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國內旅游線路設計方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國內旅游線路設計方案范文1
Abstract: At prese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analytical ability of spatial data make it become the important way of tourism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GIS in tourism manag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ouris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urism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tourism thematic mapping. An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 the end.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旅游管理;開發應用
Key words: GIS;tourism management;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203-02
0 引言
在當今社會的三大產業中,發展勢頭最快和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最活躍的要數“服務業”。服務業中的“綠色產業”――旅游業正以其無煙化、效益化的優勢受到國家政府部門的重視,它的繁榮程度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發展的主要標志之一[1]。
與旅游業相關的資源調查、配置、推廣等都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管理與決策。但由于旅游是圍繞旅游地展開的活動,因而與地理構成了緊密的關聯,但傳統基于電子表格的管理方式不能對地理要素進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能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對與空間相關數據進行采集、管理、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統成為了現階段旅游信息化的重要途徑。
1 地理信息系統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統通過標識碼將地理實體的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聯系,從而實現地理現象的空間查詢與分析。將地理信息系統運用于旅游管理中的信息查詢、資源規劃等方面,將促進旅游管理的定量化、科學化、智能化發展。地理信息系統的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地理信息系統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旅游信息管理
旅游信息是旅游數據按一定規范及不同應用需求加工后形成的可供旅游群體服務的數據。特點是都與一定地理位置相關,但由于應用需求不同會造成其屬性信息的豐富多樣、結構不一。因而旅游信息的管理會由于使用對象的不同而發生一定的變化。[2]
對于旅游管理運營部門而言,政府或者企業關心的是旅游資源的分布、基礎O施的配套、游客流向等方面,因而采集的旅游資源數據是將各種資源信息按照地理空間實體特征轉換成的不同維度空間實體表達,而將滿足其應用需要的相應信息放入屬性字段內,以方便用戶查詢檢索。張自川等[3]將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相結合,設計開發了能對長春凈月潭旅游度假區游客數量、分布情況實時獲取的游客調查系統。
對于旅游的服務群體而言,游客關心的是出行線路的安排、景區周邊的住宿情況等。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用戶可以實時地通過互聯網訪問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端口,及時地了解景區的位置、周圍的旅游服務設施,并可根據自身情況通過多條件查詢檢索到令人滿意的出行路線,定制個性化的旅游方案。吳曉佳、李衛紅[4]采用WebGIS技術開發的旅游自助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旅游線路查詢、制作專屬旅游計劃等功能。
1.2 旅游信息分析
現階段旅游管理的研究集中于產業政策對旅游影響模型的構建、旅游企業服務創新體制的建立、旅游目的地社區參與性研究以及游客旅游行為驅動機制的探索,四個方面。針對以上內容,傳統基于問卷、訪談的田野調查只能片面地選擇若干因子進行基于某一區域范圍內的研究,且無法對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有效檢驗,而將地理信息系統引入旅游管理,則可以利用它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從各地理實體的空間分布形態及其屬性信息出發,分析實體的格局模式、相互作用機制及事物的演化過程。
①旅游地發展分析。利用決定旅游地發展的自然、社會因子構建發展模型,定量地了解旅游地發展狀況。再根據區域發展政策、實際公共設施分布對旅游發展規劃方案評估,獲得旅游地發展的趨勢分析結果,對發展方案進行有效、客觀的分析。邱粲等[5]利用山東省1983-2012年的氣象數據,在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的幫助下結合數字高程模型對該省的旅游氣候舒適度進行了精細化的評估。菊春燕等[6]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將分形理論引入到旅游景區的地質災害評價中,得出村鎮分布、居住區、旅游公路、旅游景點及景區道路是影響度較高的因子。
②旅游環境分析。旅游地的水體、植被、地形分布是旅游環境分析的主體因子,利用遙感技術采集最新的地理環境數據,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制作環境廊道圖,得到現階段的旅游環境狀況。隨后可通過各種地理空間分析,構建適合的環境廊道,實現對旅游區的合理規劃。柳云龍等[7]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統計功能、緩沖區分析和疊置分析技術確定了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環境廊道并計算了該景區的風景環境容量,為旅游景區的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提供了參考。
③旅游客源分析。旅游開發的目的在于吸引眾多的游客前往旅游地進行旅游消費,然而由于游客的興趣點、收入水平等皆存在差異性,難以客觀、準確地進行旅游客源市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可將游客的性別、年齡層次、興趣愛好、收入水平等進行量化后形成屬性數據,通過地理模型的構建,結合地學分析可形成定量的旅游客源屬性分析,為旅游規劃提供科學的依據。梁偉、李君軼[8]利用地理信息系統、Web數據挖掘方法對陜西國內旅游客源市場進行分析,得出甘肅省將在2010年成為陜西省最大的國內旅游客源地,而臨近市場仍然是陜西省的主要客源地的結論。戴學軍[9]則基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旅游需求引力模型的幫助下,通過研究惠州市龍門縣3個時間段內的旅游交通變化得出旅游交通變化是客源市場演化的重要驅動要素,且客源市場的空間擴展方向與交通變化路徑基本一致的結論。
1.3 旅游專題制圖
旅游地圖的構成要素除傳統的地理要素外還要表達與旅游相關的旅游主體、客體、旅游媒體要素[10],如旅游景點、旅游路線等。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強大的數據編輯、處理功能,可方便地進行地圖要素修改;采用分層、分要素的數據存儲方式,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不同地圖要素的配置,輸出形成各種旅游專題圖,如景點圖、交通圖等;可快捷地進行地圖縮編,控制地圖顯示要素詳細度,制作不同比例尺地圖,滿足不同旅游規劃的要求。
2 地理信息系統在旅游管理中的發展展望
地理信息系統強大的數據管理、空間分析和地圖制作功能決定了其能在旅游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使旅游管理向著科學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根據目前的信息發展情況,對地理信息系統與旅游管理的結合提出以下展望:
第一,結合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和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三維虛擬地理信息系統。現階段為旅游管理服務的地圖多以二維圖為主,而傳統二維地圖難以給用戶身臨其境的真實感。通過三維地理信息系統表達旅游地理環境則可以給人以真實感,并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旅游者帶入三維的旅游場景中,使游客或者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如同置身于真實的旅游情景中。其優勢在于能最大限度地還原旅游規劃設計,能夠在項目實施前完整地了解設計方案的合理性;還可以還原已經不復存在的旅游資源,讓游客“穿越”時間、地域的限制,創造更多的旅游效益。
第二,加大網絡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互聯網普及應用的升級使旅游信息獲取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游客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隨時隨地地獲取與旅游相關的任何信息。尤其是隨著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應用服務的深入,游客或者旅游產業從業人員可以通過電信移動運營商的無線電通訊網絡獲取移動終端用戶的位置信息,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游客可以獲得基于其位置的更為精確的旅游信息服務,而對于旅游產品的經營者則可利用用戶的位置信息進行更為精準的商品營銷信息推送及產品服務來提高游客的滿意度,政府監管部門則可通過LBS獲得實時的旅游動態數據、設計恰當的應急響應方案。
第三,l展多媒體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偏重于對地理數據的分析,而缺乏與圖片、聲音信息的結合,從而導致開發的旅游產品對游客缺乏吸引力。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地理信息系統中,開發出一套結合圖像、音頻、文字和地理數據查詢分析能力的旅游多媒體地理信息系統將有助于提高用戶旅游興趣度、提升用戶體驗,從而更好地發揮地理信息系統在旅游宣傳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碩.地理信息系統在旅游資源評價與旅游規劃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裝備,2009(4):34-36.
[2]李肇平.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的初步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7,30(5):131-134,143.
[3]張自川,萬恩璞,田衛.地理信息系統(GIS)與全球定位系統(GPS)在游客調查中的應用――以長春凈月潭旅游度假區為例[J].東北師范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4(4):102-106.
[4]吳曉紅,李衛紅.基于WebGIS技術的旅游自助地理信息系統[J].城市勘測,2004(5):26-29,32.
[5]邱粲,曹潔,林隆超,等.基于GIS的山東省旅游氣候舒適度精細化評估[J].資源科學,2013,35(12):2501-2506.
[6]菊春燕,賈永剛,潘玉英,等.基于分形理論的旅游景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以青島嶗山為例[J].自然災害學報,2013,22(6):85-95.
[7]柳云龍,嚴愉愉,晏祥宏.GIS在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生態經濟,2007(10):110-113.
[8]梁偉,李君秩.基于Web和GIS的陜西國內旅游客源市場預測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2009,39(5):870-874.
國內旅游線路設計方案范文2
關鍵詞:山西 旅游產業 經濟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2-190-02
由于居民收入整體提升,山西省旅游產業的增速也是遞增的。旅游產業對于拉動消費、增加就業人數、橫向帶動關聯產業發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山西區域經濟的重要方面。隨著近幾年山西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面對著境內和境外旅游產業的競爭,如何真正發掘山西旅游產業潛力,提升地區經濟活力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山西旅游產業現狀
山西省坐落在太行山西,東臨黃河,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主體就是山西省,這也延續到現在山西簡稱為“晉”。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山西有著得天獨厚的人文旅游資源。歷史的積淀造就了山西省獨特的人文旅游景觀,如關羽廟、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岡石窟、五臺山、古城平遙以及一些聞名遐邇的寺廟和宮殿。這些景觀不但標志了山西,更是山西重要的歷史遺跡。
目前山西的古建筑保有量位居全國的首位,并且享有了國家級的重點保護建筑就有50處,省級的保護建筑多達400余處。其中,作為我國重要佛教圣地的五臺山,其寺廟建造密集程度之高、規模之大全國聞名,我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筑南禪寺及坐落于此。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是我現存三座完整古城之一;山西云崗石窟成為目前我國的三大佛教石窟其中之一,其氣勢非常的雄偉,雕刻也是相當的精細。此外,山西省有著光輝的革命傳統,是歷史上我國主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其有關中國近現代的革命遺跡也成為山西重要的旅游資源,較為著名的有山西八路軍總部舊址,劉胡蘭紀念館和表現革命時期八路軍軍工的兵工廠等歷史景點。
政府層面,山西也逐漸重視現有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運用財政資金對山西省配套的旅游基礎設施,如公路、衛生、飲食等相關產業進行規劃和整合,在開發資源的同時,有效地保證資源的持續利用,不但吸引了游客,也引來了省外對旅游產業的投資熱情。
二、山西旅游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作為全球的一個人口大國,具有其他國家和地區無法比擬的國內旅游人數作為旅游的重要客源。再加上目前我國實施的是每周40小時的雙休日工作制,并且還有“端午”“中秋”、“十一”和“春節”等小假期,這就使得我國居民有了一定的閑暇。同時,隨著山西省近幾年市場經濟的發展,山西居民的消費結構也正在逐漸由溫飽型的社會需求轉向了小康型的社會發展訴求。
旅游產業屬于第三產業,大力的發展旅游產業對優化山西省的經濟結構不協調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并且其對山西省的經濟發展拉動效果也是非常大的,如何大力地發展山西的旅游產業,如何充分的利用山西省的自身競爭優勢,來發揮其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
(一)山西旅游經濟發展的機遇
對外開放給我國的山西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新機遇。入世之后,我國政府已經逐步兌現了加入WTO時候的相關承諾,并且已經逐步放開了旅游產業的市場與經營。在山西省,目前已有了多個外國旅行社通過合資的形式進入到了山西市場,他們的到來帶來了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成功運作的一些經驗,但是也沖擊了山西省本地的旅游產業的競爭優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山西的旅游產業可以在面臨競爭的同時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與成功的經驗,并結合當地的旅游特色,發展適合山西省旅游規則的運行和經營機制,保持山西旅游產業的競爭優勢。
(二)山西旅游經濟面臨的挑戰
山西省目前的旅游產業由于受到歷史因素和其他等因素的制約與影響,目前山西的旅游產業多數還隸屬于山西的地方行政事業單位或者一些行政機關,這種關系使山西的旅游產業存在地方保護和非公平競爭的保護之下,這就使得山西的旅游產業能夠在旅游管理與旅游市場營銷方面的發展水平比較的低,其在整個旅游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也比較的弱。再加上目前我國其他的省份相繼開展了較為強烈的競爭攻勢,使得山西一些外資的旅游企業僅僅憑借管理經驗、人才培養、資金與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就來爭奪山西本地的旅游市場,這些外資旅游企業給我們帶來的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對手和更強的市場競爭局面,這也成為了山西旅游產業需要面臨的生存現實。
近年來,隨著山西省重工業基地和煤炭行業的發展,山西正在面臨嚴重的自然環境問題和缺水的現象。由于旅游行為是消費者能夠在體驗中感受到快樂的一個活動,即使是山西的旅游景點建設得再好,如果消費者在去景點的路上與離開景點這樣一種的過程中,看到的是被污染的環境,呼吸的是渾濁的空氣,那么游客對景點的游玩經歷快樂會被嚴重的減弱。
山西省的旅游產業目前面臨的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面對這種形勢,關鍵是要逐漸的轉變發展思路和應對策略,對旅游產品的結構也要有非常具有針對性的改變,并且重新的組合稱一種新型的特色產品,探索出一些新的旅游經營管理模式。
三、旅游產業對山西經濟發展的作用
建設旅游新興市場是山西省的地方政府目前確立的總體目標,但是隨著目前山西省進行產業結構方面的調整,山西的一些地區旅游開發崛起的戰略也在被實施,山西的旅游產業發展要緊緊的抓住這個好機會,來逐步適應這種新的發展趨勢,把山西的旅游產業作為山西本地的一項支柱性的產業來培育和大力的發展,這種發展趨勢使山西的旅游產業在發展水平與整體競爭實力等方面邁進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加強旅游產業規劃,構筑新型的大旅游格局
加強對旅游產業的規劃和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建設山西旅游經濟強省的發展方向與發展質量,這也是山西的旅游產業發展良好的一個態勢。對山西的旅游規劃,只有在進行了科學與合理的規劃指導之下,才能制定出非常符合目前山西的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些旅游產品,并形成自身一種非常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與管理體系;并真正的落實山西旅游產業“以人為本”的一種發展要求,為了能構建起來和諧的山西旅游經濟,建設了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根據目前山西省旅游規劃的設計方案,要切實的抓好旅游路線的設計、旅游景區和重點項目的規劃。從目前山西的旅游產業規劃與景區規劃建設等方面來考慮,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與“大旅游”經濟這樣一種發展的理念,并要不斷堅持山西省的對外開放與招商引資之間的有機結合,才能夠不斷加強山西的旅游市場主體方面的培育,然后再把旅游經濟和山西區域經濟的發展協調起來研究,將山西的旅游產業發展主要任務與其中心工作兩者結合起來開展,特別要重視的就是要對山西的太行山和晉西北的革命老根據地進行旅游方面的開發和利用,不斷的體現出目前設計的旅游線路精品與特色。
(二)推動旅游法規的建設,優化旅游產業發展環境
山西省的各級旅游部門要將依法行政來作為目前和今后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來開展,并且要將其列入到目前的一個重要工作日程中來抓緊和抓好。首先,要通過推動依法行政的政策,來切實的加強和改進旅游產業程序和經營管理手段,從而能夠不斷地完善旅游協會和旅游中介組織之間的合作,同時我們還要不斷提升在市場中的指引與監管的能力,才能夠切實的將經濟管理職能的轉變作為山西目前一個主要的市場發展主體來創造。其次就是要根據目前市場經濟方面的要求,圍繞打造旅游精品路線這樣一種思路,來對景區景點的名稱、旅游產品的商標注冊與產品登記等進行一些精心的策劃。并且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各級的旅游部門要不斷的加快職能方面的轉變,注重對工作的調查和研究,向本級的政府提供一些決策方面依據,并為指導工作實踐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重視基礎建設,提升旅游產業整體素質
加強對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目前發展旅游產業的一個根本所在。按照目前山西省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劃來確定的空間布局方面來看,將線路作為一個重要的接觸點,來整合山西的旅游資源是關鍵。
(四)強化旅游市場開拓,打造主體形象和品牌上的突破
旅游市場經濟的開拓要根據現代化的旅游新趨勢,進行理念的創新與手段的整合,并繼續把“華夏古文明和山西好風光”作為山西旅游的一個主題,把旅游形象和整體形象塑造結合在一起,以推動營銷上的戰略發展,形成一種主題鮮明、有針對性與沖擊力的一種旅游新形象。
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是發展山西經濟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對如何才能夠更好地協調山西本地的產業結構,服務于山西的社會與人民,這中間面臨著挑戰同時也有發展的機遇,面對這種現狀,山西省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為改變山西的經濟環境,迎接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結語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全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升,從而帶動了人們對旅游產品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旅游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必將不斷攀升。具體到山西省,旅游產業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也節節攀升,研究旅游產業對山西的經濟整體拉動作用也就顯得尤為必要。
這對于發展中的山西省旅游產業而言既意味著機遇,也意味著挑戰,山西省有關部門應對山西整體旅游資源分布情況有更新、更全面的認識,審時度勢從長遠出發,為山西省旅游的發展制定好規劃,利用這個難得的機遇期,有力促進山西省旅游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咚玉權.旅游市場系統結構優化的理論研究[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8(2)
[2] 宋家增.發展環渤海旅游市場合作[J].環渤海經濟望,2009(5)
[3] 張慧霞.對山西與環渤海地區旅游合作的思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5)
[4] 童婷.基于旅游市場顧客管理理念的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2(7)
[5] 鄭耀星.區域旅游合作適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新路[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
[6] 孫永利.環黃海區域經濟合作[J].山東經濟發展.中國海洋大學2010(5)
[7] 周春霞.世界旅游強國[J].中國旅游.華夏商務旅游指南,2010(11)
[8] 岳紅瓊.旅游市場營造和走聯合經營得路子探討[J].特區經濟,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