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護理溝通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護理溝通方式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護理溝通方式

護理溝通方式范文1

關鍵詞:流程化溝通;婦產科;護理質量;應用效果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n Improving th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in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by Streamline Communication Way

CHEN Xia

(Santai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Mianyang City,Santai 6211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n improving th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in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by streamline communication way.Methods10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 control group was randomly selected befor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g communication(5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andomly selecte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g communication(50 cases)Nursing complaints,nursing dispute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g communic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streamline nursing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the nursing complaints,nursing communication was earlier to reduce medical disputes,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Streamline communicatio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Nursing quality;Application effect

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價已經不僅僅體現在一個醫院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水平,而總是從患者的感受出發,尤其是新一輪等級綜合醫院評審細則更是強調以患者為中心[1]。醫患溝通質量在護理質量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為此,本研究筆者選擇采用流程化溝通方式對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婦產科住院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收到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來自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婦產科住院的100例患者,實施流程化溝通方式前隨機選擇50例(對照組),實施流程化溝通方式后隨機選擇50例(觀察組),在觀察組患者中,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43±3.43)歲;在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62±2.91)歲。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病房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則接受護理人員流程化溝通方式,具體如下:①建立流程化溝通方式:參照CICARE(接觸Connect-介紹Introduce-溝通Communicate-詢問Ask-回答Respond-離開Exit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流程[3]并結合本院護理規范及婦產科患者特點,建立具有科室特征的程序化溝通流程,列舉出護理場景并分發給科室護士,各自制定一份流程化化溝通方案,并集體討論制定一份較為完善的方案,業余時間進行場景模擬演練,不斷改進修訂成冊;②對病房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使護理人員認識到護患良好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技巧培訓中主要側重于語言、非語言、心理溝通技巧,培養護理人員觀察、思維、交往、應變能力。根據CICARE流程表培訓,1次/w,持續2h/次,培訓時間為2個月。在培訓期間,針對護理人員和患者溝通的薄弱環節加強對其溝通方式和心理學知識的整合應用培訓,為了避免單純認知培訓的空泛效果采用體驗式訓練,通過角色扮演、場景模擬演練,讓護理人員直接感受患者信息,分析歸納,讀懂患者潛意識層面的需求;③落實流程化溝通方式:自培訓開始在婦產科開始實施流程化溝通,在溝通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社會地位進行交流,控制自身情緒,面帶微笑,使用敬語和鼓勵性語言;同時要注意自己肢體的動作,在保證護理質量同時注意動作隨意性,給患者溫馨感。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

2結果

與流程化護理溝通實施前相比,流程化護理溝通實施后護理投訴、護理糾紛較前減少,而患者滿意度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目前,護理質量評估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護理技術評估,而從患者整體感受進行評價。近些年來,流程化溝通方式越來越受到學者們和護理人員的關注。流程化溝通方式是美國醫療機構的一種以流程為導向的溝通方式,簡稱CICARE,即接觸Connect-介紹Introduce-溝通Communicate-詢問Ask-回答Respond-離開Exit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指導護理人員利用治療、護理的時間,通過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6個步驟與患者溝通,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加快護理人員人文理論知識到實際應用的轉化。本次研究筆者為探析流程化護理在婦產科的應用效果,對比分析實施前和實施后投訴和糾紛事件以及滿意度,結果發現:與流程化護理溝通實施前相比,流程化護理溝通實施后護理投訴、護理糾紛較前減少,而患者滿意度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流程化溝通方式能夠規范護理人員溝通方式,減少因溝通不良引起護理投訴和糾紛,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應輝,成沛玉.流程再造在優質服務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16-17.

護理溝通方式范文2

關鍵詞 術前訪視 護理 溝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04

眾所周知,患者在術前對手術產生恐懼心理,手術護士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表達能力,能正確向患者解釋手術的意義,減少陌生感和恐懼心理,對手術充滿信心,所以掌握溝通技巧顯得尤為重要,以下簡述術前訪視的溝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發生在手術室護士與患者溝通的最初階段。護士的儀容、舉止、表情等外在的形象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面帶微笑是與患者進行溝通的第一步,微笑是最好的語言,可縮短和患者的距離,消除陌生感,減輕緊張感。護士衣著整潔、舉止大方、平易近人易被患者接受,精誠可托的護士形象就深植患者的心中。

選擇合適的稱呼:首先自我介紹,然后根據患者的職業特點、背景、年齡、性別選擇合適的稱呼,原則上是與患者的身份一致,有禮貌,對長輩年齡大的患者切忌直呼姓名、床號,要有尊稱,要尊重患者,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護士良好修養的表現,有利于進一步的護患溝通。

善于應用語言的交談

言語的情感性:護士和患者交談時,態度溫和、耐心傾聽病人的心聲,用真摯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主動幫助病人解決困難,護士在交談時了解病人在想什么以滿足其心理需要,要以高尚的職業道德、同情關心體貼病人,增強他們對手術室護士的信任。語言最能表達情感,用親切的、美好的、樸素的、文明的言語對待患者。

言語的規范性:手術病人心理壓力大,對手術產生恐懼,所以了解病人的內心活動,注意語言的藝術性、靈活性和科學性。訪視過程中,對患者提出特殊問題,如是否是癌,如癌腫能否根治、是否復發,這次手術一定成功嗎等等,應保持與手術醫生口吻一致,避免含含糊糊,避免詳盡解釋手術過程和步驟,做好保護性醫療措施。同時要避免傷害患者自尊,我們利用語言暗示效應,運用自身角色的威信使患者放棄對疾病的胡亂猜測,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學會傾聽

聚精會神:保持對術者所說的話感興趣,在交談過程切忌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動作,如看表、東張西望、接電話等。要讓病人體會到你把注意力都放在其身上,為了了解術前患者的情況而傾聽,而不是為問題而傾聽,并使其感受到親切和重視。

反應適當:傾聽不僅是指聽到對方說話這樣一種單純生理過程,而是包括了生理的、認識的和情感過程。對患者的語言要不時的作出反應,如點頭、微笑,面部表情要平和。

做好心理護理

大多數患者擔心手術疼痛、手術是否順利、疾病性質、與手術室人員不熟等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應掌握溝通技巧,語氣態度溫和、角度合適、真誠的撫慰,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逐一認真的解釋指導從而獲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減輕患者術前焦慮情緒,有效的心理干預可調節患者的心理環境,提高疼痛閾值。

術前宣教

護理溝通方式范文3

[關鍵詞] 溝通技巧;團體心理教育;精神科護士;影響

[中圖分類號] R3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1(b)-0152-02

護理工作是一個動態的以照顧患者為主要內容的支持性工作。通過與患者溝通,護士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感受、需求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采取相應的護理和關懷。精神科護士作為護士中的一份子,需要承擔更多的職業壓力。一項對精神科護士與精神疾病患者溝通影響因素的研究顯示對患者的理解能力和與患者恰當的溝通對護士和患者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影響。團隊心理教育是一種可以使醫療機構獲益并能增加參與培訓人員的滿意度的方法。團隊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培訓人員提高知識和技能,這項教育方法在全世界內都被廣泛使用,技能不足的培訓人員可以從訓練中獲益[1]。目前,國內對精神科護士溝通技巧的培訓工作相關研究甚少,在此基礎上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在重慶市精神病院精神科病房進行,研究對象為精神科病房護士,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數據分別在培訓前、培訓完成時、培訓完成后1個月三個階段采集。第一步,將精神科病房具有護士執業資格的護士納入研究,向其解釋研究的內容和目的。第二步,如果原意參與研究,參照Holms和Rahe壓力量表對其過去12個月內的主要職業壓力進行詢問,然后得分低于150分,并且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進入團隊心理教育培訓。有57名護士工作于重慶市精神病院精神科病房,其中有3名拒絕參與研究,有2名Holms和Rahe壓力量表評分超過150分,最終有52名護士參與團隊心理教育培訓。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為26名,實驗組男性12名(46%),女性14名(54%);對照組男性11名(42%),女性15名(58%)。

1.2 方法

對研究對象的職業心理壓力測定采用問卷研究方法進行,問卷依據塔夫特-安德森問卷和精神科護士職業壓力量表(PNOSS)制定。問卷包括34項問題,每個問題包括0~3分4個不同的級別,0為無壓力,1為輕度壓力,2為中度壓力,3為高度壓力。最低得分為0分,最高得分為102分。問卷涵蓋6個領域,9個項目為應對受威脅事件,4個項目為資源缺乏,9個項目為個人沖突,5個項目為工作規劃,4個項目為工作負擔,3個項目為對精神科病房職業壓力的準備不足。得分少于40分被定義為低壓力,得分在40~62分為中度壓力,得分超過63分為高度壓力。

在分組之后,實驗組在3周內分6次進行團隊心理教育培訓,對照組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團隊心理教育培訓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集中提高護士在精神科病房與患者建立關系的溝通技能,教育方式包括講座教育、問題解決方法討論、成員間經驗分享和討論。在培訓開始前、培訓完成時及培訓完成后1個月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成員進行職業心理壓力問卷調查。

1.3 統計學處理

問卷結果數據被提取并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檢驗方法,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52名(實驗組26例,對照組26例)參與研究的對象中,44%為男性,56%為女性,大部分年齡為25~35歲(88%)。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及年齡因素方面無統計差異。結果顯示在團隊心理教育培訓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平均職業壓力評分分別為(63.3±12.1)分和(63.2±11.5)分,屬于高度壓力水平,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培訓完成時實驗組平均職業壓力評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54.9±10.7) vs (63.9±11.9)](P = 0.04)。在培訓完成后1個月,實驗組平均壓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54.8±9.8) vs (64.3±11.2)](P = 0.03)。方差分析顯示,實驗組成員在培訓完成時和培訓完成后1個月職業壓力評分較培訓開始前顯著降低(P < 0.001),培訓完成時和培訓完成后1個月職業壓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88)。而對照組在培訓完成時和培訓完成后1個月職業壓力評分與培訓開始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87)。具體見表1。

3 討論

與患者的溝通能力是對護士工作的一項專業要求之一,并且溝通技巧是一名護士臨床工作能力的重要部分[2]。護士與患者恰當的溝通是對患者精神健康護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精神科護士對精神疾病患者護理所必需的手段。與患者的溝通和關系被認為是精神科護士職業壓力的重要來源,雖然所有的護士都接受來自與患者溝通所帶來的職業壓力,但是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及對精神科護理工作的特殊要求,導致精神科護士容易受到更高的職業壓力影響[3]。在精神科病房工作常伴隨著更高水平的職業壓力。精神科護士所護理的患者經常出現特殊情況或緊急情況,如逃逸、自殺、攻擊等,給護士工作環境帶來很大壓力,甚至因為患者的攻擊、妄想等導致護士人身安全受到傷害,可能致使護士離開精神科護理工作。有研究顯示,低水平專業能力和缺少足夠知識與患者建立恰當關系的護士更容易受到精神疾病患者帶來的人身傷害[4]。不能建立恰當的護士與患者之間的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護士因為相關教育不足而導致缺少足夠的溝通技巧。盡管溝通技巧的訓練是護理教學領域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實際情況顯示理論性的溝通技巧不能被完全有效地應用于臨床工作,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溝通技巧教育仍很重要[5]。

團隊心理教育最常用的方式是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與問題相關的必要信息,討論怎樣解決問題[6]。它是對需要改進技能的護士最恰當的教育方法。通過團隊心理教育,可以幫助精神科護士對問題有更廣泛的認識并提高其識別問題和采取應對策略的技能。

本研究使用問卷方法對精神科護士職業壓力水平進行研究。有研究報道,精神科護士需要面對高水平的壓力,護士與患者的溝通是壓力的主要來源。精神科護士的工作環境也帶來很強的壓力,精神科病房的不良環境也是導致護士與患者溝通建立適當關系的障礙。在很多情況下,缺少與他人良好的溝通技能是導致壓力產生的重要原因。有時候,不恰當的溝通還可能導致誤解和額外的壓力。研究顯示,溝通技能是一項重要的適應能力,可以改善職業壓力[7]。Mullan BA和Kothe EJ[8]對護理學生第一年學習溝通技能培訓對自我滿足和自我實現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與干預前相比,在培訓結束后學生對護理學習的自我滿足和自我實現有明顯提高。Delvaux N等[9]評估了溝通技能團隊心理教育培訓對腫瘤科病房護士壓力的影響,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心理壓力沒有顯著的差別,然而在教育培訓后3~6個月試驗組的參與者壓力水平顯著下降,而對照組壓力水平沒有改變。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團隊心理教育對精神科護士進行溝通技能培訓能夠在培訓完成時及培訓完成后1個月均顯著降低其職業壓力水平,由此,筆者認為改善精神科病房護士的溝通技能對護士的工作壓力有明顯的幫助,而團隊心理教育是一種良好的培訓方式。

[參考文獻]

[1] Rimondini M,Del Piccolo L,Goss C,et 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psychiatry residents-- how do they handle patient concerns? An application of sequence analysis to interviews with simulated patients[J]. Psychother Psychosom,2006,75(3):161-169.

[2] Nikendei C,Bosse HM,Hoffmann K,et al. Outcome of par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pediatric residents[J]. Patient Educ Couns,2011,82(1):94-99.

[3] McGrath A,Reid N,Boore J. Occupational stress in nurs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1989,26(4):359-368.

[4] Edwards N,Peterson WE,Davies BL. Evaluation of a multiple component intervention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s’ best practice guideline on nurses′ communication skills[J]. Patient Educ Couns,2006,63(1-2):3-11.

[5] Heaven C,Clegg J,Maguire P. Transfer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rom workshop to workplace:the impact of clinical supervision[J]. Patient Educ Couns,2006,60(3):313-325.

[6] Bethany J,Phoenix RN. Psychoeducation for Survivors of Trauma[J]. Perspectives in Psychiatric Care,2007,43(3):123-131.

[7] Farber BA. Introduction: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burnout in a changing culture[J]. J Clin Psychol,2000,56(5):589-594.

[8] Mullan BA,Kothe EJ. Evaluating a nur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cours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rated ability,satisfaction,and actual performance[J]. Nurse Educ Pract,2010,10(6):374-378.

護理溝通方式范文4

【關鍵詞】兒科護理;非語言性溝通;應用效果

兒科護理中往往存在較多的問題,增加護理工作的難度,護理人員在安撫患者情緒的同時還需要處理好于患者家屬的關系,而大部分臨床護理工作中家屬以及患者均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1]。本文對我院兒科中的100例患者采用非語言性溝通措施干預的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自2015年5月~2016年8月之間兒科中接受診治的100例小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的5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有23例男,27例女,年齡最小的2個月,年齡最大的有9歲,平均年齡為(3.55±2.75)歲,平均病程為(1.51±1.49)周;另外5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有24例男,26例女,年齡最小的1個月,年齡最大的有7歲,平均年齡為(3.13±2.36)歲,平均病程為(1.62±1.17)周;兩組患者之間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相關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采取非語言性溝通護理干預,由于小兒患者的機體免疫力較差,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注意調節病房的濕度和溫度等,使其維持在適宜范圍內[2]。病室內的光線過強會導致患者出現激動情緒,需要避免患者的睡眠受到影響。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注意動作輕柔,保持病房安靜,確保患者有充足睡眠。與患者交流過程中可以通過點頭和手勢等方式進行。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過程中注意時刻以親和的態度進行,保持微笑,增加患者以及家屬的信任感[3]。護理人員可以通過一些輕松愉快的方式來轉移患者的注意例,使患者心情保持愉快,患者的情緒過于激動時,需要以溫柔的方式安慰患者,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此外,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可以通過觸摸的方式與其進行溝通,獲得患者的信任。

1.3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家屬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分為滿意、非常滿意和不滿意,調查總分為100分,分數在70分以下的代表其不滿意,得分在70分到90分之間的代表滿意,非常滿意則分數在90分以上。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滿意總和所占比。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的統計學軟件對將得到的所有數據其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家屬的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由于兒科中的患者年齡較小,與常規護理方式相比較,在進行護理過程中實施非語言性溝通能夠增加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在兒科護理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在兒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狀況,對患者進行非語言性溝通方式的干預,緩解患者的抵觸情緒,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采取非語言性溝通方式,需要注意掌握適當的溝通技巧[4]。兒科患者屬于特殊人群,護理難度相對來說較大,對于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技能和專業素質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同時還需要護理人員有足夠的責任心和耐心,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穩定患者的情緒,對于患者采用非語言性溝通方式,主要通過親和溫柔的態度、目光眼神、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觸摸安撫,通過眼神交流的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激動情緒等,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通過眼神和撫摸來安慰患者,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此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實施非語言性溝通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說明針對兒科患者采用非語言性溝通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非常良好,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過程中實施非語言性溝通護理干預的效果較為顯著,能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護理效果和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曹桂紅.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06):87.

[2]江麗娜.肢體語言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11):853-855.

[3]李霞.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06):694-695.

護理溝通方式范文5

[關鍵詞] 溝通方式;護患關系;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3(a)-0162-02

隨著患者及其家屬知識水平的進步、法律法規的健全以及個體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日趨嚴格,護患雙方的溝通不當為護患糾紛埋下隱患,護患糾紛的發生率隨之上升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1-3]。有調查發現80%的住院患者對護患關系不滿意,而在職職工不管職稱高低也存在著對患者不滿意的情況,認為自己的勞動成果不但沒有被認可還被患者挑剔,無辜鬧事。事實上,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在于護患之間存在著溝通障礙[2]。雙方不能換位思考,又因患者對醫療知識的欠缺導致護患關系發生誤會,進而上升至不信任,一旦有摩擦就能激化護患關系[4]。及時有效的溝通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消除誤會,增加信任與感情,有效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

溝通是信息傳授的行為,發送者憑借一定的方式將信息傳授給授受者,并尋求反饋以達到相互理解的過程。有效的溝通是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能夠相互理解和支持。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及時有效的溝通要具有一定的程序性、計劃性和目的性,遵循理解、尊重、信任、關懷的原則,并逐漸演變成一種自覺性、習慣。盡管有效溝通對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所重視,但就護理過程中如何同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較少報道。本文根據作者長期的臨床護理實踐,基于護理學倫理學理論,分析探討護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護理溝通方式。

1 患者治療前及治療中的溝通方式

1.1 治療前的溝通

護士在迎接新住院的患者時,首先的溝通就是自我介紹、醫院布局、環境的介紹、以及基礎健康教育的宣傳,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溝通技巧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5]。譬如,詢問患者床鋪軟硬適度情況、枕頭高低,告知取水、如廁位置,以及“拉家常”式的詢問等,這不僅能夠獲得患者的第一好感,也能快速、準確地收集病歷資料,同時為雙方建立一定的信任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治療前的溝通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性與需求采取靈活的溝通方式,比如哭涕的患者要鼓勵其說出原因,等情緒穩定后再做常識性溝通。與抑郁患者溝通要溫和、簡單明了并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及時疏導不良情緒以防患者有極端想法。

1.2 治療過程中的溝通

治療過程的溝通不是隨意消遣的行為,它是嚴肅的、正規的,且需要有計劃的實施。要求護理人員具備相關的疾病知識以及一些人文科學知識。雖然工作繁忙但是治療過程中的各項解釋是不能缺少的。患者對護理人員為自己做治療時都會感到一定的恐懼、疑慮,所以護理人員在做治療時不要一言不發,要及時有效地溝通,打消患者的顧慮。這包括操作前介紹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要及時征得患者同意,謹慎治療。操作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情緒變化隨時做好心理工作的溝通。操作失誤時護理人員要真誠的道歉。操作后要詳細告知患者操作后的注意事項[3]。

2 護理人員同患者的語言及非語言溝通方式

2.1 安慰性語言

對于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護理人員說話的語氣應該柔和、溫暖。溫暖的語言謐人心扉,它能使患者感到自己的痛苦能被醫務人員感受、理解、認可。護理人員的一句“不要緊的,你的病慢慢就會好的!”就能夠給患者帶來無限的希望及堅定的信心。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病情都要采取合適的語言,對于悲觀失望的患者,醫護人員要向患者介紹同種疾病成功的例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如有點滴的治療效果也要及時告知患者,以增強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決心[6];并且護理人員要有大愛精神,即使對于治愈率極低的患者,也始終懷著積極樂觀的情懷,相信奇跡就能發生在自己身邊,“潤人無聲”,能給人無限希冀。

2.2 暗示性語言

暗示是客觀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每個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并有選擇性地接受暗示。當早上護理人員查房的時候見到患者,不經意的一句話如“今天的氣色這么好,是不是感覺好多了?”會讓患者聽后感到親切愉快,保持一天的好心情。另外,寬敞明亮的病房、干凈整齊的床鋪、同室病友開朗樂觀的性格也能對護患之間和諧的關系起到積極的作用。

2.3 語言要有情感性

沒有情感的語言給人的感覺是機械性工作,是命令似的語言。護理人員的情感性表現在責任感,具體體現在尊重患者、同情患者、理解患者,以及對患者的親切幫助。同樣的語言由于聲音的大小,語速的快慢都會影響溝通的效果,所以在業余時間的時候一定要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更要注意說話的藝術性。

2.4 非語言溝通的應用

據統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50%是運用非語言溝通的技巧。護理人員的非語言溝通一是要注意傾聽,在傾聽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保持眼神的接觸,雙方的距離以能看清對方表情,說話不費力但能聽清楚為標準。二是面部表情,護理人員親切的微笑可顯示護士的愛心、關心、同情和理解,為患者營造一個愉快、安全、可信賴的氛圍[7]。

3 結語

護理工作是忙碌而繁瑣的,如何處理良好的護患關系還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地加強學習人際溝通的技巧,提高自身的素質拓展知識面。護士應有較廣泛的護理知識,包括心理、社會、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識,并不斷實踐,使溝通技巧逐漸完善、成熟。護理學的本質是“人學”,不能因為護理工作的忙碌而忽視患者的心里感受。及時有效的溝通是減少醫療糾紛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情感及心理需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協調,搞好護患關系,才能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任輝,熊小云. 護患關系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 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07,22(22):18-20.

[2] 王蓮芳. 護患關系現狀分析及期望[J]. 中國社區醫師,2011,13(32):335.

[3] 王恩英,王世美,錢開瓊. 淺析尊嚴需要與護患關系[J]. 醫學信息,2010,23(7):2056-2058.

[4] 赫艷杰,張新慶,蘭禮吉. 八省市護患關系緊張狀況、誘因與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6):740-742,754.

[5] 雷璐. 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途徑[J]. 中國社區醫師,2012,14(3):342.

[6] 趙懷堂,蘇鳳英. 護理人員語言與護患關系[J]. 護理管理雜志,2003, 3(1):48-49.

護理溝通方式范文6

【關鍵詞】溝通技巧;手術室護理;護理效果

本次篩選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1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給予溝通技巧護理及常規護理,效果確切,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重點篩選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1例,以不同護理方法為依據分組:護理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齡20~69歲,其平均年齡(37±5.78)歲,手術類型:3例行婦科手術,10例行骨科手術,7例行胃腸科手術,21例行肝膽外科手術;參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1~70歲,其平均年齡(38±6.54)歲,手術類型:5例行婦科手術,8例行骨科手術,10例行胃腸科手術,17例行肝膽外科手術。比對兩組手術室患者以上資料后,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方法為: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并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健康宣教、術后健康指導等。1.2.2護理組:予以溝通技巧護理,方法為:①選擇合適的溝通時間:護理人員要選好溝通時間,以保證溝通有效,與患者構建一份優良的護患關系。而且,護理人員在進行巡視時,需耐心地與患者溝通,且仔細講解疾病的癥狀、手術室環境、術后不良反應等,這樣能夠使患者較好地了解手術室狀況、疾病知識,以提升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最終改善手術室護理效果。②做好心理溝通護理:術中護理人員仔細查看患者病情變化,患者一旦產生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均需立即安撫,且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安全性、手術治療成功案例等,并以肯定的語言多鼓勵患者,從而提高配合度。③準確把握溝通技巧:護理人員需把握和手術患者溝通的技巧及尺度,盡量以親切、溫和的態度溝通,使患者可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系及溫暖。因患者對于手術治療效果并不明確,心理情緒并不是很穩定,易悲觀、消極,很難配合醫師開展治療工作,所以護理人員需保證溝通語言的隨和、分寸恰當,使患者得到較多的認可,緩解抵觸情緒,最終提升治療信心。④合理利用非語言溝通技巧:護理人員對手術室患者開展護理工作時,可借助非語言的方式溝通,如:護理人員運用肢體語言與患者進行適當的身體接觸,且加強與患者間的目光交流,從而緩解其陌生感,強化護理效果[1]。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選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仔細記錄下兩組護理滿意度,內容為:以百分制進行計算,分數≥86分,即非常滿意;分數介于65~85分,即一般滿意;分數<65分,即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選擇SPSS18.0型軟件,文中計數資料選擇“n/%(例數/百分比)”表示;經客觀比對兩組手術室患者“護理滿意度”,若研究結果表現出差異性,(P<0.05)。

2結果

予以不同護理方法后,護理組41例:26例非常滿意,14例一般滿意,1例不滿意,滿意度97.56%(40/41);參照組40例:19例非常滿意,12例一般滿意,9例不滿意,滿意度77.5%(31/40),(P<0.05)。

3討論

臨床救治各種外科疾病時,主要以手術方法為首選,盡管此種方法可提升手術效果,但術中常會引發很多不安全因素,患者常會在術中產生緊張、恐懼等消極心理,從而影響手術質量。因此,在開展手術室護理工作時,選用安全、有效地護理干預措施非常有必要,且溝通技巧護理作為手術室護理的一個核心環節,以理解、關心手術患者作為重要的護理手段,以便緩解其術前壓力,改善術中各項指征,最終臨床手術質量[2]。

據相關資料顯示,護患關系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會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手術室護理期間,需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護理氛圍,從而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最終提升護理滿意度[3]。鑒于此,護理人員對手術室患者進行護理時,需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基礎上,以溝通技巧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例如,護理人員需選擇最佳溝通時間,友善、親切地與患者多加交流溝通,并耐心地為患者講解手術室內的基本環境、術后不良反應等,且靈活使用身體接觸、肢體語言等方式,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從而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

此次研究予以不同護理方法后,護理組“護理滿意度”97.56%,高于參照組77.5%,(P<0.05)。由此表明,溝通技巧在行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有效應用,對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其及早康復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綜上所述,臨床未改善手術患者的病情,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建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施以溝通技巧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增強護理滿意度,可推薦。

作者:尹寶蘭 單位:山東省莒縣人民醫院急診外科

參考文獻

[1]徐政秀.全程無縫隙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預后改善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3):1003-1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伦禁片在线播放 | 韩日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 |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日韩大片 | 免费高清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欧美瑟图 | 亚洲欧美色欧另类欧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第1页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 亚洲最大色网 | 欧美视频亚洲视频 | 婷婷伊人| 国产视频第一页 | 日本a v 黄| 国产欧美精品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综合另类 | 欧美日韩亚洲天堂 | 日本一二区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版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 国产又黄又爽的视频 |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色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w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一区91 |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 日韩精品欧美高清区 | 九色91丨porny加精 | 久久一级毛片 | a欧美在线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