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村莊規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村莊規劃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村莊規劃

村莊規劃范文1

鄉村布局情況受到自然地貌的影響,形成的村落聚居形式也是長期發展的結果。設計規劃師應當在村莊建設布局中關注地域特征,利用自然條件,體現出鄉村文化內涵。村莊建設的準則是適宜和安全。工程應當避開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繁的地段,并保護周邊生態環境、農耕地帶。村莊公共服務設施應當設置在入口地帶,公共服務設施結合水環境成為多類公共服務點。主要道路依托村莊縱向展開,公共交流空間、綠色空間、公共服務設置均在村內的幾何中心位置集中布置。依村莊布局不同,村莊建設布局也有著不一樣的地域特征。

二、鄉村視角下的村莊規劃過程模式

鄉村規劃應當重視鄉村本身的選擇,理解鄉村文化傳統。規劃要以協商者角度參與,而不是主導者。我國的相關政策文本從社會輿論和氣候方面確認農民在村莊建設中的主體地位。鄉村實際生活中,農村生產生活缺乏有效平臺和組織載體。田野實踐雖然出現了許多治理事例,但事物初期存在模糊性,印證出了地方邏輯的必然性、自治性和適宜性。村委會下可設置社區理事會、項目管理小組。社會理事會在村委會和村支書領導下,實施議事懇談,聽取農戶建議和意見,實現自我教育、管理、服務、發展。在理解鄉村傳統文化、社區權力結構、環境資源方面,以對話、協商談判的方式解決影響機制形成問題。村莊規劃需接受政府與村民的監督。連續推動規劃過程需要務實惠民項目,規劃過程思想核心重在強調村莊規劃主體。

人的發展是項目發展最具效益和持續的發展。以當地人分析調查,做出計劃和行動目的。村莊規劃涉及開發機構、政府部門、民間組織等多個團體,鄉村成員要進行社會學習,提高村莊規劃建設積極性。鄉村視角下的村莊規劃過程模式以兩個層面展開。第一是日常決策層面,例如維護和管理公共空間,發展鄉村項目。第二是村莊公共空間發展層面,包括鄉村設施建設、鄉村生態保護等。從村莊實際情況著手,肯定了農民是建設、受益、決策的主體。

三、結語

村莊規劃范文2

關鍵詞:村莊規劃;均浩特呼爾村;布局規劃

之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村莊規劃是指導農村產業發展和土地合理布局,改善村莊環境,避免建設隨意性和盲目性,凝聚人心和增強村民歸屬感的重要工作[1]。村莊規劃與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一是通過對村莊統一規劃管理,嚴格控制村鎮人均建設用地各項相關指標,提高了配套公共設施使用率,從而利于農村土地集約化水平的提高;二是通過統一建設農村住宅小區,使農民的房屋修建成本降低,且通過節能設計提高能源使用率,減少農民使用資源的支出;三是增加了生產和生活設施的投入,改善了農民生活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四是通過對陳舊破敗的村莊環境進行整治,提高了農民的居住環境質量[2]。

近年來, 各級政府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推進農村規劃建設, 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推進過程中必然面臨不少問題, 筆者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儀博樂市青得里鄉均浩特呼爾村莊規劃為例, 對當前新農村村莊建設規劃的有關問題進行分析, 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新農村村莊建設規劃的對策。

二、均浩特呼爾村現狀概況

(一)區位及條件

青得里鄉均浩特呼爾村位于博樂市西部城鄉結合處,是一個以少數民族聚居為主的農業村,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小麥,主要經濟作物為甜菜。全村建設用地42.78公頃,耕地面積86.93公頃,總戶數為552戶,共計1645人。農業人口1557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98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5%,少數民族以維吾爾族為主。2011年均浩特呼爾村人均純收入6289元,村集體固定資產達到30.5萬元、村集體年經濟收入12.5萬元。

(二)村莊基本建設情況

均浩特呼爾村莊現狀建筑主要為土木和磚混兩種結構,建筑層數以一層建筑為主;村內現狀公共設施建有村委會、清真寺和商店;現狀道路為西外環路和響根布呼路鄰村而過,是本村對外交通的主要道路;供水主要由博樂市西環路市政給水的自來水供水;村莊民居冬季均為生火爐取暖,無集中供熱;村莊內公建采暖采用單獨小鍋爐;村內無統一、集中排水管網和設施,生活污水是村民自家的滲坑處理,村民仍使用旱廁;村莊無垃圾固定收集點,垃圾隨意堆放。

(三)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

1、道路系統現狀存在問題

一是均浩特呼爾村莊現有的道路網系統尚不完善,各級道路普遍偏窄,無硬化;現狀對外交通道路僅為6米,村內小巷狹窄彎曲,消防車無法進入;除過境路硬化外,村內其他道路均為泥土路。二是村內道路銜接不通暢。三是道路附屬設施不夠齊全,無停車場,車輛在村中亂停亂放。

2、住宅建筑存在的問題

一是均浩特呼爾村莊居民住房布局散亂,土地浪費現象較嚴重;二是居民的住房多以土木結構為主,房屋質量較差;三是亂搭亂建輔助用房的現象較為嚴重,且由于家庭飼養家禽家畜,造成環境臟亂,道路狹窄不通暢,衛生狀況差;四是居住服務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

3、公共設施用地現狀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內村委會不能滿足要求,沒有老年人活動室、文化室、公共活動場所;二是村內商業點店鋪店面僅有一處,環境差,不能滿足村民生活需求;三是村內無衛生室。

4、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內排水不成系統,污水無處理設施;二是村中亂拉電線的現象較重,存在火災隱患。

5、環境衛生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莊生活垃圾缺乏管理,水渠垃圾較多,嚴重影響了村的環境衛生質量;二是居民家庭為露天廁所或簡易廁所,衛生條件差;三是沒有公共廁所、垃圾池。

6、景觀環境質量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內建筑無特色,街景呆板、單調,缺少地方風貌;二是綠地率低,缺少公共綠地和公共活動空間;三是水渠岸線不規整,綠化較差,垃圾較多;四是村里圍墻、大門不統一;五是村內“裸”房子居多,嚴重影響村的視覺環境。

三、均浩特呼爾村莊規劃

(一)村莊規劃的原則

1、城郊村莊統籌規劃原則

城郊住宅規劃和布局的視野必須超越村域行政區劃界限,在鄉域范圍內統籌城郊村的居住及產業發展布局,主要體現市場和經濟活動形成的居住圈范圍,充分考慮城鎮體系發展和博樂市中心城區城市功能結構調整的方向和趨勢對村莊的影響。

2、組團式集中布局原則

根據現代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發展趨勢,城市功能結構必須改變從建成區四周簡面外推的辦法,市區應該成為點、線、面結合網狀結構,形成開放的城鎮體系,把城市融入自然之中。作為城郊住宅更應根據自然環境、地理因素、交通條件、歷史文化習慣等組團式布局,以便體現其親近自然的特色和魅力。另一方面,城郊住宅布局又不能過于分散,以免規模不足、配套困難、資源和環境嚴重浪費。因此,在選址時不宜盲目,要充分考慮市區現有城鎮的開發利用和改造升級。

3、產業協調原則

城郊住宅規劃布局應注意產業協調和綜合發展,增強城郊村整體城市功能,提高其整體功能和可持續綜合效益。

4、節約土地、保護環境原則

人多地少是我們的基本國情。相對市區住宅而言,城郊住宅在面積和環境方面具有優勢,特別需要強調節約土地和保護環境。

(二)村莊布局規劃

根據博樂市總體規劃和青得里鄉總體規劃,均浩特呼爾村北側1公頃已經劃入博樂市城市規劃區域范圍,故將均浩特呼爾村整體布局分為兩個居住組團。分別為北側劃入城市規劃范圍的還建小區,以及南側村莊居住組團。還建小區以4-6層的多層建筑為主,規劃戶數360戶,人數為1073人;其中還建142戶,人數423人。南部村莊原則上以限制新建,原址原規模改建為主,規劃內容主要包括危房,舊房改造,道路修復硬化和環境整治。改造后戶數410戶,人數為1222人。

1、居住用地規劃

現狀居住用地比例較大,僅有村委會、清真寺兩處公共設施用地,規劃居住用地以改造為主,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采用控制性規劃指標,不允許新建和改擴建,對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土地實行改建為主。居住的建筑設計必須要充分考慮住宅功能、設計標準、住宅設計、建筑材料和建筑特色等因素。

為了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完善均浩特呼爾村居住功能,本次規劃將配備三種戶型,80m2、100 m2和120 m2。120 m2戶型至80 m2從以西環路為中心,南北向依次分布。院落大小為500 m2左右。博樂市城市規劃區內的住宅用地采用控制性的規劃指標,根據博樂市城市總體規劃,該用地性質為二類居住用地,規劃建筑密度控制在30%,容積率 1.2,建筑層數以多層為主,綠地率不小于30% ,停車泊位0.5/戶,戶均建筑面積 93平方米。公共設施配建原則,建筑色彩以暖色為主。實施以自治州實施的安居富民工程政策為主,規劃居住用地為31.0公頃,占總用地77.1%。

2、公共設施規劃

公共設施規劃目標是提供方便的公共服務環境。村莊服務中心布置在村中心,設計成村莊會所形式,結合村莊西北入口建設清真寺。村莊服務中心配套設施為:村委會、托兒所、放映室、文化活動場地、健身活動場地、衛生所、便民商店、村郵所,對現狀村委會、清真寺予以保留。改造青得里河,設置籃球場、小游園等公共活動中心。商業金融用地規劃主要依托城市西環路兩側發展商業,形成較強的商業氣氛。公共設施用地面積為0.18公頃,占總用地的0.44%。

3、道路交通規劃

除城市道路外,村莊道路分為干路、支路、巷路三級。拆除有礙交通的圍墻、禽畜舍,對干路、支路進行綠化改造。規劃期內道路鋪裝率應達到100%,鋪裝材料以瀝青混凝土為主,并滿足無障礙的使用要求。村莊范圍內地勢比較平坦,豎向設計中適當平整場地,保證場地排水坡度大于3‰,地面設計高程一般為530 ~540 米。村莊內公共停車區結合村內公建公共場地布置,村內居民停車在自家院落內,在村莊西側結合村委會場規劃一個停車場。

4、基礎設施規劃

(1)供水規劃

根據用地布局、用水量分布,規劃西外環線接城市管網、其他各路布置給水干管,為滿足消防要求,干管管徑為DN200mm,在其他道路上布置DN150mm的配水管。形成主環網與支狀網相結合的管網系統,保證供水的安全性、經濟性。

(2)排水規劃

由于該地區降雨量少,同時污水產生量也較少,為保證雨污水的順利排放及雨污水的合理利用,規劃采用合流制的排水系統。污水量按平均日給水量的80%計,排水量為:238.68立方米/日。該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規劃沿南北向布置排水管道他道路布置污水收集管道,排水管涵埋設的覆土厚度在車行道下不得小于1.6米,同時應考慮土的冰凍線對管道的埋設要求。

(3)電力規劃

經計算,鄉區的最大供電負荷為3518KW,總用電量近期為704萬KWh。規劃結合該村建設,合理劃定供電臺區,將現有的電力線理順,節約村莊用地。該村的10KV及以下線路都采用枝狀架空方式布置。

(4)電信規劃

規劃遠期該村的電話普及率達到50部/百人,電話需求量為823部,考慮全村的農話需求,遠期為1148門。規劃遠期村莊的通信線路采用管道方式地埋敷設在人行道下。

(5)環衛設施規劃

道路兩側或路口以及公共設施等的出入口附近應設置廢物箱,廢物箱應美觀、衛生、耐用,并應便于廢物的分類收集。依據服務半徑設置垃圾收集點,統一收集,日產日清,保證垃圾池整潔及與周圍環境衛生條件相協調。規劃公廁均為水沖式,并通過化糞池進行處理,共規劃公廁1座。分布位于村委會。

5、綠化景觀布局

現狀村莊無公共綠地,規劃在北側沿青得里河規劃布置兩處公共綠地,豐富居民農閑時期文化休閑生活,整個均浩特呼爾村將采用“兩軸一帶兩組團”的景觀規劃結構。 “兩軸”,一軸為南北方向的對外交通道路西環路,另一軸為東西方向的響根布呼路,這兩條路均為城市規劃道路,是村莊的主要產業發展軸,規劃打造成對外展示村莊風貌的主軸線,結合綠化、步道、硬質地形成均浩特呼爾村的主要景觀軸線。“一帶”為東西向的青得里河,結合兩側道路設計采用對景、借景等手法,利用多個人造景點,形成視覺焦點,在景點轉換,變化的過程中,增強空間的豐富性,達到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兩組團”分別為劃入城市還建小區和村莊改造區域,在各個組團中的組團綠地采用點式綠化,在集中的公共綠地設置亭、臺、花架、等園林小品 ,進一步豐富村莊的空間景觀。居民住宅前屋后均進行綠化,同時結合公共綠地和道路兩側的綠化,形成有機體系。

四、規劃實施建議

通過村莊規劃,明確農村發展和建設的整體框架,鄉村即可按照規劃的要求有條不紊地進行公共設施建設。為了更好地開展村莊規劃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強規劃法規建設,改革管理制度,加大對村莊建設的宣傳力度; 二是注重公眾參與,在規劃的各個階段,要廣泛征求農民的不同見解,提取農民的意見,切實根據農民的需求進行規劃, 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三是村莊規劃不貪大求全, 根據實際需要分類編制,節約資金的同時確保規劃的可行性;四是本規劃采用集中緊湊的空間布局形態,為營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為發展產業、旅游經濟打下良好基礎,特別對規劃確定的公共綠化空間、生態綠地等,不得隨意侵占和改變其性質;五是更新舊的理念、手法,不以城市規劃的理念規劃農村, 不大拆大建, 根據村莊建筑現狀,分別規劃;六是完善好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配套, 確保農民生活的便捷性;七是對目前尚不能具體落實的項目,要留有發展余地,并進行有效的宏觀控制。

參考文獻:

村莊規劃范文3

關鍵詞:村莊布點規劃;不同地區;評價體系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ShuCheng village location planning as an example, from ShuCheng different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now the village development types of judgment,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o determine the key construction village, village main construc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and based on the planning strategy.

Key words: village location planning; In different areas; Evaluation system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 舒城縣概況

1.1 基本概況

舒城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麓、巢湖之濱,江淮之間;縣城北距省會合肥54 公里,西北離六安市區73 公里;南去安慶市130 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全縣地理概貌西高東低,人口分布西疏東密,經濟狀況西困東榮,自然格局呈現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是一個山、丘、圩兼備,集山區、庫區、老區、貧困區為一體的縣份。

1.2 面積與人口規模概況

全縣域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人口102萬(其中農業人口87萬),總戶數約30.8萬戶,轄21個鄉鎮、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392個行政村,自然村莊8392個(詳見表1-1)。

表1-1 縣域所轄鄉鎮基本情況一覽表

1.3 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據統計,2011年舒城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13.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對比上年增速為13.3%,比全市增幅高出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0.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7.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2.11:44.84:33.05。按照人口計算,人均GDP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321元,比上年增加了1735元。

2 舒城縣不同地形區農村居民點現狀特征分析

根據舒城縣實際自然地理狀況,可將全縣地形分為三種類型:圩畈區、丘崗區和山庫區(見圖2-1)。圩畈區有城關鎮、桃溪鎮、千人橋鎮、柏林鄉、百神廟鎮、干汊河鎮七個鄉鎮,總人口為337340人。丘崗區有南港鎮、闕店鄉、萬佛湖鎮、棠樹鄉、春秋鄉、舒茶鎮、張母橋鎮七個鄉鎮,總人口為261059人。山庫區有山七鎮、曉天鎮、河棚鎮、湯池鎮、高峰鄉、五顯鎮、廬鎮鄉七個鄉鎮,總人口為224884人。

2.1 城鎮化特征

村莊的布點規劃調整受城鎮化進程推進速度的影響較大。首先,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促進農村人口逐步由農村向城鎮轉移,有利于村莊布局的逐步調整,整合農村原有的村莊建設用地,推動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的生產;其次,城鎮化進程推進的快慢,決定了農村留村居住人口規模的大小,對村莊建設用地預測與基礎設施配套等有著較大的影響;最后,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受城鎮建設的影響,城鎮周邊的村莊在建設發展時應與城鎮發展相協調[1]。

舒城縣各個鄉鎮由于自然條件、經濟條件,所處的位置不同,城鎮化特征也不同(圖2-2)。如城關鎮隨著舒城縣的快速發展,片區內鄉鎮用地逐步被城市發展建設所占用,農村人口已逐步轉化為城市人口,原有的農村居民點不復存在,居民點的拆并速度遠遠落后于城市建設的速度。圩畈區由于位于縣城周邊地區,毗鄰合肥的地理優勢,受東部經濟產業影響較大,小城鎮產業經濟活躍。丘崗區位于縣城與萬佛湖之間,受城市產業經濟及旅游經濟輻射影響較大;且部分城鎮也將隨著縣城的發展拆縣設區。山庫區由于受山區及庫區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的影響,產業經濟與外界的聯系相對較弱,只能通過城鎮化戰略的實施,逐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穩步推進城鎮化發展。

2.2 用地格局

舒城縣農村居民點用地在不同的地形區其空間格局特征是不一樣的。從三大區自然村個數、人口和自然村數量與面積的比值一系列數據來看(見圖2-3),舒城縣的農村居民點用地主要集中于丘崗區內,其次是圩畈區,再次是山地區,說明丘崗區農村居民點分布比較密集。結合舒城縣的實際情況,丘崗地形與平原地形面積大小相當,占了全縣過半土地;山地面積最廣,近占全縣1/2的土地面積。同時平原地區(即圩畈區)地勢平坦,農業耕地資源豐富,有利于人口的集中分布和農村居民點用地布局;而山庫區地勢崎嶇,可供農村居民點建設和農業耕種的土地資源少,人口分布少。最終導致舒城縣農村居民點用地集中度:丘崗區>圩畈區>山地區的現象。

通過對舒城縣村莊基礎資料調查的統計,村莊規模較小,沒有居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自然村莊;居住人口500-2000人的村莊有42個,占村莊總數的0.55%;居住人口在200-500人的村莊有421個,占村莊總數的0.55%;居住人口在200人以下的村莊有7190個,占村莊總數的93.95%%。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村莊規模在200人以下。總體上靠近中心城鎮、圩畈區和丘崗地區的村莊規模相對較大,而山庫區的村莊比較分散、規模較小;圩畈地區人均建設用地較大,而山庫區的人均建設用地就相對較小。

2.3 產業布局

總體來說,以縣城及周邊鄉鎮到省級經濟開發區—杭埠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工業區的圩畈區重點發展二、三產業、花卉苗木及城郊蔬菜副食品生產。丘崗區與圩畈區相呼應,成為舒城縣產業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之萬佛湖旅游經濟作為依托,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旅游業、國防工業、輕工業、機械配件等產業。山庫區憑借“靠山吃山”,發展食品、林業、特色化養殖;充分挖掘本地區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生態養殖與有機農業[2]。如曉天鎮依托萬佛湖旅游資源,為萬佛山旅游提供服務配套,依托現有林業資源基礎,以經濟林為主,建設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湯池鎮依托西湯池溫泉旅游,開發相關服務配套、度假休閑產品等。

村莊規劃范文4

關鍵詞:村莊規劃

內涵

問題

建議

《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后,城鄉統籌發展成為區域發展的主流。村莊規劃迅速崛起,成為規劃工作的重要焦點,相關理論不斷探索完善。本文以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村莊規劃為例,對沿海地區村莊規劃進行探索。

一、村莊規劃的概述

(一)村莊規劃的任務

村莊規劃工作的任務是:以村莊所處鄉鎮的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在村莊管轄的地域范圍內,通過對全村現狀條件、規模和發展方向進行科學的分析論證,選定規劃定額指標,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村莊自然資源,調整村莊產業結構,將行政范圍內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產、生活、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的建設相結合,統籌考慮,協調發展。

(二)村莊規劃的基本步驟

第一、調查、搜集和分析研究村莊規劃工作所必需的基礎資料;

第二、確定村莊性質、人口規模、建設用地規模、產業發展規劃,擬定村莊發展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第三、用地布局規劃,包括村域范圍的用地規劃,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村莊范圍的建設用地規劃,合理選擇村莊各項建設用地,合理布置公共服務設施,擬定村莊規劃布局結構;第四、確定村莊基礎設施的建設原則和實施的技術方案,對其生態環境以及防災措施等進行安排;

第五、擬定舊區利用、改建的原則、步驟和方法,擬定新區發展的建設分期等;第六、利用當地景觀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擬定村莊建設藝術布局的原則、設計方案,以及綠化系統、環境衛生和環境保護規劃方案;第七、安排村莊各項近期建設項目,為各單項工程設計提供依據。

二、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發展現狀及規劃編制背景

石排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東北部,面積56平方公里。作為東莞市欠發達鎮,城市化程度相對較低,城市、鄉村特征并存,發展空間相對較大,全鎮18個行政村由于長期以土地、環境為基礎的粗放式發展呈現了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結構單一,土地資源緊缺,人文居住環境較差,配套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等特點。石排鎮村莊規劃目標是完成兩大任務:一、調整產業結構,明確發展方向;二、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

三、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村莊規劃主要內容:

石排鎮村莊規劃主要包括行政村規劃和村莊整治規劃兩大板塊,具體的內容如下:

(一)協調上層次規劃,村域范圍內須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深化規劃設計。

(二)明晰村莊空間布局方向,深化、落實上位規劃要求;

(三)確定村域范圍內農用地、村莊居民點保留用地、經濟發展用地、村民住宅拆遷安置用地和村經濟發展預留用地等用地的規劃布局;

(四)確定行政村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策略;

(五)確定規劃范圍內人口、開發建設規模、舊村拆遷用地面積,制定切實可行的拆遷方案和拆建方案;

(六)合理統籌安排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市政公用設施;

(七)對規劃區內重要節點和開放空間按修建性詳規深度進行重點整治設計,保護歷史風貌;

(八)對舊村安置用地和新增建設用地提出規劃設計要求;

(九)編制近期建設規劃,確定村莊整治時序。

四、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當前村莊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莊規劃沒有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指標體系,規劃成果水平有待提高村莊規劃是全新的理論課題,理論體系、指標體系還值得探討和完善。村莊規劃編制實踐中,城市規劃、鎮村規劃所含的各種內容、技術標準在村莊規劃中運用難以適用,技術管理比較混亂。

(二)村莊規劃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城鄉規劃法》規定“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鄉規劃法》把村莊規劃納入為法定規劃之一,國內有部分省市,如廣州、云南、福州等省市已經出臺了村莊規劃相關辦法規定,但是總體來說,村莊規劃相關的配套

規范仍未系統化完善。

(三)村莊規劃可操作性較差

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應該切合村莊發展實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需對村一級的意愿給與足夠的關注。按照城鄉規劃法規定,村莊規劃編制主體是鎮一級人民政府,不可避免了規劃編制工作是以落實上層次規劃為主,村一級的要求難以得到保證,造成村一級編制規劃積極性不高。

(四)其他問題

在石排鎮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還出現了不少其他問題,比如村莊規劃收費方面,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收費標準,這給組織編制規劃單位和規劃設計單位的收費都造成一定的困難。

五、村莊規劃的建議

(一)完善村莊規劃理論體系

以我國新農村建設活動為推力,在建設過程中總結經驗,加快村莊規劃相關的理論研究,逐漸形成完善的理論和指標體系,明確村莊規劃該有的內容和深度,注意區域差異,提出各理論、規范在不同區域的適用性,逐步建立起統一、完善的理論體系。

(二)迅速建立村莊規劃配套的法律體系各級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學習村莊規劃基本理論,加強對村莊規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研究,迅速出臺村莊規劃的相關辦法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明確本地區是否編制村莊規劃,規劃編制的內容和深度要求,并注意各層次規劃的協調,明確規劃取費及其他實際問題。

(三)加強村莊規劃宣傳,提高公眾參與,保證規劃實施在社會上加強村莊規劃內容和意義的宣傳,強化公眾特別是村名的規劃意識,提高公眾參與度,轉變基層發展思路,保證規劃的實施。

參考文獻:

[1]趙月蓮,王剛:淺談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需要把握的原則[J]. 民營科技,2010,(01):86,200

[2]顧姍姍:鄉村人居環境空間規劃研究[D]蘇州科技學院,2007 .

村莊規劃范文5

【關鍵詞】村莊規劃;水污染;給排水

我國農村人口超過7億,占全國人口的56%,由于農村給排水設施建設原始落后,產生的污水沒有必要的處理措施,每天產生的數千萬噸污水對農村用水安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統計數據,全國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其中約6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咸水,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血吸蟲病區約1100多萬人飲水不安全。其中超過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導致的飲用水質不達標,當前全國范圍內都在進行村莊規劃建設,合理的村莊給排水系統規劃成為解決農村用水問題的關鍵。

1.遼東山區村莊主要的水問題

1.1污染源小而分散

從編制遼東山區相關村莊規劃的前期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與城市和小城鎮相比,遼東山區村莊有著居住密度小,戶與戶之間居住較分散、屯與屯之間的距離較遠的特點。山區中村域所在地多山的行政村的戶與戶、屯與屯的分布更加分散,這種居住分散的狀況造成了該區域農村水污染源小而分散的特點。

1.2給水系統不健全

遼東山區大部分農村給水系統不健全,主要飲水源形式為每戶一口的自備水井、幾戶一口的公用水井、集中供水的自來水井。集中供水普及率低,一半以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即使是有自來水井的村莊,也由于居住的分散而靠成部分區域無法建設自來水管道。

1.3排水系統匱乏

遼東山區農村絕大部分村莊排水設施匱乏,除主要道路上部分地段有排水溝外,其它大部分地區沒有排水設施,而且現有大部分路邊排水溝也是被垃圾、殘土堵塞,不能滿足排水需要,有的已經失去排水功能。平時污水隱現,每到雨季,雨污混合四處漫溢,由于沒有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直接就地勢排入周邊水體,造成水體污染。

2.遼東山區村莊給排水規劃設計

2.1給水系統規劃設計

村莊給水問題的重點是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飲水解困”,解決有水喝的問題;第二是“飲水安全”,解決水量、水質問題,提供清潔的飲用水;第三是“飲水方便”,實現飲用方便的自來水。

2.1.1 給水水量的設計

供水水量是集中式供水工程設計的重要參數。村莊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網漏失和未預見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在供水量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應詳細了解現狀居住人口,包括無當地戶籍的常住人口。公共建筑用水量應根據公共建筑的性質、規模、用水定額確定;根據《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及遼東山區水資源的狀況,遼東山區村莊生活用水規劃一般標準為150L/人/d;公建用水為生活用水的15%;消防用水量根據《村鎮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確定為10L/s,并按同一天內有兩處發生火災,滅火持續時間均為1小時用水計算;管網漏失和未預見水量按除消防外以上各項總和的15%計算。

2.1.2 水源地的選取

村莊飲水水源工程應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中的水源衛生防護要求,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制定保護辦法,加大水環境保護執法力度,確保飲水安全。目前規劃的水源地大部分選擇在村莊附近的山上,水體受人為干擾較小,能夠有效的保證水質的安全,并且由于重力原因基本上可以在不加壓的情況下靠重力水壓為供水管道供水,即節能又環保。但是,由于山區人口居住分散,部分山丘地區供水管道難以通達,這部分區域的供水,需要變通解決,主要是通過建井、池、窖等收集山泉和裂隙水進行單戶或聯片供水。

2.1.3 給水管線敷設

考慮到山區一般的水源地相對高度都較高,結合遼東山區財政收入及村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因素,給水管網近期應采用節省投資的倒枝狀管網布置方式,遠期逐步連成環網,確保供水的安全性。山區一般的村莊人口在1000人左右,與日供水量綜合考慮,給水干管管徑為DN200mm-DN250mm,管材采用聚乙烯塑料管。供水管埋深根據該地區不同區域的冬季凍土深度進行埋設,要求水管頂部埋深在凍土層下方15-20cm處。

2.2村莊排水系統規劃

根據村莊總體規劃制定的排水系統方案,村莊排水系統規劃包括:選擇排水體制、估算各種排水量、布置排水管道系統。

2.2.1排水體制的選擇

當前城鄉規劃中的排水體制分為合流制和分流制兩類,其中分流制又分為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考慮到遼東山區地形和雨季雨水量大、沖擊力強等因素,遼東山區的村莊排水規劃多實行雨污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分別設置不同的排放管渠,其中雨水通過村莊的排水溝和排水明渠排入附近的受納水體,污水通過管道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排入附近的受納水體。雨污分流制可以防止雨季排水管承載力不夠而造成的雨污水混合地面蔓延的情況,另一方面利用排水溝和排水明渠排放雨水可以有效的節省建設資金。城市的雨污分流制由于都是走地下管線工程造價較高,而農村的這種雨污分流制由于合理利用排水溝和排水明渠,其工程造價將比雨污合流制低。

2.2.2排水量的估算

根據村莊規劃設計規范,污水量按照村莊用水量的85%進行計算。雨水量用降雨強度、徑流系數和匯水面積等三個因素的乘積估算。其中暴雨強度按照遼東地區暴雨強度公式進行估算。

2.2.3排水管道系統的布置

在進行排水管網布置時,應根據村莊總體規劃的原則,結合遼東山區地勢情況;充分利用地形,并使管線最短和埋深最小。在規劃雨水系統時,要結合防洪統一考慮,特別是山洪襲擊對村莊危害很大,在村莊后緣地帶合理設置截洪溝,建設排洪渠,減少山洪進入村莊[2]。

(1)管道坡度和管徑。遼東山區農村地形坡度明顯,按照地形布置的管道水力條件較好,一般不會導致污水管道終端埋深過大的問題。對于農村管網實際規劃設計中經常遇到的起始端流量較小,無法進行管道水力計算的情況,從防止管道堵塞和今后污水量增加的角度考慮,建議污水管道管徑取DN200-DN400mm,管道坡度在保證大于等于0.005的情況下盡量與地形坡度接近以減少工程量。

(2)管道埋深。在確定管道埋深時,應根據實際計算結果在滿足管道銜接要求的前提下,保證管道沿線管頂的最小覆土厚度。考慮到遼東山區冬季寒冷的實際情況,管道及基礎應全部埋設在凍土層以下。

2.3污水處理系統的選擇

污水處理系統規劃包括確定污水處理方式及污水處理系統的位置等。

經調查遼東山區村莊污水的主要污染成分為BOD5和氮磷,考慮到山區雨季水量大的特點,選用的方法需要有較強的抗沖擊性,從技術上能夠滿足于遼東山區村莊污水處理的方法主要有氧化溝、SBR、接觸氧化、MBR和凈化槽法。同時考慮到遼東山區農村財政收入及人均收入均屬中等,人口密度多為中、小等級,結合自然條件及出水用途等因素,推薦適用于本區域的污水處理方式為接觸氧化法。

3 結語

村莊給水排水系統規劃在村莊規劃過程中常被認為是次要的工作,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村莊污水隨意排放現象嚴重,不但污染地表水,還會造成對地下水資源的污染,影響農民飲水安全。科學地進行排水工程規劃,建設必要的給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既可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保證村民身體健康,又可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守中,張統.我國農村的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對策[J].中國給水排水,2008,24(18):1-2.

[2]張曉秦,王昊,山地城市排水工程規劃的探討[J ]. 給水排水2006,32(7):4-5.

作者簡介:

村莊規劃范文6

【關鍵詞】:城鄉統籌,村莊規劃, 問題, 探索

【 abstract 】 : the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rapid urbaniz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mutual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realize the strategic, on the background,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planning obviously can't adapt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rural new deman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villages planning,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villages planning method of a positive exploration. From advocate public participation, shape characteristic, plan as a whole village use the village space and land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llocation are discussed.

【 key words 】 :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village planning, and explore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進一步深入落實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所謂“城鄉統籌發展”,主要是通過整合城鄉空間資源,統籌城鄉社會發展、城鄉空間發展和城鄉產業發展,促進社會和空間資源配置和利用的高效化,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村莊規劃的編制,是實現城鄉統籌的重要舉措,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頒布后,其作為村莊建設的重要法定依據,對成果編制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展開的。

一、目前村莊規劃在編制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村莊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從實地的調查和走訪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規劃編制基礎薄弱

雖然農村的規劃建設規模遠小于城市,但各項規劃工作仍須建立在現狀資料搜集與調查的基礎上,如規劃要對現狀村民的戶數、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等情況進行詳盡的調查和統計,為規劃編制提供支撐。但由于體制上的眾多原因,關于農村社會的相關資料統計與收集更多地流于形式,并未形成適時跟蹤、更新的系統機制。因此,在新農村規劃急需資料時,基層的建設部門往往難以提供充足的資料和數據。(二)村莊空間利用分散 中國農村居民點的分布有著較強的地域特征,有的為了適應氣候需要,有的為了適應地形地貌需求,也有的與自然山水結合分布,但它們都具有“空間利用分散”的共同特征。這是由于為了便于農業耕作,農民宅基地基本選擇與各自農地相鄰。隨著城市化逐步向農村推進,廣大農村地區傳統的“小而全”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集體所有的大量“公共建筑”的職能逐步喪失,用地卻未能得到及時置換,造成農村地區空間利用過度分散。這種分散的布局雖為統籌城鄉建設空間利用提供了廣闊的遐想空間,但卻存在由于大規模的集中建設造成資金不足等難題。(三)公共設施配套不全 傳統的鄉村公共設施配套是以行政村為基礎,建設商店、衛生所和小學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但隨著農業生產方式不斷進步,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過去以行政村為單元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做法,已不能適應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的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 (四)編制內容缺乏特色

近年來,部分新農村規劃簡單套用城市規劃的手法,在規劃過程中,對村莊原有的地形地貌、人文風俗等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尤其是一些古村落,村莊的形成有其自然、歷史等淵源和經濟、社會條件,其空間布局也具有其特色。目前的村莊規劃不注重對地域特色的挖掘,不注重對傳統文脈的繼承,不能引起村委及村民的認同感,不能激發起改造積極性,非常不利于的村莊規劃的實施。

(五)編制過程缺乏公眾參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村莊規劃的編制主體為鄉鎮人民政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編制主體與實施主體脫節較為嚴重。即鄉鎮政府在編制中,很少顧及村莊規劃真正的實施主體――村委和村民的想法,使得村委和村民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公眾參與嚴重不足。而且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設計單位對村莊的社會、經濟、人文等調查不夠重視,流于形式,沒有充分和群眾溝通,規劃成果與村民意愿相差甚遠,降低了村莊規劃的可實施性。

二、城鄉統籌背景下的村莊規劃

針對目前村莊規劃在編制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對城鄉統籌背景下的村莊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基礎資料庫的建設

掌握翔實的基礎資料是科學編制村莊規劃的基礎,盡管現在有些地區因經濟條件、人員力量等原因無法做到專業的資料收集、存檔,但是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人口、經濟、產業、地形資料等應做好收集工作,并積極創造條件,建立適時跟蹤、更新的系統機制。在有條件的地方,應逐步加大對基礎資料庫建設的投入,為規劃編制打好基礎。

認真做好村莊布點規劃

隨著城市化逐步向農村推進,人口的流動性也逐步加大,特別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區,隨著人口的不斷減少,原有的村莊職能已經逐步退化,急需進行資源整合。通過村莊布點規劃的編制,可以逐步實現相對集中居住。一方面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提高農村基礎設施使用效率,減少農村公共事業建設費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把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向廣大農村延伸,繁榮農村經濟。

加大公共設施配置力度

在完成村莊好村莊布點規劃的基礎上,引入新農村社區概念,重點研究新形勢下村民對公共配套設施的需求,并在村莊規劃中進行布點,確保能落地。此外,各級政府要在財政上進行通盤考慮,加大農村公共配套設施的資金投入,使村民在城鄉統籌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因地制宜強化村莊特色

在新形勢下,“村莊特色就是村莊發展的生命力”,村莊規劃必須通過對村莊自然、人文條件的解讀,把握村莊特色,不斷強化村莊的可識別性,增加村民的歸屬感、認同感。

1、尊重并延續原有村莊布局形式。村莊的整體布局不宜全盤否定,特別是原有的具有村莊代表性的核心公共建筑,比如祠堂、大會堂、中心活動廣場等。應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建筑風格、色彩的選擇必須于核心建筑相協調。

2、公共配套設施應盡量尊重原來的格局,以村民日常生產、生活、聚會等基本需求為規劃依據。特別是道路,應尊重原有路網和空間尺度,突出人行交通,并結合當地特色,切勿盲目拓寬改直。

建立村莊規劃互動機制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應注重與村民的溝通交流,讓村民參與規劃全過程,并與規劃設計人員互動,使規劃能真正反映村民的意愿,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和實施村莊規劃的積極性。

1、開展問卷調查。

在進行實地調研前,先根據村莊的實際情況制作調查問卷。在走訪調研過程中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充分了解村民的意愿,并對問卷進行細致的分析。問卷要盡量全面,并且通俗易懂,便于村民理解,確保問卷反映出真實有效的信息。

2、積極入村走訪。

作為規劃設計人員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反復進行現狀調研。應逐門逐戶了解每戶的人口、家庭構成、建筑用途、建筑質量、建筑層數等。同時也要充分結合當地的一些政策要求,既要遵守相關規章又要兼顧村民的實際需要。

3、召開不定期座談會。

為了使村民的意愿得到充分落實,應在不同階段召開不同內容不同側重點的座談會。在交流過程中規劃設計人員要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并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向村民介紹村莊規劃的編制原則、思路和涉及的主要內容,實現與村民的互動。

此外,為了確保村莊規劃的有效實施,還應注重與相關規劃的無縫銜接,特別是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

三、結束語

村莊作為社會最基礎的組成單元,其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村莊規劃的法定地位逐漸顯現,這也對村莊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討了城鄉統籌背景下村莊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旨在推動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促進城鄉良性互動。然而如何因地制宜地編制科學合理的村莊規劃,將是城鄉統籌背景下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仇保興.我國農村村莊整治的意義、誤區及對策[J].城市發展研究,200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免费视频 | 久久伊人网视频 |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 国产精品第一 | 亚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二三 | 欧美色图在线观看 | 欧洲色图亚洲色图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 国产第一夜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麻豆流白浆在线观看 | 日韩 综合 | 性xxxxxx |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精品麻豆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 | 图片专区亚洲欧美另类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综合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欧美嘿咻视频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 免费黄色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视频区 | 欧美第一区 | 精品不卡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九 | 午夜啪啪网| 亚洲香蕉久久综合网 | 国产一级特黄aaaa大片野外 |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色妞综合网 |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 日韩三级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