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1
【關鍵詞】土壤 土壤環境 質量 監測
一、前言
土壤資源是我國生態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人們的生活、生產都離不開土地資源的支持,但是社會的快速發展在影響環境質量的同時,對于土壤環境也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我們所講的土壤污染主要指的是在人類開展日常活動或一些生產活動的時候將一些有害的物質帶入了土壤環境,當這些有害物質進入土壤之后其含量遠遠超過了土壤本身的含量,從而導致土壤環境出現破壞的現象。土壤資源受到污染的類型包括兩類,自然污染和人為污染,人為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由于土壤環境在受到污染之后不會立即表現出來,因此很難被及時發現,隨著有害物質在土壤環境中越積越多,通過食物鏈的形式由植物最終轉移到人體,也可以通過能量循環及水循環的方式影響人類。當發現時為時已晚,因此需要做好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補救,但是土壤環境一旦受到破壞很難恢復,恢復過程需要很長的周期,也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需要格外重視。
二、關于我國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的闡述
土壤資源受到污染與人們開展劇烈的工業生產是脫離不了干系的,也是社會發展必然的結果,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使得我國的土壤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根據2014年4月,我國的國土資源部的國家土壤污染狀況調差顯示,我國的土壤環境狀況非常不樂觀特別是有些地區的土壤資源污染異常嚴重,耕地面的在不斷減少,因此加強對土地資源污染問題的探究,并且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迫在眉睫的。同時促進土壤資源的保護也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的工作重點。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同時由于土地資源的優勢,我國又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在早期開展的土壤資源調查主要傾向于對農用土地肥力情況的調查。但是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不斷發展,城鎮化及農業生產規模的快速擴大,土壤資源受到了污染,并且污染的情況與日俱增,污染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同時土壤資源污染表現出來的很大特點就是極具地域性。鑒于土壤資源出現了環境變化越來越明顯,國家逐漸重視對土壤環境的監測和調查。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先后開展了兩次較為大型的土壤資源調查工作,并且就我國的土壤資源的種類及具體情況形成了簡單的框架。
在2006年,我國開展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是我國第一次開展較大規模的土壤環境質量的綜合調查,整個調查工作一直持續到2012年,時間跨度大,地域跨度廣。受到調查的單位為耕地,草地以及未被利用的土地等等。針對持續流年的土壤環境質量調查情況,與2014年我國的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該報告顯示我國土壤資源的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全國土壤的超標率高達15%以上,耕地的超標率更是接近20%,特別是在重工業集中的區域土壤污染厲害,在眾多污染的土壤中受到的污染種類主要是無機型的五人,這顯示我國的土壤資源受到重金屬的污染比較嚴重。
通過一系列的土壤污染調查發展,我國的土壤污染情況明顯,但是受到眾多影響因素的影響,對于土壤環境的調查還是停留在較為初期階段,因此需要不斷促進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檢測網絡的建設,促進土壤環境監測制度的不斷完善,促進土壤資源環境調查工作與制度監管有機的結合。
三、土壤環境質量監測
為了不斷促進土壤資源環境保護工作的強化,我國開展了土壤環境質量的監測工作,由于土壤環境的主要特點就是地域性強,綜合性強,并且隨著人口及工業生產的變化不斷發展變化,就需要監測工作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統籌全局,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開展綜合性的調查工作,需要掌握整體的土地資源的空間狀況以及未來的變化趨勢。在選擇土壤資源環境監測點的時候需要重視科學性以及代表性,動態性的布點規則,對耕地資源的土壤狀況,飲用水源地的土壤資源狀況重點^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分析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情況不容樂觀,但是總體的監測過程仍然是停留在初期階段,并且我國總體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缺乏,這就是監測管理體系不夠健全造成的,因此需要國家不斷促進土壤資源環境調查環境的完善,不斷促進土壤監測監管力度的加強,這樣才能做好土壤資源的檢測工作,為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土壤資源的改善提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嚴春麗.淺談土壤環境質量監測[J].環境科學導刊,2016, (S1).
[2]鄧麗, 張曉云,常鋒.淺談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中的質量控制措施[J].中國化工貿易, 2014,(2).
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2
關鍵詞:土壤環境質量;環境監測;風險點位
中圖分類號:X8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8010702
1引言
土壤環境監測質量調查監測工作,是推動土壤環境風險管控、促進土壤資源持續利用、維護公眾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對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文件精神,完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深入推進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環保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位布設工作。
2點位布設原則
湖南省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位布設遵循針對性、全面性、前瞻指導性原則,重點關注已經污染或可能存在污染的重點區域,以污染土壤和存在污染風險的土壤為監測重點,以重點防控重金屬污染為主線,力爭清楚湖南省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空間分布、風險狀態和變化趨勢。主要選取污染行業企業周邊、工業園區周邊、油田采礦區周邊地區、固廢集中處置場周邊地區、歷史污染區域及周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及周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果蔬菜種植基地等需要重點關注的風險區域。
3點位布設情況
湖南省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位共布設954個:其中污染行業企業(含工業園)周邊320個,固廢集中處理處置場周邊116個,采礦區周邊88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周邊90個,歷史污染區域及周邊129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96個,果蔬菜種植基地115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土壤環境質量風險點位監測網絡,以重點防控重金屬污染為主線,基本代表了湖南省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空間分布、風險狀態和變化趨勢的要求。
3.1污染行業企業(含工業園區)及周邊
共監測污染行業企業(含工業園區)80家,布設監測點位320個,主要根據湖南省行業特點、企業規模、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對土壤環境的影響程度等因數綜合確定,主要涉及有色金屬、鉛蓄電池、電鍍、皮革、石化、醫藥等重點行業。
針對企業的不同污染類型,采樣不同的布點方法。其中,廢氣污染企業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距離企業75 m、200 m、400 m處各設置一個監測點;廢水污染企業沿廢水排放水道,距離企業75 m、200 m、400 m處各設置一個監測點;同時,在企業場界2000 m以外(風向上風向或水流向上游)布設1個對照監測點。
3.2固廢集中處理處置場周邊
共監測17個固廢集中處理處置場地,布設監測點116個, 重點選擇使用時間在3年以上的填埋、堆放、焚燒處理處置場地。
針對固廢集中處理處置場地主要在其廢水排放方向75 m、200 m、400 m處各設置一個監測點,在其他三個方向上200 m處各設置一個監測點。若某方向土地利用類型無法取土,則在可取土方向1 km內適當位置布設監測點。
3.3采礦區周邊
共選取18個采礦區,布設監測點88個,主要考慮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和破壞程度較大的開發規模級別為大中型以上的礦山。
監測點位主要布設在以礦口為端點,往非山體一側做90°扇形,在扇形兩條邊上距離端點100 m、500 m、1000 m位置處。
3.4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周邊
選取22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布設監測點90個,重點選擇500頭以上的豬、3萬羽以上的雞和100頭以上的牛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同時在養殖場500 m范圍內采用網格法進行隨機布點,網格大小為100 m×100 m,每個養殖場布設3~5個監測點和1個對照點。
3.5歷史污染區域及周邊
共選取20個歷史污染區域,布設監測點129個,主要選取由于企業搬遷后的遺留或遺棄場地及歷史上因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區域。布點原則為在污染區及500 m緩沖區范圍內采用網格法進行隨機布點,網格大小為100 m×100 m,隨機布設5~7個監測點。
3.6飲用水源地
共選取30個飲用水源地,布設監測點96個,主要選取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備用水源地,優先選取服務50萬人口及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點位選取以各水源地保護區范圍作為監測區域。每個水源地保護區布設3~5個監測點,同時在取水口附近監測一個點。
3.7果蔬菜種植基地
共選取23個果蔬菜種植基地,布設監測點115個,重點選擇各市州當地最主要的果蔬菜種植基地(100畝以上),優先選擇城鄉結合部的果蔬菜種植基地。布點原則為在種植基地范圍內采用網格法進行隨機布點,網格大小為100 m×100 m,隨機布設5~7個監測點。
4結論與思考
本次湖南省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位共布設954個,基本代表了湖南省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空間分布、風險狀態和變化趨勢的要求。
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位布設為下一步開展湖南省土壤詳查打下了基礎,為初步掌握湖南省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提供了支撐。
參考文獻:
[1]
王業耀,趙曉軍,何立環.我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路線研究[J].中國環境監測,2012(3).
[2]陸泗進,王業耀,何立環.中國土壤環境調查、評價與監測[J].中國環境監測,2014(6).
[3]陳美軍,段增強,林先貴.中國土壤質量標準研究現狀及展望[J].土壤學報,2011(5).
[4]趙娟.云南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國控點位布設[J].環境科學導刊,2016(35).
[5]王豹,余建新,黃標. 便攜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快速監測重金屬土壤環境質量 [J].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5(6):1735-1740.
[6]李錦. 土壤環境質量控制指標體系探討[J]. 生物技術世界,2013(1):34-35.
[7]段改蓮. 北京市昌平區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與評價[D].武漢: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
[8]王瑞,唐文浩,宋玉梅. 西沙群島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及特征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11(10):5837-5840.
[9]孟娟. 河北平原區無公害蔬菜基地土壤質量評價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9.
[10]張倫,張德明,劉燕. 九阡李產地土壤環境質量及其鮮果中有機氯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的檢測[J]. 西南農業學報,2009,(01):118-121.
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3
關鍵詞:土壤污染;河南省;主要城市;防護措施
soil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of main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its protection measures
yang liu,liu chang-li, wang xiu-yan, pei li-xin, zhang yun, hou hong-bin, jiang jian-mei,song chao
(the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shijiazhuang,050061,china)
abstract: soil qualit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crop growth and people's health. henan province is a large province for grain-produced and population in china,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assess its soil quality. we introduced the harms by soil contamination, describe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oil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its current situation of ten municipal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was obtained by single index and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s were enumerated and the causes of pollution were analyzed, the pollution areas and degree were emphatically summarized: soil pollution degree was not high in main cities of henan, but the degree had reached middle and serious in the areas with frequent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so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ese areas; in non-pollution and light pollution areas measures should also be taken to control pollution range.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soil contamination; henan province; main cities; protection measures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口的增長,人類活動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不斷增強,在利用改造土壤環境的同時,產生了不同的土壤環境,如新的人工土壤類型(水稻土、堆墊土等)。由于“三廢(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物質的積累,土壤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的絕對數量不斷增加,逐漸超過土壤環境的承載能力,結果土壤環境受到污染,質量下降[1]。
河南省作為一個人口大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僅有0.07 hm2,僅為全國人均耕地水平的69%。同時河南省又是一個農業大省,糧、棉、油、煙產量產值在全國排位第二,化肥、農藥、農膜施用量較大,加上河南省的工業產業結構以能源、建材、化工等重污染行業為主[4],土壤質量下降和農藥污染問題尤其應該受到重視。但目前河南省大多數土地面積的土壤質量狀況尚不清楚,為摸清河南省主要城市的土壤污染狀況,進行了本次評價,并為環境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1 土壤污染概述
1.1 土壤污染的概念
在進行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時引入“土壤污染”概念。《環境學詞典》將其總結為: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產生的污染物質通過各種途徑輸入土壤,其數量和速度超過了土壤自凈能力,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得以積累,導致土壤環境正常功能失調和土壤質量下降的現象。
1.2 土壤污染的特點
城市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潛伏性、不可逆性、長期性和后果嚴重性的特點[2-3,6]。
①隱蔽性和潛伏性。土壤污染不像水和大氣污染能通過人的感覺器官發現,土壤污染往往是通過農作物吸收和食物鏈的積累,直到影響人或高級動物的健康才反映出來,即土壤污染的隱蔽性;土壤從受到污染到產生后果是一個不易被發現的相當長的累積過程,即土壤污染的潛伏性。
②不可逆性和長期性。土壤重金屬污染是一個不可逆過程,有機污染物降解也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土壤污染后將長期甚至永遠對土壤功能產生影響。
③后果嚴重性。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潛伏性,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的后果是一個地區(區域)、幾代人災難性后果。同時,土壤污染的不可逆性和長期性使土壤污染后極難恢復,污染將長期甚至永遠對土壤功能產生影響。
2 土壤污染評價
2.1 評價因子的選擇
本次土壤污染現狀評價,評價因子選擇與土壤環境質量密切相關的hg、cd、as、pb、cu、zn、cr、ni、mo、f、mn等重金屬離子以及氰、酚和硝酸鹽氮。
2.2 評價標準
采用《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表1),并根據土壤應用功能和保護目標將土壤環境質量分為3類:ⅰ類主要適用于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原有背景重金屬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茶園、牧場和其他保護地區的土壤,土壤質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ⅱ類主要適用于一般農田、蔬菜地、茶園、果園、牧場等土壤,土壤質量基本上不對植物和環境造成危害和污染;ⅲ類主要適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礦產附近等地的農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質量基本上對植物和環境不造成危害
滴滴涕≤0.050.500.500.501.0注:① 重金屬(鉻主要是三價)和砷均按元素量計,適用于陽離子交換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標準值為表內數值的半數。
② 六六六為四種異構體總量,滴滴涕為四種衍生物總量。
③ 水旱輪作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砷采用水田值,鉻采用旱地值。
和污染。其標準值分級含義為:一級標準為保護區域自然生態,維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環境質量限制值;二級標準為保障農業生產,維護人體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級標準為保障農林業生產和植物正常生長的土壤臨界值。ⅰ類土壤環境質量執行一級標準,ⅱ類土壤環境質量執行二級標準,ⅲ類土壤環境質量執行三級標準。一級標準制訂采用地球化學法,二、三級標準制訂采用生態環境效應法。
2.3 評價方法
2.3.1 單指數評價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值計算單指標土壤環境質量指數(z.i)。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z.i—指標i的土壤環境質量指數;x.i—指標i的實測數據;ci—土壤一級(一類) 臨界值上限;cⅱa—土壤ph≤6.5時二級(二類)臨界值上限;cⅱb—土壤6.5<ph≤7.5時二級臨界值上限;cⅱc—土壤ph>7.5時二級臨界值上限; cⅲ—土壤三級(三類)臨界值上限。
2.3.2 綜合指數評價土壤污染評價方法采用尼梅羅土壤污染綜合指數法,公式如下:
pn=(p.ic2+p.imax2)/2
式中:pn—內梅羅污染指數;p.i.c—平均單項污染指數;p.i.max —最大單項污染指數。
尼梅羅土壤污染綜合指數法考慮了極值的影響,突出了環境要素中濃度最大的污染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其評價的分級標準見表2。
table 2 nemerow pollution index of soil evaluation criteria
本次評價共涉及到河南省的10個地級城市,分別為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登封市、平頂山市、焦作市、安陽市、新鄉市、三門峽市和濟源市。根據土壤污染的分析數據,統計出評價結果。
2.4.1 污染成分及原因
河南省的10個地級城市中,從污染成分上看,超標元素多數為重金屬元素,其中pb污染較為突出。污染原因主要是人為因素,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染源(廢棄物)、工業污染源(礦廠、冶煉廠、電廠、藥廠等)和農業污染源(主要是飼料、農藥等)。各城市土壤污染具體情況見表3。
table 3 statistic table of composition and causes of soil pollution城市主要污染成分污染原因
鄭州市cr、pb、cd 、hg、as工業污染,生活垃圾
開封市cd、pb污染面積較大,污染程度較重,hg、cu、zn、cr、ni污染面積相對較小工業(電廠)污染
洛陽市hg、cd、pb、as農業使用農藥化肥
登封市cd、as、hg、zn、cr、ni,cu 、pb和hg在局部已達到警戒值工礦企業(洗礦廠、電鍍廠、化工廠等)廢水、粉塵,農業使用農藥化肥等
平頂山市hg、cd、pb農業使用農藥化肥
安陽市cd、pb農業使用農藥化肥
新鄉市cd 、pb、zn工礦企業及農藥化肥使用
三門峽市ni、pb 工礦企業及生活垃圾
濟源市cd、pb污染程度較重,其次為as、hg、cu、zn、cr、ni 工礦企業及生活垃圾
焦作市pb、zn污染較嚴重,cu、cd較輕煤礦開采及熱電廠,農業使用農藥化肥
2.4.2 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各城市的土壤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如下:
鄭州市的清潔-尚清潔區占調查面積的97%,輕度污染區占調查面積的0.4%,分布在鄭州西部,其中cr污染在局部已達到重度污染,該城市總體評定為輕度污染。
開封市的清潔-尚清潔區分布在城市建成區周圍和城市外圍,輕度污染區分布在建成區及其東部,中度污染區分布在開封電廠及其東南區域,該城市總體評定為尚清潔。
洛陽市的尚清潔區分布在市區北部和伊河的東南部,輕度污染區分布在洛河間地塊和城區的大部分地區,占研究區總面積的47.1%,中度污染區分布在城區和白馬寺等地區,占研究區總面積2.8%,重度污染區分布在茹凹一帶,占研究區面積的0.7%,該城市總體污染程度定級輕度污染。
登封市鎘污染分布在岳廟附近和市東北部的北里溝-寺溝-南窯一帶,占全區6.90%;鋅污染區分布在西北角,占全區面積的2.88%,該城市總體評定為輕度污染。
平頂山市的十一礦、六礦到二礦、東高皇到大營、荊山及曹鎮一帶是重度污染區,面積較小,該城市總體評定為輕度污染。
安陽市的沖洪積平原區(北起市區北界,南止南流寺—魏家營—汪流寺一線;西起市區西界,東止市區東界)及漳武水庫西側的張家莊周圍屬輕度污染區,該城市總體評定為輕度污染。
新鄉市銅污染屬于中度銅污染分布在冶煉廠附近區域,鎘、鋅污染較為嚴重,分布在城市工業區屬重度污染區,該城市總體評定為中度污染。
三門峽市的規劃區西部為清潔-尚清潔區,市區及其周邊地區為ni、pb輕微污染區,該城市總體評定為輕度污染。
濟源市大部分地區屬輕度污染區,僅克井鎮及周邊地區屬中度污染區,該城市總體評定為輕度污染。
焦作市解放區、山陽區的pb含量較高,中站區、馬村區的cd含量較高,該城市總體評定為中度污染。
2.5 結論
通過對土壤污染進行評價,可以看出10個城市的土壤質量參差不齊, 總體清潔—尚清潔的城市有1個,占調查城市的10% ,輕度污染的城市共7個,占調查總城市的70%,中度污染的城市共2個,占調查總城市的20%,無重度污染城市。
從污染因子和污染原因來看,主要污染因子為重金屬,污染原因主要是工農業生產活動。
從分布上來看,輕度—重度污染城市集中于人口密集和工農業活動頻繁地帶,空間位置上為人口密集的老城區、工業加工區、農田保護區、養殖場等。
總體來看,雖然河南省主要城市的土壤污染程度不大,但是達到中重度污染的區域應引起重視并進行治理,未污染及輕度污染的地區也應采取措施控制污染范圍擴大,保證農業生產及居民生命安全。
3 防護措施
①控制工業及城市“三廢”,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標準排放污水,要科學、合理、積極慎重地推廣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并進行灌溉后的跟蹤研究。合理使用化肥及農用肥,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提倡生物防治作物病蟲草害。充分利用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14],加大開發重金屬超富集植物力度,引進國外耐重金屬的草本植物,加大力度研究微生物對降低重金屬毒性的重要性。
②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目前很多群眾和企業對土壤污染的現狀以及土壤污染嚴重性、危害程度缺乏深刻認識,甚至有些企業只考慮自身利益,肆意污染土壤。因此要加強長期宣傳,從思想上提高公眾的環保和健康意識,以此來促進土壤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15]。
③土壤污染具有累積性、滯后性、不可逆性等特點,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因此要建立專項資金用以扶持企業上馬治污設備,補貼鼓勵群眾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12],從源頭上減少土壤污染。
④增加對土壤科學研究的資金投入,進行實用技術的開發,并將研究成果合理推廣。
⑤出臺相關法規,目前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還是空白,應率先出臺防治土壤污染的地方性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嚴格執法。
參考文獻:
[1] 廖金鳳.城市化對土壤環境的影響[j].生態科學,2001,20(1):91-95.(liao jin-feng.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soil environment[j]. ecologic science, 2001,20(1):91-95.(in chinese) )
[2] 劉玉燕.城市土壤研究現狀與展望[j]. 昌吉學院學報,2006,(2): 105-108.(liu yu-yan. research and prospect of urban soil[j].chan-ji college journal,2006,(2): 105-108. (in chinese) )
[3] 張甘霖,趙玉國,楊金玲,等.城市土壤環境問題及其研究進展[j]. 土壤學報,2007,44(5): 925-933.(zhang gan-lin, zhao yu-guo,yang jin-ling,et al. problems of urban soil environment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j]. acta pedologica sinica,2007,44(5): 925-933. (in chinese) )
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4
關鍵詞:油氣開發區;土壤;污染;評價
Abstract: Identify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the soil oil pollution, surve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floor oil pollution and soil pollution mechanism, floor oil soil contaminatio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Dongying Cityto promote sustain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school basis.
Key words: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zone; soil; pollution;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TE991.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0引言
東營市位于近代黃河三角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特別是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的加劇,尤其是油氣資源開發導致的土壤污染,引發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應加強石油開采過程的管理,減少落地油污染;石油化工企業的污廢水嚴格處理,做到達標排放,減少或避免對周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防止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1區域土壤污染現狀
本區主要分布著有勝利、東辛和現河三個采油廠的勝坨、寧海、東辛、永安、廣利、新立村、現河莊、郝家、王家崗、牛莊、史南、樂安等12個油田4700多口油井,油井在鉆鑿過程中對周圍土壤的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為石油開采過程中形成的落地油、輸油管路的滲漏等,污染以點狀和斑狀污染為特點。以油井為中心,大致在半徑40~50m的范圍,面積6000m2左右。
全區采取的淺層(0.2~0.3m)土壤樣品20組(件),深層(0.6~1.0m)土壤樣品15組(件),石油類以及重金屬等均有檢出。
淺層土壤石油類量檢出范圍1.38~17450mg/kg,平均值175.45mg/kg;鉛(Pb)檢出范圍9.59~313.10mg/kg,平均值22.38mg/kg;鎘(Cd)檢出范圍0.088~0.19mg/kg,平均值0.11mg/kg;鉻(Cr)檢出范圍0.03~0.10mg/kg,平均值0.06mg/kg;砷(As)檢出范圍8.40~25.00mg/kg,平均值13.04mg/kg;汞(Hg)檢出范圍0.00944~0.06627mg/kg,平均值0.02345mg/kg(表1)。
深層土壤石油類量檢出范圍2.60~38.00mg/kg,平均值14.47mg/kg;鉛(Pb)檢出范圍14.70~33.00mg/kg,平均值19.55mg/kg;鎘(Cd)檢出范圍0.073~0.127mg/kg,平均值0.099mg/kg;鉻(Cr)檢出范圍0.032~0.136mg/kg,平均值0.06mg/kg;砷(As)檢出范圍7.47~14.52mg/kg,平均值10.94mg/kg;汞(Hg)檢出范圍0.00377~0.024mg/kg,平均值0.0158mg/kg(表2)。
2油井剖面污染特征
為調查研究油井對土壤的污染狀況,在工作區黃河南、北主要石油開采區,選擇了2處(Yp1、Yp2)典型油井進行了油井土壤污染剖面調查。以油井為中心,按照0.20m、0.50m、1.5m的調查深度,以及距油井5.00m、20.00m、40.00m的調查距離,在調查半徑40~50m范圍內進行了調查取樣。分析檢測結果見(表3)。
表1 淺層土壤污染現狀一覽表
表2深層土壤污染現狀及評價一覽表
根據土壤污染資料分析,重金屬組分含量無論是縱向還是垂向上沒有明顯的變化,而且與調查區的重金屬組分數據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在石油開采區沒有明顯的重金屬污染。石油類組分含量具有明顯的變化規律,以油井為中心,由近而遠、由淺入深石油組分含量逐漸減少;這種變化規律淺層和近油井地帶尤為明顯,到40m遠處石油類組分含量深淺變化不大,說明油井落地油污染范圍半徑已達到40m。
表3 油 井剖面污 染數據 一 覽 表
3土壤污染動態
土壤中的石油和重金屬離子,隨著時間的變化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利用經過一個雨季的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土壤污染動態數據對比分析,在大氣降水淋濾作用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污染物質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石油類組分尤為明顯。
4土壤污染評價
模糊評價能有效的解決評價標準邊界模糊和監測誤差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運用模糊數學法對土壤環境質量各因素進行定級評價,將各因素評價結果采用公式計數法進行二級賦權,較為客觀評價了總體環境質量級別。
首先選擇評價因子,分別對因子取權,確定各因子評價標準,最終應用模糊矩陣復合運算進行綜合評價,能較為客觀評價土壤質量評價。
4.1模糊層次綜合評判數學模型
根據模糊集原理,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綜合評判數學模型:
[4-2]
公式中:B ---綜合評判矩陣(綜合評判結果)
A ¬¬--因素集權重矩陣
R¬¬¬-由n個評價指針構成的總評判矩陣
ai---為第i個評價指針在總目標中獲得的權重值,且∑α=1
uij--為第j個方案第i個因素指針的隸屬度
bj--為第j個方案的綜合評價指標
4.2評價因子確定
根據本次調查資料和土壤污染現狀,確定石油類、鉛(Pb)、鎘(Cd)、砷(As)、汞(Hg)五項評價因子,即因子集為U=(U1……U5)。
根據土壤監測數據給評價因子賦值。
4.3評價標準
根據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和北方土壤背景值,將土壤環境質量分為四級(表4)。
表4土 壤 污 染 程 度 分 級 標 準 表
分級 Ⅰ Ⅱ Ⅲ Ⅳ
標準值 背景值(北方) 背景值(全國) 限制值 臨界值
評價 未污染 輕污染 污染 嚴重污染
備注 限制值:為保障農業生產,維護人體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臨界值:為保障農林業生產和植物正常生長土壤臨界值
各因子在各級分區的評價標準值(V),《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有的直接采用,沒有的根據因子特征條件確定(表4)。
表4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分級標準表
4.4評價因子權重確定
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5
關鍵詞無公害糧油產品;土壤環境質量;環境評價;控制對策;陜西洋縣
中圖分類號S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5739(2016)22-0159-02
洋縣轄18個鎮(辦事處),271個行政村,14個城市社區。全縣總面積3206km2,其中耕地面積4.73萬hm2。全縣共有人口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98萬人。2015年11月,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楊凌)對全縣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檢測,通過無公害整縣土壤環境評價。
1自然環境現狀
1.1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
洋縣位于陜西省南部,漢中盆地東緣,地處東經107°11′~108°33′,北緯33°02′~33°43′,北依秦嶺,南靠巴山,屬北亞熱帶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溫14.5℃,最高氣溫38.7℃,最低氣溫-10.1℃。年均日照1752.2h,年均降水839.7mm,年均無霜期239d。
1.2土地與生物資源
全縣有耕地4.73萬hm2,園地0.45萬hm2,林地23.84萬hm2。土壤呈中性偏堿,保肥力中等,土壤結構以塊狀、團塊狀和粒狀為主。洋縣境內生物種類繁多,品種資源豐富。種植的農作物中,以水稻、小麥和玉米為主的糧食作物11種,以油菜為主的經濟作物18種;林木樹種有針葉用材樹5種,闊葉用材樹40種,庭院風景樹7種,灌木11種。縣域內生態環境優美,無污染,建有長青華陽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瀕臨滅絕動物朱鹮、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的最后棲息地。
1.3環境現狀初步分析
洋縣位于陜西南部,漢中盆地東緣,漢江橫貫其中。境內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濕潤,工業化程度很低,污染小,生態環境優良,適宜發展無公害農業生產。
2環境質量監測情況
2.1布點原則和方法
依據《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評價準則》(NY/T5295—2015)和《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NY/T395—2000)中不同類別作物采樣基數/面積要求,結合洋縣糧食、油料等種植面積,計算土壤總樣數。調查中發現該區域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種類、用量等投入品施用習慣基本一致,本次按照種植面積大體采用均勻布點。在具體到某一小區域內,優先選擇代表性強、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地塊布點,同時將采樣點覆蓋到主要栽培作物種類。在洋縣主要河流、較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均采集水樣。在洋縣共布設大田土土壤采樣點46個[1]。
2.2采樣時間和方法
采樣時間為2015年3月13—14日。每個采樣點采用梅花布點法,隨機采樣,多點混合,采樣分點數5個。農作物采樣深度0~20cm。洋縣無公害基地周圍5km,主導風向20km以內沒有工礦企業污染源,按照規定空氣可以免測[2]。
2.3土壤監測項目與方法
依據《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評價準則》(NY/T5295—2015)和《關于陜西省無公害產地環境免檢批標的規定》(陜農業發〔2005〕59號文件)的要求,選擇pH值、陽離子交換量、鉛、鎘、砷、汞、鉻7項土壤監測指標,分析方法及使用儀器見表1。
2.4檢測結果
依據以上標準和方法,對洋縣所采集46個土樣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檢測,檢測結果詳見表2。
3區域環境現狀評價
3.1評價方法
評價采用單項污染指數與綜合污染指數相結合的方法[3]。
3.1.1指標分類。根據污染因子的毒理學特征和生物吸收、富集能力,將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條件標準中的項目指標分為嚴控指標和一般控制指標2類,嚴格控制指標見表3,其他項目為一般控制指標。
3.1.2嚴格控制指標評價。嚴格環境指標的評價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計算公式為:
式中:Pi為環境中污染物i的單項污染指數;Ci為環境中污染物i的實測值;Si為污染物i的標準值。Pi≤1,嚴格環境指標未超標,繼續進行一般控制指標評價;Pi>1,嚴格環境指標超標,判定為不合格,則不再進行一般環境控制指標評價。
3.1.3—般環境指標評價。一般環境指標的評價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計算公式為:
式中:Pi為環境中污染物i的單項污染指數;Ci為環境中污染物i的實測值;Si為污染物i的標準值。Pi≤1,未污染,判定為合格,不再采用綜合指數法評價;Pi>1,污染,需繼續采用綜合污染指數法評價。
3.1.4綜合污染指數法。綜合污染指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P綜為綜合污染指數;Pi最大為污染物中污染指數的最大值;Pi平均為污染物中污染指數的平均值。P綜<1,未污染,判定為合格,適宜開發無公害食品;p綜>1,污染,不適宜開發無公害食品。
3.2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
3.2.1無公害糧油作物基地的土壤環境評價標準。無公害種植基地土壤環境評價依據《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評價準則》(NY/T5295—2015)、《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條件》(NY5332—2006)等相關的規定,綜合選取其中嚴格指標進行評價,土壤評價指標詳見表4。
3.2.2無公害種植業基地土壤環境評價結果。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計算污染指數,評價結果見表5。由表5可以看出,各監測點土壤中各項參數檢測結果均小于標準值的要求,參數的單項污染指數均小于1,表明該區域土壤質量良好,符合無公害種植相關的環境質量要求[4]。
3.3評價結論
綜上所述,可看出:該縣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生產管理措施規范,監測區域能滿足《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評價準則》(NY/T5295—2015)和《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產地土壤環境條件》(NY5332—2006)要求。監測區域可作為無公害糧油作物生產基地。
4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控制對策
4.1生態環境管理
堅持生態保護與發展并重,依據地塊地形、肥力等條件劃分耕作區、林果區、牧區等,盡可能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破壞、污染。新建項目實施前,評估其對周邊農業生產區域可能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加強工業“三廢”和生活垃圾管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直接排放到農業生產區域。
4.2投入品管理
政府加強對種子、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的管理,并建立農業投入品的技術服務制度。嚴禁出售和使用國家明文規定的高毒、高殘留禁用農藥。在良種選擇上,應選擇適宜當地栽培種植且達到國家先進水平的品種。農技部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冬翻滅蟲技術、生態防治等技術,減少農業化肥、農藥使用量。要求農戶建立農業投入品的采購和施用記錄。
4.3田間管理
建立田間管理科技服務制度。通過成立技術服務組、聘請專家等,解決農業田間管理存在問題。通過技術培訓、科技入戶等,引導農戶進行科學種田。具體措施有:播種前采取深耕、翻曬等措施減少土壤中有害病菌和害蟲,減少農藥使用;合理進行輪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防止重茬和病蟲害發生;根據植物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土壤墑情、天氣情況等,適時灌溉和排水,合理控制土壤水分;制定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推廣標準化種植。
4.4農產品收獲與包裝、貯藏管理
農產品收獲前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嚴禁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對農產品進行分級包裝,要求包裝箱潔凈、無異味,嚴禁與有毒物品混裝和混運,確保產品儲藏運銷不污染。做好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記錄,便于不合格產品溯源和召回。
5參考文獻
[1]周東美,王玉軍,陳懷滿.論土壤環境質量重金屬標準的獨立性與依存性[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4(2):205-216.
[2]張紅振,駱永明,夏家淇,等.基于風險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國際比較與啟示[J].環境科學,2011(3):795-802.
[3]陸泗進,何立環.淺談我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3(3):6-8.
[4]王玉軍,陳懷滿.我國土壤環境質量重金屬影響研究中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3(7):1289-1293.
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6
1.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對環境監測科技的新要求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對環境監測的業務要求主要體現在內容和運行方式2個方面。從內容上主要體現為“全面設點、自動預警”,要求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全覆蓋;通過加強污染排放監控和環境質量預報預警等全面提升風險防控和應急預警能力。從運行方式上主要體現為“全國聯網、依法追責”,建設大數據平臺,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共享和信息統一;通過考核問責和同步執法促進政策落地,并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
在環境監測科技方面,要求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體系。研究制定環境監測條例、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管理辦法、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管理規定等法規、規章。M統一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態、污染源、噪聲、振動、輻射等監測布點、監測和評價技術標準規范,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修訂完善。增強各部門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可比性,確保排污單位、各類監測機構的監測活動執行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M。
2.環境監測垂直管理對環境監測科技的影響
環境監測省級以下機構垂直管理,將有效逼制地方保護、干預執法、數據不實等情況的發生。但對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特別是環境監測標準、規范、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環境監測的運行管理也將因此發生較大變化,整體方式大體可以分為2類:一類是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社會化運營,另一類是環境監測部門自行運維。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社會化運營,將改變以往按照年度監測任務的開展方式,以合同管理方式為主,監測方法、質量控制、數據評估都將通過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省級以下環境監測垂直管理,將改變以往按照各級行政區開展監測的運行方式,由省級環保部門統一規劃實施。這2個變化都要求通過執行統一的技術標準,建立統一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
3.科研管理體制的新變化
“十三五”的科研體制也有較大變化,強調對科技資源進行統籌,強化頂層設計,打破條塊分割,在考慮部門功能性分工的基礎上,建立公開統—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
從管理機制上看,建立部際聯席會議作為部門協調的主要工作平臺,成立專業機構、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為基礎的統一的評估和監管機制,并建立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部際聯席會議由科技部牽頭,財政部、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參加,制定議事規則,負責審議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等工作。專業機構受理項目申請,組織項目評審、立項、過程管理和結題驗收等。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對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科技計劃布局、重點專項設置和任務分解等提出咨詢意見。科技部、財政部對科技計劃的實施績效、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和專業機構的履職盡責情況等進行評估評價和監督檢查。
從具體內容上看,中央各部門管理的科技計劃將整合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5項,并且全部納入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管理,加強項目,避免重復申報和重復資助63。
為適應這一變化,環境監測科技工作導向要從“監測科研可以幫助監測工作解決什么問題”轉變為“國家需要監測科研做什么”主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積極拓展系統內外合作,逐步開創國家需求大背景下的科研工作。
4.環境監測科技的現狀和挑戰
4.1 環境監測標準方法現狀和挑戰
環境監測標準方法目前面臨3個主要挑戰:—是根據新的排放標準和質量標準,部分新的污染物尚缺少國家和行業標準方法;二是部分標準方法因可操作性問題、方法之間可比性問題,尚待修訂或制定新的方法;三是各部門、各地區的監測方法、評價標準尚不統一61。
4.2 水環境監測科研現狀和挑戰
“十二五”期間,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水專項”)設立了“國家水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項目。該項目圍繞流域水環境監測業務化平臺、監測裝備、水環境監測分析方法、質量管理、體制機制5個模塊開展技術研發、技術集成攻關研究,開發了水環境監測信息集成、共享與決策支持平臺,在示范區初步實現了流域水環境監測的分析方法標準化、質量管理規范化、數據平臺信息化、儀器設備國產化、技術天地一體化和網絡示范業務化。
從總體上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研究內容超前,啟動時間早,科研成果領先于環境監測業務發展,但是地下水的研究相對滯后。
4.3 大氣環境監測科研現狀和挑戰
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已經于2015年11月,按照“統籌監測預警、厘清污染源頭、關注健康影響、研發治理技術、促進成果應用”的思路,確定了六大類25項主要任務。其中第一類為監測預報預警技術,包括大氣有機物集成化在線測量技術、大氣污染多平臺一體化監測技術、重點行業多組分大氣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線監測技術、精細網格大氣動態污染源清單技術、大氣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技術及應用5個部分。
其他與環境監測相關的任務還包括大氣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空氣質量改善管理支持技術、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范等。
從總體上看,“十三五”期間空氣質量監測和預報預警業務工作和科研工作將同步推進,主要挑戰應當是及時將科研成果應用到業務工作中。
4.4 土壤環境監測科研現狀和挑戰
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已經列入國家科技部際聯席會議的議事日程。環保部已經于2015年啟動了公益專項“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構建和業務化運行保障研究與示范”項目。土壤環境例行監測也已經正式列入國家環境監測任務。
從總體上看,目前土壤環境監測科研工作尚不足以指導土壤環境監測業務工作,有關研究相對滯后。
5.“十三五”環境監測科技發展方向與展望
5.1 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建設
根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相關內容,結合環境監測工作現狀和發展趨勢,編制《國家環境監測網環境監測技術體系》。該體系以環境監測標準、方法為主,包括相應技術文件,將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分為基礎技術、監測技術、評價技術、信息技術、質控技術及其他技術6個部分,分要素梳理現有技術、已立項標準和需要建設的內容,重點解決部分標準方法實用性差的問題,努力推進各部門的監測標準方法統一工作,并為地方環境監測網絡的工作開展提供技術指導與依據。
5.2 水環境監測科技工作與展望
水環境監測科技工作應促進試點業務平臺的實際應用和相關標準方法的實用化,將試點業務平臺范圍逐步擴大為水環境監測預警業務體系。按流域水環境功能和污染源時空特點,在現行監測點位、監測項目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優化設計,按流域系統重新整合水環境監測技術。制定統一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開展嚴格的全過程質量控制,針對水環境監測的采樣、預處理、分析測試各環節,制定全國統一的技術標準,確保監測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可比性。
5.3 大氣環境監測科技工作與展望
大氣環境監測科技工作應緊密圍繞氣專項,以空氣質量監測質量保證/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和預報預警建設為重點開展工作。一是深化大氣污染監測(觀測)技術研究,努力解決重點行業多組分大氣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線監測技術。二是努力開展大氣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技術及應用,為研究大氣環境變化和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標準化共享數據集,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大氣污染預報預警技術研究,穩步推進重點地區空氣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和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研究08。
5.4 土壤環境監測科技工作與展望
土壤環境監測科技規劃應積極跟進“土十條”對環境監測的需求,提前參與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專項實施方案的需求編制工作,及時總結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將其納入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專項實施方案中。努力做好“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構建和業務化運行保障研究與示范”項目與“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專項的銜接工作。
5.5 其他環境監測科技工作
從國家層面上“十三五”環境監測科技工作還可積極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報。從地方層面上,可以結合國家需求和本地重點工作申報地方的科技專項和科技計劃,形成以國家專項為重點,自然科學基金和地方科技計劃為補充的環境監測科技體系,全面推進環境監測業務工作。
6.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