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

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范文1

關鍵詞:肺結核;醫學影像技術;診斷;效果

結核病是一種具有較強傳染性的疾病[1,2],主要是由結核桿菌引發的,屬于慢性病,往往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X線胸片診斷是目前應用范圍較廣的診斷方式,它能對患者肺結核的病變部位做出有效診斷,但是由于照射量大,會使機體受到損傷。文章對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使用醫學影像技術進行肺結核診斷的患者分別提供X線胸片與低劑量螺旋CT兩種影像技術,對比其診斷正確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使用醫學影像技術進行肺結核診斷的患者90例,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實驗組中,男性27例,女性18人;年齡最小24歲,最大76歲,平均(55.9±11.8)歲。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73歲,平均(53.1±10.2)歲。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均經過痰結核菌檢查、白細胞計數、特異性抗體測定等檢查確診為肺結核,并且符合中華醫學會對結合病學分會在《肺結核診斷與治療指南》[3]中關于肺結核的診斷標準。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各項指標,P>0.05,缺少統計學差異性,可以對比。

1.2方法

1.2.1對照組 為對照組中的患者提供X線胸片檢查,具體流程如下:選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MVLT1X射線儀,電壓為380 V,50 Hz,500 mA,最大電阻為0.9 Ω。一般攝取患者后前位與側位胸片。拍攝側位胸片是為了彌補前位胸片拍攝的不足,患病一側需要貼近胸片。拍胸片正位時,兩手背置髖部,雙手內旋,中心線對準第六胸椎垂直射入,必要時拍攝側位,用來觀察心臟,主動脈,降主動脈的形態結構,患病的一側需要貼近IP板。攝影條件采用高KV攝影120 KV,500 mA深吸氣末屏氣曝光。在看片過程中,醫生應仔細觀察胸部病變部位,掌握病變分布情況,注意觀察肺部異常陰影結構、形狀、密度。

1.2.2實驗組 為實驗組中的患者提供低劑量螺旋CT檢查,具體流程如下:選取東芝4排螺旋CT掃描儀,電流為400 mA,層間距為1.5 mm,層厚為1.5 mm,準直為60 mm×0.65mm。取患者仰臥位,頭向上揚,胸部稍微擴張,充分將胸部暴露出來。矩陣像素規格>512×512,轉速為0.3~0.8 s/r。掃描方法為深吸氣屏氣從肺尖掃到肺底,必要時進行局部薄層重建。對患者結核病變分布形狀、區域、密度進行仔細記錄,并觀察肺部組織與周圍血管病變情況。當成像不清晰或是遇到病灶時,以及遇到細小病灶時,進行局部薄層掃描,詳細觀察病灶鈣化現象。對掃描結果進行總結,并有影像科醫生進行雙盲法診斷。

1.3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以及肺結核的各項病理特征檢出率,包括:胸膜增厚、衛星灶、淋巴結腫大、支氣管播散灶、少量胸水等指標的檢出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計算機軟件SPSS13.0對兩組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用x±s代表其計量數據,用?字2對其計數數據進行檢驗,將P

2 結果

2.1對比兩種不同影像技術診斷肺結核的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 實驗組中患者診斷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均高于對照組,P

2.2對比兩種不同影像技術對肺結核病理特征的檢出率 實驗組中患者肺結核病理特征檢出率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結核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4],患有結核病的人群免疫力通常較低,并且結核桿菌會使患者身體多處器官受累,最常見被累及的器官為肺部,由于服用藥物周期時間較長,所以患者容易產生不良反應。鑒于此,如何利用影像醫學技術提高肺結核的正確診斷率、減少照射量顯得十分重要。現如今,診斷肺結核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胸部病理活檢、痰液培養、纖維支氣管鏡等方式,但是受到經濟與操作性的制約,難以推廣。X線胸片是傳統肺結核診斷技術,具有價格便宜、適用范圍廣等優勢,但是容易造成誤診、漏診現象。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實驗組中患者的診斷符合率為95.5%,對照組中患者的診斷符合率為80%,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中,低劑量螺旋CT診斷能有效避免X線胸片對肺部組織的遮擋、以及分辨率低的問題,并且能有效提高臨床診斷正確性,可以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國利.低劑量螺旋CT與X線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5):96-97.

[2]裴向濱.低劑量螺旋CT和X線胸片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分析[J]. 中國處方藥,2015(9):101-102.

[3]夏鞣.低劑量螺旋CT在肺結核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24(2).

[4]朱星星,譚立南,馮再輝.96例低劑量螺旋CT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9-70.

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范文2

關鍵詞:圖像融合;醫學圖像;多模態;小波變換

中圖分類號:TP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09-2122-04

1 背景知識介紹

圖像融合是指綜合兩個或多個源圖像的信息,以獲取對同一場景的更為精確、全面和可靠的圖像描述。它將不同傳感器所采集到的關于同一目標的多幅圖像,或同一傳感器在不同時間采集到的關于同一目標的多幅圖像,經過一定的圖像處理算法,提取各自的有用信息,生成一幅能夠更加有效地表示目標信息的新圖像。從信息論的角度講,融合后的圖像將比組成它的各個子圖像具有更優越的性能,綜合信息大于各部分信息之和,也就是說,融合的結果應該比任何一個輸入信息源包含更多的有用信息[1]。

圖像融合通過多幅圖像間的冗余數據處理,提高圖像的可靠性;通過對多幅圖像間的處理,提高圖像的清晰度。與單一、孤立的原始圖像相比,經融合得到的圖像更適合人或饑器的視覺特性,可以提供更多的目標信息。比如,由于受到云、煙霧、照明環境以及傳感器固有特性等因素的影響,通過單一傳感器所獲得的圖像信息不足以用來對目標和場景進行更好的檢測、分析和理解.將一些成像條件相同、鏡頭聚焦目標不同的多個圖像,通過圖像融合技術處理可以得到一幅目標清晰的融合圖像[2]。

圖像信息融合按信息抽象程度的不同(也對應完成不同級別的功能)可分為3個從低到高的層次:像素級(原始數據)融合、特征級(或目標級)融合、決策級融合。

圖像融合從配準的圖像出發,經過特征提取、屬性判決而得到融合結果。上述三個層次與圖像工程的三個層次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在實際中要根據需要選擇和結合不同層次融合的特點,獲得全局最優的效果。

多模態醫學圖像融合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也是當前國內外在醫學圖像處理與分析研究中的熱點之一。醫學圖像融合則是指對醫學影像信息如CT、MRI、SPECT和PET所得的圖像,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它們綜合在一起,實現多信息可視化,對各種醫學影像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

2 多模醫學圖像融合技術

2.1 多模醫學圖像融合的主要步驟

多模醫學圖像的融合是建立在兩種或多種不同模態醫學圖像配準基礎之上的,它可歸納為三步,如圖1所示。

第一步是預處理。對獲取的兩種或多種圖像數據分別進行去噪、增強以及分割圖像特征的提取等處理,統一兩種數據格式、圖像大小和分辨率,對序列斷層圖像做三維重建和顯示;第二步是配準。配準是指對圖像尋求一種或一系列空間變換,使它與另一圖像上的對應點達到空間上的一致。配準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兩幅圖像之間的幾何位置差別,包括平移、旋轉和比例縮放等基于對特征空間、相似性準則和搜索策略的不同選擇,配準方法可分為基于全局域準則的方法、頻域傅立葉法、基于特征的匹配法和基于彈性模型的匹配法;第三步是融合。圖像在空間域配準后便可選擇不同的融合算子和融合規則進行融合。本文主要討論第三步融合,以下介紹的各種融合技術都是在配準之后的基礎上進行的。

2.2 醫學圖像融合算法

目前常用的醫學圖像融合技術包括:加權平均法、多分辨金字塔法、小波變換法、基于假彩色技術的融合算法及基于調制技術的融合算法等。下面就其中幾種方法作進一步的說明,由于基于小波變換的方法在圖像融合技術中的重要性,將在下一節詳細介紹。

2.2.1 簡單圖像融合方法

像素灰度值極大(小)法:設g1(x, y), g2(x, y)為兩幅輸人圖像,f(x, y)是融合圖像。則像素灰度值極大法為f(x, y) = max{g1(x, y), g2(x, y)}

此方法只需要對兩幅配準圖像取對應點的極大值即可。像素灰度值極小法思想相同,只須取原圖像對應點的極小值即可。這些方法簡單,效果一般,應用有限。

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同是一種最簡單的多幅圖像融合方法,也就是對多幅圖像的對應象素點進行加權處理。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直觀,適合實時處理,但實現效果及效率較差,其難點主要在于如何選擇權重系數。

基于圖像分割的融合方法:這種方法是以一幅待融合的圖像為基準,從另一幅圖像中分割出感興趣的部分(通常是病灶),然后對兩幅圖像進行配準,建立空間映射關系,將一幅圖像上的特征映射到另一幅圖像上。比如我們可以利用CT圖像空間分辨率好的特性,以它為基準,再利用MRI圖像對軟組織成像清晰的特性,從中分割出病灶,經過配準、融合得到新圖像。該方法的特點是圖像的融合效果好,難點在于如何自動準確地分割出ROI。醫學圖像由于其對比度低、細節豐富、邊緣模糊等特點,分割更為困難。常用的邊緣檢測算子有Roberts、Sobel、Canny等。其中Canny算子因其有良好的信噪比而使用較多。文獻[7]提出一種用改進的Canny算子對病灶輪廓提取的方法。此外,我們還可以使用小波或神經網絡等智能方法進行病灶特征的提取。

2.2.2 多分辨金字塔形分解融合法

這是一種多尺度、多分辨率的圖像融合方法,其融合過程是在不同尺度、不同空間分辨率、不同分解層次上進行的。高斯金字塔、拉普拉斯金字塔、梯度金字塔、比率低通金字塔及形態學金字塔被統稱為多分辨金字塔。多分辨金字塔方法是目前較為常用的圖像融合方法。在這類算法中,原圖像不斷地被濾波,形成一個塔狀結構。在塔的每一層都用一種算法對這一層的數據進行融合,從而得到一個合成的塔式結構。然后對合成的塔式結構進行重構,最后得到合成的圖像,合成圖像包含了原圖像的所有重要信息。

2.2.3 智能圖像融合

2.2.3.1 神經網絡方法

自1986年BP神經網絡模型誕生以來,神經網絡在各種領域獲得廣泛應用。神經網絡適合于非線性建模,具有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能力。在進行圖像融合時,神經網絡經過訓練后把每一幅圖像的像素點分割成幾類,使每幅圖像的像素都有一個隸屬度函數矢量組,通過對其提取特征,將其特征表示作為輸人來參加融合。文獻[11]給出一種自組織特征映射(SOFM)神經網絡融合算法,文獻[12]是一種基于知識的神經網絡(KBNNF)融合算法。

2.2.3.2 演化方法

演化方法模擬自然界生物演化過程,具有自適應、自學習和魯棒性強等特點。另外,演化計算對于刻畫問題特性的條件要求較少,效率高且易于操作,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中。文獻[13]給出了基于進化策略和HIS變換的圖像融合方法,其效果優于傳統算法。

2.3 基于小波變換的圖像融合算法

2.3.1 圖像的二維小波分解

圖像是二維離散信號,對它的分析和處理需要使用離散二維小波變換。Mallat提出了小波變換的快速分解與重構算法,利用兩個一維濾波器實現對二維圖像的快速小波分解,再利用兩個一維重構濾波器實現圖像的重構。

二維小波分解和重構各使用一組濾波器,分解使用一維分解低通濾波器L和高通濾波器H;重構使用一維重構低通濾波器L'和高通濾波器H'。在分解階段,首先使用低通濾波器L和高通濾波器H對圖像的每一行進行濾波得到兩組矩陣系數。然后,使用低通濾波器和高通濾波器對兩組系數矩陣的每一列濾波。這樣,1副圖像經過第1級小波分解,產生4副子圖像LL、LH、HL和HH。3幅細節子圖像LH、HL和HH分別包含原圖像在水平、垂直和對角線3個方向上的高頻信息,而近似子圖像LL是原圖像低通濾波版本。另外,這副子圖像還是下一級分解的輸入。因此,一幅圖像經過N級小波分解產生3N+1副子圖像。在同一分解級上的子圖像尺寸相同。合成運算首先對子圖像的每一列使用低通濾波器L'和高通濾波器H'濾波,然后對得到的圖像的每一行濾波。

圖像經二維分解之后,分別得到圖像的低頻分量、水平高頻分量、垂直高頻分量和對角方向的高頻分量,下圖是圖像經三層小波分解的結果。

上述過程即金宇塔形小波分析,另外對圖像的分解還有樹狀小波分析、多小波分析、提升小波分析,它們較之于金宇塔形小波分析,具有更多優點,在試驗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現今大部分對小波圖像融合的研究重點一般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使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數和不同的小波分析方法;二是后面討論的在進行系數融合過程中對融合策略的改進及融合算子的選擇研究。

2.3.2 基于小波變換的圖像融合過程

基于小波變換的圖像融合,就是將待融合的原始圖像經過特定的小波變換得到小波圖像序列,在不同的特征域(如高頻和低頻圖像)上的圖像序列采用不同的融合規則進行融合以得到小波圖像序列,最后將融合后的小波圖像序列經過小波逆變換(重構),得到多傳感器圖像的融合圖像。基于小波變換的圖像融合過程(如圖3所示)。

兩幅圖像融合的基本步驟如下:

1) 對A、B兩幅圖像分別進行小波變換,建立各待融合圖像的小波金子塔圖像序列;

2) 分別使用不同的融合算子作用于各個分解層的不同高頻子圖像以及最高層的低頻子圖像,從而得到融合后的小波金子塔圖像序列;

3) 對各分解層進行小波反變換,最終所得到的圖像就是融合圖像。

2.3.3 基于小波變換的融合規則

基于小波變換進行圖像融合的關鍵是系數組合,即為獲得質量盡可能好的融合圖像,以適當的方式合并系數的過程.合并系數的方式稱為融合法(Fusion Rule).融合法則由活動水平測度(Activity-Level Measurement)、系數分組方法(coefficient Grouping Method)和系數組合方法(Coefficient Combining Method)組成,對這三者的不同選擇形成不同的融合法則[17]。

目前小波域的融合規則主要分為兩種:基于單個像素的和基于區域特征的融合規則。前者主要包括:(1)小波系數的直接替換或追加;(2)最大值選取;(3)加權平均等。后者主要包括:(1)基于梯度的方法;(2)基于局域方差的方法;(3)基于局域能量的方法等。

基于像素的融合規則在融合處理時表現出對邊緣的高度敏感性,使得在預處理時要求圖像是嚴格對準的,否則處理結果將不盡人意,這就加大了預處理的難度。基于區域的融合規則由于考慮了與相鄰像素間的相關性,降低了對邊緣的敏感性[18],所以具有更加廣泛的適用性。

2.4 不同融合算法的評估

由于圖像融合技術所面向的研究對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至今尚未找到普適的參量能對所有的圖像融合結果作標準量測。不同融合方法的結果,可用目視判別:優點是直接、簡單,可直接根據圖像處理前后的對比做出定性評價,缺點是主觀性較強。

為了進一步客觀定量評價融合效果,從融合圖像包含的信息進行分析,對不同類的圖像融合結果所采用的定量評價參量有熵、交叉熵、平均梯度、標準偏差、光譜扭曲程度、互信息量等,且不同的文獻資料對這些參量的具體定義存在差異。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定量評價指標。

1) 信息熵

圖像的熵值是衡量圖像信息豐富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融合前后的圖像其信息量必然會發生變化,計算信息熵可以客觀地評價圖像在融合前后信息量的變化。根據Shannon信息論的原理,一幅圖像的信息熵為。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如果融合圖像的熵越大,表示融合圖像的信息量越大,融合圖像所含的信息越豐富,融合質量越好。

2) 交叉熵

交叉熵(Cross entropy)亦稱相對熵(Relative entropy),交叉熵直接反映了兩幅圖像對應像素的差異,可用來度量兩幅圖像間的差異,確定各種融合效果的優劣。交叉熵越小,說明融合后圖像與標準參考圖像問的差異越小,即融合效果越好。若標準參考圖像為尺、融合后圖像為F,則參考圖像尺與融合圖像F的交叉熵為:,式中pRi表示參考圖像尺中灰度級i出現的相對頻率;pFi表示融合圖像F中灰度級i出現的相對頻率。

3) 平均梯度值

平均梯度是敏感反映圖像對微小細節反差和紋理變化特征表達的能力,同時也反映了圖像的清晰度,一般平均梯度越大,圖像層次越多,融合后圖像紋理越清晰,融合達到了提高空間分辨率的目的。

這里,M和N分別是圖像的行數與列數。

Ix=g(i+1,j) - g(i,j)

Iy=g(i,j+1) - g(i,j)

式中g(i,j)為(i,j)像素點的灰度值。

3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的應用

作為當今醫學影像技術研究中的熱點問題之一,多模態醫學影像融合技術的研究及其研究成果,對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醫學圖像融合經過近些年的研究,已經應用在影像診斷、臨床治療中,國外已經有了產品化的融合軟件系統。

3.1 圖像融合在顱腦成像的應用

由于腦組織有顱骨的限制與界定,相對較為固定,容易確定標志進行準確配準。目前,臨床主要進行顱腦的圖像融合。融合圖像精確定位顱內病變,提高診斷準確性:形態學成像與功能成像的圖像融合,可精確定位功能圖像所示異常改變區,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丁里等研究認為,SPECT與MRI融合可精確判斷rCBF減少的范圍及部位,為腦變性疾病和腦血管病的診斷提供標準化方法。例如:融合圖像可精確確定腦變性疾病rCBF減少及消失區,尤其當其位于額葉、顳頂枕交界等與神經心理功能有關區域時,融合圖像研究結構和功能改變與臨床神經心理改變之問關系更佳。

原發癲癇病灶的準確定位一直是困擾影像界的一大難題,許多學者利用融合技術對此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例如:于發作期和發作間期,對癲癇患者分別進行SPECT檢查,將二者的圖像相減,再分別與MRI圖像融合,可使功能損傷的解剖學標記更準確,以SPECT所示的局部腦血流定位大腦新皮質的癲癇灶進行準確定位,從而為立體定向外科手術提供重要依據。

3.2圖像融合在體部成像的應用

感興趣區在圖像采集中無變形和失真是圖像融合的前提。由于多數體部臟器的形狀不規則,又易受呼吸運動影響,較難做到準確匹配,故圖像融合應用于體部成像的報道還比較少,主要從受呼吸運動影響相對較小的頸部和盆腔開展研究工作,但是對受呼吸運動影響較大的肝、胰和肺等臟器也嘗試進行融合。Magnani等證實,CT/PET對非小細胞肺癌侵犯縱隔淋巴結的分期診斷,融合圖像比單純應用CT或PET更為準確。

4 多模醫學圖像融合技術的最新進展與前景

4.1 圖像融合技術新進展

在圖像融合技術研究中,不斷有新的方法出現。像素級圖像融合的最新進展[22],主要有圖像融合理論框架、實時融合系統集成、統計學方法、新的圖像分解方法、神經視覺生理學方法圖像融合與圖像處理算法的互相結合、基于成像物理模型的融合方法、自適應優化圖像融合研究、基于圖像融合的目標識別和跟蹤算法研究等。

其中新的分解方法有:

1) 矩陣分解法:文獻[23]認為從不同傳感器獲取的圖像,可以看作是融合圖像乘以不同的權重,故可以使用非負矩陣分解技術來進行圖像融合。

2) 易操縱金字塔分解:易操縱金字塔是一種多尺度、多方向、并具有自轉換能力的圖像分解方法,它把圖像分解成不同尺度、多方向。與小波變換不同,它不止三個方向的子帶系列,不僅保持了緊支集正交小波的特點,而且具有平移不變性及方向可操縱等優點。使用基于拉普拉斯變換、小波變換的融合方法,即使待融合的圖像間存在較小的配準誤差,也會引起融合圖像的嚴重退化,出現雙邊緣以及虛假成分,而基于易操縱金字塔的融合方法能夠克服這些缺點。

3)Hermite變換:由于Hermite變換基于高斯梯度算子,所以對圖像融合來說,具有更好的圖像表示模型。

4.2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難點與存在的問題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難點與存在的問題目前,醫學圖像融合技術中還存在許多困難與不足。首先,基本的理論框架和有效的廣義融合模型尚未形成。以至現有的技術方法還只是針對具體病癥、具體問題發揮作用,通用性相對較弱。研究的圖像以CT、MRI、核醫學圖像為主,超聲等成本較低的圖像研究較少且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腦,腫瘤成像等;其次,由于成像系統的成像原理的差異,其圖像采集方式、格式以及圖像的大小、質量、空間與時間特性等差異大,因此研究穩定且精度較高的全自動醫學圖像配準與融合方法是圖像融合技術的難點之一;最后,缺乏能夠客觀評價不同方法融合方法融合效果優劣的標準,通常用目測的方法比較融合效果,有時還需要利用到醫生的經驗。

4.3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的研究前景

在圖像融合技術研究中,不斷有新的方法出現,其中小波變換在圖像融合中的應用,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非線性配準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圖像融合中的應用將是今后圖像融合研究的熱點與方向[25]。目前,圖像融合主要應用于體層成像。隨融合技術不斷進步,其在非體層成像方法(例如:x線平片、超聲等二維圖像)的應用逐漸增多,并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隨著三維重建顯示技術的發展,三維圖像融合技術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三維圖像的融合和信息表達,也將是圖像融合研究的一個重點。另外,在醫學圖像的壓縮、計算機輔助科學、圖像存檔及通信系統、遠程醫學等方面,圖像融合技術,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醫學圖像融合可綜合各種影像學技術的優勢,提供豐富信息,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判斷預后和觀察療效均有重要意義。醫學圖像融合研究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各個學科間的交叉滲透是發展的趨勢。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人和技術的不斷成熟,醫學圖像融合技術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隨著該技術的不斷完善,圖像融合可能成為臨床常規應用的方法之一。

5 結束語

近十幾年來,圖像融合技術雖然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在很多領域得到成功應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理論仍然不夠成熟,因此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 缺乏完備、系統的理論。目前,對數據融合的方法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許多新技術如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模糊理論等在數據融合方面的應用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一整套完備、系統的理論來推動該領域的發展。此外,還需要研究建立相應的融合標準和評價方法。2) 快速實時算法。由于圖像的特殊性,在設計圖像融合算法時一定要考慮到計算速度和所需的存儲量,如何得到實時、可靠、穩定、實用的融合算法和硬件電路是目前的一個研究熱點。3) 對于像素級融合而言,作為一個廣義上的圖像預處理,對目標探測識別的貢獻很有限,而且應用也很受限。要想從圖像融合中獲得目標的更多信息,就需要特征級融合乃至決策級融合。而研究特征級和決策級圖像信息融合的文獻沒有研究像素級融合問題的文獻多,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重要研究領域,圖像序列以及視頻信息的融合問題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小波變換用于圖像融合有不少優點:圖像經小波分解后,不同分辨率的細節信息互不相關,這樣可以將不同頻率范圍內的信號分別組合,產生多種具有不同特征的融合圖像;圖像在不同分辨率水平上的能量和噪聲不會互相干擾;融合圖像的塊狀偽影亦容易消除。圖4為使用Dabechies小波進行分解并進行融合的例子。

基于小波變換圖像融合的優點,小波變換在醫學圖像融合中的應用已經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視,是融合研究的一個新熱點,而且目前多分辨小波分析技術已經成為多分辨圖像融合的一種主流技術。由于小波分解的快速算法能實現圖像的實時融合,我們相信采用基于小波分析的醫學圖像融合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Hall D I, Llinas J.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sensor data fusion[J]. Proc IEEE,1997,85(1):6223.

[2] Pohjonen H. Image fusion in open-architecture PACS environment[J].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2001(66):69-74.

[3] 郭利明. 圖像處理及圖像融合[D]. 西安: 西北工業大學, 2006.

[4] Vaquero JJ, Pascau J. PET, CT, and MR image registration of the rat brain and skull [J]. IEEE Trans Nucl Sci, 2001,48(4):1440-1445.

[5] Aiazzi B, Alparone L, Baronti S, et a1.Context-driven fusion of high spatial and spectral resolution images based on over sampled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J].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2002,40(10):2300-2312.

[6] Hill DL.Medical image registration. Phys Med Biol, 2001,4(1):6.

[7] 曲桂紅,張大力,閻平凡.一種基于圖像分割的醫學圖像融合方法[J]. 北京生物醫學工程, 2003,22(1):1-4.

[8] Burr PJ, Adelson EH. Merging images through pattern decomposition [A]. In: Proe SPIE Appl Digit Imag Proe VIII[C]. San Diego, 1985:173-181.

[9] Poh IC. Van Genderen J L. Multi-sensor image fusion in remote sensing: concept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J]. Int J Remote Sens, 1998,19(5):823-854.

[10] Toet A, Van Ruyven LJ, Valeton JM. Merging thermal and visual images by a contrast pyramid[J]. Optic Eng, 1989,28(7):789-792.

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范文3

[關鍵詞]高雅藝術 大學生 美育 綜合影響

大學生是一個青年知識型群體;在這個群體中,人的自然生命剛剛達到成熟期,洋溢著令人羨慕的青春活力,充滿了憧憬、探索和追求。但同時,他們又處于生命歷程的轉折之中,他們需要確立人生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確立道德與行為的責任感。因此,在高校教育中,不僅要增強大學生的科學認識能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提高他們的文化藝術修養。

高雅藝術作為精英審美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優秀知識分子及藝術家在學習和繼承以往傳統藝術和現實社會各階層藝術特別是民間藝術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物質媒介和藝術語言,通過藝術構思和藝術創作,并在新的社會背景下不斷加工、不斷更新、不斷創造的藝術。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說,高雅藝術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和多維度的影響。

一、高雅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對象,對大學生來說起到了多層次的美育作用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雖然美學理論關于美的形態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劃分,但學界普遍認為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手段。而高雅藝術,不僅充滿了先進知識分子強烈的憂患意識、載道意識,包含人文精神,而且具有獨立精神和創造精神,追求藝術表現上的獨創新穎,更重要的是,它在內容上關注現實社會的深層次問題,在思想上追求崇高與優美。因此,了解并內化高雅藝術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高校美育的最好方式。其美育功能有如下三個層次:

(一)高雅藝術能起到休閑和娛樂的功能,它使當代大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并給予他們積極的休息。

高雅藝術作品不僅能給大學生以精神上的享受,使他們在精神上產生一種愉悅、美感,同時大學生通過藝術欣賞得到積極的休息,從而能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學習中去。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學生們肩負著沉重的使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們在學習工作過程中,腦力勞動愈加辛苦。高雅藝術對他們確實是一種令人陶醉的享受,具有暢神異智的功能。肖邦的小夜曲或是悠揚的古箏曲都能舒緩他們的神經,消減他們的疲乏;李白的詩句或是柳公權的書法都能激發他們的斗志,鼓舞他們積極面對新的挑戰。

(二)高雅藝術具有認知與交流的功能,它使當代大學生認識到了多元的文化并參與到文化構建過程中。

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我們既要認識人類的本能,獲知其他物種的特性,了解自然界的規律,又要掌握生存技能,積累社會經驗,順應社會發展。而高雅藝術是藝術家們通過對生活的深刻挖掘,對人生的通徹感悟,融入自己廣博的學識和豐富的情感,通過艱辛的創作而成的藝術作品。它是人類對自然及社會高度而深刻的表現或再現。

大學生在欣賞此類高雅藝術的同時,對藝術家所想表達的意義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念。這些觀念可能影響到他們的為人處世,也可能沖擊他們的人生價值。很多大學生,在接觸了高雅藝術之后,自己寫影評、書評等。這些文藝批評反應了受眾的感受,是構建文化系統的一部分。

(三)高雅藝術具有深層教育的作用,它能促使大學生樹立崇高的審美追求,升華內在的價值觀念。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一方面要吸收大量的專業知識,一方面要學以致用為將來工作做準備。因此,對于他們的教育更應該有一定的深度。

高雅藝術的教育作用不同于說教,它能夠潤物細無聲,在不知不覺中教育大學生。在中國,幾乎每個高校都會開設思想政治教育類的課程,但是說教式的灌輸思想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代大學生。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自主性、獨立性強,喜歡張揚個性。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高雅藝術潛移默化地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正義事業的熱愛和對進步思想、科學方法的追求,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方法。

另外,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國人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大學生的功利心理也日趨嚴重,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到了物質生活的追求上。所以,通過接觸高雅藝術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個人修養,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轉貼于

二、高雅藝術作為社會中重要的文化形態,能促使大學生更全面地整合知識結構,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從表面上看,藝術乃是由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創造的;但是,任何一個人又是社會的存在,或者說,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特定社會環境中的。而所謂的環境,又是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種種因素的匯合。所以說,藝術的產生就受到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那么它當然會反作用于這些社會因素。因此,高雅藝術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僅僅在于高雅藝術本身產生的各種功能,它同樣的影響存在于科學、自然、經濟和哲學等諸多方面。

(一)高雅藝術與科學關系密切

李政道先生認為科學與藝術在最高層面是相同的,藝術與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楊振寧先生提出理論物理學中的美有三種,即現象之美、理論描述之美和理論結構之美。愛因斯坦說,真正的科學發現和發明不是歸納演繹,而是審美的,它是一種想象,一種自由之光。

同樣,科學也可以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中國考古學者在長沙馬王堆發現漢代二十八宿的圖形,就是漢代人對天體進行自然觀察并將這種觀察用藝術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的產物。

由上可知,增強對高雅藝術的感知能啟迪大學生的理性創造思維。科學家需要直覺、想象力和靈感去感知理論,而藝術家也需要運用邏輯去認識事物本質屬性,從而掌握造型藝術規律。藝術想象為科學提供非理性的概念,科學把這些概念進行清理和實現,這兩種功能的結合,能使人的建設性的想象和富有批判性的理性同時得到充分的發揮,亦使人的總的精神力量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對于大學生來說,尤其是從事理工科類科學研究的學生,重視高雅藝術,了解高雅藝術,是不無裨益的。

(二)高雅藝術與哲學不可分離

莊子哲學追求自然無為、天人合一,這對他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藝術家的創作思想,不會脫離他自己的哲學體系。陶淵明秉承了道家無為的哲學,又汲取了玄學的精要。在他的作品中就體現出了遠離塵囂、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同時又有傲然風骨。哲學又能促進藝術潮流的形成。

當代大學生很多聞哲學而色變,認為哲學是一門玄之又玄的學科,是一種無法企及的高度,所以對它望而卻步。而通過對高雅藝術的欣賞,我們能感受到其蘊含的哲學思想,也能體悟到其遵從的哲學體系。這樣,大學生的思想會更有深度,處理問題更系統,為人處世感情和理性處理得當。

當然,藝術學科與生物學、地理學、數學等多門學科有共通之處,其功能也不一而論。雖然高雅藝術不可能代替其他學科的存在,但是多接觸高雅藝術的確能增進對其他門類知識的了解。這有助于大學生更全面地整合知識結構,更好提升自身修養,從而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范文4

【關鍵詞】 噪聲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stress of noise and moderate +Gz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METHODS: Thirtytwo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four groups with 8 rat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6 Gz/3 min group, 90 dB(A)/30 min noise group, +6 Gz/3 min and 90 dB(A)/30 min noise combined stress group and the changes of learning and memory after stress were measured by Ymaze test and stepthrough test.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right rea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and the reaction ti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in +Gz group at 2 d, 4 d and 6 d after +Gz exposure.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and noise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right rea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and the reaction ti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at all time points in combined stress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Gz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time and number of erro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while latent tim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mmediately and 6 days after stress (P0.05) in combined stress group.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bined stress of +6 Gz/30 min and 90 dB(A)/30 min noise may cause sustained impairment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Keywords】 stress; +Gz; noise; learning and memory; rats

【摘要】 目的: 探討中等強度正加速度和噪聲復合應激對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 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隨機分為對照組、+6 Gz/3 min組、90 dB(A)/30 min噪聲組、+6 Gz/3 min和90 dB(A)/30 min噪聲復合應激組4組,每組8只. 采用Y型迷宮實驗和避暗實驗觀察應激后不同時間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變化. 結果: +Gz組大鼠正確率在暴露后2, 4和6 d較對照組均顯著下降(P

【關鍵詞】 應激;正加速度;噪聲;學習記憶;大鼠

0引言

軍事飛行特殊的工作環境,使戰斗機飛行員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各種應激源,其中兩種較為常見的航空應激源為正加速度(+Gz)和噪聲,已成為威脅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故探討其復合應激作用對飛行人員工作能力的影響及其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 高G(+10 Gz/3 min)和90 dB(A)/30 min噪聲復合應激可引起大鼠持續性學習記憶功能障礙,其中以高G為主要影響因素[1]. 然而在實際飛行過程中,戰斗機飛行員可以通過自身對飛行動作及飛機姿態的調整,得以部分地避免過高G值的產生,因此實際通常暴露于中等強度(+6 Gz左右)的正加速度之下. 但有關中等G值的+Gz和噪聲復合應激作用對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報道較少. 本研究我們旨在探討+6 Gz/3 min和90 dB(A)/30 min噪聲復合應激后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變化規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雄性SD大鼠32只(第四軍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質量(165±10) g. 實驗前先在實驗環境下飼養1 wk,使其適應實驗環境,排除驚嚇、環境等因素對大鼠學習和記憶的影響. 將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噪聲組、+Gz組和復合應激組4組,每組8只.

1.2方法

1.2.1加速度和噪聲作用方式采用動物離心機進行+Gz暴露,動物離心機的半徑為2 m,可模擬的正加速度范圍為+1~+12 Gz,由計算機進行加速度程序控制. 利用自制的有機玻璃盒(容積為15 cm×5 cm×3 cm)承載大鼠,并水平固定于離心機的轉臂上,大鼠頭部朝向離心機旋轉軸心. 噪聲由UZ3型白噪聲發生器(北京長城無線電廠)產生. +Gz組大鼠G值暴露水平為+6 Gz,峰值作用時間為3 min,加速度增長率為1 G/s. 噪聲組大鼠噪聲暴露水平為90 dB(A),頻率1000 Hz,作用時間為30 min. 復合應激組大鼠噪聲作用條件同噪聲組,從噪聲作用的第27分鐘開始復合+6 Gz暴露3 min,加速度作用條件和+Gz組相同. 對照組大鼠僅放置于有機玻璃盒中3 min,不進行+Gz和噪聲暴露.

1.2.2Y型迷宮實驗Y型迷宮即三等分輻射式迷路箱,由三個支臂和一個連接區組成,三臂相互間夾角為120°,每臂長40 cm,寬15 cm,底部鋪以直徑為5 mm、間距為6 mm的銅棒[2]. 各臂末端裝有信號燈,信號燈打開指示該臂為安全區,即該臂底部不通電. 安全區的方位按照ACB變換,當某臂為安全區時,另兩臂和連接區均帶有刺激電壓. 實驗在安靜、光線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實驗開始時,將大鼠放入迷宮的B臂中,使其適應環境1 min,然后通電,A燈亮,經過5 s的延時后,不亮燈的兩臂及連接區開始通電,電擊電壓為40 V. 此時燈光仍持續60 s,然后熄燈,即完成一次測試. 每次實驗進行15次測試,記錄大鼠的正確率和反應時. 反應時為安全臂亮燈開始到大鼠到達安全臂所用時間. 分別記錄不同應激后即刻、2, 4和6 d的成績.

1.2.3避暗實驗實驗箱由明、暗兩個箱子組成,箱底鋪以銅網,暗箱通以40 V交流電. 暗箱與明箱相連的壁中央有洞,大鼠可以自由通過[3]. 首先將大鼠放入明箱中,由于其鉆洞及趨黑本性,則鉆入暗箱中,大鼠因遭受電擊而逃回明箱中,此即為一次學習. 以大鼠在明箱中停留時間超過5 min為學會. 記錄大鼠在應激后即刻及6 d時學會所用的總時間、潛伏期和錯誤數.

所有實驗時間為每日上午8:00~12:00,在同一環境相似的條件下進行.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對Y型迷宮實驗結果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避暗實驗結果進行非參數秩和檢驗.

2結果

2.1正確率和反應時的變化+Gz組大鼠正確率在暴露后2,4和6 d時較對照組均顯著降低(P

+Gz組大鼠反應時在暴露后2 ,4和6 d時較對照組均顯著延長(P

2.2總時間、潛伏期和錯誤數的變化在暴露后即刻,+Gz組和噪聲組大鼠的總時間、潛伏期及錯誤數較對照組均無顯著性差異,而復合應激組大鼠總時間和錯誤數均顯著增加(P

3討論

隨著新一代高性能戰斗機的裝備,飛行員已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的暴露于各種不良的航空應激因素之下,其中最為常見且危害較大的就是正加速度和噪聲. 其對飛行人員智力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不利影響已逐漸引起航空醫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本研究我們采用Y型迷宮、避暗實驗等行為學實驗方法,觀察了中等強度的正加速度和噪聲復合應激后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變化情況,發現+6 Gz/3 min和90 dB(A)/30 min噪聲復合應激可引起大鼠持續性學習記憶功能障礙.

正加速度對腦的影響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 圍繞高G值暴露后腦組織病理學變化開展了大量實驗工作,觀察了高G值后腦組織形態的變化,系統地揭示了高G暴露致腦損傷的性質、時程及其機制[4,5]. 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探討了正加速度對腦功能的影響[1,6]. 韋應波等[6]采用Y型迷宮、曠場分析實驗和避暗實驗等行為學試驗方法,觀察了不同強度和作用時間的+Gz暴露后,大鼠的記憶功能和行為學的變化情況,發現+10 Gz/3 min暴露可引起大鼠暫時性記憶保持功能障礙,但+6 Gz/3 min暴露后大鼠的記憶功能無明顯變化. 本實驗結果顯示,+6 Gz/3 min組大鼠正確率在暴露后2, 4及6 d均顯著降低,反應時均顯著延長,表明+6 Gz/3 min暴露可引起大鼠學習功能持續性降低. 以上結果提示,雖然學習功能與記憶功能是密切相關的兩個腦功能,但是在+Gz暴露后,學習和記憶兩個功能的變化可能存在某種差異,學習能力的改變較之記憶功能可能對缺血缺氧改變更敏感,即學習功能更易受到+Gz暴露的影響.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學會程度需要形成長期記憶,而長期記憶需要有新的蛋白質分子的合成,這可能與腦內某些永久性的功能和結構變化有關,+Gz暴露導致的暫時性腦缺血缺氧變化抑制了大鼠的神經細胞的正常活動,從而可能使短期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過程受阻,從而表現為大鼠學習能力的減退. 而經過訓練達到學會程度的大鼠,已經形成了相應的長期記憶,即腦部相關腦區已經發生了某種結構變化,所以大鼠的記憶能力在其后的+ Gz暴露后得到了較好保持.

噪聲暴露對人工作能力的影響,一直是公共衛生醫學和職業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國內外學者曾采用多種行為學實驗方法,研究了不同噪聲暴露強度和暴露時間下人和動物學習記憶功能的變化,發現80~96 dB的噪聲暴露30 min可引起人和動物學習記憶功能障礙[7,8]. 多數學者認為噪聲主要影響學習能力和短時記憶,而對長時性記憶沒有影響或影響較小. 本實驗結果表明,噪聲組大鼠正確率僅在暴露后即刻顯著降低,暴露后2 d時已基本恢復,提示90 dB(A)噪聲暴露30 min可引起大鼠暫時性學習記憶功能降低. 實驗結果與以往的報道相一致[7,8]. 其機制可能為,在噪聲作用下,噪聲信息被投射到大腦皮層廣泛區域,并使其超過正常興奮程度,從而使電擊造成的痛覺信息不能或減弱與控制產生回避反應的有關皮層建立暫時性聯系,致使動物學習能力降低[9].

戰斗機飛行員在飛行中常常暴露于正加速度和噪聲等多種不良環境因素之下,但有關正加速度和噪聲復合應激對學習記憶的影響鮮有報道. 本實驗結果表明,正加速度和噪聲復合應激組大鼠在暴露后各時間點正確率均顯著降低,反應時均顯著延長,總時間和錯誤數顯著增加,潛伏期顯著縮短,提示+6 Gz/30 min和90 dB(A)/30 min復合應激可以引起大鼠嚴重的持續性學習記憶功能障礙. 在正加速度和噪聲同時作用下,兩種應激因素具有一定的協同效應,復合應激較之單純正加速度或噪聲對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在損害程度和持續時間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加強.

參考文獻

[1] 劉挺松,孫喜慶,曹新生,等. 高+Gz和噪聲復合應激對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J]. 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 2004;17(1):20-23.

Liu TS, Sun XQ, Cao XS, et al. Effects of combined stress of high +Gz and noise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J]. Space Med Med Eng, 2004;17(1):20-23.

[2] 任榕娜, 陳新民, 孔祥英, 等. 鋅缺乏及鋅過量對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6;5(4):182-184.

Ren RN, Chen XM, Kong XY, et al. Effect of the zinc deficiency and zinc excess on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of rat[J]. Chin J Behavioral Sci, 1996;5(4):182-184.

[3] 韋應波, 孫喜慶, 曹新生, 等. 推拉動作對大鼠記憶功能和行為的影響[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2;23(16):1525-1529.

Wei YB, Sun XQ, Cao XS, et al. Effect of pushpull maneuver on rat’s memory and behavior[J]. J Fourth Mil Med Univ, 2002;23(16):1525-1529.

[4] 孫喜慶,吳興裕,張立藩,等. +Gz重復暴露致腦損傷及其機理[J]. 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00;11(3):188-191.

Sun XQ, Wu XY, Zhang LF, et al. Repeated +Gz exposures induced brain injury and its mechanism[J]. Chin J Aerospace Med, 2000; 11(3): 188-191.

[5] Sun XQ, Zhang LF, Wu XY, et al. Effect of repeated +Gz exposures on energy metabolism and some ions contents in brain tissues of rats[J].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2001; 72(5): 422-426.

[6] 韋應波, 孫喜慶, 曹新生, 等. +Gz暴露對大鼠記憶功能和行為的影響[J]. 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03;14(1):26-30.

Wei YB, Sun XQ, Cao XS, et al. Effect of +Gz exposure on memory and behavior in rats [J]. Chin J Aerospace Med, 2003; 14(1):26-30.

[7] 劉美蓮, 區英琦,許世彤, 等. 噪聲對學習記憶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 中國環境科學,1985;5(3)37-41.

Liu ML, Ou YQ, Xu ST, et al. Effect of exposure to noise on learning and its mechanism[J]. Environ Sci Chin, 1985;5(3):37-41.

[8] 黎東民,許世彤,區英琦, 等. 噪聲對海馬CA3區神經元電活動及突觸超微結構的影響[J].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1989;5(1):71-76.

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范文5

PBL ( Problem Based learning) 也稱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即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獲得知識和培養精密思考的有效方法。《中醫內科學》是臨床課之首,是中醫理論課程與臨床各學科課程的橋梁,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但以往《中醫內科》的教學中多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雖然教學課件可以做得很生動,仍然不能離開其灌輸、填鴨的特點,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是老師講的和書上的一樣,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不重視課堂教學,考前背誦、考試過關、考后忘記成了《中醫內科》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方法對《中醫內科學》的教學效果進行了調查研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達到認證并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病癥 的重點難點內容的目的,真正建立臨床思維,為以后學習臨床各學科及臨床實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資料與方法

1.對象

選擇本校統招的中醫臨床、中醫婦科、中西醫結合等專業的普通本科和七年制學生,共計230人。

2.研究方法和步驟

(1)學生自主學習:為了在課堂上真正達到認證和掌握所學病證難點重點及訓練臨床思維能力的目的,讓同學課前充分利用圖書館、文獻檢索系統、網絡資源等多種形式自學預習,課堂上不允許打開課本。

(2)構建學習模塊:按《中醫內科學》教學大綱基本要求,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即病因病機和分證論治兩部分)提出問題。

(3)設計PBL問題:問題設置是進行 PBL 教學法的關鍵。如,在講授病因病機前,先提出問題:你能想到的導致本病的病因有哪些?如得出結論情志所傷可以導致本病的發生,那么下一個問題請同學思考,情志所傷損傷了哪些臟腑功能,導致了什么樣的病機變化,出現了什么樣的病理因素最后導致本病發生的呢?這樣讓學生對本病發生的病因病機有一個主動思考,即訓練了病因病機分析的能力,又復習了中醫基礎相關知識,同時加深了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再者,在將分證論治時打破以往先在多媒體屏幕上打出證型名稱、主癥、兼次癥、舌脈的常規方法,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現的是一組癥舌脈表現,也就是把一個證型變成了一個病人的材料,然后請同學分析、辨證,給出診斷和辨證結論,并抽查提問。

(4)課堂討論:讓同學思考并提問。

(5)教師精講和點評總結:老師講解,給出確切答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前介入臨床進行臨床思維訓練。

(6)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讓所設計的問題一目了然,插入各種圖片、視頻、動畫和聲音, 使教學更為生動、直觀,加深對重點和難點的記憶。

二、效果評價

課程結束后, 采用與學生座談和問卷調查法。結果表明,認為本教學法對學習有幫助的占89.9%,對學習無幫助的占10.1%。問卷調查采用自制調查表, 對230名學生發放問卷, 當場收回,結果見表1。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及格率為100%。

三、討論

1. PBL教學法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學相長,教師需要認真備課,統籌教學過程。筆者在實施 PBL 教學法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教師花費在備課上的時間和精力要更多,教師要十分熟悉所教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針對性強的教學問題。授課中,要密切掌握學生的接受能力,細心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同時,學生在PBL 教學中所獲得的知識有時是不系統的、有時重點不突出,需要教師有條理地總結重點和難點,加強臨床辨證論治思維能力的訓練。要求教師不斷汲取新知識, 加強教育教學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受教育者掌握自己獲取知識的技能, 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施教和灌輸。在PBL中,問題對學生有一定的挑戰性,伴隨著問題的提出逐漸引導學生構建臨床思維,為下一步進入臨床實習奠定堅實基礎。運用 PBL教學法可明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多元化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3)營造活躍課堂氣氛。PBL教學法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增進了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老師間的溝通與交流, 使學生、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密切。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培養創新型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本研究顯示只有4.35%的同學認為這種教學方法不能活躍課堂氛圍,更加證實了此種教學方法深受同學的喜歡,重要的是在這種氛圍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對重點難點的理解程度,收獲滿意的教學效果。

2.問題與展望

影像醫學和影像醫學技術范文6

摘 要:目的:觀察降鉛Ⅰ號對低水平鉛暴露仔鼠的血鉛及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并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選用Wistar大鼠仔鼠50只,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為模型組、EDTA對照組和降鉛Ⅰ號低劑量、中劑量和高劑量治療組。喂0.2%醋酸鉛的去離子水造模后,每組均隨機選取2只仔鼠,檢測血鉛及海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變化。其余仔鼠給藥30天后,再檢測以上指標。所有大鼠進行Y迷宮實驗觀察降鉛Ⅰ號對鉛中毒大鼠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結果:降鉛Ⅰ號治療30天后,各治療組血鉛水平都較模型組下降,海馬NOS活性除低粥量組外,其余各組都有升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Y迷宮實驗顯示,降鉛Ⅰ號治療組的記憶保持率高于模型組,療效以中、高劑量組為優,與低劑量組比較,差異也有顯著性(P<0.05)。結論:降鉛Ⅰ號有較強的驅鉛及改善學習記憶能力的作用。升高海馬NOS活性可能是其改善學習記憶能力,減輕鉛神經毒性的作用機制之一。

關鍵詞:降鉛Ⅰ號;血鉛;一氧化氮合酶;學習記憶

鉛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毒性作用,引起接觸者學習記憶能力的缺陷,其神經毒性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臨床采用依地酸鈉鈣、二巰基丁二酸鈉等絡合劑治療急性重癥鉛中毒,其驅鉛效果雖好,但存在諸多不良反應,并且也不適用于低水平鉛暴露的治療。本研究采用降鉛Ⅰ號治療低水平鉛暴露大鼠仔鼠,觀察其血鉛、學習能力、記憶保持率及海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變化,探討該藥對鉛中毒仔鼠降鉛作用、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從而為臨床尋求治療鉛中毒及學習障礙的有效藥物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建立動物模型

選用健康、剛斷乳的Wistar大鼠仔鼠50只,體重80―100g,由浙江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分別為模型組,EDTA對照組,降鉛Ⅰ號低劑量、中劑量和高劑量治療組。喂飼含0.2%醋酸鉛的去離子水造模。各組喂飼共同配方的基礎飼料,共喂飼15天。

1.2給藥方法

造模結束后開始給藥,EDTA對照組予CaNa2EDTA注射液10mg/(kg?d)腹腔注射;降鉛Ⅰ號(由益智仁、枸杞子、牡蠣、五味子、生甘草等組成,浙江省中醫院制劑室制成煎劑,再濃縮至2g生藥/mL)各組給藥:低劑量治療組予降鉛Ⅰ號5g(kg?d)、中劑量治療組予10g/(kg?d)、高劑量治療組予20g/(kg?d)稀釋至相同毫升數灌胃;模型組予等量的蒸餾水灌胃。給藥共30天。

1.3檢測方法

1.3.1標本采集為檢驗造模是否成功,于造模結束并完成Y迷宮實驗后,各組均隨機選取2只仔鼠,用2%的戊巴比妥鈉以3mL/kg的劑量腹腔注射麻醉,腹腔動脈取血1mL左右,置于加入肝素鈉16μL并干燥后的離心管中,混勻。用于血鉛的測定;然后將仔鼠斷頭處死,在冰浴中迅速分離大腦海馬組織,置于-70℃冰箱冷凍備用,用于NOS的測定;給藥結束后,其余仔鼠再按上述相同步驟取血,并處死取腦組織。所有容器均作無鉛化處理,用5%的稀硝酸浸泡24h,再用蒸餾水洗凈,烘干,標本的盛放及處理過程中盡量避免外環境的污染。

1.3.2血鉛測定采用AA700型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Perkln Elmer公司)石墨爐法進行。

1.3.3 NOS活性的測定NOS測定試劑盒和雙縮脲試劑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將分離好的腦組織解凍,準確稱重,按1:9的比例計算所需生理鹽水的毫升數,在冰浴中用勻漿器制備勻漿(10%),然后按試劑盒的要求操作測定。

1.3.4 Y速宮實驗造模結束后,將大鼠置于Y迷宮中,三臂燈均亮,讓其適應3min后將燈熄滅。然后打開大鼠不在的一臂燈,停留5s(燈亮臂為安全區),將其余兩臂通電(電壓50V),燈亮為隨機的。記錄大鼠到達安全區的時間(30s內到達有效,否則失敗),燈亮持續30s,然后熄滅,一次實驗結束。兩次實驗之間間隔1min,直到大鼠學會為止(10次有9次正確到達安全區為學會),記錄所受電擊次數。給藥30天后再次檢測所受電擊次數,并檢測記憶保持情況,即在連續10次測試中正確反應尚保持多少,以記憶保持的百分數表示。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輸入SPSS11.O軟件包中,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各組間采用多組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各組血鉛濃度的變化

造模結束后,隨機選取的10只仔鼠血鉛濃度平均為(161.13±16.94)μg/L;各組經過1個月的干預治療后,其血鉛濃度與治療前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1);治療后,各治療組與模型組比較差異也有顯著性(P<0.01或P<0.05)。但各治療組與EDTA組及各治療組之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2.2各組海馬NOS活性變化

造模結束后,隨機選取的10只仔鼠海馬NOS活性平均為(0.79±0.56)U/mgprot;用藥1月后,除低劑量組外,其余各治療組NOS活性都有升高,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各治療組與模型組比較也有顯著性,其中以EDTA組上升最為明顯(P<0.01)。

2.3學習記憶能力的改善

Y迷宮實驗結果提示:經過15天的低水平鉛接觸,各組仔鼠在Y迷宮中受電擊次數無明顯差別(P>0.05)。經過1個月治療后,EDTA對照組,降鉛Ⅰ號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大鼠受電擊次數均明顯低于模型組,其記憶保持率均明顯高于模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或P<0.05)。降鉛Ⅰ號低劑量組大鼠受電擊次數與模型組比較差異不顯著(P>O.05)。學習記憶保持率以降鉛Ⅰ號中、高劑量組為優,與低劑量組比較,差異也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一| 国产久草视频 | 日韩精品影视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黄色大片 | 欧美a色爱欧美综合v |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免费全过程在线 | 中国一级全黄的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久久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 九九久久国产 |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 全部费免一级毛片不收费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人 | 日韩在线视频线视频免费网站 | 亚洲视频一二区 | 亚洲精品电影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自拍偷拍 | 精品91精品91精品国产片 |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 亚洲 欧美 国产另类首页 | 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 欧美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 黄动漫3d无遮挡免费观看 | 日本欧美韩国专区 |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 中文 字幕 高清 在线 |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