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wǎng)精心挑選了普通話考試說話題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普通話考試說話題范文1
【關鍵詞】普通話水平測試;提高;命題說話;能力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面臨著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問題,而幼師資格證的取得,非常重要的一項考核就是,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必須達到二級乙等(80分)以上的水平。
普通話水平測試包括讀單音節(jié)字詞、讀多音節(jié)詞語、朗讀短文和命題說話四項內(nèi)容,其中的第四項命題說話,是圍繞給出的話題單向說話3分鐘。主要考查應試人在沒有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時的語音、詞匯、語法的規(guī)范以及自然、流暢的程度。和朗讀相比,命題說話可以更有效地考查應試人在自然狀態(tài)下運用普通話語音、詞匯、語法的能力,最能全面體現(xiàn)應試人普通話的真實水平。
那么,我校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命題說話能力如何?是否需要提高?該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呢?
一、學生命題說話現(xiàn)狀及分析
1.普遍存在語音問題。
我校學生絕大部分是廣西粵方言區(qū)人,而粵方言區(qū)人所說的普通話中,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的錯誤和缺陷。普遍存在的語音問題有:
(1)沒有翹舌音。廣西所有的方言和民族語言中都沒有翹舌音聲母,所以廣西人說普通話碰到平翹舌音時最嚴重的問題是沒有翹舌音,把翹舌音一律說成了平舌音;還會出現(xiàn)的問題是平翹舌音相混,或是翹舌不到位等。
(2)j q x/z c s/zh ch sh三套聲母相混。受粵方言(白話)影響,常常將z\zh發(fā)成j、c\ch發(fā)成q、s\sh發(fā)成x等。
(3)前后鼻音不分。廣西部分粵方言(欽州話、北海話)中沒有后鼻韻尾韻母ang、uang、eng、ing,或者后鼻音發(fā)音不到位,所以普通話中包含這些韻母的字,很容易說成相對應的前鼻韻母an、uan、en和in,或者是分不清前、后鼻韻母而相混的。
(4)撮口呼和齊齒呼混淆。廣西部分白話(如欽州、合浦、北海、百色等地)大都無撮口呼韻母,因而說普通話時,有人會把撮口呼ü開頭的字說成i開頭的字。如“區(qū)qu說成qi”,“拒絕jujue說成jijie”,“月亮yueliang說成yeliang”,“圓圈說成yanqian”等等。
(5)丟失韻頭i。有些說粵方言的人說普通話帶ia、ie、iao、iou、iang、iong韻母的字時,常不帶韻頭,或說不好有韻頭的韻母,這很大程度是由于用粵方言的舌尖前或舌根音聲母代替普通話的舌面音聲母j、q、x而形成的語音錯誤。如“下xia說成近似sa”,“窮qiong說成近似cong”,“兄xiong說成近似song”,等等。
2.詞匯語法不規(guī)范。
廣西粵方言區(qū)人受語言習慣的影響,除跟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話外,平常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方言,所以在說普通話時常常會自然而然地把方言詞匯、語法帶到普通話中,比如“自行車”會說成“單車”,“胡蘿卜”會說成“紅蘿卜”,“我先走”說成“我走先”, “一所學校”說成“一間學校”,等等。
3.普通話表達不準確、不自然、不流暢。
由于學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環(huán)境中,大部分時間都說方言,習慣于用方言思維,所以在說普通話時普遍存在一個從方言到普通話的翻譯過程,這對說話時各方面的準確、自然和流暢都會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常常會出現(xiàn)說起普通話來像背書或者朗誦的腔調(diào),有時甚至說得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語的。
4.對說話存在恐懼心理。
由于普通話表達的不準確、不自然、不流暢,所以很多學生不敢在眾人面前開口說普通話,特別是在測普通話時,別說學生,就連老師都是最怕“命題說話”這一項的,擔心說不準、說得語無倫次、不流暢、沒話說等等。
針對學生在命題說話方面存在的現(xiàn)狀,筆者結(jié)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加強命題說話訓練,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提高命題說話能力,從容應對測試,以提高學生普通話測試水平。
二、提高學生命題說話能力的對策
(一)讓學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視。
大部分學生剛?cè)雽W時認為普通話能說就行,沒什么好學、好練的,只要學好琴法、唱歌、舞蹈就可以去做幼兒園教師。為了讓學生在思想上對學普通話引起重視,入學時要首先給他們進行普通話摸底考試,把摸底情況反饋給學生,讓他們明白自己普通話水平的現(xiàn)狀,以及與專業(yè)要求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從普通話摸底考試中認識到命題說話的重要性和難度,從而明白提高普通話水平的緊迫性。
(二)合理安排訓練內(nèi)容和時間。
對于大部分南方人來說,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說好,也不是一天兩天的臨時抱佛腳就能考出好成績的,特別是命題說話這一項,需要事先的充分準備和經(jīng)常的練習。所以,命題說話的訓練宜早不宜遲。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的《幼兒教師口語》課程時間是兩學年(四個學期),第一學年進行的就是普通話訓練及測試。筆者多年來的做法是,把命題說話的訓練放到第一學期的每一堂課中進行,每節(jié)課練習1-2個話題,同時再進行普通話語音、語流音變方面的訓練,這樣下來,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把命題說話的30個話題逐一進行了講說練習,讓學生對每一個話題該如何講說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到第二學期普通話測試前再系統(tǒng)地進行一次命題說話的鞏固強化訓練。經(jīng)過這樣長期的系統(tǒng)的訓練,學生的命題說話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讓學生了解普通話測試中命題說話的要求。
讓學生對普通話測試中命題說話的要求和評分標準有個清楚的了解,他們才能按要求來構(gòu)思自己講話的內(nèi)容并盡可能按要求講述出來。
普通話測試中命題說話的要求主要有四個方面:
1.語音要標準。要求學生力求每個音節(jié)的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準確到位,變調(diào)符合規(guī)律,輕聲、兒化準確自然。
2.詞匯語法要規(guī)范。所說的話語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忌用方言詞匯語法,克服方言語氣,用詞要恰當,還要注意詞語的搭配得當,句子的相對完整等等。
3.說話要自然流暢。要按照日常口語的語音、語調(diào)來說話,不要帶有朗誦或背誦的腔調(diào)。說話時語速要適當,太快容易出錯,太慢容易導致預留凝滯、話語不連貫。還要做到說話時不要磕磕巴巴,不要過多重復同一詞語或同一句話,不要出現(xiàn)太多的口頭禪,不要長時間停頓等等。
4.內(nèi)容要充分。命題說話項目要求應試者圍繞話題單向說話3分鐘,如果說話不足30秒該項則按0分計,如果缺時酌情扣分。
(四)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加強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1.讓學生明確每個話題可以說什么、怎么說是完成命題說話的關鍵。由于中職學生文化
基礎差,不愿意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所以他們面對話題時常常是不知說什么好,有些學生說了幾句就沒話可說了。所以,教師在布置每一個話題時,都要讓他們明確這個話題可以說什么、怎么說,讓學生理清說話的思路,構(gòu)思說話的提綱和內(nèi)容,然后教師再做標準的示范把話題講說一遍,讓學生有個樣子來效仿,從而讓學生明白每個話題該如何講說。
2. 要求學生確定話題的提綱,并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做好說話題的準備。由于學生說普通話的水平有限,無法在課堂上一拿到話題準備幾分鐘就能按要求來完成,所以每次命題說話作業(yè)可以提前一次課布置,在學生明確每個話題怎么說,并聽了老師的示范講說之后,要求學生課后把每個話題的提綱寫下來,沒有把握根據(jù)提綱就能完成說話的同學,最好把要說的話用平常說話的口語寫下來,以加深記憶。上課時,讓學生回憶所寫的提綱或內(nèi)容用自然說話的語氣語調(diào)說出來。由于學生事先有了充分的準備,絕大部分都能順利地完成課堂說話任務。
3.從開始訓練時就要求學生努力養(yǎng)成用普通話思維的習慣。說話是在沒有文字憑借的情況下,把思維的內(nèi)部語言轉(zhuǎn)化為自然、準確、流暢的外部語言。由于學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環(huán)境中,大部分時間都說方言,習慣于用方言思維,所以在說普通話時普遍存在一個從方言到普通話的翻譯過程,這就影響了說普通話時各方面的準確、自然和流暢。讓學生養(yǎng)成普通話思維的習慣,可以縮短甚至消除“翻譯”的過程,達到自然流暢地說話的程度。
4.排除學生恐懼心理,用加分的辦法激勵學生踴躍、勇敢上講臺說話。筆者抓住學生求上進、愛加分的心理,采用自己舉手主動上臺說話者多加分的辦法激勵學生,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上臺講話的積極性,很多學生都克服了恐懼心理,非常踴躍地上臺講說話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認真做記錄,并及時點評學生說話的優(yōu)點,指出學生在語音、詞匯語法、自然流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讓學生知道改正的方向,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命題說話的能力。
6.做好測試前的培訓和準備工作,打消學生測試前的緊張恐懼心理。測試前,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做好考前培訓工作,讓學生明白普通話測試的完整的操作流程;二是教會學生如何備考,并且讓學生知道測試過程中每一項需要注意的問題。
總之,有了考前經(jīng)常的訓練和充分的準備,學生才能克服緊張心理,從容應對測試,正常發(fā)揮,取得好的測試成績。
參考文獻:
[1]卞成林 《普通話培訓與測試》 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編制 《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
商務印書館 2004年1月版.
[3]苑 望 《幼兒教師口語》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4月版.
普通話考試說話題范文2
關鍵詞:說話;要求;能力;訓練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國家級口語考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九條: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等級標準。我院是師范院校,學生是未來的人民教師,所以普通話水平應達到相應的標準:學前專業(yè)、高專英語、高專數(shù)學應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yè)達到二級甲等,藏族學生達到三級甲等。
普通話水平測試試卷由四個部分構(gòu)成。其中,第四部分“說話”對學生來說是最難的一項。“說話”測試最能全面體現(xiàn)應試人普通話的真實水平。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說話”要求
1.話語自然
說話就是口語表達,口頭說的話應該是十分生動的,它和說話的環(huán)境、說話人的感情、說話的目的和動機都有很大的關系。要做到自然,就要按照日常口語的語音、語調(diào)來說話。
2.語速適當
正常語速大約220個音節(jié)/分鐘。如果根據(jù)內(nèi)容、情景、語氣的要求,偶爾10來個音節(jié)稍快、稍慢也應視為正常。說滿3分鐘以600-670個音節(jié)為宜。
3.用詞得體
說話中的口語表達,必須克服方言的影響,摒棄方言詞匯,注意克服方言語調(diào)。如在說到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時,有的學生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有些山菜可以采摘了,有“貓爪子”“猴子腿”“牛毛廣”等,說這些詞匯時,考生很容易帶上方音語調(diào)。
4.用語流暢
在句子的組織上,應多用短句,少用修飾語和過多的長句,只要意思完整,可以有所省略,也可以適當使用像“啊”“呢”等必要的語氣詞。
二、“說話”能力的訓練
日常口語表達中,努力養(yǎng)成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思考和交流的習慣是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1.說話的內(nèi)容要符合實際
(1)說話時,要選自己熟悉的事,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來說
熟悉和了解話題,根據(jù)話題準備充分而必要的材料是做到有話可說的第一步。我院是師范院校,學生將來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yè)。有的學生在表述《我喜愛的職業(yè)》這一話題時,是這樣說的:我從小就喜歡當老師,因為當老師很神圣,有很多小朋友都聽她的話,伴隨著這個夢想我漸漸長大了,現(xiàn)在學的是學前教育專業(yè),我們開設的課程有舞蹈、鋼琴、簡筆畫等等,為將來當好幼兒老師做充分的準備……這樣學生就能做到有話可說了。
(2)選材要緊緊圍繞主題,要選擇典型事例
例如,在選擇說話話題《難忘的旅行》時,有個考生說:提到難忘,就想到那次高考后的一次旅行。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向蓮花山進發(fā),帶上野餐的必需品……這樣,考生就做到緊扣主題了。
(3)話題歸類
《普通話水平測試用話題》共有30個說話題目,可以給30個話題歸納分類,相關的話題可用同一內(nèi)容來說,只是側(cè)重點不同,這樣會縮短準備時間,使學生減輕負擔。30個說話話題,可歸為幾個主題,如我的愿望(或理想)、我喜愛的職業(yè)、我的學習生活、我的成長之路、我所在的集體(學校、機關、公司等)可以寫一個主題。
2.如何自然流暢地說
(1)把抽象的題目具體化
抽象的議論是理論的東西,很難形成長篇大論,也很難使說話流暢;而具體的敘事則容易駕馭,表達也自如得多。所以說話內(nèi)容要盡量朝具體的敘事,即“講故事”上靠攏。有個學生在表達“談談社會公德(或職業(yè)道德)”這一題目時是這樣說的:作為未來教師的我,我想談的是教師的誠信。事情發(fā)生在上學期的一次見習生活。我見習的班級是小學二年級,在一次課下游戲中兩個孩子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了,我當時說,如果你們倆都向?qū)Ψ降狼福魈炖蠋熃o你們每人一塊棒棒糖,可是第二天,我卻把這件事給忘了……這樣的表述,就能使議論的話題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談,也就很容易說滿3分鐘。
(2)說真話實話,說心里話
如在說《我所在的集體》時,有個學生是這樣說的“當高考成績下來時,我成績不理想,就報考了通化師范學院分院。當我來到學校報到時,映入眼簾的是學校的大門,好小好小,都沒有我們初中的大。但我已沒了選擇,所以我選擇了服從。我們班是一個36人的大集體,一個男生都沒有,好像是一個女子學校,在這個集體中……
“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慢長的訓練過程,作為指導者,只要我們努力探索教學方法,刻苦鉆研,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學生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
參考文獻:
普通話考試說話題范文3
關鍵詞:普通話 機測 培訓
自1994年國家《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通知》以來,普通話測試工作至今已經(jīng)走向了成熟,在全國,尤其是在高校影響深遠。邊疆高校的學生普通話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實行普通話水平測試,既是國家推普工作的要求,也是學生提高自身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自國家實行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簡稱“機測”)后,測試人數(shù)急劇增加,面對這樣的變化,急需重新建構(gòu)一個有效的考前培訓模式,從而幫助考生得以接受快速、有效的考前培訓,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邊疆高校普通話考前培訓的重要性
邊疆高校的生源多來自邊疆地區(qū),很多學生從小沒有說普通話的語境,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普遍不高。自實行機測以來,同學們的測試機會增多了,以筆者所在的云南文山學院為例,人工測試時學生每學年只可報名一次,而實行機測后,學生每個學期都可以報名一次。測試機會增加了,但考試成績并未隨之進步,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學生并未在考前認真了解普通話水平測試,也沒有上過普通話課。所以,考前培訓就成了了解普通話水平測試并提高普通話水平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一般高校的普通話培訓都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期的32學時左右的培訓,另一種是短期的4個學時的培訓,此處所說的考前培訓是指后者。
1.考前培訓可以使學生了解考試流程
機測是一套全新的考試模式,包括候考、備考、測試幾個流程。點到名進入候考室,學生拿到試題,有大約十分鐘的準備時間。進入考試室,對號入座后,就是一系列的考試流程。如果學生不熟悉考試流程,肯定會影響考試成績。所以,考前培訓就是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考試流程,從而在考試的時候可以從容不迫地參加考試。
2.考前培訓可以使學生明確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內(nèi)容和要求
對于沒有上過普通話課的同學來說,自己準備普通話水平測試有一定的困難,雖然能看到模擬題,但因為考試形式是口試,所以,學生自己并不知道考試的要求和成績。雖然現(xiàn)在可以在網(wǎng)絡上測試和學習,學生可以知道一些自己的問題,但學生只知道自己這個音發(fā)錯了,卻不知道要怎樣才能發(fā)對,而且網(wǎng)上測試只有前三題,沒有第四題的測試結(jié)果,和正式考試的結(jié)果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而有些考生也沒有到網(wǎng)上進行學習。所以考試時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如有些考生讀得極快,第一題甚至會豎著讀,上聲也不到位,更不用說字正腔圓這樣的要求了。第四題對于考生來說是最頭疼的,很多考生都不知道第四題要怎樣準備,有些考生覺得無話可說,有些考生以為是要像寫作文一樣寫下來說,所以導致很多考生去網(wǎng)上下載,夾帶紙條進考場,有的甚至拿著手機念,這樣不但得不到高分,反而因此而扣分,嚴重影響了考試的分數(shù),甚至被判為作弊。
考前培訓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測試的內(nèi)容、要求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項等等。只有了解了測試本身,才能在測試方面取得好成績。
3.考前培訓可幫助同學們提高普通話水平
雖然培訓時間短,但在培訓的時候加以訓練,對于同學們的普通話還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平翹舌音、齊撮音的問題,只要在培訓時老師提醒,學生學會之后在培訓后加上鞏固,進步就會很大。第四題的培訓也很顯著,在學習了考試的要求和技巧后,教師對第四題進行適當?shù)呐e例,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當然,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nèi)要做到顯著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教師要做的,更多的是在考試的重難點方面下功夫,比如難點音,上聲到位,輕聲兒化音,以及朗讀時候注意字正腔圓、語速停頓等,說話題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以及就是第四題怎樣組織話題,在說話的時候注意語音標準、語法正確等。
4.考前培訓可幫助同學們提高學習及考試的積極性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guī)定,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都必須達到相應的等級,而如果要考教師資格證,一般的專業(yè)必須達到二級乙等水平,而語文教師必須達到二級甲等水平。這意味著每一位同學都必須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并達到相應的等級。
普通話的提高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很有重要意義的。在當今社會,如果普通話水平不高,影響了表達能力,對于以后求職甚至找工作都是很有影響的,現(xiàn)在口語表達能力正為大家所重視,而普通話水平測試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方式。
對于普通話,學生們存在著輕敵和不自信兩種態(tài)度。一些學生覺得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話差別很小,對于普通話的學習存在輕視情況。而一些普通話基礎差的同學又覺得普通話太難了,存在畏難情緒。對于輕敵的同學,教師應使其認識到普通話與其方言的差別,從而認真學習;而對于畏難的同學,則應該使其樹立信心,堅持不懈,最終取得好成績。
培訓中,學習方法的介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些同學不知道怎樣學習普通話,想要認真學習又不得法。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興趣的培養(yǎng)和學習方法的介紹是很重要的。
二.目前普通話機測考前培訓存在的問題
而從現(xiàn)在考前培訓的情況看,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有些方面并不是很理想。問題如下:
1.培訓時間短,學習內(nèi)容有限
普通話課一般要上一個學期,包括正音、朗讀訓練、說話訓練等等。而有些學生由于普通話基礎不太好,一些難的音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學會。而第四題說話,對于很多不善于組織語言的同學來說要取得進步也不容易。而培訓時間只有短短的4個學時,所以很多方面都不可能顧及,或是只能點到為止。而如果增加學時,則在師資、學生的時間等方面又很難操作。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培訓內(nèi)容是很有限的。
2.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培訓由于師資等問題,都是以講座的形式開展,每班人數(shù)都較多,而且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問題也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條件受限,教師經(jīng)常面臨“眾口難調(diào)”的問題,但又不可能兼顧每一個學生。參訓之后,學生們覺得也學到了東西,但是,好像對于自己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切實的解決。
3.培訓形式和方法單一。普通話作為語言課要求精講多練,但是在這樣的培訓形式下,只能精講,很難多練,最多來個大合唱。而聽錄音、課堂討論等其他形式當然也就很難實行了。顯然,這樣的培訓形式和方法并不能滿足需要。
三.普通話培訓對策探討
1.分班的再思考
現(xiàn)在每個培訓班學生人數(shù)眾多,且基礎不同,這樣培訓起來很難做到對癥下藥。所以,培訓班要怎么來分班,多少人分成一個班,是培訓效果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妨讓參訓學生先在暢言網(wǎng)上進行測試和學習,學生知道自己大概的等級以及自己的問題所在,再據(jù)此報相應的班級,在教師上課的過程中考生就能更關注自己的問題所在,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等級及問題進行培訓,相信培訓效果也就會更加明顯了。
2.培訓方式靈活化及培訓的延續(xù)性
學生接連上4個課時,本來就容易疲勞,而培訓內(nèi)容繁多,如果按部就班地講,學生難免會覺得昏昏欲睡,有時不小心一分神、一個內(nèi)容已經(jīng)講過去了。所以,培訓方式應該靈活化,不能只是教師講學生聽,也不能只是幾個幻燈片就講完一個講座。教師只有運用靈活的培訓方式,才能讓學生易學易記,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到更多的東西。
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wǎng)上學習成了普通話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學生可以根據(jù)網(wǎng)上學習平臺,比如暢言網(wǎng)上學習,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的問題及難點,培訓之后,如有教師用方便的形式,比如網(wǎng)上,為同學們答疑解難,那么培訓將得到極大的延伸,培訓的作用也將會大大提高。
3.對普通話學習方法的介紹
普通話的學習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培訓過程中有效的學習方法的介紹也尤為重要。如怎樣提高同學們的朗讀水平以及說話水平,教師不能在4個學時里一一窮盡,那么就可以教會同學們學習的方法。第三題朗讀,教會學生多聽范讀錄音并模仿,并用自己的錄音和范讀音比較等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覺得有進步。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提高普通話水平并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保證。
總之,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推行,是國家推普工作進一步開展的有力保證。而開展考前培訓,是考生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取得更好成績的一個重要舉措。對于邊疆高校來說,應該盡可能克服在考前培訓中面臨的問題,找到更有效的培訓方法,從而讓學生在培訓中得到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嚴希洪.普通話水平測試實用讀本[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3
[2]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鄭艷,趙義.遼寧高校普通話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M].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
普通話考試說話題范文4
[關鍵詞]普通話水平測試;語感;非語言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5-0105-03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我國一項大規(guī)模的國家通用語語言測試,測試從1994年正式實施。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的制定、測試對象以及相關行業(yè)的資格準入要求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并指出:“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
民族大學從辦學以來,為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大部分藏族學生畢業(yè)后回工作,進入公務員、教師、事業(yè)單位等不同崗位和部門,他們肩負著推進藏漢民族進一步交流和融合以及促進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繁榮的重任。在地區(qū)漢藏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他們不僅是普通話的使用者,還是國家通用語言的傳播者,他們的普通話水平對的國家通用語推廣具有深遠的影響。
我校從2002年成立普通話測試組以來,共對約一萬六千多名師生進行了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其中藏族學生約占應試人員的三分之一以上。藏族學生在學習普通話以及參加普通話測試過程中會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其母語的影響,從而影響到他們普通話水平的等級認定。但是,從多年的測試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和漢族學生相比,藏族學生在應試過程中更容易受到漢語基礎能力、測試環(huán)境、測試心理、測試方式、應試準備等非語言因素的影響,這使得有的藏族學生的等級認定會往往會低于其實際的口語能力。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語言能力測試,以測查應試人語碼操作能力為主,兼顧語篇能力和語用能力。測試項目有:讀單音節(jié)字詞、讀多音節(jié)詞語、朗讀短文和命題說話四項,是以口試的形式對應試人的普通話水平等級進行測查和認定。讀單音節(jié)字詞,測查的是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diào)以及音節(jié)發(fā)音的標準程度;讀多音節(jié)詞語,測查的是應試人音節(jié)組合時發(fā)音的標準程度,包括輕聲、兒化、變調(diào)等;朗讀短文在測查應試人語音標準程度的同時,重點測查連讀音變、停連、語調(diào)以及流暢程度;命題說話主要測查應試人對于語言的總體把握程度、詞匯語法規(guī)范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四個測試項由簡到繁,和我們傳統(tǒng)語文教育字、詞、句、段的序列相配合,基本可以綜合反映應試人普通話語音的標準程度和詞匯、語法的規(guī)范程度。”這些項目的測試形成了一個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測試主體、應試者及測試方式等要素構(gòu)成,各個要素互相作用、互相配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實踐活動,從而完成了對應試者等級的測定。正因為如此,每個要素對應試者的等級認定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一、測試員對測試成績的影響
“廣義的測試主體指在測試實踐活動中對應試人受測起到施測影響作用的組織執(zhí)行機構(gòu)和執(zhí)行人;狹義的施測主體包括測試實施機構(gòu)、測試決策者、管理者和實施者(測試員)”我們這里僅論測試行為的具體實施者即測試員對應試藏族學生的影響。
(一)測試員的測試能力
測試員除了自身普通話水平要達到一級乙等以上外,還要了解并熟悉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法規(guī)和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政策。更重要的是,作為測試員要非常熟悉各測試項目的評判標準,以及要具有相當水平的辨音能力。普通話測試是面對全國所有應試者的測試,測定標準不因民族而異,因此,測試員在面對不同民族的測試對象時,要秉持始終如一的標準,如果把一些主觀的情感因素摻雜進去,影響了辨音能力的下降和評判標準的偏頗,就會影響受測對象的成績。
(二)測試員的主觀態(tài)度
主觀態(tài)度是也測試員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普通話測試工作基本上是利用周末或晚上的時間進行,而且是兼職做此項工作,這就要求測試員具有較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能夠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應試學生的口試進行辨音并打分,并且能一以貫之,做到對每個同學都公平公正。另外,由于在我校還沒有開展機測,測試工作還需要測試員和受測對象面對面共同完成。測試員如果在測試的過程中顯示出不耐煩或者態(tài)度生硬、表情過于嚴肅都會給應試學生造成緊張的情緒,尤其對于母語不是漢語的藏族學生來說,這一點更為重要。緊張情緒會導致習慣用母語進行思維的藏族學生不能立刻進行語碼轉(zhuǎn)換,造成朗讀或說話的斷斷續(xù)續(xù),不流暢。相反,如果測試員能面帶微笑,給應試者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就能大大降低因非語言因素造成的成績下滑。
二、應試者自身的漢語素質(zhì)對測試成績的影響
應試者即受測對象。藏族學生在普通話測試前的準備工作和應試過程中的漢語語文素養(yǎng)、心態(tài)和情緒都會影響到測評的效果。
(一)藏族學生的漢語語言基本能力
藏族學生是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漢語的,但又不同于外國人學習漢語。在國家雙語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藏族學生從小就開始漢語的學習,并在進入大學階段后都能用漢語進行日常的交際和學習。只是,的雙語教育模式在不同地區(qū)并不一致。據(jù)了解,目前漢藏雙語教育模式大致有三種:保存式、過渡式和沉浸式。保存式是指“兒童入學后以藏語教學為主,同時開設漢語文課程,交際語言也以藏語為主。隨著年級的逐漸升高,部分課程用漢語輔助教學,最后發(fā)展到所有的課程都是兩種語言并用。在比較偏遠的城鎮(zhèn)和農(nóng)牧區(qū)學校基本采用的是這種模式。這種模式的使用能夠使學生始終在母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對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較強,但學生的漢語基礎較差,與漢族交往和融入主流社會的過程比較緩慢。”過渡式是指“兒童入學后除漢語文課外其他課程以藏語教學為主,漢語作為輔助語言。到初中階段,隨著漢語文學習的深入和漢語的逐漸熟練,部分課程逐漸采用兩種語言交替使用教學,而部分課程則完全使用漢語教學。高中階段則所有的課程(藏語文除外)都使用漢語教學。在一些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城鎮(zhèn)學校主要采用的是這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能夠促使學生在掌握兩種語言的情況下,盡快往漢語過渡,學生的學習水平容易提高,文化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沉浸式是指“兒童入學后除藏語文課外其他課程全部用漢語教學,在學校中的交際語言也是以漢語為主,藏語只是作為低年級學生的輔助語言,小學高年級以后學生全部使用漢語教學,同時加授藏語文課。在拉薩市和各地區(qū)所在地的學校主要采取的是這一模式。”不同的雙語模式使得藏族學生進入高校前,漢語語言能力差異很大。語言能力的參差不齊使不少藏族學生在命題說話中運用詞匯語法的規(guī)范性和組織語篇的能力也呈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總體而言,拉薩地區(qū)的藏族學生語言表達較為流暢,而來自較偏遠的城鎮(zhèn)以及農(nóng)牧區(qū)的藏族學生往往不能及時熟練地把自己對所說主題的想法自如地轉(zhuǎn)換成普通話,說話前后不連貫,不流暢,而且還會較明顯地受到藏語詞匯和語法的影響,比如會說“我所在的集體是很有團結(jié)的”、“都是無法別人理解的”等病句。
(二)緊張的情緒,膽怯的心理
“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對測試成績很關鍵。有的藏族學生在測試前往往對自己的普通話水平認識不清,造成了心理上的緊張情緒,有的藏族學生則因為自己母語不是漢語而造成了自卑心理。”因此,作為非母語的應試者,藏族學生比漢族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緊張的情緒。精神的緊張,加上較弱的語言能力,使得他們在測試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把這個字念成那個字,把一個詞的內(nèi)部順序隨意顛倒等失分現(xiàn)象。比如把“揀”讀成“練”、把“次第”讀成“第次”,把“整修”讀成“休整”,把“惹”讀成“怒”等。有的同學甚至在應試的過程中喘著粗氣,讀得上氣不接下氣,語速加快,發(fā)出顫音等導致語音失誤增多。這種失誤會體現(xiàn)在各個測試項中,比如在朗讀中有同學會把“居然收獲了”讀成“竟然收獲了”。在說話篇目中,表現(xiàn)出“嗯”等語氣詞多,反復重復說過的話,或者不到時間就停止說話測試。
(三)語感弱
“從心理學角度看,語感是語言神經(jīng)中樞對于語言文字信號的反應。是一種憑借日積月累的閱讀積淀而形成的直覺思維下的悟性。”部分藏族同學把漢語當作日常交流的一種工具,而不是作為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一種能力和途徑,閱讀漢語文學作品量少,在單音節(jié)字和雙音節(jié)詞語的測試中,常用字識別較好,但對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識能力較弱,甚至是讀半邊字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從而影響了測試成績,如:
錦標賽一讀成“棉標賽”;輕描淡寫―讀成“輕描談寫”;詠嘆調(diào)(diao4)-讀成“詠嘆調(diào)(tiao2)”;征兆-讀成“征逃”;堆砌-讀成“堆徹”;謬(miu4)論-讀成“謬(miao4)論”;捧著-讀成“棒著”;霜-讀成“相”;潛(qian2)-讀成“淺(qian
例①:格外喜歡你的-*格外的喜歡你的
例②:有形而上的色彩-*有形/而上的色彩
例③:簡言之-*簡而言之-*簡單而言之
例④:朋友新燙了個頭-*朋友新燙了幾個頭-*朋友燙了幾個新頭
(注:以上標有星號的部分是讀錯的話語)
(四)考前準備不足
有不少藏族同學對普通話水平考試認識不足,不認真參加考前培訓,不了解考試流程,也缺乏一定的應試技巧,遇到難題難免內(nèi)心慌亂,難以及時恰當?shù)貞獙Α牟刈鍖W生各項測試分值來看,測試成績偏低的藏族學生往往是說話項目失分太多。除了受到母語影響、緊張等影響外,準備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只要認真準備,完全可以克服不流暢的弊端,但藏族學生往往在進入考場后的準備階段忙于應付第一、二題的識字問題,浪費了寶貴的整理話題思路的時間。而且在說話題目中,往往采取回答問題式的方式,比如話題“我喜歡的節(jié)日”,藏族學生往往直接回答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是什么以及為什么喜歡,而不加以具體說明,說上幾句就無話可說了。又如話題“學習普通話的體會”,他們通常會概括性的說幾句對普通話重要性的認識,而不具體說明自己如何練習普通話,導致幾句大話下來,自己也接不上自己的話,導致說話時間不夠或表達不流暢。
三、測試方式對藏族學生普通話測試成績的影響
普通話考試說話題范文5
關鍵詞:機輔測試;普通話;教學改革;措施
一、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開展的背景
2009年國家語委提出:加大力度推進普通話水平測試智能化工作,實現(xiàn)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力爭2010年在全國實現(xiàn)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目標。在2009年河北省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河北省語委提出要將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試點擴大到43個,并要求未列入試點范圍的測試站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力爭全部使用新系統(tǒng)和新測試方法。我院積極響應并配合國家語委和河北省語委的工作,于2009年下半年對普通話水平測試進行了改革,開始實行計算機輔助測試。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與以往的人工普通話水平測試在測試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將給我們普通話水平培訓工作帶來多方面的影響,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普通話培訓教學工作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變化。
二、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相對于人工測試的變化
(一)測試方式和測試環(huán)境上的變化
人工普通話水平測試是由兩名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對應試者進行的口試測試,應試者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面對的是兩名測試老師,測試的環(huán)境主要是在教室等安靜場所,每組測試在獨立的教室進行,互相之間不受影響。計算機輔助測試是通過科大訊飛的測試應用軟件,在測試機上按照測試程序進行測試,應試者在機輔測試時面對的是計算機,在整個過程中都是通過自己的操作進行測試,沒有測試員的提醒,這就要求測試者在測試前對機輔測試軟件和測試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機輔測試測試的環(huán)境一般是在機房,由一組人同時進行,由于機房電腦間距有限,測試者在測試時可能會受到周邊人員的影響。
(二)學生測試心理上的變化
在人工普通話測試中測試者面對的是兩名測試老師,這就使得一些發(fā)音不太好、語音水平較差的考生羞于開口,過度緊張,從而影響測試成績,而計算機輔助測試中測試者面對的只是臺電腦,只要參加過培訓,了解了測試程序即可,測試者一般在心理上比較放松,減輕了焦慮心理,在測試時比較容易反映出其真實的水平。但是由于電腦對應試者的監(jiān)管力度不如測試員,因此有些考生也會出現(xiàn)一些作弊行為,如:從網(wǎng)上下載第四題的說話內(nèi)容,夾帶紙條進入機房,或下載到手機上,在考試過程中念稿子,這樣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背稿子、重復等問題,從而影響了測試成績。
(三)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標準的變化
人工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整個評分過程都是由兩名測試員在測試結(jié)束后當場出分,一方面出分比較及時,另一方面,兩名測試員可以對測試者的語音面貌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打分上更加統(tǒng)一和一致;而機輔測試的評分前三道題是由測試系統(tǒng)直接給出分數(shù),第四道題是在測試結(jié)束后由測試員在電腦上單獨評分,這樣減少了測試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分值差距較大。另外,機輔測試對于第四題的評分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nèi)容,如:離題、內(nèi)容雷同以及無效話語的扣分等。
三、高校在機輔測試背景下的普通話教學改革措施
(一)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的課前培訓
我院普通話水平培訓課程主要是由學院已經(jīng)取得省級測試員資格的教師來擔任,測試第四題評分以及后期的復審工作也是由測試員來完成,測試員的教學水平和評分水平直接影響應試者的測試水平以及整個學院的普通話測試水平,而這些測試員在學歷、專業(yè)、年齡、職稱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且大部分為行政兼職教師。因此,在學生普通話培訓課程教學之前先要對所有測試員進行培訓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和評分任務。首先,對測試員的專業(yè)基礎,要不斷進行培訓、練習,糾正錯誤發(fā)音,不斷加強其專業(yè)水平;其次,商討并制定教學計劃,根據(jù)國家語委、省語委當年的政策、工作計劃以及當年參加測試的學生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要與時俱進,緊跟形勢,特別是機輔測試后要將機輔這一新內(nèi)容增加到教學內(nèi)容中去;再次,加強測試員的評分訓練、聽辨能力訓練,以進一步提高其測試能力。
(二)普通話培訓教學改革措施
測試員作為普通話培訓教學工作的實施者,在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地學習。伴隨著機輔測試的實施,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增加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改變原來以講課為主的教學方法,要將教、學、練結(jié)合在一起,讓學生多多練習,在教學中多增加一些繞口令、講故事等練習,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教學內(nèi)容上,要將機輔測試的內(nèi)容、程序、注意事項作為一個重點來講,將其貫穿到整個教學內(nèi)容中去,特別是評分標準的變化以及測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要重點、多次講解,避免測試時出現(xiàn)多次、多人測試失敗的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聽一些機輔測試中典型的扣分音頻,并穿插到評分標準扣分細節(jié)中進行分析解釋,避免學生在測試時再犯同樣的錯誤。
(三)加強學生計算機輔助測試應試技巧的指導
學生在測試中一共需要完成四道題的測試,前兩道題主要是考查測試者的語音發(fā)音基礎,輕聲、兒化等詞的發(fā)音,在測試過程中要注意讀音技巧,注意橫向朗讀、語速控制以及第二題根據(jù)會出現(xiàn)的輕聲、兒化音的次數(shù)在不確定發(fā)音的情況下猜測詞匯的發(fā)音,根據(jù)評分標準清楚如何扣分,才能在閱讀時有所取舍,特別是第三道題朗讀短文回讀和讀錯的扣分點是不同的,朗讀時在腦海中快速計算一下再決定是回讀還是直接跳過。
(四)引導學生說話練習,避免作弊行為的發(fā)生
普通話考試說話題范文6
【關鍵詞】 普通話水平測試;遠程呼叫;遠程學習支持;計算機自適應性考試
【中圖分類號】 G40-0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3)11—0074—06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個領域都在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尋求新的發(fā)展機遇。語言測試也不例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使用計算機對大規(guī)模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保存測試題庫和提供測試結(jié)果報告。80年代以后,傳統(tǒng)的基于紙筆的語言測試(Paper-and-Pencil Based Language Testing, PBLT)逐步發(fā)展為基于計算機的語言測試,并向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自適應性語言測試(Web-Based Individualized Self Adaptive Language Testing)邁進[1]。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ETS)于2005年正式推出了網(wǎng)絡版托福(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EFL)測量模式TOEFL iBT[2];全國大學英語考試(College English Test, CET,下文采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也從2008年開始了多次遠程網(wǎng)絡考試的實驗研究,為全面實現(xiàn)遠程化、網(wǎng)絡化和自適應性考試模式奠定了基礎。針對計算機自適應性語言測試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正在成為遠程教育測量模式研究的熱點[3]。
普通話水平測試(Putonghua Shuiping Ceshi, PSC)作為我國唯一一項面向漢語母語人的口語測試,也必然順應時代的需要,利用網(wǎng)絡實現(xiàn)管理、測試、培訓和研究的現(xiàn)代化。但尚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特點
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
作為語言測試的一種,普通話水平測試具有語言測試的共同屬性,但其自身存在著一定的獨特性,需要探求獨特的問題解決方案。
1. 高測試級別及其帶來的高風險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guī)定:“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等級標準;對尚未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這為普通話水平測試奠定了法治基礎,也確立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的高級別特性。現(xiàn)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姚喜雙指出,“普通話水平測試不是一般的學術性測試,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關系到推普大業(yè)的一項測試”[4]。從社會維度來看,“當一項考試的結(jié)果用于考試以外的目的時,該考試結(jié)果(分數(shù)或證書)就獲得了社會權(quán)重,這項考試就變成了高風險考試”[5]。
2. 大規(guī)模測試及其帶來的高資源配置問題
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已經(jīng)成為我國教師、播音員、主持人、影視從業(yè)人員、公務員等行業(yè)的準入條件;香港的招聘廣告也有60-70%會提出對普通話水平的要求[6]。這些因素推動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自1995年實施以來,全國已有約4000萬人次參加了普通話水平測試,近幾年的年測試量保持在300萬人次左右。與托福(TOEFL)、雅思(IELTS)等大規(guī)模語言測試相比,普通話水平測試已經(jīng)是不折不扣的大規(guī)模語言測試。為滿足應試需要和保證評測的信度,國家及各省級普通話培訓測試機構(gòu)已經(jīng)培訓了5萬余名測試員。但是,不管這支測試員隊伍如何勤勉敬業(yè)、甘于奉獻,遠距離、長時間的人員調(diào)配對測試組織方來說仍然是一個難題。
3. 純口語測試及其帶來的實施困難問題
托福(TOEFL)、雅思(IELTS)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CET-6)等語言測試,無論是從作答內(nèi)容還是作答方式來看,都以筆試為主,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系統(tǒng)和測試方法,而且相互之間參考價值很高。普通話水平測試與這些測試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是完全的口語測試,對測試成績的評判主要取決于測試者對應試者發(fā)出的語音信號及其表達的內(nèi)容信息的評價[7]。普通話水平測試完全口試的測試形式使得成績的評判常常面臨準確性的挑戰(zhàn)。
雖然有研究者指出,口語測試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對被試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上,通常認為面試型口語考試(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 OPI)是最具真實性的口語考試方式[8],但是,由于是一種主觀性的語言測試,許多教師和測試專家都承認口語測試很難做到客觀公正,其信度往往較低[9]。菲利普·利文斯(Filip Lievens)指出,對被試口語水平的最終評價始終無法擺脫評分員主觀判斷誤差的影響[10]。
另外,純口語形式一般采用人工測試,費時費力,增加了人力財力投入。根據(jù)趙昌漢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面對面口語測試實考情況的調(diào)查,兩名測試員在每天工作8小時的情況下最多能測試64名考生;雅思口語考試的面試員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測試16人[11]。同樣,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考場,兩名測試員一天的測試量也只能是15-20人,否則就很難保證質(zhì)量。而且,測試員的動作、表情、語氣語調(diào)、施測態(tài)度和綜合印象等,都是應試者產(chǎn)生焦慮情緒的影響因素,都會影響應試者測試水平的發(fā)揮[12]。
三、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普通話
水平測試的可能性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在現(xiàn)代信息網(wǎng)絡技術和大規(guī)模計算機語言測試學科發(fā)展背景下醞釀、誕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其信息化建設受到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
2004年9月,普通話水平測試國家題庫系統(tǒng)通過鑒定;2005年8月,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上線,逐步實現(xiàn)了信息管理的遠程化、自動化和無紙化。目前采用的 “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以《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為基礎,可準確地對“命題說話”之外的所有測試題型實現(xiàn)自動評測,并可以自動檢測發(fā)音者存在的語音錯誤和缺陷,對使用者高效提升普通話口語水平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13]。據(jù)報告,2007年開展“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試點當年,就有27萬人參加了計算機輔助測試;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國累計參加計算機輔助測試的考生總數(shù)達到589萬人次。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的應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工測試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
1. 規(guī)范了測試程序,體現(xiàn)了國家級測試的客觀公正性
與人工測試相比,“機測”優(yōu)化了測試手段,規(guī)范了測試程序,統(tǒng)一了測試標準,降低了測試成本,提高了測試效率,體現(xiàn)了國家級測試的客觀性和公平性[14]。試點單位也普遍認可計算機輔助測試具有“測試效率高、組織難度降低、管理更加規(guī)范、客觀性強、公平公正”等優(yōu)點[15]。
2. 避免了測試員在場引發(fā)的心理壓力
對使用Skype網(wǎng)絡語音電話進行英語口語測試的實證研究表明:考生對遠程口語測試表現(xiàn)出很高的積極性,在“語言輸出的真實性”、“內(nèi)容效度”和“焦慮程度”等方面,普遍認為遠程條件下的表現(xiàn)更令人滿意[16]。實施基于網(wǎng)絡的遠程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也可以有效緩解應試人員面對面測試時的心理壓力。
3. 緩解了大規(guī)模測試的資源配置問題
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對前三項測試內(nèi)容的自動評分,應試人完成測試后立即生成評分結(jié)果,測試員只需要對第四項進行評測,該項內(nèi)容測試時間為3分鐘,大大提高了整體評測效率。有的測試站一天可以完成幾百人次的測試,這是人工測試難以實現(xiàn)的。
四、網(wǎng)絡化普通話水平測試的
主要問題及其改進策略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的實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考試的客觀性,緩解了應試者的心理壓力,節(jié)約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但是,有研究者認為,該系統(tǒng)能夠解決的問題有限,其準確性與可操作性有待于進一步提高[17]。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將前三項作為整體進行匯總的綜合評分方式,會使第一項“讀單音節(jié)字詞”和第二項“讀多音節(jié)詞匯”的測試意義不明顯。有研究者指出,該系統(tǒng)對高分段(如一級甲等)以及低分段(如三級乙等)甚至以下的成績判定和人工測試的誤差較大[18]。鑒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改進策略:
(一)利用網(wǎng)絡技術改進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施測和評分方式
《大綱》規(guī)定,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中采用的是四種題型[19]:①讀單音節(jié)字詞(不含輕聲、兒化音節(jié)),測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diào)讀音的標準程度;②讀多音節(jié)詞語,測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變調(diào)、輕聲、兒化讀音的標準程度;③朗讀短文,測查應試人使用普通話朗讀書面作品的水平,在測查聲母、韻母、聲調(diào)讀音標準程度的同時,重點測查連續(xù)音變、停連、語調(diào)以及流暢程度;④命題說話,測查應試人在無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水平,重點測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匯語法規(guī)范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
按《大綱》的設計,每種題型有著不同的目的,也有著不同的評分標準,人工測試時會分別給出每一種題型的成績,從中能夠清晰地分析應試人在各個題型上的表現(xiàn)。而當前的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將前三項作為整體進行綜合評分,體現(xiàn)不出《大綱》的設計精神,給應試人的反饋信息不夠充分和具體。
1. 合理利用技術,改善第一、二項測試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
從第一項“讀單音節(jié)字詞”和第二項“讀多音節(jié)詞語”的試題呈現(xiàn)方式來看,當前的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只是“人測”的“平移”(如圖1所示)。
雖然采取分色的方式提示不同的文字行,但對有些人來說,“由于不習慣前兩題計算機視頻顯示的藍黑相間字體,導致應試者漏字、漏行現(xiàn)象存在”[20]。要避免這些情況,應當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屏幕閱讀與書籍閱讀的區(qū)別。
(1)依靠詳細的受試者分析,提供友好的用戶界面
以現(xiàn)有的呈現(xiàn)方式,就是在平時也難免出現(xiàn)“漏字”、“串行”現(xiàn)象,更何況是在參加具有“高風險”性質(zhì)的國家級考試現(xiàn)場。而右下角的“下一題”按鈕,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只要點擊,都會自動結(jié)束當前題目的測試,直接進入“下一題”。如果應試者在考試過程中出現(xiàn)誤操作,除了取得低等級或不合格之外,“重考”往往是唯一的結(jié)局。作為一套高質(zhì)量的系統(tǒng),除了要提供必備的功能(如這里的試題呈現(xiàn)、時間提醒、音量提示等)之外,還應該考慮到以什么樣的方式避免用戶出現(xiàn)誤操作,以及在出現(xiàn)誤操作時的急救措施。
(2)發(fā)揮技術支持能力,提高測試目的的契合度
以第一項“讀單音節(jié)字詞”為例,試卷的編排有一定的規(guī)定性,在順序上,音節(jié)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測試要素連續(xù)出現(xiàn),以此來考查應試人對普通話音節(jié)的聲母、韻母、聲調(diào)等要素的掌握情況。人工施測時,如果出現(xiàn)不按順序朗讀的情況,測試員會進行干預。在機輔測試中沒有測試員干預,應試人的隨意朗讀就違背了試題的設計理念。另外,對讀錯但沒有讀出下一個字詞前以第2次讀音為準的規(guī)則、字詞讀音缺陷和錯誤的扣分規(guī)則,測試軟件不能詳細反映出來[21]。如果不以“屏”為單位來呈現(xiàn)試題,就可以擺脫這樣的“順序”關系依賴,準確地建立試題與應答之間的映射關系,不僅提高了評測的信度,對于測試題目的重現(xiàn)和結(jié)果的復審,也提供了基礎和便利。
(3)合理規(guī)劃各測試項的原子單位,提高真正意義上的自動化
當前系統(tǒng)采用的是固定的試卷組合方式,使得試卷的曝光率很高。以河北省為例,目前采用的是十套試題,經(jīng)過幾年的測試,所有內(nèi)容已成為公開的秘密。有研究者建議,題庫內(nèi)的單音節(jié)字詞、雙音節(jié)詞語、短文及說話題目應各有足夠數(shù)量,每一套試題的形成應由題庫內(nèi)不同類型的題隨機搭配組成[22]。這種在四項測試類別之間進行隨機搭配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試卷的曝光率,但效果有限。要實現(xiàn)目前主流的計算機自適應測試,尚需時日。
其他單位研發(fā)過的“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系統(tǒng)”,以實驗語音學和計算機語音信息處理為基礎,建立了集圖形、音頻、文字為一體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各等級標準數(shù)據(jù)庫”,通過不同等級樣本音波圖、語圖、音高圖、音強圖、audio音頻的對比,客觀地展現(xiàn)出普通話水平測試不同等級的語言面貌和各種數(shù)據(jù),為《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提供言語聲學的數(shù)據(jù)支持[23],是一種有效的探索。
2. 嘗試引入遠程服務呼叫改善第三、四項測試內(nèi)容的實施方式
現(xiàn)有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對第三項“朗讀短文”采取了全面的自動評判,而作為分值最重的“命題說話”,則是唯一還在采用人工評分的測試項目。有研究者指出,朗讀中根據(jù)回讀次數(shù)扣分,增、漏、錯讀字音每一個音節(jié)0.1分的扣分要求,朗讀中自然流暢,語調(diào)偏誤等重點考查項目上的評分細則,測試軟件不能詳細反映出來[24]。口語交際中的說話和書面交際中的寫作都很難采用純客觀題的形式加以考查,對這類綜合性主觀題進行計算機自動評分是個難題。計算機口語考試(Computerized 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 COPI)是以犧牲部分交際真實性為代價來提高測試的可行性與評分的可靠性的[25]。Versant英語口語測試(The Versant English Test)號稱“世界上第一個使用語音識別和處理技術的全自動口語考試”,能對跟讀單詞的準確性、發(fā)音、朗讀流暢性進行評分,全球多個學術、商業(yè)和政府組織都用來對求職者、雇員、學生或國際助教的英語口語能力進行評估。但研究表明,Versant英語口語測試的六類試題中,能夠考查到語篇運用能力的復述故事和開放問答題并不參與評分,但考生的作答會被保留下來“供相關授權(quán)人員審核”[26]。為盡量保證測試評分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托福目前采用人工評分和自動評分相結(jié)合的辦法,人工評分主要評測作文的內(nèi)容和意義,自動評分主要對語言特征進行評分[27]。可見,對同一測試內(nèi)容采用人工評分和自動評分相結(jié)合的方法,得到較廣泛的認可。因此,本文提出對第三項“朗讀短文”采用自動評分和遠程實時人工評分相結(jié)合的辦法,而對第四項“命題說話”采用遠程實時人工評分的辦法,這需要通過遠程呼叫中心服務的形式來實現(xiàn)。
當前,在遠程教育中,已經(jīng)采用并在不斷強化呼叫中心式(Call Center)的實時學習支持服務功能,它所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將Web服務系統(tǒng)和語音服務系統(tǒng)相結(jié)合,提供教學信息和資源的全方位教學服務;建立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CC,提供教與學雙向交互服務,如文本交談、語音電話、網(wǎng)上協(xié)作等;利用遠程坐席服務建立專家答疑系統(tǒng)等[28]。
借鑒這一研究成果,本文對現(xiàn)有省中心拓撲結(jié)構(gòu)進行改造,將連接測試員的評測機(目前只用來調(diào)取第四項“命題說話”的考試錄音,并進行評測),改為基于遠程網(wǎng)絡呼叫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呼叫中心”,其拓撲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
其業(yè)務流程相應的更改如下:
① 當考生開始應答第三、四題時,通過呼叫中心與在線的測試員發(fā)出服務請求;
② 測試員接受測試任務后,建立單向語音連接,并在測試員端啟動相應的評分系統(tǒng);
③ 考生回答完該測試題目后,測試員回傳其評分數(shù)據(jù),斷開本次呼叫連接;
④ 管理系統(tǒng)獲取各測試員(2-3位)對該考生本次測試的成績,進行評分匯總,生成結(jié)果報告;
⑤ 考試結(jié)束。
引入遠程實時在線測試服務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對于第三項“朗讀短文”,可以改善當前采用完全自動評分帶來的不確定性;其次,實現(xiàn)了對第四項“命題說話”的實時測試,使得考生在測試結(jié)束后幾分鐘之內(nèi)就可以得到最終結(jié)果,進一步提高反饋效果;再次,實現(xiàn)測試員的遠程接入,減少測試員的遠距離移動,提高了靈活性;最后,可以實現(xiàn)全國范圍內(nèi)測試員的整體調(diào)配。
(二)基于網(wǎng)絡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應該為遠程學習者提供學習和培訓支持服務
語言測試與語言教學密不可分,測試的終極目的是促進學習,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目的就是為了“以測促訓”,促進普通話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作為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以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物化文明為實體而“無縫嵌入”現(xiàn)代學習活動之中,是人類技術的外在表現(xiàn),使現(xiàn)代學習的外在表現(xiàn)形態(tài)發(fā)生了不同以往的變化[29]。基于網(wǎng)絡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本身應該為遠程學習者提供學習和培訓支持服務。通過參加測試,讓學習者得到反饋信息,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學習。在國外的第二語言測試領域,以歐洲語言共同框架(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CEFR)為基礎開發(fā)的、由計算機傳輸?shù)拇笠?guī)模自我評估和診斷性測試系統(tǒng)(DIALANG),能為語言學習者提供歐盟39種語言學習的自我評估和診斷結(jié)果[30]。目前的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只能提供針對前三項總體的得分評測,沒有細化到各測試項,關于語調(diào)和流暢程度等要素的評測也是缺失的,對應試人準備下一次測試和真正改善學習情況來說,這些信息就顯得非常有限了。利用現(xiàn)有的網(wǎng)絡技術,實現(xiàn)與人工測試相似的分離式評分,對各個項目分別評分,這樣的結(jié)果能夠反映應試人究竟在哪些評分項目上存在不足。如果應試人在參加完測試之后不僅拿到等級證書,還能拿到一份診斷說明,接下去的學習就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對學習者來說真是功莫大焉。因此,計算機輔助測試帶來的改變不僅是測試手段的現(xiàn)代化,還包括對語言能力的認識和學習普通話的方式的改變。
五、結(jié)語
在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上,時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的李宇明教授曾描繪了普通話培訓測試現(xiàn)代化建設的藍圖,“普通話培訓測試手段的現(xiàn)代化,就是利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及相關的現(xiàn)代技術設備,使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從管理、測試、培訓到研究都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31]。前兩個方面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多媒體的遠程培訓課程還主要是自發(fā)的探索和小范圍的應用,利用計算機建立關于普通話培訓測試的知識庫和用于普通話培訓測試研究的語音數(shù)據(jù)庫,以及對這些數(shù)據(jù)庫的開發(fā)利用等,更是有待加緊進行。本文針對現(xiàn)有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對第一、二項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的改善,對前三項采取綜合評分所導致的準確度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以“字”、“詞語”為單位,更有利于不斷積累數(shù)據(jù),為后續(xù)研究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就可否精簡現(xiàn)有測試內(nèi)容,以縮短測試時間、降低測試成本,以及能否只采用必要的測試內(nèi)容對應試人的普通話標準程度和規(guī)范程度做出準確的評測等問題,已經(jīng)催生了計算機自適應性測試(Computer Adaptive Testing, CAT)這種形式。但是,現(xiàn)有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tǒng)要實現(xiàn)自適應性測試尚有很遠的路要走。
本研究提出的改進策略,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也可能引發(fā)相應的問題。
1. 對以字、詞為單位進行屏幕呈現(xiàn),上百個字、詞,其操作所需的時間、可能引發(fā)的誤操作等,目前還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的試驗研究;是否具備與印刷版測試材料具備同等的效度等問題也需要進一步開展研究。
2. 引入遠程呼叫服務后,如何實現(xiàn)全國范圍內(nèi)測試員的資源配置,使之公平地服務于普通話水平測試業(yè)務,如何公平地對其進行評價,需要一整套改革方案。
3. 采用人工評分和自動評分相結(jié)合的辦法,并沒有改變“命題說話”項人工評分的現(xiàn)狀,如何部分地實現(xiàn)“命題說話”項的自動評測,非常值得探討。
4. 提供的改進策略,基本上還是以測試站、測試中心為基礎施測的,尚不能實現(xiàn)“時時、處處”的網(wǎng)絡語言測試服務。尤其是對高風險、高級別的測試而言,遠程呼叫服務為實現(xiàn)“時時、處處”的網(wǎng)絡語言測試服務,提供了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撐,但是,如何識別應試者的身份、防止考試過程中的舞弊行為等,這也是目前各語言測試都采用“考場”制的原因之一,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孔文,李清華. 基于計算機的語言測試及其效度驗證[J]. 外語界,2009,(3):66-73.
[2] Fulcher G. Practical Language Testing[M]. London: Hodder Education, 2010.
[3] 柴省三.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遠程CAT閱讀測試模式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13,(6):81-87.
[4] 姚喜雙. 推普工作的重要抓手——談依法推進的普通話水平測試[J]. 語言文字應用,2010,(3):26-34.
[5] 楊惠中,桂詩春. 語言測試的社會學思考[J]. 現(xiàn)代外語,2007,(4):368-374.
[6] 宋欣橋. 普通話水平測試在香港的基本屬性及未來發(fā)展[J]. 語言文字應用,2008,(1):100-105.
[7][17][23] 王渝光,姚一斌,楊瑞鯤等.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系統(tǒng)研究[A]. 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北京:語文出版社,2009:215-222.
[8] 金艷.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思路與未來展望——解讀《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試行)》[J]. 中國大學教學, 2005,(5):49-53.
[9] Shohamy, E., Reves, T., and Bejarano, Y. Introducing a new comprehensive test of oral proficiency[J]. ELT Journal, 1986, 40(3): 212-220.
[10] Lievens, F. Assessor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Accuracy, Interrater Reliability,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1, 86(2): 255-264.
[11] 趙昌漢. 高校英語大規(guī)模網(wǎng)絡化口語測試的可行性與技術設計[J]. 外語電化教學,2012,(7):39-44.
[12] 馬紅英,劉春玲. PSC過程中測試員對應試者焦慮情緒的影響研究[A]. 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217-232.
[13][22] 黃謙,張小俊,趙秀宏.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4):122-124.
[14][20] 韋素玲,黃令,楊樹喆. 淺析提高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質(zhì)量的策略[J]. 高教論壇,2009,(12):37-40.
[15] 韓玉華.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試點地區(qū)的調(diào)查研究[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3):29-33.
[16] 趙春榮,劉永權(quán). 遠程條件下英語口語測試新探索——一項基于Skype網(wǎng)絡語音電話進行英語口語測試的實證研究[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2,22(2):95-98.
[18][21][24] 雷峻.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的問題思考及技術對策[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13):160-163.
[19]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編制. 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Z].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5] 戴朝暉. 計算機口語考試信度研究[J]. 外語電化教學,2011,(3): 45-50.
[26] 程蒙蒙. Versant英語口語測試:特點分析及其啟示[J]. 中國考試,2012,(8):52-57.
[27] TOEFL官方網(wǎng)站. TOEFL iBT: About the Test[EB/OL]. [2013-05-24]. http:///toefl.
[28] 潘國清. 用呼叫中心技術構(gòu)建學習支持平臺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13,(10):84-89.
[29] 李芒. 學習生存性視域中的信息化學習方式[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38-43.
[30] Council of Europ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CEFR) [EB/OL]. [2013-05-24].http://coe.int/t/dg4/linguistic/CADRE1_EN.asp.
[31] 李宇明. 論普通話培訓測試手段的現(xiàn)代化[A]. 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1-8.
收稿日期: 201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