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

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1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 生命安全教育 健康第一

一、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現狀及其原因

從1996年起,國家把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2007年國務院又轉發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公共衛生、意外傷害、網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大模塊。要求學校在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課程中逐漸滲透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充分利用班、團、校會、專題講座、參觀和實戰演練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徑、多角度地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保護個體生命安全的知識,樹立和強化安全意識,掌握保障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能。《體育與健康》的新課程標準中把“健康第一”作為最基本的指導思想,把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向學生傳授體育文化知識、增強學生體質、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育、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等”。[1]然而,當我們看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有5335名學生因來不及逃生或不會自救而最終遇難;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潭市育才中學學生下樓梯時,一同學跌倒,結果釀制了8人死亡,26人受傷的慘劇;2010年11月29日,悲慘的一幕再次上演,新疆阿克蘇市第五小學也是因為一位同學下樓梯摔倒,導致近百名學生受傷。如此災難一次次發生,令我們深感痛心,感嘆生命的脆弱,但又不得不思考:為什么學校會一再發生這種災難?學生的應急逃生技能為何如此低下?他們的生命安全意識為何如此淡薄?

一幕幕悲劇發生的背后必然會有各種層面的原因,從體育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說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是日常教育教學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目標的背離。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育受到“競技體育”的影響,在教育實踐中秉承傳統的生物觀理念,強調“增強體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和社會層面的人文關懷。雖然新課程改革要求在《體育與健康》等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學生缺乏實踐性的操練,或者僅僅強調了運動本身安全常識,沒有涉及應對突發災害時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一旦遇到突發危急情況,就仍然無法正確應對,最終導致許多本可以避免的慘劇。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義

生命安全教育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校的實際出發,針對遭遇突發性、災害性事件時所需要的應急和應變知識與能力的教育,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保護與安全防衛能力,從而避免人自身的生命和財產受到侵害。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安全防范知識,而且要進行安全防范技能的實際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就是人的動態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回歸生命本源體驗。生命安全教育就應該成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深化與拓展。以生命的視角審視體育教育,達成人的生命的本源回歸,體育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通過最具體的體育實踐創造活動和情感體驗活動喚醒生命、激揚生命,引導學生展示生命的魅力,使生命通過體育教育而獲得自身的透明性,體現自身生命質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2]

三、《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徑與策略

把生命安全教育滲透到《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通過學校體育獨有的優勢,在教學中踐行生命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技能,需要學校、社會、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營造良好氛圍。

首先,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或出臺相關文件,把生命安全教育納入體育教育中,嘗試構建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一體化的課程教學體系,變零散的被動式的安全防范教育為系統的全方位的生命安全教育。同時,學校要把生命安全教育納入體育教學考核和體育教師考核的內容之中,獎勵在體育教學中生命安全教育實施較好的教師,樹立先進,榜樣示范,不斷推行生命安全教育。其次,學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學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宣傳,通過黑板報、專題宣講、校園廣播(電臺)、知識競賽、主題運動會等形式,向師生們宣傳生命安全知識,營造良好的環境,使得生命安全教育入耳、入心,成為師生生命的一種自覺。

(二)充分發掘社會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提高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水平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學校要與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和衛生、地震等部門建立密切聯系,聘請有關人員擔任校外輔導員,根據學生特點系統協調承擔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并且協助學校制訂應急疏散預案和組織疏散演習活動。例如,請公安民警給學生作安全防范及自我保護方面的講座,請消防隊員給學生講解火災預防知識和進行火災現場自救演練,請醫院的醫生給學生講解食品安全知識、疾病的預防和食物中毒的救治,等等。從而把學校和社會的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助推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開展。

(三)加強體育教師在職培訓,提升從業技能。

教師是第一課程資源,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中學的許多體育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轉崗而來的,有的教師即使畢業于師范院校、體育院校,但是由于高校體育專業傳統的課程內容很少涉及生命安全教育,因此,當他們走上教學崗位后,對生命安全教育也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專業能力,再加上生命安全教育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新興門類,還沒有明確的操作內容和評價體系,導致體育教師在踐行生命安全教育時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教什么,如何教。為此,對中學體育教師的培訓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新課程理念的解讀、課堂教學規范、運動技能的掌握上,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培訓,讓他們了解體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內容、目標、評價措施等,也可以編寫或開發相關教材資源,使得體育教師有章可循。

(四)加強學生自覺性教育,促進自我學習。

學生既是受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命安全知識,形成生命安全意識與心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挖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則必然會導致學生不配合。毫無疑問,不管教師采用何種方法,教育的理想效果將不可能達到。因此,點燃學生心中的火把,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就成為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此,體育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珍愛生命的意識;在教學中要更多地強調學生的主體體驗,建立起學習的積極情感,從而轉化為自覺的學習行動。

《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一種生命教育的載體,生命安全教育就是體育教育回歸生命本源的應然。只有體育教師真正理解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實,才能真正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只有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都積極行動起來,才能更好地推進生命安全教育,才能真正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2

【關鍵詞】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調查;學生

A survey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s of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sLIAO Hong1, LI Chunlong1, LI Yao2, LIANG Lijian2, ZENG Weiyao2, CHEN Xiaojing3. 1.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in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518081, China; 2. Chunnuan Social Work Service Center in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518081, China; 3. Sha Tau Kok Middle School of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51808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 situation of sex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guidance for education, health and propaganda departments, families and all the related parties. Method: An anonymou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275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s. 247 pieces of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89.82%. Results: Regarding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female students, 5.26% students were very satisfied; 27.12% was satisfied; 51.82% was basically satisfied; and 15.78% was unsatisfied. Regard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sex edu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daily communication was conducted for 5.66% respondents, little communication for 47.36% and no communication for 46.96%. As for source of sex knowledge, 30.76% came from school, 29.95% from parents, 42.51% from schoolmates and friends, 34.01% from books and magazines, 45.74% from webs, 27.12% from TV, 4.04% from radio and 11.33% from others. Moreover, when they had trouble or confusion about sex, 23.48% students would ask for help from parents, 31.57% from schoolmates and friends, only 7.28% from teachers, 51.82% searched related information by themselves and 12.14% got it from other ways.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ily to carry out sex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ex education and guide the youth to find a better way when facing the crossroad.

【Key words】Adolescence; Sex education; Survey; Student

【中圖分類號】G479【文獻標志碼】A

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國家計生委聯合發出了《關于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1991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初中全面開展青春期教育[1]。1992年衛生部監督司和國家教委學校體育衛生司印發的《中小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規定,將青春期健康教育內容融入中小學生健康教育內容中去[2]。為了解深圳地區中學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實際情況,為有關部門和家庭不斷完善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女生安全度過青春期,向成年期安全過渡提供依據,于2013年10月對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中學女生進行了相關調查,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象來自2013年10月30日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中學參加青春期健康教育講座的高二全部女生,且符合以下條件:①自愿參加本調查;②填寫內容真實,代表本人真實意愿;③排除精神病、性格怪僻、智力低下等神經精神方面的疾病。

1.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表自行設計,由統一培訓的工作人員向參加調查并聽青春期健康教育講座的高中女生,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采用統一指導語,強調保密性。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填式完成問卷調查,并采用無記名答卷方式。調查內容包括一般社會人口學特征情況、對青春期教育現狀及需求、青春期有關健康知識和態度、行為,艾滋病相關知識等。調查問卷經現場核對、編碼、審核后統一回收。回收后對資料進行統一整理分析。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并采用百分率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

2結果

2.1人員基本情況

共發放調查問卷275份,回收有效問卷247份,有效回收率為89.82%。參加調查學生全部為全日制高級中學高二女生,年齡15~18歲9個月,平均(16.22±0.15)歲;15歲26人,16歲145人,17歲64人,18~18歲9個月12人。

2.2對學校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滿意情況

非常滿意13人(5.26%),滿意64人(27.12%),基本滿意128人(51.82%),不滿意39人(15.78%)。

2.3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自己對青春期性知識了解情況:非常了解24人(9.71%),比較了解63人(25.51%),一般了解142人(57.49%),不太了解18人(7.29%)。

選擇有效地防止懷孕、防止感染性傳播疾病方法:口服避孕藥33.60%,安全套68.01%,殺精劑8.09%,緊急避孕藥18.60%。

艾滋病傳播途經回答: 發生性關系88.66%,握手、擁抱1.61%,咳嗽、打噴嚏11.33%,到非正規醫院拔牙33.19%。

2.4最需求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識

青春期性生理知識74.89%,性道德知識39.67%,性病及預防知識33.19%,避孕知識24.29%,其它8.90%。

2.5本次培訓前獲得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識的途經

來自學校和老師76人(30.76%),來自父母親74人(29.95%),來自同學和朋友105人(42.51%),來自書報和雜志84人(34.01%),來自網絡113人(45.74%),來自電視67人(27.12%),來自廣播電臺10人(4.04%),其它28人(11.33%)。

2.6青春期成長行為情況

存在性方面的煩惱或困惑時最希望求助于:父母親58人(23.48%),同學和朋友78人(31.57%),老師18人(7.28%),自己看書或上網查閱有關資料128人(51.82%),其它30人(12.14%)。

父母與孩子坦然溝通有關性的話題情況:經常14人(5.66%),偶爾117人(47.36%),從來沒有116人(46.96%)。

對中學生談戀愛的態度:贊成71人(28.74%),反對16人(6.47%),無所謂160人(64.77%)。

平時同學當中會談論有關性方面話題情況:經常有27人(10.93%),有時有90人(36.44%), 很少有84人(34.01%), 沒有46人(18.62%)。

3討論

3.1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青少年是長身體、學知識的黃金時期。而目前我國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普遍存在著生理上的早熟,女孩9歲月經初潮、男孩11歲遺精的現象屢見不鮮。關于中學生墮胎或墮胎過程引發的各種問題的新聞時有報道。青少年婚前出現了低齡化的趨勢,而一個個“少女媽媽”的出現則更令人擔憂。楊雄[3]報道中國女性首次的平均年齡為20.3歲,8.9%發生在中學時代。

青少年由于與早期和不安全的密切相關,因此被認為是感染性傳播疾病/艾滋病和意外妊娠的高危人群[4]。全球83個對年輕人進行的性教育和艾滋病教育研究,三分之二的教育項目明顯減少了危險,增加了安全[5]。

從生理學角度看,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的幾個階段之一,誰也不能跳過。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性需要歸為生理需要,是其它更高層次需要的基礎。從人類學角度看,“性”是人類得以繁殖延伸的必要條件;從醫學角度出發,青春期健康是預防性病、艾滋病的最有效、最徹底的途徑,同時還是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手段;從法律角度觀察,近年來青少年性犯罪時有報道,大多是性無知和性過錯導致。所以加強青春期健康教育,幫助青少年安全度過“性待業期”,責無旁貸,非常重要。

調查顯示,女生對當前學校開展的青春期性教育普遍感到基本滿意。提示在中學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老師和父母要高度重視,提高認識。

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時,要重視健康教育知信行。“知信行”是知識、信念、行為的簡稱。其中“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是目標。只有當人們了解了有關的健康知識,建立起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才有可能主動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

首先要讓學生懂得青春期生理特點、生命孕育的過程和避孕原理以及性傳播疾病的防治知識,才能建立積極和正確的信念和態度,進而才有可能主動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教育學生守住自己的底線,婚前不發生,避免非意愿妊娠,遠離性病、艾滋病。

3.2加強青春期健康教育陣地建設

老師和父母要緊緊抓住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陣地(即學校和家庭)建設,引導學生科學正確的。因為學校和家庭是學生每天主要的活動地點。

本組調查高二女生性知識主要來源與任葦[6]報道類似:第一位看書,第二位同齡人告之,學校及家長最后。

調查顯示對于青春期健康教育話題,父母大多不談,學生對學校不滿意,性知識主要來源不在學校或家庭,有了解需求、困惑求助主要是同學和網絡。但同齡同學也是一知半解,網絡也不可靠,所以青春期健康教育陣地建設非常重要。

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是時代的要求,家庭、教育部門、衛生部門乃至整個社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消除傳統思想的影響,不順應時代的需求,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就會受影響甚至發生偏差。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任老師,其教育會對孩子產生直接影響。現實中父母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學習上關心,但對孩子性教育則避而不談。本組資料顯示父母與孩子坦然溝通有關性的話題情況與龔林[7]不同;與任葦[6]報道類似,簡略談57.4%,不談40%,主動談6%;比李繼峰[8]報道學生家長與孩子偶爾溝通性知識48.33%、從不溝通44.39%的比例略高。本組結果的確不容樂觀,在對本組調查的高二女生分兩場青春期健康教育講座時提問“生命孕育過程”,在座學生竟然異口同聲回答,自己是爸媽從垃圾筒里檢來的。原因可能是現在中學生父母受傳統性觀念影響,仍然存在“性神秘”、“無師自通”觀念,難于啟齒。或覺得孩子還小,忽視了孩子青春期身心發育的需求,使學生在家庭得不到相應的性教育。提示父母要用親子關系把青春期健康教育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意識,培養健全的性心理,給予相關知識和生活關愛,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美國家庭性教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影響很大的事實[9],也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學校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不能松懈青春期健康教育,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系統專項工作。教師要從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性安全[10]等多角度,適時適度適當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日益擴大,也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根據學校學生青春期實際情況,改變說教式教育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正確教育引導學生度過多事之秋的青春期。如美國近年來的性教育理念值得學習和借鑒[11,12]:一是“安全性教育”,重點傳授避孕方法;二是“節制教育”,重點以品格為導向,建立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品德,在性教育方面,著重強調青少年戀愛心理的成熟成長。

社會在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作用值得重視。調查提示學生青春期健康知識主要來源是家庭和學校以外的途徑,以網絡、電視、電臺為主。因此政府要加強社會監管力度。當前信息化發展迅猛,政府宣傳部門要加強對電視、網絡平臺的管理,加強圖書館建設、青春期健康教育網絡建設、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識室建設。不僅是健康教育,更要促進、傳播正確的性信息,孩子成長注入正能量,以免缺乏系統和科學的性知識誤導學生。社會團體參與性教育課程開發,匯集青少年在他們所處文化背景下的需求,將使教育更實用[13]。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衛生部門管理現況是,對中小學、大學的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介入相對缺位。作為熟悉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發育規律的醫療專業人員,尤其是婦幼保健機構醫務人員,如能直接與教育、家庭、宣傳部門聯手,做好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勢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部門聯手也會為青春期健康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一種有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模式。

3.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對早戀持默認態度。明確表示反對的比例比伍潔瑩[14]報道的25.6%還低。調查顯示該中學學生中有擁抱、撫摸、接吻現象發生,個別人有同居。楊鶴鳴[15]報道上海市2007年一調查結果顯示,認為“中學生男女約會很正常”的初中生比例為21.29%,高中生比例為56.89%;24.8%的高中生與異性有過擁抱行為,9.55%的高中生與異性有過接吻行為,8.63%的高中生與異性有過撫行為。這種現象是非意愿妊娠的隱患,同時影響學生的學習。學校和家長要講究方式方法,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以免發生對青春期學生的身心傷害事件。

3.4加強對性病、艾滋病的宣傳力度

國家教育部明文規定要把性病、艾滋病作為健康教育的內容之一。本次調查表明學生在預防性傳播疾病方面知識總體掌握較好,但還不能僥幸,因為一次無安全措施的就可能發生非意愿妊娠,患上性病、艾滋病,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仍有空間,要讓學生系統掌握相關知識,認識、防治、遠離性病和艾滋病。

參考文獻

[1]鄧琪.中學生性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及其對策研究.中國性科學,2007,16(6):32-35.

[2]章立明.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健康教育與性別教育.中國性科學,2010,19(4):12-23.

[3]楊雄. 青少年“滯后釋放”現象.中國性科學,2008,17(1):33-37.

[4]Kotchicka BA, Shaffera A, Forehand R, et al. Adolescent sexual risk behavior: a multi-system perspective. Clin Psychol Rev, 2001,21(4):493-519.

[5]Kirby DB, Laris BA, Rolleri LA. Sex and HIV education programs: their impact on sexual behaviors of young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J Adolesc Health,2007,40(3): 206-217.

[6]任葦,蘇昕,馬星星.中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現狀調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6):1-5.

[7]龔林,顏春榮,丁蓉,等.深圳市中學生性心理的發展、性知識及性態度現況調查.中國婦幼保健,2007,23(4):280-282.

[8]李繼峰,張洪雁,張海濤.學生家長在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國性科學,2007,16(12):32-34.

[9]劉文利.美國家庭對青少年的性教育.中國性科學,2008,17(1):13-15.

[10]韓 洋.美國“節制教育”對我國性教育工作開展的啟示.校園心理,2012,10(1):50-53.

[11]李一飛.論高中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國性科學,2011,20(9):30-33.

[12]劉文利.美國公立學校性教育計劃與評估.中國性科學,2008,17(6):18-20.

[13]過保錄.以學校為基礎的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解讀.中國性科學,2008,17(3):23-29.

[14]伍潔瑩,范利軍,黃堅,等.女學生青春期性發育及教育現狀調查.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0):1187-1188.

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3

關鍵詞:學校安全工作 心理健康 心理課程 心理輔導

學校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搖籃,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學校安全工作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2006年,教育部令第23號《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頒布實施,200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把中小學公共安全提到了更高的重視程度。這一切都在表明,我們應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把強化學校公共安全責任擺到最重要的位置。正所謂:“生命不保,何談教育?”

“環境安全―心理安全―行為安全”是學校安全工作中的鏈式內容。環境成就心理,心理支配行為。實踐中,人們往往將目光投向環境安全和行為安全這些顯性方面,對學生心理安全的關注則甚少。我校在安全工作的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成為影響學校安全的重要因素,它是有別于其他外在因素導致安全隱患的一種新的安全概念――內在安全隱患,即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受害人自身內在的某些因素,這種隱患更加隱蔽,更加難以監控,其爆發性更加突然,表現形式更多樣化。它產生的原因很多,就我校的情況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家庭原因。由于家長忙于生意,無暇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夫妻離異,孩子缺乏應有的親情;家長過分溺愛和偏袒孩子;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孩子難以承受重負,等等,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偏差,形成心理障礙。

二是教育方法不當。由于老師教育方法不當,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三是學習壓力偏大。由于學習壓力偏大,學生出現緊張、恐懼、厭學的心理現象。

四是青春期困惑。初中三年是學生生理、心理“過渡期”,這個時期學生下處在長身體的最佳階段,學生的心理也處于“成長”階段,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又有較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他們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帶有沖動性,不善于克制,行為不易預測,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也是心理問題的多發期。

五是社會誘惑。由于網吧吸引、外來不良文化侵入、不安全因素和“五光十色”的社會影響,導致學生心理失去平衡,產生心理問題。

六是遭受突然變故。由于家庭發生了突然變故、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或遇到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與他人發生沖突或遭到脅迫等原因,也是造成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學生內在心理問題如果不積極引導,就會表現在行為方面,如:有的學生行為偏常,打架斗毆、沉迷網吧、說謊、偷竊;有的學生對學習無興趣、上課搗亂、逃學曠課、不做作業;有的學生對正面教育有較強的逆反心理;有的學生孤僻、寡言、消沉、沖動、暴躁,心理敏感、脆弱、承受能力差,經受不住一點兒困難和挫折。這些都充分說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甚至危及學生的生命安全。

我校根據生源結構特點、初中生的年齡特點,確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安全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創新學校安全工作的方法和形式,構建學校安全工作從“心”開始的工作新模式。現結合工作實際,作如下解讀:

1.開設心理課程、成立心理中心是安全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主渠道。在學校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心理課主要有兩部分的內容:一部分為知識理論課,如心理衛生常識講座,心理調節問題答疑,焦點問題討論等,在心理知識的學習中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心理沖突。另一部分為活動訓練課,這是在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活動內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擬游戲,互訪互問,以及其他活動形式,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介紹自己、了解別人,與人交往的社交技能,還可以掌握一些諸如: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于未然。2001年學校辦學就率先把心理輔導課排入課程表,納入學校課程管理。2008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正式落成,設有心理咨詢室、宣泄室、沙盤游戲室、閱覽室等十個心理室,被全國知名專家評價為“目前全國一流、福建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備最完善”。學生遇上煩心事,在這里就能找溫暖的“出口”,在這里,學生不僅可以咨詢,還可以宣泄、放松。心理咨詢室很快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場所,每學期心理咨詢室接待的學生、家長、教師均在百人以上。

幾年的工作證明,開設心理課程、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效提高學校心理健康和安全工作水平。

2.家、校、社三位一體,豐富安全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載體。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社會、學校,只有這三個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工作的水平。

我校生源片區分屬金尚社區、江頭社區、金山社區、蔡塘社區、鐘宅社區等,這些社區也是外來人口集中的地區,社區居民和承租人員家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家長由于各種原因對子女管教缺位,教育方式相對簡單,容易造成學生心理困擾及心理障礙。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因為其家庭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盡管在學校我們的老師特別是心理老師已經對其進行了有效的心理干預和心理引導,但是,他放學回家又回到了那個環境,讓他心理出現問題的根源還在,這就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無法持久。要解決學校面臨的這一尷尬,我們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得進家庭、進社區不可。

根據這種情況,學校在社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沙龍,在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通家、校、社心理咨詢網絡,周末或假期心理教師進家庭,我們還幫助金尚社區建立了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學校派出心理教師到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上崗,每周兩次,為事先預約的社區居民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學校成立《家校社聯手,開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天地》的課題研究和行動小組,參與的除了學校的相關領導、心理教師外,還有社區以及家長委員會成員等。研究重點在于調查研究各個社區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等,探討如何與社區及家庭合作,形成一套有效解決心理心理困擾的策略,并能促進學生積極心理發展。

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為學生和家長、老師分別開講座,講座主題新穎,大膽創新,緊貼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實際需要,師生、家長反響很好。 如分別為男生和女生家長家長開設 《如何與孩子談性》的講座非常受家長歡迎。

3.設立心理委員,開展朋輩心理輔導,開創安全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新途徑。中學生遭遇心理困惑時,首選的傾訴對象是朋友、同學,而不是家長或心理老師,開展朋輩群體心理輔導,作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們在每個班級中率先設立心理委員。目前我們學校每班有一男一女兩名心理委員,這些心理委員學校還給他們專門頒發了聘書,請專家給他們做專題培訓。產生的方法是完全由同學投票選舉產生,報名參選的每班都有十幾個,條件是人緣好,心理素質好,肯幫助人等。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協助老師宣傳普及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心理健康理念 ;注意觀察并及時反映本班學生心理動態,發現個別學生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時,及時報告學校領導和老師,或轉介該學生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職能部門,預防和干預學生心理危機事件。

4.構建校園危機預警系統,形成安全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長效機制。心理危機是指當事人突然遭受嚴重突發事件或經歷重大生活事件時產生的心理狀態的解體和混亂。心理危機事件發生時,當事人認為該突發事件或境遇是個人的資源和應對機制所無法解決的困難,此時需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運用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手段,幫助當事人有效應對危機,恢復心理平衡,安全度過危機,重新適應生活。學校成立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積極預防和快速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校園危機事件,使危機損害降低到最低,構建起校園危機預警系統,建立校園危機的評估與干預制度。2010年6月24―26日,由廈門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辦的“海峽兩岸心理輔導工作坊”在我校舉行,進一步發揮我市作為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對臺工作前沿的作用, 推進海峽兩岸心理輔導工作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了我校校園危機預防與干預的能力。

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4

關鍵詞:中學;學生;體質;健康

一、學校在學生體質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學校是向學生宣傳體質健康知識的重要園地。隨著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衡量一個學生也不再是“以分數論英雄”,學生的視野也開始看到了書本以外的東西,越來越多的學生也開始關注體質健康。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城市和農村(鄉)高中學生認為學生體質與學校教育有關的分別占46.7%和53.3%。占選項的第一位,其余依次是社會環境,經濟條件和其它。認為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教育很重要的城市高中學生為68.3%,農村(鄉)高中學生為51.7%。均占選項第一位,其余依次是重要、一般沒有作用,且城鄉高中學生對以上問題的回答均無顯著性差異;并且將安全意識、生活習慣也列為體質健康教育的內容。學生開始認識到學習文化知識與追求體質健康并不矛盾,兩者可以協調統一起來。學生觀念上的轉變,及對學校在體質健康教育關注與認同,無疑更有利于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教育的宣傳與推進工作。

學校是向學生傳授增進體質健康相關知識的重要途徑。體育課已不再是簡單傳授一些具體的運動知識技術,而是在傳授運動知識技術的同時,也在向學生傳達一種“健康”“運動”的理念,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觀念與態度,使學生能夠通過體育課的學習對人體各器官系統有一個初步了解,在學生進行運動技術學習的過程中使身體素質得到鍛煉與提高,同時培養學生不怕困難與挫折,建立相互協作與信任等良好心理品質。從調查結果看,城市高中86.7%和農村(鄉)高中85%的學生認為體育課對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效果為“很有效”或“有效”。體育課已成為學生了解體質健康相關知識,掌握健身運動技能,使身心得到鍛煉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是其它社會健身機構所無法比擬的。

二、學校在體質健康教育中的局限

學校體育教學的計劃性是學生獲得系統體質健康知識,掌握健身方法與技術的可靠保證,也正由于其計劃性過強——規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時數,教學進度及要達到的目標,反而制約了師生雙方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學的計劃性使得教師只能按教學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只能是圍繞教學計劃進行,而學生只能是按照教師設計的組織教學形式進行學習,使師生自身優勢及主觀能動性不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為了趕教學進度,許多內容只能是蜻蜒點水式的教學,形成學生為學習而學習,很難體會到學習與鍛煉的樂趣,這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及自覺運用所學技術、技能進行體育鍛煉是非常不利的,它制約著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向縱深開展。學校的硬件設施如籃、排球場,健身器材等鍛煉設施是否完備也直接影響著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頻率與熱情。通過調查了解到,城鄉高中都設有籃、排球場和乒乓球臺這些基本鍛煉設施,但其數目及活動空間等卻有很大差異。我們知道體質健康包含有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因素。就學校進行體質健康教育而言,除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講座、板報、心理健康課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只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諸多因素之一。

三、小結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體育課是學校進行體質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課外體育活動是其延伸和補充,它們為學校進行體質健康教育提供了時間,場地設施及專業技術指導等多方保障,學校對培養學生參與體質健康教育活動的興趣,技能及體育鍛煉習慣養成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學校未能走出封閉式的教育模式,未能與學生家庭、社會建立起互為聯系,互為補充的體質健康教育網絡,也是目前學校體質健康教育事倍功半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5

關鍵詞:環境;關系;家庭教育

學校是相當重要的社會化機構,校園環境的和諧與否,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創建一個和諧、健康、友善、平安的校園,安全是解決一切的條件和基礎。教師要專業化、高素質發展,學生要健康成長,都需要安全和諧的環境。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因此,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創建和諧校園的目標要求之一,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一、搭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

關系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的變革也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迷失在自我的追尋中,如果忽視學生的獨特性,師生關系會逐漸疏遠,學生對學校的疏離感會與日俱增。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要為他們創建一個和諧友善的校園環境,學生在這個和諧友善安全的環境中,才能與同學、教師發展良好的互動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良好的師生關系體現在: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形成健康的人格;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教師和學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形成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和精神氛圍。

所謂生生關系,是指同學之間的水平交往的人際關系,淺顯一點講即伙伴關系。在同學之間應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勵、相互學習、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學人際關系。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使他們長期處于友好合作的學習氛圍中,建立和諧良好的關系,找到安全感和歸宿感。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管理情緒的能力,與學生平等、友好地相處,和學生交心、談心,做學生的朋友,有智慧地化解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矛盾與摩擦,在增長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形成和諧的同學關系。

二、構建幽雅的環境,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文化

氛圍

校容、校貌、各種設施、設備等靜態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校風、班風等動態的校園文化環境相結合,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開通心理知識的健康教育網絡,營造和諧、穩定的群體心理氛圍,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氛圍之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在團結友愛的班級氣氛中形成合群與合作的良好品格。

三、挖掘學校與家庭實施心理健康同步教育的渠道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的一舉手、一投足往往是無言的規范,對孩子的影響勝過千言萬語。由于文化水平和認知水平的問題,有的家長對學校的教育不理解、不配合,有的家長忽視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則過分袒護孩子,這就造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出現不和諧的現象,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學校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所獨具的優勢,通過家長會、專家講座、家長現身說法等方式,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中學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6

1.初中學生心理問題現狀

1.1 學習方面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初中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和學習效率低。

(1)厭學。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甚至可以說“厭學心理”在初中學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2)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分好班、差班,考試排名次,張榜,搞題海戰術,使學生處于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1.2 人際關系方面

(1)與老師關系不和諧產生對抗心理。如果老師對學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就會降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以至關系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不夠融洽。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競爭越來越激烈,同學之間缺少交流和溝通。如果老師疏于引導,同學之間就會產生隔膜,缺乏應有的同窗情。

(3)與父母的關系不夠親密。專制式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導致這些學生產生孤僻、專橫的性格,加上“單親”家庭等問題的存在,使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或制造了痛苦,會因此憎恨父母、家庭。于是,有的學生就走向極端,家長和老師的話無論對錯一律拒絕,以免家長和老師對自己進行干涉。

1.3 青春期方面

(1)自卑情緒嚴重。青少年時期處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過渡的階段,認知特點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現實性的成分少。一旦將他們的主觀想象放到社會實踐中去檢驗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滅,給他們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往往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無能,因而灰心喪氣、意志消沉和自卑。

(2)逆反心理普遍。初中學生一般都對家長和教師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可是,他們的潛意識里卻將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獨立。但在家長和教師的眼里,他們仍還是個孩子,還很幼稚,惟恐他們上當吃虧,于是對他們關愛有加,喜歡過多干涉他們的生活,這會引起初中學生的強烈反感。

(3)性困擾頻繁。性早熟的女生因為發育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對象,性晚熟的男生因為較同齡人發育緩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對象。這兩種人在班上好像被孤立起來了,于是,他們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2.加強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努力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環境。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主要是指學校、家庭、社區心理環境。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重要任務, 包括教學大樓、實驗室、運動場等等在內的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和曲徑通幽的小道,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技藝,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 改善學生心理環境。三是校園校風建設。培養良好的校風,既能反映學校的特色,也是穩定心理環境的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只有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四是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使家長既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更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2.2 以課堂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應作為一門學科走進課堂,納入教學計劃。因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還要面向全體中學生,作預防性輔導,運用現代心理科研成果,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特點有所了解,掌握一些調控自我心理的常識,學會自我修養、鍛煉的具體方法,養成健康的心態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2.3 利用學科教學滲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無論文科、理科還是思想政治學科,都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和創造心理的指導。各科教師都要認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質教育內容的因素,把德、智、體諸學科的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融會貫通起來,使學生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国产成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 | 午夜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视_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成人一级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亚洲欧美字幕 | 国产91在线 | 日本 | 久久超级碰 | 黄动漫3d无遮挡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日韩在线亚洲欧美专区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产 | 91精品欧美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 免费的黄色毛片 | 综合 欧美 亚洲日本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 国模冰冰炮交图后02 | 色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黑粗硬 | 国产在线播放网站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视频 | 欧美另类网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色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黄动漫3d无遮挡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不卡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 俄罗斯女人禽交zozo |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 无遮挡一级毛片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