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化學項目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化學項目范文1
中職化學項目教學教學效果教學項目法要求項目活動中的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在主動探究中完成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它注重的是完成項目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在中職化工專業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踐中,以項目教學為主線,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他們成為項目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主動地探究知識與技能,體現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對于大多數已經適應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來說會有些不適應。進行科學分組,分組教學從三個維度進行考慮:一是采取同質分組還是異質分組,二是組數和每個小組的大小問題,三是靈活性的問題。組員的搭配主要是從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考慮,如男女生搭配、性格特點、學習成績、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等。在中職化學項目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異質分組的形式,成績好的與成績差的搭配,性格內向的與外向的搭配,動手能力強的與弱的搭配等。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討論的效率,小組的規模以4~6人為最佳,每組設立“項目經理”,全面負責小組項目的落實和學習討論的安排。根據教學大綱的有關知識技能的要求,考慮到無機非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這一教學模塊的總體教學目標是掌握典型代表物的性質及遞變規律,因此在設計項目任務時,為了最大程度的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經認真斟酌將項目定為“生活中雨水的PH測定”,并將此總項目分解為若干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子項目。
項目一:生活中雨水的PH測定
目的:鞏固PH測定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方式:在課前教師先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雨水,將項目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行討論項目實施的可行性,經過師生共同的分析,最后確定本項目。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確定如何正確測定雨水的PH值,在項目活動中讓學生主動探究雨水的酸堿性。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在全班進行評價和總結。
點評:此項目任務簡單,目的明確,而且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便于所有的學生參與進來,使一部分基礎差的學生也產生成就感,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精神。
子項目一:雨水呈酸性的原因
目的:掌握硫酸的檢驗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自主協作學習的能力。
方式: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查閱資料,了解酸雨的成分以及如何確定該成分。課上項目活動開展之前教師給出適當的指導,如硫酸的檢驗方法和操作技能要領,使學生通過自己主動學習和教師的指導,以小組為單位順利展開主動探究酸雨的成分的項目。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教師進行點評項目開展情況后學生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對全班評價和總結。
點評:此項目通過學生自己的預習和查閱以及教師的指導,學生都能順利進行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掌握了檢驗硫酸的方法和技能,在探究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
子項目二:酸雨形成途徑之一
目的:掌握硫的不同價態之間的相互轉化的反應。
方式:學生有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為基礎,通過課前學生的預習和查閱,小組內的學生分工寫出硫轉化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轉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轉化硫酸的不同反應,通過小組內的協作掌握了硫的不同價態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最后項目鞏固、成果展示并評價總結。
點評:在此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經理根據難易程度進行分工,組內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對硫的不同價態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的反應,培養學生養成協作的能力,讓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子項目三:品紅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后現象是什么?加熱后又出現什么情況
目的:此項目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漂白原理,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方式:學生在自己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后,教師將知識拓寬從而引導學生探究二氧化硫的其他性質,如氧化性和還原性,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最后項目鞏固、成果展示并評價總結。
點評: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實驗比較容易成功,可以通過該項目切入激發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的激情,最后達成目標。
子項目四:濃硫酸緩緩加到蔗糖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后現象是什么
目的:讓學生掌握濃硫酸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的特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等能力的提高,增強安全意識。
方式:此項目實施之前教師先將一些重點的知識點進行提醒和點撥,然后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硫酸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最后項目鞏固、成果展示并評價總結。
點評:該項目實為黑面包實驗,操作簡單,但包含了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密度大于水且溶于水會放熱等物理性質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包含了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等重要的化學性質。另外該項目趣味性比較強,易于激發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的興趣。
子項目五:酸雨形成途徑之二
目的:掌握氮氣轉化成硝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方式:通過課前學生的預習和查閱,教師給出適當的指導,小組內的學生分工寫出氮氣轉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轉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轉化硝酸的不同反應,通過小組內的協作和交流,學生掌握了氮的不同價態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然后進行成果展示并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項目鞏固和總結。
點評:在此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經理根據難易程度進行分工,組內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對氮的不同價態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的反應,讓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養成協作和與人交流的能力,為進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以上所有的項目涵蓋了教材的關鍵知識點和技能,在這些項目活動的探究中,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這些關鍵的知識和技能,而且使學生能系統地把握非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及遞變規律。這樣一來使學生由對單個知識的認知上升到對氧族和氮族元素性質整體規律的認知。值得注意的是在項目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太過強求唯一的答案及最終結果,鼓勵學生去嘗試,只要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綜合運用知識的創新能力就能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化學項目范文2
項目教學法最早出現在18世紀的歐洲,而美國大在19世紀研究的合作教學法就是項目教學法的雛形,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在20世紀的中后期也呈現出了一種繼續發展的形式,同時也漸漸成為了一種社會發展的思潮,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項目教學法是現代教育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的產物,它是一種適應社會發展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生產的關系,它在實際的應用中不是直接將教師掌握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能得以發展和提升。
2項目的選擇應注意的事項
項目教學法的模式在實際的應用的過程中最為中心的環節就是項目本身,所以在項目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仔細的去選擇和準備項目,當項目已經被確定下來,就需要對以下幾點內容進行仔細的考量:
2.1在選擇項目的時候,應該根據人的具體情況去選擇項目的難易程度,在項目確定之前一定要對職教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進行仔細的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水平也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只有對這兩個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之后,才能決定選擇何種項目,項目選擇的時候就應該由教師去整體把握,同時還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操作項目,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2選擇的項目一定要在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范圍之內。項目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以教學大綱中的內容作為重要的基礎,教學大綱中的重要知識點應該更加充分的融入到項目當中,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去了解項目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同時還能夠承擔自己的任務和職責。順利的完成本專業的相關工作。
2.3設計的項目一定要有實用的價值,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其要應用在實踐當中。為了更好的突出化學學科的這一特點,選擇項目在操作的過程中應該可以實現就地取材,同時還要根據目標的相關要求去選擇一個大致的方向。例如在水電解實驗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要讓學生了解,水主要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要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水有一個最為基本的了解,如果學生以后要從事化學行業,這也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基礎環節,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應該按照相應的步驟去操作,同時還要將文字表達式熟練掌握,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然后用化學守恒原則將化學式表示出來。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電解之后還要對生成的氣體進行收集,之后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到氣體的助燃性,氫氣點燃的情況下會產生淡藍色的火焰,這樣也為實驗結果作了充分的認證。
3項目教學的準備工作
3.1學生的準備工作。由于項目教學屬于開放性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其學習成績,學生務必以極其認真的態度來對待本學科的學習,應在學習前認真閱讀相關材料以及書籍,做好相關知識的準備工作,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搜集相關企業的資料,為實驗操作做充分準備。
3.2任課教師的準備工作。項目教學屬于系統化工程,由于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有更加復雜的過程,在難度方面也要比傳統教學的難度大很多,因此,項目教學法對教師的各項教學能力的要求都很嚴格。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更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實行項目教學任務之前,應該對相關的項目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查找大量資料以及相關信息,還要了解相關的知識面,大量搜集有關的實例。了解實驗儀器,認真制定完整的項目教學計劃,最后要在實施項目之前對學生進行動員,使學生了解到該項目的基本意義與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用更高的學習熱情來完成這項活動。
4項目的具體應用
4.1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建立學習小組,將每個小組的學生均勻分布。教師應該對每名同學的不同方面特點有所了解,比如年齡"性別"學習成績等,將不同層次的同學劃分到一組,使學習小組在不同方面進行互補,學習好的同學或者操作能力強的同學可以通過老師的均勻分組來幫助各自組內學習成績差的或動手能力欠佳的同學,從而使每位同學都能得到良好的學習機會。在分組過程中人數應該均勻,每組最適合的人數一般為三至五人。每個小組需要推選出一位組長,職責就是在教師的指點下對本小組的開發進行設計,并負責本小組各成員的任務分配工作,以及對小組的操作實施進行監督。
化學項目范文3
關鍵詞 高職高專 生物化學 項目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1項目化教學概述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項目教學法的關鍵,是設計和制定一個項目的工作任務。一個由學生組成的小組有一項確定的工作任務,他們自己計劃并且完成任務。
項目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有很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改變了傳統的三個中心,即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際經驗為中心。所以,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2生物化學項目化教學的特點
2.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能力培養
生物化學面向化工制藥生產技術專業和生物工程專業學生,注重專業基礎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本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過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2.2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建立能激勵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教學過程中應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注重檢測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本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2.3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習渠道
積極采用案例教學、項目化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對理性知識的感性認識,訓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3項目化教學的設計思路
3.1設計思路
本課程通過選擇不同模塊,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方法,構建模塊化、組合型、階梯式能力訓練體系。將綜合能力分解成若干項小的基本能力,選擇能涵蓋基本能力要素的訓練項目實施基本能力訓練。通過模塊項目訓練,建立對人體化學物質組成及代謝的整體概念,從而掌握人體物質以及蔬菜水果中某些成分的提取方法和鑒定,提高學生的動手和操作能力。
3.2典型任務
以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對本課程進行了六個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由淺入深,循序漸近地進行系統化訓練,使學生能夠從本課程中學會怎樣對人體大分子物質性質進行鑒定。(1)雞蛋蛋清中蛋白質的沉淀反應;(2)血清蛋白醋酸纖維薄膜電泳;(3)小白鼠肝臟中核酸的制備與鑒定;(4)西紅柿中維生素C的測定;(5)馬鈴薯和唾液中酶的性質;(6)影響唾液中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
4項目化教學的方法
(1)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反應,淡化過深的反應機理。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模型、圖表、教學資源庫,尤其要在課件中制作具有動畫和音像效果的立體結構模型,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
(3)設計課程內容時,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典型產品的制備、物質的鑒別等有機化學的應用,設置項目情境,在工作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在項目實施評價中總結理論知識,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學中要考慮相關知識向專業課的延伸和基礎知識的鞏固,利用實驗過程進一步化解教學難點。穿插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難點教學單元組織教學團隊集體備課。
5評價方法
(1)評價原則。堅持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綜合評價的原則;突出能力評價優先地位的原則;重點過程評價原則;采取多種方式評價原則;學生自評與其他評價結合的原則等。本課程的評價主要考慮課堂教學情況、回答問題情況、完成作業情況、實驗操作情況、報告完成情況等綜合考評。
(2)評價途徑。包括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本課程的評價主要通過日常課堂表現、完成作業情況、實驗操作情況、報告書寫情況等,主要由教師進行評定。包括情感態度、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
參考文獻
[1] 龍芳.高職項目化教學課程考核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2).
化學項目范文4
【關鍵詞】 干化學; 濕化學; 急診生化檢測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routine examination of serum biochemical items in emergency by dry and wet chemical methods.Methods: K+,Na+,Cl-,Bun,Cr,UA,Glu,Amy,AST,LDH,CK of 100 blood samples without hemolysis and lipidemia were analyzed in OLYMPUSAU2700 and in VITROS350 chemical analyzer.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r,Amy,AST,LD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methods( P0.05 ). Conclusion: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some tests between two analytic methods. It is essential to perform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sults by the two methods to assure their accuracy.
[Key words] dry chemical method; wet chemical method; biochemistry test
不同廠家、不同類型的生化分析儀,對同一急診項目的檢測有時出現較大差異,給臨床診斷、分析病情帶來誤導,給評估、解釋結果帶來困難。現以OLYMPUSAU2700和強生VITROS350為例,對100例血清測定常規急診項目,并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比較不同類型的生化分析儀、不同分析方法測定結果之間的可比性,以求深入了解兩種方法的特點以及各自優缺點。現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儀 器
干化學法:強生VITROS350生化分析儀,美國強生公司生產。濕化學法:OLYMPUSAU2700生化分析儀, OLYMPUS公司生產。
1.2 試 劑
干化學法:強生公司生產用于VITROS350原裝干片試劑。濕化學法:鉀(K+)、鈉(Na+)、氯(C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糖(Glu)、淀粉酶(Amy)、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和肌酸激酶(CK)均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 法
實驗前準備:在實驗前對將要對比的兩個系統同時做校準,根據各個檢測方法的要求完成質控,保證機器處于良好的質量控制狀態。
干化學法:強生VITROS350采用強生公司提供的原裝校準液進行校準。
濕化學法:OLYMPUSAU2700生化分析儀使用OLYMPUS公司生產定標液(批號:lot 111L)進行校準。質控液選用江蘇省臨床檢驗中心提供的羅氏生化質控血清,批號:lot 175650及16983901。100例樣本分別在兩臺生化分析儀上測定K+,Na+,Cl-,Bun,Cr,UA,Glu,Amy,AST,LDH,CK等11個項目,所有測試在2小時內完畢。
1.4 標本來源
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93份新鮮、無溶血、無脂血樣本,1例新鮮配置混合血清15 ml(混合后檢測TP: 72 g/L;BUN: 5.71 mmol/L;ALT: 42.3 U/L),6例生化質控血清(批號:LOT175650及16983901 各測3次,以雙蒸水復溶半小時后測定)。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配對t檢驗和直線相關與回歸分析。
2 結 果
2.1 兩臺生化分析儀質控血清結果
兩臺生化分析儀室內質控結果見表1,2。兩臺生化分析儀儀器性能良好,檢測指標結果穩定、可靠,精密度好。表1 OlympusAU2700 室內質控記錄(略)表2 強生VITROS350室內質控記錄(略)
2.2 重復性試驗
取新鮮配置的混合血清,用兩種方法分別測試20次,計算均值、標準差及批內CV。兩臺生化分析儀重復性試驗結果見表3。結果表明,使用試劑穩定、儀器狀態良好,結果重現性好, 批內CV均小于國家規定的CV值[1-2]。表3 重復性試驗結果(略)
2.3 相關性試驗
用兩種方法分別檢測100例血清標本,計算兩種方法的相關系數及回歸方程。結果見表4。K+,Na+,Cl-,Bun,UA,CK,Glu測定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認為這些檢測項目測定結果一致;Cr,Amy,AST,LDH測定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95,表明兩種不同儀器、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檢測結果之間相關性良好。表4 配對t檢驗及相關系數分析結果比較(略)
3 討 論
OLYMPUSAU2700和強生VITROS350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濕化學分析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套理論完善的成熟的全自動分析方法;而干化學分析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的分析方法,隨著干化學技術與配套儀器的日趨成熟,它的時效性、重復性及抗干擾性得到進一步認可,使得它在臨床生化檢驗中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及應用[3]。
在兩種儀器、兩種不同的分析方法之間測定部
分急診生化項目中:K+,Na+,Cl-,Bun,UA,CK,Glu測定結果無明顯差異,而項目Cr,Amy,AST,LDH測定結果之間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但相關系數r>0.95,回歸分析發現兩種方法的結果相關性良好,說明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為系統誤差,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分析原理的不同以及試劑的加入方式不同而引起。可能與所使用儀器及校準品之間不統一有關[4]。由于兩種分析方法之間存在準確性的差異,因此如何消除兩種分析儀結果之間的差異,顯得尤為重要。我科每年有OLYMPUS廠家作儀器校準、檢定,并且用OLYMPUS原裝試劑及其校正品對所有測試項目進行校正,但由于配套試劑成本較高,有些項目測試改用了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但在使用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有限公司試劑時已做過與OLYMPUS原裝試劑之間的比對試驗,因此可以直接溯源至OLYMPUS原裝試劑及其分析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應以濕化學分析作為參考標準,對于干化學分析方法進行校準。具體方法是使用新鮮血每半年作一次同步測試,再利用線性回歸方程校正,在不改變分析試劑的情況下,一般可獲得較為滿意的結果。因此為了保證兩臺不同的生化分析儀器之間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使兩者具有可比性,必須定期對不同生化分析儀的結果進行比對和校準。
參考文獻
[1]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169-188.
[2]李影林.中華醫學檢驗全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616-633.
化學項目范文5
關鍵詞:綜合化學實驗;項目教學法;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176-02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實驗教學是培養化工人才的必需環節,實驗課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特殊且重要。傳統實驗課的教學內容以物質性質或某一理論的驗證性實驗為主,缺少綜合性、應用性,缺乏對創新能力的培養[1]。綜合化學實驗是把基礎化學的理論知識、實驗技能和方法加以歸納、分析、滲透的一種實驗形式,專業覆蓋面廣,實踐性和綜合性強。對于以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職高專而言,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首要目標。探索綜合化學實驗的教學方法及實驗內容,對推進綜合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綜合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畢業生論文(設計)是學生培養方案中的必修環節,筆者在多年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很扎實,基礎操作技能也很嫻熟,但在畢業論文(設計)階段遇到綜合性、研究性問題時仍不懂從何處入手,綜合應用實驗技能的能力差。長期以來,化學實驗課被看作理論課的附屬品,考核要求比理論課程低,學生對實驗課不重視;實驗內容主要為驗證性實驗,低年級階段做基礎實驗,高年級做專門實驗,學生在實驗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現代化學化工行業對人才的需要已經發展到了掌握將基礎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加以綜合應用的人才[2]。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的存在必須要被突破。
綜合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創新意識和科研素質的有力手段。開設綜合化學實驗課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論課程學習中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有利于學生了解學科前沿領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拓寬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興趣和培養創新能力;有利于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還有利于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促進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更加科學完善。
二、項目教學法在《綜合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優勢
實驗教學方式是綜合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項目教學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要求教師根據各學期理論課程的教學大綱,適時安排實驗教學計劃,制定和設計項目課題,組織學生以小組工作的方式加以實施,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此教學過程中體現了項目教學法的鮮明特征:①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②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③以“任務”為載體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清晰地意識到自身的學習目標;④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確定項目任務、制訂計劃、實施計劃、檢查和評估構成了項目教學法的四要素。項目教學法的四要素,每個步驟在教學目標、能力培養、工作方法和完成時間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不再針對一個具體的知識內容來組織教學,而是針對一個項目課題設計教學方案,知識點的灌輸傳授不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對學生學習行動的引導、輔導、協助、監督成為教師的工作重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獲取”。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書本、教師、互聯網等途徑主動尋找信息,按照方案實施。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入相關領域的知識,擴展學生視野,例如引導學生思考經營、技術、環保及售后服務的諸多因素,使學生在獲得完備知識的同時具備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
三、項目教學法在《綜合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示例
下面以黃酮類天然產物的提取分離為例,說明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的具體步驟。
1.項目設計背景。培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是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3]。廣西桂林在天然產物提取領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關企業眾多,目前桂林轄區出口植物提取物生產企業有3家,其中有國內植物提取行業領軍企業、國內植物提取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桂林轄區出口的植物提取物產品以羅漢果為主,另有很多其他植物的提取物,如紅景天、枸杞、葡萄籽、石榴等。該項目以此為背景設計了這樣的項目情境:某植物提取企業計劃開發廣西甜茶,從廣西甜茶中提取分離具有抗氧化性的物質。圍繞這一目標而產生的相關工作包括:查閱現有文獻確定廣西甜茶含有的抗氧化活性物質的種類及含量、確定目標分離產物在甜茶各位的分布情況以確定采集部位、確定提取分離路線并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含量測定、確定中式方案、在中式車間進行試驗、撰寫實驗報告。
2.項目教學組織。項目教學組織是項目教學順利實施的前提[4]。項目教學是以小組協同工作完成項目計劃,實驗小組是主要的組織形式。為確保項目活動的開展和形成成員之間穩定的合作關系,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分組,在學生自我分組的前提下,教師要發揮協調作用,對組員進行微調,將不同能力、不用優勢的學生劃分到一個組,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項目活動中發揮各自優勢,便于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合作。例如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進行局部微調,平均分成5個小組,實驗中他們的實驗對象將分別是甜茶的根、莖、葉、花、果。
3.項目教學任務。在分組完成后,分組進行討論,明確小組的具體工作任務,小組組織填寫由教師發給每個小組的項目任務書。對文獻收集整理、實驗路線方案設計、實驗試劑藥品的準備、分析測試的協調與操作等工作進行分工協作。學生自己查閱文獻資料,獨立開展實驗,自己解決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樹立了獨立設計和完成實驗的信心。
4.項目教學的實施。項目教學的關鍵一環是項目教學的實施。在項目教學實施中,各小組圍繞著項目任務自主地開展活動,在角色分配、文獻收集整理、實驗路線方案設計、實驗試劑藥品的準備、分析測試的協調與操作等工作上進行分工協作,除了各司其職外,更多的是集體討論、協同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進行全程指導,掌握進展情況,對其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并且教師應該積極參與,提前做好提供相應資源的準備,比如實驗原材料的準備應在項目布置前準備好,在對開放實驗室、科研實驗室、中式車間、網絡資源等的使用上給予支持和協調。
5.項目教學的評估。項目教學是對項目任務完成的總結,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驗,也是對教學效果的衡量。成績考核應是學生自我評價應與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先由學生對自己的完成項目任務進行自評,接著是組內互評,再組間互評,最后由相關專業的專職教師評估。在此環節中,師生共同討論,教師對過程進行總結和歸納,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點應給予肯定,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改進。
四、結語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綜合化學實驗教學,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課題組在近幾年的實驗教學實踐中發現,使用項目教學法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鍛煉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統籌管理的能力,這是真正適用于高職高專教育的教學方法。如何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需要課題組繼續去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倪聰奇.淺談項目化教學在三維動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4,(08):118-120.
[2]鄭榕.小議項目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2014,(03):40-41
化學項目范文6
關鍵詞:基礎化學;學生評價體系;評價方案;評價手段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1-0066-02
項目化教學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我院在基礎化學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評價模式,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技能掌握和能力提高,在促進學生的關鍵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的同時,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個性發展以及安全防護、環保意識等也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評價方案的確立
從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手段、評價實施過程、對實現教學目標是否有利、是否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確立方案,評價過程實現動態化。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本課程可實施的項目有11個大類:化工生產基礎知識、化工產品質量保證與標準化、實驗室組織與管理、化工分析測定技術基礎、待測樣的采集、制備與預處理、酸堿滴定法及其應用、配位滴定法及其應用、氧化還原滴定法及其應用、沉淀滴定法及其應用、重量分析法及其應用、分析儀器應用。以化工基礎知識中三個模塊金屬和非金屬化合物、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反應平衡、數據的處理及上報為例,如表1所示。
每一個項目評價由同類課程教師提供,教研室共同討論確定,考核評價由任課教師組織實施。
教學評價手段的創新研究與實踐
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要易于操作,既要起到評價教學的作用,又要培養學生能力,避免整個教學過程總是關注評價,忽視學生知識技能、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要緊緊圍繞“實際、實用、實踐、實效”進行評價。
評價標準要有明顯的主題和突出的重點 設計的項目要做到既被大多數學生所喜愛和認可,又可以用某一評分標準公平準確地給予評價,同時還要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教學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每個項目評價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師要根據具體的評價方向來確立最合適的項目評價,評價標準要有明顯的主題和突出的重點。在教學中,我院對考核內容采用核心指標評價的方式,即把那些對學生訓練過程起導向作用的內容定為核心指標,在分值分配上突出考核重點,使其直接影響考核效果。如課程學習剛開始一段時間,我們主要圍繞學生職業素養訓練,重點是遵守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習慣、培養溝通協調能力和環保、成本、操作規范性等意識,隨著課程不斷深入,由職業素養考核評價轉為突出能力目標進行重點評價。
引入企業評價標準 通過攝錄企業產品質量檢測過程,并把企業質量活動和標準播放給學生,滲透企業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的實際過程,學習內容與企業生產同步。除此之外,邀請已經實習的優秀學生在休假期間回校參與教學指導,通過他們的示范行為,將企業的文化標準、質量標準引進課堂,使學習環境再現或接近于企業工作環境。
改變評價形式,活躍教學氣氛 通過播放錄像,記錄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在播放過程中,讓學生重新體驗學習過程,不但起到了有效評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活躍了教學氣氛。學生能夠參與對自己的認定或評估過程,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貫穿至每一教學過程和評價過程。
學生實驗員參與教學評價 我院每班平均50個學生,由于實驗員有限,即使分組實訓,在同一時間內也很難做到對每一個學生或每組學生進行評價。為達到教學評價的目的,我院從高職一年級學生中選拔出一定數目的優秀學生充當實驗員。這些實驗員利用課后或自習課時間由教師指導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和實驗實施,作為教師的助手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由于學生參與實驗指導,大大緩解了實驗員不足帶來的缺陷,使評價得到有效監控。
技能大賽促進教學評價 我院每學期都會舉辦學生和教師層面的技能大賽,在大賽過程中采取教師評價、師生互評。大賽內容選取上既重視實踐也不忽視理論,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其耐力,既考查身體素質又強調心理健康。此項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切磋技能、相互交流、展示風采的舞臺,有效地促進了技能訓練的開展。
考核量化實施
多種評價形式的結合,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通過評價有效促進學生不斷學習,使學生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自評或互評中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為使考核評價易于操作,我們采取了量化考核。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教學評價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與學生共同評價 這里的代表性既有成功作品,也有失敗的作品;既可以通過優秀、標準、規范的操作讓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也可以通過學生的錯誤操作讓學生得到失敗的啟示。
加大評價結果的利用力度,使評價結果更有效 教學評價的目的既要達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也要起到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因此,考核評價不能流于形式,應利用考核評價結果查找不足,提出改進措施,使考核工作呈螺旋式上升,從而發揮考核工作的真正作用。
質量評價是一個動態過程 項目教學本身是一個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注重的并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因此,項目教學的質量評價應是一個動態過程。建立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著眼于未來發展的發展性學生評價體系是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
實施新評價體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能力不斷提高。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對項目進行考核評價,才能使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學習效果和就業為目標的質量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田鳴,蓋馥.高職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0):89-91.
[2]馮永琴.職業技術教育學生學業評價的比較及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2):60-64.
[3]吳賽蘇,周君,陳玲霞.化學檢驗技術課程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9,23(2):52-55.
[4]王元有,張杰,陳鎖金,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下《化學基礎》課程改革的思考[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9,l8(2):52-54.
[5]張立芳,王志林.淺談高職高專工科化學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7,538(6):117-118.
[6]來月英,宋心琦.關于化學教材改革的看法和建議[J].中國大學教學,2002(1):46-47.
[7]李哲,等.工科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大學化學,2002,17(3):16-18.
[8]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09(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