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園區建設情況匯報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園區建設情況匯報范文1
八屆第12次市委常委會議要求:加快煤炭儲備和物流產業發展,抓住機遇,進一步提高層次,搞好規范,注重環保,努力建設規模化、清潔化、機械化、現代化的煤炭物流園區。
2012年,鶴壁北站產業園將按照市委有關煤炭物流園區建設發展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2012年煤炭物流園區建設?,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修訂完善煤炭物流產業園發展規劃,提高層次,力爭產業園早日列入國家十二五煤炭產業發展規劃
為指導產業園高標準建設、現代化發展,委托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規劃設計院,在原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新的發展規劃,目前規劃初稿已完成。新規劃中運用電子信息、數字化配煤、供應鏈管理等先進物流理念和技術,優化物流業務流程,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致力于建設信息電子化、反應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務系列化的現代煤炭物流產業園,完成后將大大提升產業園規劃層次。受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規劃設計院邀請,2月11日,鶴山區和北站產業園領導及有關人員到北京參加論證會,以推動新的規劃盡快通過專家評審。
二、堅持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原則,按照“生態環保、全程控制、綜合防治”要求,推行清潔化生產
1.委托浙江省環科院編制了產業園環評報告,并已通過評審。2011年6月,市環保局在鶴山區政府召開由河南省環評專家、浙江專家、區環保局領導、園區分管領導參加的專家評審會,河南省專家評審組經過會審,通過了浙江專家所做的《園區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2.按照“生態環保、全程監控、綜合防治”的要求,高度重視園區的生態建設,努力打造園林化、生態化產業園。一是大力實施“一圈兩帶多層次”生態建設布局,即圍繞韓林澗產業園荒山坡地建設防護林帶,在羑河兩岸和韓林澗水庫及上下游兩岸建設綠化林帶,同時對園區道路兩旁和企業的內外建設綠化帶。二是積極推進企業生產工藝改革,企業生產用水必須達到循環使用,實現污水零排放。三是企業統一安裝防塵隔離墻,并對磚砌外墻進行粉刷。四是煤場內設立噴灑設施,對煤堆進行日常化噴水,積極有效抑塵。下一步,將積極推進封閉式儲煤倉建設,逐步解決煤堆揚塵現象。
三、逐步完善煤炭物流園區管理運營模式,推動園區現代化建設
1.努力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煤炭物流園區綜合服務平臺暨煤炭物流交易大廈項目正在進行前期設計、籌備,內設交易中心、結算中心、金融中心、檢測中心、服務中心等,項目建成后可為入駐企業和客戶提供交易、檢驗、物流、結算等“一站式”的物流服務平臺。將為“交易電子化、配煤數字化、供應鏈條化、管理信息化、服務組織化”的現代化的煤炭物流園區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吸引和培育現代煤炭物流龍頭企業,發揮引導示范作用,改變大多數企業主要從事原煤買賣及粗淺加工的生產經營方式,努力推動企業建設封閉式圓倉,應用現代化的數字選配煤技術等先進技術和工藝,拉長產業鏈條,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的現代化。在謀劃項目中,中原寶隆集團計劃引用美國技術,建設煤制天然氣和活性碳生產線和利用低熱煤年產10萬噸有機肥料生產線。目前,正在進行項目調研。
3.整合鐵路和公路運輸資源,實現聯合運輸,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便捷的公共物流服務。鶴山區煤炭物流園區地處豫北地區和晉冀魯豫經濟協作區13市的中心,區位優勢明顯。湯鶴鐵路穿境而過,有省一等甲級貨運站—鶴壁火車北站,特別是擬建的晉中南運煤通道鶴壁站距離鶴山區煤炭物流園區約3公里,為煤炭物流提供了便利條件。為充分發揮鐵路運力,鶴壁市昌泰物貿有限公司5000噸自動化裝卸平臺項目中的鐵路專用線工程已經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鋪設鐵路路基,煤炭物流園區還計劃在昌泰公司鐵路專用線基礎上向園區北部延伸,再建2個萬噸自動化裝卸平臺。全部建成后,將會大大提高鐵路運量。同時中原寶隆公司年運輸1500萬噸煤炭公路物流項目計劃組建規模為1000輛汽車的大型物流運輸車隊,拓展第三方物流業務,服務園區內的煤炭物流企業,并建設信息平臺,實行車輛運輸信息化管理。
園區建設情況匯報范文2
一、基本情況
赤城縣工業園區位于龍關鎮武家窯以北,南距112國道約4km。占地4250畝(283.48萬平方米)。該區域60%左右為耕地,其余為荒坡河灘,不占壓礦床、文物,無礙于行洪、排澇。園區項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規劃要求,不涉及拆遷問題,對農民影響較小。依托工業園區周邊豐富的鐵礦資源,可以對初級產品鐵精粉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赤城縣產業聚集區位于赤城鎮霞城大道以東,112國道以南北兩側,占地5km2。園區東南角有正在建設的縣污水處理廠,該園區距正在籌建的張曹鐵路楊家墳車站約3km,距計劃修建的張承高速樞紐互交口約3km,交通十分便利。計劃分期實施,第一期占地2km2。
通過兩個園區的建設,可以使我縣現有工業產業及新型產業項目,在更高的發展平臺上,向更高水平發展。使產業形成集群,使得生產管理更加規范;可以集中采取環境治理措施,達到效益最大化??晌{30000余人直接就業,并相應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城鄉群眾收入,增加稅收,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
二、規劃情況
赤城縣產業聚集區內建設現代農產品、食品加工業園區、電子產品加工園區、輕紡工業園區、倉儲物流園區,并建設供配電、供水、供熱、辦公、生活服務等公共區。
赤城縣工業園區建設球團工業區,海綿鐵加工區、礦山機械及零配件加工區、礦用抗磨配件鑄造工業區,35kv變電站,建設生活、服務、辦公區等。
三、建設現狀
赤城縣產業聚集區規劃用地5km2,擬分期進行,2011年完成2km2,2012-2014年各完成1km2。全部為一般農田。目前,正在申請用地指標。
龍關工業園區規劃用地4250畝,目前已辦理了1000畝征地手續。
為加快我縣產業集聚區建設步伐,我局專門對懷來、沽源、下花園三個縣區的園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目前,懷來園區在整個城建詳規的框架之內。沽源縣投資10萬元請市規劃院作園區規劃。下花園區請北京中建技術集團規劃所作了規劃。我縣也準備請中建技術集團規劃所作詳細的產業集聚區規劃,就此問題,我局與中建技術集團規劃所初步接洽,據了解,做一個5km2園區總體規劃需費用15—20萬元;做控制性詳規,每平方公里需費用20—25萬元。
四、入駐企業情況
目前,龍關工業園區已有赤城縣寶龍爐料有限公司一家企業入駐。已征地1000畝,水、路、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已經完成,預計2010年11月建成投產,預計年銷售收入12億元,稅收1億元。主要產品球團,年生產能力240萬噸。
五、存在問題及建議
園區建設情況匯報范文3
一、主要特點
一是項目落戶快。截止6月底,園區共有企業18個,其中在建項目4個,今年落戶項目4個。二是企業開工率高。園區企業在建項目均已開工,新項目開工率達100%。三是企業升級快。全市重點龍頭企業之一的青去地板公司,今年上半年追加投資近*余萬元,新引進了一條生產線;*新安實業公司近期擬擴大生產規模,啟動二期技改項目,預計年增加稅利近100萬元。三是園區規模進一步擴大。在本縣*鎮、*鎮分別規劃了*畝和*畝土地,創建了2個工業板塊,目前正在大規模開發建設。
二、突出的工作亮點
亮點一:高位推動,加快園區開發建設??h委、縣政府將工業園區作為縣域發展的主戰場和主抓手,對園區建設和發展從制度、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給予大力傾斜和支持,并成立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定期到園區進行現場辦公,隨時解決園區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行高位推動。
亮點二:體制創新,增強園區發展活力。結合園區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借鑒省內外發達地區先進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采取“授派結合,以授為主”的模式對園區進行充分授權,實現入園企業“不出園區門,可辦所有事”,確保園區相對封閉運行。目前,園區授權和派駐工作進展順利。同時,進一步創新園區工作模式,把園區建設成急事快辦,特事特辦的“經濟特區”,提高園區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亮點三:異地建園,創新園區發展模式。為解決我縣本地建園投資成本高、勞力資源匱乏及引進人才難等問題,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縣走“借船出海、異地辦園”路子,率先在市金巢開發區創辦了*(*)千畝工業園,同時,為克服財力緊張的困境,采取市場運作辦法,規劃部分商業用地,將園區基礎設施與其一道作為開發項目進行招投標,實現基礎設施建設“零成本”。即財政不出資,由客商整體開發工業園“七通一平”。到目前,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完成,入園企業達10家,正常投產企業2家,園區土地全部填滿。
三、園區主導產業
*縣工業園區“一園兩帶”已逐步形成各自特色:*(*)工業園初步形成以珍展鞋業為主的服裝鞋業,*工業板塊以青云竹地板、鑫橋木業為主的木竹精深加工業,*工業板塊以華誼食品為主的食品加工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四、招商引資及重大項目推進情況
回顧半年來的工作,雖然取得較好成績,但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園區開發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一是體制問題。需理順*(*)工業園區財稅征管體制,使*(*)工業園產業的財稅收入返還給我縣;二是用地問題。主要是隨著工業園區土地的填滿,今后的園區項目建設面臨用地緊張問題,亟待解決。
下半年,我們將繼續按照市、縣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創新園區發展路子,力促我縣工業園區建設再上新臺階。
1、加大投入,加快園區開發步伐。圍繞“一園兩區”發展目標,千方百計拓寬融資渠道,吸引各方力量參與園區開發建設。*(*)工業園今年內確保全面填滿剩余土地,同時,督促落戶企業加快建設,實現建設目標,把*(*)工業園建設成以紡織、制鞋等為主制造、加工基地。*工業區力爭年內完成一期500畝土地開發建設,使*工業區建設成為木竹精深加工基地和浙商特色工業園。*工業區逐步理順管理體制,由園區統一管理與服務,把*工業區建設成為食品、礦產加工為主加工基地。
園區建設情況匯報范文4
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發展工業學**”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工業強區理念,深入實施“企業服務年”和“項目推進年”活動,工業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呈現出勃勃生機。2010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72.1億元、增加值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7.9%、30%;落實招商引資項目344個,合同引資91.65億元,實際到位境內資金51億元、境外資金180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2%、57%。今年一季度,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15.7億元,同比增長50.6%;實現增加值4.39億元,同比增長21%;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63億元,同比增長76.3%;落實招商引資項目112個,實際到位境內資金17.1億元、境外資金9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5%、36%;實現了首季“開門紅”?,F將工業發展情況具體匯報如下:
一、加大投入,全力加速平臺建設
搶抓示范區建設機遇,加大投入,加快進度,力促平臺加速建設。去年,全區各類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近7億元,新入駐企業85家,集聚效應明顯,承載能力增強,其中**經濟開發區規劃擴園至30平方公里,當年征地2700畝,拆遷房屋10萬平方米,新修主干道5.3公里,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87億元,新增規模企業11家,引進到位資金11.65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0.8億元;**工業園與市開發區聯片發展,擴至12平方公里,征地1600畝,拆遷房屋4萬平方米,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5億元,正在申報省級開發區;**、**、**等鄉鎮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580萬元,入駐規模企業1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6億元。
二、創新方式,強力開展招商引資
始終堅持招商引資主戰略,樹立“第一要務是發展,要務之要是招商”的觀念,進一步創新方式,加強以企招商、駐外招商,聘請40名規模企業負責人為招商顧問,新設立**、**、**3個創業者協會和山東招商聯絡處;區領導帶隊外出43批次、226人次,主動“找”商,認真“選”資。當年僅在建(含續建)工業項目就有340個,實際到位資金34.2億元,占全區招商引資總額的85.3%,其中投資超千萬元工業項目有50個、超五千萬元工業項目有15個、超億元工業項目有10個,**晶潤微電子、鯤鵬電子、利保露飲料等項目均已簽約、即將落地。由于示范區政策優、品牌好,招商跟進快、力度大,目前正在接洽或即將落實的意向重點項目尚有70多個。
三、突出重點,合力推進工業項目
對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由區領導聯系包保;對投資超億元的重點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常委、一個班子”的常委負責制;對投資超5億元的重大項目,專門成立高規格領導小組,實行“一事一議、特事特辦”。去年全區工業投資再創歷史新高,共完成投資16.3億元,同比增長64.2%;項目落地建設速度加快,其中投資10億元、征地614畝的江淮電機產業園,一期15萬平方米廠房已開工建設;龍興公司與新騰飛建筑陶瓷合作投資1.5億元的龍騰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投產;投資1.72億元的凱旋大麻新上10萬錠大麻精紡項目,1號車間已建成投產;投資億元以上的金城齒輪、明牛服飾均已開始投產;同時,保威特梭造紙機械、錦興合成革、龍騰壓鑄鋁、科瑞達化工等項目還填補了全市同類行業空白。
四、扶優壯強,著力壯大骨干企業
堅持把做大做強作為著力點,支持企業產業升級,推動企業加快技改。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去年共完成技改投資4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全區現已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5個,省名牌產品6個,國家免檢產品8個;企業參與編制國標9項、行業標準16項、擁有發明17項、專利44項;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骨干企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新增規模企業35家,總數達96家,產值超億元企業有16家、超5億元企業有3家,其**淮電機產值達13.6億元;列入省重點調度的10戶工業企業實現產值43.4億元,已占全區工業產值的60%以上。
五、優化環境,大力幫扶企業發展
加大政策兌現力度,年初兌現了2010年度發展工業有功之臣、“十佳”工業企業和優秀法定代表人獎金共328.25萬元。加大瓶頸問題協調力度,組織8次政銀企對接活動,幫助企業、園區融資6.1億元;加大土地復墾、建設用地增減掛工作力度,幫助工業項目解決用地3050畝。加大效能提升力度,全面開展行政服務首席代表負責制和“一站式”服務,認真執行“兩告知一簽字”制度;嚴格運用“發展環境千人評”結果,堅持有案必查、查必到位。加大開發區領導力度,成立由區委常委任組長的**開發區工作責任組,實行工作例會、現場辦公、協調督辦、函詢約談等五項制度,加速推進開發區主平臺建設。
今年,我們將緊緊抓住示范區建設機遇,繼續堅持工業化核心戰略,以園區建設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跨越發展為目標,精心實施工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啟動“四個百億”工程,即:**經濟開發區百億園區、**工業園百億園區、先進裝備制造業百億產業、工業增加值百億元。力爭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00億元以上,增長35%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27億元以上,增長35%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增長40%以上;招商引資境內外資金分別增長30%以上、20%以上;新增規模工業企業40家以上、億元企業5家以上。實現全區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為此,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合力攻堅,建設發展平臺。拓展**經濟開發區,籌建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年各類園區建設投入11億元以上、新建成10平方公里以上。**經濟開發區全年投入建設資金7億元以上,新建成3平方公里以上,同步啟動與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鏈接區2平方公里建設;**工業園爭取升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年投入建設資金3億元以上,新建成2平方公里;**工業園修建道路1.5公里,啟動路東二期工程;**工業園修建豐樂大道1.2公里。
二、強化項目,增強發展后勁。充分發揮項目對工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創新項目引進方式,加快建設速度,切實增強發展后勁。綜合運用“一圈一帶一長廊”政策疊加優勢,主動出擊,加大力度,將招商引資與承接產業轉移、做大做強現有企業、推進全民創業相結合,力爭2011年新引進工業項目100個以上,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0個,總投資40億元以上。
三、加強引導,促進產業集聚。啟動“工業大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十大產業園規劃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今年重點打造節能電機、汽車零部件、大麻紡織、新型建材和輕紡服裝加工5個專業產業園,加速產業集聚,形成規模效應。
園區建設情況匯報范文5
二00九年繼續把爭資金爭項目擺在各項工作的最突出位置。一是切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同時,積極籌備一批重點項目,及時向上申報;二是努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寬爭資金爭項目渠道,建立工作激勵機制,鞏固和新辟向上聯系的工作領域、層次和關系,做到快速鏈接,超速回應,為繼續爭取上級更大的傾斜扶助和支持打下良好基礎;三是結合我區實際,抓緊提出有關應對措施辦法及設想,為盡可能多地爭取國家扶助早安排、早部署,爭取工作的主動性;四是建立跑步進省市制度,每個月召開一次爭資金爭項目工作情況匯報會,及時掌握工作動態,部署下步工作。
2、嚴把政府投入項目立項關
規范完善項目管理,切實用好政府財力。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將嚴格按照*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執行,完善項目庫的管理工作,未列入年度政府投資計劃的項目無特殊原因原則上不予批準立項,不予新開工。嚴格做好項目預算和初步設計審查。
3、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妥善處理改制企業的難題
堅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成熟一個、實施一個”和穩步推進的原則,繼續加大改制力度,完成玻璃纖維廠、印染化工廠的改制工作。加大力度解決改制中的歷史遺留問題,確保改制工作順利進行。
4、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和穩定工作
切實做好企業特別是改制、停產、半停產企業的安全穩定工作,各單位進一步明確職責,細化目標責任,通過不斷開展周密細致的穩定、安全生產、矛盾糾紛排查,發現隱患,切實整改到位,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消滅在基層,確實維護系統和社會穩定。
5、加大價格監控力度和清費治亂力度
一是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加強市場價格監管、防治市場價格異動、規范市場價格行為上;二是認真執行上級價格主管部門安排的價格專項檢查;三是深入開展“價格服務進萬家”活動,加強和改進價格舉報服務工作。
6、深化節能降耗,促進經濟發展
一是繼續完善節能統計、監測、考核獎勵體系,推廣重點領域節能;二是深入開展節能減排進社區“五開展”活動,進一步強化全民節能意識;三是繼續淘汰落后產能、高耗能項目,積極推廣節能示范項目,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的又快又好發展。
7、強化服務意識,推動全民創業
一是對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需求進行調查摸底,掌握企業資金需求情況,加強銀企溝通,建立企業資金需求動態檔案(數據)庫,充分發揮*擔保公司作用,緩解企業融資、貸款難問題;二是進行中小企業用工、用人、人才需求調查,形成需求目錄,通過各種途徑解決一部分用工難、人才需求問題;三是進一步推動全民創業,積極籌建小企業創業基地,明年爭取有一家獲得市政府掛牌;四是做好工業園區服務工作。加強對工業園區的協調指導及協調上級對工業園區建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等工作,協同我區工業園區辦完善工業園區各種相關數據,學習其它工業園區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
園區建設情況匯報范文6
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喜迎建國70周年的重要時刻,省督查調研組一行蒞臨XX檢查指導工作,讓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在此,XX向各位領導表示熱烈歡迎,對各位領導長期給予XX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支持以衷心感謝!下面,就工業經濟相關工作作簡要匯報。
近年來,XX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經濟強勢崛起、后發趕超,形成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汽車機械、新材料、服裝服飾等主導產業集群,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6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22家、上億元的企業15家、千萬級企業60家,連續5年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0%以上,成功創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0000億元,增長00%;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00%
一 、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XX對標省委“5+1”產業,充分挖掘資源和潛力,搶抓有利契機和發展機遇,立足于“業態、體量、質量、配套”升級,以“一區三園”建設為載體,以“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引領,全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一)持續聚焦經濟運行調度。完善工業經濟運行調度機制,加強與重點企業聯系和溝通,領導掛包重點企業機制,密切掌握工業經濟發展態勢。擬定工業經濟運行年度目標任務,明確目標任務和完成時限,堅持工業經濟預研預判,做到工業經濟安全平穩運行。及時掌握和分析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工業經濟運行的影響,加強對優勢產業、重點企業支持力度,切實掌握企業產品上下游關系,積極引導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使用本地產品。
(二)持續聚焦工業項目推進。積極推動工業企業向“二區三園”聚集,集中開工工業項目XX個,總投資XX億元。其中XX工業園區建設項目投資XX億元,生態養殖屠宰加工及飼料生產項目投資XX億元,標準廠房項目投資XX億元,打造產業城,入駐XXX等品牌服飾企業XXX家,成為省內最大的XX產業基地。
(三)持續聚焦項目招引落地。制定出臺《XX鼓勵電子信息產業》、《XX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招商引資政策,采取駐點招商、“小分隊”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大力實施回引工程,今年1-9月招引工業項目XX個,簽約金額XX億元,“三類500強”企業落地XX,帶動建成“10+N”特色農業產業基地XX萬畝、現代畜牧養殖小區XX個,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四)持續聚焦骨干企業培育。實施“五十百千”工程,推動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和小微企業升規培育,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對重點企業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分析”。今年1-9月,XX實現產值XX億元,同比增長XX%;XX實現總產值XX4.74億元,同比增長XX%;XX實現總產值XX億元,同比增長XX%;XX實現產值XX實現總產值XX4.74億元,同比增長XX%;萬元,同比增長XX實現總產值XX4.74億元,同比增長XX%;%。
(五)持續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為主的產業轉型步伐,依托優勢資源、立足產業基礎,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和關鍵崗位“機器換人”改造計劃。加大“散亂污”企業、磚瓦窯企業治理,推動企業向高新、高精、高附加值轉型升級。
(六)持續聚焦營商環境優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容缺預審、限時辦結、超時默認”制度,工業項目實行“一表一圖一報告”和全程代辦制,推行信用制、承諾制,實現產業項目落地推進零障礙、服務零拖延、效能零投訴和“三到服務”(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推行AB角管理,一個責任部門主抓、一個專班推進、一套方案實施、一個辦法考核,引領推動上下游企業集群集聚。
二、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