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公共衛生的應急預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公共衛生的應急預案范文1
(一)工作原則。
樹立“責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時,敲警鐘,以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措施果斷,快速反應,高效處置。
(二)組織管理。
學校校長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切實加強領導,成立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學校食品安全工作。一旦發生學生食物中毒,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協調開展工作。
(三)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xx。
組員:xx、xx、xx、xx、xx。
(四)工作措施:
1、學校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學生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集體用餐衛生監督辦法》和《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等有關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在食品和食堂用料的采購、存儲、加工和供應、銷售等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和監督。
2、定期組織學校食堂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身體健康檢查,進行食品衛生、營養知識、食品加工知識的培訓,使他們了解《食品衛生法》等法規的基本精神及食品衛生的基本要求。嚴格落實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培訓后上崗制度。凡未取得健康證和未參加食品衛生知識培訓或培訓不合格的人員一律不得從事學校食堂工作。
3、安排專人管理校內食堂,定期和不定期對食堂進行檢查;定期召開食堂承包人會議(作好記錄),對發觀的問題及時通報、整改;平均每學期聯系衛生防疫部門檢查1—2次;經求師生對食堂飲食衛生和食品質量的意見,督促食堂不斷改善食品加工條件,提高食品質量,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4、學校與師生灶每年簽訂安全責任書,特別強調食品衛生及食品購入渠道,不得以盈利為目的而忽視食品安全。
公共衛生的應急預案范文2
【關鍵詞】 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
investigation on status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capacities of hospital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beijing zhang hui,huang jianshi,l zhongquan.national center for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capacities of hospital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beijing.methods one hundced and fiftythre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in beijing were surveyed by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data related to hospital human resource and beds,emergency plan,laboratory diagnosis capacity,medical treatment procedures and stockpiles of drugs were collected.results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from 87.6% of 153 hospitals surveyed.96.3% of hospitals surveyed reported the emergency group established.surgery beds accounted for 8.5% of all the licensed beds.93.3% of hospitals surveyed had emergency plan and none of them reported a laboratory abl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all 15 kinds of pathogens(vibrio cholera,infectious diarrhea,staphylococcus,salmonella,meningococcus,organic phosphorous pesticides,brucella,influenza viruses,anthrax,h5n1 bird flu viruses,yersinia pestis,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tetramethylene-disulfone tetramine,and botulinum toxin).18.6% of the hospitals surveyed had medical treatment procedures for all 15 kinds of diseases.5.2% of them had stored specific drugs for treatment of 16 kinds of diseases(plague,cholera,human h5n1 bird flu,meningococcal meningitis,japanese encephalitis,anthrax,influenza,brucellosis,infectious diarrhea,acute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staphylococcal food poisoning,salmonelleae food poisoning,tetramethylene-disulfone tetramine poisoning,botulinum toxin poisoning,and cyanide poisoning).conclusion hospitals’ medical treatment capacitie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hospit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醫療救治體系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醫院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防治機構和最先感知部門,是事件受害者就醫的首要場所,醫院應對能力直接影響著整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2〕。為加強醫療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建設,在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sars)疫情之后,北京市制訂了《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規劃建設方案》,并投入5 325萬元支持區(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3〕。為了解北京市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現狀,于2004年11月~2005年3月對北京市醫院的醫療救治能力進行了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北京市18個區縣的各級醫院(不含部隊所屬醫院)153家,其中134家醫院完成問卷調查,應答率為87.6%。
1.2 方法 自行編制調查問卷,通過信函方式將調查問卷發至各醫院醫務處(科),由醫務處(科)負責召集院內的相關人員分別回答問卷內相關調查內容。問卷主要內容包括醫院的基本情況(人員及床位設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組組建情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對可能引起突發突發事件的致病源的實驗室檢測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措施和應急藥品儲備等。
1.3 統計分析 應用foxpro 6.0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應答醫院基本情況 134家應答醫院中,綜合醫院78家,占58.2%;非綜合醫院56家,占41.8%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73.6%,急診科、傳染病科和感染管理科醫護人員分別占醫護人員總數的6.0%,2.2%和0.7%。已成立專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組的醫院占96.3%;醫院急診科床位、加強護理病床和隔離病床分別占床位總數的2.9%,1.5%和1.9%;在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時能增加應急床位的醫院為79.8%,共能增加4 700張,占所有應答醫院床位總數的8.5%。其中小湯山醫院、北京胸科醫院、北京地壇醫院和北京佑安醫院等4家醫院共能提供應急床位1 582張。
2.2 應急預案(表1) 應答醫院中,報告已制定至少1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醫院為93.3%,已制定重大傳染病疫情、自然災害、重大職業中毒和生化或核輻射等10類突發事件所有應急預案的醫院僅為10.4%。表1 北京市134家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情況
2.3 實驗室檢測能力(表2)表2 北京市134家醫院實驗室檢測致病源能力情況
2.4 醫療救治措施(表3) 備有15種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的疾病或中毒治療方案醫院為18.6%;至少備有1種的醫院為82.8%,制定有治療sars、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瀉、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葡萄球菌和沙門菌食物中毒和人類h5n1禽流感的治療方案的醫院在50.0%以上。
2.5 應急藥品儲備 醫院至少應儲備有治療患某種傳染病或中毒情況30人7 d的藥品量,包括治療鼠疫、霍亂、人類h5n1禽流感、sars、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炭疽熱、流行性感冒(流感)、布魯菌病、感染性腹瀉、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門菌食物中毒、毒鼠強中毒、肉毒桿菌毒素和氰化物中毒等16種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的傳染病或中毒的特效藥物。調查結果顯示,儲備有治療感染性腹瀉、流行性感冒(流感)、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和sars常規藥的醫院在70.0%以上,儲備有治療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門菌食物中毒、流腦和乙腦治療常規藥的醫院為57.5%~67.9%,儲備有治療霍亂、人類h5n1禽流感、毒鼠強中毒、鼠疫、布魯菌病、炭疽熱和肉毒桿菌毒素治療常規藥的醫院為29.9%~42.5%,儲備有治療氰化物中毒特效藥的醫院僅有9.7%;儲備一定數量治療所有以上16種疾病和中毒特效藥的醫院為5.2%。表3 北京市134家醫院疾病治療方案制定情況
3 討 論
充足的人員和床位是醫院應對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的必備條件〔4〕。本文結果顯示,目前北京市大多數醫院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只能提供少量的應急床位,能提供應急床位最多的4家均為北京市確定的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定點醫院〔5〕。本文結果提示,北京市二級和三級醫院在床位滿員時,至少還能接納4 700名突然增加的病人,其中可接收傳染病人1 582名。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尤其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醫院要臨時打破常規,調集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來積極應對。要想在短時間內有條不紊地調集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必須提前制定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6,7〕。目前,北京市93.3%的二級以上醫院至少制定了應對1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制定有重大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的醫院最多(93.4%),而制定有生物、化學、核輻射等恐怖襲擊事件應急預案的醫院最少(18.7%)。由此可見,各醫院在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應急預案準備方面做得較好,也說明sars暴發流行后,醫院增強了應對傳染病尤其是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意識,而對于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準備還不夠。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北京市各醫院對sars、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瀉等疾病的防控工作比較重視,雖然以往監測數據表明,北京市鼠疫、炭疽熱、布魯菌病和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發病不多,但考慮到這幾種疾病的致病源均容易被用來作為生物恐怖襲擊的物質〔8〕,因此,也應該重視對此類疾病的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r/ol].(2004-05-15)[2007-6-14]./ zwgk/zfgb/gb2003/20qi/ 200412247437.htm.
〔2〕 macintyre ag,christopher gw,eitzen e jr,et al.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events with contaminated casualties:effective planning for health care facilities[j].jama,2000,83(2):242-248.
公共衛生的應急預案范文3
一、網絡輿情監測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民意表達的自由和多元化,以及網絡信息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民眾網絡輿論訴求日益強烈,負面的網絡輿論表達和傳播,很可能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因此網絡輿情監測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輿情的定義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對公眾身體健康可能造成,或造成重大損害的已查明原因或者未查明原因的傳染病疫情,以及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等危害公眾健康的突發公共事件。[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輿情是指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刺激,公眾在互聯網上表達對事件的認知和態度,有較強傾向性的言論、看法和觀點。
2、網絡輿情監測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呈上升趨勢發展,網絡輿情監測在事件發生早期若能做到及時發現和預警、正確引導,將會對妥善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穩定社會秩序起到積極作用。首先,有助于政府機構對焦點事件掌握輿論的主動權。通過網絡輿情監測,政府部門領導可以了解本地區的公共衛生動態,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以做到及早發現和處置,積極開展正確輿論引導,避免引起公眾恐慌,穩定社會秩序。其次,是通過網絡輿情監測,可以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起到輿論的監督與反饋作用,有利于推動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表現
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指在校園內突然發生的,并有爆發傾向的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或群體性不明原因的疾病,嚴重影響師生、員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3]其具有以下特征:
1、突發性強
事件發生一般不可預知,突然爆發,令校方始料不及,難以事前防范。
2、危害性大
由于高校人員高度密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往往同時波及多人,尤其是傳染性疾病,擴散速度快。
3、時效性強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生,要求相關疾控部門必須迅速干預,果斷決策處置。
4、事件網絡傳播速度快
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的快速發展,使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本身成為話題,迅速在網絡傳播,直接影響社會生活的安定。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種類繁多,較難預測其蔓延范圍和發展趨勢,這就增加了科學判斷和決策的難度。
三、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在建立完善的應對機制前提下,對于大部分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若能反應迅速,處置及時,準確地進行信息和新聞媒體報道,還是可將事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最大范圍內減小其不利影響,使事件得到較好地解決。
1、建立高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
高校針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通過網絡將相關電子文件上傳到學校網站,在全校范圍內廣泛宣傳學習,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制度上保障應急預案的運行,明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領導機構和責任部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措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研判和預警機制以及應急預案啟動標準。[4]同時,高校還應加強宣傳教育、培訓和演練,以及學生工作等部門相關人員應對網絡輿情危機處理的培訓,在增強應對危機意識和能力的同時,不斷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創造一個有利于學校發展的應急管理模式。
2、建立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
目前,公共衛生事件網絡輿情監測和預警被我國各省份衛生部門所重視,陜西省市衛計委、西安市衛生局等均建立了輿情應對處置工作方案,開展定期的衛生輿情報告。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是對當前網絡輿情做出評價分析并預測其發展趨勢,及時做出未來事件應對的反應。[5]一般監測預警的對象主要是突發傳染病事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做到及時處置的同時,加大對網絡輿情的監測力度,公共衛生事件網絡輿情的監測,重點是信息的獲取,要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展開全網搜索和動態監測。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針對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新聞、論壇、微博、及時通信軟件的動態網頁進行有效地結構化信息抽取,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和方法,通過網頁引用頻次、網頁內容權威性、網頁內容關注點、用戶訪問量等關鍵數據,挖掘有規律的信息,對集合的內容進行分類、總結及事件發展的趨勢預測,從而提出重要的輿情信息,對可能出現的擴大化、惡性化輿情信息及時預警和研判。[6]
3、積極引導網絡輿論
高校應加強與師生、員工的溝通,掌握他們思想和行為動態的相關信息,形成系統有序的信息監測體系。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暴發時,校方便能夠通過信息監測體系,及時掌握師生對事件的反應程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并積極和當地疾控部門溝通,實現與公眾及媒體的良好溝通,暢通信息反饋渠道,及時疏通網絡上消極的聲音,減少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危害和負面網絡輿論的傳播,最終促使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圓滿解決。
4、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制度
高校所屬地區的疾控機構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和網絡直報系統,確保緊急情況報送渠道暢通。信息報送做到不瞞報、不漏報,報送及時、全面和準確,以便疾控部門及時控制疫情蔓延,做好防控工作。[7]
公共衛生的應急預案范文4
【關鍵詞】中小學校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危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041-02
The discuss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schools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crisis management measure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schools. Methods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xperienced the public emergency, discuss the more comprehensive crisis management measures combined with international advanced experience. Results At present, China's control measures in schools and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bu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to be improved and strengthened in future. Conclusions Establishing a crisis management pla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fore the crisis are two important initiatives to response orderly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Crisis Management
中小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通常是指在中小學校內部突然發生的可造成或者已經造成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危害的集體性不明起因疾病、傳染性疫情、集體異常反應、食物或職業中毒及其它嚴重危害師生員工身體健康的衛生事件[1]。危機管理是依據危機理論在決策層面上對危機事件發生前到結束后各時段涉及的全部事務與狀態進行統一管理與控制的行為[2]。
1 現狀分析
1.1 組織機構與制度建設
目前我國城市中大部分中小學校均建立起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小組由校長或者負責學校公共衛生事務的副校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涉及教職員工及學生代表。校衛生室內設立了傳染病登記制度以及學生病假跟蹤調查記錄制度。
1.2 應急預案
在我國城市中規模較大的中小學校中基本均已建立起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預案包括校內預報、應急措施以及預防擴大措施等。
1.3 預案演習
我國大部分中小學校內目前尚未建立起定期預案演習制度,有些學校甚至從未進行過預案演習。
2 結果
2.1 組織機構與制度落實
目前我國農村或者規模較小的中小學校建設程度不高。已經建立起的學校中普遍存在著制度有、落實差的情況,甚至有些領導小組的成員或組長已經發生變更,但卻沒有及時更正,造成了領導小組虛設的情況。相應的制度也存在著空置無人檢查無人落實的情況。
2.2 應急預案的傳達
應急預案在許多中小學校中沒有真正傳達到基層教職員工與學生當中,預案沒有收到切實的效果。
2.3 預案演習
由于中小學學生年齡與行為能力的關系,許多中小學校擔心在演習過程學生發生意外,因此我國目前在高中以上的學校中開展演習的情況較多而在中小學校中開展演習的并不多見。
3 討論
3.1 國際先進經驗
美國、日本等國家在這方面具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美國制定出《危機計劃的實用資料:學校與社區指南》等系列法律法規,日本制定出《危機管理和應對手冊》[3]。將學校危機管理的方式方法以立法形式進行規范與落實,增強了落實的力度與規范性,使學校在實際操作中有法可依,有據可查。
3.2 危機管理完善措施
針對上述我國中小學校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今后在中小學應建立起整套切實可行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機管理機制,其中除了目前已經開展實施的三方面以外還應包括信息的以及日常防控預警環節的強化。我國中小學校中目前對于危機信息環節尚未提起足夠重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如果未能對相關信息進行準確公正的公布會在全校師生中造成各類恐慌情緒的散播與加劇,為此校方應在預案中確定公布信息以及隨事件處理逐步公布相關信息的專職人員,提高危機管理的透明度,消除師生的恐慌心理。
3.3 轉變意識
將應對危機解決事件的傳統重點向著日常防控方面進行轉變。日常傳染病的預報與防控是預防校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根本方法。目前已經開展的組織機構與制度建設應真正落實不可流于形式,對相關人員進行防控制度重要性的宣傳,在校內主要宣傳欄、廣播中對全校師生進行宣傳,提高全體師生的重視程度,使師生員工積極主動的落實相關制度。
3.4 專業人員培訓
對相關人員進行危機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專業培訓,以專業化的危機管理方法與知識應對校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中小學校危機管理今后的必然趨勢。培訓應注意梯隊化,避免人才斷檔。
參考文獻
[1]馮增強.構建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的探討[J].海南醫學,2007,18(02):106-107.
公共衛生的應急預案范文5
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守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
二、突發事件預防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1.將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的職責落實情況納入學校和教師綜合考核,并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2.學校應經常對食堂、教學環境與生活區環境進行自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二)增加學校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校衛生規范化管理。
1.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
2.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搞好食堂衛生、教室衛生、宿舍衛生和環境衛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四)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落實好健康教育課,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2.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電視以及校園網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同
三、突發事件監測和報告
(一)突發事件監測
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建立考勤監測制度,對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進行逐一登記,查明缺勤原因。
2.重視信息的收集。平時注意收集學校及周圍地區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情報,密切關注其動態變化,以便做好預防工作。
(二)突發事件報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并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發現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保障信息暢通。置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序。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各校應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
附:
責任報告人:xxx(食物中毒)、xxx(傳染病及其他公共衛生事件)
市教育局24小時值班電話:xxxxxxx傳真:xxxxxxx
市教育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電話:xxxxxxx傳真:xxxxx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xxxxxxx
xx區教育局:XXX
xxxxxxx(值班電話)
xx區疾控中心:XX
xxxxxxx(值班電話)
xx區市場監督管理局:XX隊長xxxxxxxxxxx
四、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
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次分類,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必要時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
以下分級標準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的標準界定。
(一)傳染病
1.一般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于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1)啟動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加強系統內的疫情通報。
(2)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3)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要進行控制。
(4)傳染病流行時要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食堂及飲用水應加強消毒,并加強除
“四害”工作。良
(5)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
2.重大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于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除對接觸者實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能
(1)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2)對全體師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3)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5)學校根據情況,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3.校內疫情校內若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應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以下工作:
(1)要根據出現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范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一例傳染病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對該班級調整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或兩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電
,可對該班級和相關班級實行停課;如出現兩例及以上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及校內續發病例,可視情況擴大停課范圍。若需全校停課,學校須報區教育局批準。
(2)采取停課措施的班級或學校,應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做到教師輔導不停,學生自學不停。
(3)尊重和滿足師生的知情權,主動、及時、準確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
(二)食物中毒
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一旦發生校內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應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動,并在第一時間報告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和公安等部門;
2.立即將發病師生送往醫院,并協助醫療機構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現場,待確認后交衛生部門處理;
4.積極配合市場管理局、公安部門進行調查,并按其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
5.落實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處理善后事宜,維持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6.配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意見,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預防接種嚴重反應或事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
1.迅速報告衛生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派遣專業人員進校,開展流行病調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時將受害師生送醫院接受救治。
公共衛生的應急預案范文6
關鍵詞:公共衛生 人才培養 教學內容
突發性社會公共衛生事件逐漸取得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主要是由于21世紀初始發生的非典事件。雖然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取得迅猛發展,但是在應對應急型公共衛生事件時呈現出的人才問題,逐漸成為當前應急型公共衛生事業需要面臨的新問題。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能夠通過專業水平高、經驗豐富并且綜合素質能力強的衛生服務人才,可見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相關理論內容概括
1.公共衛生的內涵。公共衛生主要是指一種社會服務,此種社會服務的性質體現為成本低和效果好,但同時也屬于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社會效益回報時期和周期相對較長的社會服務。實際上,公共衛生與通常意義下的醫療服務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為了能夠科學、合理的對公共衛生資源進行配置,必須要通過對公共衛生的定義進行了解。
2.人才培養的內涵。人才培養主要是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中,對人才進行更為完善和全面的教育、培訓的過程,使人才能夠通過教育和培訓收獲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內容,以此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人才培養的途徑不僅可以包括在學校中進行各種系統教育的進修,同時也包括為采取業余教育和自學成才的方式,通過多層面的學習,使人才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的。
3.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模式改革。在信息網絡化時代中,對人才進行培養是有其獨特的目標的。人才培養的目標體現為,在培養人才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人才科學知識、科學素質以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培養,主要包括為對相應崗位的基礎知識培訓,對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進行培訓,對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進行的培訓等。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經濟一體化趨勢下的必然要求,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通過更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目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中存在的問題
1.公共衛生教育與現實生活需求不符。我國公共衛生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在20世紀中旬依據蘇聯公共衛生事業而來的,其公共衛生教育的相關知識能夠滿足當時時代的公共衛生發展現狀。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公共衛生事業也得到迅速的發展,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增多,從非典的流行以及控制,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等多種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都未放置到公共衛生教育中,公共衛生教育與現實生活的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
2.缺乏對突發性公共衛生教育的重視程度。就當前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現狀而言,雖然我國在經歷了非典事件后逐漸加強了對公共衛生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并取得相應的成就,但是我國相關部門對于突發性公共衛生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仍存在不夠的現象。近年來,不同規模的傳染病疫情和有毒化學物質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
3.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模式相對落后。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模式是極為重要的,科學合理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人才的創新意識,從而最終實現對社會公眾的服務。目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模式存在落后的傾向,主要體現為當前部分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學校仍未依據當前公共衛生的發展現狀,開展應急型公共衛生教育教學內容的改革。在公共衛生教學過程中,仍以傳統教科書式理論教學為主,致使培養出的學生適應能力和應急能力相對較差,缺乏分析問題的能力,由此使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存在一定的局限。
4.公共衛生人才的實際處理能力不足。公共衛生人才的實際處理能力存在不足的現象,致使公共衛生人才在應對應急公共衛生事件時,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實際水平,是目前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問題中的關鍵問題。由于當前公共衛生人才教育事業中,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較為單一,諸如在非典事件中,我國公共衛生相關部門有些措手不及,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公共衛生人員都未有效的應對,尤其是公共衛生的相關人員,在處理應急事件時并未成立素質過硬的應急隊伍,在應急事件中的反應能力也相對不足。
三、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分析
1.加強人才培養中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在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分析過程中,加強公共衛生事業人才培養中教學與科研的有效結合是十分重要的。近年來,隨著公共衛生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應急型公共衛生事業也被更多的人所關注,培養一流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便需要擁有一流的教學學科,因此在加強對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必須加強對人才培養中教學與科研的結合,通過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入到應急型公共衛生教育教學中,使公共衛生教育教學能夠形成獨特的教學體系,并在不斷能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普遍發展,從而為提高公共衛生人才以及醫療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對公共衛生教育及硬件設施的重視程度。在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分析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公共衛生事業人才培養中教學與科研的有效結合,同時也要加強對公共衛生教育事業及硬件設施的重視程度。在應急型公共衛生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過程中,認識到衛生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是極為重要的。公共衛生教育學校應首先正確認識公共衛生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對公共衛生教育的重視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展開公共衛生教學;另外,學校也要加強對硬件設施的重視程度,只有加強公共衛生人才的實踐練習和能力,才能夠提升其操作技能,為日后提高其醫療衛生水平和素質的增強奠定基礎。
3.科學合理的對教學內容和模式進行改革。科學合理的對教學內容和模式進行改革,是加強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重要措施。在科學合理改革教學內容過程中,相關公共衛生教育學校要在傳統的預防醫學課程體系基礎上,加強對相關醫學技術的應急處理課程,尤其是要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課程體系的建設,從而建立創新式的公共衛生教育教學基地,提高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另外,要根據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公共衛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對教學模式展開合理的改革,通過對教學方式和手段的革新,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醫學的興趣,從而極強對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
4.設立應急預案分析和演練。設立應急預案分析和演練,提升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的應急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加強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關鍵措施。應急預案分析和演練能夠使應急型公共衛生教育模式得到全面的改革,通過對應急型公共衛生事件的演練,能夠有效提升公共衛生人才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并通過典型的公共衛生應急預案演練,使公共衛生人才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的公共應急事件,繼而從中吸取應急事件應對經驗和教訓,促進公共衛生教育人才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網絡時代的現代化社會中,應急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與人民群眾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本文關于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主要是為了培養更多應急型公共衛生服務人才,促進應急型公共衛生的發展,為人們健康的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本文主要展開對目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中問題的分析,同時從加強人才培養中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加強對公共衛生教育及硬件設施的重視程度等方面,研究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對策,并具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樂,龍鼎新,唐雙陽等.新形勢下應急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舉措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3,01(8):765-767
[2]高越明.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構建高等衛生職業教育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浙江醫學教育,2012,2(5):1-5
[3]李樂,龍鼎新,何淑雅等.基于應急能力提升的卓越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2(9):12-13
[4]黃家鈿,李誠,杜宏等.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校企共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浙江醫學教育,2013,8(3):1-3,6
[5]肖海燕,何啟強,陳年芳等.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新型公共衛生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3,8(3):165-167
[6]王曉波,楊翌,余日安等.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培養模式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5,4(2):5-6
[7]馬明月,段志文,景匯泉等.實踐教學改革在公共衛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8):67-68
[8]羅丹鳳.醫藥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15,2(8):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