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對環保的看法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對環保的看法范文1
你們好!今天我的演講的內容是有關環保的。
提起環保,大家可能會想起我們偉大無私的地球媽媽,因為地球媽媽正因人類的不環保而日益衰老,還得了重病。你們說認為人類是個大孝子嗎?不,不是,因為他們親手讓自己的母親得重病,而且日益衰老,但是人類還不認錯,不過,還有一些人類知錯就改并且到處宣傳,使地球媽媽早點康復。在這里我向大家提幾條環保建議,也順便也說說對環境的看法:
(建議)
1、既然是環境保護,當然要先搞綠化了。希望全世界每個人爭取每年種植一棵樹,多搞一些退耕還林的宣傳活動。
2、減少戰爭,減少核污染,因為有非常強的核輻射,會致人嚴重疾病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3、力爭20xx年底,所有的汽車全部更換成太陽能汽車,以減少汽車的尾氣。
4、把工廠排出的污水進行凈化,再流向莊稼或河流,并且不亂排廢氣,以減少污染。
5、開播一個專門的環保教育頻道,對全世界的地球居民進行環保教育。
6、不要無節制的大肆開采資源,以導致資源枯竭。
(看法)
1、環保,人人從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要做到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
2、向自己身邊的人宣傳環保教育。
對環保的看法范文2
關鍵詞:地理教學;環境;意識;滲透
一、客觀科學擺事實,引發學生環境憂患意識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除完成必要的教學目標外,還要引導學生從大量事實中認清環境現狀,樹立環境憂患意識。在學習中國的干濕地區后,讓學生觀察、分析中國四類干濕地區的分布特點,在觀察、分析時,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形成認識:中國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分布廣泛。那么,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又容易產生哪些環境問題呢?產生環境問題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又有那些呢?你認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因而,學生在觀察分析事實的過程中,會逐步感受、認識到環境問題的產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而人為原因尤為突出。環境一旦破壞,生活在環境中的人就無法生存,這樣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便會逐漸產生。
二、環境焦點、熱點問題進課堂。激發學生環保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更感興趣,因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青少年學生也是如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進一些環境熱點、焦點問題,除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更能促使學生對社會生活中環境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雖然更多的時候由于自身認知水平,其觀點、方法顯得幼稚,但其對環境保護的熱情以及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智慧,則值得肯定。學生因為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因而獲得很大的心理滿足感一自己也能像大人_-一樣對社會問題談自己的看法。另外,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要準確地分析歸納,得出科學的結論。
三、課堂環保道德層面的教育
環保問題的產生雖然有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行為導致的。如,生產、生活中的浪費,掠奪式的開發資源,人們向環境中排放污水、廢氣、廢渣等。就個體而言,生活中的浪費行為,不良的個人習慣等,都在無形中加劇了環境的破壞,基于此,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是與非的教育,確立學生科學的環保觀,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例如,在學習中國的水資源時,讓學生從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總量世界排名、人均水資源世界排名人手分析,認識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思考生產、生活中自己身邊人們的用水行為。學生基本上能觀察、了解到一些生活現象中用水的不合理行為,浪費水資源行為。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這些現象升華到道德層面進行分析、討論。
四、心動不如行動,環境保護,從我做起
對環保的看法范文3
【關鍵詞】貴州 高校 環保意識 調查
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這一要求對處理西部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問題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中加強培養大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生態環保行為對大學生個人成長成才和社會建設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當前,貴州生態文明建設走在了西部地區前列,本文通過整理調查數據,分析貴州高校學生環保意識現狀,以期為環保教育工作提供有價值的資料,為貴州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一、研究方法
為深入探討貴州生態文明建設中高校學生的環保意識狀況,本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對貴州高校學生環境意識的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以期為當前及今后貴州高校環保教育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一)問卷設計
為全面了解貴州高校學生的環境意識,并借機宣傳環保知識,增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本研究結合高校實際情況設計了《貴州高校大學生生態環保意識調查問卷》。問卷的答題方式分為單選、多選及問答等,并采取不記名的形式,其主要內容涉及了學生對環境知識的掌握及獲取途徑,對環境問題的認知、態度與行為以及學生對環保的參與情況等等。
(二)調查對象的選取及問卷發放和回收
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取樣本的方式進行,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根據學校性質選取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學院、貴陽醫學院等四所高校,從這四所高校中分別隨機抽取了300名樣本共1200個樣本。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60份,有效回收率達96.75%。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在調查前由專業教師對調查者進行了培訓,在實際調查中要求被調查者獨立填寫,同時調查者對部分同學進行了訪談。為保證問卷調查的有效性,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了甄別及處理并通過數據分析工具進行了統計和分析處理。
二、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通過有效問卷整理的受訪對象背景基本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來源于2010和2011年對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學院和貴陽醫學院的實地調查。
(一)大學生對環境知識的掌握情況
本次調查對這方面的問題共設置了4個問題。學生對“世界環境日”和“工業三廢”問題的正確回答率比較高,分別為92%和86%,其原因為很多同學參與過學校組織的環保活動或在以前的學習中涉及過。但是,在被問及“世界無煙日是哪一天”的時候,只有48.78%的學生能正確回答,原因為“好像沒怎么看到宣傳”。在對相關法律法規認知的部分,通過調查整理有效問卷,共得出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6種大學生所熟悉的環境法律法規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環保宣傳知識和學校里相關活動涉及的環保知識和所學涉及的環保知識掌握比較熟悉,而宣傳較少的環保知識大學生普遍掌握較少。
在大學生在環保知識方面的獲取渠道上,同學們認為“報紙圖書”是其獲取環保知識或環保宣傳的主要途徑,其次分別為“電視廣播”“社會或學校宣傳活動”“網絡”等。
(二)大學生對有關環境問題的看法
1.遇到實際環境問題時的態度
數據來源:來源于2010和2011年對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學院和貴陽醫學院的實地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當前貴州大學生環保意識總體上還是比較好的,他們對環保教育的態度的積極的,并且通過自身行動糾正“一些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不良現象”。“對市場上禁用方便飯盒、一次性筷子的反應”感覺“不該禁用,生活不方便”的同學解釋說方便飯盒和一次性筷子“在現代社會,應該是可以處理,不會污染環境的”,而在“公眾場合看到別人用完水而不關水龍頭的現象會”“視而不見”的同學多數表示“別人會管,自己不用多此一舉”。這也表明存在一部分不參與或對生態環保問題認識不清的同學。
2.對本省生態文明建設及所在學校校園環境問題的看法
貴州省于2004年提出生態立省戰略,2007年提出“環境立省”戰略。作為貴州省省會城市,貴陽市于2010年開始“三創一辦”工作,在全市大力興起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協辦2011年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工作,在筑各個高校大學生在“三創一辦”中大力開展志愿者活動,促進了大學生對貴陽和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調查中有70.82%的學生認為我省環保工作取得很大的進展,有23.52%的學生認為我省應加大環保工作力度,只有5.66%的學生表示沒有關注生態環保狀況。在對本校校園環境的看法上面,僅僅只有20.02%的學生表示對他們所在學校的校園環境“很滿意”,75.68%的學生認為“一般”,剩下的4.3%的學生則表示“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為“校園不文明行為較多,如亂扔紙屑、用餐浪費以及存在亂涂亂畫的現象”。
3.對一些環境保護措施的態度
2008年貴陽市婉拒了289個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的投資項目,涉及投資金額300多億元。對此,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態度。在調查的有效問卷中,有60.12%的學生認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必須同時抓,也有29.92%的學生認為要先保護好環境再搞好經濟,因為“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必然會成為貴州后發優勢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有8.98%的學生認為不值得這樣做,可以先發展經濟,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此外,有0.98%的同學認為“與自己沒有關系”,無所謂。
(三)大學生在環保方面的參與情況
在校大學生參與環保活動情況是本次調查的重點,調查結果如下:
數據來源:來源于2010和2011年對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學院和貴陽醫學院的實地調查。
通過調查結果,大多數學生參與過生態環保活動,但參與的頻率不高,在參與的活動當中,“清潔校園”和“在環保宣傳活動中”簽名最多,這些活動基本都是通過學校社團和社會公益活動參加,而對沒有參與過環保活動的同學的原因調查中,大多數同學“不知道怎么參加”。
(四)大學生對提高環保意識的建議
針對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受訪同學給出了自己的意見,絕大多數學生把焦點集中于“開展多樣化的環保類社會實踐活動”“增加環保類課程并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和“加大媒體宣傳等營造環保氛圍”等,其比率依次為64.58%、46.34%和44.10%。一些學生還指出學校應與環保部門展開合作,倡導環境保護人人參與,從自己做起的氛圍等。
三、簡單的結論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基本得到以下認識:貴州高校大學生環保意識總體情況良好,但也存在部分同學環境意識淡漠、環境知識欠缺、主動參與環保活動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應重視高校環保教育工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課程建設,尤其通過設計活動積極吸引大學生參與環保活動,樹立環保意識,努力營造生態文明校園。而在社會層面,則應充分發揮環保部門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環境節日的機會主動走進社區走進校園,加大宣傳,開發志愿服務平臺,讓更多的市民和學生參與其中。
對環保的看法范文4
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以創新思維引領環保理念。
一、讓學生形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就是“生物和生物圈”。在初一學生入學之初,我就注意培養他們的這種觀點:在地球上有著數以萬計的生物,正是這些生物使我們的地球充滿了生機,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在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層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在結束這個單元的學習時,我又結合教材上出現的“DDT對環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號”的資料告訴學生:“我們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園,我們作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應該珍惜我們的生存空間,更應該有意識地保護我們的生物圈。”這樣,既能使學生形成對“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認識,又能使學生形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認識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二、讓學生具備關心環境動態的意識
當今社會,各種媒體非常先進,差不多每天都會有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報道,如世界各國保護環境的新舉措、當今社會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人類所面臨的各種重大問題等方面的消息。我們應該提醒學生主動通過報刊或網絡關注環保動態,定期了解這方面的信息。這對于學生來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們了解發生在身邊的有關環境保護的大事。同時,我們還應鼓勵學生對某些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這都有利于環保理念的形成。
三、讓學生做到對身邊的每一件事都能夠以環保理念進行考量,以創新思維促進環境保護
對環保的看法范文5
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 環保意識 調查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環保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環境狀況和了解環保規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基本價值觀念而發生的參與環保的自覺性[1]。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的環保意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未來的環境狀況[2]。通過對某高校的環保意識現狀調查,明確該校大學生環保意識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對策,增強大學生環保意識。
一、 對象和方法
以某高校檢驗學院大一到大三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402份,回收376份,有效問卷372份,有效回收率為92.54%。自編“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問卷”。問卷包含三方面:第一,環境保護認知,主要涉及簡單的有關環保知識和環保知識獲取途徑;第二,環境保護態度與對環保工作看法;第三,環保行為傾向。問卷通過預調查,并經過多次修改后發放問卷進行調查。采用自填式方法進行問卷的發放和回收。并對獲取的數據資料雙人錄入,校對后進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卡方檢驗等統計學分析。
二、 結 果
(一) 一般人口學特征
372名研究對象中,男性131人,占35.2%;女性241人,占64.8%。大一學生共131人,占36.0%;大二學生共123人,占33.1%;大三學生共118人,占30.9%。來自城市的學生共168人,占45.2%;來自鄉鎮的學生共77人,占20.7%;來自農村的學生共127人,占34.1%。見表1。
(二)環保認知現狀
對于“世界環境日”和“地球一小時”活動這兩道問題,372名研究對象中,具體知道是哪一天的僅29人,占7.8%;表示了解的有319人,占85.7%;完全不知道的共24人,占6.5%。對日常生活中的污染物的認知見表2。
在大學生環保知識獲取途徑這一問題的調查上,372名研究對象中,選擇從網絡、電視獲取的有290人,占78.0%;選擇從報紙、書刊獲取的有196人,占52.7%;選擇從課堂、講座獲取的有128人,占34.4%;而從社會、學校宣傳活動獲取的有153人,占41.1%;選擇其他獲取途徑的有46人,占35.7%。對于環保問題在大學生中推廣的問題中,選擇宣傳手冊的共146人,占39.2%;選擇展板、報紙的共194人,占52.2%;選擇講座開設選修課共243人,占65.3%;選擇辯論賽的共155人,占41.7%;選擇其他推廣方式的有47人,占12.6%。
(三)環保態度現狀
在372名研究對象中,對于學校在環保工作上的不足這一問題,指出環保組織少,環保宣傳力度不夠的有257人,占69.1%;認為環保活動少,環保宣傳意義不大的有256人,占68.8%;指出老師課堂教育不夠的有104人,占28.0%;指出學校設備不足或不合理的有127人,占34.1%;指出其他問題的有40人,占10.8%。在對校園環境保護方面需要改善這一問題,372名研究對象中選擇綠化的有132人,占35.5%;選擇噪音的有160人,占43.0%;選擇學生素質的有262人,占70.4%;選擇宣傳力度的有197人,占53.0%;選擇環保教育的有179人,占48.1%。在372名研究對象中,認為我國環保立法執法工作很好,很滿意的共63人,占16.9%;認為不好,需要改善的共239人,占64.3%;表示不了解的共70人,占18.8%。
(四) 環保行為傾向現狀
372名研究對象,對于校園中普遍存在的踩踏草坪、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浪費電源、一次性物品使用過度、浪費水資源等校園環境問題的看法見表3。
三、討論
(一)大學生環保知識獲取途徑分析
大部分被調查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的環保知識一般,學生獲取知識的自覺程度不高。大學生獲取環保知識的獲取途徑78.0%的人首選是網絡和電視,選擇紙質媒介如報紙、書刊的也有52.7%,而環保知識獲取途徑來自校內外的宣傳活動和課堂、講座等其他方式的人數相對較少。這說明,大學生獲取環保知識的途徑單一且零散,環保知識的獲取大部分來自于一些類似網絡、書刊等大眾媒介,而來自校園、社會的比較系統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較少。對于環保知識的推廣,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是開設選修課的方式,其次是展板報紙宣傳手冊等常見的宣傳方式和富有趣味性的辯論賽形式等。不難看出,大學生也期望環保知識的宣傳走進課堂,能通過更加系統的方式獲取環保知識,且希望環保知識的宣傳能以顯而易見并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現在校園中,這對于開展環保知識的宣傳工作有啟發性意義。
(二)大學生對待環保的態度分析
在當前環保問題相當嚴峻的形勢下,46.0%的大學生認為環保問題刻不容緩且覺得環保應從我做起并需加強環保的立法執法工作,但53.5%的人將環保工作從社會和政府分割,甚至認為環保工作與我無關或認為環保問題并非刻不容緩,卻仍選擇環保問題應從我做起和應加強環保立法執法工作,觀點曖昧,態度模糊,甚至仍有0.5%的人覺得環保問題與己無關。這表明大學生在對于環境保護這一問題上,態度有偏差,數目可觀的大學生能認清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并正確理解環保與個人及政府的關系,但仍有過半數的人不夠重視且不能正視當今環境形勢,這可能與長期以來大學生所受的有關環保教育少、環保知識深度不夠有關。
學校在環保方面的工作有許多不足,并不能滿足當前大學生對環保知識的需求,很多方面還有改進空間。最主要的問題集中在學校的環保組織少、宣傳力度不夠以及組織的環保活動少、宣傳內容不新穎,還有一部分人指出老師的課堂教育不夠即校園的設備存在問題等。從調查中得出,學校急需改進的問題,最突出的是學生素質這一主體因素,其次是環保教育和宣傳力度等客觀方面,還有綠化和噪音的問題也需要改善。可見大學生對于在高校獲取環保知識是有一定的渴求的。大學校園是大學生獲得知識,完善自我的地方,學校的教育會對在校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3]。
(三)大學生環保行為傾向分析
校園環境問題仍不容忽視。踩踏草坪、過度使用一次性物品、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浪費電源、浪費水資源等校園常見環境問題亟待解決。這與學生素質、校園環保意識宣傳甚至校園環保制度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是大學生環保意識低、學校環保工作不夠到位的集中體現。大學生在生活中對于垃圾處理時的行為比較環保,但并不徹底,仍需進一步加強教育。環境保護需要政府與公眾的共同努力,既要靠政府的約束也需要來自群眾的監督和參與。本研究中,大學生在發現污染現象時的處理方式除去部分人以電話舉報及找有關部門反映外,64.0%的大學生選擇因身單力薄而放棄參與,還有10.2%表示無所謂。這不僅體現了大學生環保意識中存在的問題,也反射出,我國在環保工作上的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對來自企業的污染,個別政府人員不作為的現象影響了大學生環保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張婕.加環保意識教育,提高學生環保意識水平[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 2004(09):57.
對環保的看法范文6
家鄉生態環境調查報告模板一xx市xx鎮xx村是我美麗的家鄉,村內有條小河,養育著當地人民。改革開放以來,xx村經濟和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因此我們利用休息時間對村里的環境污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借此了解家鄉的環境現狀,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數據,盡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在村里選點實地觀察并采取水樣;到幾家企業調查了排污及治理情況;走訪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及對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污染現狀并作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于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們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作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一)實地觀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實地調查,我們進行了大氣和水污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唐坪村大氣狀況尚屬良好,晴天時大氣能見度比較高。個別地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渾濁,散發出臭味,水樣ph值測定表明,其ph為酸性。通過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造成的。
(二)調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為,目前唐坪村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時候村里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為,確實應該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愿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為把我們唐坪村建設得更美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三)改進意見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慎用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營養化。
3、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地點。
4、盡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盡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7、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以這次活動為新的起點,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而行動起來吧!
通過這次自我組織活動,我們深入了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煉了社會實踐的能力。我們都認為這次活動開展得很成功。
看過報告后,無可否認,我們的家鄉有美麗的地方,也有不美麗的地方。看到不美麗的東西,我們何不攜起手來,愛護保護它們,讓它們美麗起來。
家鄉生態環境調查報告模板二調查人:
單位:
調查時間:20XX年2月10日 2月25日
調查對象:楊家杖子松北社區主街道;主河流
前言:今年寒假,為了比較深入地了解社會,鍛煉自己,我和鄰里幾個玩伴組建了一個環保實踐隊,現將活動過程做如下說明。
因為今年來家鄉的環境持續惡化,自然環境日趨嚴重,這些都給家鄉的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我們幾個提議創建一支環保隊。
主要目的:
;對家鄉的生態環境開展調查
;找出家鄉環境持續惡化的原因
;在周圍鄰里間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為環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議,希望對家鄉環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月10日 25日衛生情況調查:
(1);首先 ,我們在家鄉的主大街觀察了過往行人亂丟垃圾的行為且進行了適當的記錄。我們發現大部分人都沒及時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隨手亂扔的現象隨處可見。因此,在我們家鄉能真正愛護環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為這樣,容易導致家鄉主街道的環境衛生惡化,影響市容。
(2);然后,對一個主要河流深入實地調查。我們發現由于人們環境意識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里,河邊,使得主河流被眾多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廢棄塑料,生活廢品,污水,嚴重影響了河道衛生與清潔。我們也調查了解到由于家周邊沒有較大型的處理生活垃圾的場所,所以一些居民為了貪圖方便,便把垃圾丟到河里,使河中許多地方淤塞,河水也變色了。
月10日 25日,在街區我們制作了一部分傳單,對居民進行一些環保問卷調查。
;調查針對人群:15 65歲街區居民
;調查方法:隨機調查
調查如下:選擇題
(1)你認為環保的目的是什么?
a.愛惜每一個生命(62%) b.保護生物多樣性(10%) c.與動植物和睦相處(10%) d.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滿足發展需要(18%)
(2)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a.飲用水,空氣質量(10%) b.森林,土地保護,防止水土流失(34%) c.環境改善(16%) d.糧食蔬菜安全(14%) e.脫貧致富(16%)
(3)你對亂丟垃圾行為有何看法?
a.無所謂(5%) b.值得批評(89%) c.不關我事(6%)
(4)您覺得您周圍環境怎樣?
a.很好(9%) b.感覺還可以(31%) c.比較差(52%) d.很差(8%)
在收回的答卷中,我們發現家鄉居民的環境意識相對薄弱,對環境問題不是很關心。與此同時,我們向其講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目標,讓他們認識到一些環境保護對自身及自己周邊的人,事的重要性,得到他們的支持。
由于我們環保小隊切身體會到了生活垃圾對家鄉環境所帶來的破壞,我們向當地有關環保部門提出了幾點建議:
政府及相應機構應在全民中開展整體教育,加強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居民的環保素質,樹立環保風氣,讓保護環境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大力宣傳污染的危害性。
多推廣環保活動,調動全民共創和諧美麗武岡。
(小結)本次活動讓我認識到:
環保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事業,政府,企業,公民缺一不可。
團隊精神,共同合作 尤為重要。
預先準備工作在整個過程中的重要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覺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管結果怎樣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