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護理專業實訓總結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護理專業實訓總結范文1
【摘要】:通過基于護理職業崗位開展細菌學綜合實踐教學改革的實踐,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術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幫助學生完善護理職業素質所要求的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從事護理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全面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病原微生物,實踐教學,改革
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要求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護理專業學生未來從事的工作要求學生既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要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好習慣,具備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責任感。
病原微生物學是護理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1病原微生物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與臨床醫學中感染性疾病密切聯系的醫學基礎課程,主要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檢測方法以及相關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實訓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學實訓課不僅是學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術的一個學習過程,同時也是鍛煉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護理專業的學生通過實訓課,可以更好的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對病原微生物具備感性的認識,在理解和鞏固微生物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實訓基本技能。增強無菌觀念,培養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因此,開展好病原微生物學實訓教學對培養護理專業學生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病原微生物學實訓課主要以細菌學為主,其系統性不強,內容零散繁多,例如:細菌形態和結構的觀察、革蘭氏染色、培養基制備、細菌接種、消毒滅菌、細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等。各試驗之間相對獨立,似乎都沒有直接的聯系,學生對這樣的實訓不易感興趣,不利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傳統的病原微生物學實訓教學模式為:課前預習—課堂實訓—提交實訓報告—教師評閱。先由教師向學生介紹實訓原理、方法,以示教為主,然后,學生被動地按照要求去做,往往是用已知的標準菌株來驗證理論,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忽視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主體的學生在這種舊的教學模式中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常出現學生不重視預習、實訓時不動手、課后不認真總結,抄襲實訓報告、有些學生在微生物實訓課上,無菌觀念不強,取菌液時滴在實訓臺上也不消毒,工作服隨意放置,上完實訓課不消毒洗手就直接到食堂吃飯,對實訓室的生物安全重視不夠等不良現象。
2基于護理職業崗位的病幫派微生物學綜合實踐教學改革
針對當前的情況來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實訓教學活動的主體,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護士職業崗位的要求,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院病原微生物學課程組開展了基于護理職業崗位的細菌學綜合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從病原生物學實訓中較為散亂的細菌學各論入手,把細菌學總論及各論的實訓內容有機地合為一體,將以往總論教學中“細菌形態觀察、革蘭染色法、培養基的制備、細菌的接種與人工培養、細菌生化反應、細菌生長現象的觀察、藥物敏感試驗、消毒滅菌”等實訓與各論中“化膿性球菌及腸道桿菌的分離鑒定”實訓項目重新整合為兩個實用性強的綜合性實訓項目,改為“臨床標本病原性細菌的分離鑒定”和“環境中細菌的分布調查與消毒滅菌”。更方便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微生物學基本的實訓技能。
2.1臨床標本病原性細菌的分離鑒定
教師針對某種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和防治給出典型的臨床病例,如皮膚的化膿性感染、感染性腹瀉、敗血癥等臨床常見感染性疾病。學生可選擇感興趣的病例以小組為單位,從標本的采集與處理、培養基的制備、微生物分離培養開始對所分離到的微生物進行形態、生化、及毒力方面的鑒定,測定所分離到的微生物對抗生素敏感性,要求學生自己準備,自己操作,自己總結,自己分析。實訓全過程教師只作引導,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訓圍繞病例進行,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加強與臨床的緊密聯系,縮短基礎與臨床之間的距離,為學生以后臨床學科的學習和從事臨床工作打好基礎。
2.2環境中細菌的分布調查與消毒滅菌
老師帶領學生做關于手、實驗室地面、桌面和空氣中細菌的調查,在采取各種消毒措施后進行對比,驗證消毒滅菌的效果和影響因素。通過實訓,使同學們認識到細菌無處不在,加強學生的無菌操作觀念。
實訓結束后,學生還要完成詳盡的實驗報告,包括實訓設計方案、實訓操作程序、實訓材料及預期的實訓結果、正式實訓的實施步驟、實訓結果的觀察和記錄、對實訓結果的整理和分析等。實訓報告的撰寫也可以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為將來科技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綜合性實訓項目中,始終注重強化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如顯微鏡油鏡的正確使用、接種針的使用、細菌的培養法、各種無菌操作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
3結語
通過綜合性實踐教學,可使學生把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結合起來,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術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幫助學生完善護理職業素質所要求的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從事護理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全面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麗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全科護理,2009,7(10):925-927.
[2]楊朝曄.高職護理專業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3(9):64-65.
護理專業實訓總結范文2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醫學護理應用;多媒體;安全意識
行動導向教學自國外引入,在國內多個方面被廣泛應用。護理專業教學中教師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來確定共同學習目標,合理規劃教學課程,并通過多媒體等工具模擬實際情景,設計教學環節、課堂考核,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的醫學護理專業知識。
1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
參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和通過教學者不斷探索與臨床護理者的經驗總結,發現實踐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符合當代社會教學需求。何為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呢?行動導向教學是在以自我為導向學習環境中應運而生,結合實踐和理論,在教學內容上以職業實踐模擬作為導向,在組織形式上以臨床項目護理任務作為導向,通過多個單元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構建綜合性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發揮學生主體的地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臨床護理理論知識,達到高質量,高效率教學效果。傳統模式醫護教學過程偏向授課,聽課,總結課后心得,學生的醫護理論知識很強,卻不會靈活運用。如:在護理過程中反復的詢問病人問題或者不耐煩病人的描述,依照理論來理解病人的感受,并作出判斷。然而行動導向教學內容結合了理論與實際,使得課程立體和豐富。如:教學環境中教學團隊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進行情景模擬,學生通過參加模擬環境總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設置評分體系。評分體系包含傾聽病人的訴求環節、是否執行醫囑、配發藥物是否準確、用藥注意事項、輸液等專業事項環節,醫患關系環節進行打分,并納入其學習成績中,培養醫學護理專業習慣。經過分組后的分組后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分別扮演護理人員、病人、家屬,盡可能的還原現實,病人有條理或者無條理描述自己的感受,護理者在其描述中找到可用信息,給予病人認可或者不認可的解決方法以及安撫病人情緒,家屬對于護理者專業素養的認可或者不認可等會出現的現實問題中學會靈活變通,處理三者間微妙的關系,不斷豐富臨床護理經驗。
2利用教學資源,合理規劃課程
醫學護理教學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此,既要參照傳統教學模式又要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方式,通過資源的共享和引導,合理規劃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注重實踐與理論的有效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學和教的統一。在理論課程上,因為學生各自學習背景和教學資源整合存在差異,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理論課程,尋找最新和高學府護理教學視頻,推薦學生觀看或者在課堂中一起分享,共同討論心得。學生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不斷的梳理和完善醫學護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將網絡資源和課堂知識融會貫通,完善醫護理論知識體系。在哲學有一句: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可以看出,理論和實踐互通有無,理論知識積累越豐富,知識體系越完整,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身知識的不足,以達到快速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與豐富臨床經驗的目的。不少醫護專業學校都會建立實訓基地,設立實訓課程,學生可通過實訓課程設計的不同科目,例如:正確執行醫囑,友好的叫醒病人,輸液時正確插管和拔管,以及如何讓病人配合護理過程中的量體溫,吃藥等環節進行針對性訓練。教師在設計實訓課程環節時根據不同的項目設計分數,設立考評制度。引導學生參與實踐環節,豐富臨床護理知識,靈活處理醫患微妙關系,提升綜合能力。在實訓中通過角色的扮演,病房巡房,設計每天日常工作圖等,設計崗前培訓式的技能教學為主線,按照課程規劃和步驟有效的學習,從中獲取護理專業知識,鞏固醫護基礎知識的基礎,并培訓學生的應變能力,積累臨床護理經驗,和諧處理醫患關系,做到專業護理。
3加強教育疏導,提升專業素養
一支優秀的醫護隊伍不僅需要自身有專業的護理知識,更應該在工作中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更好的幫助病人。通過OSCE數據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因為生活環境簡單,工作經歷存在不足,滿懷著一腔熱血和無畏參與臨床護理,卻很難預知護理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和隱患,在護理過程中不懂變通,遭受到很大的打擊,敗在了醫護關系中,使得自身也陷入麻煩中。在教學中根據設定的目標和專業標準,設計保護自身和法律意識培養。例如,教師可以將新聞中經常出現的醫患,例如:不信任,打人,病房無法安靜等問題通過視頻分享,通過設計情景環節,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如果自身遇到了視頻中所出現的問題,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和處理醫患關系。通過實訓課和環境的模擬,不斷探索臨床護理知識,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而不是生搬硬套,更好的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提高學生臨床護理的溝通能力,提高醫護專業素質。
4結語
行為導向教學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從中會發現效果也是顯著的。因為針對于不同閱歷的差異,教師利用行動導向教學規劃中結合學生的醫護學理論轉而又知識和實踐課程相互配合,提高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專業能力幫助病人,做一個優秀的醫護者。
參考文獻:
[1]宋麗紅.階段式自我導向學習模式在低年資護士集中技術培訓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2):68-69.
[2]曹梅娟.基于自我導向學習的開放式護理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3):51-52.
[3]呂月桂.以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5).69-70.
護理專業實訓總結范文3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 高職護理專業 護患糾紛
1.對象和方法
1.1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針對校外實訓基地的14家醫院。共發放調研表60份,回收有效問卷56份。調研對象廣泛,包括護士10名、護師17名、主管護師21名、副主任護師3名、護士長3名及助產師4名,共58人。
1.2調研方法。
調研表采取客觀選擇題和主觀問答題兩部分。對無法調研者,我們采用電話訪談、集中座談、個別面談等方式予以補充。
1.3調研項目。
包括婦產科臨床護理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知識、技能、綜合能力方面的需求;臨床護理工作中,引發護患糾紛的常見原因;婦產科護理授課教師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2.調研結果分析
2.1婦產科臨床護理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知識方面的要求。
本次調研涵蓋了《婦產科護理學》十七個章節的50項內容,選擇標準分為需要掌握和不需要掌握兩個方面。根據調研結果分析,98.4%的臨床護理人員認為《婦產科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婦產科護理》主要研究正常孕產婦婦女的護理、異常孕產婦婦女的護理、婦科疾病病人的護理和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對應的知識目標如表1。
2.2婦產科臨床護理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技能方面的要求。
調研對象認為應加強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技能教學,通過調研總結出日常教學中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技能操作項目,如表2。
注:上述項目為多選。
根據上述表格中的百分比例遴選出婦產科護理實訓教學的主要項目:宮高、腹圍的測量、腹部四部觸診法與骨盆外測量、分娩準備與產程觀察、人工流產手術的護理配合、陰道沖/灌洗、陰道或宮頸上藥、會陰濕熱敷、會陰擦洗/沖洗技術。部分醫院建議在實踐教學中還應增加“新生兒臍部護理”和“新生兒淋浴與撫觸”這兩項操作。
2.3婦產科臨床護理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學生僅僅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完全不夠的,還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根據調查結果總結出醫院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具體如下:規范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專科護理基本操作技能、對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情觀察能力、對急、為重病人的應急處理與配合搶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此外,各級醫院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評估病人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護理管理基本能力。
2.4婦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引發護患糾紛的常見原因分析。
注:上述項目為多選。
調研結果表明,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引發護患糾紛最主要的原因是護士疏于職守,其次是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和基本的操作技術不熟悉,而護患溝通不良是引發護患糾紛比較常見的原因,因此,在婦產科護理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更要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便更好地適應臨床,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2.5婦產科護理的授課教師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分析。
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教學的根本所在。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實現新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因為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學觀念對教學行為起著指導和統領作用。教師的綜合素質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智慧和意志的發展[1]。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顯示,臨床要求從事婦產科護理學教學的專業教師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具有護士執業資格或醫師執業資格的“雙師型素質”。校內實踐教學應配備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及實訓指導教師。教師應充分利用醫院、社區的教育資源,加強與醫院的合作而不是停留在傳統的書本知識上,注重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以案例引導,以項目驅動,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完成工作任務,啟發學生發現和預測問題,并設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學中還應加強人際溝通技巧,注重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婦產科護理》課程開發的建議和思考
3.1課程開發的思路。
課程組組織以護理行業專家和護理教育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對護理行業開展深入調查,圍繞行業需求及任職資格,進行課程設置,根據行業標準對本課程應培養的職業能力做全面分析,制定課程目標,圍繞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優化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項目教學,構建理實結合、教學做一體化、動態變化的適應行業發展的課程形式。
3.2課程內容的選取。
根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護理專業發展需要和完成工作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素質及學生實際情況選取教學內容,既要體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要求,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按教學設計結果組織教學實施,并根據實施反饋結果對課程內容和結構進行動態調整。
3.3教學方法的改革。
高職《婦產科》護理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改革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結合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仿真教學法、情景模擬法、小組討論法及課堂延伸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體現靈活性、實踐性與創新性。而參與式教學,是最近一二十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即教師與學生合作式教學或協作式教學,是相對于“布道式”(“填鴨式”)教學而言的,它對于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綜合應用上述方法。
參考文獻:
[1]董克滿.有機化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3,24(10):1148-1149.
護理專業實訓總結范文4
【關鍵詞】 信息交流;人際關系;干預性研究;學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12-1106-02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與護理模式的轉變,患者的治療護理不但依靠技術措施,而且更注重心理、社會、情感及文化等因素對健康狀況的影響。護士的溝通能力在建立良好護患關系過程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目前,國內關于護生溝通能力培養的報道大多以課堂訓練為主[1-3]。為探討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方法,某高校于2005年開展了為期2個學年的護生與陌生人溝通的實訓嘗試,使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和提高,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某高校2005級護理專業大專學生(簡稱護生)99名,均為女性;年齡17~21歲,平均18.9歲。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54人,對照組45人。2組護生入學年齡、入學成績、家庭背景等人口學特征均無明顯差異,且配備的輔導員、授課教師、專業課程教學計劃與內容均相同。
1.2 方法 對照組護生采用常規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人際溝通能力培養,試驗組護生則在常規教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增設與陌生人溝通實訓教學。
1.2.1 實訓方法 訓練項目與內容安排:(1)一年級上學期。利用課余時間,結合課外活動,組織護生與其他班級不熟悉的學生一對一交談,每周至少1次,時間不少于20 min,每次交談對象、內容不能重復,活動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總結。(2)一年級下學期。組織護生到公眾場所(廣場、公園、社區等)與陌生人溝通并組織討論。(3)二年級全學年。繼續上述訓練,并安排護生利用周末到醫院與病人及其家屬、相關醫務人員溝通并組織討論。(4)不定期活動。借助護理技能大賽和小發明、小創造等競賽活動,組織護生合作參與,并與教師討論自己小發明、小創造的設計方案;與其他班級學生開展心理拓展活動,通過心理測試小游戲鍛煉和培養溝通能力;組織護生結合實訓感受撰寫演講稿、詩歌、散文等,參加演講比賽和詩歌朗誦會。
1.2.2 測試方法 采用溝通能力測量表[2]。表中設有40個條目,每條采用3級評分(1~3分),總分120分。分數越高,溝通能力越強。分別于第1學期初和第4學期末對2組護生進行調查。使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檢驗。
2 結果
由表1可見,干預前(第1學期初)2組護生溝通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第4學期末),試驗組溝通能力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許多醫學高校護理專業雖然開設了護理人際關系與溝通的課程,但現有的課時遠遠不夠。護生從學校到學校,入學后與外界交往仍然有限,技能操作的對象基本是模型,在臨床見習、實習期間一言不發的現象十分常見,即使開口說話,也常常是簡單照搬教師課堂用語或教學錄像語言,不會面對具體情況作出適當的反應[1,3],加上舊傳統風俗習慣的影響、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誤區以及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導致護理專業學生尤其是女生的人際溝通與交往能力欠缺。
本次調查顯示,開展與陌生人溝通能力的教學對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改善效果顯著。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只有遵循如下原則,與陌生人溝通的實訓教育才可能獲得良好效果:(1)需求性原則。對6所護理院校190名護理專業中專、大專、本科實習生調查顯示,70%以上護生認為學校開設人文課程不夠,90%以上的護生希望開展職業禮儀培訓,70%以上的護生希望提高溝通照護能力[4]。因此,在開展與陌生人溝通實訓之前,應認真組織試驗組護生開會、學習、討論,讓學生充分認識這項活動的目的和意義。(2)漸進性原則。培養護生與陌生人溝通能力是一個不斷生成、發展的過程,應本著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循序漸進原則,先組織護生與本校同級護生溝通,接著與新校區非護理專業學生或高年級護生聯誼交流,再組織她們走出校門,到廣場、社區、敬老院、醫院等社會場所與陌生人溝通,使學生接觸的人群更廣,溝通能力更強。(3)多樣性原則。當代護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愛好廣泛,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應力求實訓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寓教于樂,既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又鍛煉她們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4)實效性原則。通過與陌生人溝通這一教學載體,讓護生在實踐中切實增強感性認識,再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如此周而復始、內化發展,不斷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護理大專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人際關系較一般大學生敏感[5]。本研究尚未對試驗組護生做人際關系困擾情況方面的心理測試,今后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以便因人施教、因勢利導。由于本研究尚無現成經驗借鑒,實訓活動內容和形式尚需共同探討,使之更臻科學、系統、完善和規范。
4 參考文獻
[1] 李華瑩.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衛生職業教育,2002,20(1):52-53.
[2] 史瑞芬,唐弋,曾麗芳.護生臨床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護理學雜志,2003,18(4):301-302.
[3] 張詠梅,江智霞,肖燁,等.護生人際溝通知識轉化為人際溝通能力的教學探討.護士進修雜志,2005,20(2):154-155.
[4] 黃弋冰,許樂.護理專業學生人文教育需求狀況的調查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B):61-62.
護理專業實訓總結范文5
摘要:目的:在老年護理專業本科教育中,對老年護理實訓課程的設置進行探索性實踐。方法:通過開展校企合作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實訓課程的內容、結構、課程標準等,并以校企雙方作為共同師資,在具備一定硬件條件的基礎上對老年護理實訓課程進行實施。結果:在前期準備工作較為充分的前提下,老年護理實訓課程得以成功運行。結論:老年護理實訓課程能夠使學生的護理操作能力得到鍛煉、尊老愛老的人文修養得以提升,是老年護理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亦存在諸多需要改進之處。
關鍵詞 :校企共建;老年護理;實訓課程;老齡化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71
Study on the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care under the model of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HU Yan,WANG Yan
(Nursing college of Tianj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Tianjin30019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nurs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direction.Methods:Measure Under the model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both sides worked out the content,structure,and curriculum standard together.As common teachers,both sides carried out the practical course under given conditions.Results:Outcome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nursing had been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based on the good preparations.
Conclusion:From the practical course,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 exercised,and their humanistic aptitude on respecting and loving the old could be improved.So the practical cours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urriculum system.However,it also exists some improvements.
Key words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Elderly nursing;Practical course;Aging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目前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我國于1999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以來,其進程不斷加快,對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的需求迅速增加。此背景之下,我校護理學院經過周密籌備,于2010年正式開設了“老年護理專業方向”,采取“校企共建”的模式培養老年護理方向本科生,學制四年。三年來,對專業建設的各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其中課程設置是專業建設的重點內容,它關系著教學的活動方向和學生的培養質量。而老年護理本身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護理操作技能,還需要學習與老年護理相關的操作技能。因此,設計并實施老年護理實訓課程既是老年護理專業方向建設的創新之處,亦是老年護理專業方向的一大特色。在本專業方向的《社區及老年護理學》課程中,結合理論知識,與校外養老機構共同設計開發了以老年護理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實訓課程,旨在使學生不僅學習掌握一定的老年護理技能,而且能在對老年人護理的過程中培養尊老、愛老、敬老的職業美德,增強社會責任感,感悟傳統的中華孝道文化并將之發揚傳承。
1老年護理實訓課程設計思路
課程設置是教學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基本要素,教學正是按照課程所提出的計劃而展開的各種學習活動,從而實現課程所規定的的各項教學目標[1]。老年護理實訓課程的設計包括內容和結構兩方面。
1.1實訓課程的主要內容老年護理實訓課程是《社區及老年護理學》課程的實踐部分,是與其理論內容相互呼應的,因此實訓內容應按照理論知識的講授內容來選擇。在理論部分涉及到的內容包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護理、用藥護理、常見癥狀護理、意外傷害處理等。這些均為對社區居家老人及住院老人最常實施的護理項目。因此,在實訓課的內容設置上,設計了“老年人清潔衛生護理”“老年人基礎護理”“與疾病相關的護理”3個版塊的內容。其中“老年人清潔衛生”版塊包括了洗臉、梳頭、剪指甲、洗腳,假牙護理、穿脫衣褲(更換紙尿褲)、床上擦浴、尿壺和便器的使用(男、女),大便失禁、便秘的處理等,注重生活護理的內容;在“老年人基礎護理”版塊,設計了喂食、翻身、叩背、壓瘡的評估與護理、輔助器具的使用、老年人移位等內容,與《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相關操作內容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更加體現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在老年人群中應用的特點;在“與疾病相關的護理”版塊,主要教授針對墜床、跌倒、誤吸等老年人常見意外傷害的緊急處理,以及鼻、眼、耳滴藥操作,骨折護理,偏癱體驗,尸體料理等,這部分主要側重于老年人罹患疾病時的常見護理操作內容,特別是對突發意外事故的急救處理措施,無論在居家老年人還是在養老機構中,都是養老護理工作者必須要掌握的重點內容。
1.2實訓課程的結構課程結構指的是按一定標準選擇和組織起來的課程內容所具有的各種內部關系,主要包括各類課程的比重,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配合和相互滲透,以及課程內容的排列順序等。針對老年護理實訓課程而言,其結構為3個版塊各自的比重、之間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3者的授課順序等方面。
《社區及老年護理學》是我校老年護理專業方向的特色之一,它不是將以往的“社區護理學”與“老年護理學”簡單疊加,而是立足于我國養老事業的現實國情與政策,將居家養老、社區為老服務的特色凸顯出來,以老年人群為重點研究對象,將老年護理學融合到社區護理的知識體系中。因此比之以往的《社區護理學》,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貼合社會發展。本門課學時總數為81,其中理論講授為60學時,實踐部分為21學時。實踐部分又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見習兩部分,其中校內實訓為9學時,校外見習占12學時。本文探討的即是校內9學時的實訓部分。
將3個版塊的授課內容安排到9學時中,平均每個版塊為3學時。授課時間與理論課相關內容的講授基本同步,以保證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時效性。3個部分的授課順序為“老年人清潔衛生護理”“老年人基礎護理”“與疾病相關的護理”。先從最基本的生活護理開始,在學習為老人梳頭、洗臉洗腳、床上擦浴、大小便護理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與老人溝通、取得老人的信任,如何對老人的整體生活狀況和生活質量進行觀察,對老年群體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進而再學習基礎的老年護理操作,如喂食、壓瘡評估護理、扶抱搬移、輔助器具使用等,掌握帶有一定技術性的技能操作;最后學習與老年常見疾病和意外傷害有關的護理措施,如藥物使用、跌倒與噎食的預防、偏癱病人的體驗及尸體的護理等,這一部分技術性進一步增強,培養學生獨立護理老人及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對逝去老人尸體的護理中對學生進行尊重逝者、關愛生命的生死觀教育。3個版塊的內容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理論與實操結合,技能與情感并重,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2老年護理實訓課程的前期準備
2.1校企合作的師資隊伍我校在創辦“老年護理專業方向”之初就采用“校企共建”的模式,即護理學院與養老機構合作辦學。由于本專業方向是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專業,國內鮮有可借鑒的經驗,因此在起步階段需要相關行業的指導與幫助,同時行業的介入能夠提供時效性信息,及時了解社會需求與市場動態,為專業發展引領方向,更好地促進專業建設[2]。基于此,在整體師資建設上吸納了養老服務領域的行業專家與學校專職教師共同組建老年護理師資隊伍,其中3位來自養老機構護理管理崗位的護理專家作為老年護理實訓課程的合作師資與我校專職教師共同開發設計實訓課程,參與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標準的修訂以及實訓課程的教授等工作。
2.2制定老年護理實訓課程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即以往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這個術語是從前蘇聯教育中引進的,實際上并不符合現代漢語的使用習慣。“教學大綱”往往跟教師講課的提綱相混淆,因此,現在我國的教育系統主張用“學科課程標準”這個名稱來代替“教學大綱”。學科課程標準是單科課程的總體設計,從整體上規定本學科的性質及其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教學目的和任務、內容范圍、編排內容的順序、安排教學時數、作業和測驗、考試等,提出運用教學方法、教學參考書和指導等。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指南。
針對老年護理實訓課程而言,課程標準除了要包括以上各方面外,在制定課程標準之前還需要考慮到:國內外(主要是國內)老年護理的水平,包括理論水平和技能水平;需要吸收借鑒哪些新知識、新技能;社會對老年護理的思想觀念、價值觀、態度;學生的心理準備和心理特點,找尋本課程的邏輯順序與學生學習的心理順序之間的最佳結合方式;研究實訓課與理論課之間的關系和最佳的結合方式;研究理論與實際聯系的基本途徑;根據《社區及老年護理學》的總課程標準,分析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范圍和教學任務是否與總標準相符;最后要對各版塊的教學活動作出統籌安排。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定了“老年護理實訓課程標準”。在總的說明部分中闡述了該課程的名稱、學時總數、各版塊名稱及其學時安排等內容;在文本部分將3個實訓版塊逐一介紹,分別說明了每個版塊的名稱、目的與要求、實訓內容、教學方法、實訓用物及注意要點等內容;在課程標準最后羅列出了教學參考書目。
教學方法有播放視頻資料、教師示教、學生分組練習等。實訓用物包括毛巾、梳子、剪指甲刀、假牙、床刷、紙尿褲、臉盆、尿壺、便器、治療車等。在課程中要注意要點態度認真,動作輕柔簡捷,姿勢正確、節力,保證老人安全、舒適。
2.3實訓室硬件建設我校自2010年正式開設“老年護理專業方向”,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扶持下,硬件建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斥巨資先后購置了數批技術先進、質量完備的老年實訓器具,涉及生活護理、運動康復等方面,建立起了一個高水平的老年護理實訓室,為實訓課程的開設提供了成熟的硬件條件。老年護理實訓教學建設發展的規劃是在“十二五”期間建立國家級老年護理實訓示范中心,成為全國甚至海內外地區老年護理學術交流中心與人才培養基地。
3老年護理實訓課程的組織實施
3.1備課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相應的版塊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對涉及的相關概念、知識理論、工作原理和技能操作訓練,校企雙方師資共同進行系統地歸納和整理,這是對教學過程進行的精心設計與安排[3]。備課時授課的前提,特別是針對“校企合作”的模式,雙方教師必須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做好充分溝通與準備,在授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效果。
3.2講授理論與示范操作實訓課程雖然以操作技能的學習為主要內容,但在實操的背后是正確、科學理論知識作為支撐,是對理論知識的實踐與驗證,因此,實訓課程的開展實際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一體化的過程。
在教授護理操作技能以前,教師先將本次課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重點難點進行宏觀介紹,而后再對將要進行講授的第一項技能進行理論講解,詳細闡述相關概念、具體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常見錯誤等,理論聯系真實案例,語言注意生動活潑,邏輯清楚,并注意新舊知識的連接[4]。在學生對該項技能有了整體認識后,教師(或另一名示范教師)開始向學生進行正確的示范操作,邊示范邊講解操作要領;對于復雜的護理操作技能,教師應先整體示范一遍,再將動作分解,逐一向同學展示,對于容易出錯的地方則應多重復幾遍,讓學生加深記憶,最后再完整地重復操作一遍。整個流程要講、做一致,規范、有條理,省時節力。
另外,在示范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設計出在操作程序和方法上經常出現的問題和不規范動作來讓學生質疑,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對操作程序提出不同的改進方法,這樣能達到很快掌握動作要領的目的。
3.3技能形成根據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規律,技能的形成是從掌握局部動作到達到協調、熟練的過程,是心理上從陌生到熟悉,從局部注意到整體掌控的過程[5]。這個過程需要在學生在聆聽完理論講解和觀看完操作演示后及時進行,以免遺忘;而且還要在動作規范、方法科學、程序合理的前提下反復練習。在指導學生分解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逐項檢查糾正,待基本正確后,讓學生自己將整套操作動作完整地串聯起來。教師及時巡回指導并做記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總之,“理論講解-動作示范-技能形成”是學習和掌握一項操作技能的基本步驟,待一項技能完成以上步驟后,教師再進行下一項操作技能的教授,同時還要結合授課時間和學習重點來統籌安排。
3.4點評點評是實訓課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對教學勞動成果的評判,也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其主要任務是檢查本次課教學目標落實的情況,分析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過程及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提出建議和意見。
一次實訓課結束后,由教師根據巡回指導時所做的記錄和實際觀察中掌握的學生的操作情況,總結學生在哪些方面達到了既定要求,哪些方面還存在差距,點評和建議要中肯,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表揚鼓勵為主,鞭策為輔,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善于捕捉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個人價值。
除了教師方面的點評外,計劃在下一輪實訓課上將加入學生的點評環節。即在操作練習完成之后,隨機讓一組同學演示本次課所講授的操作技能,讓其他同學給予點評;或者將學生練習時的情景錄制成視頻資料,播放給全班同學觀看,讓全體同學一起參與到點評的環節。最后再由教師統一整理和點評。此種點評形式經協和醫學院護理系實踐證明,對學生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加深印象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借鑒。
4老年護理實訓課程設計的不足
老年護理實訓課程目前只開展了一輪,還存在諸多需要改進之處。如課程的考核評價辦法亟待建立,還未有相應的實訓教材。只有建立健全評價方式,制定出具體的考核辦法,并且有配套的實訓教材,課程的建設才算完整。目前實訓教材正在編寫之中,考核評價辦法亦在建設之中。此外,課程選擇的內容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增加更多種類的老年護理內容,貼近社會需要。如對失能失智老人的智力體能康復鍛煉、心理干預等;將國外的先進護理技術加以引入和介紹,開闊學生視野等等。這些工作均需要校企雙方繼續合作,共同完成。
總之,對老年護理實訓課程的建設乃至整個老年護理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設置研究還任重道遠,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香娟,武躍明.護理實訓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J].重慶醫學,2012,41(34):3673-3674.
[2]蔡小紅.基于工作任務的成人護理實訓課程設計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3,(30):146-147.
[3]郭紅霞,陳紅.仿真模擬教學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3,27(9B):2939-2941.
[4]陳照坤,戚林,陳清波,等.程序教學法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5C):1428-1429.
[5]朱修文,王薇.護理實訓教學改革對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3):2132-2134.
護理專業實訓總結范文6
關鍵詞: 課業 新生 專業認知教育 高職護理
課業一詞譯自英文assignment,也有人將其英譯為“lessons”,“schoolwork”。原意可作課題、任務或課業解,但取義上多為專業課所用。有些高職院校在與澳大利亞TAFE合作辦學過程中,經常使用assignment這一教學術語,并用中文“課業”一詞與之對應。課業在職業教育專業教學中,較為廣泛存在的形式是“課程作業”,是指教師根據課程計劃中的學習情境結合職業要求設計的,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完成的綜合性學習任務,一般包括題目、背景材料、項目任務和評價標準四部分[1]。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小組協作完成對任務的綜合設計、文本書寫等工作,有效提高護生綜合護理能力,為高職護理應用性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近幾年,我校嘗試在語文、內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等多門課程中使用“課業”作為學生能力的考核評價方式。“課業”的使用也極大地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和教學效果[2]。通過研究我們也發現,在學生五年的學習生涯中,各個學習階段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各不相同。從行業對護理人才的能力需求看,在各階段將各層次學生的能力培養與護理職業進行聯系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特別提出借助校外實訓基地,利用學生各階段的臨床見習機會,布置與護理職業相關的分層“課業設計”,學生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完成相關任務,從而達到能力的分層培養。本文主要介紹基于我校特色的護理專業新生認知教育而開展的課業實施情況。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五年一貫制高職護理專業新生,特指我校入校初、未開始理論學習前、軍訓結束后的學生。此時學生剛接觸學校和老師,未曾開始上課,能聽從老師安排,有完成任務的時間和興趣;對專業理解甚少,對新專業有新鮮感;期待穿上護士服,期待了解未來的職業和工作環境。
1.2方法。根據我校“三階梯”的人才培養模式[3],專業認知教育安排在正式的理論學習前,時間長達一周,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護理專業,了解未來的職業、就業發展情況,提早進行合理的、有預見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專業認知活動緊循“以生為本”的宗旨,含“專業介紹、解惑引導、適應提升、走進臨床、夢想起航”五大模塊。
1.2.1課業設計的基本框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新生對護理專業的理解還不太透徹,課業設計的主題不宜選擇難度過高。為了讓新生提前感受護理文化、了解臨床工作氛圍、熟悉未來的服務對象,學校特別安排學生參觀校外多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因此,借校外實訓的平臺,圍繞護患關系、職業道德的社會熱點問題,由專業教師創設出緊密結合護理職業問題的情境,提出符合新生能力培養的課業――護理職業道德、護理禮儀。
每個課業設計可以設置2-3個能力任務,如:訪談2-3位臨床護士,談一談對護士職業道德的認識;制作PPT,在班級內宣講護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訪談2-3位護士長,調查護理管理人員對護士的儀容儀表要求;編制情景劇,團隊展現護士禮儀等。任務設置既應簡單明了,有一定的挑戰性,又不能太過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鑒于新生的專業能力還不足,每個課業僅包含3-4項知識點或技能,如:護士職業道德主要讓學生了解職業道德的概念及職業道德的內容等;護理禮儀主要讓學生掌握站、坐、行、蹲等禮儀要點,護士服、護士帽的正確穿戴方法。
為形成規范,對課業統一設計格式,含扉頁―情景案例―項目任務―項目設計―參考的學習資源―課程知識應用情況―項目實施途徑與過程―能力標準―總結與反思―評價,學生按照規范步驟進行課業設計。
1.2.2課業設計的實施流程。課業實施過程包括前期構思、資料收集、資源匯總(包括所用的網絡、文獻、參考書、醫院或社會資源、儀器設備資源等)[4],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般3-5人一組,一人擔任課業負責人。課業負責人進行任務分工,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把控大局,定期檢閱成員的任務完成情況,并根據資料收集或調研情況及時進行任務的調整或增減。具體的任務或實施課業的形式有:資料匯編、文筆書寫、溝通、調研采訪、PPT制作、視頻錄制、情景劇編排、展示匯報等,根據完成課業的需要合理選擇所需方式。每一位成員均有相應任務,均參與到課業設計過程中。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校內指導老師和臨床帶教老師同時進行指導,小組的課業設計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修改2-3遍,針對指導老師提出的改進建議,及時補充、修改文案,完成課業任務后,小組制作PPT,在班級內匯報小組完成過程及特色創新之處,通過組內自評、組間互評等評出最佳作品進行班級展示,一份課業的完成周期為1-2周。
1.2.3課業設計的評價方式。課業設計強調學生能力展示的過程性要求,結果展示可有視頻、PPT、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種形式,鼓勵創新。制定統一的評價表(見表1),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院校合作性評價等開放式評價模式,客觀公開地對小組課業實施情況進行點評,小組根據點評進行反思總結。
2.成果
2.1提高了學生的多種通用能力。從接受課業到成果展示,學生的溝通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資料收集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比如:在護理職業道德的課業設計中,學生搜集熱點新聞,并對臨床護士進行采訪調研,獲取相關專業知識,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主題演講。為了探討一些社會焦點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辯論賽,在專業中融入自己的見解,既讓學生勇敢表達自己,又讓學生在博弈中進行知識延伸,能力得到提高。為她們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學習模式基礎。
2.3形成了新生的正確專業認知。課業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與就業,有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和專業的認知,借助臨床實踐平臺,提供才華展示舞臺,用課業記錄學生的成長,為專業認知帶來正向發展。比如:在護理禮儀的課業設計過程中,學生通過資料收集、臨床調研、校內學姐采訪,總結出規范護理禮儀的基本要求,并制作PPT進行禮儀規范的匯報講解,為更形象地進行展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創舞臺劇、編排禮儀展示,雖然是未接觸過專業的一張白紙,但通過自己的知識獲取,已經無形地形成了對專業的認知,護士的形象已深深印刻在學生心里,這對以后的專業學習及臨床就業非常有利。
在新生階段,可設計的課業議題還有很多,課業設計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局限,都要依據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來定,其宗旨就在于找出最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學習途徑,培養出符合臨床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何美賢.BTECHND課業的模式及其特點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25):116.
[2]沈建新.護理專業“三階梯”多層次實訓模式構建實證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27(24):86-87.
[3]錢美娟,姜聲揚,沈建新,等.課業作為新型評價方式在整體護理能力考評體系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36):343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