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電商運營情況報告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電商運營情況報告范文1
【關鍵詞】LTE 測量報告 參考信號接收功率 精準定位 網絡覆蓋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24.002 中圖分類號:TN929.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6)24-0008-04
1 引言
為了與其他運營商LTE網絡覆蓋對比,找出自有LTE網絡覆蓋不足之處,需要搜集其他運營商LTE網絡的覆蓋信息。對于運營商自有LTE網絡的覆蓋信息搜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車載測試設備進行道路測試;另一種是在系統側采集MR(Measurement Report,測量報告)。而對于其他運營商的LTE網絡,由于無法進入其系統側,目前只能采用車載測試方法收集覆蓋信息?;诖耍疚难芯坎捎靡环N通過自有LTE網絡系統MR實現采集其他運營商覆蓋信息的方法。
2 多模終端的異頻MR
測量是LTE系統的一項重要功能。物理層上報的測量結果可以用于系統中無線資源控制子層完成諸如小區選擇/重選及切換等事件的觸發,也可以用于系統操作維護,觀察系統的運行狀態。根據3GPP協議規定,在連接狀態下,LTE的終端周期性或事件性向網絡側上報其所測量到的服務小區和鄰區的測量報告,如物理層測量上報服務小區和相鄰小區的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接收信號碼功率)等。測量報告樣本數據采集示意圖如圖1所示:
LTE終端中很多為多模終端,同時支持TDD和FDD兩種LTE制式,如蘋果公司iPhone 6的A1586和A1524版本、iPhone 6s國行所有版本。據統計,杭州現網中同時支持TDD和FDD制式LTE的多模終端占比57%。
3GPP協議規定的系統內測量中對于RSCP的測量分為同頻和異頻,并沒有區分TDD和FDD制式,所以TDD和FDD制式是可以同時測量的。
因此,提出了通過讓多模終端測量其他運營商FDD制式LTE網絡的覆蓋信息并上報MR的方法。競爭對手MR覆蓋信息收集流程圖如圖2所示。
實現步驟如下:
(1)配置虛擬鄰區:在自有LTE網絡系統中配置其他運營商LTE網絡頻點的虛擬鄰區,如其他運營商LTE網絡系統制式為FDD,使用的下行頻點為1825,則在本系統全網小區配置下行頻點為“1825”的虛擬鄰區。
(2)開啟MR測量:開啟本系統所有站點的MR測量,使同時支持自有LTE網絡和其他運營商LTE網絡的多模終端上報測量報告,并生成標準北向MRO(包含鄰區信息的測量報告)數據。
(3)解析MRO數據:采集一周時間的北向MRO數據,進行解析并導入數據庫。
(4)覆蓋信息獲?。汉Y選自有LTE網絡小區和其他運營商LTE網絡小區(頻點為“1825”的鄰小區)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參考信號接收功率)。
3 MR的精準定位
終端上報的MR數據中只包含終端所在的小區,而沒有終端在該小區下的具置。一般情況下,一個LTE宏站小區的覆蓋范圍為一個夾角為120°、半徑為100~2000 m的扇形區域,要想知道每條MR數據在這個小區下的具置,就需要通過MR精準定位實現。MR精準定位是通過MRO中攜帶的TA(Timing Advance,時間提前量)、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號強度)、AOA(Arrival of Angle,信號到達角)等信息結合基于三維地物的仿真傳播模型的指紋庫,計算出每條MR數據的具置,再根據掃頻和路測數據進行糾偏,最終確定每條MR上報時終端所在位置的經緯度。
MR定位流程示意圖如圖3所示。
將自有LTE網絡小區和其他運營商LTE網絡小區的RSRP與MR精準定位結果相結合,生成50 m柵格進行地理化顯示,可以清晰看到自有LTE網絡和其他運營商LTE網絡在地理上的覆蓋對比,找出自有LTE網絡覆蓋不足的區域,如圖4所示:
4 結果驗證
對MR精準定位得出的TDD和FDD電平結果進行現場測試驗證,選取22個測試點進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網電平定點測試,取TDD和FDD最強值與MR精準定位結果進行對比,若按MR精準定位結果和測試結果差值在12 dB以內的計為準確,則TDD和FDD電平差值準確率為90.91%。具體如表1所示。
如圖5所示,將MR精準定位TDD和FDD電平差值與路測掃頻結果進行對比,可以看出,MR輸出的TDD較FDD覆蓋電平差大于5 dB的差點分布與路測結果基本一致。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研究的在本系統配置虛擬鄰區使多模終端上報包含其他運營商覆蓋信息的MR的方法,實現了與其他運營商的MR覆蓋信息對比。相比傳統的車載測試具有覆蓋廣、時效高、成本低等優勢,可在LTE網絡優化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縮減大量工作量并節約測試成本,從而提高優化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魏巍,郭寶,張陽. TD-LTE系統基于測量報告的覆蓋評估[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15,28(8): 21-25.
[2] 李昶,華志超,劉猛. 基于MR大數據的LTE網絡結構評估方法[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15,28(11): 17-21.
[3] 付航. 基于全量測量報告的TD-LTE網絡覆蓋分析[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15,28(8): 34-38.
[4] 饒蘭蘭,馬俊濤. 基于MR和傳播模型的移動臺定位算法[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信息與管理工程版, 2011,33(3): 371-374.
[5] 李昊. 位置指紋定位技術[J]. 山西電子技術, 2007(5): 84-87.
[6] 姚柒零,岳軍,隋延峰,等. 基于MR數據的LTE網絡結構評估方法[J]. 移動通信, 2013,37(21): 27-31.
[7] 胡亞希,梁雙春,方媛. 基于LTE測量報告數據的小區覆蓋分析[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13,26(1): 33-37.
[8] 傅韜. 基于測量報告的移動終端定位算法研究[D].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 2011.
電商運營情況報告范文2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09年前三季度通信業運營情況》(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通信行業發展總體平穩,已經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
“前三季度,通信業保持了平穩發展?!惫I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告訴記者,這一趨勢主要體現為:行業轉型初見成效,移動對固定的替代持續加劇,非話業務成為行業增長亮點,市場向一家企業集中的趨勢有所減緩。此外,3G投資的拉動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并有力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發展。
重組成效顯現
三大運營商快速增長
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電話用戶總數已經達到10.44億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所占比重達到69%。互聯網寬帶用戶達到9933萬戶。1~9月,電信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
“行業發展總體平穩,已呈現企穩回升態勢?!惫I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祝軍如此評價通信業前三季度的增長。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在電子信息產業的11個主要行業中,通信業是唯一實現利潤正增長的行業。
這從三家運營商的財報中也不難看出。前三季度,中國移動的營業收入為3269億元,同比增長8.9%;中國電信營業收入為15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中國聯通營業收為1149.28億元,凈利為93.38億元。
在祝軍看來,由于3G啟動和電信業重組,運營商的實力對比正悄然生變。通信業的結構調整也開始見到成效,尤其是市場競爭格局失衡的趨勢有所減緩。
盡管中國移動的“老大”地位依然難以撼動,但隨著三家運營商對3G業務的大力推廣,用戶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報告中,1~9月份,全國新增移動電話用戶7859萬戶,用戶數達到7.2億戶;固定電話用戶減少1661萬戶(其中無線市話用戶減少1569萬戶),用戶達到3.2億戶;電話用戶總數合計達到10.4億戶;寬帶接入用戶新增1644.9萬戶,用戶總數達到9932.8萬戶;互聯網網民新增6200萬人,網民總數達到3.6億。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國電信,隨著校園用戶群的大幅增加,僅第三季度的新增手機用戶數就達750萬。而根據此前中國聯通公布的數據,聯通的寬帶新增用戶已經悄然超過電信。
但是用戶數的增加直接帶來了手機補貼成本的增加。全業務經營實施后,隨著3G業務的發展,運營商相繼出臺多種優惠政策,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和實惠,但不規范競爭行為也明顯增多。據此,祝軍認為,電信監管將面臨新的挑戰。
3G全面啟動
新業務拉動效果明顯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投資和設備增長的最大拉動力來自于3G。報告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完成3G投資172億元,今年的3G投資已經累計完成961億元,占全年計劃的67%。新增固定資產投資2078.5億元,同比增長24.5%,這為設備廠商貢獻了巨額訂單。
中國移動TD-SCDMA網絡二期工程全面完工,TD網絡運行質量明顯改善,接通率、2G/3G切換成功率,均比TD一期工程有顯著提高;三期工程的200個城市工程計劃于年底前全部完工。中國電信也已經在342個城市開通了CDMA EVDO網絡。中國聯通已在285個城市開通WCDMA網絡,并于10月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3G網絡建設和業務拓展拉動了通信和網絡設備制造業的加快發展。”據祝軍介紹,1~8月,移動通信基站信道增長147.4%,微型計算機產量同比增長16.2%(其中筆記本電腦同比增長32.4%),通信設備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8.1%。
3G的全面啟動也有力地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成長。今年前三季度新增WAP用戶2852.7萬戶,這相當于2008年全年的77%;新增WWW用戶4539萬戶,是2008年全年的2.1倍。
目前,中國移動廈門、秦皇島TD無線城市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上海、天津等7城市TD無線城市項目正在抓緊實施;基于TD的M2M業務已經在動物溯源、消防監控等20多個領域應用; 近期,中國移動又成功推出了手機應用程序商店,支持用戶參與TD業務應用開發。同時,中國電信全力開展“3G翼起來”活動,三季度又推出了手機社區、即時通信、BBS等特色應用。而中國聯通的手機搜索、手機音樂等7項特色業務,也陸續投入試運營,其他業務開發不斷加快。
電商運營情況報告范文3
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11%的iPhone用戶從蘋果購買手機,低于兩年前的16%。同期,通過運營商門店或網站購買iPhone的美國用戶比例從65%上升至75%。其余用戶從百思買等其他零售商購買。
這對蘋果而言不是好消息。Jackdaw Research分析師簡恩·道森(Jan Dawson)表示:“相對于通過第三方零售商銷售,直銷能給蘋果帶來更多利潤,因為蘋果需要給第三方零售商一定比例的傭金?!?/p>
與此同時,如果用戶通過蘋果的零售渠道購物,那么蘋果可以更好地控制購物體驗。道森指出,如果第三方商店銷售類似iPhone,但價格較低的智能手機,那么可能出現這樣的風險,即用戶原本要購買iPhone,但最終選擇了其他手機。
分析師認為,蘋果利潤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2015年,蘋果全球iPhone銷量比2013年多50%。蘋果直銷的iPhone仍在增長,只是增速不及第三方零售渠道。
此外有分析師表示,更廣泛的銷售渠道將使蘋果受益。瑞穗證券分析師阿貝·蘭巴(Abhey Lamba)表示,“從長期來看”,這將利好蘋果?!案鶕萍夹袠I的以往經驗,大型廠商往往自己干得不錯,但生態系統的情況并非如此?!?/p>
蘋果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iPhone用戶更多地通過移動運營商購買iPhone有其原因。移動運營商目前可以幫用戶更方便地升級手機,提供更多套餐和手機租賃計劃。例如在Sprint的一種套餐中,如果用戶拿iPhone 6以舊換新,那么只需每月1美元即可租到一部iPhone 6s。T-Mobile的類似套餐每月價格為5美元。
蘋果去年9月推出了自主的iPhone租賃計劃,16GB版iPhone 6s月租約為32美元,其中包含AppleCare和保障服務。
此外,隨著運營商開始為平板電腦提供數據套餐,用戶也越來越多地通過運營商購買iPad。根據Consumer Intelligence的數據,2015年,運營商占美國iPad總銷量的18%,高于兩年前的6%。而蘋果零售店的銷售占比則維持在約23%。運營商正在搶占百思買和亞馬遜的市場份額。
去年,蘋果零售店在美國Mac電腦銷售中占比約為44%,而百思買排名第二,約為20%。
分析師指出,蘋果在美國只有267家零售店,運營商門店則有數千家,這意味著大城市以外的許多用戶將繼續通過第三方購買蘋果的設備。
道森表示:“人們希望能親眼看看再購買。如果你前往本地運營商門店,那么為何不直接就買?”
蘋果零售店也呈現出另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購物中心運營商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表示,蘋果零售店的去年假日季銷售令人失望。該公司CEO桑迪普·馬斯拉尼(Sandeep Mathrani)今年2月對分析師表示,第四季度,幾乎所有品類商店的單位面積銷售額都出現上升,只有電子零售商是例外,而這“主要是由于蘋果”。
Consumer Intelligence的報告幫助外界了解蘋果零售業務的狀況。蘋果近期停止在財報中單獨披露零售業務的營收。
Consumer Intelligence聯合創始人邁克爾·列文(Michael Levin)估計,約2/3的蘋果美國零售銷售來自實體店,約1/3來自在線商店。
電商運營情況報告范文4
【關鍵詞】大數據 電信運營商 商業模式
中圖分類號:F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3)-05-0064-04
1 引言
所謂的“大數據”,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數據庫軟件的采集、儲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數據集合(麥肯錫,2011)。隨著數據挖掘、云計算、物聯網等相關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處理EB、PB級數據的能力迅速提升,人類社會逐漸步入大數據時代。尤其是在2012年3月22日,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啟動“大數據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涉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美國能源部、美國國防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和美國地質勘探局等6個聯邦政府部門,推動相關數據的收集、組織和分析,更是揭開了大數據時代的嶄新一頁。
正是在政府等組織的積極推動下,大量公司(互聯網公司、移動互聯網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等)開始了大數據化的進程,尋找自己在大數據時代的新定位,并從中逐漸摸索相關經驗和業務模式。這其中,Amazon、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依托自己的數據優勢,采取靈活而深入的分析方式進行基于大數據的挖掘,形成了嶄新的商業模式。
對于電信運營商,其傳統業務是為電信消費者提供網絡服務,承擔了數據傳送者的重要職責。在完成傳統業務的同時,電信運營商在大數據產業鏈中處于數據傳遞和交換中心的地位,天然具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具有進行基于大數據的業務的獨特優勢。例如,電信運營商在獲取用戶行為方面具有突出優勢。電信消費者隨時都在向電信運營商發送碎片化的行為數據(如基站接入數據、上網流量數據),這些數據在電信運營商的系統中,反映為各種日志數據、基站數據和流量數據等。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得到基于消費者群體和個體的數據,進而得到消費者心理和行為特征的知識。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合理運用,電信運營商可以改進現有的商業模式和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2 電信運營商大數據應用案例
一些國外電信運營商已經注意到了大數據對于電信運營行業的機遇與挑戰。西班牙數字業務部門首席商務官Stephen Shurrock認為[1]:“大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石,通過智能和可靠的手段,大數據有改變商業和社會方方面面的潛力?!泵绹鳶print公司技術發展和戰略主管Von McConnell則指出[2]:“即使電信運營商淪為啞管道,依靠數據分析也能生存下去?!監vum的報告則指出,大數據可以幫助電信運營商優化網絡部署,洞察消費者意圖并提前行動,從而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3]。
一些先進的電信運營商已經開始積極準備和部署基于大數據的業務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Telefonica和美國的Verizon。Telefonica在Telefonica Digital下設立了Telefonica Dynamic Insights部門,專門進行基于大數據的業務模式創新和探索。目前,Telefonica與市場研究機構GfK進行合作,在英國、巴西推出了基于Telefonica數據的SmartStep業務。這一業務面向零售商、政府部門、公共機構提供基于地點的人員流動(Footfall)數據。具體的內容包括:以時間為維度(小時/天/月/年),在特定區域的人員人口統計數據(性別、年齡)和行動等數據,使得數據使用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的行為與特質。例如,SmartStep已成功應用與幫助新零售店鋪進行選址,因為基于這一服務,零售商可以更好地評估潛在地點的人員狀況(年齡、收入、行動特征),以此提升地址選擇、產品種類搭配、店鋪定位等決策的準確性。
Verizon也提出了自己的大數據業務,命名為Precision Marketing。此服務主要基于電信運營商收集的地點數據(Geographic Location)、APP下載數據(Apps Downloaded),以及網站接入數據(Website Accessed),提供包括精準營銷洞察(Precision Market Insights)、精準營銷(Precision Marketing)和移動商務(Mobile Commerce)的服務。主要業務形態為基于數據的用戶分析,以及廣告投放和評價等服務。典型案例如足球俱樂部、零售商店、品牌商等。
3 電信運營商大數據業務模式分析
總體來看,電信運營商基于大數據的業務模式,可以有多種分析角度:一是可以從服務對象角度劃分,界定為個體消費者、家庭、一般企業、政府、獨立第三方機構,以及電信運營商自身等;二是可以從業務內容角度劃分,界定為業務優化類、業務創新類、效率提升類等模式;三是依據業務實時性要求進行劃分,界定為實時性業務模式和非實時行業務模式。本文將主要從業務內容角度進行闡述。
3.1 業務優化類模式
正如上文述,電信運營商具有天然的數據優勢,不但擁有消費者的人口特征數據(如性別、年齡),而且具有詳細的消費者行為數據(位置、業務使用)。以這些數據為依據,電信運營商可以極大改進自身的業務流程,進行精細化運營和管理。
對于個體消費者而言,電信運營商可以以消費者運動行為和業務使用特征數據為依據,同時結合身份數據,形成完整的消費者描述,據此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如圖1所示,以WLAN流量包營銷為例,通過對消費者使用習慣和業務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得到消費者興趣愛好、行為習慣范疇的知識;通過對消費者套餐選擇、資費調整頻率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到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等心理范疇的知識;將這些知識與消費者注冊時的個人信息數據相結合,可以得到完整的消費者描述。進一步,將此描述與消費者的位置移動數據進行匹配,分析消費者使用過程中WLAN網絡的覆蓋程度,從而挑選出網絡側覆蓋良好、同時具有較強業務使用傾向的消費者(如價格敏感度高、新業務尤其是大流量業務接受程度高的雙高用戶)作為營銷對象,提升營銷的準確度,做到精確深度營銷。
3.2 業務創新類模式
業務創新類模式,主要針對非個人用戶開展,主要的業務對象包括家庭、一般企業、政府及第三方。
對于家庭用戶,主要開展基于位置的服務,利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數據和GPS數據相結合,提供針對特殊群體的定位服務。例如,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定位服務,事先依據老人的活動范圍確定好相應的基站邊界,如果老人的手機信號接入基站超出了邊界范圍,則其手機向已綁定手機(如其子女的手機)發送短信,并且主動提升超出邊界范圍的老人手機的接入優先級,保證子女可以在第一時間聯系上老人,有效避免老人走失等老齡化問題。
這種基于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模式相較基于APP的模式的最大優勢在于:首先,大部分老人使用的均為較低端的功能手機,這種服務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更換成本,降低服務提供門檻;第二,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主要基于基站數據,為用戶主動傳送數據,保證了數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對于企業用戶,基于大數據的模式創新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將運營商的數據單獨使用,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這種方式以國外運營商Telefonica和Verizon為典型,即通過與合作伙伴合作或者單獨運作的模式,為特定企業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如特定地點的消費者人口統計學特征,潛在消費者范圍調查等),以此提升數據資產帶來的價值。
二是電信運營商將數據與自身的信息傳送能力相結合,使數據與電信業務相互促進。例如,電信運營商選擇距離廣告牌較近的基站開展特定廣告的調研和推送業務。電信運營商可以收集相關廣告牌附近消費者的信息(包括消費者年齡、性別等人口統計數據,消費者使用業務數據,消費者資費數據等),同時為廣告主提供相應廣告鏈接推送服務(廣告主可以購買相應的API接口)。電信運營商提供經過廣告牌的消費者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于網絡廣告主網站的訪問情況報告,以此作為廣告主評價廣告效果的依據。同時,對于已經訪問廣告主網站但是未完成交易的消費者,電信運營商可以進一步提供更高等級的鏈接推送服務,或者提供由廣告主付費的定向流量包,進而形成一個閉環,既提升了電信消費,拓寬了自身收費渠道和對象(后向收費);又可以幫助廣告主進行更加精準和持續的營銷,對于營銷效果也可以做到評價。
對于政府和第三方,主要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務和基于業務類型的統計服務。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可以積極與政府部門就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內容進行合作,提供基于SIM卡的路況信息服務,對于擁堵路段提供高優先級的提醒服務;同時與政府共享人員位置流動等數據,幫助政府進行道路規劃,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效率。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可以在新的網絡監測技術部署的基礎上(DPI、PCC等),通過對信令數據的分析(URL解析)等,幫助政府進行輿情監測,對不同業務使用者特征進行統計和報告,以此幫助政府和第三方部門更好地了解市場,為增強政策的準確性提供幫助和支撐。
3.3 效率提升類模式
電信運營商的核心資產是電信網絡,每時每秒這些網絡中都會產生大量的信令數據,基于這些信令數據,電信運營商可以進行網絡的優化。一方面,這些數據中包含了大量的網絡信息(如SGSN IP、GGSN IP、Node B位置、小區名稱和位置移動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大量用戶使用業務和終端的數據(如IMSI、用戶號碼、業務類型和訪問網站等)。這些數據打通了網絡建設與業務發展之間的藩籬,電信運營商可以依據業務使用的情況規劃和部署網絡,進行網絡優化,同時依據不同網絡的特點進行業務的分流(例如通過在大量使用流量業務的定點地區部署WLAN分流低價值移動流量)來達到提升網絡效率、提升收益的目的。
4 總結
本文在詳細回顧了國外電信運營商大數據業務開展歷程和發展模式的基礎上,以業務內容為劃分角度,分別分析了大數據時代業務優化、業務創新、效率提升共三類電信運營商業務模式。其中,對于業務優化類模式,主要圍繞電信運營商現有業務優化展開,前期的切入角度主要是精確營銷;對于業務創新類模式,主要針對家庭、企業、政府及第三方分別展開,最大程度將運營商具有的大數據資源與自身的通信能力有效結合,從而開發出更加新穎且滿足各參與主體真實需求的業務模式;對于效率提升類模式,主要是打通了網絡建設與業務發展之間的藩籬,形成了業務與網絡建設的有機結合和互動機制,從而最大程度提升了電信運營商的效率。
總之,電信運營商在大數據產業鏈中處于數據傳遞和交換中心的地位,天然具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獨特優勢,因此大數據時代是電信運營商的重大機遇。電信運營商應該積極調整思路和部署,制定出針對性戰略,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產業制高點。
參考文獻:
[1] 宋杰. 挖掘數據信息商業潛力——西班牙電信和Verizon成立大數據部門[J]. 通信世界周刊, 2012(43).
[2] 曉鏡. Sprint:運營商僅靠大數據就能生存[N]. 中國郵電報, 2012-11-21(5).
[3] Emeka Obiodu. Readying for Big Data: Telefonica and Verizon show the way[R]. America: OVUM, 2012.
電商運營情況報告范文5
RCS的潛力有多大?
運營商都在尋找一種類似于當初短信風靡的模式來改變單一的語音通話的桎梏。RCS就被看作是極有可能成為這種新模式的代表。簡單地說,RCS是Rich Communcation Suite的縮寫(富通信套件),作為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意在通過為用戶提供整套基于通訊錄的呈現、即時通信、群組聊天、文件傳送等在線通信應用,幫助運營商占據無線社區市場主動地位,在提高用戶ARPU值的同時,提高用戶粘度。當然,RCS的出現也整合了無限互聯網時代的各種基礎應用和流行趨勢應用。
其實,GSM協會(GSMA)早在2008年12月和2009年7月就先后了兩個RCS版本。如果說當初還沒有引起人們太多關注的話,那么隨著IM、SNS等即時通訊類業務和社區類業務的快速發展給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業務帶來了巨大的沖擊,RCS的發展就越來越顯得重要。尤其是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解決方案的出現顯得尤為重要。RCS是基于IMS網絡架構的解決方案,可實現不同國家、不同運營商、不同廠家的網絡設備和終端之間業務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性,幫助運營商開展豐富的融合業務。
據Infonetics Research 最新市場預測及分析報告稱,2010年RCS用戶將達730萬,主要分布在西歐和亞太地區,北美地區用戶數也有小幅的增長。報告還指出,到2014年,RCS用戶增長速度將是2010年的3倍,因為屆時RCS在很多運營商的3G設備上將實現互操作能力。此外,3G的應用呈現越來越多元化,將更多地向無限互聯應用的基礎延伸,在這種大勢所趨的情況下,運營商需要一種很好的應用嘗試為自己的這個新興市場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運營商不想淪為管道的關鍵在哪里?
3G時代運行商最怕出現的就是使自己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管道商,而不是掌控者。眾所周知,傳統的電信運營商的商業模式是靠話音業務和接入業務掙錢,互聯網卻完全不一樣,它完全是靠眼球、用戶體驗來贏利的,互聯網上很多基礎業務是免費的?;ヂ摼W上的話音業務對于用戶來說是可以免費使用的,在這種情況下,給運營商帶來的商業模式的沖擊和顛覆是根本性的。如果移動運營商不改變自己的理念,那么淪為管道商是很有可能的。如何才能做到不僅僅是一個管道的提供者?運營商應該樹立一種服務的概念。運營商必須全面地介入移動互聯網服務。
在這方面,我們看到目前的三大運營商都躊躇滿志,都不想使自己成為管道商,尤其是中國移動更是雄心勃勃,渴望得到更多的話語權和掌控力,中國移動也一直表現出一種控制整個產業鏈的強勢態度,避免重蹈固網寬帶運營商淪為管道的覆轍。王建宙曾經表示,目前移動通信產業面臨著巨大變革和挑戰,這些挑戰并不是來自技術,而是來自商業模式。從中移動介入到OPhone系統,大力推廣電子閱讀市場等方面就可以看出,中移動一直渴望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擁有話語權。
其實,撇開管道不談,我們可以看到運營商其實有很多的資源,包括客戶資源、服務體系、收費體系等,利用這套體系可以為互聯網的企業和CP(內容提供商)、SP(增值服務提供商)服務。此外,在移動互聯網市場,運營商也可大有作為。而做好互聯網的應用,運營商不能采用過去做網絡服務的做法,需要全新的理念。近年來,移動增值業發展迅速,每年有超過30%的增長率。這時候,RCS的模式優勢就顯現出來了。RCS并不是基于哪個無線的技術,它可以支持GSM,CDMA,TD-SCDMA,WCDMA,LTE和WiMAX。通過RCS移動運營商可以避免成為一個管道的供應商。并且,RCS是可控的,可以控制它的安全,也可以控制它的內容。而RCS的客戶群是異常龐大的。
RCS的溝通優勢和發展潛力
其實,RCS不僅僅是一項業務,而是網絡能力,我們比較關注的是,應該如何借鑒和提升電信網絡優勢,提升更豐富和優質通信能力。初期可以IMS網絡技術為切入點,提供豐富的高質量的VOIP服務、多媒體通信服務,同時將電信基礎業務能力有控制的向互聯網業務滲透。
RCS的目標是為用戶提供可定制的基于IP的增強型整合式服務,其中包括:增強型通訊簿、Rich Call、Rich messaging等。RCS手機的目標是要達到原廠預先安裝,RCS平臺是要達到與原廠手機的兼容;核心組件基于IMS網絡實現,不是建立新的標準,而是根據現有標準制定出可實施互通、基于IMS通訊的核心業務集。
目前在市場上,網絡社區領域還沒有出現自我整合的跡象,包括MSN,QQ,ICQ等在內即時消息通信軟件由于使用不同廠商提供的應用服務器、各自負責自己的業務應用、擁有各自不同的注冊方式,并培養出不同的用戶使用習慣,因此很難實現互聯互通。RCS的商業價值可以增加運營商的業務吸引力,提供集成呈現能力的新業務;它的消息業務基于電話號碼,通過手機地址簿易于使用,將來可以與QQ,MSN,Skype等用戶互通;它可以增強運營商對客戶個性化業務需求的響應,基于同樣的價格提供更好的服務,可以保持ARPU值和用戶的忠誠度等等。RCS將可能成為運營商的下一代殺手锏級應用,其影響力將可能與2G時代的短信業務相媲美。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RCS增加了新的應用基礎,首先,互聯網的發展,需要與通信基礎能力相結合:如SNS社交網站、電子商務網站、其他Web 2.0應用等;其次,信息服務的需求,信息服務需要與通信基礎能力相結合:如行業應用、個人應用、物聯網應用等,需要通信基礎能力更好的發揮調度的作用;第三,LTE等無線超寬帶技術的發展,需要提升基礎通信能力,提供端到端全IP化的語音和多媒體通信服務。因此,隨著IP技術以及LTE等無線超寬帶技術的發展,網絡寬帶化趨勢愈加明顯,為RCS的推出奠定了網絡基礎,因此RCS在傳統電信能力與互聯網應用中搭建了一座橋梁。
電商運營情況報告范文6
OTT的高速發展已經使付費電視用戶數迅速下滑,傳統付費電視(包括有線、衛星和IPTV)的價值正在逐步降低。雖然目前90%的寬帶用戶仍然繼續使用付費電視,但過去12個月里他們感到其價值正在降低。寬帶用戶不再使用付費電視業務的比例從2010年底的9.5%上升到2011年底的12.5%。
而OTT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新型的機頂盒之爭,因為無論是樂視還是小米,都將OTT的核心放在“盒子”中,希望通過盒子占領客廳,再用二次增值服務獲得收益。這樣既可徹底繞開電視機廠商,并通過非廣電部門綁定的“機頂盒”,讓每一臺功能電視機,變成智能電視。更為關鍵的是,隨著電視行業的革新,新一輪機頂盒熱潮將會爆發。在這期間最主要的變化在于過去機頂盒廠商和廣電部門爭取利益捆綁和交換導致消費者只能被動的接受必須安裝由廣電部門指定的少數機頂盒的局面被打破,現在OTT加入后,消費者的電視選擇權被徹底放開。
目前,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市場的新成員“芒果派M210”,由湖南廣電推出,而非互聯網企業。廣電部門加入OTT TV之戰,將讓整個行業變得更加復雜。
運營商試水OTT
互聯網電視的發展令傳統內容商、電信運營商、廣電運營商和電視機廠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并逐步改變著產業秩序。相比較而言,廣電運營商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和生存壓力。在新的市場格局塑造過程中,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和終端設備廠商憑借各自優勢搶奪用戶,而廣電運營商的市場地位必須依靠適應互聯網視頻發展的趨勢,實現終端和內容的捆綁、增強用戶黏度來實現。如才看來,傳統的有線運營商走DVB+OTT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伴隨著互聯網視頻市場的一路高歌猛進,國內三大運營商終于按耐不住,紛紛涉水OTT TV市場。據悉,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正在多地試驗與視頻內容提供商、互聯網電視牌照方合作,推出高清機頂盒,向用戶收取一定功能費,這也是運營商提供平臺化運營的良好契機。運營商具有最優質的IT基礎設施和網絡資源,具有最全面的用戶行為和信息聚合能力,具有和互聯網內容廠商互補的線下服務和營銷渠道。這都是當前市場上海量中小型內容廠商可望而不可求的平臺化資源。
這些都將推動廣電體系加快網絡改造和業務融合步伐。而隨著三網融合的洗禮,廣電和電信將來也不再是競爭關系,在開放網絡,開放智能終端的時代,用戶并不單獨屬于哪一方,終端也不單獨屬于哪一方。雙認證,雙計費,各自經營優勢業務,交叉營銷,有價服務,就能實現合作共贏。
隨著OTT的發展,美國已著手修改通信法。美國前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委員Robert McDowell稱流媒體和OTT視頻的發展是美國兩位眾議員著手檢查和修改1934年通信法的主要原因。McDowell表示流媒體和OTT正在革命化廣播市場,它們至少為必須修改廣播法的一半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OTT的最新動態。
①2013年OTT設備達到17億
作為基于因特網的媒體正在深深革命化消費者訪問視頻娛樂內容方式的一個跡象,到2013年底能夠訪問如Netflx和Hulu這樣的OTT寬帶內容的設備超過17億臺。
根據IHS的新“消費電子專題報告”,OTT設備出貨量將比2012年的14.3億臺上升20%。17億臺意味著有足夠的OTT系統為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服務。
該市場明年將還有20%的增長,到2017年將達到26.7億臺。到那時,總出貨量將比2012年增長86%。
OTT設備包括機頂盒、藍光播放機、互聯網電視機、游戲機、像Apple TV或Roku這樣的數字媒體適配器、媒體平板電腦、PC和智能手機。
“內容所有者、運營商和消費者都在推動OTT模式的激增,”IHS消費平臺高級主任分析師喬丹?塞爾本表示,“內容所有者希望擴大他們擁有的電影、音樂和視頻市場。與此同時,為了增加其服務的價值且阻止訂戶退訂電視服務轉用純寬帶網絡服務,運營商希望采用OTT。而對消費者來說,要求在他們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訪問各種媒體?!?/p>
現在的大部分OTT設備為PC或智能手機,它們在去年出貨的14.3億臺OTT設備中有8.36億臺。盡管這兩種設備的主要任務是話音和數據,但它們也日益用作媒體門戶。
但即使不考慮PC和智能手機,其它OTT設備市場也極大并加速增長。今年將出貨約4.8億臺這樣的非PC、非智能手機設備,比去年增長30%。
今年唯一無預計增長的部分是手持式游戲平臺。與其它單一任務系統一樣,此領域遭到來自通用設備的攻擊,主要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同樣,數字媒體適配器被接受的速度很慢,落后于其它OTT設備,只占總數的1%不到。
每個OTT設備的核心是先進的芯片。當前的芯片允許OTT設備插入高帶寬、媒體質量數據流,將它發送到家中類似能力的設備,然后不用消耗系統電池或消費者的錢包就能處理內容。
不過,此類芯片還有不斷克服障礙,因為OTT媒體的技術要求加重。例如,最新的媒體編碼標準HEVC(高效率視頻編解碼)要求比以前的標準有高得多的計算能力,而只依賴軟件的方案還遠遠不夠,例如會消耗移動設備的電量。
與此同時,隨著新標準和技術不斷擴充此市場,這些挑戰對芯片提供商來說又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創新技術的推出不可避免要求新一代芯片,惟有新芯片才能實現進展。
②OTT SVOD收入將達80億美元
MRG“全世界OTT付費VOD市場”報告稱到2017年OTT SVOD將有創紀錄的增長,北美為最成熟的市場。
報告指出,消費者當前要求個性化觀看體驗和大量內容選擇。提供多屏觀看的OTT服務特別適于達到此期望。智能電視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其它聯網設備的日益普及進一步增大OTT服務需求。
隨著市場發展,OTT SVOD服務提供商正努力為訂戶提供專有權和原創節目。焦點在于隨時隨地在任何設備上提供視頻內容。MRG預測OTT SVOD市場未來幾年有創紀錄增長,到2017年收入近80億美元,逾1.2億戶訂戶。
③香港電視推出OTT及流動電視服務
香港電視公司已決定推出創新的OTT及流動電視服務,并預計自2014年7月1日或該日前后開始通過該等平傳送其多媒體內容。公司目前計劃會通過三至五條頻道經營業務,其中包括一條綜合廣東話頻道和一條“24小時”新聞頻道?;诖说劝l展情況,公司將會恢其內容制作業務,并會步進興建位于新界將軍澳工業的新多媒體制作及分銷中心的下一階段。除此之外,在需符合此等業務發展的進度及業務需要的前提下,集團目前計劃提議分階段重新聘用于2013年10月16日宣布裁減的員工。OTT服務使觀眾能通過眾多的互聯網連結裝置觀看其頻道。觀眾可以選擇觀看直播或視頻點播的多媒體內容。公司的流動電視服務使觀眾得以通過可接收頻譜傳輸的移動裝置觀看其頻道,目前可使用頻譜的有效期至2015年8月30日為止。
④愛迪德和英威攜手保護和分發直播OTT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