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倉庫管理系統設計報告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倉庫管理系統設計報告范文1
就傳統倉庫管理模式來說,不管是登賬、報表編制等各個任務均通過人工進行操作。其管理者一定要每日整理入、出庫單,把里面的數據整好,將其計入賬之中,然后月底還會對數據實施人工整理。該種管理方法非常易于產生錯誤,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其管理工作者在處理以及統計相關數據的過程中,因任務量非常繁重、同時該項業務還非常復雜,正是由于這一個方面的原因,所以導致其周期非常長,準確程度相對較差;其次,因不能共享物資庫存數據,公司管理工作者、負責物資的計劃員以及制造部門均無法盡快掌握對方的庫存狀況,從公司生產經營的層面進行分析,這樣非常易于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一般來說,對于公司管理工作者,為了確保生產活動順利進行,往往傾向于選擇“寧多勿少”的基本原則,盡管出錯率有所減小,然而該種方式造成物資庫存量太大以及占用資金太大等現象。所以,傳統的人工管理運作方式具有很大的不足,一方面其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其信息傳播滯后,很難有效適應公司管理需求,對公司可持續發展產生阻礙,鑒于此,倉庫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二、系統設計與實現
1.分析系統的各個環節。第一個環節:采購交貨。在這里,采購途徑大體上指下列幾點,也就是直購、招標采購、購置等方式。要是實施采購訂單,一定要先把訂單交給有關單位,然后通過接收單位形成收貨通知單,將其輸送至倉庫管理單位。這種方式形成的收貨通知單,通常上面有訂單號。另一方面,訂單下達單位應當通知企業質檢單位對所要采購的物品進行檢查,尤其注意的問題是,檢測報告之中必須注明訂單號。倉庫管理單位必須準備好入庫單,其上面必須備注上訂單號,同時還應當生成具有簽章的收貨憑證,在第一時間內將其提供給物資供應商。第二個環節:物資入庫。倉庫管理單位在這一個環節中需要向質檢單位發出通知,讓后者對所要入庫的物資進行相應的檢測,通過檢驗單辦理入庫單,同時需要提供檢測報告,倉庫單位應當認真檢查質檢單,并在上面簽章,這樣之后才能入庫。第三個環節:客戶退貨入庫。此處存在2個情況,即品質不達標、供貨量高出合同量。對于第一種情況下的物資,庫倉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合同與客戶質量憑證認真做好入庫單,同時還有向客戶提供收貨憑證。對于第二種情況,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合同單號與客戶反饋單認真做好物資入庫單,在此基礎上,還需向客戶提供收貨憑證。第四個環節:出庫管理。(1)出庫。企業管理單位發出發貨指令,然后倉庫管理單位按照接收到的指令、根據營銷計劃執行相應的工作,并且還要形成出庫單,并形成裝箱明細,然后將其給予客戶。在這里,管理單位出庫單是批準物資出庫的參考憑證,物流人員通過該單據向倉庫部門索要出庫單,以此來作為出庫的憑證。(2)廢品處理。對于淘汰、積壓的物資,要是不存在任何價值,則能夠填寫廢品出庫單。在這里,積壓物資主要包括2類,也就是代儲代管型與合同采購型,應當依次設計相應的系統對兩者加以處理。(3)特殊出庫。當急用物資出庫的時候,應當具備緊急出庫設計,同時需要設計出庫方法,從而能夠實現特殊需求。
2.系統功能設計。第一,系統作用設定與資料維護模塊。企業倉庫管理系統開發過程中,相關工作者能夠對一切監管規則進行自定義,例如添加用戶、登陸等。使用者能夠按照各批產品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標簽,按照各自需求來對其序列號進行定義,通過這種方式使不同的產品都獲得相應的編碼規定。這樣肯定能夠為廣大客戶提供有利條件,使他們能夠輕松的在數據庫里面搜索各種產品的信息,并且還可以實現對各種操作的監管。第二,采購管理模塊。(1)采購定單,如果企業需進行物資采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填該定單,然而卻不會對庫存產生干擾;(2)采購收貨,上面的定單通過后,到貨的時候,先將標簽貼在物資上面,接著在收貨單上掃碼,這樣庫存就將其錄入;(3)其他入庫,主要包括退貨、歸還借出的物資等,僅僅需填寫收貨單。第三,倉庫管理模塊。(1)產品入庫,物資入庫之后將形成相應的入庫單號,具體來說,物資能夠通過退貨、正常入庫等方式。為充分保證企業物資安全,質檢屬于其中的關鍵,在同時具備煤安標志、三證、規格、名稱、型號、數量、質量等的前提下,并且具備檢驗報告(由質檢單位提供)才能夠入庫;(2)產品出庫,能夠形成出庫單號,能夠分辨各種出庫渠道;(3)庫存管理:無須進行手動管理,當物資出入倉庫的過程中,系統將會自動產生不同物資的庫存量,為進行查詢提供條件;(4)特殊產品庫,為滿足顧客區分物資品種的需求,能夠針對各種物品設計虛擬倉庫管理;(5)代儲產品庫,也就是按照協議進行管理與銷售結算;(6)盤點管理,用戶可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其中的物資品種進行盤點,并產生相應的單據,大大提高了該項業務的速度;(7)庫存報警,針對物資品種的庫存設置一定的門限,在其無法滿足實際定量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將進行報警。
3.生產報表模塊。這一個系統里面,各種類型的物資報表局能夠自動生成,不僅如此,用戶同時能夠自定義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報表。
4.生成查詢統計模塊。系統開發工作者能夠開發不同類型的查詢模塊,在這里,主要涉及到庫存、采購單、銷售單等諸多查詢模塊。上述的各種查詢均能夠按照產品滿足的條件來實現,包括物資出庫時間、客戶、序列號等方面。
三、系統實現研究
倉庫管理系統設計報告范文2
2009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披露了“4萬億擴內需計劃”投向最新進展。其中,截至4月底,哈大、武廣、南廣、貴廣等一批重大鐵路項目加快建設,建成高速公路445公里,建成民航航站樓10萬平方米,城市電網加快改造。事實表明,“鐵、公、基”(指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成為中央投資的大頭。
有關專家指出,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鐵路建設將切實實現拉動內需的目標。2008年11月27日,鐵道部正式公布了調整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目前,在國家已批準的建設項目中,新建鐵路里程達2.3萬公里,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元。2009年、2010年,國家將分別再批復新建鐵路里程1萬公里。總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元。
受益于鐵路行業投資增長,圍繞高速鐵路技術、機車車輛技術、提高信息化水平等鐵路建設關鍵技術的創新,與之相關的軟硬件設施需求開始逐漸顯現,給物流技術與裝備企業帶來新的商機。
鐵路運輸設備需求大增
加快鐵路新線路建設和實現現有線路提速是解決我國鐵路運力供不應求的兩個主要途徑。新增鐵路需要更多的機車、客車與貨車來滿足運量增加的需求,而現有線路提速則需要采購大批動車組以及對現有鐵道車輛進行改造。這無疑給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帶來了機會。而鐵路運輸設備制造企業隨著生產和銷售規模的逐漸擴大,將對生產物料管理與倉儲設施提出新的需求。
2008年2月28日,資陽南車電力機車有限責任公司在四川資陽舉行揭牌儀式。該公司定位于大功率電力機車現代化制造基地。主要業務為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組裝、銷售和售后服務。據了解,作為裝配型企業,圍繞機車零配件管理和生產線配送,資陽南車電力機車有限責任公司專門成立了物流部,著手進行倉庫布局的規劃和倉儲設備的選型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公司的倉儲系統建設存在不少特殊性,比如零部件大小、形狀不一,有些大的部件單件重量都在10噸以上。“倉儲系統建設對我們這類企業來說是比較新的事物,一定要從實際應用需求出發。本著適用的原則選擇設備和管理方式。”正因為對物流不甚了解,類似資陽南車電力機車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企業迫切需要專業化的物流系統規劃與建設服務。
不斷升級的備品備件管理
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要求,鐵道部計劃2010年完成北京、上海、武漢、廣州四大動車組檢修基地及若干運用所的建設,其分別承擔著不同區域配屬動車組的檢修任務,覆蓋各大客運段。建成后的動車組檢修基地具備動車組管理、存放、檢查整備、高級檢修、零配件儲備及配送等功能。
在四大動車組檢修基地中,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四院)負責完成了除北京外的三大基地的規劃設計工作。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動車組車輛在運行到一定時間和里程后就需要維修保養,這是保證其安全運行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每輛動車的日運行里程達3000~4000公里,維護工作繁重,并且一些易耗品有嚴格的檢修技術標準。為了提高檢修效率,大多是采取更換的方式,這就需要大量的備品備件,同時,需要記錄備品備件的入庫時間、出廠時間、安裝信息、使用時間等詳細信息,進行精細化的管理,甚至需要對與車輛行駛安全密切相關的車輪、電機、軸承等配件實現信息追溯。
據了解,鐵路系統早在幾年前就嘗試應用立體倉庫進行機車維修所需的零部件管理。與其相比,動車組檢修基地使用的立體庫有更高的功能要求,增加了對信息管理、車輛工藝流程等方面的考慮。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備品備件的管理,從2008年底開始,鐵四院和太原剛玉物流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對動車組備件庫的管理內容和管理模式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使自動化立體倉庫在鐵路系統備品備件物資管理方面初見成效。
據悉,太原剛玉于2008年7月獲得了鐵道部的批文,從金融危機爆發到目前。太原剛玉在鐵路系統已經成功獲得了10個訂單。該公司副總經理馬笑表示,鐵路系統項目將是太原剛玉2009年市場發展的重點。他告訴記者,鐵路系統應用的自動化立體倉庫規模都不大,但需求量比較可觀,而要想做好這類項目也并不容易,太原剛玉就進行了大量嘗試,最終找到了適用的備品備件管理模式與實現方法,滿足了鐵路系統的需要。
多層次的信息化建設
2007年,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國產化動車組的投入運行成為我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突出亮點。針對動車組檢修過程中對檢修時間、配件管理的嚴格要求,黃石市邦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動車組配件智能立體庫及物流管理系統。該系統可與動車運用所/段信息系統聯網,實時依據動車組車輛修制修程、配件壽命管理信息和動車組技術狀態信息及維修生產計劃書,確定適當的倉儲定額和配件品種結構,實現倉儲合理化,對各類配件進行自動存取,出入庫管理智能化,根據維修計劃書進行配件的分揀組配和配發,通過計算機管理確保動車組檢修物流原始數據齊全、準確、及時,通過電腦查詢和管理適時對各種零部件進行跟蹤查詢并設置存量報警功能。該系統實現了材料與配件的儲運、領用、記轉帳、周轉、點算、報廢、報表生成等的自動化處理。對材料與配件的流向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跟蹤,對檢修質量和資金占用情況等做到精確分析與考核。
黃石邦柯市場部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與以往的鐵路行業倉庫管理系統不同,動車倉庫管理的規模相對更大,管理內容更多,要求更高。在系統設計時需要根據客戶的總體規劃,對存放的物品種類、工藝流程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同時,信息化管理方面也有一些新的需求出現,比如PDA+條碼掃描器的應用。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鐵路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鐵路系統的倉儲管理信息化將成為一種趨勢。但就目前的情況看,有技術實力且能夠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并不多。
鐵路運輸離不開信息化,在保證高速鐵路的高效、安全運行,實現鐵路自動化、智能化過程中,需要眾多信息系統的支持,如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TMIS)、調度集中系統(CTCS)、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ATIS)等。其中,伴隨著第六次鐵路大提速的啟動,基于RFID技術的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通過對全國鐵路貨車車輛、列車、機車運行位置進行動態追蹤管理的實時信息自動采集和報告,幫助鐵路系統實現全國車輛的統一調度,減少了管理層次,提高
了管理效率。
作為鐵道部“ATIS”(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工程項目的主要開發者和承擔者之一,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擔了機車標簽雙向數據傳輸系統、車號自動識別系統系列化配套檢測設備和系統等的設計研發工作。目前,深圳遠望谷的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已遍及全國18個鐵路局、7萬多公里鐵路線,包括擁有自備鐵路線和自備車輛的大企業,也廣泛使用車號自動識別系統進行車輛運輸和調度管理。深圳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馮漢炯對現階段的市場需求表示樂觀,他認為從長期來看,國家加大鐵路建設投入將對遠望谷鐵路業務的開展帶來利好。
目前,鐵道部信息技術中心已建設了初具規模的信息處理平臺。有關專家指出,圍繞“挖潛擴能”實現鐵路運輸調度指揮智能化、建成鐵路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系統、發展鐵路安全信息技術等三個方面,將成為鐵路信息化建設的新亮點。但不少企業也意識到,現階段鐵路信息化建設的空間還十分有限,因為鐵路建設大投資最直接的拉動首先是基建方面,修好鐵路是前提。鐵路信息化建設意識和需求的產生必然要經歷一定的過程。
規劃建設物流節點
隨著我國鐵路建設步伐的進一步加快,鐵路貨運快捷運輸網絡已初步形成,極大地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發展。因為與汽運、空運相比,鐵路運輸運能大、運費低,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有專家指出,國家加大鐵路建設投入后,將帶動更多區域物流節點的出現。據了解,按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鐵路“十一五”規劃》,鐵道部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上海、昆明、西安、武漢、青島、鄭州、重慶、深圳、哈爾濱、大連、蘭州、沈陽、廣州、成都、烏魯木齊、天津、北京、寧波等18個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旨在充分發揮鐵路的技術經濟優勢,逐步形成以集裝箱物流中心為樞紐,以集裝箱班列為拳頭產品,連接全國各大經濟區域的鐵路集裝箱運輸網絡。18個物流中心全部位于全國主要經濟中心城市。這些城市不僅經濟發達、生產消費活躍、進出口貿易量大,而且也是鐵路集裝箱集疏運量較大的樞紐所在地。在區域經濟和路網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18個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中,上海、昆明物流中心已建成運營,西安、深圳、大連、鄭州、重慶、青島物流中心已開工建設,其他物流中心的建設也在加快推進,預計2010年左右將基本建成。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鐵路物流中心存在總體供給不足、設施裝備落后、結構不合理、貨運物流營銷水平偏低、各類節點發展合力不足等問題,需要以鐵路貨運場站等資源為基礎。融合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和服務理念,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建設。
在2009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暨第17次中國物流專家論壇上,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現代物流研究所博士張曉東曾指出,預計到2012年底。鐵路主要干線將實現客貨分線運輸,區域之間大通道基本打通。屆時鐵路貨運能力緊張狀況基本消除,貨物運輸也將由內部生產型向外部營銷型轉變。因此,鐵路系統應做好加大貨運營銷力度、完善鐵路貨運場所服務設施和功能等工作。鐵路基建完成后將給鐵路物流服務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鐵路貨運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不斷完善貨運場站建設,進一步提升倉儲配送中心管理等。
倉庫管理系統設計報告范文3
本系統主要完成對圖書倉庫的庫存管理,包括圖書入庫、出庫、庫存,員工信息,供應商信息以及密碼管理等六個方面。系統可以完成對各類信息的瀏覽、查詢、添加、刪除、修改、報表等功能。
系統的核心是入庫、庫存和出庫三者之間的聯系,每一個表的修改都將聯動的影響其它的表,當完成入庫或出庫操作時系統會自動地完成庫存的修改。查詢功能也是系統的核心之一,在系統中即有單條件查詢和多條件查詢,也有精確查詢和模糊查詢,系統不僅有靜態的條件查詢,也有動態生成的條件查詢,其目的都是為了方便用戶使用。系統有完整的用戶添加、刪除和密碼修改功能,并具備報表打印功能。
系統采用microsoft office中的access 2000來設計數據庫,并使用當前優秀的開發工具—delphi 6.0 ,它有著最為靈活的數據庫結構,對數據庫應用有著良好的支持。
論文主要介紹了本課題的開發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開發的過程。重點的說明了系統設計的重點、設計思想、難點技術和解決方案。
關鍵字:數據庫,sql語言,delph 6,數據庫組件,倉庫管理
目 錄
第一章 引言 ……………………………………………………………………………1
1.1 課題來源 ……………………………………………………………………1
1.2 開發工具的選擇 ……………………………………………………………2
1.3 所做的主要工作 ……………………………………………………………3
第二章 數據庫概論 ……………………………………………………………………4
2.1 數據庫的發展 ………………………………………………………………4
2.1.1 數據庫的發展 …………………………………………………………4
2.1.2 數據庫階段的特點 ……………………………………………………5
2.1.3 數據庫技術 ……………………………………………………………6
2.2 數據庫理論基礎 ……………………………………………………………7
2.2.1 數據庫模型 ……………………………………………………………7
2.2.2 數據庫體系結構 ……………………………………………………10
2.2.3 數據的獨立性 ………………………………………………………11
2.2.4 范式 …………………………………………………………………11
2.3 sql語言基礎 ……………………………………………………………13
2.3.1 sql簡介 ……………………………………………………………13
2.3.2 sql查詢 ……………………………………………………………13
2.3.3 sql數據更新 ………………………………………………………14
第三章數據庫開發工具 ……………………………………………………………16
3.1 delphi 6.0 簡介 ……………………………………………………………16
3.2 delphi 6.0 控件 ……………………………………………………………17
3.2.1 ado數據訪問組件 …………………………………………………17
3.2.2 數據控制類datacontrol ……………………………………………18
3.2.3 數據訪問類dataaccess ……………………………………………18
3.2.4 sql語言在delphi中的應用 ………………………………………19
3.3 access 簡介 ………………………………………………………………21
第四章 系統總體設計 ………………………………………………………………23
4.1 系統需求分析 ……………………………………………………………23
4.2 系統概要設計 ……………………………………………………………25
4.2.1 系統結構設計 ………………………………………………………25
4.2.2 數據庫設計 …………………………………………………………27
4.2.2.1 er圖設計 ……………………………………………………27
4.2.2.2 數據庫表格設計………………………………………………29
4.3系統詳細設計………………………………………………………………34
第五章 系統應用程序設計 …………………………………………………………37
5.1 系統窗體模塊組成…………………………………………………………37
5.2 數據模塊窗體設置…………………………………………………………38
5.3 主窗體功能模塊的實現……………………………………………………39
5.4 入庫、出庫窗體模塊的實現………………………………………………43
5.5 查詢功能的實現……………………………………………………………51
5.6 系統登陸窗體模塊的實現…………………………………………………52
5.7 用戶管理功能的實現………………………………………………………54
5.7.1 用戶管理主窗體 ……………………………………………………54
5.7.2 密碼修改窗體模塊的實現 …………………………………………54
5.7.3 用戶注冊窗體模塊的實現 …………………………………………55
5.7.4 用戶注銷窗體模塊的實現 …………………………………………57
結束語 …………………………………………………………………………………59
致謝 ……………………………………………………………………………………60
參考文獻 ………………………………………………………………………………61
第一章 引 言
§1.1 課題來源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全面進步,計算機事業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系統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隨著經濟文化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及工作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書籍做為人類的精神食糧,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大量的書籍出現在市場上,人們有了各種各樣不同的選擇。與此同時,為了管理大量的圖書,圖書倉庫也大量的出現,倉庫的管理問題也就提上了日程。隨著圖書的大量增加,其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如何優化倉庫的日常管理也就成為了一個大眾化的課題。
在計算機飛速發展的今天,將計算機這一信息處理利器應用于倉庫的日常管理已是勢必所然,而且這也將為倉庫管理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它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益,同時也會為企業的飛速發展提供無限潛力。采用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倉庫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它給企業管理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
極大提高了倉庫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減少了以往入出存流程繁瑣,雜亂,周期長的弊端。
基于倉庫管理的全面自動化,可以減少入庫管理、出庫管理及庫存管理中的漏洞,可以節約不少管理開支,增加企業收入。
倉庫的管理的操作自動化和信息的電子化,全面提高了倉庫的管理水平。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飛速的發展,企業要想生存、發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沒有現代化的管理是萬萬不行的,倉庫管理的全面自動化、信息化則是其中極其重要的部分。為了加快倉庫管理自動化的步伐,提高倉庫的管理業務處理效率,建立倉庫管理系統已變得十分心要。
入庫、庫存、出庫還是現在企業圖書倉庫管理的常規基本模式,雖然,最近又出現了很多新的管理模式,如:基于零庫存思想的沃爾瑪特管理方式,但這些新的思想在
第二章 數據庫概論
§2.1 數據庫的發展
數據庫處理在信息系統的研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題,然而,近年來,隨著world wide web(/yingyongwengao/" target="_blank" title="">應用超越具有早期應用特點的簡單的。同時,internet技術提供了一種向用戶數據庫內容的標準化的訪問方法。這些技術沒有脫離經典數據庫技術的要求。它們只是加重了數據庫技術的重要性。
數據庫的設計和開發及包括藝術有包括工程。理解用戶的需求,然后,把它們轉變為有效的數據庫設計是一個藝術過程。把設計轉變為實際的數據庫,并且這些數據庫帶有功能完備、高效能的應用,是一個工程過程。
數據庫的目的是幫助人們跟蹤事務。經典的數據庫應用涉及諸如訂單、顧客、工作、員工、學生、電話之類的項,或其它數據量較大、需要密起關注的事務。最近,由于數據庫的普及,數據庫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新的領域,諸如用于internet的數據庫或用于公司內聯網的數據庫。數據庫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生成和維護多媒體應用程序上。
計算機的數據處理應用,首先要把大量的信息以數據形式存放在存儲器中。存儲器的容量、存儲速率直接影響到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從1956年生產出第一臺計算機到現在,存儲器的發展,為數據庫技術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使用計算機以后,數據處理的速度和規模,無論是相對于手工方式,還是機械方式,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通常在數據處理中,計算是比較簡單的而數據的管理卻比較復雜。數據管理是指數據的收集、整理、組織、存儲、維護、檢索、傳送等操作,這部分操作是數據處理業務的基本環節,而且是任何數據處理業務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數據管理技術的優劣,將直接影響數據處理的效率。
2.1.1 數據庫的發展
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與硬件(主要是外存)、軟件、計算機應用的范圍有密切的聯系。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經過三個階段: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和數據庫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和文件系統階段都有著相當多的缺陷,諸如數據冗余性 ,數據不一致性以及數據聯系弱等等。也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促使人們研究新的數據管理技術,從而產生了數據庫技術。
20世紀60年代末發生的三件大事,層次模型ims系統的推出、關于網狀模型dbtg報告的發表以及關于關系模型論文的連續發表標志著數據管理技術進入數據庫階段。進入70年代以后,數據庫技術得到迅速發展,開發了許多有效的產品并投入運行。數據庫系統克服了文件系統的缺陷,提供了對數據更高級更有效的管理。
當進入數據庫階段后,隨著數據管理規模一再擴大,數據量急劇增加,為了提高效率,開始時,人們只是對文件系統加以擴充,在應用文件中建立了許多輔助索引,形成倒排文件系統。但這并不能最終解決問題。在20世紀60年代末,磁盤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具有數百兆容量和快速存取的磁盤陸續進入市場,成本也不高,為數據庫技術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2.1.2 數據庫階段的特點
(1)減少數據的重復(redundancy can be reduced)
當在一個非數據庫系統當中,每一個應用程序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文件,由于無法有系統建立的數據,因此常常會造成存儲數據的重復與浪費。例如:在一家公司當中,人事管理程序與工資管理程序或許都會使用到職員與部門的信息或文件,而我們可以運用數據庫的方法,把這兩個文件整理起來,以減少多余的數據,過度地占用存儲空間。
(2)避免數據的不一致(inconsistency can avoid)
本項的特色,可以說是延伸前項的一個特點,要說明這樣的一個現象,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個實例來看:若是在同一家公司當中,職員甲在策劃部門工作,且職員甲的記錄同時被存放在數據庫的兩個地方,而數據庫管理系統卻沒有對這樣重要的情況加以控制,當其中一條數據庫被修改時,便會造成數據的不一致,但是,對于一個健全的數據庫管理系統而言,將會對這樣的情況加以控制,但有時并不需要刻意消除這種情形,應當視該數據庫的需求與效率來決定。
(3)數據共享(data shared)
對于數據共享的意義,并不是只有針對數據庫設計的應用程序,可以使用數據庫中的數據,對于其他撰寫好的應用程序,同樣可以對相同數據庫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進而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
(4)強化數據的標準化(standard can be enforced)
由數據庫管理系統,對數據做出統籌性的管理,對于數據的格式與一些存儲上的標準進行控制,如此一來,對于不同的環境的數據交換(data interchange)上將有很大的幫助,也能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
(5)實踐安全性的管理(security restriction can be applied)
通過對數據庫完整的權限控制,數據庫管理者可以確認所有可供用戶存取數據的合法途徑渠道,并且可以事先對一些較重要或關鍵性的數據進行安全檢查,以確保數據存取時,能夠將任何不當損毀的情形降至最低。
(6)完整性的維護(integrity can be maintained)
所謂完整性的問題,就是要確認某條數據在數據庫當中,是正確無誤的。正如(2)所述,若是無法控制數據的不一致性,便會產生完整性不足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發現,當數據重復性高的時候,數據不完整的情形也會增加,當然,若是數據庫的功能完整,將會大大地提高數據完整性,也會增加數據庫的維護能力與維護簡便性。
(7)需求沖突會獲得平衡(conflicting requirements can be balance)
在一個較大型的企業當中,用戶不同的需求,往往會造成系統或數據庫在設計上的困擾,但是一個合適的數據庫系統,可以通過數據庫管理員的管理,將會有效地整理各方面的信息,對于一些較重要的應用程序,可以適時地提供較快速的數據存取方法與格式,以平衡多個用戶在需求上的沖突。
上述七個方面構成了數據庫系統的主要特征。這個階段的程序和數據間的聯系可用下圖表示: 2.1.3 數據庫技術
從文件系統發展到數據庫系統是信息處理領域的一個重大變化。在文件系統階段,人們關注的中心問題是系統功能的設計,因而程序設計處于主導地位,數據只起著服從程序需要的作用。在數據庫方式下,信息處理觀念已為新體系所取代,數據占據了中心位置。數據結構的設計成為信息系統首先關心的問題,而利用這些數據的應用程序設計則退居到以既定的數據結構為基礎的地位。
目前世界上已有數百萬個數據庫系統在運行,其應用已經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從企業管理、銀行業務、資源分配、經濟預測一直到信息檢索、檔案管理、普查統計等。并在通信網絡基礎上,建立了許多國際性的聯機檢索系統。我國20世紀90年代初在全國范圍內裝備了12個以數據庫技術為基礎的大型計算機系統,這些系分布在郵電、計委、銀行、電力、鐵路、氣象、民航、情報、公安、軍事、航天和財稅等行業。
數據庫技術還在不斷的發展,并且不斷地與其它計算機技術相互滲透。數據庫技術與網絡通信技術相結合,產生了分布式數據庫系統。數據庫技術與面向對象技術相結合,產生了面向對象數據庫系統。
在數據庫技術中有四個名詞,其概念應該分清。
(1)數據庫(database,db):db是統一管理的相關數據的集合。db能為各種用戶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數據間聯系密切,而又有較高的數據獨立性。
(2)數據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dbms是位于用戶與操作系統之間的一層數據管理軟件,為用戶或應用程序提供訪問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詢、更新及各種數據控制。dbms總是基于某種數據模型,可以分為層次型、網狀型、關系型和面向對象型dbms。
(3)數據庫系統(database system,dbs):dbs是實現有組織地、動態地存儲大量關聯數據,方便多用戶訪問的計算機軟件、硬件和數據資源組成的系統,即采用了數據庫技術的計算機系統。
(4)數據庫技術:這是一門研究數據庫的結構、存儲、管理和使用的軟件學科。數據庫技術是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dbms本身要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才能工作。數據庫不僅用到數據結構的知識,而且豐富了數據結構的內容。在關系數據庫中要用到集合論、數理邏輯的理論。因此,數據庫技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
§2.2數據庫理論基礎
2.2.1 數據庫模型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計算機的應用由科學研究部門逐步擴展到企業、行政部門。至60年代,數據處理成為計算機的主要應用。數據庫技術作為數據管理技術,是計算機軟件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產生于60年代末。現已形成相當規模的理論體系和實用技術。
模型是對現實世界的抽象。在數據庫技術中,我們用模型的概念描述數據庫的結構與語義,對現實世界進行抽象,表示實體類型及實體間聯系的模型稱為“數據模型” 。
目前廣泛作用的數據模型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獨立于計算機系統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統中的表示,只是用來描述某個特定組織所關心的信息結構,這類模型稱為“概念數據模型” 。要領模型用于建立信息世界的數據模型,強調其語義表達功能,應該概念簡單、清晰,易于用戶理解,它是現實世界的第一層抽象,是用戶和數據庫設計人員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這一其中著名的模型是“實體聯系模型” 。
另一種數據模型是直接面向數據庫的邏輯結構,它是現實世界的第二層抽象。 這類模型涉及到計算機系統和數據庫管理系統,又稱為“結構數據模型” 。例如,層次、網狀、關系、面向對象等模型。這類模型有嚴格的形式化定義,以便于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
(1)層次模型。用樹型結構表示實體類型及實體間聯系的數據模型。樹的結點是記錄類型,每個非根結點有且只有一個父結點。上一層記錄類型和下一層記錄類型間聯系是1∶n聯系。
層次模型的特點是記錄之間的聯系通過指針實現,查詢效率較高。但層次模型有兩個缺點:一是只能表示1∶n聯系,雖然有多種輔助手段實現了m∶n聯系,但都較復雜,用戶不易掌握,二是由于樹型結構層次順序的嚴格和復雜,引起數據的查詢和更新操作也很復雜,因此,編寫應用程序也很復雜。
(2)網狀模型。用有向圖結構表示實體類型及實體間聯系的數據模型。。1969年dbtg報告提出的數據模型是網狀模型的主要代表。有向圖中的結點是記錄類型,有向邊表示從箭尾一端的記錄類型到箭頭一端的記錄類型間聯系是1∶n聯系。
網狀模型的特點:記錄之間聯系通過指針實現,m∶n聯系也容易實現(每個m∶n聯系可拆成兩個1∶n聯系),查詢效率較高。網狀模型的缺點是編寫應用程序比較復雜,程序員必須熟悉數據庫的邏輯結構。由于層次系統和網狀系統的應用程序編制比較復雜,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其市場已被關系系統所取代。但是使用這兩種模型建立起的許多數據庫仍然在正常運轉,只是在外層加了個關系數據庫語言的接口。網狀模型有許多成功的產品,20世紀70年代的產品大部分網狀系統,例如,honeywell公司的ids/ⅱ、hp公司的image/3000、burroughs公司的dmsⅱ、umivac公司的dms1100、cullinet公司的idms、cimcom公司的total等
(3)關系模型。關系模型的主要是用二維表格結構表達實體集,用外鍵表示實體間聯系。關系模型是由若干個關系模式組成的集合。關系模式相當于前面提到的記錄類型,它的實例稱為關系,每個關系實際上是一張二維表格。
關系模型和層次、網狀模型的最大判別是用關鍵碼而不是用指針導航數據,表格簡單用戶易懂,編程時并不涉及存儲結構,訪問技術等細節。關系模型是數學化模型。sql語言是關系數據庫的標準化語言,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世紀70年代對關系數據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和實驗系統的開發方面。80年代初才形成產品,但很快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普及,并最終取代了層次、網狀數據庫產品。現在市場上典型的關系dbms產品有db2、oracle、sybase、informix和微機型產品foxpro、access等。
關系模型和網狀、層次模型的最大區別是:關系模型用表格數據而不是通過指針鏈來表示和實現實體間聯系。關系模型的數據結構簡單、易懂。只需用簡單的查詢語句就可對數據庫進行操作。
關系模型是數學化的模型,可把表格看成一個集合,因此集合論、數理邏輯等知識可引入到關系模型中來。關系模型已是一個成熟的有前途的模型,已得到廣泛應用。
(4)面向對象模型。目前,關系數據庫的使用已相當普遍,但是,現實世界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含有復雜數據結構的應用領域,例如,cad數據、圖形數據等,而關系模型在這方面的處理能力就顯得力不從心。因此,人們需要更高級的數據庫技術來表達這類信息。面向對象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程序設計語言中,隨后迅速滲透到計算機領域的每一個分支。面向對象數據庫是面向對象概念與數據庫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面向對象模型能完整地描述現實世界的數據結構,具有豐富的表達能力,但模型相對較復雜,涉及的知識面也廣,因此面向對象數據庫尚未達到關系數據庫那樣的普及程度。
2.2.2 數據庫體系結構
數據庫的體系結構分三級:內部級(internal),概念級(conceptual)和外部級(external)。這個三級結構有時也稱為“三級模式結構”,或“數據抽象的三個級別”,最早是在1971年通過的dbtg報告中提出,后來收入在1975年的美國ansi/sparc報告中。雖然現在dbms的產品多種多樣,在不同的操作系統支持下工作,但是大多數系統在總的體系結構上都具有三級模式的結構特征。從某個角度看到的數據特性稱為“數據視圖”(data view)。
外部級最接近用戶,是單個用戶所能看到的數據特性。單個用戶使用的數據視圖的描述稱為“外模式”。
概念級涉及到所有用戶的數據定義,是全局的數據視圖。全局數據視圖的描述稱為“概念模式”。
內部級最接近于物理存儲設備,涉及到實際數據存儲的結構。物理存儲數據視圖的描述稱為“內模式”。
數據庫的三級模式結構是數據的三個抽象級別。它把數據的具體組織留給dbms去做,用戶只要抽象地處理數據,而不必關心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和存儲,這樣就減輕了用戶使用系統的負擔。
三級結構之間往往差別很大,為了實現這三個抽象級別的聯系和轉換,dbms在三級結構之間提供兩個層次的映象(mappings):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內模式映象。此處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簡稱。
2.2.3 數據的獨立性
由于數據庫系統采用三級模式結構,因此系統具有數據獨立性的特點。在數據庫技術中,數據獨立性是指應用程序和數據之間相互獨立,不受影響。數據獨立性分成物理數據獨立性和邏輯數據獨立性兩級。
(1)物理數據獨立性
如果數據庫的內模式要進行修改,即數據庫的存儲設備和存儲方法有所變化,那么模式/內模式映象也要進行相當的修改,使概念模式盡可能保持不變。也就是對內模式的修改盡量不影響概念模式,當然,對于外模式和應用程序的影響更小,這樣,我們稱數據庫達到了物理數據獨立性。
(2)邏輯數據獨立性
如果數據庫的概念模式要進行修改,譬如增加記錄類型或增加數據項,那么外模式/模式映象也要進行相應的修改,使外模式盡可能保持不變。也就是對概念模式的修改盡量不影響外模式和應用程序,這樣,我們稱數據庫達到了邏輯數據獨立性。
現有關系系統產品均提供了較高的物理獨立性,而對邏輯獨立性的支持尚有欠缺,例如,對外模式的數據更新受到限制等。
2.2.4 范式
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數據指標體系,是建立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的最重要的一環。一個良好的數據指標體系是建立db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我們完全可以認為所建指標體系中的一個指標類就是關系數據庫中的一個基本表,而這個指標類下面的一個個具體指標就是這個基本表中的一個字段。但如果直接按照這種方式建庫顯然還不能算最佳。對于指標體系中數據的結構在建庫前還必須進行規范化的重新組織。
在數據的規范化表達中,一般將一組相互關聯的數據稱為一個關系(relation),而在這個關系下的每個數據指標項則被稱為數據元素(data element),這種關系落實到具體數據庫上就是基本表,而數據元素就是基本表中的一個字段(field)。規范化表達還規定在每一個基本表中必須定義一個數據元素為關鍵字(key),它可以唯一地標識出該表中其它相關的數據元素。在規范化理論中表是二維的,它有如下四個性質:
在表中的任意一列上,數據項應屬于同一個屬性(如圖中每一列都存放著不同合同記錄的同一屬性數據)。
表中所有行都是不相同的,不允許有重復組項出現(如圖中每一行都是一個不同的合同記錄)。
在表中,行的順序無關緊要(如圖中每行存的都是合同記錄,至于先放哪一個合同都沒關系)。
在表中,列的順序無關緊要,但不能重復(如圖中合同號和合同名誰先誰后都沒關系,但二者不可重復或同名)。
在對表的形式進行了規范化定義后,數據結構還有五種規范化定義,定名為規范化模式,稱為范式。在這五種范式中,一般只用前三種,對于常用系統就足夠了。而且這五種范式是“向上兼容”的,即滿足第五范式的數據結構自動滿足一、二、三、四范式,滿足第四范式的數據結構自動滿足第一、二、三范式,……,依此類推。
第一范式(first normal form,簡稱1st nf)就是指在同一表中沒有重復項出現,如果有則應將重復項去掉。這個去掉重復項的過程就稱之為規范化處理。在本文所討論的開發方法里,1st nf實際上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因為我們按規范化建立的指標體系和表的過程都自動保證了所有表都滿足1st nf。
第二范式(second normal form,簡稱 2nd nf)是指每個表必須有一個(而且僅一個)數據元素為主關鍵字(primary key),其它數據元素與主關鍵字一一對應。例如,在圖l9.7中如果我們將合同號定義為主關鍵字(其它數據元素中的記錄數據都有可能重名,故不能作為主關鍵字),故只要知道了一個合同記錄的合同號,就可以唯一地在同一行中找到該合同的任何一項具體信息。通常我們稱這種關系為函數依賴(functional dependence)關系。即表中其它數據元素都依賴于主關鍵字,或稱該數據元素唯一地被主關鍵字所標識。
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簡稱 3rd nf)就是指表中的所有數據元素不但要能夠唯一地被主關鍵字所標識,而且它們之間還必須相互獨立,不存在其它的函數關系。也就是說對于一個滿足了 2nd nf的數據結構來說,表中有可能存在某些數據元素依賴于其它非關鍵宇數據元素的現象,必須加以消除。
為防止數據庫出現更新異常、插入異常、刪除異常、數據冗余太大等現象,關系型數據庫要盡量按關系規范化要求進行數據庫設計。
§2.3 sql語言基礎
2.3.1 sql簡介
用戶對數據庫的使用,是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語言來實現的。不同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不同的數據庫語言。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幾乎都提供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
sql 的全稱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即結構化查詢語言。sql語句可以從關系數據庫中獲得數據,也可以建立數據庫、增加數據、修改數據。1986年ansi采用sql語言作為關系數據庫系統的標準語言,后被國際化標準組織(iso)采納為國際標準。sql語言使用方便、功能豐富、簡潔易學,是操作數據庫的工業標準語言,得到廣泛地應用。例如關系數據庫產品db2、oracle等都實現了sql語言。同時,其它數據庫產品廠家也紛紛推出各自的支持sql的軟件或者與sql的接口軟件。這樣sql語言很快被整個計算機界認可。
sql語言是一種非過程化語言,它一次處理一個記錄集合,對數據提供自動導航。sql語言允許用戶在高層的數據結構上工作,而不對單個記錄進行操作。sql語言不要求用戶指定數據的存取方法,而是使用查詢優化器,由系統決定對指定數據存取的最快速手段。當設計者在關系表上定義了索引時,系統會自動利用索引進行快速檢索,用戶不需知道表上是否有索引或者有什么類型的索引等細節。
sql語言可以完成許多功能,例如:
查詢數據
在數據庫表格中插入、修改和刪除記錄
建立、修改和刪除數據對象
控制對數據和數據對象的存取
確保數據庫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2.3.2 sql查詢
數據查詢是關系運算理論在sql語言中的主要體現,select 語句是sql查詢的基本語句,當我們在對一個數據庫進各種各樣的操作時,使用的最多的就是數據查詢,在以sql為基礎的關系數據庫中,使用的最多的就是select查詢語句。
select語句的完整句法如下:
select 目標表的列名或列表達式序列
from 基本表和(或)視圖序列
[where 行條件表達式]
[group by 列名序列]
[having 組條件表達式]
[order by列名 [asc│deac]…]
我在select語句中還使用了大量的保留字和通配符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條件查詢。在系統中有大量的查詢按鈕,其使用了大量的查詢語句,而且這些查詢語句大部分使用的是模糊查詢,所以大量的使用了模式匹配符like(判斷值是否與指定的字符通配格式相符)。在包含like的查詢語句中可以使用兩個通配符:%(百分號):與零個或多個字符組成的字符串匹配;_(下劃線):與單個字符匹配。系統中的條件判斷往往包含多個條件,這時就需要使用邏輯運算符not、and、or(用于多條件的邏輯連接),謂詞all以及保留字distinct等等。做為select語句還有很多的使用方法,這里就不再敘述。
2.3.3 sql數據更新
使用數據庫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管理數據,而數據的插入、刪除和修改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功能。在本系統中就大量地使用了數據插入、刪除和修改這三種操作,現做一個簡單地介紹。
數據插入
往數據庫的基本表中插入數據使用的是insert語句,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元組值的插入,另一種是查詢結果的插入。在本系統中使用的是前一種方式,其句法如下:
insert into 基本表名(列表名)values(元組值)
數據刪除
往數據庫的基本表中刪除數據使用的是delete語句,其句法如下:
delete from 基本表名 [where 條件表達式]
在些作一點說明,刪除語句實際上是“select * from 基本表名 [where 條件表達式]”和delete操作的結合,每找到一個元組,就把它刪除。此外,delete語句只能從一個基本表中刪除元組,where子句中條件可以嵌套,也可以是來自幾個基本表的復合條件。
數據修改
當需要修改基本表中元組的某些列值時,可以用update語句實現,其句法如下:
update基本表名
set列名=值表達式[,列名=值表達式…]
[where條件表達式]
在delphi中使用sql語句是很方便的,一般來說,都是通過tquery組件來使用sql語言的。有一點要進行說明,雖然通過tquery組件來使用sql語言很方便,但考慮到自己對不同組件的理解程度、個人習慣以及其它各個方面,在本系統中我采用的是ado組件來對數據庫進行操作。最簡單的方法比如在tadoquery組件的sql屬性中就可以鍵入sql語句,至于詳細的使用方法在后面進行介紹。
第三章 數據庫開發工具
§3.1 delphi 6.0 簡介
delphi類可以粗略地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組件類,這些組件類通常以某種方式出現在組件面板上,當用戶從組件面板上點取一個類的圖標后,在程序中就自動生成了該類的對象(非可視組件除外);另一部分是功能類,這此功能類的對象通常出現在程序代碼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這些功能類在組件面板上是找不到的。在delphi中,每一個類的祖先都是tobject類,整個類的層次結構就像一棵倒掛的樹,在最頂層的樹根即為tobject類。這樣,按照面向對象編程的基本思想,就使得用戶可用tobject類這個類型代替任何其它類的數據類型。實際上在delphi的類庫中,tobject類派生出了為數相當眾多的子類,它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通常情況下,如果不自行開發組件,就不必了解整個類的體系結構,只用到類層次樹的葉結點就足夠了。
凡是做過程序開發的人都知道從來沒有單純的數據應用程序,也就是說,數據庫應用程序必須和用戶界面(可以是圖形界面,也可以是命令接口)元素相結合,只講界面或只講數據庫本身都構不成數據庫應用程序,因而用delphi 6.0開發數據庫應用程序就隱含著界面開發。delphi6中的vcl組件可用圖3-1來說明。組件在delphi程序的開發中是最顯眼的角色。大家知道,在編寫程序時一般都開始于在組件面板上選擇組件并定義組件間的相互作用。但也有一些組件不在組件面板上,例如tform和tapplication(典型的非可視組件)。組件是tcomponents派生出來的子類,可以流的形式存放在dfm文件中,具有事件和publish屬性。
窗口組件類是窗口化的可視化組件類,在delphi的類庫中占有最大的份額。在實際編程中,窗口組件類的對象都有句柄,可以接受輸入焦點和包含其它組件。
圖形組件與窗口組件并列,是另一大類組件。圖形組件不是基于窗口的,因而不能有窗口句柄,不能接受輸入焦點和包含其它組件。從圖8-43中可以看出,圖形組件的基類是tgraphiccontrol,在實際編程中,它們必須寄生于它們的宿主——窗口組件類的對象,由它們的擁有者負責其顯示,而且它們還能觸發一些和鼠標活動相關的事件。圖形控件最典型的例子是tlabel和tspeedbutton。由此可以看出圖形組件的功能很弱,有讀者會問圖形組件的用處何在呢?其實使用圖形組件的最大好處在于節省資源,正是因為它們的功能較弱,所以使用的系統資源就要少。在一個應用程序中,如果能在不影響其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大量地使用圖形組件,將會大減少程序對系統資源的消耗。
非可視組件是與可視組件相并列的另一類組件,非可視組件在程序運行中是不可見的(除各種對話框組件之外,事實上有人認為對話框組件不能歸入非可視組件,應該是另一種介于可視與非可視之間的組件)。
§3.2 delphi 6.0 控件
用delphi6開發數據庫應用,重點是和各種數據庫組件打交道,當然也要使用其它的一些組件,現在就我在系統設計中所使用的重要組件給與簡單介紹。
3.2.1 ado數據訪問組件
ado數據對象(active data objects)實際是一種提供訪問各種數據類型的鏈接機制。ado設計為一種極簡單的格式,通過odbc的方法同數據庫接口中,可以使用任何一種odbc數據源,即不止適合于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數據庫應用程序,也適合于excel表格、文本文件、圖形文件和無格式的數據文件。ado是基于ole-db之上的技術,因此ado通過其內部的屬性和方法提供統一的數據訪問接口方法。ado使您的客戶端應用程序能夠通過ole db提供訪問和操作在數據庫服務器中的數據。ado支持用于建立c/s和web的應用程序的主要功能。其主要優點是易于使用、高速度、低內存支出和占用磁盤空間較少。ado同時具有遠程數據服務(rds)功能,通過rds可以在一次往返過程中實現將數據從服務器移動到客戶端應用程序和web頁、在客戶端對數據進行處然后將更新結果返回服務器的操作。
delphi 6.0繼續對microsoft的ado訪問能力的支持。這種能力是通過一組新組件實現的,這些組件是在企業版的ado組件頁中,在組件面版的ado頁上可以找到這些組件。利用在前面章節提到的tdataset抽象類,ado組件可以不通過bde而直接實現ado連接。這意味著只需要很少的代碼就可以實現該連接并且性能得到提高。
利用ado數據訪問組件,可以只使用ado結構與數據庫取得聯系并對其中的數據進行操作,而在這些過程中完全不需要使用bde。大多數的ado連接和數據集組件都是與基于bde的連接和數據集組件相類似的。tadoconnection組件與基于bde的應用程序中的tdatabase組件類似。tadotable與ttable,tadoquery與tquery,以及tadostoreproc和tstoredproc之間都具有這種類似的對應關系。使用這些ado組件的方式與我們常使用的數據訪問組件(基于bde)都有許多相同之處。ttadodataset沒有直接的bde對應組件,但它提供了許多與ttable和tquery相同的功能。同樣,tadocommand也沒有相對應的bde組件,它是在delphi/ado環境中完成特定功能的組件。delphi 6.0通過ado數據集訪問組件,可以不借助bde數據引擎而是通過微軟的oledb來訪問更為廣泛的數據庫中的數據。ado數據集訪問組件與常用的數據訪問組件是并列的關系。
在系統中我主要使用的是adotablet和adoquery兩個組件。
3.2.2 數據控制類datacontrol
數據控制類負責數據庫數據的顯示,并把用戶對數據的修改傳回。這里的絕大多數組件,如dbtext, dbedit, dbmemo, dbimage, dblistbox, dbcombobox, dbcheckbox, dbradiogroup, dblookuplistbox, dblookupcombox, dbctrgrid的功能和對應的非數據感知組件相同,如tedit框,tradiogroups單選按鈕組等,只不過在顯示數據庫數據時要用而已。
在系統中主要使用數據網格控件dbgrid和數據庫導航器控件dbnavigator。
3.2.3 數據訪問類dataaccess
數據庫應用系統中數據訪問是一個首要問題,包括單用戶和 c/s系統,都必須聯系一些數據庫和數據表文件。delphi 6 提供了專門用于數據訪問的基類控件。主要包括數據源控件datasource、客戶數據集控件clientdataset、數據集提供器控件datasetprovider等等。
tdatabase:當一個基于bde的數據庫應用程序需要一個永久數據庫連接時,需要定制向一個數據庫服務器的連接時,需要事務控制和特殊的數據庫別名時就得用到tdatabase對象。特別是當連接到一個遠程的sql數據庫服務器時,如果要利用bde進行數據庫事務處理,那么,tdatabase對象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在一個應用程序中為每一個數據庫連接顯示的聲明tdatabase對象要根據需要而定,不是必需的。對一個數據庫連接,如果沒有顯示的聲明并實例化tdatabase對象,系統就會產生一個帶有默認屬性的tdatabase對象。
tdatasource對象用于在dataset對象(包括tquery,tstoredproc,ttable等)和數據感知組件之間提供一個連接的紐帶,以便在窗體上顯示數據庫中的數據,在數據庫中導航定位與編輯數據集中的數據。如果一個dataset對象中的數據想在數據感知組件中顯示和修改,它就必須和tdatasource對象相聯系。同樣,一個數據感知組件如果想和數據源相聯系以便顯示和操縱數據,就必須以tdatasource對象為中介。
用delphi6作數據庫應用開發概括來說如下:先利用數據存取組件和實際的數據庫建立連接,并用tsession對象和tdatabase對象管理這些連接。然后以tdatasource對象為中介,用數據感知組件向用戶顯示數據庫的內容并接受用戶的查詢和修改等操作。
3.2.4 sql語言在delphi中的應用
在delphi中使用sql語言非常方便,一般來說,都是通過tquery組件來使用sql語言的。可以在tquery組件的sql屬性中設置sql語句。設計程序時,在該組件的屬性對話框中選擇sql屬性,單擊帶省略號的按鈕,就可以打開string list editor對話框,然后我們就可以在對話框中添加sql語句。還可以使用delphi的sql builder來自動生成sql語句,這樣可以避免手工編寫sql而可能造成的語法錯誤。
靜態sql語句在程序設計時便已固定下來,它不包含任何參數和變量。
動態sql語句,也被稱作參數化的語句,在其中間包含著表示字段名或表名的參數,例如下面的語句是一條動態sql語句: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studentcode =: studentcode;
其中的變量studentcode便是一個參數變量,它由一個冒號引導,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必須要為該參數賦值,該條sql語句才能正確執行,每次運行應用程序時可以為該參數變量賦予不同的值。為參數賦值有三種方法:
①根據參數在sql語句中出現的順序,設置tquery部件的params屬性值為參數賦值。
②直接根據sql語句中各參數的名字,調用parambyname方法來為各參數賦值。
③將tquery部件的datasource屬性設置為另一個數據源,這樣將另一個數據源中與當前tquery部件的sql語句中的參數名相匹配的字段值賦給其對應的參數。利用這種方法也能實現所謂的連接查詢,創建主要—明細型數據庫應用。
在程序運行過程中,要想設置tquery部件的sql屬性,必須首先調用close方法,關閉tquery部件,然后再調用clear方法清除sql屬性中現存的sql命令語句, 最后再調用add方法為sql屬性設置新的sql命令語句。例如:
query1.close {關閉query1)
query1.sql.clear {清除sql屬性中的sql命令語句}
query1.sql.add(‘select * from students‘);
query1.sql.add(‘ where name ="lucy" ‘);
在為tquery部件設置sql屬性時調用close方法總是很安全的,如果tquery部件已經被關閉了,調用close方法時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在應用程序中為sql屬性設置新的sql 命令語句時,必須要調用clear方法以清除sql屬性中現存的sql命令語句,如果不調用clear方法,便調用add方法向sql屬性中設置sql命令語句,那么新設置的sql命令語句會追加在現存sql命令語句后面, 在程序運行時常常會出現出乎意料的查詢結果甚至程序無法運行下去。
在這里要特別注意的,一般情況下tquery部件的sql屬性只能包含一條完整的sql語句,它不允許被設置成多條sql語句。當然有些數據庫服務器也支持在tquery部件的sql屬性中設置多條sql語句,只要數據庫服務器允許這樣,我們在編程時可以為 sql 屬性設置多條sql語句。
在為tquery部件設置完sql屬性的屬性值之后,也即編寫好適當的sql程序之后,可以有多種方式來執行sql程序。
在設計過程中,設置完tquery部件的sql屬性之后將其active屬性的值置為true, 這樣便可以執行sql屬性中的sql程序,如果應用中有與tquery部件相連的數據瀏覽部件( 如tddgrid tdbedit等)那么在這些數據瀏覽部件中會顯示sql程序的執行結果。
在應用程序運行過程中,通過程序調用tquery部件的open方法或execsql 方法可以執行其sql屬性中的sql程序。open方法和execsql方法是不一樣的。open方法只能用來執行sql語言的查詢語句(select命令), 并返回一個查詢結果集,而execsql方法還可以用來執行其它常用的sql語句(如insert, update, delete等命令),例如:
query1.open (這樣會返回一個查詢結果集)
如果調用open方法,而沒有查詢結果時,會出錯。此時應該調用execsql 方法來代替open方法。如:
query1.execsql (沒有返回結果)
當然在設計應用程序時,程序設計人員是無法確定tquery部件中的sql 語句是否會返回一個查詢結果的。對于這種情況應當用try…except模塊來設計程序。在 try 部分調用open方法,而在except部分調用excesql方法,這樣才能保證程序的正確運行。
delphi中用adoquery來使用sql語句同樣十分方便。在adoquery組件中首先通過connectionstring屬性值來聯接數據源,然后就通過雙擊sql…屬性值來寫入sql語句。在delphi中調用數據庫,就可以調用adoquery組件,通過修改其中的sql…屬性中的sql語句來實現對數據庫的各項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adoquery組件只有在激活的情況下才可以被正確地使用,這樣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在每次修改adoquery組件的sql…屬性時都必須先行進行關閉,待清除掉sql…中所有的sql語句后才可以添加新的sql語句。而且,在每一次修改完成以后,還應該記得重新將adoquery激活。其它的使用方法與ttquery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3.3 access 簡介
建立一個數據庫我們有多種選擇,現在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數據庫,而且每一種數據庫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能說哪一種更好,只能在其中尋找一種能更好地適應系統需求、更好地滿足用戶的要求以及適應開發人員的習慣。在本系統中,做為圖書倉庫管理系統是一個比較小的應用系統,它所產生和處理的數據量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必要使用像sql server和oracle這樣的大型數據庫。我首先想到的數據庫是borland公司的paradox數據庫。另外,microsoft office中的access數據庫在計算機上的應用比較普及,是開發小型數據庫系統的比較理想的選擇,所以,在本系統中我選擇了access數據庫。
access做為一個數據庫管理系統,它被集成在microsoft office中。access數據庫處理的基本結構,采取關系型數據庫模式。與其他的數據庫系統相比,access更加簡單易學,一個普通的計算機用戶可以很快地掌握它。access 2000的功能十分強大,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實現對信息保存、維護、查詢、統計、打印、交流、,而且它可以十分方便地與office其他組件交流數據,這些功能對一個一般用戶而言已經足夠了。
第四章 系統總體設計
軟件系統的總體設計大約要經歷可行性分析和項目開發計劃,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以及維護等七個階段。可行性分析和項目開發計劃在前面已經敘述,下面所要做的是進行軟件需求分析,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編碼過程將在下一節論述,而測試和維護過程不在本文敘及。
§4.1 系統需求分析
在經過前一階段的分析之后,我確定了我的開發課題為圖書倉庫管理。現在所要做的是要準確定義系統必須做什么以及系統必須具備的功能。
軟件需求分析中我采用結構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簡稱sa),sa是面向數據流進行需求分析的方法,像所有的軟件分析方法(如面向對象分析方法、idef方法等等)一樣,sa也是一種建模活動,它使用簡單易讀的符號,根據軟件內部數據傳遞、變換的關系,自頂向下逐層分解,描繪滿足功能要求的軟件模型。
在系統中我采用數據流圖(dfd)這種半形式化的描述方式表達需求。它是一種功能模型,以圖形的方式描繪數據在系統中流動和處理的過程,只反映系統必須完成的邏輯功能。它有四種基本圖形符號:
:箭頭,表示數據流;
?:圓或橢圓,表示加工;
?:雙杠,表示數據存儲;
:方框,表示數據的源點或終點。
為了表達較為復雜問題的數據處理過程,用一張數據流圖是不夠的,要按照問題的層次結構進行逐步分解,并以一套分層的數據流圖反映這種結構關系。在這里我一共使用了三層數據流圖,即頂層圖,0層圖和1層圖(也是底層圖)。
在多層數據流圖中,頂層流圖僅包含一個加工,它代表被開發系統,它的輸入流是該系統的輸入數據了,輸出流是該系統的輸出數據;底層流圖是指其加工不需要再做分解的數據流圖,中間層流圖表示對其上層父圖的細化,它的每一步加工可能繼續細化成子圖。
經過對系統的分析首先得到系統的頂層dfd,如下: 一步細化得到系統的0層dfd,如下:
再進一步細化每一個數據加工功能,得到系統的1層dfd圖。
在這里只給出有關入庫管理和出庫管理的1層數據流圖,它們是系統的關?部分,也是主要的部分。通過以上對數據流圖的分析之后,我們已大體地了解了系統的功能和目標,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系統功能模塊的劃分和數據庫的設計,也就是系統的概要設計。
§4.2 系統概要設計
在軟件需求分析階段,搞清楚了軟件“做什么”的問題,形成了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現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把軟件“做什么”的邏輯模型變換為“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即著手實現軟件的需求。首先,我們需要描述的是系統的總的體系結構。
4.2.1 系統結構設計
系統的概要設計中最重要的就是系統的模塊化。模塊化是指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時自項向下逐層把軟件系統劃分成若干個模塊的過程。每個模塊完成一個特定的功能,所有的模塊按某種方法組織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完成整個系統所要求的功能。
將系統劃分為多個模塊是為了降低軟件系統的復雜性,提高可讀性、可維護性,但模塊的劃分不能是任意的,應盡量保持其獨立性。也就是說,每個模塊只完成系統要求的獨立的子功能,并且與其他模塊的聯系最少且接口簡單,即盡量做到高內聚低耦合,提高模塊的獨立性,為設計高質量的軟件結構奠定基礎。
在系統的概要設計中我采用結構化設計(structure design,簡稱sd),sd以需求分析階段產生的數據流圖dfd為基礎,按一定的步驟映射成軟件結構。我首先將整個系統化分為幾個小問題,小模塊,在系統中,我設計了用戶管理、庫存管理、入庫管理、出庫管理、員工管理和供應商管理6個小模塊。然后,進一步細分模塊,添加細節。比如,用戶管理我又將其分為用戶注冊、用戶注銷、密碼修改;庫存管理分為庫存記錄查詢、庫存記錄修改、庫存記錄打印等等。
以下就是系統的結構圖:(在這里為了表達方便我將結構圖分開來表達。)
在得到系統的第一層功能模塊圖后,經過進一步地細化,得一系統的子功能模塊圖:
4.2.2 數據庫設計
在信息世界中,信息從客觀事物出發流經數據庫,通過決策機構最后又回到客觀世界,信息的這一循環經歷了三個領域:信息世界,數據世界,現實世界。現實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頭腦中,人的大腦對它有個認識過程,經過分析(選擇、命名、分類等)進入信息世界。這些信息再進一步加工、編碼,然后進數據世界,而軟件系統的開發工作需要考慮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要考慮系統開發所需要的數據,以及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操作。這兩個問題貫穿了整個軟件系統的開發過程,這也就是數據庫的設計問題,軟件設計的一個核心。
4.2.2.1 er圖設計
在系統設計的開始,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用數據模型來數據庫的結構與語義,以對現實世界進行抽象。目前廣泛使用的數據模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獨立于計算機系統的“概念數據模型”,如“實體聯系模型”;另一種是直接面向數據庫邏輯結構的“結構數據模型”。在本系統中我采用“實體聯系模型”(er模型)來描述數據庫的結構與語義,以對現實世界進行第一次抽象。er模型直接從現實世界抽象出實體類型及實體間聯系,然后用er圖來表示數據模型。它有兩個明顯的優點:接近于人的思維,容易理解;與計算機無關,用戶容易接受。但er模型只能說明實體間語義的聯系,不能進一步說明詳細的數據結構,它只是數據庫設計的第一步。
er圖是直觀表示概念模型的工具,它有四個基本成分:
矩形框,表示實體類型(考慮問題的對象)。
菱形框,表示聯系類型(實體間的聯系)。
橢圓形框,表示實體類型和聯系類型的屬性。對于關鍵碼的屬性,在屬性名下劃一橫線。
直線,聯系類型與其涉及的實體類型之間以直線連接。
本系統為圖書倉庫管理,主要管理圖書的入庫、出庫以及庫存等事項。倉庫根據需要可以查詢圖書供應商的信息,同時還需要了解在入庫和出庫中員工的參與情況。依據倉庫管理的實際情況,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以后,確定系統的er圖如下:
(為了表達的方便,在這里我沒有在一張圖上表達出所有的關系,而是用一張總體er圖,和幾張實體屬性關系圖來表達數據庫的結構。)
在該數據庫中,我設計了三個實體,分別是庫存、員工和供應商以及兩個聯系類型入庫和出庫。在本系統中庫存是核心,也是基本,沒有了庫存其它的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員工記錄的添加是考慮到責任問題,也就是說,在倉庫管理的實際運用中,出現了責任不清的現象,特別是由于倉庫的進出圖書數量都比較大時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所以在設計數據庫時,我特別考慮到這一點,加入了員工記錄這一實體。供應商信息的添加主要出于對圖書來源問題的思考。通過添加供應商信息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圖書的進貨渠道,從圖書的質量到供應商的信譽都可以進行了解,同時可以為以后的圖書進購提供一定有用的信息。
入庫聯系類型將庫存信息、供應商信息和員工信息聯系在一起,可以方便地實現三個實體之間的聯接,而出庫聯系類型則將庫存信息和員工信息較好地聯接起,同時這兩個聯系類型又都具有各自特有的屬性。
下面就是各實體及聯系類型的屬性圖:(帶#號的屬性為關鍵字段)4.2.2.2 數據庫表格設計
在完成系統的er圖之后,需要將er模型轉化為關系模型,也就是說,要設計出數據庫所需要的表格。在這里,我選用的是關系數據庫。因為關系數據庫中的二維表格可以很清楚地描述數據之間的聯系。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范式。其實在上一節的er圖設計中,已經運用了范式的思想,不僅如此,在數據庫的表格設計中更離不開范式的思想,它是數據庫設計的基礎,如果不注意這個問題將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我在系統中定義的表格都嚴格地按照范式的思想和要求去完成,數據庫中的所有表格都達到了三范式的要求。根據系統er圖,針對本系統的特點,在對所搜集的數據進行規范化之后,定義了如下六張表格,分別是庫存信息表,入庫信息表,出庫信息表,員工信息表,供應商信息表和密碼信息表。通過對這六張表格的操作可以較好地完成系統設計的各項功能,六張表格之間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系。(說明:在以下數據表中,k代表主鍵,#代表外鍵,字段值不為空。)
bookrecord 表(庫存信息表)
字段名稱 數據類型 說明
k bookid 數字 圖書編號
bookname 文本 圖書名
author 文本 作者
publisher 文本 出版社
pubdate 日期/時間 出版日期
price 貨幣 價格
booktype 文本 圖書類型
number1 數字 庫存數量
addation 文本 備注
圖4.13 庫存信息表
庫存信息表主要用于記錄倉庫中現存放的所有圖書的詳細信息,包括圖書編號、書名、作者、出版社、圖書類型等有關圖書的各類信息,它即是該數據庫的主表,也是系統主界面的主要內容。
在該表中圖書編號是主鍵,它按圖書入庫的先后次序來編寫,每當有圖書入庫,系統自動給出圖書編號,這樣我們按圖書編號來查找圖書是比較方便的。考慮到編號比較難于記憶,所以使用了出版社和圖書類型兩個字段,在系統中我提供了出版社和圖書類型的分類查找,而且全部采用自動生成,每當系統中有新的出版社類型和圖書類型,彈出菜單會自動添中新類型,這樣就可以比較方便地實現按出版社和按圖書類型查找。此外,庫存數量也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字段,該字段是在系統初始化時就給定的,每當有圖書入庫或出庫操作,系統就會自動修改圖書的庫存數量,以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做為備注有一點說明,我的數據庫中備注的數據類型是文本,而不是備注類型,主要考慮到該字段的長度并不大,而且在delphi中文本數據類型的處理也比較方便一點。
employee 表(員工信息表)
字段名稱 數據類型 說明
k employeeid 數字 員工編號
employeename 文本 員工姓名
sex 文本 性別
borndate 日期/時間 出生日期
grade 文本 職稱
workdate 日期/時間 工作日期
telephone 文本 聯系電話
address 文本 聯系地址
圖4.14 員工信息表
員工信息表主要用于記錄有關員工的各類信息,包括姓名、職稱、出生日期、聯系電話、聯系地址等。它主要用來為系統提供員工的有關信息,因為在系統中,入庫和出庫操作均與員工有著一定的聯系,在查詢入庫信息和出庫信息時,有時需要查找有關此項記錄有關的員工信息,在系統中我是通過入庫記錄與員工記錄(出庫記錄和員工記錄)之間的聯接查詢來完成的。另外,作為一個倉庫也有必要了解其所屬員工的一些基本情況,以便查詢。
shopkeeper 表(供應商信息表)
字段名稱 數據類型 說明
k shopkeeperid 數字 供應商編號
shopkeepername 文本 供應商姓名
address 文本 地址
postno 數字 郵編
officephone 文本 辦公電話
homephone 文本 住宅電話
email 文本 e-mail
paytype 文本 付款方式
圖4.15 供應商信息表
供應商信息表主要用于記錄有關供應商的各類信息,包括姓名、地址、電話、付款方式等。它主要用來為系統提供供應商的有關信息,在系統中入庫記錄是與供應商記錄相聯系的,通過入庫記錄可以查找相關的供應商信息。在供應商信息中,考慮當實際情況,我特別加入了email和付款方式這兩個字段,因為在當今信息世界中,多種多樣的通訊方式和多種多樣的付款方式是必然的,是數據庫中必須與以記錄。
inrecord 表(入庫信息表)
字段名稱 數據類型 說明
k inid 數字 入庫編號
# bookid 數字 圖書編號
# employeeid 數字 員工編號
# shopkeeperid 數字 供應商編號
number 數字 入庫數量
buydate 日期/時間 入庫日期
圖4.16 入庫信息表
outrecord 表(出庫信息表)
字段名稱 數據類型 說明
k outid 數字 出庫編號
# bookid 數字 圖書編號
# employeeid 數字 員工編號
number2 數字 出庫數量
outdate 日期/時間 出庫日期
圖4.17 出庫信息表
入庫信息表主要用于記錄有關入庫的詳細信息,包括入庫數量、入庫日期以及圖書、員工、供應商三方的編號,以便查詢。出庫信息表主要用于記錄有關出庫的詳細信息,包括出庫數量、出庫日期以及圖書、員工的編號。出庫信息表和入庫信息表一樣,其實它們都屬于聯系類型,系統通過這兩個表可以聯接上其它的表為用戶提供多種條件的聯接查詢。值得提出的一點是入庫記錄和出庫記錄的添加不僅僅是單表操作,由于它們都與庫存記錄相聯系,所以,無論您是添中入庫記錄還是添加出庫記錄,都必須同時修改庫存記錄,以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否則將引發系統出錯而這些我都讓其在系統中自動完成。無論您是添加入庫記錄,還是添加出庫記錄,系統都將自動修改庫存中圖書的數量,而且,在您出庫的數量大于庫存數量時,系統還會自動提示錯誤,這樣就可以防止一定錯誤的發生。
在入庫信息表和出庫信息表中我還定義了幾個外鍵,它提供了一種表示幾個關系聯系的方法。比如,系統中通過在入庫信息表中定義的外鍵 bookid、employeeid和shopkeeperid可以將庫存信息表、員工信息表和供應商信息表聯系在一起,從而方便地實現聯接查詢,而且,引入外鍵的定義是實體完整性約束的一個主要方面。
key 表(密碼信息表)
字段名稱 數據類型 說明
k keyname 文本 用戶姓名
keyno 文本 用戶密碼
圖4.18 密碼信息表
密碼信息表主要用于記錄所有的用戶名和用戶密碼。它是在用戶登陸時用來確定用戶和密碼的正確性,以防止非法用戶登陸。
通過以上設計已經完成了系統的概要設計,當我們有了系統的功能模塊圖和數據庫之后,就需要著手去實現每一個模塊,為每一個功能設計程序流程圖,這也就是系統的詳細設計。
§4.3 系統詳細設計
在前面的概要設計中,已將系統劃分為多個模塊,并將它們按照一定的原則組裝起來,同時確定了每個功能及模塊之間的外部接口。現在所要做的就是確定每個模塊具體執行過程,也可以說是“過程設計”。
在處理過程設計時我采用的是結構化程序設計(簡稱sp)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系統的詳細設計并不是指具體的編程序,而是將概要設計階段產生的系統功能模塊圖細化成很容易產生程序的圖紙。因此詳細設計的結果基本決定了最終程序的質量。為軟件的質量,延長軟件的生存期,軟件的可測試性、可維護性提供重要的保障。詳細設計的目標不僅是邏輯上正確地實現每個模塊的功能,還應使設計出的處理過程清晰易讀。
由前一階段產生的系統功能模塊圖,我為系統的主要部分設計了如下程序流程圖:通過以上步驟,基本上完成了對整個系統的總體設計,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軟件的編碼工作。系統總體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下一步工作,只有在這一階段設計出好的模塊圖和程序流程圖,才能更有利于編碼,產生好的軟件系統。
第五章 系統應用程序設計
§5.1 系統窗體模塊組成
§5.2 數據模塊窗體的設置
在編寫數據庫應用程序時,經常要遇到這樣的情況,即好多組件、窗體同時訪問相同的數據源,如果為每一個組件或者窗體都設置一個數據源將是十分耗時的工件,而且要保證這些數據源的確是相同的也需花一番功夫。那么,能不能將這些數據源集中管理,最好是做成一個統一的模塊,需要時就將該模塊引入而不必直接操作數據源本身呢?數據模塊(datamodule)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簡單說來,數據模塊是用來集中管理數據源的一個窗體,該窗體可被需要的地方隨時引入。
圖5.2給出了本程序的數據模塊(datamoduleform)窗體圖,除報表窗體外所有的數據存取組件和數據源組件都在此數據模塊中進行了定義。值得一提的是,設置了數據庫database組件,該組件引入了系統所需的唯一的數據庫tsxs,database組件的databasename屬性設置為tsckgl。tsxs數據庫已在odbc配置程序中進行了設置。其他的數據存取組件都是基于此數據庫組件創建的,這樣做的好處是,當數據庫的別名或者其他信息改變之后,只需修改tdatabase組件的aliasname屬性即可。
另外,在本系統的數據模塊窗體圖中,我大多采用的aodquery組件而沒有采用bde組,這主要是基于對ado組件的了解。在delphi的學習中我對ado組件了解的更加清楚,使用也較bde更為熟練,而且,ado組件的功能也較bde更為強大,所以在這里大多采用ado組件來進行數據庫聯接。同時我也使用了bde組件中的table,因為在某些時候bde有著其自身特有的優越性。 主窗體功能模塊的實現
file://主窗體程序代碼
public file://在程序的起始部分,定義快捷按鈕點擊事件
procedure popup1handler(sender:tobject);
procedure popup2handler(sender:tobject);
**********************************************************************
procedure tmainform.popup1handler(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快捷按鈕1(點“按出版社分類”按鈕產生)的點擊事件
with datamoduleform.mainquery do
begin file://打開數據模塊窗體的mainquery,對bookrecord表進行操作
close; file://關閉mainquery
sql.clear; file://清除sql屬性中的sql命令語句
sql.add(‘select * from bookrecord where publisher=:pub‘); file://添加新的sql語句
parameters.parambyname(‘pub‘).value:=(sender as tmenuitem).caption;
open; file://重新打開mainquery
end;
end;
**********************************************************************
procedure tmainform.speed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var s1,s2,s3,s4,s5 :string; file://設立5個變量以方便實現模糊查詢
begin file://主窗口庫存查詢按鈕事件
with datamoduleform.main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bookrecord‘);
sql.add(‘where bookid like :bookid and bookname like :name and author like :author and publisher like :pub and booktype like :booktype‘);
file://使用like語句來實現模糊查詢
if edit1.text<>‘‘ then s1:=‘%‘+edit1.text+‘%‘ else s1:=‘%‘;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id‘).value:=s1; file://給變量s1賦值
if edit2.text<>‘‘ then s2:=‘%‘+edit2.text+‘%‘ else s2:=‘%‘;
parameters.parambyname(‘name‘).value:=s2; file://給變量s2賦值
if edit3.text<>‘‘ then s3:=‘%‘+edit3.text+‘%‘ else s3:=‘%‘;
parameters.parambyname(‘author‘).value:=s3; file://給變量s2賦值
if edit4.text<>‘‘ then s4:=‘%‘+edit4.text+‘%‘ else s4:=‘%‘;
parameters.parambyname(‘pub‘).value:=s4; file://給變量s2賦值
if edit5.text <>‘‘ then s5:=‘%‘+edit5.text+‘%‘ else s5:=‘%‘;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type‘).value:=s5; file://給變量s2賦值
open;
if fieldvalues[‘bookid‘]=null file://判斷是否找到記錄
then begin
messagedlg(‘沒有找到你所需要的記錄!‘,mtinformation,[mbok],0);
edit1.text:=‘‘;edit2.text:=‘‘;edit3.text:=‘‘;edit4.text:=‘‘;edit5.text:=‘‘;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bookrecord‘); file://這里相當于一個刷新功能
open;
end;end;
end;
**********************************************************************
procedure tmainform.speedbutton3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庫存表刷新按鈕事件
with datamoduleform.main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bookrecord‘);
open;
end;
end;
**********************************************************************
procedure tmainform.speedbutton11click(sender: tobject);
var popupitem:tmenuitem;
begin file://自動生成快捷按鈕1的內容
with datamoduleform.bookquery do
begin file://從數據庫中選擇出版社類型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distinct publisher from bookrecord‘);
open;
popupmenu1:=tpopupmenu.create(self); file://自動生成快捷菜單
popupmenu1.autohotkeys:=mamanual; file://自定義熱鍵
while not eof do
begin file://根據出版社內容生成菜單子項
popupitem:=tmenuitem.create(self);
popupitem.caption:=fieldbyname(‘publisher‘).asstring;
popupmenu1.items.add(popupitem);
popupitem.onclick:=popup1handler; file://確定菜單子項的點擊事件
next;
end; end;
popupmenu1.popup(384,67); file://在指定位置顯示快捷菜單1
end;
**********************************************************************
procedure tmainform.formactivate(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系統初始化,在進入mainform時自動添加數據源
mainform.dbgrid1.datasource:=datamoduleform.mainsource;
mainform.dbnavigator1.datasource:=datamoduleform.mainsource;
mainform.dbgrid2.datasource:=datamoduleform.empsource;
mainform.dbnavigator2.datasource:=datamoduleform.empsource;
mainform.dbgrid3.datasource:=datamoduleform.shopsource;
mainform.dbnavigator3.datasource:=datamoduleform.shopsource;
mainform.dbgrid4.datasource:=datamoduleform.insource;
mainform.dbnavigator4.datasource:=datamoduleform.insource;
mainform.dbgrid5.datasource:=datamoduleform.outsource;
mainform.dbnavigator5.datasource:=datamoduleform.outsource;
end;
**********************************************************************
procedure tmainform.formcreate(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系統初始化,定義界面大小,以適應不同分辯率
width:=800;height:=600;
end;
**********************************************************************
procedure tmainform.timer1timer(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在狀態欄顯示時間
statusbar1.panels[2].text:=datetostr(date);
statusbar1.panels[4].text:=timetostr(time);
end;
§5.4 入庫、出庫窗體模塊的實現
圖5.4 系統入庫管理窗體
圖5.5 系統出庫管理窗體
procedure tinoutform.speedbutton4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入庫管理查找按鈕事件
with datamoduleform.bookquery do file://入庫查詢處理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bookrecord where bookid=:bookid‘);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id‘).value:=edit13.text;
open;
if fieldvalues[‘bookid‘]<>null
then
begin
edit1.text:=‘‘;
edit1.readonly:=true;edit1.color:=clmenu;
edit6.text:=fieldvalues[‘bookname‘]; file://顯示圖書名
edit6.readonly:=true;edit6.color:=clmenu; file://設置顯示框不可更改屬性
edit7.text:=fieldvalues[‘author‘];
edit7.readonly:=true;edit7.color:=clmenu;
edit8.text:=fieldvalues[‘publisher‘];
edit8.readonly:=true;edit8.color:=clmenu;
edit9.text:=fieldvalues[‘pubdate‘];
edit9.readonly:=true;edit9.color:=clmenu;
edit10.text:=fieldvalues[‘price‘];
edit10.readonly:=true;edit10.color:=clmenu;
edit11.text:=fieldvalues[‘booktype‘];
edit11.readonly:=true;edit11.color:=clmenu;
edit12.text:=fieldvalues[‘number1‘];
edit12.readonly:=true;edit12.color:=clmenu;
if fieldvalues[‘addation‘]<>null
then edit25.text:=fieldvalues[‘addation‘]
else edit25.text:=‘‘;
edit25.readonly:=true;edit25.color:=clmenu;
end
else
begin file://在沒有查找到的情況下,清空所有顯示框
edit1.readonly:=false;edit1.text:=‘‘;edit1.color:=clmenu;
edit6.readonly:=false;edit6.text:=‘‘;edit6.color:=clmenu;
edit7.readonly:=false;edit7.text:=‘‘;edit7.color:=clmenu;
edit8.readonly:=false;edit8.text:=‘‘;edit8.color:=clmenu;
edit9.readonly:=false;edit9.text:=‘‘;edit9.color:=clmenu;
edit10.readonly:=false;edit10.text:=‘‘;edit10.color:=clmenu;
edit11.readonly:=false;edit11.text:=‘‘;edit11.color:=clmenu;
edit12.readonly:=false;edit12.text:=‘‘;edit12.color:=clmenu;
edit25.readonly:=false;edit25.text:=‘‘;edit25.color:=clmenu;
messagedlg(‘沒有找到你所需要的記錄!‘,mtinformation,[mbok],0);
edit13.text:=‘‘;edit13.setfocus;
end;
end;
with datamoduleform.inquery do file://自動入庫編號的獲取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inrecord where inid>=all(select inid from inrecord)‘);
open; file://找到入庫編號中最大的一個
edit26.readonly:=false;
edit26.text:=fieldvalues[‘inid‘]+1; file://最大的入庫編號加1形成新的入庫編號
edit26.readonly:=true;edit26.color:=clmenu; file://設置編號的不可更改性
end;
end;
**********************************************************************
procedure tinoutform.speed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var s:integer;
begin file://入庫管理添加按鈕事件
if edit1.text<>null
then messagedlg(‘請輸入完整的入庫信息和圖書信息,然后單擊確定按鈕。‘,
mtinformation,[mbok],0)
else begin
if (edit2.text=‘‘) or (edit3.text=‘‘) or (edit4.text=‘‘) or (edit5.text=‘‘)
then begin
messagedlg(‘請輸入完整的入庫信息!‘,mtinformation,[mbok],0);
edit2.setfocus;
end
else begin
with datamoduleform.inquery do file://將找到的圖書信息顯示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insert into inrecord values(:inid,:bookid,:empid,:shopid,
:number,:indate)‘); file://向入庫信息表中插入記錄
parameters.parambyname(‘inid‘).value:=edit26.text; file://向edit框取值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id‘).value:=edit13.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empid‘).value:=edit2.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shopid‘).value:=edit3.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number‘).value:=edit4.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indate‘).value:=edit5.text;
execsql;
end;
edit12.readonly:=false;
s:=strtoint(edit12.text)+strtoint(edit4.text); file://計算入庫后庫存圖書數量
edit12.text:=inttostr(s); file://將修改后的庫存圖書數量顯示
edit12.readonly:=true;
with datamoduleform.bookquery do file://修改庫存記錄中圖書數量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update bookrecord set number1=:number where
bookid=:bookid‘);
parameters.parambyname(‘number‘).value:=s;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id‘).value:=edit13.text;
execsql; file://提交sql語句
messagedlg(‘記錄已成功添加!‘,mtinformation,[mbok],0);
edit13.setfocus;
end;
end;
end;
end;
**********************************************************************
procedure tinoutform.speedbutton2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入庫管理確定按鈕事件
if (edit2.text=‘‘) or (edit3.text=‘‘) or (edit4.text=‘‘) or (edit5.text=‘‘)
or (edit6.text=‘‘) or (edit7.text=‘‘) or (edit8.text=‘‘) or (edit9.text=‘‘)
or (edit10.text=‘‘) or (edit11.text=‘‘) or (edit25.text=‘‘)
then begin file://判斷輸入信息的完整性
messagedlg(‘請輸入所需的全部入庫信息!‘,mtinformation,[mbok],0);
edit2.setfocus;
end
else
begin
with datamoduleform.inquery do file://入庫信息添加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insert into inrecord values(:inid,:bookid,:empid,:shopid,
:number,:indate)‘); file://向入庫信息表中插入記錄
parameters.parambyname(‘inid‘).value:=edit26.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id‘).value:=edit1.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empid‘).value:=edit2.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shopid‘).value:=edit3.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number‘).value:=edit4.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indate‘).value:=edit5.text;
execsql;
end;
with datamoduleform.book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file://在完成入庫信息的添加后,修改庫存記錄
sql.add(‘insert into bookrecord values(:bookid,:bookname,:author,
:publisher,:pubdate,:price,:booktype,:number,:addration)‘);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id‘).value:=edit1.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name‘).value:=edit6.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author‘).value:=edit7.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publisher‘).value:=edit8.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pubdate‘).value:=edit9.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price‘).value:=edit10.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type‘).value:=edit11.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number‘).value:=edit4.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addration‘).value:=edit25.text;
execsql;
end;
messagedlg(‘記錄添加成功!‘,mtinformation,[mbok],0);
end;
end;
**********************************************************************
procedure tinoutform.speedbutton1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新書入庫按鈕事件
edit13.text:=‘‘;edit13.color:=clmenu;
with datamoduleform.inquery do file://自動入庫編號的獲取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inrecord where inid>=all(select inid from inrecord)‘);
open;
edit26.text:=fieldvalues[‘inid‘]+1;
edit26.readonly:=true;edit26.color:=clmenu;
end;
with datamoduleform.bookquery do file://自動圖書編號的獲取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bookrecord where bookid>=all(select bookid from bookrecord)‘); file://找到庫存圖書編號中最大的一個
open;
edit1.readonly:=false;
edit1.text:=fieldvalues[‘bookid‘]+1; file://顯示自動生成的圖書編號
edit1.readonly:=true;edit1.color:=clmenu;
end;
edit2.text:=‘‘;edit3.text:=‘‘;edit4.text:=‘‘;edit5.text:=‘‘;
edit6.readonly:=false;edit6.text:=‘‘;edit6.color:=clwindow;
edit7.readonly:=false;edit7.text:=‘‘;edit7.color:=clwindow;
edit8.readonly:=false;edit8.text:=‘‘;edit8.color:=clwindow;
edit9.readonly:=false;edit9.text:=‘‘;edit9.color:=clwindow;
edit10.readonly:=false;edit10.text:=‘‘;edit10.color:=clwindow;
edit11.readonly:=false;edit11.text:=‘‘;edit11.color:=clwindow;
edit12.readonly:=false;edit12.text:=‘‘;edit12.color:=clmenu;
edit25.readonly:=false;edit25.text:=‘‘;edit25.color:=clwindow;
end;
procedure tinoutform.speedbutton22click(sender: tobject);
var s:integer;
begin file://出庫管理確定按鈕事件
if (edit24.text=‘‘) or (edit27.text=‘‘) or (edit28.text=‘‘)
then begin
messagedlg(‘請輸入完整的出庫信息!‘,mtinformation,[mbok],0);
edit24.setfocus;
end
else begin
if edit27.text>edit21.text file://檢查出庫數量是否小于庫存數量
then begin
messagedlg(‘庫存中的圖書數量不夠!‘,mtinformation,[mbok],0);
edit27.text:=‘‘;edit27.setfocus;
end
else begin
with datamoduleform.out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insert into outrecord values(:outid,:bookid,:empid,
:number,:outtime)‘); file://添加出庫記錄
parameters.parambyname(‘outid‘).value:=edit23.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id‘).value:=edit14.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empid‘).value:=edit24.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number‘).value:=edit27.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outtime‘).value:=edit28.text;
execsql;
end;
edit21.readonly:=false;
s:=strtoint(edit21.text)-strtoint(edit27.text); file://計算出庫后庫存圖書數量
edit21.text:=inttostr(s); file://顯示出庫后庫存圖書數量
edit21.readonly:=true;
with datamoduleform.bookquery do
begin file://修改庫存圖書數量
close;
sql.clear;
sql.add(‘update bookrecord set number1=:number where bookid=:bookid‘);
parameters.parambyname(‘number‘).value:=s;
parameters.parambyname(‘bookid‘).value:=edit14.text;
execsql;
end;
messagedlg(‘出庫記錄添加成功!‘,mtinformation,[mbok],0);
edit14.text:=‘‘;edit14.setfocus;
end;
end;
end;
§5.5 查詢功能的實現
查詢功能包括員工信息查詢,供應商信息查詢,入庫信息查詢和出庫信息查詢。由于每一個功能的實現都差不太多,而且其窗體也差不太多,所以在這里只給出員工信息查詢窗體及其源代碼。
圖5.6 員工信息查詢窗體
procedure tfindempform.speed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var s1,s2,s3 :string;
begin file://員工記錄查詢窗體查找按鈕事件
with datamoduleform.emp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employee‘);
sql.add(‘where employeeid like :empid and employeename like :name and grade like :grade‘); file://實現模糊查詢功能
if edit1.text<>‘‘ then s1:=‘%‘+edit1.text+‘%‘ else s1:=‘%‘;
parameters.parambyname(‘empid‘).value:=s1;
if edit2.text<>‘‘ then s2:=‘%‘+edit2.text+‘%‘ else s2:=‘%‘;
parameters.parambyname(‘name‘).value:=s2;
if edit3.text<>‘‘ then s3:=‘%‘+edit3.text+‘%‘ else s3:=‘%‘;
parameters.parambyname(‘grade‘).value:=s3;
open;
if fieldvalues[‘employeeid‘]<>null
then findempform.close file://在找到記錄的情況下關閉查找窗口
else
begin
messagedlg(‘沒有找到你所需要的記錄!‘,mtinformation,[mbok],0);
edit1.text:=‘‘;edit2.text:=‘‘;edit3.text:=‘‘;edit1.setfocus;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employee‘); file://刷新員工信息窗口
open;
end; end;
end;
§5.6 系統登陸窗體模塊的實現
由于系統登陸窗體中有一幅彩圖,在這里不便給出,而只給出了系統的實現。
var keyname: string; file://定義了一個全局變量,在key2中有調用
procedure tkeyform.speed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var s:string; file://登陸窗口登陸按鈕事件
begin
if (edit1.text=‘‘) then begin
messagedlg(‘清輸入登陸姓名和密碼!‘,mtinformation,[mbok],0);
edit1.setfocus;
end
else begin
datamoduleform.keytable.active:=true;
if not datamoduleform.keytable.locate(‘keyname‘,edit1.text,[])
file://判斷登陸名是否存在
then begin
messagedlg(‘登陸名錯誤,請重新輸入!‘,mtinformation,[mbok],0);
edit1.text:=‘‘; edit1.setfocus;
end
else begin
with datamoduleform.key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key where keyname=:keyname‘);
parameters.parambyname(‘keyname‘).value:=edit1.text;
open;
s:=fieldvalues[‘keyno‘];
end;
if s<>edit2.text file://判斷登陸密碼是否正確
then begin
messagedlg(‘登陸密碼錯誤,請重新輸入!‘,mtinformation,[mbok],0);
edit2.text:=‘‘; edit2.setfocus;
end
else begin
keyname:=edit1.text;
keyform.hide;
mainform.show;mainform.windowstate:=wsmaximized;
end; end; end;
end;
§5.7 用戶管理功能的實現
5.7.1 用戶管理主窗體
圖5.7 用戶管理主窗體
5.7.2 密碼修改窗體模塊的實現
圖5.8 密碼修改窗體
procedure tkey2form.speed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密碼修改窗口修改按鈕事件
if (edit1.text=‘‘)or(edit2.text=‘‘)or(edit3.text=‘‘)
then begin
messagedlg(‘請輸入完整的信息。‘,mtinformation,[mbok],0);
edit1.setfocus;
end
else begin
if not datamoduleform.keytable.locate(‘keyno‘,edit1.text,[])
then begin
messagedlg(‘原密碼輸入錯誤,不能修改新密碼!‘,mtinformation,[mbok],0);
edit1.text:=‘‘;edit2.text:=‘‘;edit3.text:=‘‘;edit1.setfocus;
end
else begin
if edit2.text<>edit3.text
then begin
messagedlg(‘兩次密碼輸入不同,請重新輸入新密碼!‘,mtinformation,[mbok],0);
edit2.text:=‘‘;edit3.text:=‘‘;edit2.setfocus;
end
else begin file://在數據庫中修改密碼
with datamoduleform.key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update key set keyno=:keyno where keyname=:keyname‘);
parameters.parambyname(‘keyname‘).value:=keyname;
parameters.parambyname(‘keyno‘).value:=edit2.text;
execsql;
messagedlg(‘密碼修改成功!‘,mtinformation,[mbok],0);
key2form.close;
end; end; end; end;
end;
5.7.3 用戶注冊窗體模塊的實現
圖5.9 用戶注冊窗體
procedure tkey3form.speed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file://用戶注刪窗口注刪按鈕事件
if (edit1.text=‘‘)or(edit2.text=‘‘)or(edit3.text=‘‘)
then begin
messagedlg(‘請輸入完整的信息!‘,mtinformation,[mbok],0);
edit1.setfocus;
end
else begin
if datamoduleform.keytable.locate(‘keyname‘,edit1.text,[])
file://判斷用戶名是否存在,系統不允許用戶名重復
then begin
messagedlg(‘用戶名已存在,請輸入新的用戶名和密碼!‘,
mtinformation,[mbok],0);
edit1.text:=‘‘;edit2.text:=‘‘;edit3.text:=‘‘;edit1.setfocus;
end
else begin
if edit2.text<>edit3.text
then begin
messagedlg(‘您輸入的兩個密碼不相同,請重新輸入!‘,mtinformation,[mbok],0);
edit2.text:=‘‘;edit3.text:=‘‘;edit2.setfocus;
end
else begin
with datamoduleform.keyquery do file://在數據庫中添加該用戶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insert into key values(:keyname,:keyno)‘);
parameters.parambyname(‘keyname‘).value:=edit1.text;
parameters.parambyname(‘keyno‘).value:=edit2.text;
execsql;
end;
messagedlg(‘新用戶添加成功,您可以繼續添加用戶,或按“取消”退出。‘,mtinformation,[mbok],0);
edit1.text:=‘‘;edit2.text:=‘‘;edit3.text:=‘‘;edit1.setfocus;
end; end; end;
end;
5.7.4 用戶注銷窗體模塊的實現
圖5.10 用戶注銷窗體
procedure tkey4form.speed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var s:string;
begin file://用戶注銷窗口注銷按鈕事件
if (edit1.text=‘‘)or(edit2.text=‘‘)
then messagedlg(‘請輸入完整的信息!‘,mtinformation,[mbok],0)
else begin
if not datamoduleform.keytable.locate(‘keyname‘,edit1.text,[])
file://判斷用戶名是否存在,用戶名必須存在,才可以刪除
then begin
messagedlg(‘您所輸入的用戶名不存在,請重新輸入或按“取消”退出。‘,
mtinformation,[mbok],0);
edit1.text:=‘‘;edit2.text:=‘‘;edit1.setfocus;
end
else begin
with datamoduleform.key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 from key where keyname=:keyname‘);
parameters.parambyname(‘keyname‘).value:=edit1.text;
open;
s:=fieldvalues[‘keyno‘];
end;
if s<>edit2.text file://判斷該用戶名下的密碼是否正確
then begin
messagedlg(‘您所輸入的密碼不正確,請重新輸入或按“取消”退出。‘,
mtinformation,[mbok],0);
edit2.text:=‘‘;edit2.setfocus;
end
else begin file://從數據庫中刪除該用戶
with datamoduleform.keyquery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delete from key where keyname=:keyname‘);
parameters.parambyname(‘keyname‘).value:=edit1.text;
execsql;
end;
messagedlg(‘用戶已成功刪除,您可以繼續刪除用戶,或按“取消”退出。‘,
mtinformation,[mbok],0);
edit1.text:=‘‘;edit2.text:=‘‘;edit1.setfocus;
end; end; end;
end;
結束語
本系統是一個面向小型圖書企業,具有一定實用性的數據庫信息管理系統。它主要完成對圖書倉庫的一系列管理,包括入庫、出庫、庫存以及員工和供應商信息管理。本系統采用當前流行的面向對象的開發工具—delphi來完成整個系統的設計,在數據庫的設計上利用了access的便利性和實用性。
本系統具有相當的實用功能。在查詢方面,系統實現了多條件任意字段的模糊查詢,同時在分類查詢上實現了動態生成,系統可以自動識別用戶不同的輸入。在圖書入庫、出庫和庫存三者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鏈接關系,某一部分地修改均會自動引發系統對與其相關的部分進行連鎖修改。在用戶管理方面,系統較好地實現了用戶注冊,用戶注銷和密碼修改等各項功能。
系統在設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整個系統完全都是由個人設計的,有關delphi許多細節問題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并沒有完全地理解delphi的強大功能,而且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
受開發條件和開發時間的限制,本系統只利用了本地數據庫access,它同應用程序處于同一系統中,能存儲的數據量也有一定限制,并沒有發揮出delphi其數據庫方面的優勢;
報表打印功能尚不夠全面完善,不能實現動態報表;
在一些數據輸入時沒有及時的進行數據格式校驗,不能保證數據輸入的絕對正確性。
由于時間關系,系統功能實現不夠完善,使用不是很方便,比如,沒有實現多條記錄的連鎖刪除和添加以及數據的導入功能。
這些都是需要完善的地方,該系統離實際使用也還有相當的距離,需要我進行不斷地補充和完善。
通過本次畢業設計我學到了不少新的東西,也發現了大量的問題,有些在設計過程中已經解決,有些還有待今后慢慢學習。只要學習就會有更多的問題,有更多的難點,但也會有更多的收獲。
考 文 獻
[1] 鄭榮貴、黃平、谷會東,delphi 6.0數據庫開發與應用,中科多媒體電子出版社,2002
[2] 伍俊良,delphi 6控件應用實例教程,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
[3] 盧國俊,delphi 6數據庫開發,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