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微型消防站聯動機制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微型消防站聯動機制范文1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視察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以人為本、生命至上,改革創新、破解難題,預防為主、系統治理的原則,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以健全應急管理體系為基礎,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實現鞏固提升安全水平、穩步提升應急能力、顯著提升隊伍素質為目的,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補齊應急工作短板不足,提升安全生產水平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為建設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專業化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體系
1.建立完善安全技術服務和隱患排查專家庫。建立交通運輸領域安全隱患排查專家庫,完善專家管理辦法,落實專家工作待遇。
2.持續開展專業化安全隱患排查。結合行業實際,制定并嚴格執行年度行政執法檢查計劃,完善專業化隱患排查治理清單,企業照單管理、部門照單監管,違法照單處罰,實施精準治理。進一步強化抽查檢查,通過“雙隨機”、“明查暗訪”等方式,聘請專家或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生產經營單位開展隨機抽查檢查。
3.建立安全隱患雙重交辦雙重督辦制度。對督查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向生產經營單位交辦的同時,向直接監管部門交辦;在督辦生產經營單位整改安全隱患的同時,督辦直接監管部門落實監管責任情況。對安全隱患整改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相關責任人,一律按規定進行處罰,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嚴肅追責問責。
4.建立專業化安全隱患排查考核評估機制。將專業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納入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的內容,對各單位實行考核通報和責任追究。對本行業領域專業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專家(組)、第三方機構履職情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隱患整治情況等開展評估,作出評價結論,對不嚴格履職的專家和第三方機進行動態調整,推動專家和第三方機構認真履職盡責,支持幫助生產經營單位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二)建設科學化的企業本質安全體系
5.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持“行業主抓、部門監管、企業落實”的原則,采取示范引領、包干負責、專家指導、送教上門、獎懲激勵等方式,持續拓展和深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攻堅活動,聚焦發力,久久為功。
6.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形成覆蓋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的安全文化體系。積極發揮安全文化的滲透引領作用,指導安全生產實踐,提高全體員工安全意識和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7.強化全員安全教育培訓。健全并嚴格執行全員安全教育培訓責任制,嚴格落實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從業人員培訓考核合格上崗制度。強化安全教育培訓與考核,開展常態化的全員安全教育培訓,保證企業員工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應急處理措施。加強對新錄用員工的三級安全教育,將外包隊伍的教育培訓考核納入本企業培訓工作當中,做到不考核合格不上崗作業。
8.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明確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從業人員(含勞務派遣人員、實習學生等)的安全生產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形成“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立健全涵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各環節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覆蓋所有崗位和全部操作過程的安全操作規程。
9.推廣使用先進適用的安全設施設備。結合企業特點,狠抓科技強安行動,引導企業淘汰安全保障能力低的落后產能,積極探索、使用符合企業實際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采用自動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簡便的智能化程度設備設施,大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建設。非煤礦山企業要推進地面生產生活設施改造和“五化”建設,危險化學品(化工)企業要推進自動化控制系統改造,不斷減少高危場所現場作業人員,降低勞動強度和安全風險,從本質上提高設施設備的生產效率和安全運行。
10.完善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強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積極推動企業班組安全建設,不斷夯實安全管理基礎。積極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開展全方位、全過程安全風險辨識,落實管控責任。健全完善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治理清單,推動全員參與自主排查整治隱患。強化危險性作業的安全管理,建立并不斷完善相應的危險作業許可制度,規范作業安全條件和審批程序。
(三)建設標準化的事故災害防護設施體系
11.統籌推進自然災害防治工程。統籌推進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移民搬遷、應急救援中心建設、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全民防災減災能力素質提升等重點工程。
12.全面開展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開展全縣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重點開展道路交通、生產經營單位等災害風險調查評估和重點區域災害隱患排查,配合建立自然災害風險基礎數據庫,研究確定地震、地質、水旱、氣象等自然災害風險區劃,編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圖和自然災害綜合防治區劃圖。
13.加強事故災害防護設施建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加快實施鄉村公路和急彎陡坡、臨水臨崖危險路段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
14.強化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各單位按照“三管三必須”的原則,督促指導生產經營單位按本質安全體系要求建設各類安全防護設施,確保安全生產“三同時”落到實處。督促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加大安全資金投入,改造更新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加強安全設施維護保養,督促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單位和企業接入消防物聯網,簽訂消防維保合同,定期進行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
(四)建設實戰化的應急指揮體系
15.完善應急指揮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各類事故災難應急指揮機構,厘清和應急管理部門在應急救援工作中的職責,健全完善應急指揮決策機制。加強應急預案管理,修訂完善行業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應急預案,推進應急預案演練向實戰化、常態化轉變,提升演練質量和實效。強化應急協調聯動能力,建立健全應急聯席會議、需求專報、情報會商、協同指揮等制度,定期開展聯合行動協同指揮演練,增強應急協調聯動能力。強化事故災害信息管理,完善事件信息報送程序。
16.提升現場應急指揮能力。強化一線專業指揮員的培養,建立各類事故災難應急處置一線專業指揮員制度,賦予專業指揮員全權處置職責。
(五)建設專兼結合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17.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依托本行業領域救援力量,組建縣級地質災害、防汛抗旱、地震災害、森林草原防滅火、工程搶險、物資運輸、道路搶修等專業應急隊伍,配備滿足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應急救援需求的應急人員、技術力量、應急裝備,提升專業救援和綜合保障能力。堅持專業能力建設與綜合能力建設相結合,加強應急救援專業裝備配備,組織實戰化拉動演練,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優化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布局,提升救援隊伍“一專多能”救援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
18.加強企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推動運輸企業建立微型消防站,并實現區域聯防聯動。
(六)建設全民性的事故災害防范教育體系
19.拓展安全防災宣傳方式。通過客運站場顯示屏、開設專欄、“兩微一端”等方式,宣傳普及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應急知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設全縣新型應急管理體系,是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有效舉措。縣交通局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細化考核項目,加大考核權重,確保應急體系盡快建立,應急能力穩步提升,應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同時,積極將應急管理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
(二)加強協調配合。要加強溝通協調,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各負其責,各盡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做好行業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作。同時,加強與企業應急救援隊伍、民間救援組織的溝通,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三)完善政策制度。根據國家和省市相關法律法規,認真落實屬地管理和行業監管職責,分級分類制定監測預警、風險評估、隱患治理、應急裝備、應急通信、應急演練等工作標準規范,加快健全應急管理法規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