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低碳社區創建方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低碳社區創建方案范文1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深入宣傳我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既有成果,引導居民切實履行呵護環境的責任,自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養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激發全社會持久的環保熱情,為把創建成“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作出新的貢獻。
二、活動主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2013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主題為: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厲行節約,國家環境保護部確定的中國宣傳主題為:同呼吸共奮斗。中國主題旨在釋放和傳遞建設美麗中國人人共享、人人有責的信息,倡導在一片藍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個公民都應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同時突出當前以防治PM2.5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希望全社會群策群力,共同行動,積極參與到防治大氣污染的行動中來,從人人參與、注重節約和環保的角度呼應世界主題。
三、活動時間
2013年5月下旬——6月30日
四、活動內容
1、“你我攜手環保共享一片藍天”知識圖片展。
為了增加公眾對環境大氣污染、PM2.5治理、污染減排、低碳生活、綠色消費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區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開展的一系列重點工程,以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六五”環境宣傳月期間,特意制作“你我攜手環保共享一片藍天”知識圖片展,內容涵蓋油氣回收、高污染禁燃區整治、藍天工程、污染減排以及百姓關注的PM2.5、大氣霧霾、危險廢物、低碳舉措等相關內容。6月“宣傳月”活動期間,知識展板在基層板塊、區機關大院、相關社區展出,擴大宣傳覆蓋面。
2、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演練
6月份,在眾合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舉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活動。模擬企業運送危廢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在廠區發生側翻導致廢乳化液泄露事故,通過企業自救和環保局協助共同做好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減少事故危害。舉行應急演練活動當天,邀請市、區主流媒體宣傳報導現場活動開展情況。
3、媒體宣傳活動
6月4日在《新》上刊登一個專版,全面展示我區藍天工程、污染減排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宣傳月”活動期間,根據實際情況,在《新》報上陸續刊登“六·五”宣傳活動報道。
4、開展“綠色低碳進社區學?!被顒?/p>
6月5日,聯合榮巷街道開展環保宣傳服務活動,走進梁溪社區介紹低碳知識,接受環保咨詢,發放“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倡議書,同時向居民發放環保書籍、環保袋等宣傳品?;顒赢斕?,現場拉開“你我攜手環保共享一片藍天”簽名橫幅,讓居民簽名。此外,再有針對性選擇1至2個社區開展“綠色低碳進社區”服務活動。
為配合5月份的科普宣傳周活動,在5月下旬,選擇蠡湖街道美湖社區開展以“節能減排,綠色生活家庭行動”為主題的知識講座,選擇市太湖格致中學開展以“環境與人類生存”為主題的知識講座,進一步增加居民和學生的低碳環保知識,鼓勵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生活,為節能減排貢獻力量。
5、舉行“環保開放日”活動
在“六·五”宣傳日期間,組織開展“環保開放日”活動。30位市民可通過撥打電話的方式報名參與到開放日的活動中來。開放日當天,市民聽取近年來我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參觀在線監控中心、環境監測站實驗室。旨在通過活動,讓市民進一步了解我區環境保護的日常工作、保護水源水質的措施和企業污水排放等情況。
6、做好“美麗行”板塊宣傳
“六五”環境宣傳月期間,配合市委宣傳部和市環保局做好“美麗行”板塊宣傳工作。屆時,省市級媒體將對我區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進行宣傳報道。結合我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將太湖綜合治理——生態修復作為亮點進行宣傳,重點拍攝長廣溪和環太湖生態防護林。
7、開展環保局黨員干部下社區活動
根據區環保局機關干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服務聯系基層)活動要求,全局黨員、干部在“環境月”活動期間,要結合本職工作、社區特點、“六·五”宣傳主題到掛鉤聯系的社區指導、幫助、并參加“環境月”宣傳活動,當1天志愿者或者參加1次環保公益活動。
8、繼續推進湖濱商業街“低碳餐飲示范街”創建活動
在去年湖濱商業街創建“低碳餐飲示范街”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低碳餐飲示范店”的創建和評比活動,旨在強調綠色消費的理念,喚起社會公眾轉變消費觀念和行為,選擇綠色產品,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各鎮、開發區、街道、各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環境月”宣傳活動的意義,高度重視環境月的宣傳工作,把組織開展好這一活動作為助推經濟轉型、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創新舉措,落實責任,精心安排,確?;顒尤〉脤嵭?。各鎮、街道要結合轄區特點,至少策劃一項與今年環境主題相關的特色活動,在5月24日前把宣傳活動方案報區環保局宣教法制科。
低碳社區創建方案范文2
節能領跑綠色發展倡議書一
全區各單位、各位居民:
建設大美房山,讓房山的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是我們共同的愿景,也是我們每個房山人的責任。6月12日至18日為全國節能宣傳周、6月14日為全國低碳日,房山區節能減碳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全區各單位和居民發出節能領跑 綠色發展的倡議:動圖
公共機構率先垂范,嚴格踐行全市節水、節能、限溫標準,限開空調節電我先行,多走樓梯綠色健康,電子辦公節紙又高效,步行單車公交出行綠色低碳,多用日光照明、高效照明,節水集水珍惜水資源,干部身體力行,示范帶動全民。6月14日區直機關能源緊缺體驗日,辦公區域限開空調,日光照明,三層以下停開電梯,雙面打印,工作人員踐行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內步行,3公里內騎自行車,5公里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一步提高能源危機意識和高效利用意識,實現綠色低碳。
企業單位綠色發展,積極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構建高效、循環、低碳、減排的生產方式,全力推進清潔能源低碳改造;培養綠色、清潔、健康、節約的能源消費模式。創建低碳生活,發展低碳經濟,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居家生活節能低碳,從身邊點滴做起,節約每一度電,避免白晝燈、杜絕長明燈珍惜每一滴水,控制用水量,提高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一水多用;節約每一粒米,飯菜適量不浪費,聚餐會客不奢侈,以光盤為榮,以剩飯為恥;少用一次性制品,多用耐用品,杜絕白色污染。讓我們共同行動,勇做節能低碳的實踐者和排頭兵。
值此2019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之際,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營造人人節能、處處低碳、節約資源、綠色發展的社會氛圍,共同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新房山,為實現全區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房山區節能減碳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9年6月
節能領跑綠色發展倡議書二
各位居民:
建設美麗烏蘭察布,讓烏蘭察布的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是我們共同的愿景,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6月12日至18日為全國節能宣傳周、6月14日為全國低碳日,新體路街道外運社區向轄區居民發出節能領跑綠色發展的倡議:
社區率先垂范,省電節電我先行,多走樓梯綠色健康,電子辦公省紙又高效,步行單車公交出行綠色低碳,多用日光照明、高效照明,節水集水珍惜水資源,社區身體力行,示范帶動全民。
居家生活節能低碳,從身邊點滴做起,節約每一度電,避免白晝燈、杜絕長明燈珍惜每一滴水,控制用水量,提高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一水多用;節約每一粒米,飯菜適量不浪費,聚餐會客不奢侈,以光盤為榮,以剩飯為恥;少用一次性制品,多用耐用品,杜絕白色污染。讓我們共同行動,勇做節能低碳的實踐者和排頭兵。
值此2019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之際,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營造人人節能、處處低碳、節約資源、綠色發展的社會氛圍,共同為建設資源節約型新烏蘭察布市而努力。
低碳社區創建方案范文3
xx年,**社區緊緊抓住XX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這個有利契機,社區文化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構建和諧文化為著眼點,堅持改革、強化管理,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社區文化體育事業呈現出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致力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加強
堅持社區文化建設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實施,著力抓陣地、抓隊伍、抓活動,使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1、宣傳文化建設成績喜人。為切實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社區工作人員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入戶宣傳中,在第六次人口入戶普查中,都對“社區老年大學”加以宣傳,讓更多的居民加入進來學習文化、增加知識、溝通鄰里感情。
2、“益民書屋”工程建設步伐加快?!耙婷駮荨惫こ淘谏霞夘I導的統一部署下,在原有的社區圖書室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所有書籍統一編號、登記、上架方便居民借閱。
3、社區文化陣地得到加強。xx年社區文化建設空前重視,加大了文化建設力度。還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傳統載體,組織力量,采取靈活的方式方法,深入引導居民文明,積極主動引導居民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改變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先后組織青少年廢報紙環保服裝秀活動、“童心愛環?!吞紡奈易銎稹迸_灣志愿者環保講座、學習脊柱保健操、清明節移風易俗祭先人、科學健身在我身邊、精彩夏日我為創建文明城區增姿添彩、“爭創文明顯身手競技場上顯風流”乒乓球南新園社區轄區社會單位聯誼賽等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近百余場次,有效地擴大先進文化的感染力,促進居民轉變觀念。成立了眾多的居民業余文化隊伍,常年開展各種文藝演出活動,積極參與地區、區、市里舉辦的文化活動。
(二)創新服務方式,群眾文化開展有聲有色
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圍繞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精心指導和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群眾文化隊伍日益壯大。一是社區文化隊伍飛速發展。近幾年,社區中老年文藝演出隊伍如雨后春筍,發展十分迅速,紛紛利用現有設施廣泛開展文藝演出活動,活躍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對各活動點文化隊伍的基本情況進行造冊登記,建立臺帳,并安排專業骨干現場輔導、組織演出、提供信息。目前,有各類文體隊伍有13支。
(三)文體隊伍水平不斷提高。
1.節日文化活動迭起。元旦、紅五月、春節期間,以和諧文化、文明創建為主線,舉辦了春節聯歡會、紅五月歌詠比賽、百姓書畫走進首圖大展廳——暨****社區百家中國畫壇作品展等一系列文體活動,營造了獨特的春節文化氛圍。依據居民的需求社區組建了藝術表演隊,并為居民、警營、敬老院進行了表演和慰問演出。
2.文化活動連續不斷。依托社區老年大學這個文化活動的平臺,開展了“書畫展”、“關懷老干部童叟齊樂”、“歡樂重陽”、“歡樂賽事”系列活動,實現了每天都有小型文體活動,每周都有中型文體活動,每月都有大型文體活動的發展目標。
3.文化工程建設穩步推進。為居民、工地放映電影。預計至年底,我們將完成50場放映任務。
(四)唱響全民健身日、讀書日,健身和文化同步發展
我社區積極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堅持以有影響、有規模、有聲勢、有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為原則,注重大型活動和小型多樣的活動相結合,組織一系列群眾體育健身活動,促進了廣大群眾體育意識和健身意識的提高。一是組織傳統、大型的群體活動。先后開展了多個方面的群眾體育活動,如趣味游園活動、寶寶趣味運動會、乒乓球比賽等。二是做好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設工作,先在新建設小區安置了9套全民健身器材;在老小區更新6套全民健身器材。使群眾體育活動輻射范圍更廣泛、開展更豐富多彩。
(五)堅持依法行政,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低碳社區創建方案范文4
今年的8月15日(農歷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又稱“鬼節”,是我國人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為切實做好“中元節”期間群眾祭掃活動的宣傳引導、安全保障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以南昌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倡導殯葬改革新風尚,努力實現文明祭掃、低碳祭掃,發揮中國傳統節日在傳承傳統美德、弘揚中華文化、深化殯葬改革、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二、活動主題
保護環境 文明祭掃
三、工作內容
(一)強化預防措施,確保祭掃安全
樹立安全防范特別是消防安全意識,針對“中元節”期間群眾祭掃時間相對集中的特點,提早制定工作方案,認真查找安全隱患,確保責任明確、人員到位。要建立應急值班制度,做好祭掃設施及周邊的防火和交通秩序維護工作,保證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
(二)積極宣傳引導,樹立文明祭掃新風尚
開展以“保護環境 文明祭掃”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做好文明祭掃新風尚的宣傳引導工作,要大力宣傳殯葬管理、防火安全等有關法規政策,倡導文明祭掃新風尚、新動向;推廣生態、環保、文明、節儉的葬式葬法祭掃方式;引導群眾自覺抵制迷信低俗、愚昧落后的祭掃習俗。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文明祭掃是提升城市環境面貌的具體體現,也是樹立良好社會風尚、培養市民文明素質的具體措施。各街道、鎮、園要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做到處置及時妥當、措施得力有效,確保“中元節”期間祭掃文明、安全、有序進行。
( 二 )要與文明創建工作相結合 。按照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檢查要求,結合工作實際,以文明創建為契機,廣泛深入地開展活動。要充分發揮各單位、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教育引導,抓好市民素質教育。
(三)加強宣傳,典型引導 。要借助新聞媒體宣傳、印發宣傳材料、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樹立殯葬祭掃新觀念。要從凈化市容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多視角,廣泛宣傳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積極倡導低碳、生態、文明祭掃活動。要認真落實黨員干部文明辦喪承諾制度,規范黨員干部在喪事活動中的行為,充分發揮模范作用,帶頭革除喪葬陋俗,帶頭樹立文明新風。
(四)創新方式,豐富內涵 。各街道、鎮、園,各村(居)委會要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組織街道、社區相關人員,通過告示、上門宣傳、輿論引導等多形式,宣傳文明祭祀理念,倡導文明祭祀新風,抵制傳統祭祀陋習。要緊緊圍繞“保護環境、文明祭掃”這一宣傳主題,倡導以鮮花代替紙錢、網上祭祀、“感恩”祭先人、家庭“追思會” 、載種綠樹、疊千紙鶴、放河燈等文明環保的祭掃方式。對仍有一些將“疊紙綻”做為緬懷故人的群眾,各街道、鎮、園根據實際情況,以社區為單位,選擇1-2處不影響交通和市容的空坪隙地,設置集中焚燒點,實行定時、定人、定點管理,配置鞭炮燃放桶,為廣大市民到規范地點焚燒祭掃提供方便和保障。社工要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技巧,主動推出一些健康文明的祭掃方式,積極引導群眾將祭掃活動從注重實物祭奠向關注心理需求的方向發展
低碳社區創建方案范文5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產品服務系統設計 生態社區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6)010084-02
當今世界,人類正面臨著全球變暖、氣候異常、災難頻發、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這些危害的出現使這個世界正在接近不可持續的邊緣。1987年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要求經濟發展、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一致,讓子孫后代能夠享受充分和良好的資源環境。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提出的可持續設計力圖通過設計實踐、設計教育和設計研究等手段來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它的概念興起于布倫特蘭會議后,20世紀90年代末達到。在此期間,產品服務系統設計作為一種創新的設計戰略迅速崛起,它將設計從只關注“物化產品”轉變為“系統解決方案”,并著重關注環境問題。
1 產品服務系統設計
可持續設計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低環境影響的“綠色設計”、以產品生命周期設計思考為主的“生態設計”、二十一世紀后的基于生態效率的“產品服務系統設計”和為社會公平和諧的“社會創新設計”。其中產品服務系統設計理念近幾年來逐漸受到重視。產品服務系統(Product Service-System,PSS)關鍵思想是:從單一的設計和銷售“物質化產品”轉向為用戶提供一整套的產品與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PSSD主要針對PSS涉及的戰略、概念、產品(包括物質和非物質的)、管理、流程、服務、使用和回收等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設計。與綠色設計、生態設計不同的是,它以解決根本問題為出發點,應用產品和服務結合的方式來提出用戶滿意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在產品服務系統設計中,服務與產品共同成為了設計的重點。某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無形的活動過程都可稱之為服務,它是無處不在的、無形的、非物質化的。目前,隨著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趨勢,服務業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社會化程度和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市場經濟從“產品競爭”逐漸轉化為“服務競爭”。服務設計作為“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戰略是服務經濟與設計結合的產物,它研究如何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從而提高用戶滿意度和推動服務向前發展。產品服務系統設計轉變了傳統的設計思維,應用服務設計特點創造“可持續解決方案”,引領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P55從概念的提出到現在僅有十幾年的時間,在國外的發展較成熟,國內起步較晚。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和設計提案兩方面,理論研究關注基本概念、分類以及方法的研究,設計提案主要涉及現實案例和工作坊提案。目前成功的現實案例有汽車租賃服務、洗衣共享服務、供暖和供電服務等,工作坊提案主要集中在解決居民生活遇到的難題或改善現有不可持續生活方式等方面。從目前現有文獻和案例研究可以發現,其理論研究和提案僅僅針對解決單一問題點,缺乏一定范圍內完整的體系構建方案。
2 生態社區規劃
“社區”(Commun.ty) -詞源于拉丁語,是指聚集在一定范圍內的,具有一定的人口數量、一定規模的設施、一定特征的文化的生活區域。20世紀60年代,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首先正式提出了生態社區(ecological community)的概念。生態社區又被稱為綠色社區(green community)、可持續社區(sustainable community)、宜居社區(Livable community)、生態鄰里(Ecological Neighborhood)、全球生態社區網(GEN)等。它的主要特點是達到社區生態平衡,目標是構建節約能源、經濟高效、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社區。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最基本單元,它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與基本生活條件,保障居民社會福利。通常社區建設以住宅建設為主,基礎設施配套與區內規劃為輔。生態社區概念強調社區在原本規劃理念的基礎上引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從方方面面入手實現社區的可持續性。除了現有的住宅與園區規劃,如何通過生態社區的設計規劃幫助居民享受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同生態住宅設計同樣重要。目前生態社區規劃設計主要由建筑設計師或城市規劃設計師來完成,并且主要關注建筑與社區整體規劃的設計,很少關注居民可持續生活方式等問題。在此需要工業設計師的介入,并借由他們所具有的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方面的專業知識,重新構建生態社區內居民生活方式系統,從而從恨本上達到生態社區的目標。
3 案例分析
生態社區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以英國、德國、瑞典、丹麥等歐洲國家最成熟,如英國最著名的貝丁頓(BedZED)零耗能小區、丹麥的Beden低碳社區、德國的弗萊堡(Vauban)社區以及瑞典的維克舍社區等。這些社區均以低碳可持續為理念,成為走在世界前列的生態社區典范。
3.1 英國貝丁頓(BedZED)零耗能小區
英國貝丁頓零耗能小區是英國首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可持續社區,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設計師比爾.鄧斯特設計,于2002年建造完成。其生態理念的實踐表現在零碳排放、可持續交通、可持續材料、可持續食物和水資源、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該小區居民享受著生態社區帶來的設計和服務,他們的生活方式在能源、交通出行、公共設施等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變。其中,小區內的汽車俱樂部實行的汽車租賃系統是一個典型的PSS案例,居民通過汽車的共享減少汽車閑置和個人汽車保有量,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與環境的保護(見圖1)。
3.2 德國弗萊堡弗班(Vauban)社區
Vauban社區(見圖2)是德國著名的“零汽車社區”,坐落于德國西南方素有“歐洲太陽能之都”的弗萊堡,人口約為5500人。該社區在節能減排、減少交通、社會整合以及創造可持續鄰里單元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社區內建筑的規劃以及對居民可持續的引導為產品服務系統的構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民眾可以共享汽車、洗衣機和電冰箱等設備,如16戶居民可以共享三臺洗衣機及兩臺冰箱。這些共享服務為社區的可持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3.3 瑞典斯德哥爾摩哈馬比低碳社區(Hammarby Community)
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城區東南部的哈馬比低碳社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典范生態社區。該地方曾經是一處污染嚴重的小型廢棄工業港口,經過高度的社區規劃,如今已變成瑞典的典范生態社區。生活在社區中的民眾使用再生能源;居住在低碳建筑;通行在電動交通系統中,他們了解垃圾分類、掌握資源回收再利用等。該社區以環境建設為基礎,創建了一個集能源生產、廢物處理、運輸、回收再利用、環境保護為一體的復雜系統。同樣,這個復雜的系統可視為一個大的產品服務系統,它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務設施和可持續生活方式(見圖3)。
從以上生態社區的案例中可以發現,生態社區的規劃理念以使用再生能源(太陽能和生物能)、綠色交通(汽車租賃、自行車、電動公共交通)、節能減排、回收再利用等為主要特點。生態社區中可以明顯地發現產品服務系統設計的實例,但這些僅僅是產品服務系統設計在生態社區中應用的冰山一角,在生態社區下仍有許多值得探討和研究的PSS方向。
4 生態社區規劃與產品服務系統設計
通常傳統生態社區的建設只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僅僅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設施。然而引導和構建居民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生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沙掷m生活方式必須關注居民生活行為、生活理念、生活質量等,構建合理的行為與消費模式。社區內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可以簡單歸納為:住房、服裝、食品、醫療、教育、能源、交通和休閑等。目前,在生態社區中,住房、能源和交通的設計最為普遍和深入,其他方面的研究較少。但通過PSSD的介入,在這些方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如果將PSSD引入到生態社區中,對于生態社區來說,更有利于解決社區居民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問題。首先,PSSD可以對社區居民生活進行系統規劃;其次,正確引導居民行為和消費模式,將居民行為與消費嚴格控制在環境可控制范圍內同時又不損害居民利益;最后,PSSD的推廣有助于從根本上達到生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于PSSD來說,生態社區可以為PSS的構建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PSS是一個復雜的創新系統,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相關利益者的協作完成。如政府相關部門、生產商與服務商、物流商、設計師、用戶、廢物處置商等。生態社區是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下推行的,同時社區內有較完善的基礎設施,這些都為PSSD的推行提供良好的條件。
低碳社區創建方案范文6
1引言
目前全球正面臨著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而碳排放量是影響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的重要因素。當前氣候變暖9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在城市化進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并對大氣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低碳建筑有利于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使人類得到可持續性發展,它是現代文明在建筑業中的表現。歐洲低碳建筑的發展使人們對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充滿了新的希望。“低碳”一詞首度出現在2003年英國《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白皮書的“低碳經濟”概念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后,低碳經濟已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建筑已經成為碳減排的關鍵。因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幾乎占到了50%,這一比例遠高于運輸業和工業領域,故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低碳建筑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圖略)。低碳建筑是近幾年剛剛提出的概念,作為當前低碳經濟理念下提出的一種新的建筑發展模式-“低碳建筑”,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的學術界目前也沒有統一認識。英國學者PhilJones在《Low-car-bonBuildingDesign》指出:低碳建筑是建立在降低建筑產品能源需求和充分利用可再生可重復利用能源的基礎上。
2歐洲低碳建筑發展背景
從1962年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為主題的書-《寂靜的春天》的發表,到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就在關注環保能源的問題。在歐洲,大約有一半左右的生態和環境破壞是由建筑和工程造成的。近30年來,歐洲發達國家致力于發展低碳與建筑節能,成果顯著。歐洲每年的能源消耗中有20%是被浪費掉的,而這一數字將在2030年增加到70%。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但產生過量的溫室氣體,也使全球氣候產生變化。為此為實踐建筑業可持續的發展,歐洲國家對現代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實現“低能耗、高舒適度”的完美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盡量減少能源與資源浪費,并致力推廣和實踐低碳、綠色的可持續發展建筑。
3歐洲低碳建筑的實例研究分析
3.1德國巴斯夫“3升房”德國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盡管如此,天氣溫和的德國將近1/3的基礎能源產品要被住宅供暖消耗掉。為了尋求既節能又有利于環保的新的建筑技術方案,將一幢已有70年歷史的老建筑經過現代化低碳技術改造成了德國第一幢“3升房”。目前,“3升房”成為了全球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典范(圖2)?!?升房”是因其改造后,每年每平米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升(相當于當量煤約4.5kg)而得名。在改造過程中采用了4大低碳節能技術措施:加強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使用具有內墻“空調系統”作用的相變儲能隔熱砂漿技術;設置可回收熱量的通風系統和燃料電池組作為小型動力站。經過現代化改造后,“3升房”采暖耗油量從20L降到了3L,如按100m2公寓測算,年采暖費用從改造前的人民幣9000多元下降到了1300多元人民幣,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80%,具有極大的經濟和環保價值。
3.2西班牙Atika住宅西班牙位于歐洲南部,屬于地中海氣候,該地區氣候的特點是冬天溫暖,夏天炎熱,通風和空調設備是主要的能源消耗點。Atika住宅的建造采用了預制的模數化結構體系。第一個Atika住宅的樣本是在西班牙的畢爾巴鄂市組裝成型,并計劃在未來通過汽車運輸到不同的國家組裝。這種模數化的預制體系可以節省大約1/3的建造時間,同時也保證在數次拆裝之后仍可保證更為精確的建筑結構體系。另外在設計中還采用其它的低碳節能技術措施,如通過外墻的厚度與密度來形成保溫與隔熱;白色的石灰板作為對日照最好的反射材料;利用上部懸挑的建筑構建或者窗上的百葉來形成陰影;狹窄的街道和陽臺來確保陰影面和空氣的流通;以及利用流動的水來達到降溫的效果(圖略)Atika住宅運用斜屋頂技術、低能耗策略、全方位的太陽能系統、樓宇智能化管理體系以及模數化等低碳建筑技術建造的一座歐洲最新的節能型住宅,是歐洲未來住宅的樣本。
3.3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英國為高緯度地區島國,氣候潮濕溫和,夏季氣溫適中,但冬季漫長寒冷,采暖期有大約半年的時間。針對這一特點,貝丁頓社區將廢物、陽光、空氣和水充分利用,與現代人、建筑物一起進行永續的對話,通過各種低碳技術措施減少建筑熱損失及充分利用太陽熱能,以實現不用傳統采暖方式的目標。
3.3.1零采暖模式貝丁頓零碳社區中的所有住宅都朝南,每戶均設有一個玻璃陽光房。屋面、外墻和樓板選用了300mm厚的絕熱材料。窗戶選用內充氬氣的三層玻璃,在冬天盡可能多地吸收熱量。在夏天,這些設計能盡可能地減少室外高溫的傳導,避免了空調的使用。窗框選用木材,具有良好的斷熱構造,以減少傳熱并巧妙地循環使用熱能。而另一個保持室內溫度的方法則是屋頂的綠化,將一種名為“景天”的半肉質植物覆蓋于屋頂,大大減少了冬天室內的熱量散失。這也是住戶在采暖制冷方面比常規住宅節省90%能源的主要原因,基本實現了“零采暖”(圖略)
3.3.2“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住宅的木料、玻璃及95%的鋼材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窗框選用木材僅這一項就相當于在制造過程中減少了10%以上(約800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3.3零排放的能源供應系統社區低能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其組合熱力發電站發揮了很大作用。通過燃燒木材廢物發電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用電,而且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熱能來生產熱水。每戶均安裝了太陽能光電板,由于光電板的造價較高,因此設計者將它盡量用于多種用途,家中的熱水和電車充電都來自暖暖的陽光。屋頂上矗立著的一排排外觀奇特的“風帽”,源源不斷地將新鮮空氣送入第一個房間。這種被動式通風裝置完全由風力驅動,可隨風向的改變而轉動,利用風壓給建筑內部提供新鮮空氣,排出室內的污濁空氣。此外,其內部設有熱交換器,可回收排出廢氣中的50%~70%的熱量,從而來預熱室外寒冷的新鮮空氣。在全世界對能源問題高度關注的今天,貝丁頓零碳社區的建成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未來居住模式的希望。其先進的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及環保低碳技術的綜合利用,使這個社區成為目前英國最先進的零碳住宅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