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范文1
面對這樣一群敏感、脆弱的患者,張振江盡量避開“艾滋”這個詞給他們帶來的再度傷害。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村里在世的艾滋病患者,身體慢慢好轉,由最初確診時5到8年的壽命延長到了現在的20來年。
從17年前第一次接觸艾滋病患者,到被鄉衛生院委托做一名艾滋患者專職醫生,張振江頂住世俗壓力,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成為他們生命的希望。面對親朋的遠離、外人的冷眼,他默默承受,無私奉獻。17年,他成了他們的親人,他也和他們成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離不棄,為愛堅守,張振江用真情感動了患者、感動了鄉親、感動了國人。在由央視主辦的中國夢?夢之藍CCTV“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中,他被評為“最美鄉村醫生”。
作為此次活動的全程合作伙伴,愛心企業洋河股份(蘇酒集團)將為推選出的10名“最美鄉村醫生”和10名“特別關注鄉村醫生”進行公益資助,幫助他們改善醫療條件,解決實際困難,實現美麗夢想。張振江就是其中一位。
走進基層,尋找“最美”
“2012中國夢?夢之藍CCTV‘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自啟動以來,社會反響非常強烈。它展示了全國扎根基層的鄉村醫生執著堅守、甘于奉獻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會形成了關心、支持鄉村醫生的良好氛圍。
在活動開展的兩個多月時間里,洋河股份(蘇酒集團)跟隨央視的鏡頭,在全國各地尋找 “最美鄉村醫生”,見證夢想的延續。從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包扎墩牧區到四面環水的南磯鄉,從陜縣宮前鄉黑山溝村到云南怒江大峽谷……來自全國各地的鄉村醫生齊聚央視熒屏,演繹了一個又一個震撼心靈的感人故事。他們或許沒有最高超的技術,沒有最先進的設備,但他們卻用仁心仁術撐起了農村健康一片天,令人尊敬、為之動容。
公益活動,“從我做起”
在跟隨央視尋訪最美鄉村醫生的同時,洋河股份(蘇酒集團)秉持“從我做起,主動搭臺”的公益理念,積極開展公益活動,福建福州連江縣、龍巖長汀縣,安徽馬鞍山含山縣,浙江衢州龍游縣,江蘇淮陰區等地的分公司,為當地“最美鄉村醫生”開展了慈善義賣捐助活動。評委會評選出的10位全國“最美鄉村醫生”所在地的分公司正在籌備開展大型慈善義賣捐助活動,與愛心人士一起,為鄉村醫生們送去最真摯的關愛。義賣所得的公益基金將全部用于改善當地鄉村醫院的醫療條件,提供醫療設備及醫學培訓等。
洋河股份(蘇酒集團)還通過自身的努力,利用公司媒體資源大力宣傳本次活動,擴大影響力,以行動感召社會愛心人士關注、關愛鄉村醫生,大力支持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擔當責任,有所作為
此次“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公益活動不僅是中央電視臺“最美”系列公益品牌的一次延續,也是洋河股份(蘇酒集團)堅守“愛心企業”理念的一次延續,是企業視慈善公益事業為社會責任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作為一個有擔當的民族企業,洋河股份(蘇酒集團)在中國白酒行業領頭長嘯、銳意進取的同時,努力踐行“領頭領先領一行,報國報民報一方”的企業精神,飲水思源,感恩回報。從捐資辦學到扶危濟困,從抗震救災到慈善義賣,從關愛弱勢群體到建立愛心基金……洋河的善舉涉及各個領域;從山東萊蕪到廣西柳州,從河南開封到廣東佛山,從山西銅川到云南昆明,從甘肅蘭州到安徽肥東……洋河的公益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范文2
劇本問題能不能得到解決?能不能從這個最基礎的地方下手,給未來的影片加分,從而改變影片未來的結果?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導演身上,當時感覺壓力很大。
修改中去除了冗長拖沓的部分。刪除了一些無用的人物。比如衛生局長檢查工作這類標簽化的東西。對人物設計做了適當的集中。增加了兩個新人物:一個是馬秀芳的直接上級,鄉衛生院院長。一個是馬秀芳救助過的少女水妹。這兩個人物都是圍繞著女主角馬秀芳設計的。人物的劇作功能明確。
在北京籌備了一段時間后,我們從北京趕到德化縣。德化地處福建中部山區,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里氣候濕潤,空氣潔凈,民風淳樸。五月份正是多雨的季節。主創人員陸續到達后,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而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終日面對電腦,在字里行間尋找未來影片的韻律和形態。
為了深入了解鄉村醫生的生活工作情況,需要找一位熟悉鄉村醫生情況的人,帶領我們認識幾位鄉村醫生,以便增加感性認識,豐富作品細節。配合劇本修改。于是,縣衛生局派來了主管鄉村醫生的林光彩老師。林光彩是當地人,說話帶著濃重的當地方言。由于多年具體管理鄉村醫生,所以對全縣鄉村醫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在林老師的幫助下,我們跑了幾個村鎮,認識了一些鄉村醫生。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有了些初步的了解和直觀的認識。
在深入生活,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的同時,迅速對劇本中的語言和生活細節進行本土化改造。將原作中北方的生活細節改成當地的;將北方的語言習慣改成閩中一帶的。比如爺爺奶奶,改為阿公阿婆等等。使人物完全融入到閩中的生活場景中去。
在劇本修改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紛紛擾擾的東西。比如旅游局長希望多表現當地的旅游資源,為這些風景區做些宣傳。衛生局長希望多展示當地社區醫院的建設成就,著力反應社區醫院發展的成就等等。這些建議都是出于好心,對此我們只能表示理解。
許多基層干部和鄉村醫生的代表,都認真閱讀了劇本。座談會上他們要求我們要嚴格貫徹現行政策。而我們需要的是藝術化的形象思維,需要的是生動的故事和情節。如果按照那樣改就違反了藝術規律,離開了用電影藝術表現鄉村醫生的初衷。
演員們陸續進組以后,又跟演員們討論劇本,分析角色。這些來自大城市的年輕演員們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很快找到了鄉村醫生的人物感覺。使劇本里的人物漸漸地鮮活起來。
在采景的過程中,美工師駱海良跑遍了德化縣的所有村鎮,拍了大量的照片。經過分析比較,我們最終把主場景放在蓋德鄉的山坪村。山坪村是一個寧靜而古老的村落,這里都是土木結構的建筑,灰黑色瓦片,土色的墻體。村子中心是一塊洼地,洼地里有一些水稻和蔬菜。周圍散落著一些古老的民居。山坪村看上去非常古樸,很有地方特色。
這里幾乎沒有年輕人,只有一些年邁體弱的留守老人,和難得一見的留守兒童。再就是當地的黑雞、黑羊之類的家禽。常常是諾大的木屋里,只住著一位步履艱難的老人。他們的兒女們或者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過幾個月能回家看一看,送點東西,就很不錯了。這些情況跟我們劇情描寫的情景非常接近。
2013年4月10日上午,雨過天晴,在德化陶瓷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主創人員和演員,來自方方面面的領導,都來參加開機儀式。娜仁花作為主要演員專程趕來參加。作為一種工作習慣,我征求了她對劇本修改稿的意見。她在手機上匆匆翻了一遍,然后跟我談了幾點,肯定了修改的進展,指出了幾處原作中值得保留的地方。她的意見談得很中肯,對把握人物很有益。
娜仁花不僅是個優秀的演員,雙料影后,而且做過導演、制片人。她在海外留學多年,在很多國內外許多電影節上擔任過評委。還拍攝過不少紀錄片。她閱歷豐富,眼界開闊,對電影藝術的認識很透徹,藝術判斷力十分準確。從那次交流以后,我特別注意聽取她的意見。
就這樣,劇本從北京一直修改到德化,直到開機的前一天晚上,才匆匆把新劇本打印出來,發到創作人員和演員手里。在這個修改稿中,主要人物和主要線索基本解決,故事相對集中了,但影片的結尾是什么?設計了幾個方案,還是找不到北。但是明天就要開機了,不交稿是不行了。
《最美的鄉村醫生》終于在2013年5月16日冒著陣陣雨水開機了。我們萬萬沒有想到,拍攝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別的,而是當地的降雨。五月的閩中山區正值雨季,幾乎天天都在下。從開機第一天的陣雨,到停機那天晚上的傾盆大雨。平均每天都要來一陣暴雨。這個情況讓拍攝進度受到很大影響。讓負責統籌的小伙整天愁眉不展。
開始沒有經驗,看到暴雨來了就只好撤退。但是,當我們撤回駐地不久,暴雨又停了,弄的我們進退兩難。后來有經驗了,不管雨下得多大,我們都在現場堅持等待。據當地人講,即使是黑云當頭暴雨傾盆,一般一個來小時就能過去。還有一些時候,只要錄音師認為雨聲可以接受,我們干脆改成雨戲。
劇本在拍攝的過程中,還在不斷地討論和加工。娜仁花對劇本中感覺不舒服的地方,常常會有自己的方案。例如馬秀芳見到康明和馬秀芳給丈夫做飯這兩場的臺詞,都是她和對手自己設計的。不僅真實生動,而且完全符合人物的行為邏輯。有些演員只能發現問題,無力去解決。娜仁花不僅能發現問題也善于解決問題。我們互相之間都很信任。娜仁花感慨道:這個劇組很有一些創作氛圍。
由于德化當地沒有專業表演團體,對于一些次要角色,我只是根據副導演推薦的照片和簡歷,就近往劇組調。結果出現了失誤。當飾演劉桂英的演員來到劇組時,才發現她是模特出身,完全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雖然年齡形象都挺合適,也演過一些城市戲,但是,要拿下劉桂英尋短見這樣的重場戲,她的表演能力還顯得非常吃力。但是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再作調整,怎么辦?
這種問題放在一般的演員身上,要么鄙視對方,要么自己演自己,干脆不去顧及對方。娜仁花卻不一樣,她發現問題后便幫助那個演員分析人物的心情,一句一句地教她怎么處理臺詞,怎樣表達情緒。等到拍攝的時候,她的表演比以前好了很多。當我向娜仁花表示感謝時,她說只有把對手調教好了,自己的戲才會舒服。演戲不能只顧自己一個人。娜仁花善于幫助跟自己搭戲的演員的優點,彌補了我的失誤。使人物之間協調了許多。
一天收工返回駐地的路上,我跟娜仁花探討影片的結尾。娜仁花主張:去掉政治化的應景式的結尾,圍繞人物深入情感走藝術路線,這樣才能在藝術上有高度。娜仁花的建議喚醒了我對電影藝術本質的認識。讓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應該把藝術上的追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應該是其他。我一直苦苦尋覓的那個東西,終于在開機十余天之后找到了。這個東西應該稱之為劇本的靈魂:鄉村醫生路漫漫,母女情深到永遠。
此時已經接近拍攝結束,所有景地均已加工完成。由于對結尾很迷茫,始終找不到方向,所以結尾的戲一直壓著沒拍。這時我立即下達劇本修改通告,將許多與影片主題無關的部分刪除。包括同學聚會、一對一幫扶、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愛心傳遞活動等等。這個時候才感到如釋重負。
“醫院探視”對于母女關系來說,是一場很重要的戲。對于這一場戲我跟兩位主演討論過多次。此時母親身患絕癥,母女倆都心知肚明,但是都在竭力掩飾自己,不能讓對方看出自己內心的痛苦。娜仁花提出可以為女兒梳頭,既可以喚起童年記憶,彼此也能掩飾各自的情緒,回避痛不欲生的心情。我還為這場戲寫了一段臺詞,也是王顧左右而言他的那種感覺。娜仁花開始覺得不很合適,但拍攝時竟然全都用上了。
當時的拍攝的條件并不好,醫院里病人多陪護多環境很吵鬧。病房里空間狹小,布滿了燈具。照明工個個被烤的汗流浹背。開拍后母女倆幾乎都是即興表演。面對生離死別的戲劇情景,她們強作笑顏,互相應付,內心里卻是波濤洶涌,難以平靜。我在病房外面看著監視器,聽不清里面的臺詞,看著她們都挺投入的,就一直沒有喊停,放任她們發揮。已是淚流滿面,情到深處,這對勢不兩立的母女竟然緊緊地相擁在一起。兩顆心終于融化了。
女主角春苗終于完成了令人信服的轉變。整個影片里最艱難最不易的任務,終于有了解決,而且在演員的努力下,演繹的很精彩,終于拍了一場精彩的好戲!我的心里終于踏實了。對影片的未來有了信心。
結尾送別那場戲,曾經有過很多種方案,但都覺得不盡人意。劉一兵老師感覺蘇阿公這個人物雖有幾次出場,但始終跟馬醫生沒有交集,有些遺憾,應該在這里有所彌補,便在結尾處設計了給馬醫生還錢的細節,很有感染力。娜仁花設計了鄉衛生院院長來接她的細節,給馬醫生和衛生院長這對人物畫上了句號。我一聽都是好主意,立即安排有關部門準備好道具之類,這樣才使主要人物之間有了一個完整的結局。
王剛是我們第一次合作的副導演,因為他是演員出身,就給他分了個小角色:鄉鎮衛生院院長。沒想到王剛把這個小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得很好,演繹的有聲有色。
劉一兵、張皓等人都是德藝雙馨的好演員。他們是李斌做演員副導演時結識的好朋友。他們不辭辛苦,從全國各地趕赴德化。在組里面,他們不爭角色不搶戲,盡力扮演好小人物。這些看似龍套的小人物如果不加用心,非常容易讓影片掉分。結果老師們把這些小人物演的活龍活現。為影片增色不少。
錄音師惠波是個不顯山不露水,但工作起來極其認真負責的人。每當大家緊密配合拍攝了一條之后,我用目光在現場巡視,征求各部門意見。常常是大家都覺得不錯,唯獨他說不行。除了環境聲有問題外,更多的時候是糾正演員的發音。惠波不厭其煩地一個字一個字地糾正著。我們只好再拍一條。開始不少人挺煩他的,特別是演員。但在停機的酒會上,全體演員共同舉杯,一起向他致敬。感謝他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
《最美的鄉村醫生》能做到現在這一步,不僅是導演一個人的創作,其中凝聚著許多演職人員的心血。導演除了自己努力,把握好整體之外,還要善于調動大家的創作熱情,鼓勵大家共同參與。但是,每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時候,還要能從大局出發,做出恰當的選擇。
經過十六天的緊張拍攝,終于在5月31日深夜停機。那天晚上大雨傾盆,我們在暴雨中等了很久。到了十一點多時,一直配合很好的摩托隊實在等不及了,他們第二天都要工作。我們在暴雨的間隙中堅持拍完了所有鏡頭。當我宣布本片殺青時,拍攝現場頓時歡聲雷動,山坪村的寧靜被打破了,大家興奮不已,紛紛合影留念,久久不肯散去……
后期剪接時發現,影片長度多了半個多小時。這為我們去繁就簡完善劇本提供了條件。于是把一些過場戲和幾場沒琢磨透的戲統統剪掉,使影片敘事干凈了許多。再加上作曲的準確把握,音樂也給影片增色不少。
2014年2月11日晚上,時隔八個月之后,我們主創人員在制片人高秀云的帶領下再次來到德化縣。在這里舉行《最美鄉村醫生》的首映式。德化縣的電影院看上去像是七十年代的建造的,里面盡是那種可以移動的長條椅,看起來簡直像古董一樣。影院里面空間很大,能容納上千人。
這天晚上電影院里座無虛席。德化縣的領導和老百姓還是那么熱情。雖然那天氣溫很低,但大家的心情卻很溫暖。放映中觀眾顯然被母女之間的情感糾葛深深吸引,不少人為人物命運感動地落下淚水。直到這時,我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覺得自己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總算為那些日夜奔波在全國各地的鄉村醫生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范文3
[關鍵詞]新聞;故事;真實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長期以來,新聞報道就是對事件的發生過程,為什么發生,事件的影響,如何處理事件,事件的正面意義或負面意義的直接描述。這樣雖然真實、準確表達了新聞內容,可也使新聞報道變得單調、僵化,觀眾日益流失,收視率下滑。如何吸引觀眾關注新聞,新聞故事化的創作方法日益成為吸引觀眾的一種重要手段。運用故事化的方法,將枯燥的新聞用新鮮、生動、細膩的新聞敘述方法故事化呈現,使新聞更具趣味性和傳播性,從而使新聞作品的可視性也大幅度提升。
一、新聞講故事是滿足電視觀眾日益提高收視需求
隨著各種媒體的發展,觀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新聞報道難以滿足觀眾日益提高收視需求。而新聞講故事符合大眾收視人群的喜好,容易與觀眾形成情感互動,現已被廣泛認可,成為在電視新聞創作中頻繁使用的一種手段。像中央電視臺的《東方時空》、《新聞調查》、《今日關注》,遼寧衛視的《老梁觀世界》,黑龍江電視臺《新聞夜航》推出的《給夢想插上翅膀》等,都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傳播新聞,深受觀眾喜愛。
民生類新聞關注民生,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是最早進行故事化創作的新聞節目。民生類新聞故事化摒棄了單一、簡單的敘述性報道,充分運用了事件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情節,賦予了新聞新的審美理念和深層意味,滿足了電視觀眾日益提高的對信息的好奇心和欲望。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子節目《百姓故事》是中國最早的新聞故事化節目,通過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鏡頭記錄普通中國人的喜怒哀樂,關注處于中國人的生存狀態,關注體現時代變革的社會熱點事件,關注事件中人物的命運。黑龍江電視臺《新聞夜航》欄目推出《給夢想插上翅膀》系列報道,通過故事化處理,講述發生黑土地上一個個貧寒高考生自強不息的真實、感人故事。節目使用普通老百姓的觀點和語言,發現、講述他們身邊的感動和疾苦,提升了節目的可視性與感染力,滿足電視觀眾的收視需求。節目不僅取得良好的收視效果,也改變了這些貧困考生的命運,讓兩千多名寒門學子順利進入大學校門。
為更好滿足電視觀眾需求,個人觀點表達較為直接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也由直接評論逐步進行故事化處理,利用故事敘述結構,設置懸念與沖突。遼寧衛視的新聞評論類節目《老梁觀世界》,就是每期節目通過一個故事點評生活、時事、人物和體育事件等最熱門的新聞話題,并通過主持人老梁(梁宏達)的獨到觀點和犀利語言,節目獨特的內容和風格,滿足觀眾需求,深受觀眾喜歡。
二、新聞講故事是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的需求
電視新聞節目發展需要不斷地創新,不斷開拓新的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節目形態。將鏡頭對準普通百姓,將他們喜歡收看的喜聞樂見故事與新聞結合,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增強新聞報道的趣味性與可視性。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走基層?蹲點日記”的推出,就是電視新聞節目發展創新需求的驅動,尋求收視突破與問題解決而產生的優秀節目。節目通過講述普通人故事的方式,記錄普通人的生活,展現社會問題。節目播發了就醫、乘車、養老、農村留守兒童、城管、、拆遷、農民工、殘疾孩子、北漂等一系列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在《曹家巷拆遷記》中,記者就在成都曹家巷蹲點一年,見證居民自治改造模式推動動遷大會的召開,真實記錄下曹家巷自治改造從方案出臺,到簽約完成的全過程。在細節上用故事方式講述了曹家巷一個居民自發成立的組織自改委,如何動員大家拆遷,如何同釘子戶打交道,成功地解決了成都中心城區的最大危舊房棚戶區10年來沒能完成的拆遷問題。“走基層?蹲點日記”生動的故事細節刻畫,成為電視新聞報道的亮點,增強新聞報道的張力和感染力,從而起到烘托報道,深化主題的作用。
長期以來,公益類新聞節目的制作方式較為單一,收視一直不高。為開展好公益類新聞節目制作,中央電視臺進行節目創新,與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這次活動節目制作正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講述鄉村教師因個人夢想而扎根,因孩子們的夢想而堅守的感人故事。節目播出后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感動了善良的人們,凝聚起全社會的愛心和力量。在這次公益類新聞節目故事化成功創新后,中央電視臺又陸續制作了《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尋找最美村官》、《尋找最美消防員》、《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等一系列大型公益節目,這些節目全部采用故事化敘述方式,生動詮釋了人性的光輝,并取得良好的收視。
三、新聞講故事的注意事項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范文4
自古有巾幗不讓須眉之說,當今時代,這樣的巾幗越來越多,最美教師張麗莉譜寫了一曲舍己奉獻的女性之歌,最美鄉村干部里的女書記韓麗、王煥榮為鄉親們開辟了一條致富路,還有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鄉村女醫生周月華,她們以自己獨特的魅力為中國夢添色彩,她們的巾幗情懷是助力中國夢最強勁的正能量。
不經意間,我從事數學教學工作已經整整5年了。曾經也為領導同事們的贊許批評、教學成績的排名先后、學生的夸獎誤解而喜悅過、苦惱過,但現在更多是為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效果反饋的得與失而苦苦思索、不停探索。我常常想,要從一名“教書匠”變成一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品德俱佳的優秀教師,我們必須認真踐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成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要勤勉有為
教學工作平凡而偉大,既是智力活,也是體力活。教學工作追求的不是轟轟烈烈、風風火火的表面工作,而是細水長流、挖掘潛力的內涵工作,所以教好每一個學生,我們不僅要付出智力和才學,更多的時候付出的是汗水和心血。要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刻調整自己的心理,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并且用這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感染學生,兢兢業業,嚴謹從教。
二、要揮灑愛心
古人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只有擁有對學生博大的愛、深深的愛和無私的愛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與認可。要經常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了解他們學習上的困難,生活中的瑣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建立一個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
三、要善于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我國一位教育學家也講過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名教師若能夠每天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認真反思,三年之后必定是一名優秀教師。”只有善于自我反思,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尋找教學規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績。“年年歲歲花相似”,教學工作一年又一年,一屆又一屆,循環往復,看似是簡單的重復行為,但實際上要真的做出成績來,我們必須總結摸索出一套自己獨特的教法才行。
四、要謙虛好學
教無止境,為適應形勢的新變化、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獲取新的信息,研探新的教學方法。
在現代社會,如果一名教師還停留于或囿于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那點知識,恐怕要被時代遠遠地拋在后面。當我們面對的是滿口網絡語言的學生時,你卻懵懵懂懂,學生肯定會輕蔑地說:實在hold不住,這個老師太out了。這可能是一名教師最為難堪的事情。所以擁有持之以恒的學習力是一個教師取得優秀教學成果的有力保障,也是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可貴特質。一間教室,就是一個班每一個學生夢想秀的舞臺。作為一名實現學生夢想的優秀教師,以上四個方面的要求僅僅是一個基礎,要想學生飛得更高,我們還需更加努力,才能為學生插上夢想的翅膀。“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國夢,巾幗情,用女性的美麗為夢想添光輝。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范文5
媒體歌頌苦難的表現
崇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隱忍、堅韌精神,是媒體歌頌苦難的文化根源。改革開放以來,收視率被各臺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因為收視率意味著經濟效益。電視節目在追求新穎性、貼近性、真實性的同時,有的節目中也含有夸張性、新奇性、煽情性。如在宣傳好人好事的題材中,傾向于用“歌頌苦難”的方式提升收視率,大時間段地描述人物背后辛酸的故事,大肆上演煽情感人的橋段。選秀節目中,也能看到很多“歌頌苦難”的成分,每個選手在盲選開始之前的一分鐘左右的視頻里,節目會對選手進行介紹,懷揣音樂夢想是最多的描述。在歌手演唱的時候,在屏幕的右邊會有歌手的名字,同時給這名歌手一個身份,“來自農村”“堅持夢想十幾年如一日”“父母身患重病”等等。這里的身份描述常常打著一張張“苦難”牌,把每個學員都塑造成歷經磨難的孩子。
媒體關于先進事跡的報道,對苦難生活、苦難精神似乎有一種偏愛,大量的先進人物都是來自惡劣環境,如對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的刻畫描寫。這些數據和事跡都有以下特點:第一,人物所處的環境惡劣。第二,人物在惡劣環境中經歷時間漫長。第三,人物雖然個人力量薄弱,但能夠承受著不能承受之重。
媒體歌頌苦難的輿論導向誤區
1.容易給觀眾傳遞錯誤信號。讓觀眾認為在貧困艱苦中奉獻自己才是最偉大的事,才是社會最光明的一面。也讓觀眾產生這樣的困惑,是不是做人就該忘我?是不是有我就是自私?是不是弱勢群體都是好人?是不是有錢人都為富不仁?
這個社會本該是先富幫助后富,富裕者帶動貧困者。但在媒體的報道中,偏重的卻是弱勢群體的形象,富人幫助窮人卻不曾提及。弱勢群體力量本就微小,幫助他人以后更是難上加難。媒體卻似乎鼓勵越苦的人越要有受苦精神,極力渲染這種弱勢人群幫助他人的偉大,反以苦難為幸福,這是感人事跡,更是令人心痛的現實。
很多犧牲家人、犧牲自己為大家的事跡雖令我們震撼,但愛自己救自己就是自私嗎?愛是一種能力,愛己才能愛人。人人生而平等,家人的生命同樣是寶貴的。如果倡導犧牲自己與家人去成全大我,那么這個“大我”似乎是不人道的,這樣的大公無私也只是狹義的愛。
2.影響媒體自身發展。媒體在報道此類人物事跡的時候容易形成一種“就是要讓觀眾哭”的傾向,越是貧困越有賣點,越是苦難越引人注目,做這樣的節目就是要極力打造一個在苦難中掙扎著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我們反思,那些在優越環境下創造出價值的人不是同樣光輝嗎?為什么非要受盡磨難才顯得高尚?
媒體利用先進人物的事跡,突出其環境惡劣,突出其家庭貧困,甚至制造轟動效應,用煽情、夸張的做法來提高節目收視率。許多電視臺的選秀節目,幾乎每一位選手都有一個感人故事,在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懷揣夢想,經歷各種變故仍然自強不息。其中不乏有真實感人的故事,但是,更多的是媒體為提高收視率放大的故事。經過媒體的加工,故事中的主人公成為苦難中成長的英雄,不免讓人覺得有夸張做作之嫌。
如何樹立媒體的正確輿論導向
1.需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媒體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為觀眾塑造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物形象。在弘揚社會正義、宣傳好人好事的時候,人物塑造要真實可親可近,減少過多贊揚苦難精神的一面,多一些理性分析,要揭示造成這種現象背后的癥結與原因。
2.煽情應適可而止。很多節目為了展現人物故事的情感深度,往往過分煽情。一成不變的對話與問法、一成不變的環節模式、“藝術人生”式的煽情法讓觀眾由喜歡到疲倦再到厭惡,麻木了觀眾的神經,限制了節目的理性發展,影響了節目質量。在許多節目都模仿這樣的煽情法的時候,觀眾也開始質疑,這里的眼淚到底有幾分真實。凡事物極必反,眼淚流的多了就會變得廉價,煽情過度就會使真情貶值。所以媒體宣揚的手段要在適度的范圍內,講述真實的故事,還原人物原來的面貌,既要讓人物顯得感人,更要真實。
3.創新媒體發展思路。媒體節目制作單一容易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只有創新才能真正抓住觀眾的眼球,在堅持貼近性、真實性的基礎上應進行內容的創新。例如,在講述好人好事的時候,在人物的選擇上不一定非要在貧困人物身上做文章,不必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更不是刻意地表現環境的惡劣或是苦難的經歷。媒體在解讀這些人物的時候,不能停留在僅僅歌頌人物,作為有態度有思想的媒體,應該揭示更深層次的原因,歌頌這些感人的事跡不是讓觀眾欣賞一個故事,而是發現社會問題,共同尋求解決方法,讓這些備受苦難的人變得越來越少,要讓觀眾感動的同時也不忘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對于苦難的人們,我們要有同情與關愛,但更多的是要去改變,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媒體在報道此類事件時應注意報道方向和報道手法,切勿傳達錯誤的觀點,同時也要改變片面追求收視率的狀況。
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范文6
雖然經過了長途旅行,但是尼克•克魯齊(Nick Colucci)和阿什力•庫什爾(AshleyK u c h e l)并未顯示出旅途的疲憊。幾周前完成了對印度Watermelon公司的收購,此時坐在剛剛收購的北京最美時廣告有限責任公司的辦公室里,兩位來自陽獅醫療保健傳播集團(PHCG)的高管談起醫療領域的市場營銷顯得滔滔不絕。
擁有25年醫療領域營銷、銷售經驗的克魯齊,現任PHCG首席執行官和總裁,當談到新興醫藥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時,他表現得非常興奮:“我們認為中國這個市場在醫療保健傳播領域具有巨大潛力。”為更好地在新興市場發展,克魯齊和他的同伴――PHCG澳大利亞及亞太區主管阿什力•庫什爾,研究對比了新興市場的醫療傳播工作與成熟市場的不同之處。
據IMS Health數據顯示,17個新興醫藥市場有望于2009~2013年間增長900億美元,到2013年將占全球醫藥年銷售額的48%。全世界都在討好“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醫藥市場的范圍更加廣闊。全球經濟和醫療形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包括醫療服務享用和撥款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仿制藥品和創新藥品組合的不斷變化,都有助于市場的長期整合。但新興市場不會是一個面孔,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傾向或趨勢;同時在每個國家,城區、郊區和鄉村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
范圍很重要。鑒于某些市場的龐大規模,需要謹慎地考慮進入或拓展策略。例如在中國,由于必須要進入的發展中農業省份數量眾多,試圖大舉進入,或拓展得太快,已被證明會帶來災難性后果。“單一”新興市場中各地區的差異性,會影響特定企業進入的新興醫藥市場數量。若想進入諸多市場,可能需要比小型企業擁有更廣泛的產品組合。
了解每個人群的社會和人口結構動態也非常重要。例如,非常龐大的同年生人群會提高對嬰兒和兒童疫苗的需求。
了解你的客戶。當談到產品銷售時,需要不同的策略來適應貧困階層和新興中產階級不同的需求和經濟能力。盡管企業能夠對上層城市人群利用現有的全球營銷策略,但大眾市場對價格和資源的限制有著很高的敏感性,通常需要不同的營銷方法。與自身承擔大部分費用的貧困個人相比,針對大型政府支付人的信息和價格制定方式就有所不同。換言之,銷售渠道的復雜性及受眾的成熟度會對營銷途徑產生影響。
做一個時時留意的鄰居。與新興國家的政策改革保持同步可能也是一大挑戰。企業必須與政府密切合作,確保正確地進行藥物調配、編目和報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擔心也不容忽視。例如,印度和泰國允許企業生產在成熟市場國家擁有專利權的仿制藥,只要生產方法與原始廠家不同即可;盡管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標準《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協議》,但這些藥品仍被允許以極低的價格銷售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企業必須根據風險來權衡商機。
了解本地競爭,尋找一些有益的聯盟對成功也至關重要。新興市場國家非常重視本地制造,并希望本地企業取得成功,即使以犧牲跨國企業為代價也在所不惜。2010年針對“金磚四國”4000名醫生所做的“對西方市場治療藥物所持態度”調查顯示,他們偏愛國內制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