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影像檢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影像檢查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影像檢查

影像檢查范文1

外傷 由外傷所引起的腹痛,少不了要做超聲檢查,看看是否有肝脾破裂,有否腹腔積液和腎臟問題。其次做CT檢查,以證實上述情況的存在。如果考慮有腸穿孔的可能,還得進行站立位的腹部x線平片檢查,看看膈下是否有一輪“彎彎的月亮”,以考慮膈下游離氣體的存在。如果外傷傷及尿道,還得做尿道的X線造影,以明確尿道受傷狹窄情況。

胃腸道檢查 如果病人常常在飯前或飯后腹痛,應考慮胃或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可能性,通常要做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如果發現潰瘍,考慮其癌變,或是直接發現腫瘤,則需做CT平掃加增強,以明確腫瘤與其周邊的關系,是否有遠處轉移。如果是下消化道的腫瘤,需要做鋇劑灌腸,以及CT檢查。如果是小孩腸扭轉,以及懷疑手術后或是腫瘤占位引起的腸梗阻,需要做站立位的腹部X線平片檢查。如果是腫瘤引起的腸梗阻,還得做CT平掃加增強,尋找腫瘤所在位置。

消化腺檢查 如果是肝臟的問題,少不了要做超聲檢查。一旦發現問題,特別是區分肝囊腫、肝血管瘤以及肝腫瘤時,離不開CT的平掃加增強,以及CT的延時掃描,甚至需要做磁共振幫助診斷。如果確診為腫瘤,還要進行大范圍的CT平掃加增強,看看是否有遠處轉移。如果上腹部疼痛是因為膽囊引起,同樣也離不開超聲檢查,看看是否有膽囊結石,或是膽囊腫瘤。前者僅需做CT平掃,有時考慮陰性結石,需進行磁共振的胰膽管成像;后者需要在CT平掃的基礎上進行CT增強掃描。如果是暴飲暴食所引起的腹痛,考慮有胰腺炎的可能時,需進行CT掃描。如果有考慮胰頭癌的可能性時,除了CT平掃加增強外,還要進行超聲檢查,以及上消化道鋇餐檢查。

影像檢查范文2

X線透視

傳統地講,X線檢查就是透視和拍片。透視有胸部透視、腹部透視以及透環(婦科)。由于做該項檢查后不能留下任何可供醫學診治的依據,加之其清晰度欠佳,因此,隨著循證醫學的開展,透視在臨床上已逐步被淘汰。目前為患者做透視檢查主要是為了動態地觀察其心臟、大血管,以及病灶與肺部之間的關系:通過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和鋇灌腸檢查來觀察患者胃腸道的蠕動情況。而介入血管造影則是通過透視來觀察患者所插導管、導絲的位置以及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系。此外,想為患者從體內取出異物或為骨折患者做復位治療時,也可以借助于X線透視檢查。

X線拍片

X線拍片和X線透視有所不同,拍片檢查的結果要比透視更準確,它可以對患者從頭部到腳部的骨骼進行拍攝,從而可判斷其是否有骨折、炎癥、結核、腫瘤等。此外,通過拍片還可以觀察人的骨齡,以判斷其究竟能長多高。在臨床上,可以拍攝患者的頭顱正側位片、四肢正側位片、頸胸腰椎正側位片、骨盆正位片等。由于x線拍片檢查缺乏動態觀察的優勢,因此,對拍過X線片的患者還要定期進行復查。

上述兩種檢查手段均是因為骨骼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擋部分X線,從而在照片上可形成骨骼與其他組織的密度差,出現良好的對比,使我們能看清患者的解剖結構,從而有助于對患者做出正確的診斷。同理,對懷疑患有泌尿系統結石的患者也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對其做腹部平片檢查。目前,傳統的膠片X線攝影也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照相一樣進入了數字化時代,進而出現了計算機X線攝影(CR)和數字X線攝影(DR)。盡管名稱變了,但其檢查的內容沒有改變,所不同的是后兩種檢查手段比原來多了一個后處理功能,可以人為地通過對所拍攝部位的亮度、對比度的調節使攝影效果更佳,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或減少檢查上出現的失誤。然而,人體的大部分組織是由軟組織構成的,要想通過X線看清其結構,就必須有對比才行。拍胸片就是利用自然對比的最佳佐證,通過人們呼吸的氣體襯托出肋骨、心臟和血管的影像,甚至能把病變部位也展示無疑。通過給患者拍胸片可以了解其胸部有無骨折,腫瘤、炎癥、結核以及畸形等。此外,在拍腹部平片時也可以利用這種自然對比來判斷患者是否患有腸梗阻、腸穿孔等疾病。

X線造影

如果在檢查中沒有自然對比,就要人為地給人體的相關部位注入可使該部位與周圍組織形成一定密度差的對比劑,然后再利用X線進行檢查,這就是X線造影檢查。高于軟組織密度的對比劑為陽性對比劑,低于軟組織密度的對比劑為陰性對比劑。就拿前面所說的泌尿系統結石來講,能正常顯影的是陽性結石,而不能正常顯影的是陰性結石。對于陰性結石一般要通過給患者做靜脈腎盂造影檢查(必要時可做逆行尿路造影檢查)來確診,而做腎盂造影檢查則先要向患者的體內注入對比劑,利用對比劑的充盈缺損情況間接地判斷患者的體內是否有結石。對膽囊結石患者也可做X線造影檢查。

消化道鋇餐檢查

對患者的消化系統做X線檢查,是通過給患者口服陰性對比劑(產氣粉)和陽性對比劑(鋇劑),來達到顯影的目的,這種檢查就叫消化道鋇餐檢查。例如:做食道鋇透檢查可以判斷患者是否有魚刺卡在食管上、是否患有食道癌和食道靜脈曲張等疾病。做這種檢查時,若沿著食管往下看,可以看到患者胃的形態及蠕動情況,以及是否存在潰瘍、癌癥等。此外,還可以看到患者十二指腸的腸管是否擴大,以此可以間接地判斷其有無患胰頭癌的可能。如果做結腸和直腸檢查則可以從患者的向上灌注氣體和鋇劑,通過氣鋇雙重造影對患者的下消化道做出有無疾病的診斷。此外,對一些患有消化道瘺的患者則可以通過注射碘化油或泛影葡胺來顯示其瘺道的開口與其周圍組織的結構關系。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

上面的所有檢查手段均是通過間接的影像檢查對患者的疾病做出診斷的,而要想直接對患者做出診斷只有通過介入檢查方能將病變看得清清楚楚。這里面包括直接穿刺活檢和通過血管接近病變部位,然后取一些組織或體液進行活檢。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DSA)就是后一種檢查手段。該項檢查是通過患者的血管將導管、導絲插到接近病變的部位,再朝內注入對比劑來顯示病灶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的情況,然后再通過導管把藥物直接注入其中,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還可以通過對患者做旋轉式DSA檢查,以立體地顯示其血管的形態和結構等。

CT檢查

人體呈三維結構,若將其在二維的照片上顯示,免不了會使人體前后或上下的組織結構發生重疊,不利于病灶的檢出。自從有了CT以后,便可以對患者進行三維的檢查和診斷了,更主要的是可以利用CT較高的密度分辨率使病灶清晰地顯示出來。在做CT檢查時通常會對患者進行身體的橫斷面掃描。和X線檢查一樣,通過CT機可以對人體從頭到腳進行檢查,這也叫CT平掃,如頭顱平掃、胸部平掃、腹部平掃、椎體平掃等。一旦發現患者的身體上有較小的病灶,或是為了更好地看清病灶的結構特征,就要對病灶部位進行薄層掃描。有時為了明確診斷,還可以往患者的血管內注入對比劑后再進行掃描,這叫做CT增強檢查。如果這樣做還不能解決問題,就需要在造影后延遲一段時間再對患者進行CT掃描,以觀察掃描結果有沒有變化,這叫做延遲掃描檢查。此外,為了發現病灶,可以對患者身體的一段或一個部位進行進床式動態掃描;為了研究病灶的性質,可以對患者身體的同一層面進行動態掃描檢查,這叫做灌注成像檢查。為了能看清病灶與周圍組織之間的結構關系,還可以在對患者進行薄層掃描及增強掃描之后,通過后處理對其進行三維重建,以立體地顯示患者的病灶及其周圍結構。而CT仿真內窺鏡檢查甚至還可以看到患者腸道內的情況。

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與CT檢查相似,說它們相似是因為這兩種檢查的基礎都是一種斷面解剖成像,但其原理卻與CT大相徑庭。磁共振檢查是真正意義上的三維成像檢查,其密度分辨率比CT的分辨率更高。通過磁共振檢查可以看見患者的軟組織影,尤其是對患者的顱腦、脊髓、心臟、大血管及肌肉軟組織的分辨率較高,甚至通過橫斷面、矢斷面、冠狀面以及任意斜面還可以對患者身體的組織結構進行三維觀察。在臨床上,磁共振彌散成像技術可用于腦缺血、腦梗死的診斷,特別是常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早期診斷。而磁共振灌注成像檢查主要用于腦梗死的早期診斷,以及心臟、肝臟和腎臟病變的診斷及腫瘤的良惡性鑒別診斷。臨床上也可以通過磁共振的仿內窺鏡檢查觀察患者腸道內的情況,還可以通過磁共振水成像技術對患者進行胰膽管造影、尿路成像檢查等。

超聲檢查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臨床實踐的發展,超聲診斷的范圍正在逐步向全身各個系統擴展。目前,超聲檢查已成為臨床上常規的影像學檢查手段。通過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可觀察其心臟有無先天性疾病、有無瓣膜病、有無腫瘤及血栓等循環系統疾病,可觀察其腹部中肝臟、膽囊、胰腺、脾臟和腎臟的異常改變,可觀察其盆腔中卵巢、子宮、前列腺和膀胱的異常改變,可觀察其乳腺、甲狀腺的異常改變。此外,超聲檢查還可用于觀察早、中、晚期妊娠的胎兒發育及胎盤和臍帶等情況。

影像檢查范文3

--------------------------------------------------------------------------------

作者單位:132022 吉林市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 乳腺癌影像診斷及檢查技術有多種,其在乳腺癌診斷、特別是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乳腺X線攝影檢查被認為是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乳腺癌、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1]。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乳腺癌影像診斷和檢查技術逐漸增多,在乳腺癌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就各種有關乳腺癌影像診斷及檢查技術優點和不足介紹如下。

1 乳腺X線攝影

乳腺X線攝影是最基本的乳腺影像檢查方法。常規攝片以內外側斜位和頭尾位為主,必要時輔以側位、局部加壓、放大攝影等各種輔助方法。但其靈敏度、特異性不盡人意。即使在最佳的投照和診斷條件下乳腺X線攝影檢出乳腺癌敏感度也只有85%~90%,即約有10%~15%的乳腺癌會因乳腺致密缺乏對比、腫瘤過小、特殊的腫瘤亞型(小葉浸潤癌)而呈假陰性。本院使用Planmed乳腺機乳腺癌檢出敏感度與此相仿。乳腺癌X線表現包括分葉狀腫塊、簇狀或區域性分布的多形性和不均質性鈣化及線樣或分支樣微小鈣化、結構扭曲、局灶性致密浸潤以及皮膚增厚、凹陷、異常血管增粗等。不同年齡組、 乳腺腺體致密程度和絕經期等不同狀態,乳腺X線攝影乳腺癌檢出敏感度不同。脂肪型乳腺X線攝影較容易檢出乳腺癌。乳腺腺體組織較致密、手術后或穿刺活檢后等乳腺X線攝影檢出乳腺癌靈敏度會下降。盡管如此,乳腺X線攝影仍是目前常規乳腺影像檢查中唯一能夠發現和診斷臨床觸診陰性的微小乳腺癌和以鈣化為唯一表現的乳腺癌的最佳方法。同時也是被國際上公認的通過X線攝影普查從而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唯一有效方法。

乳腺導管造影不是乳腺癌影像檢查的常規方法。在存在溢液而又排除內分泌原因時,可選擇乳導管造影檢查。正常乳導管表現為各級導管由粗到細,呈樹枝狀分支,走形柔和自然,無突然的狹窄及擴張。乳腺癌在導管造影時表現為乳導管有輕度的擴張并扭曲、導管突然中斷、斷端不整齊,或導管在病灶處呈斷續顯影,缺乏正常分支,管壁僵硬。乳導管3、4級分支較為細小,需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或直接采用放大攝影[2]。

2 超聲診斷

彩色超聲檢查對患者無痛苦、無放射性、無檢查盲區,適合各種年齡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婦女的乳腺病變檢查。對鑒別腫物囊、實性的診斷準確率達98%~100%。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能顯示病灶異常血流信號,易于檢出腫瘤新生血管,有利于腫瘤良惡性的診斷鑒別。乳腺癌超聲表現為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的低回聲腫塊,腫塊邊緣呈鋸齒狀或蟹足狀。鈣化表現為呈針尖樣或粗顆粒狀,散在、簇狀或彌漫分布。彩色多普勒內部多見豐富粗大血流,可由外穿入病灶,呈多分枝狀。

最近超聲彈性成像技術亦開始被用于乳腺疾病特別是乳腺癌的診斷和鑒別。超聲彈性成像是依據各種不同組織彈性系數的不同,在加外力或交變振動后其應變亦不同的原理,收集被測體的某時間段內的各片段應變率信號,用自相關綜合分析法,再以灰階或彩色編碼進行成像,并疊加于實時二維超聲聲像圖上的成像顯示方法。有研究顯示[345]彈性成像測值增大對診斷乳腺癌的特異性高。由于乳腺能比較方便地利用超聲探頭在外部在一定范圍內施加外力或交變振動,從而可以利用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對乳腺癌和乳腺良惡性病變進行診斷和鑒別。使得超聲對乳腺疾病特別是乳腺癌的診斷又多了一種新的方法。

超聲檢查的不足之處是要求檢查者要有一定的經驗,比較費時,檢查結果有時會受到檢查者主觀影響而有一定的差異。要具備高靈敏度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及10~13NHz實時線陣高頻探頭。

3 乳腺MR成像

MRI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無輻射危害,對乳腺有較高的靈敏性。適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普查。MRI對乳腺癌敏感性高達94%~100%。對乳腺根部、腋窩、或緊貼胸壁等乳腺X線攝影難以檢出的部位也能顯示。對多中心病灶的顯示也優于其他檢查,并能顯示胸壁侵犯及縱隔、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乳腺癌MRI增強敏感性高,但特異性低,易造成假陽性診斷。大多數乳腺癌MRI增強掃描表現為“速升速降”或“速升2平臺2緩降”的強化曲線。對術后或放療后纖維瘢痕與腫瘤復發的鑒別敏感度可達93%~98%,特異度為88%~100%。MRI檢查程序復雜、費時且費用相對較高。對置有假牙、支架、起搏器等金屬物的患者則不能進行檢查。

4 PETCT代謝顯像

PETCT是 PET分子功能影像與 CT解剖影像的同機圖像融合,有效克服了各自單獨應用的不足。PETCT 一次顯像可同時完成 PET和 CT的檢查,利用 CT本身足夠清晰的解剖圖像獲得可靠的病灶定位,有助于FDG生理性攝取與病變組織攝取的鑒別。能夠提高探測和定位乳腺癌的早期病變。在評估晚期病變的侵犯范圍、判斷化療后療效、評估預后及判斷保乳術后復發與術后改變等方面獨具優勢。美國《NCCN臨床時間指南》2010年將PETCT新增為乳腺癌的影像學備選檢查項目。但對于新診斷的Ⅰ期或Ⅱ期乳腺癌患者不建議使用PETCT。

5 小結

乳腺X線攝影、彩色超聲、乳腺MRI及PET、 PETCT代謝顯像技術對乳腺癌的診斷各有優缺點。乳腺X線攝影仍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乳腺癌診斷和早期發現的首選檢查方法。而致密型乳腺內病變、妊娠、哺乳期婦女的乳腺病變更適合于彩色超聲檢查。乳腺X攝影加彩色超聲被認為是乳腺疾病診斷的黃金組合。對于X線和超聲可疑病變,MRI增強檢查具有重要幫助。PET CT 已被證明是乳腺癌的早期診斷、鑒別良惡性和臨床分期及再分期的有效檢查方法。對監測治療反應和判斷預后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對于那些臨床檢查或常規影像學檢查難以進行或無明確結論的患者,特別是那些不愿接受創傷性診斷者,在不考慮經濟因數時,PET CT 應作為定性診斷乳腺腫塊的最佳選擇。

參 考 文 獻

[1] 沈鎮宙,邵志敏乳腺腫瘤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4.

[2] 鮑潤賢.中華影像醫學(乳腺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3] ATHOMAS, TFISCHER,HFREY, et alRealtime elas  tography  an advanced method of ultrasound:first results in 108 patients with breast lesions.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6,28:335340.

影像檢查范文4

[關鍵詞] 膈疝;鋇餐檢查;X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術;三維重建技術;影像學

[中圖分類號] R44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7(c)-0123-02

膈肌疾病中膈疝最常見,膈疝因其疝入的臟器不同、疝入臟器的多少及胃腸道疝入后檢查時間的不同呈現不同的影像學表現,本文對2003年9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7例膈疝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以探求影像學診斷價值及檢查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7例膈疝,男11例,女6例,年齡為出生后1周~88歲,平均44歲。食管裂孔疝11例,胸腹膜裂孔疝2例,胸骨旁裂孔疝2例,創傷性膈疝2例。14例攝胸部正側位片,11例鋇餐檢查,2例鋇劑灌腸檢查,13例胸腹部CT檢查,其中4例掃描前口服2%~5%的復方泛影葡胺溶液1000 ml,5例作超聲檢查,5例經手術治療,3例作胃鏡檢查。

1.2 檢查方法

采用GE DR做胸部攝片;SIMENS胃腸機作鋇餐及鋇劑灌腸檢查;使用SIMENS 16排螺旋CT機作胸腹部掃描,掃描條件為200 mA,130 kV,顯示矩陣1024×1024,層厚5 mm,從肺尖部掃描到上腹部。應用Philipsiu22彩超儀、GELOGIQ便攜式彩超儀,探頭頻率:2~5 MHz,患者取仰臥、側臥位或坐位,全胸腹部掃描,檢查胸腹腔的情況,對疼痛部位重點掃查,多切面、動態觀察病變情況。

2 結果

胸部正側位片14例,陽性11例,陰性3例。6例不可復性食管裂孔疝顯示左側膈肌明顯抬高,膈上方見含氣液平面的軟組織腫塊,或縱隔及心影后含氣液平面囊腔影;2例胸腹膜裂孔疝顯示左側胸腔內蜂窩狀透亮影,與膈肌境界不清;2例胸骨旁裂孔疝顯示左側膈肌明顯抬高,其上方可見氣液平面。鋇餐11例及鋇灌腸2例均顯示部分胃、小腸或結腸疝入胸腔內。CT掃描13例中11例食管裂孔疝,疝囊均位于胸主動脈左前方,疝囊最大直徑為6 cm,最小直徑為2 cm;疝囊均經過膈肌食管裂孔疝入胸腔。11例食管裂孔疝中6例胃底部經食管裂孔疝入胸腔,1例大網膜經食管裂孔疝入胸腔,1例機械性外傷所致的膈疝,1例位于左側胸部前方因刀刺傷致膈肌破裂胃底部經裂口處突入胸腔位于脊柱旁,2例因左側胸部側方車禍傷致膈肌破裂,胃底部突入胸腔。超聲檢查5例,陽性3例,能探及胸腔內無回聲暗區,動態觀察短時間內變化較大。

3 討論

3.1 膈疝的發生部位和機制

膈疝是由于腹腔或腹膜后臟器及組織通過膈肌缺損疝入胸腔而形成的,可分為先天性和外傷性兩種。先天性膈疝系膈肌先天缺損所致,后天性膈疝以食管裂孔疝多見。外傷性膈疝是由于患者在直接或間接的暴力作用下,以致胸腹腔產生較大的壓力差而引起膈肌撕裂。當腹部受到暴力擠壓時,胸腹腔壓力差可增大至正常平靜呼吸的10倍以上,從而引起膈肌撕裂。外傷性膈疝亦可由銳器直接刺破膈肌而形成。膈疝雙側均可發生,以左側多見,左側多見的原因與膈肌胚胎發育、腹部臟器及膈肌的解剖有密切關系。左膈孔多,同時膈下沒有較大的實質性臟器保護。先天性膈疝以嬰幼兒多見,年齡一般

3.2 膈疝的影像學表現

3.2.1 膈疝的分型 膈疝分為3種類型:食管裂孔疝、胸腹膜裂孔疝、胸骨旁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最常見,可分為3型,其中滑動型食管裂孔疝最多見,其次還有食管旁型、短食管型兩種。

3.2.2 食管裂孔疝 當胸部正側位片提示左側膈肌抬高,膈上見類圓形軟組織腫塊影,鋇餐顯示為短食管,下接一個擴大的膈上疝囊,疝囊內如果是胃腸道時,胃腔擴大且有液平;小腸呈多發不規則蜂窩狀影;結腸則呈囊腔偏大數目較小。CT則表現為疝入縱隔的胃、小腸推擠兩側膈肌向外移位,在較下層面可見食管入胃,三維重建技術可以顯示膈肌的缺損部位及疝囊的形態,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可明確診斷。

3.2.3 胸腹膜裂孔疝 多發生于新生兒和嬰幼兒,偶見于老年人,X線征象為左側胸腔內蜂窩狀含氣囊腔影,且囊腔與腹部腸腔氣體連續;鋇餐顯示胃及部分小腸疝入左側胸腔內;CT表現為膈肌大小不一的缺損,有網膜及腹部臟器,尤其是脾臟移位入胸內。螺旋CT的MPR重建技術能夠更加清晰顯示膈肌連續性中斷,并清晰顯示裂口的位置、大小及疝入胸腔的內容物。

3.2.4 胸骨旁裂孔疝 多表現為一側心膈角處見含氣體的腫塊影或密度不均勻的片狀陰影,病灶與膈肌的關系密切,消化道鋇餐或鋇劑灌腸顯示小腸或結腸疝入胸腔,疝囊頸部腸管互相靠攏。8例患者經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圖像后矢狀位、冠狀位清晰可見膈肌連續性中斷,并清晰顯示裂口的位置、大小及疝入胸腔的內容物。

3.2.5 創傷性膈疝 系外傷引起膈肌破裂,致使腹腔臟器疝入胸腔。因右側膈下有肝臟保護和緩沖,故常發生于左側,常表現為左側膈面消失,左側胸腔內見到含氣液平面的囊腔影,消化道鋇餐或者胸腹部CT可顯示部分胃腔或者小腸黏膜;并可以顯示疝囊移位情況,而且結合患者胸部或上腹部外傷史,即可診斷。

3.3 膈疝檢查方法的選擇

3.3.1 胸部平片結合胸部透視 17例均發現異常,14例顯示胸腔內囊狀積氣與腹腔相應積氣腸道影相連續,動態觀察疝入胸腔的含氣囊腔陰影有移動和變化,另4例僅發現膈面模糊,不規則。胸片、胸透是診斷膈疝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但不能確診。

3.3.2 消化道鋇餐、鋇劑灌腸檢查 13例中鋇餐11例及2例鋇灌腸均顯示有部分胃、小腸或結腸疝入胸腔內,所以當膈疝內容物為消化道空腔臟器時,消化道鋇餐、鋇劑灌腸可以提示疝入的器官,還能判斷膈肌缺損的部位。

3.3.3 胸部CT掃描 13例中陽性12例,如膈疝的內容物為胃腸道時,掃描前口服泛影葡胺等陽性造影劑一般都能明確診斷,如疝入物是大網膜、肝臟、脾臟等臟器時必須增強掃描,CT較消化道鋇餐造影有明顯優勢。

3.3.4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5例,陽性3例,能探及胸腔內無回聲暗區,動態觀察短時間內變化較大,可提示膈疝的可能,并且超聲對創傷性膈疝合并有其他腹腔臟器損傷亦有重要診斷價值。

3.4 膈疝的鑒別診斷

膈疝的發病率較低,其影像學形態及臨床特征較為復雜,極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造成誤診,因而在臨床實踐中,要通過各種影像學手段對膈疝進行鑒別診斷,提高診斷的正確率,為膈疝的治療奠定基礎。

3.4.1 氣胸 膈疝見肺外緣無受壓內移,肺下緣受壓上移,透光度不如氣胸高。氣胸的肺外緣受壓向肺門區聚攏,壓縮肺外緣及外帶無肺紋理區。

3.4.2 包裹性積液 包裹性積液的正側位X線胸片顯示胸壁與陰影之間有寬基部相貼,透視下能看到完整的膈面,腹部臟器無任何缺損。

3.4.3 肺部囊性病變 膈疝的疝囊邊緣較為光滑,而肺部囊性病變的胸部平片消失,縱隔無移位,能看到部分膈面。

3.4.4 先天性膈膨升 先天性膈膨升是因為先天性膈肌發育不全、局部薄弱膨出而引起的,常見于基底位于橫膈向肺野隆起,右側橫膈中央部呈一半圓形膨隆,隨呼吸與膈同時移動,密度均勻、邊緣較為光滑,側位此膨隆影位于中央的后方,肺野一般無明顯異常,腸道氣影和胃泡影都在膈下,注入氣體時,可以看到橫膈抬高或膨升。

3.4.5 食管膈壺腹 食管膈壺腹為正常的生理現象,表現為膈上4~5 cm一段食管管腔擴大呈橢圓形,邊緣光滑,隨其上方食管蠕動而管腔收縮變窄,其上方直接與食管相連而無收縮環存在;而膈疝疝囊大小不一,邊緣欠光整,囊壁收縮與食管蠕動無關及有胃黏膜顯示,加之可見收縮環A、B,均不同于食管膈壺腹。

綜上所述,胸部X線檢查、CT掃描、超聲檢查及鋇餐檢查對膈疝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臨床實踐中,胸片是膈疝首選的檢查方法,對于疑難病例、X線檢查陰性病例可以結合CT檢查或者胃腸道造影幫助確診,多種檢查方法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提高膈疝診斷的正確率,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果珍.臨床CT診斷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76.

[2] 陳光信.膈疝的臨床及X線表現(附11例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5,11(9):560.

[3] 周康榮.胸部頸面部CT[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199.

[4] 姜喜剮,高強,王傳堂,等.膈疝的CT診斷價值(附15例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4,14(11):904-905.

[5] 卜雨華,郭文強,丁偉,等.膈疝的影像學診斷[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2):499-501.

[6] 羅風蓮,鄒同恩.創傷性膈疝多種影像學診斷分析——附5例報告[J].現代醫用影像學,2004,13(1):30-32.

[7] 楊東奎,蔚巍.膈疝的臨床及影像學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8):981-983.

影像檢查范文5

關鍵詞 大腸癌 結腸癌 直腸癌 X線征象 腸鏡。

資料與方法

發病年齡、性別、部位:46例大腸癌,男22例,女24例,女多于男。發病年齡20~30歲4例占8.7%,31~40歲1例占2.17%,41~50歲8例占17.3%,51~60歲11例占23.91%,61~70歲14例占30.43%,70歲以上8人占17.3%,平均年齡54.34歲,最小20歲,最大84歲。

癥狀:腹痛19人占41.3%(包括陣發性或絞痛,時間長短不一,2天~2年,便血18人占39.13%,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10人占21.73%,黏液血便7人占15.22%,腹部包塊8例占17.3%,腹瀉便秘交替4人占8.77%,腸鳴音4人占8.7%,腹水1人占2.17%,胸痛氣短1人占2.17%)。

檢查方法:44例無鋇灌或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占95.65%,CT平掃16層螺旋CT17例占95.65%,B超18例占39.13%,電子腸鏡18例占39.13%,電子腸鏡18例占39.13%。直腸鏡6例占13.04%,指診9例占19.65%。

結 果

X線征象:根據腫瘤生長方式X線特征不同大體分為四型[1、2、3、5]:浸潤型14例,腫塊型14例,潰瘍型10例,混合型4例,共42例。4例因急性腸梗阻而手術。

浸潤型癌:癌腫主要是沿腸壁浸潤,致腸壁增粗增厚,直病變圍繞腸壁環形生長,致腸腔狹窄,結腸腸病變長度9~12cm,平均10cm。乙狀結腸癌最短3.5cm,最長10cm,平均5cm;結腸癌侵及長度較直腸乙狀結腸癌長,狹窄區黏膜破壞者邊緣不整,腸管變硬,蠕動消失。

腫塊型(亦稱增生型):腫瘤向腔內生長,呈菜花狀,表面糜爛、有淺潰瘍、基底寬,腸壁厚,X線征主要為偏心性充盈缺損,尖角征,肩征,黏膜不規則,可見斑點狀龕影,或為多發囊狀隆起,在回盲部易發不全性腸梗阻,本組7例,回盲部占5例。

潰瘍型癌:腸腔黏膜破壞不規則,其中可見大小不等鋇斑影,范圍較長,腸管舒張不良,無梗阻征象。

混合型癌:系多發性癌癥或為晚期癌,以上2型或3型混合存在。

電子腸鏡檢查18例:均可見不同程度菜花狀隆起,表面糜爛破壞,腸腔狹窄變硬,有的伴局部腫塊及龕影。缺點是部分病例因腸狹窄,腸鏡通過困難,不能觀察全貌。

直腸鏡檢查6例:直觀腫瘤呈菜花樣,表面糜爛,壞死,堤狀隆起,潰瘍以及腸腔狹窄改變,狹窄較著,難以進入近端。

指診9例可以除外痔瘡,觸及腫塊,腸狹窄6例,指套染血3例,可提示腫塊。

B超檢查18例,發現腹部包塊5例,腹水3例,脂肪肝2例,肝血管瘤1例,脾大1例,膽結石1例等。

CT檢查17例:平掃14例,螺旋CT 3例,腸壁增厚狹窄4例,腫塊7例,不全梗阻5例,轉移情況12例,1例誤診為正常,以多層螺旋CT優選。

病理檢查46例:高分化潰瘍型腺癌13例,高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型腺癌4例,中分化型腺癌1例,未分化型腺癌1例,黏液腺癌3例,腺管癌局部惡變3例,腺癌7例,轉移腺癌1例。

手術證實大腸癌發病部位:結腸24(占52.17%),回盲部5例脾曲結腸(包括降結腸)1例,乙狀結腸及直腸22例占47.8%。

轉移情況:淋巴7例,腸系膜4例,大網膜1例,侵及子宮膀胱2例,十二指腸及胃各1例。

討 論

①發病年齡、性別、部位:46例大腸癌,男22例,女24例,男少女多;發病年齡平均54.34歲,60歲以上22人占47.82%,20~84歲,大腸癌多見于老年人。發病部位:結腸癌24例占62.18%,乙狀結腸直腸癌22例占47.82%,大腸癌多發于結腸,回盲部癌12例占結腸癌50%為好發部位,且易并發梗阻,本組7例,該部5例。以上統計與國內多數報告男多女少,直腸乙狀結腸癌占70%左右有差異[1,2,3,4,5]。②B超檢查發現腫塊,除外其他臟器疾患。③X線鋇氣雙重造影檢查確診腫塊、類型、范圍、價值較大,但老年人多因松弛,必須有效堵塞,緩慢加壓注入鋇混懸液,否則易外溢致造影失敗,因此法簡便、廉價、無電視透視亦可檢查所以優選。④大腸癌CT平掃多有盲區,多層螺旋CT可清晰顯示腫塊大小,腸壁厚度、范圍、轉移情況為最佳選擇,但價格昂貴[4,5]。⑤電子腸鏡、直腸鏡檢直觀腫塊形態,黏膜表面水腫、糜爛、潰瘍等,并可取組織活檢,為化療提供依據,但有時因腸腔狹窄,鏡檢不能觀察腫癌全貌。⑥X線結合病理大腸癌分為四型:浸潤型、腫塊型、潰瘍型、混合型比較全面,易于理解,X線征象各有不同特征[1,2,3,5],但應仔細與結腸炎,腸結核、腸痙攣、阿米巴結腸炎進行鑒別[1,2,3]。

總之多種檢查可以互補,特別是對于晚期大腸癌決定手術、化療至關重要。大腸癌的病理檢查:46例均為腺癌,高分化型腺癌26例,低分化型腺癌4例,中分化型腺癌1例,未分化型腺癌1例,黏液腺癌3例,腺管癌局部惡變3例,腺癌7例,轉移腺癌1例,以上統計說明大腸癌惡性程度低,發病緩慢,應注意早期檢查及時手術,預后較好。其次有腺瘤肉患者,因腺管瘤有不典型增生腺上皮細胞可侵入黏膜而癌變,本組3例,所以腺管癌患者應早期治療,以免后患[5]。

參考又獻

1 上海第一醫學 X線.診斷學編寫組.X線診斷學第三冊.腹部.一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0,1075~1078 教材供影像專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8月第二次印刷.642~644

2 榮獨山,主編.X線論斷學.第二冊.腹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8,5,149~153

3 相雪英,包顏明,王莉竺.結腸癌的診斷及CT表現.實用放射科雜志,1999,4,(15卷)4期,211~213

影像檢查范文6

【關鍵詞】 心理護理;影像學檢查;焦慮抑郁;配合檢查

醫學影像學不僅擴大了人體的檢查范圍, 提高了診斷水平, 而且可以對某些疾病進行治療。這樣, 就大大地擴展了本學科的工作內容, 并成為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支柱。由于檢查時患者對輻射、噪聲以及對檢查結果的擔憂, 易使一些受試者產生焦慮、抑郁情緒, 個別患者影響了檢查的順利進行[1]。本文旨在探討心理護理對影像學檢查患者情緒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大慶油田總醫院影像科檢查的患者66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30例, 觀察組中男20例, 女10例, 平均年齡(48.13±12. 21)歲;對照組中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50.23±9.8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心理反應的測量指標:焦慮與抑郁評價采用綜合醫院焦慮/抑郁(HAD)情緒測定表進行焦慮抑郁情緒評定。心理護理前后各進行一次焦慮抑郁情緒的測定。

1. 3 心理護理措施:①介紹影像學檢查的安全性。影像學檢查的電離輻射是在允許范圍內, 正常的檢查對身體沒有傷害。②對負責檢查的醫生進行介紹, 讓患者了解醫生專業特點。③對檢查的設備和科室進行介紹, 讓患者了解檢查的目的, 設備的性能以及影像科室在疾病診療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④介紹影像學檢查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比如去除檢查部位衣物包括帶有金屬物質的內衣和各種物品:如頭飾、發夾、耳環、項鏈、玉佩、錢幣、皮帶和鑰匙、金屬假牙、助聽器、手機等, MR檢查需詳細詢問有否做過植入手術, 體內是否留有金屬材料, 婦女有無帶環。⑤造影當日早晨必須禁食、禁水, 以保證胃內空虛及減少滯留液, 利于造影劑與胃壁的黏附。造影前晚服蕃瀉葉茶, 檢查前1 h洗腸清潔腸道, 避免腸內容物及腸氣與腎臟重疊, 影響造影效果及診斷。⑥增強掃描及造影患者應仔細詢問有無藥物過敏情況, 是否患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 用藥前還需要詳細詢問有無用藥禁忌[2]。

2 結果

兩組患者影像學檢查前各項指標的測試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入選的兩組患者在檢查前的心理應激水平相當。經過實施心理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抑郁情緒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我國醫學影像學有很大發展,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在各醫療單位都建有影像科室, 已涌現出一大批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超聲、CT、ECT和MRI等先進設備已在較多的醫療單位應用。不論在影像檢查技術和診斷方面或在介人放射學方面都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影像診斷水平和介人治療的療效都有明顯提高。近年來, 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 越來越注重身體的保健, 到影像科檢查身體越來越多, 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X線對人體有害, 去醫院體檢或者診斷疾病能不能不做X線檢查。射線對人體有害, 該如何防范。更有一些患者一聽說要X線檢查, 先問醫生:“會殺死我多少個細胞。甚至一躺到檢查床上就渾身發抖。因此, 心理干預對于進行影像學檢查的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過心理護理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明顯低于一般護理的患者,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久久香港经典三级精品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国产成人一区 | 永久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色图 |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欧美高清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 天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入口 | 欧美在线国产 | 国产丝袜视频 | www.国产精品.com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 日韩欧美 | 国产区第一页 | 欧美大色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全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婷婷久久小说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 | 欧美精品亚洲网站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色费 |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一区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 欧美精品第一页 | 亚洲欧美在线看 |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洲日韩视频二区在线 | 久久国产毛片 |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 亚洲视频一二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 | 香蕉网视频 | 国产观看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