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延續護理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延續護理模式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延續護理模式

延續護理模式范文1

[關鍵詞]延續護理;高齡產婦;實施

延續性護理服務是為有醫療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醫療護理、康復促進、健康指導等服務,是住院護理服務的延伸,主要針對在出院后仍然存在較高護理需求的患者,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現場咨詢等措施將醫院高質量、專業水平的醫護服務延伸到社區與家庭,使護理服務方式變得更為現代,既能滿足患者需求,促進了患者的自我康復能力,也更有利于節省醫療資源,也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精神和經濟負擔。近年來,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二胎”的全面開放,出現產婦的年齡日趨高齡化的現象,隨之帶來的是對產科護理工作更高的需求。出院后延伸護理服務模式是對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護理服務的延伸和拓展,也將是產后護理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本研究結合近年來我院產科與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續護理服務的做法,建立高齡產婦出院后延續護理服務模式,對40例高齡產婦采取延續性護理服務模式,觀察其效果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80例高齡產婦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1)年齡均≥35歲;(2)均為單胎分娩;(3)順產;(4)未合并內科疾病的并發癥;(5)均無交流障礙,能夠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6)均自愿參加本次調查研究。兩組產婦均為單胎,其中觀察組年齡35~44歲,平均(38.3±1.8)歲;妊娠周期36~42周;產后住院時間為2~7d,平均(4.2±1.5)d;剖宮產13例,自然分娩27例。對照組年齡35~45歲,平均年齡(39.1±1.7)歲;妊娠周期36~43周;產后住院時間為2~7d,平均(4.2±1.5)d;剖宮產14例,自然分娩26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妊娠周期、產后住院時間以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具體方法為住院期間按產后護理常規落實相應工作,如:子宮復舊、母嬰同室、早接觸、早吸吮、按需哺乳以及有效的母乳喂養指導等至出院。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延續性護理服務模式,查閱、分析和總結國內外關于延續性護理服務模式和延續性護理的相關文獻資料,結合近年來我院產科與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續護理服務的做法,為建立高齡產婦出院后延續護理服務模式,擬定高齡產婦產后康復延續性護理服務內容,方式包括電話隨訪、上門訪視、微信咨詢等,由經過正規培訓的產科護理人員或社區護理人員對符合條件出院后的高齡產婦進行護理服務。具體方法:(1)電話隨訪:健康服務中心專職護理人員每周按隨訪的內容進行一次的電話回訪,內容包括:睡眠、飲食、心理狀態、情況、泌乳情況、子宮復舊情況、惡露、會陰傷口等情況,并針對產婦的問題進行指導。(2)上門訪視:由社區專職護士定期上門訪視,訪視內容見產后訪視評估記錄表。(3)微信咨詢:將觀察組建立一個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將母乳喂養技巧、產后注意事項、盆底肌功能訓練方法、飲食指導、心理減壓技巧、育嬰知識等放群里共享,并設專職護士24h負責指導與答疑。(4)產后保健操的訓練:根據產婦的情況,運動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循環漸進行練習,直至產后6周。出院后由專職護士每周對觀察組進行評估與指導。保健操訓練方法如下:①深呼吸運動:仰臥位,雙腿伸直,全身放松,慢慢地吸氣擴張胸部,腰部緊貼著床,然后慢慢地呼氣。目的:鍛煉新媽媽的膈肌和胸腹部肌肉,提高肺活量。②縮肛運動:仰臥位,雙膝分開,并放松,雙膝用力向內合攏,同時收縮,然后雙膝分開。目的:鍛煉盆底肌肉,用助于預防產后尿道松弛而引發的溢尿及子宮脫垂。③伸腿運動:仰臥,兩臂伸直放于身旁,兩腿輪流上舉和并舉,舉時須與身體保持直角,該運動有利于腹肌力量的加強。目的:鍛煉腰部、臀部、腿部肌肉,有助于身形的恢復。④腹背運動:仰臥位,雙膝屈起,雙足平放床上,抬高臀部,使身體重量由肩及雙足支持。目的:鍛煉腰部、腹部、腿部的肌肉,鍛煉身體的平衡性,并防止子宮脫垂。⑤仰臥起坐:仰臥位,雙手叉腰坐起。⑥腰部運動:跪姿,雙膝分開,肩肘垂直,雙手平放于床上,腰部進行左右搖擺運動。⑦全身運動:跪姿,雙手支撐于床上,左右替向背后高舉。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產后42d的泌乳量、6個月純母乳喂養率、子宮入骨盆時間以及惡露平均消失時間,并采用問卷調查表格評估產婦的產后抑郁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泌乳量評價標準,以嬰兒滿足進行評價:(1)乳量多,除能滿足嬰兒每天所需母乳量外仍有部分剩余;(2)乳量適中,滿足嬰兒每日所需母乳量;(3)乳量少,無法滿足嬰兒每日所需母乳量。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進行產后抑郁調查,總分30分,分值≥10分為抑郁篩查陽性。采用自擬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態度、效果等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

2結果

2.1兩組產婦身體康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子宮入骨盆時間(7.2±2.5)d、血性惡露消失時間(18.8±8.6)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9.2±2.5)d,(21.7±5.9)d,6個月純母乳喂養率(80%)明顯高于對照組(37.5%),泌乳量多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產婦產后抑郁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產后抑郁評分(6.8±1.6)明顯低于對照組(93±2.4),護理滿意度評分(98.2±1.7)明顯高于對照組(91.4±2.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大多數產婦經過漫長的分娩過程,分娩后身體內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等器官功能均需要修復,加上年齡大、分娩體力消耗、會陰切口或剖宮產切口疼痛等各種原因,致使產婦心理情緒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變化,產婦的康復和新生兒的喂養均容易造成不利的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產婦的產后身心健康,尤其對高齡產婦,其產后康復過程直接關系到今后的健康,因此產婦及其家屬對產科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延續護理模式范文2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01

乳腺癌是影響女性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增高,乳腺癌根治化療是目前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手段,可切除腫瘤組織,但因術后癌因性疲乏,加之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自我效能水平,進而影響術后患者恢復[1]。效能水平的高低關系到患者自身恢復狀態,可直接反映患者能動性,能直接說明術后護理在患者主動意愿上的實施效果[2]。延續性護理主要是從醫院到家庭的護理,因屬于患者院外護理,護理人員缺乏積極性與責任意識,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責任制模式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自我效能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具體信息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期間在我院腫瘤二科接受乳腺癌化療的患者25例為對照組,選取2017年5月-2017年9月期間在我院腫瘤二科接受乳腺癌化療的患者25例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28-66歲,平均年齡(45.36±8.18)歲。觀察組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42.23±8.02)歲。統計學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延續性護理:出院前告知患者各項注意事項,定期電話回訪,指導患者飲食、心理、運動等各個方面。觀察組實施責任制模式延續性護理:①成立責任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完善組內各項獎罰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熱情;②患者治療期間,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宣講健康飲食、運動、睡眠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自護能力;③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發現負面情緒,及時疏導,避免影響患者治療、恢復效果;④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強調定期復查;⑤可采取電話、微信、家訪的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各項生命體征,定期組織相關疾病講座,邀請患者參加,可結交新朋友,促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生活。

1.3 觀察指標 ①干預后6個月,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3]評定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量表有10個條目,各條目滿分4分,2.5分為中間值,得分越高則表明自我效能越強;②干預后6個月后,采用Piper疲乏修訂量表(revisde Piper fatigue scale,PFS-R)[4]?u價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包括感知、認知、情感、行為嚴重度四個方面,各條目滿分10分,評分越高則癌因性疲乏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2.1 自我效能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癌因性疲乏程度 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癌因性疲乏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乳腺癌化療對于患者來說,帶來的不只是身體上的創傷,心理影響更為嚴重,需要較長時間恢復[5]。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多的關心與理解,延續性護理是將護理從醫院延伸到患者家庭、社會生活,及時了解并解決其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因延續性護理缺乏系統性責任與考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延續護理模式范文3

關鍵詞 語言模糊性;索緒爾;符號學

一、符號學的相關理論

歐洲符號學創始人索緒爾(F.de.Saussure)認為語言符號由兩部分組成:所指(signified)和能指(signifier),分別代替概念(concept)和音響形象(sound image),二者就象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不可分割,同時,二者之間的聯系又是任意的。語言符號并非呈現為預先劃定的實體,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的兩個組成部分原是模糊不清的,思想(概念)離開了詞的表達,“只是一團沒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渾然之物”,“預先確定的觀念是沒有的”。由此索緒爾得出結論,思想和聲音形象“本質來說是渾沌的”,語言是在這兩個無定形的渾然之物形成時制定它的單位的。

從索緒爾的語言符號模式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語言形式本身及其所包含的思想觀念內容原本是“渾沌的”、“模糊的”。但是索緒爾的符號模式忽視了客觀世界的作用,而大洋彼岸的美國符號學創始人皮爾士(C.S.Peirce)則彌補了這一不足。皮爾士的符號模式是一個三項式(triad),包括符號,對象和解釋項,其中符號相當于索緒爾的能指,解釋項相當于索緒爾的所指,但不同點是:索緒爾的所指是先驗存在的封閉的系統,而皮爾士的解釋項則含摻進不同人的主觀因素,使思想意義更加不確定,進而變得模糊起來。皮爾士符號模式中的“對象”,則是被索緒爾一筆勾銷的客觀世界。皮爾士認為,符號(特別是肖似符號icon)不可避免地要帶有客觀世界的烙印,象形文字就印證了這一觀點。綜合歐美兩大符號學流派的相關觀點,本文按照客觀世界,所指觀念世界及其形成和能指語言形式本身三方面來分析語言模糊性產生的根源。

二、語言模糊性的根源

1.客觀世界帶來的語言模糊性

客觀世界有許多事物,在類與類之間的差異是連續的,而且任何事物都在不斷變化,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漸變而不是突變的。如事物形狀的差異,由方到圓,由長到短,由大到小等等,都是連續的、漸變的。事物的色彩也是如此:不同色彩的本質差異是光波的長短差異,而光波的長短差異是連續的、漸變的。再如,人的一生從出生到年老,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而語言中卻硬要以“嬰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去標志不同的年齡段,自然不能絕對地分清楚。此外,事物的數量多少也是連接的、漸變的,如禿子與滿頭烏發者之間,頭發的數量是漸變的,任何人都可能比另一個人多一根頭發或少一根頭發。還有各種生物的進化過程也是漸變的:“微生物”與“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界限未必是絕對清楚的。

2.所指概念世界中產生的模糊性

客觀事物本身是無限的、千姿百態的、瞬息萬變的,而人們的主觀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們的認識不可能與客觀事物完全同一。認為,事物的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客觀事物之間的差異是絕對的,同一是相對的。所以當人們用語言表達認識結果時,就不得不采用抽象概括的辦法,由此帶來語言單位不像客觀事物那樣個個有差別。以事物的形狀為例,人們對事物的形狀的認識只能通過有限的分類模型去逼近客觀事物,把形狀各不相同的萬事萬物歸入有限的分類模型中去。如“circle”、“square”、“triangle”等,而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為每一個形狀分類模型。這樣,客觀事物的形狀都只是在不同程度上近似某個形狀分類模型,即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隸屬于某個形狀分類模型。模糊性由此而生。此外,有時某事物本身的性態相對明確,但是,限于一定的條件,我們對這一事物的本身的性態只有比較模糊的認識,“受此影響,人們在進行抽象、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時,往往無法精確地確定一切思維對象的內涵和外延。”人們在語言表述時,就不得不采用maybe,often,usually, always,quite,almost等帶有模糊色彩的語言形式。

3.語言能指本身的特點

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指出了語言符號的兩大基本特性:任意性和線性。任意性除了包括上文提到的含義外,同時還指能指符號之間“消極的和表示差別的關系上”,換言之,語言符號的聲音層面同樣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性從根本上導致了語言符號的模糊性。日常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是社會群體在長期的言語交際活動中自然形成的,這一點是日常語言與人工語言、科學語言的根本區別。人工語言、科學語言可以人為地做出明確的定義,如作為數學術語的“圓”、“直線”等都有明確的定義,盡管客觀世界中并沒有這些明確定義的對象。但是日常語言不可能人為地做出明確定義,即使做出明確定義,也不可能在日常交際中按明確定義去使用。與某人說另一個人是青年時,很可能并不知道這個人的實際年齡,只是依據其外表對其年齡做出模糊的估計。因此,日常語言必然比人工語言、科學語言具有更多的模糊性。

三、結語

總之,語言模糊性不僅根源于客觀世界的特點,同時還離不開語言所指觀念世界及人類思維認識方面的原動力,更直接產生于語言能指形式本身。通過對語言模糊性產生根源的符號學把握,我們對語言模糊性有了全新認識,可以更好地掌握有關模糊語言表現特點和運用規律,這樣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運用能力和語言表現力。

參考文獻:

[1]趙德遠.關于模糊理論及其來源的哲學思考.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

延續護理模式范文4

近年來,由于居民飲食習慣改變、人口老齡化等原因,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經達到9 840萬,發病總人數位居全球首位[1]。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且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約49.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足[2]。

1 延續護理概念、意義

美國老年病協會將延續護理定義為一種幫助患者順利完成不同健康照顧場所(如醫院至家庭)之間轉移或不同層次健康照顧機構(如醫院不同科室)之間轉移的健康服務,該服務具有協調性和連續性[3]。在延續護理實施的過程中,隨訪人員通過與患者及患者家屬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給患者及家屬良好的院外指導,促進患者健康恢復,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節約社會資源。

2 延續護理的起源及發展

1989年美國開創性的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延續護理干預”的臨床研究,該研究顯示延續護理有利于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和醫療費用[4]。該小組經過20余年不斷深入的研究,發現延續護理有利于多種慢性疾病患者的預后。我國臺灣、香港地區較早引入延續護理這一概念,并將其應用于出院患者健康管理[5]。香港理工大學黃金月教授及其團隊將奧馬哈系統翻譯、漢化應用于冠心病、糖尿病、晚期腎病等多種老年慢性疾病的延續護理服務當中,并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6]。黃金月教授在對延續護理的不斷研究過程中提出了“4C”延續護理模式,“4C”模式要求在延續護理服務過程中做到服務全面、協調,具有良好的延續性和協作性[7]。對于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延續護理,我國各大醫院仍在不懈探索過程當中。施雁等[8]在為糖尿病患者進行延續護理時采用了“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模式,從患者入院到患者回歸日常生活為患者提供專業、優質、全程的健康照護,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延續性護理越來越重視,對延續護理的研究與探索逐漸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科研效果。目前,我國延續護理主要采用電話隨訪、家庭訪視、應用智能APP隨訪、患者小講座、糖友俱樂部、宣教視頻等形式。

3 延續護理的院內評估

患者在入院初期,由醫生、專科護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成員組成的延續護理團隊要對患者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評估內容一般包括患者經濟情況、衛生情況、接受知識的能力、心理狀態、生理健康等方面[9-10]。良好的院內評估有利于延續護理人員更為深入的了解患者情況,為患者制定更為個性化的延續護理方案,優化延續護理干預效果。

4 延續護理的隨訪形式

4.1 電話隨訪

電話隨訪是利用電話與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互動,了解患者出院后疾病情況、服藥情況、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等,對患者進行監控與指導[10]。旨在為出院患者提供專業、持續的健康知識及醫療護理服務[11]。電話隨訪具有節約人力物力、方便快捷,患者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溝通解決。在丁婭婕等[9]的研究中,予以實驗組電話隨訪等形式的延續護理,對照組常規護理。延續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生化指標優于對照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表明延續護理臨床效果良好。但目前我國電話隨訪缺乏標準化流程,多憑借經驗進行,各個醫院標準不一。電話隨訪團隊成員大多是護理人員,缺乏醫師、營養師等人員的參與[10]。

4.2 家庭訪視

家庭訪視是指醫護人員按照約定時間到患者家中為患者提供治療、護理。在家庭方式過程中,隨訪人員可以實地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生活環境,能夠及時發現患者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其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避免盲目指定延續護理方案的弊端,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2]。敖潔等[13]在為中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進行延續護理時采用了醫院-社區延續護理干預模式,研究結果顯示該延續護理模式有利于提升糖尿病足患者的自護能力。然而,大面積的家庭隨訪起來需要調動大量醫護人員。國內醫院普遍存在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這導致家庭隨訪實施起來比較困難,與社區聯合的延續護理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12]。

4.3 應用微信、QQ等APP進行隨訪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延續護理的隨訪形式也趨于多元化,越來越多的護理同仁?_始使用微信、QQ等應用軟件對患者進行隨訪。王麗娟等[14]、康爍等[15]使用微信公眾號定時發送推送,建立微信群對患者進行鼓勵、監督,均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使用智能手存在一定困難,因此該隨訪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患者的理解能力不同,對微信等平臺發送的文字理解可能會產生偏差。這些因素制約著依托微信等APP延續護理模式的發展。

4.4 其他形式

大多數延續護理的隨訪并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而采用多種形式結合的患者隨訪。在我國患者小講座、糖友俱樂部、宣教視頻等[16-18]形式也深受患者喜愛,既豐富了老年人日常生活又可以使患者習得疾病相關知識,寓教于樂,干預效果良好。

5 隨訪頻率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Wanger分級不同,不同學者的研究中隨訪頻率存在一定差異,但隨訪時限大多集中在患者出院6個月內[19]。目前我國糖尿病足延續護理的目標人群大多集中在糖尿病足Wanger 0級患者。國內學者鄭娜[20]的研究為期3個月,在患者出院后1~2 d進行首次電話隨訪,之后1次/周電話隨訪,半月1次家庭訪視,并要求患者門診復查1次/月。而對于已經出現潰瘍創面的患者進行延續護理的隨訪時間相對較長,張玉紅等[21]對26糖尿病足傷口患者進行延續護理,出院后到醫院復診1次/周,患者潰瘍創面愈合后終止隨訪,隨訪時間達8~55周。

延續護理模式范文5

關鍵詞:靜脈治療護理學組;PICC;帶管出院;延續護理;影響效果

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是化療患者輸液的重要通道之一,由于化療時間較長,因此大部分患者在化療期間需要帶管出院。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如果未予以PICC管恰當的管理,易導致導管滑落、感染、堵塞等情況,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1]。本文探究了靜脈治療護理學組在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影響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38例PICC帶管出院患者作為對照組,選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40例PICC帶管出院患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32~70歲,平均年齡在(50.2±2.4)歲,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35~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的護理模式行延續護理,即予以患者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的置管情況,叮囑患者要定期進行復查等;研究組按照靜脈治療護理學模式行延續護理,具體如下:①建立靜脈治療護理學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工作的質量考核;②出院前指導:在患者出院前,詳細記錄患者的信息,向患者免費發放PICC健康知識手冊和記錄卡,指導患者如何進行正確的記錄;③定期予以患者電話或者上門隨訪,對于電話隨訪的患者可以詢問患者置管情況,予以患者口頭上的指導,對于上門隨訪的患者,可以觀察置管情況,及時指出問題,告知患者如何正確處理,并了解患者的身體健康情況予以相應的護理和宣教,提高患者導管維護的依從性;④定期開展經驗總結交流會,通過對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在護理中的問題,并探究相關的解決對策,提高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者的導管脫落率、導管感染率、導管維護依從性評分和滿意度評分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分析靜脈治療護理學組在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影響效果。

1.4評價標準 采取評分制對患者的導管維護依從性和滿意度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效果越好[2]。

1.5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實驗中產生的數據均錄入至統計學版本為SPSS21.0軟件中進行處理,發生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評分采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導管脫落率和導管感染率 經過比較結果表明,對照組導管脫落率21%和導管感染率16%均高于研究組導管脫落率5%和導管感染率3%,組間比較,P

2.2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和導管維護依從性評分 經過調查,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87.6±3.7)分和導管維護依從性評分(85.3±2.5)分均低于研究組的滿意度評分(94.5±2.4)分和導管維護依從性評分(95.8±1.6)分,組間比較,P

3 討論

PICC置管在臨床中被廣泛的應用,主要原因是PICC置管具有留置時間長,并發癥低的特點,可以減少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建立靜脈治療護理學小組應用于PICC帶管出院患者的延續護理中,可以降低患者導管脫落和感染的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4]。

為了加強對PICC帶管出院患者的延續護理,真正的發揮靜脈治療護理學小組的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做好患者出院前的指導工作,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PICC留置管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者留置管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處理;②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減少導管的感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③建立PICC患者群,通過網絡技術使患者可以在群內進行相關問題的交流,及時為患者解決相關的問題[5]。

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對照組導管脫落率、導管感染率均高于研究組(P

綜上所述,應用靜脈治療護理學組在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減少了導管脫落和感染的發生率,提高了導管維護依從性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馮玉玲,宋文超,楊碩真,等.靜脈治療護理學組在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1083-1084.

[2]袁春安.靜脈治療護理學組在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影響[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1):284-285.

[3]張秋娥.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并發癥發生狀況與對策[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2,11(06):66-68.

延續護理模式范文6

關鍵詞:腎衰竭;延續護理;影響

Effect of Extended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and Efficacy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ZHANG Cheng-qiong,TIAN Yu-li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Ya'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an 62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inu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hemodialysis on it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renal medicine in 2014.6~2014.6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70 cases of renal failure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ll b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of 35 cases,35 cases of conventional group of patients in general nursing mode,implement continu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mode.Results Conventional group patients normal life,emotional,psychological,social ability,mental state,and get along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other index score below the intervention group,P

Key words:Kidney failure;Continuation of care;Impact

I衰竭指由多種慢性腎臟類疾病長期緩慢發展,后期出現機體腎臟功能下降及嚴重喪失的病理過程。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前者病情發展較快,主要發病原因包括機體因疾病導致腎臟血流供應受到影響、或者因某種原因導致腎臟動脈受到阻塞[1-2]。后者主要發病原因為機體有長期腎臟病變史,隨著病程時間延長造成患者腎臟功能日漸削弱,引發腎衰竭。其主要臨床表現包括3個階段,少尿期、多尿期及病情恢復期[3]。本文研究對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對其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腎內科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35例與干預組35例,其中常規組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齡51~68歲,平均年齡為(60.1±3.4)歲;干預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為50~72歲,平均年齡為(62.1±2.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行一般護理模式,包括正確指導患者用藥及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干預組實施延續性護理,科室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為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學習延續性護理工作方法及如何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及交流。由護士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疾病進展,并通過相關網絡平臺如微信、QQ等方式與患者保持交流,對患者遇到的相關問題提供積極解決方式,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在患者出院時做好健康宣教,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飲食指導,保證患者機體營養,與患者隨時保持聯系。告知其此疾病是一種需要患者堅持長期治療過程,幫助患者疏導心理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通過自制生存質量評分表觀察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情況評分及調查患者臨床質量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觀察兩組生存質量評分 常規組患者正常生活能力、心理情緒方面、社交能力、精神狀態及與家庭成員之間相處關系等指標評分均低于干預組,P

2.2觀察兩組臨床療效 常規組患者疾病治療總有效率為80%,干預組為94.29%,干預組高于常規組,P

3討論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患者有腎臟疾病史在病程發展至后期的不良結局之一,大多數患者病情較嚴重,在臨床治療較困難且大多數患者臨床療效不明顯,對于此類患者行血液透析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之一。大多數患者會因疾病治療時間長且花費較大會引起患者出現不良情緒,臨床護理此類患者時應注重對其進行延續性護理[4]。

本文經研究得出常規組患者正常生活能力、心理情緒方面、社交能力、精神狀態及與家庭成員之間相處關系等指標評分均低于干預組,P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全面出院指導,并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在網絡平臺上保持交流,及時幫助患者解決相關問題,掌握其疾病治療進展,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及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蔡曉燕,潘蓉,劉玉玲,等.延續護理在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144-145.

[2]貢亞芳.延續護理對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和療效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0):39-41,50.

[3]陳彩玲,袁鵬英,谷一薄,等.維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壓患者延續性護理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血液凈化,2013,12(7):404-406.

[4]王新歌,樊少磊,n晗,等.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07-2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 国产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 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 一级毛片免费的 | 日本欧美韩国专区 |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亚洲综合色婷婷 | 最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页 | 国产1区2区 | 日韩中文欧美 | 最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 成人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 欧美日比|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图片区 日韩 欧美 亚洲 | 无遮挡黄色 | 女同互忝互慰dv毛片观看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日韩欧美高清 | 九九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亚洲第一免费视频 | 国产a网站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 欧美日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