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道德意識現象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道德意識現象范文1
練習:向NaOH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漸通入CO2至過量有什么現象,請將反應發生的離子方程式依次寫出: 很多同學一看這題不知道CO2是先與哪種物質反應?
離子反應是在溶液中并使反應物離子濃度有減小的方向進行,當我們在講如何書寫離子方程式時,一般都按“寫、拆、刪、查”四個步驟,提到“寫、拆、刪、查”看起來比較簡單.
寫:能正確的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將易溶于水且易電離的物質拆成離子的形式,對難溶于水、難電離(弱電解質)、單質、氣體、氧化物都寫成化學式。
刪:刪除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
查:檢查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數和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是否守恒。
但學生能靈活的應用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特別是哪些物質應該拆成離子哪些不該拆,學生剛接觸都感覺比較困惑可能要用一定時間才能領悟。特別是酸、堿、鹽的溶解性和強、弱電解質需要學生加強記憶和理解。下面主要談一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與加入的試劑順序或反應物的相對用量有關情況,相同的反應物若操作順序或反應物的用量不同可能導致離子方程式不同。如:
一、向NaCO3溶液中逐滴滴入HCl,開始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O32-+H+=HCO3-
若將此離子反應寫成了CO32-+2H+=CO2+H2O是錯誤的,因為H+開始是少量的根本無氣泡產生。
練習:
(1)將少量AlCl3滴到NaOH溶液中。
(2)將少量NaOH滴到AlCl3溶液中。
二、強堿與某些酸式鹽的反應
如:向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幾滴碳酸氫鈣溶液
HCO3-+Ca2++OH-=CaCO3+H2O若將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寫成:2HCO3-+Ca2++2OH-=CaCO3+CO3+2H2O是錯誤的,因為NaHCO3是少量的,只有部分OH- 參與反應。若將上述操作順序顛倒,既往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幾滴氫氧化鈣溶液: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由于NaHCO3過量,OH- 反應完全。
這種堿和酸式鹽反應,可以理解為“少量定足量”,將少量這種物質定為1mol,足量的這種物質要根據反應方程式中的量反應了多少就寫多少在方程式中,可能出現寫出的離子物質的量之比與其化學式中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不同。
練習:
向NaHSO4溶液中滴少量Ba(OH)2溶液。
三、某些酸性氧化物氣體與堿反應,堿過量就生成正鹽和水、氣體過量就生成酸式鹽。如CO2、SO2等
練習:
(4)將少量CO2通入過量的NaOH溶液。
(5)將過量CO2通入少量的NaOH溶液中。
四、向溴化亞鐵中通入少量氯氣(反應溶液中仍有Fe2+):
2Fe2++Cl2=2Fe3++2Cl- 若將此反應離子方程式寫成 2Fe2++2Br-+2Cl=2Fe3++Br2+4Cl- 或2Fe2++4Br-+3Cl-=2Fe3++2Br+6Cl- 都是錯誤的,由于Cl2 的量少,當Fe2+未全部被氧化時,Br-不可能被氧化。在有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反應中,如:當氧化劑少量時而溶液中還原性離子又不止一種時,一定要考慮離子還原性的強弱即“優先律”.
五、有的離子方程式各離子的計量數要由題中的信息來決定
(1)向明礬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使SO42-恰好被沉淀完
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2) 向明礬溶液中逐加Ba(OH)3使Al3+恰好完全被沉淀
2Al3++3SO42-+3Ba2++6OH-=Al(OH)3+3BaSO4
練習:
(6)NH4HCO3溶液中加過量的NaOH溶液。
現在分析開始提出的問題:NaOH與Ba(OH)2共存時,通CO2,首先應是Ba2++2OH-+CO2=BaCO3+H2O 當溶液中OH-被反應完后,繼續通入的CO2發生 CO32-+H2O+CO2=2HCO3- 最后將BaC03沉淀反應掉:
BaCO3+CO2+H2O=Ba2++2HCO3-
現象:先出現白色沉淀,并逐漸增多,沉淀的量持續一段時間不變,最后沉淀消失,溶液又變澄清。
當然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還要考慮其他的因素,在這里就不再累述。判斷離子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也是要從是否符合客觀事實、拆分是否合理、質量、電荷是否守恒、計量數與用量是否一致等因素考慮。
練習題參考答案:
(1) Al3++4OH-=AlO2-+2H2O
(2)Al3++3OH=Al(OH)3
(3) Ba2++2OH-+2H++SO42-=BaSO4+2H2O
(4)CO2+2OH-=CO32-+H2O
道德意識現象范文2
一、公立醫院實現自我補償的路徑分析
公立醫院的自我補償是維持其自身持續營運的重要基礎,與政府補助不同,自我補償主要通過擴大醫療服務收入和有效的成本控制來實現。為了清晰直觀地說明公立醫院應該如何進行自我補償,本文采用模型表達式進行分析。目前我國公立醫院的資金來源用Y表示,即Y=∑αi+∑βi Xi +ε,其中∑αi =α1+α2+α3,∑βi=β1+β2,∑Xi=X1+X2。變量代表的含義:α1為財政補助,α2為銀行貸款,α3為學科建設經費;β1為藥品價格,β2為醫療服務價格;X1為藥品銷售量,X2為醫療服務量。公立醫院的資金支出用C表示,即C=∑μj+∑δj Zj +η,其中∑μj=μ1+μ2+μ3,∑δj=δ1+δ2,∑Zj=Z1+Z2。變量代表的含義:μ1為醫療設備支出,μ2為其他固定資產支出,μ3為學科建設經費支出;δ1為藥品采購價格,δ2為醫務人員薪酬;Z1為藥品采購量,Z2為醫務人員數量。我國的現狀是Y≥C,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β1>δ1。根據新醫改的要求,公立醫院應該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收入,實現β1=δ1,這樣會導致Y<C,即公立醫院收不抵支。由此可見,為實現公立醫院補償改革的最低目標Y=C,有效途徑有兩種:增加Y(資金來源),降低C(資金支出)。
本文立足于公立醫院自身,則Y`=β2* X2,C內容不變。由于醫療服務價格(β2)由政府制定,針對模型中的Y`與C, 增加醫療服務數量(X2)、控制成本(C)是公立醫院實現自我補償的切入點。
二、市場導向下公立醫院實現自我補償的研究
(一)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理論 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理論是在保持非營利組織基本特征的前提下,通過在非營利組織內樹立一種組織文化和組織行為相互融合的營運理念,要求非營利組織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尋求廣泛的理解和支持,在組織得到生存和發展的同時,以顧客、競爭者等為導向,并通過跨部門協調,提升非營利組織績效,更好地實現非營利組織的宗旨與目標。
(二)公立醫院市場導向與自我補償的理論分析 主要包括:
(1)公立醫院的市場導向。公立醫院的市場導向是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理論在公立醫院中的應用,它不是倡導公立醫院的市場化,更不是引導公立醫院去單純追逐利潤,而是指公立醫院以患者的滿意為中心,打造醫院的特色、優勢醫療服務項目,整合內部資源以提高醫院的內部運行管理效率,實現公立醫院的基本職能并體現公益性。
(2)公立醫院市場導向的應用。具體表現在:一是增加醫療服務數量。醫療服務數量的增加依賴于醫院滿足患者醫療服務需求的程度,市場導向優先考慮患者利益的理念使公立醫院把提高患者滿意度作為出發點,積極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診療技術水平,促進公立醫院充分了解自身醫療服務在患者心目中的獨特價值,并預測患者需求可能發生的改變,從而增加了患者對本醫院的依賴性;同時醫院還要時刻關注其他醫院的服務如何影響患者的期望和偏好,根據其他醫院的優勢來分析自身的技術、服務與管理缺陷并予以改進,開展具有特色的醫療服務項目;醫院內不同職能部門所構成的價值鏈是創造患者價值的關鍵所在,引入市場導向理念的公立醫院會整合利用其內部的各種資源,各職能部門協調合作以保證患者需求信息、康復信息、其他醫院信息的流暢傳遞,部門之間良好溝通有效地調動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共同致力于滿足患者需要,從而達到增加醫療服務數量的目的。二是控制醫療服務成本。根據《醫療服務項目成本分攤測算辦法》的規定,公立醫院分為間接成本中心和直接成本中心。間接成本中心與直接產出醫療服務項目無關,本文將其列為固定成本;直接成本中心與直接產出醫療服務項目相聯系,故列為變動成本。對于固定成本,其總額在一定規模條件下不會發生變動,而單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額/就診量,由于市場導向可以提高醫療服務數量從而降低單位固定成本,使人均負擔的成本下降;變動成本=采購單價×單位消耗量,市場導向使得公立醫院采用集中招標、聯合采購等方式降低物資采購成本,在降低采購單價的同時利用信息系統把不同供應商的報價收集在一起,使整個醫院采購物資過程公開化、透明化、制度化,規避了采購過程中的“回扣”風險。借助計算機信息系統醫院根據科室診治病人的數量控制其物資需求計劃,要求各科室提供每個環節詳細的物資清單,將有效地避免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產生的物資浪費。醫院還可以設立專職部門對耗材科室進行監督,有效規避科室為單純降低醫用材料消耗量而忽視診療質量的現象。
(三)公立醫院市場導向與自我補償的實證分析 為了驗證上述理論分析是否在實務中可行,本文以新疆公立醫院為樣本,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問卷主要針對公立醫院市場導向、成本控制及自我補償的執行情況,參照MKTOR 、MARKOR量表,結合公立醫院的自身特點進行設計,共計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回收194份,其中有效問卷192份,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別為80.83%、80%。問卷的效度KMO抽樣適度測定值為0.896>0.7,Bartlett球形檢驗的值為4392.57,與之對應的P值為0.000,并且信度α值均大于0.6,通過檢驗。本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和外掛程序AMOS6.0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路徑分析,為了對后期模型的修正做準備,本文首先構建圖1所示的路徑分析的飽和模型:
分析結果發現病人導向到成本補償的未標準化的路徑系數為-0.012,與之對應的P值為0.918大于所選定的顯著性水平a=0.05;同時內部交流到成本補償的未標準化的路徑系數為0.020,與之對應的P值為0.807,也大于所選定的顯著性水平a=0.05,因此在接下來的分析中將這兩條路徑剔除。本文所得到的標準化后的路徑圖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測算的系數均大于零,這表明市場導向理論的三個衡量維度:病人滿意、特色業務和內部資源整合對成本控制均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成本控制同時對公立醫院的自我補償具有正向的推進作用;并且醫院根據特色業務來增加患者就診量可以提升其自我補償的能力,與理論分析一致。這些正向促進作用是否顯著,本文根據表1進行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市場導向理論的三個維度:病人滿意、特色業務和內部資源整合對成本控制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363、0.233、0.298,且P值均小于0.01通過了檢驗,都能夠顯著的促進醫院控制成本;同時成本控制對自我補償的路徑系數為0.306且P值小于0.01,表明成本控制對于自我補償的實現具有明顯正向推進作用;特色業務對醫院自我補償的路徑系數為0.236且P值等于0.03小于0.05,說明醫院通過打造特色服務項目來吸引患者就診可以有效提升醫院自我補償水平。實證結果印證了本文理論分析的思路,這證明公立醫院引入市場導向理論能夠增加醫療服務數量、控制成本,實現有效自我補償。
三、結論
本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分析了公立醫院運用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理論進行自我補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結果表明,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的應用能夠明顯促進公立醫院實現自我補償。公立醫院應重點提高病人滿意度、打造特色醫療服務項目、加強內部資源整合以實現醫療服務數量的增加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從而提高自我補償能力,為政府補償奠定基礎,緩解“看病貴”難題。
參考文獻:
[1]溫忠麟、侯杰泰,馬什赫伯特:《結構方程模型檢驗:擬合指數與卡方準則》,《心理學報》2004年第2期。
[2]Narver,C.J.and Slater, S.F., The effect of a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rofitabi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54: 20―35.
道德意識現象范文3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特征價格法;增值;合肥市
中圖分類號:U121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09 文章編號:1672-3309(2011)04-18-03
城市軌道交通是一種快捷高效、安全舒適、節能環保的大容量城市客運交通方式,在集約利用土地、維持城市中心活力以及促進城市組團式發展等方面都有著十分有利的影響。實踐表明,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將給沿線土地帶來顯著的增值效益,促進沿線商業的發展和房地產的高密度開發,同時也會提高沿線房地產的價格。
合肥市軌道交通一號線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8月開工,按計劃將于2014年底正式開通運營。一期工程全長24.65km,投資估算為1313742.98萬元,平均造價53295.86萬元/正線公里,其中資本金為55.17億元,利用銀行貸款76.20億元,約占總投資的58%。可以預計,合肥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將面臨著建設資金短缺、營運收支難以平衡等難題,但一號線給沿線房地產帶來的增值效益卻被其所有者和使用者所獨享,并沒有為合肥市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政府管理部門急需制定相關的政策來均衡利益分配,建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與周邊土地利用的協調互補機制。但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據是什么?一號線對沿線房地產究竟能夠帶來多大的增
值?如何定量計算?本文將嘗試利用特征價格法等方法來解決這些難題。
一、城市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價影響的一般規律研究
1.收益的產生與分配
城市軌道交通對沿線區域的影響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1],軌道交通建成運營后,給沿線居民帶來的直接收益有:減少出行時間、節約交通費用、增加安全性等,沿線區域的經濟活動也會隨之增加,軌道交通的作用會進一步波及到相關地區及行業,產生間接收益,最終將會提高沿線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其中,間接收益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沿線商業因客流量增加而導致的收入增加,另一類則為沿線房地產所有者因價格上升而導致的資產增加。
國外有研究表明,城市軌道交通產生的收益在沿線居民、沿線商家企業和沿線房地產所有者三者之間的分配比例一般為15:15:70,沿線房地產所有者將獲取70%左右的最終收益。可以看到,雖然軌道交通的直接作用對象是該線路的使用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地產所有者將上升為最主要的受益對象,國內外的實踐結果已經基本驗證了這一分配比例。美國學者AI-MOsaind等人對波特蘭的軌道交通的研究發現,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MAX開通兩年后,距車站500m范圍的住房價格比其他地區高10.6%,而且越接近車站,住房價格越高[2],另外,美國聯邦交通管理局于2002年在華盛頓全市范圍內選取了2800個商用房產作為樣品,研究軌道交通對其價值的影響,結果表明每遠離車站1000英尺,每平方英尺的商用房價格大約下降2.30美元[3];在國內,同濟大學的蔡蔚通過調查研究表明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的建設對莘莊地區房價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2.收益的計算方法
計算城市軌道交通產生的收益,主要就是計算沿線房地產的增值情況。縱觀國內外有關城市軌道交通與房地產價值方面的研究,使用最廣泛、最成熟的方法是“特征價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
特征價格法是由效用理論和競價理論結合發展而來(Sherw in Rosen,1974)[4],是國際上分析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地產價值影響的重要計算方法。它揭示了消費者對商品中所包含的各種屬性效用大小的評估,即該屬性的特征價格。所以,特征價格法的基本思路是,消費者愿意為一件商品支付的價格取決于他能夠從商品的各種屬性中獲得何種程度的享受。假設所有家庭的偏好和收入水平類似,那么這個市場中商品的價格應當是這些特征值的一個函數,即:P=f(x1,x2,、…,xn)。式中:P為該商品的價格,x1,x2,、…,xn是商品的各個特征。具體到房地產而言,影響住宅價格的屬性會有很多,包括建筑面積、裝修程度、周邊環境、距CBD距離以及距最近軌道交通車站距離等。如果用變量d表示距最近軌道交通車站的距離,而以集合X表示其他的特征,住宅價格P就可以表示為P=f(d,X)[5],從國內外經驗來看,半對數模型能夠較好的描述該函數關系,具體形式為lnP=?琢+?茁?d+B?X+?著。所謂半對數模型,就是指方程左邊的價格P取對數后與右邊的各項屬性變量之間呈線性關系。在這里β表示每單位距離的變化引起的住宅價格的百分比變化,即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價的影響系數。
3.影響系數的確定
運用特征價格模型能夠定量分析城市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但前提是軌道交通必須已經投入運營,并且產生了實際的影響。本文的目的是要在合肥市軌道交通一號線正在建設時,準確地預測出其對沿線房地產價格的影響,所以需要先選取一個相似的城市作為參考,計算出城市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價影響的一般規律,再結合合肥市的實際,最終確定一號線的影響程度。目前,全國已經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南京等,其中南京市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開工建設,2005年9月全線正式建成試運營,與合肥市軌道一號線的建設年代較為接近,兩條線路在開工建設時所面臨的城市規模和經濟基礎也大致相同,所以可以用南京市作為參照物來進行研究。
通過計算可知,特征價格模型為:
lnP=9.284997-0.000167d-0.042514x1-1.72×10-6x2+1.21×10-6x3+0.142341x4+0.182651x5
式中,變量d的系數為-0.000167,說明城市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價影響的一般規律是,當樓盤向最近的地鐵站靠近1m時,每平方米的價格將上升0.000167%,即城市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地產價格的影響系數為0.000167%,其余的變量x依次代表離城市CBD的距離、樓盤占地面積、建筑面積、裝修狀況和周邊商場狀況。
二、實證研究
葉霞飛(2006)等人的研究結論表明,軌道交通對沿線房地產的影響半徑為2.2km,在0-2.2km的范圍內,房價隨著到軌道交通車站距離的增加而急速減少,大于2.2km以后房價的變化不大。但是,國外的一些學者認為,當住宅離地鐵出站口太近時,會因為過多的人流和噪聲使增值效果有所下降[6]。綜合考慮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后,可以認為軌道交通的影響范圍為100-2200m,假設在2200m處,軌道交通對房價的影響為0,在100m處則達到最大,如果保持其他特征不變,房價與距離的關系可以表示為lnp=-0.000167d。經過計算,在距離為100-2200m范圍內,所有樓盤的價格將提高17.54%,這就是軌道交通的平均增值效果。
由《建設規劃》可知,合肥市軌道一號線一期工程起于合肥火車站,沿勝利路――馬鞍山路――青海路――廬州大道――珠江路至徽州大道終點站,線路通過了新站綜合開發區、老城區和濱湖新區等合肥市的主要功能區,沿線樓盤眾多,各樓盤的建設年代和質量也相差甚遠,給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帶來很大的困難。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勝利路和馬鞍山路屬于老城區已有主干道,沿線房地產市場較為成熟,廬州大道則屬于新修道路,是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擁有很大的潛力。因此,可以從這些路段中選出到最近的一號線出站口的距離在100-2200m之間的新建樓盤,本文將以它們為例來計算一號線對沿線房價的具體影響和總體增值效果。各樓盤的基本狀況如表1所示,調查時間為2009年12月。
表1中,X2表示樓盤總占地面積,X3表示樓盤總建筑面積,X4和X5是虛擬變量,X4取1表示精裝修,取0表示毛坯房,X5取1表示周邊商場較多,取0表示周邊商場較少。
根據比較靜態分析思想,我們假設影響房價的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到2014年底時,房地產價格將只會因為軌道交通一號線的建成而發生改變,即房價的17.54%是由一號線的建成而產生的,所以具體增值效果可由下式計算得到:
pi'?(1-17.54%)=pi(i=1,2,...10)
vi=Areai?(pi'-pi)(i=1,2,...10)
式中,pi'?表示在2014年底第i棟樓盤的銷售價格,pi為第i棟樓盤在2009年底的價格,Areai為樓盤i的總建筑面積,vi表示樓盤i的增值額。通過計算可知,房地產價格將平均上升1186.92元/m2,所有樓盤總體增值共計197239萬元。各樓盤的具體增值效果見表2。
三、結論與建議
城市軌道交通是一種外部性很強的公共基礎設施,能夠給沿線房地產帶來顯著的增值效應,但是這種增值效應卻被房地產的所有者所獨享,并沒有為城市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的研究和計算結果表明,合肥市軌道交通一號線的建設,將使得站點周邊100-2200m范圍內的樓盤均價提高17.54%,文中列出的10棟樓盤總共增值19.7億元,約占一期工程總投資額的15%。
國內其他城市的實踐表明,軌道交通的發展一般都面臨建設資金不足和收支難以平衡等問題的困擾,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盡早制定政策,設法使軌道交通的外部效應轉化成為發展動力。根據有償收益原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在籌備過程中,向房地產企業融資,與其聯合開發;參照香港地鐵的發展模式,建設與物業開發同步進行;根據實際增值效果,向沿線房地產所有者征收增值稅等。無論采取何種措施,關鍵是要明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開發中政府、開發商、市民等相關主體的利益關系,制定合理的配套措施,完善相應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促進一號線周邊土地的商業開發。
本文以特征價格法為基礎,定量預測了合肥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對沿線房地產價格的具體影響。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特征價格模型中的自變量沒有包含樓盤的人文環境、居民的職業與收入等因素,導致調整的R2值并不是特別高,說明文中的模型需要進一步完善。另外,在預測具體影響時,并沒有考慮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等因素的作用,使得預測結果可能出現偏差等。
參考文獻:
[1] 蔡蔚、胡志暉、葉霞飛.城市軌道交通開發利益作用機理與影響范圍研究[J].鐵道學報,2006,(04):27-31.
[2] AI-Mosaind M A,Dueker K J,Stratham J G. Light-rail Transit Stations and Property Values:A Hedonic Price Approach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1994,90-94.
[3]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城市軌道交通開發收益分析和利益返還方式研究[R].北京: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2003.
[4] Rosen S. Hedonic prices and implicit market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pure competi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34-55.
道德意識現象范文4
【關鍵詞】風險導向 內部審計 實際操作 運用分析
對于企業來說,都是以實現股東價值為最終的目標,然而風險存在于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比如客戶、市場、管理等諸多方面。這些環節一旦出現問題,輕則對企業正常運營造成不良影響,重則造成企業走向衰退的道路。所以,企業有必要建立起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制度。
一、轉變內部審計職能
內部審計職能是以協調單位相關人員執行審計條款,負責對內部的各項管理措施進行監管,并給其工作作出評價為目標,通過單位內部的相關途徑建立起來的,并由相關人員負責執行的工作。通過在單位或部門內部開展審計工作,能有效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與傳統內部審計制度相比,風險導向審計,更加側重于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以及企業發展決策,使其能監視和管理企業審計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管理體系里內部審計的定位
為保證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實現價值最大化,更好地規避運營中的相關風險,那么,對于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體系中承擔什么樣的角色,將會顯得十分關鍵。目前,企業應當把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定位成以下幾個角色。
(一)監督作用
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參與到風險管理當中去,同時要保證相關部門管理措施及相關流程評價的獨立性,確保管理方法合理并順利地被執行下去。此外,應當推動建立關于預防現象的機制,嚴格進行審查,切實做到公平、公正,從制度上保證企業內部工作人員良好道德素養及企業應當負有的社會責任。
(二)咨詢作用
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在充分、有效地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的同時,還要對企業管理層進行自我管理評價及對企業內部員工開展相關風險管理與控制的培訓,使人人都有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意識。此外,幫助完成企業制定的預期目標,從而有效地幫助企業實現盈利的最大化,以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以風險為導向的企業內部審計的措施
風險導向是以風險的需要為起點,以達成組織內部目標,并在此過程中以對風險的反應為基礎的審計方法。風險的高低決定了其承接審計業務的先后順序和范圍。此外,風險導向的審計方法在企業內部實施具有必要性,它對于保障匱乏的內部審計資源,并衡量其能否得到合理的應用,起著良好的作用。
(一)明確審計定位
1.職能及組織架構
企業應當通過充分、有效發揮審計職能的作用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等方面進行考慮,可以通過設立總審計師保證審計委員會與相關審計部門進行有效、充分的溝通,審計部門在不與業務部門相對立的情況下應當充分保持其對立性。
2.部門工作及職責
審計部門應當對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狀況進行常規檢查與控制,進而對其進行評價,包括財務報告及企業的業務狀況等,觀察是否滿足內部審計規定中的相關要求,或者是否違反法律或外部監管機構的相關規定等;與此同時,內部審計應當對各相關部門的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在保證審計部門獨立性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企業內部相關管理流程的控制設計。最后,根據企業開發新產品的流程控制提出有效優化措施。
(二)確定審計范圍和模型
1.理解業務,進行管理層風險評估
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對其內部,包括環境、行業的特點、業務達成狀況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有效情況,全面性地進行檢查與監督,做到充分、有效、細致的了解。與此同時,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對管理層的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正因為管理層的某些管理措施及管理水平對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起著較為明顯的作用,所以,審計部門可以通過訪談的形式,就審計的范圍與管理層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在溝通過程中要盡可能注意溝通內容的設置以及溝通技巧的運用。
2.對風險的范圍進行識別并完成風險模型
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對企業正在開展,或是即將開展的重大項目有所了解,并根據該項目的情況對關鍵環節和重點范圍進行風險管理。此外,在掌握企業工作流程及管理組織結構等情況的基礎上,評估管理層的管理措施,以及圈定各部門的工作范圍。然后,分析其中各個環節容易出現的風險,并依據風險的級別盡早完成風險控制模型。
(三)審計計劃和計劃草案的整理
1.制定審計方案,整理計劃草案
內部審計部門通過風險控制模型的確定,依據風險的影響程度進行相關的排序,比如“銷售和收款”環節在正常運營中比較容易發生相關風險,在關鍵環節和關鍵項目上要相應的給予重視;同時,相關審計人員應當在審計草案中對部分項目的目標及范圍等情況,和非審計項目的預留時間與管理層進行有效的溝通,并最終整理出來。
2.確定審計計劃并貫徹實施
在整理出相關資料后,審計人員應將草案中的某些條款對管理進行解釋,以便管理者進行審核與準許,同時,該草案中應當為某些重大的臨時項目預留出相應的操作時間,計劃中的項目應當依照正常時間進行統籌安排,相關方法措施要靈活運用。
(四)確定項目計劃
1.相關負責人在明確審計范圍和目標的前提下,要求組內人員清楚自己的工作性質與特點,同時要時常進行相關培訓和知識的學習,對于組內的職責及聯系模式、聯絡人及預算等要求必須明確。
2.內部審計單位應當多與審計范圍之內的單位進行溝通,在審計計劃書的基礎上,要求審計范圍內的相關單位明確審計規定、遵守企業相關規定,管理措施等在審計計劃目標范圍以內的情況。
3.通過與審計單位以及管理層的有效溝通,對企業各個環節的項目目標有清楚的認識,為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階段目標的達成開展更為有效的工作。
(五)審計工作執行的持續性
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管理計劃后,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對各相關單位的執行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以便于跟進和改善,并針對新情況向管理層實時匯報,及時解決。同時,審計部門除了對企業的日常運營進行管理之外,還要定期對公司各方面進行評估,以便企業制定來年的相關規劃。此外,每個季度或年終,管理層應當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成效進行評估,并對于有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等。
四、小結
企業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時代,面對風云突變的外部環境,必須創建一套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管理計劃,這樣才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以及保持企業的穩定。同時,也有助于企業財務的風險管理,并有效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的有限資源能夠實現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鄭小榮.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12).
[2]范艷如,沈精華.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的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08(10).
道德意識現象范文5
1 最終形成的試題
電焊工想利用一塊長5m、寬4m的矩形鋼板ABCD做出一個面積盡可能大的扇形.
(1)他先在鋼板上沿對角線割下兩個扇形,如圖1(1),再焊接成一個大扇形.請你求出此扇形ABC(如圖1(2))的圓心角(精確到0.1°);
(2)為了制作更大的扇形鋼板,可以按如圖2所示的方法把矩形鋼板的寬2等分、3等分,…,n(n是正整數)等分后,再把每個小矩形按圖1(1)的方法分割,最后把割下的扇形焊接成一個大扇形.當n越來越大時,最后焊接成的大扇形的圓心角( )
A.小于90°B.等于90°C.大于90°
2 命題創意來源
本試題是一道改編題,原試題共三問,前兩問分別給出了圖3和圖1,要求學生計算扇形的圓心角,第三問是一個方案設計的問題,要求學生在對比前兩個方案的基礎上,設計出可以焊接成比圖1(2)更大的扇形.第三問考查的是學生對前兩個方案的理解、優化方法的提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蘊含了對數學的化歸思想的考查.筆者在研究中自然的想到,如果把矩形的寬等分成n份,再按圖1(1)所示的方法分割,當n越來越大時,那么能拼成多大的扇形呢?忽然發現,這不就蘊含了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方法嗎?于是就有了通過改編原試題的立意、體現考查無限逼近思想的意圖.
3 改編前期思考
設想本題所考查的數學知識有:銳角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和矩形、扇形的相關知識,考查的主要思想方法有:估算的方法和無限逼近的思想,其中,考查的核心應是無限逼近的思想.
從難度上設想本題是一道中等偏上難度題,應設置為兩個小題.其中,第一小題應考查銳角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既保證本題入口較低,又保證為本題的核心考查目標做好鋪墊,能力維度上應定位為“知識技能”,屬于基本知識與能力的考查;第二小題應考查學生對無限逼近思想的理解,為此,應通過文字描述、圖形展示“隱性”揭示該方法,促進學生的理解,但依然能考查學生對該方法的提煉和運用,能力維度上應定位為“解決問題”,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考查.
4 試題命制過程
由于本題與原題的核心考查目標完全不一樣,所以本題在呈現上也做了很大的改變:
首先,由于原題中的第一個圖(即圖3)與本題考查的核心目標聯系較小,加上控制試題閱讀量的需要,故刪去原題中的第一問.但原題中的第二問需要保留(即為本題中的第(1)題),這既是試題定位上的需要,又是實現本題核心考查目標的需要;
其次,用圖形展示能夠使拼接成的扇形圓心角逐漸增大的兩個方案,并用文字描述出方案的操作過程,為學生觀察、計算、比較、猜想等數學活動做好準備;
最后,對第二問的題型設計做了思考:
若用填空題的題型,由于考查的主要目標并不是要學生求出圓心角的極限值,而是理解并運用無限逼近的思想,用估算的方法大致估計出圓心角的極限值即可,故不易設置需要填的“空”;
若用解答題的題型,雖然它能完整、真實的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但由于本題不宜設問(原因與選用填空題題型的問題類似),而且課本上沒有出現(或極少出現)用無限逼近的思想解決問題的例題,所以學生對其書寫的規范性不熟悉,易造成試題效度的缺失;
5 第二問的解答策略
6 命題后的思考
6.1 命制試題技術的思考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7~9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無限逼近思想只能在比較少的教學內容中初步滲透,對學生僅僅是要求對該思想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因此考查無限逼近思想的試題的“度”的把握很重要.從題型上看,選擇題比較適合;從試題的內容上看,應有兩個特點,一是數形結合,二是應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比較熟悉的圖形.“數形結合”強調的是圖形的重要性,由圖形直觀幫助學生理解該思想是考查目標得以實現的必要保證;而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比較熟悉的圖形,則是為了實現考查目標的必然手段――由其中一種“逼近”另一種,如本題中的扇形“逼近”矩形、弧“逼近”線段.若是只有同一種類型的圖形,則失去了“逼近”的價值;若是有學生不熟悉的圖形,則只能定性研究,無法定量研究,考查的能力要求就會大為降低.
6.2 試題與教學之間聯系的思考
學生看到本題的圖2,會覺得很“眼熟”,因為這種由扇形“逼近”矩形的圖形,早在小學學習圓的面積公式時,學生就已經接觸過了,而無限逼近的思想在初中的估計[KF(]2[KF)]的大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等教學內容中進行了初步的滲透.本題利用了學生比較熟悉的圖形,考查了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體現了該內容對平時教學的要求,有利于引導教師教學中重視該數學思想的滲透,關注學生的理解生成.為了加強學生對該思想的感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可以因勢利導的滲透該思想,如和學生講解完本題后,可以提問:你認為長與寬分別為多少的矩形,按題目的要求分割,焊接成的扇形的圓心角小于90°?等于90°?再如文1中提到的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無限逼近的思想從另一個角度推導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又比如在平時解決正n邊形的相關問題時,教師可以讓n逐漸增大,引導學生體會正多邊形“逼近”圓的過程,等等,只要教師真正關注到這一點,有意識的、創造性的使用教學中的素材,學生用無限逼近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隨著初、高中銜接的不斷加強,近兩年在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中,已經開始出現考查無限逼近思想的試題.筆者命制的這道試題,實為拋磚引玉之“磚”,望能引起同行們對命制考查這一思想的試題的深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道德意識現象范文6
關鍵詞:耐低溫;管線鋼;高強度;X70
1 引言
目前,世界上在邊遠地區和地理條件惡劣的地帶發現的油氣田很多,如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美國的普魯德霍灣、歐洲的北海油田和我國西北、東北和西南油氣田。煉化廠也都建在離中心城市較遠的地方,因而油氣管線建設的長度都越來越長,施工場地也多是各種惡劣環境。同時,海洋與極地油氣田的開發,對管道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總之,當前管道的發展趨勢有如下特點:
(1)長距離、高壓、大輸量的管道建設
根據流體力學的相關計算可知,管道單位時間輸送量與輸送壓力梯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與略大十管道直徑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管道輸送壓力和加大管道直徑是提高管道輸送量的有力措施。目前,世界長距離天然氣管道的年輸量已經達到了1010 m3/a。因此,管道的直徑大大增加,最大達到了1.4m。由于長距離和大輸量輸送,在管道直徑增加的同時,增加管道輸送壓力是增加輸送量有效途徑。目前管道輸送壓力;已經達到了15MPa,礦漿管道甚至已達到了20MPa以上。由于高壓、長距離輸送要求,管道建設所采用的鋼管盡可能采用高鋼級的鋼管。因而,管線鋼從X52、X60、X65已經應用到了X70、X80的級別。而更高級別的管線鋼X100、X120已經在管道工程中開發試驗及應用。在長距離的管線建設中,經常遇到各種惡劣環境,也對管道施工技術提出了很多的技術難題。因此,研究開發管道施工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設備則成為管道施工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2) 高寒地區、地震活動區等惡劣自然環境中施工
世界管道建設發展迅速,在管道施工建設中常常遇到惡劣的自然環境,如: 沙漠、高原戈壁、大江大河、堿灘、沼澤地、地震活動區、大落差地帶和高寒地區,這些都對管道建設和管道建成后的安全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高寒地區鋪設的管線越來越多,如美國橫穿阿拉斯加的管道,途經凍土地區,氣溫低達70℃。前蘇聯1985年所建的西西伯利亞一中央輸氣管線,途經常年凍土區,氣溫低達63℃,積雪70~90cm,在全長4451km的線路中,有959通過沼澤,794km通過水障礙。中亞管線建設時的環境溫度達到了30℃以下,俄羅斯遠東管線建設時的環境溫度已達到了40℃以下。在建設西氣東輸工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和北部管線時,也經常遇到20℃以下的低溫環境。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大大推動了管線鋼、焊材、焊接設備和焊接工藝的發展。經過冶金和石油行業的共同努力,在我國大型管道工程中已經成功的采用了X70、X80等高鋼級的管線鋼和管道自動焊等先進的焊接工藝方法。
(3) 采用高強度、高韌性、高鋼級管線鋼
管道采用高鋼級鋼管,可使管道建設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在建成以后,管道運營的經濟效益更加優異。根據加拿大的統計分析,每提高一個鋼級,就可減少建設成本7%。由于作用在管壁上的應力與鋼管直徑和內壓成正比,因此管徑和內壓的增加要求壁厚和鋼的強度增大。而壁厚和鋼管材質強度級別的增大,也會引起管線鋼出現斷裂的機率增加,特別在高寒地區施工,斷裂的機率會更大。因此,要求管線鋼必須具有高的韌性儲備。近年來,我國已開發生產了具有優良性能的、高韌性的X70 X80大變形鋼,成功的應用到管道建設中。
(4) 高濕條件、水下和海底的管道建設
管道建設中還經常遇到沼澤、池塘、湖泊等地區。在這些區域施工,對施工機具特別對焊接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設備對十防沙、防塵、防潮濕應當具有更高的等級,并目_焊接施工時要求除濕和采取必要技術措施以保證焊接質量。在管道施工中還會遇到水下焊接的情況。近年來我國海上油氣田發也比較快,我國的海底管道近幾年也有了新的發展。海底管道在設計時,不但要考慮管內輸送介質的壓力,還必須考慮管外海水壓力和管線自重的載荷。同時,還需考慮風、浪、流、冰和地震等環境載荷的作用。因此,海底管道要求具有足夠的t/D值(管壁厚度與管徑的比值)。海底管道的特點是:耐高壓、小直徑和厚壁化。建設海底管道時,一般采用管道施工船進行作業施工。目前,管道施工船已達到了數X 102m長的大型工程船舶,具有吊裝、組對、焊接、檢測、補口和鋪設等各項功能。另外,還需要若干輔助船舶,一條管道施工船造價都在數108元人民幣,因此,海底管道建設要求更高,建設成本也很高。
2 管道焊接方法的發展
隨著管道工程建設技術的迅速發展,管道建設和運行對于安全性、經濟性、管線鋼質量、焊接質量、焊接效率和焊接技術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管道建設推動了焊接材料、焊接設備和焊接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焊接工藝和焊接方法的技術進步。
3 管線鋼低溫研究的意義
由于世界石油 天然氣的不均勻分布,有相當一部分的油氣資源分布在高寒地區。那里氣候寒冷 環境惡劣,有的是長年的凍土和冰雪覆蓋,如俄羅斯西伯利亞和我國北部地區。對于這種環境下的管線鋼焊接,將會遇到難以想象的施工難題,同時也會增加工程建設成本和長時間的工期,可以說高寒地區的管道焊接費工費時。所以管線鋼的低溫焊接性研究將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性手段。
我國南北跨度大,氣候差異明顯,在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運輸中常會遇見低溫環境下的焊接作業。這對于管線鋼的焊接工藝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在國內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管線鋼低溫焊接研究有著勢在必行的必要性。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剛剛使用低合金高強鋼時在“鋼結構焊接規范”中,規定了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當停止焊接。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鋼鐵材料的性能指標也在大大提高。一些行業,在適宜焊接的環境溫度上,都放寬了下限溫度。例如,有些材質定為5℃、 0℃或10℃等作為焊接的最低環境溫度。
我國石油行業標準Q/SY GJX 0110-2007《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工程線路焊接規范》明確規定:“自然環境溫度低于5℃時,若無有效的防護措施,不應施焊”。然而,在長輸管線工程中,低于5℃的工期中,如何進行焊接,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這些方面的課題均需要開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只有進行“低溫焊接研究”工作,才能積累數據及研究成果,這不僅為管道工程的冬季施工提出指導性意見。而且為今后制定相關的“焊接技術標準”打下堅實的基礎。
5低溫焊接的研究內容
(1)對于國內有關低溫條件下進行焊接施工作業、以及科學研究的動態及水平進行資料閱讀及調研、分析;
(2)以X70鋼為主要研究對象,適當配合X65、X60等材質,進行管線鋼材料0℃、-10℃、-20℃、-30℃、-40℃的低溫沖擊韌性試驗系統性的研究工作;
(3)以X70鋼為主要材質,配合X65、X60等管線鋼,進行0℃、-10℃、-20℃條件下施焊的焊接接頭的“斜Y坡口裂紋試驗”研究,從而對于低溫條件下管線鋼的抗裂性能的規律性有比較系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