種播期以10月10~15日播種為最佳,春性品種以10月18~25日播種為最好,這樣既防止了因播種過早而造成的凍害,又提高了產量,也減少了養分的消耗,提高了品質。同時,在適期范圍內,足墑播種,能促進根系下扎,增強對養分的吸收,增強抗凍性,從而保證產量的提高。

4機械化半精量擴行播種

機播、半精量播種省種、深淺一致,苗情均勻,利于通風透光。加大機械化半精量擴行播種技術的推廣,提出“少播5kg種,多打50kg糧”的節種增產口號,提高播種質量。一般播種量控制在135~180kg/hm2,行距由20cm擴大到23cm左右,有利于分蘗生長和合理群體的發揮,降低倒伏可能性,為高產豐產奠定基礎。

5旋耕鎮壓

旋耕作為機耕的一種整地方法,被大面積采用,但旋耕耕層淺、表土空虛、漏水漏肥嚴重,土壤空隙多,不利根系下扎,容易造成冬前凍害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推廣旋耕鎮壓技術,一是播種時帶鎮壓器;二是在出苗后,用機、磙、耙進行鎮壓,效果明顯。特別是在小麥冬前出現旺長的情況下,提出全面鎮壓,對促弱控旺起到了關鍵作用,確保小麥前期的茁壯生長,防止后期的倒伏。

6分期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廣分期施肥、氮肥后移技術。分期施肥,氮肥后移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確保后期需肥量,對限制節間伸長,促進穗大粒多、粒重至關重要。一般在小麥拔節中期,3月15~20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進結實率。

7科學化學除草

化學除草可以減少雜草與小麥的爭水爭肥矛盾,提高除草效果。加強不同除草劑的除草對比試驗,對不同品種、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時期進行認真對比調查研究,為選擇對路、安全除草劑,提出合理化學除草方法,提供可靠依據。通過多點試驗,化學除草以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除草為好,使用藥劑以75%的巨星22.5g/hm2對水600kg噴霧為好,或用使它隆600mL/hm2噴霧。3月15日以后,在小麥拔節期要禁止使用除草劑。

8化控防倒

對分蘗多、群體大,出現旺長現象,應早發現、早分析、早預防。在春節前加強鎮壓技術指導,春節后在小麥返青拔節期噴施助壯素、多效唑化,化控防倒,用助壯素或多效唑450 mL/hm2對水600kg噴霧,能有效防止節間的過分伸長,預防后期倒伏現象的發生。

9綜合防治病蟲害

小麥生產時間長,病蟲害發生多,為防止病蟲多發,采取統一預報、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施藥方法,利用綜合配藥技術。在返青拔節期用井岡霉素3 000mL/hm2加高效氯氰菊酯300g/hm2對水600kg噴霧,防治小麥紋枯病、蚜蟲等;在小麥抽穗、灌漿期用多菌靈1.2kg/hm2加吡蟲啉1.05kg/hm2對水750kg噴霧,綜合防治小麥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穗蚜、麥蜘蛛、吸漿蟲等。

10其他

小麥栽培技術論文范文6

論文摘要 水旱兩用稻新品種綠旱1號株型緊湊,生育期較短,結實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強,產量高,適宜在干旱少雨地區推廣。該品種可以進行條播、點播、撒播;旱直播栽培,重點在出苗、孕穗和抽穗3個時期灌透水;對氮肥較敏感,注意適當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除草以化學防除為主, 輔以人工除草。

綠旱1號是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綠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兩用稻。1995年該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蓮子草(俗稱革命草)的基因組DNA,采用浸胚法將其直接導入優良常規水稻新品種“6527”中,經7年11代的系統選擇,于2001年育成了高產、耐旱節水稻新品系1DJ08。2001~2002年對該品系進行品比試驗,2002年定名為綠旱1號。2003~2004年參加國家旱稻長江下游組區試和生產試驗,2005年6月通過國家品種委員會品種審定,審定號:國審稻2005053。2005年12月申請國家品種權保護,公告號: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學特征 株高100 cm左右,每穗總粒數118.9~159.2粒,每穗實粒數100.9~130.3粒,結實率82.0%以上,千粒重25.0 g左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成熟時稈青籽黃,后期轉色好,落粒性適中。

1.2 生物學特性 全生育期平均108.2 d,比對照中旱3號早熟2.3 d;有效穗304.5萬/hm2;分蘗成穗率63.9%;米質主要指標表現:整精米率55.7%,長寬比2.9,堊白率38%,堊白度5.4%,膠稠度50 mm,直鏈淀粉含量25.9%。米質較好。

2 產量表現 

2.1 區域試驗 2003~2004年,參加國家旱稻長江下游組區試,在旱播旱管的情況下,試驗平均單產4 737.45 kg/hm2,較對照中旱3號增產22.96%。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單產4 533.75 kg/hm2,較對照中旱3號增產45.29%。2006年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稻區試,實際產量達9 781.8 kg/hm2。2006年9月在安徽省淮南農場和龍亢農場進行小麥茬機械旱直播栽培(在播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各灌1次透水),經實地測產,理論產量分別達到9 391.5和8 626.5 kg/hm2,實際產量達7 983和7 332 kg/hm2。

2.2 田間試驗 2006年安徽省肥東縣店埠鎮大郢村農民韋秀干在自家遠離水源的田塊試種了綠旱1號0.087 hm2,播后進行無水層栽培管理,實收稻谷762 kg,折合產量達8 758.6 kg/hm2,基本達到了水稻正常栽培的高產水平。2007年安徽省淮南龍亢農場示范栽培,連片種植面積4.67 hm2,平均產量7 500 kg/hm2。安徽科技學院楊安中試驗的小區產量高達12 000 kg/hm2。

3 栽培技術

3.1 播種 接冬季作物茬在前茬收割后立即播種,應在6月20號前播完。播種前,先將種子浸泡2~3 h,然后淘洗干凈,將旱育保姆按1∶3比例拌種晾干,播種深度3~5 cm。綠旱 1 號可以進行條播、點播、撒播。條播播種量45~52.5 kg/hm2,點播 40~45 kg/hm2, 撒播55~60 kg/hm2。

3.2 施肥 綠旱1號對氮肥較為敏感,應注意適當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通常施純氮150~210 kg/hm2(折合尿素330~450 kg/hm2)、純磷75~105 kg/hm2(折合過磷酸鈣750 kg/hm2左右)、純鉀120 kg/hm2(折合氯化鉀225 kg/hm2左右);盡可能用有機肥、磷、鉀肥和70%的氮肥于旋耕前施入作基肥;20%的氮肥在孕穗期結合灌透水時施入;其余10%的氮肥在始穗期施入,施后灌水。

3.3 水漿管理

3.3.1 旱直播少水栽培。在旱播之后,立即灌1次透水齊苗;孕穗期灌1次透水,以增加穗粒數;抽穗期灌1次透水,增加結實率和千粒重;成熟期有條件時可以再灌1次透水。

3.3.2 有水栽培。在插秧后淺水,以后可以不進行水層管理,緩慢退水,其他方法同水稻栽培。

3.4 病蟲草害防治 

3.4.1 雜草防除。①可用20%丁·口惡乳油2 250~3 750 ml/hm2對水750 kg/hm2在播后出芽前噴霧,或拌細潮土1 800~2 250 kg/hm2作毒土處理,兩種方法均需在雜草未出土前和土壤潮濕的條件下進行。②用20%丁·芐可濕性粉劑3 kg/hm2對水750~900 kg/hm2,于雜草1~2葉期進行噴霧。③用10%千金乳油1 500 ml/hm2對水750~900 kg/hm2于雜草1~2葉期噴霧防治。④雜草5葉期以上時,應酌情增加用藥量。

3.4.2 病蟲害防治。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方法與水稻相同,因為田間無水,在防治時相同的用藥量要注意增加用水量,一般用水量為750 kg/hm2以上。

參考文獻

[1] 蘇賢巖,徐瑞琳,胡宏云,等. 旱稻主要病蟲害發生及對產量影響的初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9):2649-2650.

[2] 黃立春,趙曉明,藺聰,等. 沈陽市水稻地膜覆蓋旱管節水栽培技術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383-384,387. 

[3] 許傳萬. 中粳雜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術[J]. 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8):159.

[4] 胡潤,葉北朝,紀根學,等. 水稻強化栽培大田基本苗的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5,33(9):1578-15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 欧美色亚洲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美日韩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 欧美 中文 日韩专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另类69xxx |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第一页 |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 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 欧洲日韩视频二区在线 | 69视频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电影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 在线国产视频观看 | 日韩视频高清 | 毛片黄色视频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另类 | 福利视频二区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黄色a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va在线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三级 | 欧美.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国产午夜小视频 |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免费观在线 | va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国产日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