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wǎng)精心挑選了少兒戲劇教育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少兒戲劇教育范文1
少兒期是游戲期。游戲,是少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是促進少兒身心、智能、道德品質(zhì)、情感、創(chuàng)造性以及個性成長的重要手段。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提出:“小孩子生性好動,以游戲為生命。”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兒童在游戲中怎樣,當兒童長大時候,他在許多方面和工作中也會怎么樣。因此,未來活動家的教育,首先要在游戲中開始。”所以讓少兒在唱歌、舞蹈、演奏、戲劇表演、角色游戲等活動中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逐步提高感受、理解、欣賞和表達能力,這是引領孩子走進未來表演藝術殿堂的一條重要途徑。以下,我們通過少兒戲劇游戲和舞蹈游戲這兩種形式,探討對少兒表演藝術的培養(yǎng)。
一、戲劇游戲,培養(yǎng)孩子感悟生活的表演能力
戲劇游戲是少兒的一種游戲形式,是少兒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戲劇活動,它以文藝作品為內(nèi)容,以少兒扮演作品中人物(角色)為表演手段,通過表演再現(xiàn)文藝作品的內(nèi)容與文藝作品的情感。它是培養(yǎng)少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的重要手段。
戲劇游戲是少兒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游戲,少兒是游戲的主體,少兒主動參與、主體性發(fā)揮的程度決定游戲成功與否。然而這種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開始基于少幾對表演游戲興趣及對初淺表演技能的駕馭,也基于少兒對現(xiàn)實生活的理解,少兒的創(chuàng)造性只有在興趣和樂趣中才得以升華。
如何培養(yǎng)少兒對戲劇游戲的興趣,并在游戲中獲得樂趣是戲劇游戲成功與否的關鍵。我們認為:合理選材、尊重意愿、全面觀察、適時指導、熱情鼓勵是培養(yǎng)少兒游戲興趣并能在游戲中獲得樂趣的有效途徑。
1.合理選材:應該選擇富有童趣、角色對話多、易于表現(xiàn)的文藝作品。
2.尊重意愿:就是尊重少兒對文藝作品中角色的選擇。
3.全面觀察:在少兒游戲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全體參加者活動的全過程,以便更好地了解少兒的興趣和能力表現(xiàn),為指導提供依據(jù)。
4.適時指導:教師參與指導表演游戲的適度性,更好地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少兒為主體的師生關系。
5.啟發(fā)點撥:教師運用啟發(fā)提問等方法,幫助少兒對文藝作品的主題、角色、情節(jié)有正確理解,誘導少兒體驗文藝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人物(角色)形象。
6.熱情鼓勵:教師對少兒參加表演游戲持重在參與的觀點,保護少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對活動中表現(xiàn)的點滴進步都加以肯定,予以熱情鼓勵。
二、舞蹈游戲,培養(yǎng)孩子用形體展示美的表演能力
舞蹈游戲符合少兒愛動、愛跳的特點,也很符合少兒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心理特點,是少兒非常喜愛的一種活動。
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舒展的舞姿,來陶冶少兒的情操,從中使少兒得到美的教育。這種美育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少兒的形體美、舉止美、行為美、人格美,形成由內(nèi)而外的統(tǒng)一美。少兒舞蹈游戲,必須“以情動情”,用情才能感人,然后才能“樂在其中”,“美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單純用在外表之上的,而是用感情發(fā)展動作。
1.誘導,以情動情
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用優(yōu)美的形體來表達一種少兒的理解,需要誘導。通過選曲、命題讓少兒依靠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去表現(xiàn)這些動作的內(nèi)涵。而這些動作又能激發(fā)、啟迪他們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開拓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由于少兒身心發(fā)育的局限性,不能對舞蹈形象的外在美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感染,作為教育者便要發(fā)揮他們自己的作用,做到“以情動情”。
2.理解,以情示美
舞蹈游戲讓少兒通過游戲的方式感受舞蹈,在玩中起舞。但是,要提高少兒的對舞蹈這門藝術的欣賞能力和參與能力,必須更充分地感受到舞蹈中包含的情才能展示出舞蹈的美。
少兒戲劇教育范文2
一、課程接地氣
新教育實驗認為:課程的豐富性決定了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海門市余東小學的京劇課程,就是在這樣一種課程文化理念的指導下應運而生。擁有“蘇北小周莊”美稱的余東鎮(zhèn)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當?shù)赜兄鴿庥舻木﹦∥幕滋N。千百年來,淳樸自然的民風,厚重的文化底韻孕育了一群熱情善良的余東人民。被京劇文化氤氳著的他們,與京劇有著深厚的情緣,閑暇時光里,田間地頭上,不時會哼上幾句,還自發(fā)成立了一個京劇聯(lián)誼會,享譽省內(nèi)外。漫步在古老綿長的石板街上,常會有咿咿呀呀的京劇聲傳來,恍惚中如同穿越了時空。
余東小學坐落于余東鎮(zhèn)東首,是一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校,一部分學生自小就是在爺爺奶奶的京胡旁長大。
如何依托濃厚的古鎮(zhèn)底韻,讓孩子們做有根的人,把學校的特色文化做大做強?余東小學陸耀成校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1年9月,學校票友社團成立,京劇聯(lián)誼會特地邀請了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天補中學補天戲曲社創(chuàng)始人張垣老師前來給學生們做普及京劇知識的講座。還特地指派京劇聯(lián)誼會的優(yōu)秀成員來學校義務教唱京劇選段。一段時間的嘗試后,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京劇這一藝術形式特別喜愛,孩子們對京劇的熱情火苗一下子被點燃了,家長也很支持、配合這項活動的開展。學校求賢若渴,四處尋訪,結識了南通京劇團演員、當時正在南通陳橋小學兼任藝術教師的山、沈紅霞,請他們來校做專職的京劇老師,于是一群京劇藝術教育“相同尺碼”的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開始了京劇藝術教育的艱難歷程。余東小學票友社團也隨之更名為雛鳳少兒京劇團。學校決定,把京劇藝術特色活動定為學校特色名品教育項目,作為課程在全校范圍內(nèi)開展,普及京劇藝術的教育活動。學校通過這門特殊的藝術課程為孩子打開了一扇窗,呼吸著窗外芬芳的空氣。
二、實施重普及
余東小學在打造京劇特色學校的同時,更注重以此為依托普及藝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特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
與其他社團相比,京劇作為一門校本課程在余東小學有著嚴格的教學規(guī)范。京劇師資培養(yǎng)這一“關”,學校用“傳幫結帶”的形式,探索一種校內(nèi)培訓機制。外聘京劇老師(專家),讓他們分層次對音樂教師、班主任、科任老師講授專業(yè)知識。學校還請藝術教師在周一的政治學習前進行20分鐘的藝術欣賞講座,提高了全校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此外,學校建設了一支由京劇專兼職教師以及校內(nèi)、校外輔導員(鳳城京劇聯(lián)誼會會員)共同構筑的師資隊伍,組建了“育鳳教師京劇票友會”,組織全體教師對學校開發(fā)“京劇藝術”校本課程進行討論,組織骨干教師編寫了《古鎮(zhèn)京韻》校本教材,內(nèi)容涉及京劇的形成和發(fā)展,京劇的行當、京劇的表演程序、京劇的表演形式、十五首經(jīng)典劇目等。
京劇不是一門孤立的學問,它是一種與各學科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于是,學校注重京劇教育與各學科的滲透,有計劃地在各學科滲透京劇的知識、歷史背景等。比如,將京劇與音樂整合,全校每個班確保每周有一節(jié)京劇課。利用課堂教學、示范觀摩等多種形式,方便學生學習,有效地推進京劇藝術教學和欣賞活動。語文課上加入京劇唱詞的欣賞和誦讀;信息課中加入了京劇信息的查找和電腦小報的制作;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繪制臉譜;在體育教學中輔導學生學做京操;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梅蘭芳等京劇大師的人格與精神;在晨會課中,通過欣賞京劇,讓學生了解這些京劇名段背后的歷史故事等等。一系列的組合式課程,將合力發(fā)揮到極點。
為了豐富京劇專業(yè)知識,提高京劇欣賞、演唱和表演技能,學校還經(jīng)常邀請名家來學校進行專業(yè)知識講座。著名京劇票友金笑蘭,國家一級演員戴海豹,國家著名京劇教育家施雪懷,江蘇演藝集團京劇院副院長嚴陣,深圳衛(wèi)視“戲聚星期六”舞臺總監(jiān)李向陽,江蘇省演藝集團張建強教授,戲曲雜志總編徐易,中國戲劇界首位梅花大獎得主、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首批傳承人尚長榮等專家學者多次來學校作專業(yè)知識講座,和孩子們同臺演唱,共同享受京劇帶來的獨特快樂。
三、文化施熏陶
近幾年,學校進行了校園美化,美麗的校園讓人心曠神怡,寬敞明亮的教舍讓人眼前一亮,整潔的教學大樓、芬芳四溢的花卉草園,獨具特色的藝術墻壁,無一不折射出校園濃郁的京劇藝術
氛圍。
學校將京劇藝術作為建設校園文化布置的突破口,讓每面墻壁會說話。文化長廊里張貼各京劇大師的劇照及京劇小知識;教室的墻壁上,懸掛的是學生自制的京劇臉譜,學校美術社團的學生還專門繪制了精美的京劇人物墻,他們畫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成了孩童的業(yè)余“伙伴”。 一道道風景渲染了京劇藝術氛圍,形成了學校特色環(huán)境。
學校還利用校園內(nèi)的廣播、板報、櫥窗及展牌等陣地普及宣傳京劇藝術。京劇道具、服裝陳列室里陳列了不少京劇服飾、盔頭、刀、槍等道具。每天晨會時間,全校共唱京劇,聲震校園;課間廣播里播放的是學校小演員的唱腔唱段,使學生倍感親切;每周五校園廣播臺《京劇大家唱》準時見面,受到師生的歡迎。置身于濃厚的京劇氛圍環(huán)境之中,學生不斷親近京劇、感知京劇,加深了對京劇的了解,也更加喜歡京劇。漫步校園,操場角落里三五成群在練習壓腿、走步的學生,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提高促發(fā)展
如果說京劇進校園是一股春風的話,那么京劇團里的孩子就是這和煦春風下盛開的艷麗花朵。余東小學在做好京劇普及教育的同時,以京劇團為抓手,在普及中促提高。
京劇團的孩子們不但要學會唱段,更要學會一些基本的招式,身形、步伐、手勢、眼神等,而且要做得恰到好處。漸漸地,那些學過京劇的孩子精氣神跟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樣,出操時與別的孩子站在一起,京劇團的男孩們個個顯得氣宇軒昂,英俊挺拔;女孩們則個個亭亭玉立、氣質(zhì)高雅。孩子們在參加社團的過程中,滋養(yǎng)了心靈,舒展了筋骨,更領悟到了“玉經(jīng)琢磨方成器”的真諦。
“猛聽得金鼓響號角聲震,喚起我破天門壯志凌云。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在悠揚激越的密鑼緊鼓聲中,身穿“戰(zhàn)袍”、手舞銀槍的“穆桂英”登臺亮相。她的嗓音稚嫩甜美,一字一句充滿了國粹京劇特有的韻味。這個“穆桂英”名叫陳彤彤,今年才十一歲,是余東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也是學校培養(yǎng)的第二個“穆桂英”。別看她小小年紀,在京劇舞臺演出已有近三年歷史:海門市文化廣場的“七彩之夏”,南通市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都留下了小“穆桂英”稚嫩圓潤的嗓音。
孫靈,三(1)班的陽光少年,更是聞名校內(nèi)外的“小小金嗓子”。他被選入少兒京劇團后,著實興奮了好久,回到家便跟父母說他要參加學校的少兒京劇團。孫靈的父母本身并不愛好京劇,而且以為孩子只是一時興起,并沒有什么想法。可沒想到接下來的日子里,小孫靈每天放學回到家都會盯著戲曲頻道自學京劇,而且還學得有模有樣!父母見孩子的確有這個興趣,而且顯現(xiàn)出了一定的天賦,便跟他說:“你要是選擇了學習京劇,就要做好受苦的準備,而且無論多苦,一定要堅持下來!”興奮不已的孫靈這時只顧一個勁兒地點頭。就這樣,他開始了與京劇的不解之緣,并在2015年,捧回了“全國十佳梨園寶寶”的獎牌。
像這樣的孩子在京劇團里有很多,“人小鬼大”的機靈精史靚穎,沉著穩(wěn)重的何佳鵬,默默流汗、牢記笨鳥先飛的崔杰……他們憑著對京劇的滿腔熱愛,在枯燥而艱辛的訓練中,尋找著快樂,追尋著夢想,也培養(yǎng)了他們感受美、表現(xiàn)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發(fā)展了特長與個性,提高了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
五、展示多平臺
經(jīng)過四年多的積淀和努力,余東小學的京劇課程如今已嶄露光芒。孩子們漸漸走進了這個神秘的世界,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經(jīng)歷了獨特的成長歷程,呈現(xiàn)出了別樣的精彩。盡管學校開展京劇特色課程時間不長,但是整個學校的風貌、學生的精神已經(jīng)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他們也在慢慢前行中品嘗著成功的喜悅。
小票友們頻頻在各級各類舞臺上亮相,他們還時常走進社區(qū)鳴鑼開唱,傳揚忠孝禮儀、尊老愛幼、公正廉明等傳統(tǒng)美德。學校京劇團的節(jié)目多次在海門市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展演中獲特等獎。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參加南通電視臺首屆春晚選拔賽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我們都是國粹傳承人》參加由海門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首屆戲曲演唱大賽獲最佳表演獎。京劇《打虎上山》直接晉級參加2013年南通市首屆少兒春晚并獲“觀眾最喜歡的節(jié)目”。2013年8月,在南京舉行的江蘇省第六屆少兒藝術節(jié)戲曲曲藝類節(jié)目,一舉奪得金獎。《穆桂英掛帥》參加了2014年南通市第二屆少兒春晚演出。2014年7月學校京劇團獲江蘇省“朝霞工程”第二十一屆才藝大賽少年組京劇特別大獎。學校京劇團還在蘇州舉行的全國新教育年會上向全體與會代表進行了展示,獲得高度稱贊。2015年5月,京劇《野豬林》《盜仙草》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第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選拔賽,獲小梅花金花獎。
一次次的展示,一次次的殊榮,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學校京劇藝術特色活動的豐碩成果。
2012年11月30日,學校首屆京劇節(jié)拉開帷幕,為期一個月的京劇節(jié)里,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唱腔身段比賽,涌現(xiàn)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小戲迷,使學生近距離感受到了京劇的無窮魅力;京劇合唱比賽,同學們形神兼?zhèn)涞谋硌荩唤钊丝畤@――神奇的民族,神奇的京劇;知識問答賽,下發(fā)京劇知識資料,分學段進行知識問答賽,以比賽的形式進一步了解京劇常識……南通日報、江海晚報、海門日報、南通電視臺、海門電視臺、海門廣播電臺等多家媒體分別以《京劇唱響鳳城校園》《古鎮(zhèn)京韻,校園小票友京劇秀》《江海梨園涌春潮》為題作了專題的報道。
中央電視臺11套《戲曲采風》兩次走進余小校園。《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國粹在課堂”為專題,圖文并茂介紹了余東小學的京劇課程,肯定了我校在傳承國粹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以學校京劇活動為題材的攝影作品《藝術瑰寶?薪火相傳》獲“中國夢”主題攝影公益廣告第一名,并在紐約時代廣場大屏進行了每天24小時的輪播,向西方世界展示了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余東小學的成功,與其說是學校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不如說是新教育實驗“文化,為學校立魂”這一理念帶給我們的獎賞。新教育實驗認為,一種成熟的學校文化,總是有一個明確的理念統(tǒng)攝著學校生活的一切領域。這個明確的理念就像一輪太陽,照射到學校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學校管理、班級文化、教研風氣、課程研發(fā),乃至于各種活動,總是這個靈魂的體現(xiàn)與實現(xiàn),是朝向這個靈魂的一種努力。沒有這個統(tǒng)一的學校文化之魂,無論多么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也都是一種華麗、零亂的碎片。而無論是理想狀態(tài)還是事實樣態(tài),學校是應該有文化的,也必須要以文化作為支撐,才能成為美好事物的中心(朱永新語)。
少兒戲劇教育范文3
妞妞上學后的第一個長假到了。范靜盤算著該讓孩子干點啥?當然是去培訓班!要讓孩子盡可能多學點東西,不能讓她輸在起跑線上,周圍家長都在為此事忙乎,范靜也不能落于人后.
這段時間,兒童培訓班宣傳廣告滿天飛,繪畫、樂器、游泳……學啥的都有,有賣方市場,更有買方市場。
范靜問妞妞想學什么,女孩眨眨眼睛:“學武功,我要當武林豪俠,嘿嘿哈。”范靜害怕本就調(diào)皮的女兒會學成個女漢子,她不同意。
在各種培訓廣告中挑了一天,妞妞有了新主意:學京劇。原因是她喜歡京劇女角頭上的裝飾,說:“像仙女一樣,我就學京劇。”
學京劇好,那是國粹,戲曲頻道還有少兒戲劇大賽呢,妞妞要學好了也能去露個臉。扒開桌上收的一堆小廣告,挑出一張驚爆價2000元兩月的戲劇培訓班廣告,價格便宜,那里離家也近。
第二天,七倒八拐繞進一個充滿漚水味的背巷子,培訓班就在那里。破舊的老屋、陳舊的設備,臟兮兮的,除了墻上一面大鏡子,范靜沒看出這和普通出租屋有什么不同。老師是個五十來歲的老漢,穿著拖鞋不修邊幅,莫不是騙子?
同來的幾個家長也同樣疑惑,老師看出他們的疑問,來了段京劇唱段,還真有模有樣,再看墻上的各種榮譽和老師的上妝照片,范靜信了,價格便宜嘛,也只能這樣了。
“先交錢,2000元,右邊排隊。”一個大嬸吆喝著,交錢是重點。
妞妞正式開始學習京劇,老師說她適合唱花旦,可以戴漂亮頭飾。妞妞熱情很高,回到家也咿咿呀呀的,把沙發(fā)巾甩得滿天飛。范靜很高興,丈夫老周卻陰陽怪氣:“純粹孩子玩的把戲,幾天的熱情,長大了難道還去唱戲?白花錢沒有用。”
老周出身農(nóng)村,自小精打細算,生活的拮據(jù)讓他花一分錢都算計。范靜也不是大手大腳的敗家娘們,但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她舍得。
老周猜對了,妞妞學戲就是“幾天的熱情”,不到一個星期,她就沒了興趣,說:“老師光讓我們看唱戲的電視,好難看的電視,要不就是壓腿,沒勁兒。”
范靜抽空去看孩子的學習,確實是在“混”,老師根本不用心教。她思前想后,2000元雖然不多,但也是錢啊,這樣不是荒廢了孩子嗎?
前面培訓班說過,學習不到一星期可以退錢。等范靜要求退學退錢時,卻因沒有書面合同糾纏了半天,扔出去的錢哪好收回來,直鬧到要去消協(xié),對方才同意退給她一半的錢。
1000塊錢打了水漂,范靜不敢把這事告訴老周,怕討罵,騙他說歸還了全款,老周說:“咦,世上還有這么好的事?”范靜總結:不能圖便宜,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學習班,簽訂書面協(xié)議。
是否是有價值的投資
孩子再學些什么呢?不能讓她閑在家里光玩玩具。女同事的兒子只比妞妞大3歲,人家拉丁舞過了三級,常參加各種表演呢,要學就學成他那樣。
女孩子學拉丁舞很好,很有淑女范兒。經(jīng)女同事介紹,范靜將女兒送去學拉丁舞,那里比較正規(guī),但費用較高。
范靜背著老周問姐姐借了錢。錢總算解決了,那里離家遠,要轉兩路地鐵,范靜不論刮風下雨地接送,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折騰,老周很心疼,主動承擔起做晚飯的任務。他說:“何苦呢?孩子學這些,長大了未必有用,累了大人也累孩子。”
范靜說:“雖說長大了不見得干這行,但能培養(yǎng)氣質(zhì),總比他們瘋玩的好。”作為母親,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哪怕自己少吃少喝舉著債,周圍的孩子假期都進了各種培訓班,她的孩子也不能落后。
舞蹈培訓班雖然收費高,但果然有效率,妞妞很快掌握了拉丁舞的幾個基本動作,回來表演給父母看,范靜特有成就感。
學了十來天,妞妞進步頗大,老師說她是學舞蹈的苗子。范靜暗下決心,就算砸鍋賣鐵,也要培養(yǎng)女兒成材。
風雨無阻接送孩子學舞,范靜卻耽誤了自己的工作,因常遲到早退,領導很不樂意。那位給她介紹舞蹈班的女同事告訴她,兒子不學舞了,他說人家笑話他跳舞一扭一扭的樣子像假丫頭。“唉,我這兩年可為他學舞犧牲不少”,同事說。
女同事的付出,范靜深有體會。她的是女兒,不怕像假丫頭,她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老師夸過孩子有舞蹈天賦。女同事撇嘴:“老師聰明得很,只要交足錢,哪個孩子都有天賦。”
日子沒多久,問題又來了:學舞是很累的體力活,妞妞新鮮勁過了鬧起脾氣來,嚷嚷不學了。范靜氣得眼淚汪汪:“你學舞媽媽一直陪你,花錢挨罵還不是為了你,你卻不爭氣。”母女二人為了學舞之事,相對大哭起來,老周不知所措:“要不別學了,長大了難道去靠這個賺錢?”
不能半途而廢,必須學下去。范靜硬拉著女兒去了培訓班。
女同事的兒子過了拉丁舞三級,最后一次要去幾百里外的省府,吃飯住宿、服裝道具,花了不少錢,聽了她的“匯報”,范靜焦慮了。
當老師笑容可掬地告訴范靜:需要配置服裝費500元、并準備來年3000元的過級費時,范靜頭大了,她不富裕,欠姐姐的錢還不知何時能還呢。
學,還是不學?學了是有價值的投資嗎?自己這個平凡的家庭是否能承擔得起?
猶豫間,妞妞逃學了。范靜接老師電話時,正扎在一堆工作文件里,她好累。
壓不住的費用,扛不起的精力,孩子辛苦,大人也辛苦。范靜放任了妞妞的逃學,前期學費打水漂就打水漂了吧。拉丁舞培訓班還算有信譽,退給她一部分錢,老師深表惋惜,堅持認為妞妞有舞蹈潛力。老周說:“孩子身體、心理健康就行了,學那么多都是壓力,現(xiàn)在不是提倡給孩子減負、還孩子快樂的童年嗎?”
學習不分形式
妞妞回家閑著了,其他小朋友整天忙著各種學習班,看女兒天天玩耍、不務正業(yè),范靜不安心,這樣是不是誤了孩子?
母親一番話提醒了范靜,她說:“孩子最重要的是學業(yè)培訓,起碼以后上大學、找工作有用。”
范靜再次在兒童培訓班市場轉悠,為女兒的前途打算,她找到一個英語特長班,因為是半路進班,費用折半,離家也不算遠。
雖說那里離家不遠,但范靜還是堅持接送,她除了擔心孩子的安危,還擔心頑劣的妞妞不好好學習。
妞妞半道進班,對英語啟蒙知識一知半解趕不上趟,招來小朋友的笑話,本就情緒很抵觸的她,索性再次玩起了逃學。老師將妞妞送回給范靜,說:“我把學費退給你,她逃學把其他孩子也帶得想逃學了。”
范靜無奈地看著女兒:“你到底想干什么?長大以后怎么辦?”
妞妞負氣地說:“我就是什么也不想學,就想玩。長大了吃低保,去要飯也挺好。”
范靜氣樂了,吃低保居然是女兒的理想,街上拉風琴的行乞者唱歌特別好,妞妞是不是特羨慕?
其實妞妞的學習還算不錯,人也活潑開朗,心智沒問題,范靜還是心懸,擔心她什么也不學,長大后會落后于人。老周說:“你聽過周立波的一段脫口秀嗎?他說:你見過李嘉誠和客人談生意時,會開個根號、玩?zhèn)€導數(shù)函數(shù)嗎?學校里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而是學習氛圍。”
反正逼女兒進培訓班,范靜是出錢出力不討好,既然全家都反對,她索性不管了。
單位組織愛心活動,幫助敬老院打掃衛(wèi)生、給老人理發(fā)按摩。范靜看到有人帶著孩子去了,孩子和老人相處得很開心,她不由靈機一動:其實帶著孩子學做善事,不用花錢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