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宏觀經濟現(xiàn)象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宏觀經濟現(xiàn)象范文1
但從月度和環(huán)比數(shù)據(jù)上看,喜悅的背后暗藏著些許隱憂:一是2009年四季度經濟增速達到10.7%,比三季度提高了1.6個百分點,盡管有上年基數(shù)較低的因素,但這一增長率顯然已達到國民經濟的潛在增長水平,意味著經濟運行有向過熱區(qū)間運行的風險。二是物價指數(shù)實現(xiàn)全面轉正,通脹預期明顯上升。12月份CPI同比增長1.9%,與11月相比上升1.3個百分點;PPI結束連續(xù)11個月負增長,同比上漲1.7%。此外,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價出現(xiàn)了明顯上漲,資產型通脹風險凸顯,這也是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未有的現(xiàn)象。三是在大規(guī)模投資計劃實施過程中,部分行業(yè)出現(xiàn)新的過剩產能,給經濟結構調整帶來更大的困難。而且在產能過剩大背景下,實業(yè)投資的吸引力在減弱,目前實業(yè)投資主要是在基礎設施領域,而且主要由政府來主導,民營資本有從實體部門向虛擬部門析出跡象。
對于上述經濟運行中隱患的根源,本文認為,除了經濟運行過程中長期固有的體制性因素外,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超強的、以政府為主導的經濟刺激方案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這種經濟刺激方案在推動經濟迅速復蘇的同時也掩蓋了中國經濟面臨的一些重大挑戰(zhàn)。并加重了原有的一些問題。例如,刺激方案的資金多數(shù)用于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項目,而這些項目難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經濟復蘇成為“無就業(yè)的經濟復蘇”,讓為保就業(yè)和社會穩(wěn)定的8%的經濟增長目標變得意義不大;和私營部門相比,刺激方案嚴重傾向于基礎設施與國有行業(yè),加重了原有的不平衡,也造成部分行業(yè)投資的浪費;刺激方案需要各級政府巨大資金的投入,由于經濟衰退引起的稅收不足,使得地方政府面臨的融資負擔加重,從而更大程度地依靠土地出讓來創(chuàng)收,助推房價飛漲。
正是基于上述可以說天生就具有的弊病,決定了這種建立在強大的刺激性開支和充裕的流動性基礎上的經濟復蘇甚至繁榮將難以持續(xù),經濟結構和通脹壓力將會隨著刺激性政策的繼續(xù)實施而與日俱增。因此,這種強有力的刺激政策總有一天將要轉向或退出,回歸正常化。進入2010年后,國內宏觀經濟運行中通脹壓力與日俱增,要求政策轉向的呼聲也日趨強烈:一是國內物價上漲壓力日漸增大,通脹預期有所加強。首先,受去年11月以來的季節(jié)性冰凍氣候以及北方雪災沖擊,肉類、蔬菜等食品價格強勁上漲;而近期煙酒、飲料、乳制品等非食品價格的普遍上調對CPI構成一定上漲壓力。其次,全球基礎原材料和能源價格受經濟持續(xù)復蘇影響持續(xù)上漲,“輸入型”通脹壓力持續(xù)加重。再次,2009年物價低位運行造成的同期低基數(shù),將導致今年上半年翹尾因素對CPI的影響由“下拉”轉為“推升”,并在6月份、7月份達到1.5%的峰值。下半年隨著基數(shù)值逐漸走高,翹尾因素正效應將逐漸回落,明年全年翹尾因素對CPI的影響約為0.7%,將大致呈現(xiàn)“∩”型狀態(tài)。最后,2010年信貸繼續(xù)較快投放和外匯占款持續(xù)增長將推動貨幣供給的增加。從而推升物價上漲壓力。據(jù)統(tǒng)計,今年1月份第1周,銀行貸款增長就達到了驚人的6000億元。二是發(fā)達經濟體CPI急劇回升,全球通脹魅影隱現(xiàn)。去年四季度以來,通脹已從澳大利亞、中東等資源經濟體迎面撲來,并席卷了印度、越南和印尼等新興經濟體。而英國去年12月份CPI達到2.9%,遠高于英國央行2%的中期通脹目標水平;美國12月CPI達到0-9%,高于11月的0.5%,也是2009年2月以來最高。
宏觀經濟現(xiàn)象范文2
關鍵詞:宏觀經濟;銀行信用風險
美國經濟一向都是全球經濟的發(fā)動機,但是自去年九月至今,以次級房貸為誘因,美國經濟發(fā)生了大幅波動,由此造成了嚴重后果。實體經濟的惡化必將對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產生不利影響。回顧歷史,1929年10月的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的韓國等都在經歷了一個經濟快速增長、資產價格快速上揚和信用快速擴張的階段之后,金融體系卻遭遇了一場全面危機。我們可以看出,宏觀經濟周期的循環(huán)對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具有極其巨大的影響。對于經濟可能發(fā)生的轉變,我國商業(yè)銀行需要吸取各國之經驗教訓,提前做好準備,控制信用風險,防患于未然。宏觀經濟波動對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的影響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通過一定的機制以及各個相關因素進行傳遞的。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條件、宏觀經濟政策以及金融監(jiān)管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該國商業(yè)銀行風險的大小。宏觀經濟中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周期等是商業(yè)銀行的主要風險來源之一。下面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評估宏觀經濟波動對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的影響。
(一)評估指標體系的初步選擇
在變量的選擇上,本文選取不良貸款率作為模型的被解釋變量,來反映我國歷年的信用風險狀況。由于眾多影響因素不可量化以及某些指標數(shù)據(jù)的可獲得性問題,本文根據(jù)《商業(yè)銀行風險監(jiān)管核心指標(試行)》,從信用風險、宏觀經濟及影響因素等方面考慮選取了7個指標。統(tǒng)計年份從1993-2007年,由于我國銀行業(yè)起步比較晚,因此數(shù)據(jù)有限。具體如下:
(1)信用風險通過不良貸款率(Y)來反映:其反映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的沉淀情況。
(2)GDP增長率(X1):反映我國經濟總體波動情況。
(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X2):反映以貨幣表現(xiàn)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的變化情況,從一方面反映我國企業(yè)生產經營狀況。
(4)進出口總額增長率(X3):對外貿易活動規(guī)模變化情況,從一方面反映國際經濟波動對我國的影響。
(5)通貨膨脹率(X4):從一方面反映原材價格變化情況。
(6)M2增長率(X5):反映每年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情況。
(7)全國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利潤增長率(X6):反映我國企業(yè)總體盈利變化情況。
注:本文的相關指標數(shù)據(jù)都來源于歷年的《中國統(tǒng)計年鑒》以及《中國金融年鑒》并加以整
理所得,部分來自施華強(2005)《國有商業(yè)銀行賬面不良貸款、調整因素和嚴重程度:1994-2004》。
根據(jù)所選的指標,本文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其中,由實際觀測值構成,為參數(shù)向量,為隨機誤差向量。
(二)研究假設的提出
需要說明的是:GDP增長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進出口總額增長率總是隨著經濟的變化而發(fā)生同向變化;由于我國體制的關系,我國政府總是在經濟向好時控制貨幣投放量,而在經濟出現(xiàn)向下的趨勢時加大貨幣投放量。且不良貸款率通常是滯后與經濟變化的。因此,本文假設:
H1:GDP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
H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
H3:進出口總額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
H4:通貨膨脹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
H5:MZ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正相關。
H6:全國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利潤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
(三)多元回歸及實證分析
用EVIEWS軟件進行回歸,在經過對方程一系列的檢驗之后,本文得到如下模型結果:
通過t檢驗發(fā)現(xiàn):除X3(進出口總額增長率)以外其余解釋變量均通過了置信度5%的t檢驗,說明除了假設H3(進出口總額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不支持外,其余假設都得到了支持。本文對歷年數(shù)據(jù)進行了相關性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的結果得出:
(1)GDP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假設H1成立,GDP增長率是影響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這表明,在我國總體經濟情況較好時,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比較小;而當經濟運行情況不良時,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高。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呈現(xiàn)一定的周期性,即經濟穩(wěn)步增長時,隨著信貸不斷增加,風險在不斷積累,至經濟增長放緩時,風險逐漸釋放。我國商業(yè)銀行應防范在“好”的經濟環(huán)境下的風險積累,降低貸款集中度,控制風險。
(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假設H2成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較高,說明企業(yè)投資意愿較強,反映出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狀況良好,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因此這一時期不良貸款率呈下降趨勢。反之,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較低時,說明企業(yè)沒有充足的資金擴大再生產,或者企業(yè)投資意愿不強,反映出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狀況可能惡化或者僅僅能維持當前水平,此一時期的不良貸款率可能出現(xiàn)上升趨勢。
(3) 進出口總額增長率對我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之間沒有顯影響,假設H3不成立。當對兩者單獨分析時,兩者呈現(xiàn)出負相關。但是綜合各指標進行分析時,沒有進入最后的回歸方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一變量可能主要通過其它變量對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產生間接影響,直接的正向影響很小。我國貸款主要流向房地產業(y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等行業(yè),導致國際經濟的變化對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產生不大影響。
(4)通貨膨脹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假設H4成立,明通貨膨脹率是影響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這表明在通脹率高的時候,銀行信用風險比較低。不良貸款率對過去的違約事件進行統(tǒng)計。當政府對通貨膨脹率開始重視,并進行有效的調控時,通脹率趨勢開始向下,而總體經濟發(fā)展速度趨緩,違約概率開始呈現(xiàn)上升趨勢。因此,我國商業(yè)銀行應密切注意通脹率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通脹率有異常變化,商業(yè)銀行就應進行適當?shù)男刨J政策調整。
(5)M2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正相關,假設H5成立。當銀行的索取權受損的時候,銀行就會有更大的投機沖動。由于這種效應在經濟衰退的時候變得更加強烈,銀行的風險程度將會以一種不對稱的方式出現(xiàn)。我國商業(yè)銀行應該在經濟增長放緩,違約率增加的同時,制訂更加嚴格的信貸政策,以減少損失的發(fā)生。另一種可能是,由于我國的貨幣投放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響,當經濟增速放緩,政府出于維持經濟穩(wěn)定的考慮,采用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加大貨幣投放,來刺激經濟。
(6)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利潤增長率與不良貸款率呈負相關,假設H6成立,表明全國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利潤增長率是影響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當企業(yè)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盈利能力較強時,有充足的資金用于按期償還銀行貸款本息,所以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低。當企業(yè)盈利能力減弱,利潤下降時,其償債能力隨之下降。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1993年至2007年數(shù)據(jù)的分析表明,在這15年間,在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當我國宏觀經濟高速增長時往往伴隨著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的下降;當經濟速度緩慢時,信用風險也往往有所增加,即存在一種親周期性。
針對以上研究結論,現(xiàn)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我國商業(yè)銀行參考:
1.建立健全全社會范圍內的征信體系。我國商業(yè)銀行應該及早建立健全包括受信企業(yè)的歷史信用數(shù)據(jù)、項目效益、貸款用途及還款意愿在內的一系列數(shù)據(jù),以便借鑒過去的經驗,將受信企業(yè)借款后一個階段的經濟波動影響完全考慮進去,降低貸款信用風險。2.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制定更加嚴格的內部風險控制和管理機制,不能隨著經濟的波動而盲目的放松或執(zhí)行更加嚴格的信貸標準。3.加大對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國家政策的研究。密切關注反映宏觀經濟波動的指標,特別是那些能夠提前反映宏觀經濟走勢的指標,將會對商業(yè)銀行下一步的信貸政策提供指引。4.進一步完善風險量化管理。商業(yè)銀行要將宏觀經濟波動因素考慮進去,最終要落實到風險度量上去,使風險控制做到量化和動態(tài)化。5.加快金融創(chuàng)新。我國商業(yè)銀行業(yè)務的單調,造成起受經濟波動的影響極大,要不斷進行金融創(chuàng)新探索出適應我國情況的新產品、新工具,以更好的適應經濟的波動。必須注意的是,在信貸衍生品開發(fā)運用的過程中,要防止出現(xiàn)類似美國次貸危機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施華強,國有商業(yè)銀行賬面不良貸款、調整因素和嚴重程度:1994-2004[J],2005
宏觀經濟現(xiàn)象范文3
關鍵詞:短期資本;MCMC算法;Bayesian估計;時變參數(shù)向量自回歸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5)03-0004-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3.01
一、引言
金融危機爆發(fā)至今已經過去六年的時間,其產生的后續(xù)影響依然彌漫在大部分國家上空。為了應對危機產生的不利影響,各國都及時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或者財政政策。雖然各國經濟目前大多沒有恢復到預期的增長,但各種措施保證了國家經濟的穩(wěn)定。在新興市場化國家恢復增長后,大多數(shù)國家也開始逐漸退出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國宣布自2014年11月開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但全球低息環(huán)境和充裕的流動性仍將持續(xù)一段更長時間,在經濟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資本實現(xiàn)跨國之間的流動已不可避免。
賓建成和詹花秀(2013)發(fā)現(xiàn)美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時采用的量化寬松政策外溢性十分明顯,大量超發(fā)的貨幣流入到本國實體經濟與資產市場的并不多,一部分貨幣以超額準備金的形式滯留在美國銀行體系內部,另一部分則流向了國際市場[1]。短期資本自身具有的逐利性,必然會流向收益率更高的地區(qū),而新興市場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中國作為世界上發(fā)展最快的新興市場化國家,必然在短期內會吸引大量資本的進入。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大量短期資本流入我國經濟體雖能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也會對我國產生通脹和資產價格上升的壓力,短期資本的特性決定了其在各個國家之間頻繁的流入和流出,這無疑會使我國經濟產生較大的波動,加大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因此,研究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顯得十分必要,這為我國是否能夠及時抵御和防范由于大量資金外流而導致的經濟下行的壓力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相關文獻評述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加快了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國際短期資本在我國流動日益頻繁,這一現(xiàn)象引起眾多學者的關注。至今,已有大量文獻從不同的角度對資本流動進行了分析,但總的來看,學者們的研究經歷了如下兩個階段:
描述性分析階段。此階段主要集中在1996―2006年,1994年我國的外匯體制改革使得部分學者最早意識到研究短期資本流動的重要性。管濤和曾衛(wèi)京(1996)最早研究了國際基本流動對我國外匯供求的影響,提出完善資本項目管理對防范資本流動的重要性[2]。馮菊萍(2000)分析了國際資本流動對我國經濟金融政策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了管理政策[3]。干杏娣(2002)概括了當代國際短期資本流動發(fā)展的特征,探討了其對本幣政策獨立性的影響[4]。季旭東(2004)從影響因素以及產生的效應的角度分析了短期資本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5]。
實證分析階段。從2006年至今,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從實證的角度對短期資本流動性進行分析。王世華和何帆(2007)較早的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對我國短期資本流動及其規(guī)模、影響資本流入和流出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6]。蘭振華和陳玲(2007)對中國短期資本流動規(guī)模進行了測算,并采用了協(xié)整理論對影響短期資本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7]。黃志剛(2009)開始采用VAR模型和其中的脈沖響應以及方差分析等方法對我國跨境短期資本流動的成因結構進行分析[8]。陳瑾玫和徐振玲(2012)綜合了測算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方法,同樣采用了協(xié)整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經濟發(fā)展、金融穩(wěn)定的影響[9]。
此外,還有眾多的國內學者對此問題進行過研究,但其研究方法除部分學者使用文字性分析以外,大都采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AR)和協(xié)整理論等方法。但傳統(tǒng)的VAR模型假定VAR系數(shù)以及擾動項的方差是不變的,這種假定顯然是很難符合實際情況。在國內,目前對短期資本流動對宏觀經濟影響的時變參數(shù)分析暫未出現(xiàn)。基于這個原因,本文運用時變參數(shù)向量自回歸(TVP-VAR)模型對我國短期資本流動沖擊效應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實證研究。
早期人們對參數(shù)平穩(wěn)性的考察主要采用鄒檢驗(Chow test),但其分段的假定并不十分合理,現(xiàn)實中大部分宏觀經濟變量的變化存在一種漸進性,因此需要新的方法去捕捉這些漸變的信息。TVP-VAR模型是近些年來發(fā)展起來的較為流行的估計方法,使我們可以用一種十分靈活和穩(wěn)健的方式識別經濟結構中潛在的可能性變化。Cogly和Sargent(2003)最早對VAR模型進行了拓展,允許參數(shù)發(fā)生變動并將新模型對美國二戰(zhàn)后的貨幣政策進行了實證分析,但為了估計上的方便,他仍將新息沖擊的方差設置為常數(shù)[10]。為了進一步拓展模型的適用性,Primiceri(2005)在Colgy和Sargent的原有模型基礎上加以完善和修改,同時考慮了VAR系數(shù)和誤差項方差的時變特性,并將該方法運用于美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動態(tài)分析中,并取得了較好的結果[11]。同時,也有部分學者對該模型的性能做了詳細的分析。D’Agostion et al.(2010)通過使用美國宏觀經濟數(shù)據(jù)將TVP-VAR模型的預測結果與傳統(tǒng)的VAR模型結果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TVP-VAR模型具有更加優(yōu)良的效果[12]。Nakajima(2009)在原有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shù)男薷膶θ毡窘洕l(fā)展進行了實證分析,并對TVP-VAR模型的穩(wěn)健性與CP-VAR和STVP-VAR模型進行了比較,通過使用邊際似然函數(shù)的方法,發(fā)現(xiàn)TVP-VAR更加具有穩(wěn)健性[13]。
在國內,對TVP-VAR模型的研究和使用才剛剛起步。最先由羅毅丹(2010)運用該模型對我國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和GDP的沖擊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并取得了十分滿意的結果[14]。孫焱林認為中國漸進式的改革實踐時導致建模參數(shù)不穩(wěn)定重要原因,并使用TVP-VAR模型對徐高(2008)的數(shù)據(jù)重新進行擬合,成功解決了徐高文中提到的“斜率之謎”現(xiàn)象,得出具有時變參數(shù)的VAR模型在擬合中國宏觀時間序列方面更為精準這一結論[15]。可見,TVP-VAR模型與傳統(tǒng)的VAR模型相比優(yōu)勢明顯,充分利用新模型的優(yōu)勢無疑是有利于推動實證研究的發(fā)展。
三、TVP-VAR模型描述
(一)TVP-VAR模型的構建
Sims(1980)認為,在理性預期的假設下,經常用于識別傳統(tǒng)結構模型中參數(shù)的唯一約束是不合理的,作為一種可以替代的方法,Sims提出了一種基于非結構性方法來尋找各個變量之間關系的新的建模方法論――向量自回歸模型(VAR)[16]。VAR模型是基于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性質所建立起來的模型,它把系統(tǒng)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tǒng)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后值的函數(shù)來構造模型。此后,VAR模型在很多研究領域中均取得了成功。但是,VAR模型也存在著不足,即參數(shù)過多可能導致模型無法識別這一問題,只有所含變量較少的VAR模型才能通過普通最小二乘估計和極大似然估計得到較為滿意的結果,當存在大量的參數(shù)需要估計時,需要保證樣本也具有足夠的數(shù)目,當樣本容量相對較少時,大多數(shù)變量估計出來的值的偏差較大[17],而且由于VAR模型當期關系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隱藏在誤差項相關關系的結構中,產生的脈沖響應因為新息不能被識別為內在的結構誤差,因此無法給出較好的結構性解釋。另外,VAR模型是常參數(shù)模型,很多證據(jù)表明,在經濟系統(tǒng)發(fā)生大的結構性變化,VAR模型參數(shù)不穩(wěn)定,這些缺點嚴重束縛了VAR模型的進一步應用[18]。此后VAR模型的演變也基本上均是圍繞以上不足的條件下進行完善和發(fā)展的。
Primiceri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將模型擴展為允許截距、系數(shù)、方差和結構影響都隨時間變動的TVP-VAR模型,并迅速被一些學者如Nakajima應用到宏觀經濟分析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實際應用中,隨機波動的假定會由于參數(shù)過多而使得似然函數(shù)難以估計。為解決這一難題,學者們普遍采用貝葉斯估計方法,并將馬爾科夫蒙特卡洛方法(MCMC)引入到了該模型中以方便去估計后驗概率密度函數(shù)。在TVP-VAR模型中采用貝葉斯估計的優(yōu)勢主要有如下三點:第一,貝葉斯估計可以通過對先驗概率的合理選擇避免不合理區(qū)域產生的峰值的影響;第二,貝葉斯估計中觀測數(shù)據(jù)被看成是唯一的,模型的參數(shù)作為隨機變量以某種概率分布的形式與似然函數(shù)相結合;第三,貝葉斯估計方法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化,有效估計含有高維參數(shù)空間和非參數(shù)性質的模型。
(二)MCMC算法簡述
四、短期資本流動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實證檢驗
(一)數(shù)據(jù)說明
總的來說,我國采用各種宏觀經濟政策目的基本圍繞經濟持續(xù)增長和物價穩(wěn)定兩個方面。因此,本文采用產出和物價水平衡量我國的宏觀經濟狀況。王世華等學者認為,國內外利率差是影響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故本文引入國內外利率差作為影響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指標。本文研究的樣本跨度區(qū)間為2006M1―2012M12,該樣本區(qū)間恰好涵蓋了金融危機前、中、后三個時期,數(shù)據(jù)頻率為月度數(shù)據(jù)。在國外現(xiàn)有文獻中,大多數(shù)學者采用季度數(shù)據(jù),但由于我國可獲得的季度數(shù)據(jù)較短,不能滿足具有高維度參數(shù)空間的模型估計,因此本文采用了月度數(shù)據(jù)。綜上考慮,本文的向量自回歸模型中包括四個變量:國內外利差(LC)、短期國際資本流動(DQZB)、產出(Y)和通貨膨脹(P)。其中,國內外利差采用國內銀行業(yè)同業(yè)隔夜拆借加權平均利率與美元隔夜Libor利率收盤價的差額表示,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采用較常用的非貿易及FDI的資本流動表示①。通貨膨脹率指標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由于我國GDP沒有統(tǒng)計月度數(shù)據(jù),對其進行轉換會隨著不同的操作方法而導致數(shù)據(jù)出現(xiàn)人為的扭曲,因此本文采用“工業(yè)增加值”作為國內生產總值的變量②,通過X12方法對產出和通貨膨脹指標進行了季節(jié)調整,同時為了減少指標數(shù)量級對模型的影響進行了對數(shù)化處理,并將對數(shù)結果乘以100。另外,為表示宏觀經濟的波動情況,本文對產出和通貨膨脹均進行了差分處理。文中數(shù)據(jù)除美元隔夜Libor利率收盤價來自Wind金融數(shù)據(jù)庫外,其他均來自于中經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
(二)馬爾科夫蒙特卡洛模擬(MCMC)
參數(shù)估計的后驗均值、標準差、95%的置信區(qū)間、Geweke收斂診斷值和無效影響因子。從Geweke收斂診斷結果來看,所有結果均不能拒絕收斂于后驗分布這一原假設。除了(∑h)2之外,各個變量參數(shù)的影響因子均很小。就(∑h)2而言,其最大值也僅為232.80,接近235,這表明通過MCMC方法模擬20000次可以獲得至少85個不相關的樣本,對于進行后驗推斷的樣本數(shù)目已經足夠。
(三)時變參數(shù)脈沖響應結果
TVP-VAR模型的脈沖響應結果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捕捉到經濟中漸變和突變等信息,圖1描述了在滯后1、2、3期脈沖響應隨時間動態(tài)變化。
1.利差與短期資本的脈沖響應
先考慮利差對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給利差一個正向的沖擊,在滯后1期的情況下,利差對短期資本的影響的恒為負值;在滯后2、3期時,短期資本會在0附近上下波動,且在滯后3期時波動更加明顯。可見,利差的變化會導致短期資本流動產生明顯的波動。再考慮短期基本流動對中美利差的影響,在初始給短期資本流動一個正向沖擊,我們會發(fā)現(xiàn)短期資本流動在各階滯后期下,其影響均為負值。在不同滯后期下的差別僅在于影響程度不同,在滯后1期時最大,滯后3期時最小,但差異較小。從圖1可以看出,在滯后3期時存在一個十分明顯的負值,其恰好發(fā)生在2008年11月左右,而當年美國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隔夜Libor利率收盤價從10月份的2.13%大幅下降到0.53%,該脈沖響應結果捕捉到了這一重要信息,故短期資本的流入可以縮小中美兩國之間的利差。
2.短期資本流入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滯后階數(shù)下,短期資本流入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差異。在滯后1期、3期時沖擊為正,在滯后2期時沖擊為負。同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2008年11月左右,各個滯后期均捕捉到了一個向下的沖擊。另外,短期資本流入對通貨膨脹存在一個持續(xù)性的沖擊。可見,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短期資本的流入無疑會對我國通貨膨脹產生正向的作用,即輸入性通貨膨脹,這同時也印證了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具有明顯的外溢性。
3.短期資本流入對產出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滯后階數(shù)下,短期資本流入對產出影響同樣存在顯著的差異,且該結果與短期資本流入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結論恰好相反,即在滯后1期、3期時沖擊為正,在滯后2期時沖擊為負,且在滯后1期、3期時捕捉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對產出影響這一信息。可見,短期資本流入對我國產出的影響較為復雜,不同滯后期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006年11月、2008年10月和2011年11月這三個時期,分別代表中國經濟繁榮時期、危機時期和危機后時期的脈沖響應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在不同時期沖擊路徑以及效果的差異性。
利差對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在金融危機后出現(xiàn)了較大的差異,在滯后10期后對短期資本流動出現(xiàn)負向沖擊且持續(xù)增加;短期資本流動對利差的影響均為負值,但在金融危機發(fā)生以后至今對利差的負向沖擊更大。短期資本的流入無論在哪個時期,對通貨膨脹均存在著顯著的正向沖擊,并且在金融危機發(fā)生時期沖擊效果更為顯著,在滯后2期是沖擊幅度達到了0.3。短期資本流動對產出確實產生了正的影響,但危機后時期隨著滯后階數(shù)的增加沖擊幅度逐漸減弱。同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資本流動對產出的影響存在明顯的波動,這與短期資本流動的逐利性不無關系。
五、結論
本文采用能夠同時捕捉區(qū)制變化和漸進性變化的TVP-VAR模型對我國短期資本流動對宏觀經濟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時變參數(shù)向量自回歸模型能夠較好的捕捉到樣本中的重要信息,而傳統(tǒng)的VAR模型則無法識別;利差的變化會使資本流動產生頻繁的波動,資本的流動又能減少中美兩國的利差;短期資本的流動對我國產出和通貨膨脹均產生了正向的推動作用;我們發(fā)現(xiàn),在考察的樣本區(qū)間上,短期資本流動沖擊的傳導機制在金融危機前后出現(xiàn)了顯著的差異。綜上可見,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宏觀經濟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在金融危機影響逐漸減弱,各國逐步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我國更應該密切關注國際資本的流動情況,避免資本短期內的大量的流出而對我國經濟產生不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賓建成,詹花秀,王凱.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3(3).
[2]管濤,曾衛(wèi)京.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外匯供求的影響[J].廣東金融,1996(9).
[3]馮菊萍.國際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00(18).
[4]干杏娣.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本外幣政策及其協(xié)調的影響[J].世界經濟研究,2002(6).
[5]季旭東.短期資本流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上海金融,2004(7).
[6]王世華,何帆.中國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現(xiàn)狀、流動途徑和影響因素[J].世界經濟,2007(7).
[7]蘭振華,陳玲.中國短期資本流動規(guī)模測算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2007(4).
[8]黃志剛.我國跨境短期資本流動的成因結構分析:2005―2008――一個基于VAR模型的實證研究[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09(1).
[9]陳瑾玫,徐振玲. 我國國際短期資本流動規(guī)模及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研究[J].經濟學家,2012(10).
[10]Cogley T. and T.J. Sargent, Drifts and Volatilities: Monetary Policies and Outcomes in the Post WW U.S., New York University mimeo, 2003.
[11]Primiceri,G. E.,Time Varying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and Monetary Polic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72(2005), No.3,pp. 82-852.
[12]D’Agostino,A.,L.Gambetti, and D.Giannone, Macro-economic Forecasting and Structural Change, ECB Working Paper No. 1167, European Central Bank, 2010.
[13]Nakajima, J.,M. Kasuya,and T. Watanabe, Bayesian Analysis of Time-Varing Parameter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for the Japanese Economy and Monetary Policy,IMES Disscussion Paper No.2009-E-13, Institute for Monetary and Economic Studies,Bank of Japan, 2009.
[14]羅毅丹,樊琦.一種新擴展的向量自回歸模型及應用[J].統(tǒng)計研究,2010(7).
[15]孫焱林,陳普,熊義明.貝葉斯視角下時變參數(shù)VAR建模――兼論“斜率之謎”[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10).
[16]Sims,C. A. 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 Econometrica, Vol. 48(1980), No.1, pp.1-48.
宏觀經濟現(xiàn)象范文4
1.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發(fā)揮了主導作用,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在課堂中更多地扮演了“灌輸者”的角色,而學生在課堂中更多地扮演了“傾聽者”的角色,由于雙方缺乏充分的交流,因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及時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因而案例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
2.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與當眾演說的能力。案例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與當眾演說的能力。要想成為優(yōu)秀人才,“口頭表達”能力不容忽視。有的學生可以寫一手漂亮的好文章,但是讓他站在講臺前把他的想法講給全班同學聽,他就顯得很緊張,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不敢正視觀眾,渾身冒冷汗,有的學生甚至壓根就不敢登臺。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古板,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缺乏上講臺發(fā)言的機會。因此,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課等形式,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訓練學生口頭表達和當眾演說的能力,以便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3.幫助學生增強經濟學理論的現(xiàn)實感。與其他經濟學課程相比,宏觀經濟學理論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往往感到離現(xiàn)實太遠,非常枯燥。因此,通過在教學中增加宏觀經濟理論的案例分析,例如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的源泉,東南亞金融危機,美國近年來貿易逆差的原因等,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培養(yǎng)學生對宏觀經濟學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經濟學理論的現(xiàn)實感。
二、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適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的宏觀經濟案例教材。目前在國內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所用的教科書和教學案例幾乎都是源自于美國、歐洲等發(fā)達國家,是基于發(fā)達國家的宏觀經濟實踐所編寫的,因而國內學生對此明顯缺乏感性的直觀認識。即使有些教材和案例教學加入了中國案例,但是并沒有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模型的理論假設及適用條件作詳細研究,這就使得教師往往在花費了很多課時講解一個案例之后,學生還不能夠對中國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做出較為專業(yè)的研究判斷。因而,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缺乏適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的宏觀經濟案例教材。此外,現(xiàn)有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大都源自于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因而這些宏觀經濟學理論及其結論成立的一個重要假設前提就是發(fā)達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而我國由于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只是初步建立起來,與許多發(fā)達國家完善的市場經濟機制相比還相距甚遠,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所列舉的西方宏觀經濟案例都尚未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狀況做出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
2.忽視綜合案例和創(chuàng)新實驗案例的教學研究。目前,在宏觀經濟學案例的教學中,非常重視對某一知識點或某一理論的案例分析,而忽視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理論全面分析某一問題的綜合能力,忽視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自己構建案例、創(chuàng)新案例的能力。應當指出的是,知識點的案例教學可以起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某一宏觀經濟概念和理論的作用,因而進行知識點的案例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過于強調知識點的案例教學而忽視更為重要的綜合案例和創(chuàng)新實驗案例的教學研究。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綜合案例和創(chuàng)新實驗案例由于注重考察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因而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缺陷,使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綜合課程的相關理論以及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案例教學忽視定量分析。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高等數(shù)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和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這是與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需求分不開的。一個現(xiàn)代企業(yè)的發(fā)展預測、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整個經濟運行規(guī)律的控制等,離開定量分析是不可能的。在當前高校的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較為重視定性分析的案例教學,而忽視定量分析的案例教學。這樣在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時就會缺乏對實際案例分析過程及其分析結果的直觀感和可操作性,無法全面體現(xiàn)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其結果是,一方面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另一方面也不能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手段落后。目前在國內高校中除個別學校教學手段先進外,大多數(shù)高校缺乏進行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現(xiàn)代化實驗室。事實上,歐美高校經濟學專業(yè)一般都把學生參加案例實驗作為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重要內容,鼓勵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和計算機軟件進行實驗來掌握所學的宏觀經濟學基本原理。而國內很多高校由于師資和經費的匱乏,難以做到這一點,從而造成宏觀經濟案例教學手段非常落后。
三、完善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幾點建議
1.組織選編我國本土化的宏觀經濟案例。為促使學生運用所學宏觀經濟理論知識去分析、探索和解決我國的相關宏觀經濟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大量引用我國宏觀經濟案例,從現(xiàn)代宏觀經濟理論視角觀察、分析和解釋我國宏觀經濟現(xiàn)象,力爭實現(xiàn)宏觀經濟案例的本土化。例如,可以設計“中國經濟實力的估算”、“從實踐中看中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中國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估算”等案例,并將案例分析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并根據(jù)書本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對這些現(xiàn)實問題進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獨立觀點,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此外,在課堂上也可以嘗試同時引用中美以及其他國家的宏觀經濟現(xiàn)象,并做適當?shù)膰H比較分析,以此揭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一般性以及可能具有的特殊性,幫助學生在比較和鑒別中掌握西方宏觀經濟學的許多重要假設條件,注意其結論的適用性問題。
2.根據(jù)教學需要,開展不同層次的案例教學。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包含以下幾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宏觀經濟學基礎實驗案例。宏觀經濟學基礎實驗案例主要包括學生開始學習宏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各主要知識點和基本原理及方法。基礎實驗案例目的主要在于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加深理解課堂中所學的基本知識;能夠評價學生對階段性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第二,宏觀經濟學綜合實驗案例。宏觀經濟學綜合實驗案例主要包括宏觀經濟學這門課程多個知識點及其相互之間的各種聯(lián)系。綜合案例是在某一章或某幾章的理論問題系統(tǒng)講授以后,有意識選取所涉及問題的跨章節(jié)的綜合性案例讓學生加以分析討論。第三,宏觀經濟學創(chuàng)新實驗案例。宏觀經濟學創(chuàng)新實驗案例是綜合宏觀經濟學各知識點與知識體系的現(xiàn)實性及其應用性意義的研究,具有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征,用來評價學生的綜合應用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由教師給出題目或由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自己構建案例、創(chuàng)新案例。
3.加強案例教學教師的培訓。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能力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案例教學,尤其應當加強對案例教學教師的培訓,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開展案例教學的教師應當非常熟悉宏觀經濟學的教材、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必須對宏觀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理論體系有非常透徹的把握;其次,選派擔任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教師到國家統(tǒng)計部門、財政、金融等部門進行掛職鍛煉或實地調查研究,去外校聽課、討論以及參加假期培訓、講座等形式的教學交流活動,使教師對宏觀經濟案例有全面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為更好地開展案例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次,鼓勵教師走進實驗室,掌握相關計量經濟學與統(tǒng)計學軟件,能夠根據(jù)教學內容更好地開展宏觀案例實驗;最后,組織學生到相關科研單位去實習或調研,為學生提供新的認知空間和學習場所,以豐富、充實案例教學內容。
4.有效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和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案例教學活動。宏觀經濟學理論包含有大量抽象的圖形,在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只能在黑板上畫出各種圖形,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也并不是太好。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親自動手制作多媒體課件,就可以使圖形中的曲線一步一步演示出來,這樣整個宏觀經濟理論的推導過程一目了然,更便于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宏觀經濟理論。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例如采用文字、圖表、聲音、圖像、動畫、視頻剪輯和教學軟件等多種手段,就可以使宏觀經濟學案例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有聲有色,并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共同參與案例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以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本文是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09年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0903)。】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5
[2]斯騰伯格.思維教學:培養(yǎng)聰明的學習者[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31
[3]斯騰伯格.超越IQ:人類智力的三元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7
[4]蕭灼基.以宏觀經濟學方法研究現(xiàn)實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07,(2):2
[5]張元鵬,劉元忻.我國理論經濟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問題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S1):27
[6]任保平.經濟學與數(shù)學結合視角下的經濟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5):42
[7]陳銀娥,劉健.關于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J].理論月刊,2009,(12):80
宏觀經濟現(xiàn)象范文5
雖然中國內地外匯儲備體量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除美國),但相較2014年6月的外匯儲備高點,已經減少了近1萬億美元。
在2016年11月到12月間,經濟決策層的智囊部門就外匯儲備是不是“保”3萬億美元這條線有過爭論。而在今年1月,外匯儲備真的掉到3萬億美元以下后,央行及其相關的外匯管理部門都盡量低調地處理這個信息。一個比較官方的解釋是:不用太在意一個整數(shù)關口,中國的外匯儲備還有很多。
的確,3萬億美元不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數(shù)字,但有關部門對它有意的漠視,卻說明決策層對貨幣和外匯政策在2017年年初有了一些變化。
有關部門為了應對特朗普上臺后美元出人意料的越發(fā)強勢,而拋出美國國債和美元,以對沖人民幣過大的貶值幅度。也就是花外匯儲備以穩(wěn)定匯率。這種策略對貨幣政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短期內外匯儲備量消耗比較大對內有收緊流動性的作用。
你還記得若干年前人們對外匯儲備的恐懼嗎?那時候由于外匯儲備接近4萬億美元,中國又采取強制結匯的管理制度,所以,在貿易項下出口企業(yè)通過順差獲得更多美元,然后被強制結匯,央行此舉引發(fā)更多的人民幣換取企業(yè)賬戶上的美元。這種情況導致中國經濟產生了輸入型通貨膨脹。當時,經濟決策層的解決方案是,在資本項下放松管理,同時也推進對資源型產品的進口比率。
當時,在各種信息口徑中,外匯儲備被描述成一種“壞”東西,它導致中國資源價格扭曲,以至于各個經濟部門資源分配效率低下。高外匯儲備還導致了通貨膨脹以及房地產泡沫。
有的通俗財經作家甚至把中國對美國巨額貿易順差解釋成美國的“陰謀”,似乎美國人是故意通過匯率游戲侵占中國人的勞動、坐享其成(唐納德?特朗普當選才證明并不是這么回事,美國人恨死這種貿易逆差了)。甚至有經濟學家建議把外匯儲備平均分給普通居民(我懷疑這是媒體誤傳),而在宣傳中忽略了高外匯儲備也是中國投資的基礎和經濟較高速度增長的保 證。
由于信息韃サ墓芾硪約叭嗣強山郵芐畔⒌母叢有韻骯呶侍猓中國關于宏觀經濟內容的傳播總是具有比較強的單邊性,也就是說,一定要分出某一種宏觀經濟現(xiàn)象或者某一類市場行為是“好”的還是“壞”的。但那些經濟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往往是市場博弈的結果,它們總是帶著兩面性。一段時間確認為“好”,另一段時間確認為“壞”的事,在資本市場中最為多見。外匯儲備似乎也是這樣。
對外匯市場的單邊性認知有什么壞處?那就是人們對人民幣升值和貶值周期的認知相當僵硬,比如從2005年到2015年10年中,人們始終對人民幣有升值預期。在2015年下半年,由于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而做出貶值調整,人們對人民幣則出現(xiàn)長期貶值預期。這也是很多中國居民在2015年年底到整個2016年都在想盡辦法把手里的現(xiàn)金盡量多地換成美元并尋找海外投資機會的原因。
宏觀經濟現(xiàn)象范文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1―0139―02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類和工商管理類相關專業(yè)本科生的基礎性課程,也是教育部指定的經管類相關本科專業(yè)核心課程。宏觀經濟學是是深入學習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學等專業(yè)課的前提和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總體而言,宏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yè)學生普遍認為較難掌握的課程之一,尤其是在地方普通高校中,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面臨諸多困境。
1地方高校本科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困境
1.1課程層次定位不清
眾所周知,宏觀經濟學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在國外,本科經濟學專業(yè)宏觀經濟學的學習一般分為初級和中級兩個層次,大一學習初級水平的宏觀經濟學原理,到了大二、大三再學習中級水平的宏觀經濟學,少數(shù)攻讀研究生要從事經濟學研究的學生才學習高級宏觀經濟學。在國內,近年來隨著經濟學教育與國際接軌力度的加大,很多師資力量較強的985、211高校已經開始遵循國際慣例,給大一學生開設初級宏觀,給高年級學生開設中級宏觀,給研究生開設高級宏觀,并且一般都采用引進版教材。但是,更大數(shù)量的地方普通高校受到師資水平、學生基礎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依然采用傳統(tǒng)做法,本科階段只開設一次宏觀經濟學課程,課程的層次基本上介于初級與中級之間,一般采用國內學者編著、處于這個難度的教材。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中級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培養(yǎng)本科生的經濟學直覺和提升科研興趣的基礎性課程,也是一門讓學生更為深刻的認識經濟學方法論和解讀經濟現(xiàn)實的實踐性課程,還是一門提升經濟學認知能力和為進一步學習高級宏觀經濟學做準備的先導課程。中級宏觀經濟學與初級宏觀經濟學相比較而言在教學中更注重知識體系論證的嚴密性和實證性,更注重宏觀經濟知識的適用性;與高級宏觀經濟學相比中級宏觀經濟學更具體,與現(xiàn)實經濟連接的更緊密。但是,中級宏觀的學習難度相比初級宏觀來說可以說大大加大,這種難度不是像高級宏觀一樣來自于數(shù)學知識的運用,其實中級宏觀用到的數(shù)學知識并不比初級宏觀多多少(在國際主流中級宏觀教材里即便是簡單的微積分運用也是放在附錄里的),而是來自于對問題分析的深度。所以為了有效地學習中級宏觀,國外高校才為大一的學生先開設初級宏觀。
現(xiàn)在吊詭的現(xiàn)象是,學生基礎好、師資力量雄厚的985、211高校讓學生先學初級宏觀再學中級宏觀,從低起點到高落點。而學生基礎、師資力量相對較差的地方高校卻直接給學生開設介于初級和中級之間難度的宏觀經濟學,讓學生起點很高、落點又不高。要知道,地方高校的經管專業(yè)招生雖然已經文理兼收,但依然以文科生為主,再加上他們的基礎本來就比985、211高校的學生差,這就造成大量的學生在沒有任何知識準備的情況下面對中級宏觀中涉及的代數(shù)、圖形分析叫苦不迭。最終的結果是,大量沒有考研打算,學習意愿本來就不高的學生覺得宏觀經濟學太難,沒學會什么東西,而極少數(shù)準備考研的學生又覺得的課程的知識不夠考研的要求,可以說是兩頭不討好。
1.2教學內容相對陳舊
自1936年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發(fā)表標志著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誕生以來,宏觀經濟學一直是經濟學中一塊激動人心的領域,七十多年來在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兩個主要議題上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而這些進展理所當然的體現(xiàn)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可是大量地方高校依然采用傳統(tǒng)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范式,其特征是整個理論體系與政策實踐的核心表現(xiàn)為IS-LM模型,利用該模型,可以推導出均衡產出和均衡利率水平,并能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經濟意義。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者已經發(fā)現(xiàn)這一模型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沒有考慮經濟變量的滯后效應,進行動態(tài)分析;沒有考慮不確定性和預期的影響,不能體現(xiàn)宏觀經濟結構的不穩(wěn)定性;將流量均衡和存量均衡混淆,具有邏輯上的不一致性等等。正是這些因素導致傳統(tǒng)IS-LM模型逐漸衰落,大多數(shù)宏觀經濟理論和經驗研究已經不再使用IS-LM模型。IS-LM模型有時出現(xiàn)在宏觀經濟學教材中,但只是作為建構總供求模型中總需求曲線的一個階梯。縱觀初級宏觀經濟學教材,IS-LM模型在曼昆、薩繆爾森、哈伯德、帕金等名家的初級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中早已消失。在中級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中,像新古典宏觀代表人物巴羅的《宏觀經濟學:現(xiàn)代觀點》里找不到IS-LM模型,威廉森的中級宏觀里IS-LM模型也只在一章出現(xiàn),即使新凱恩斯的代表人物曼昆的中級宏觀教科書中IS-LM模型也只占很小篇幅。可見,盡管把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糅合在一起的薩繆爾森式的新古典綜合在宏觀經濟學教材中居于支配地位,但IS-LM教學范式已經不再流行。
地方高校的宏觀經濟學教學主要采用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比如高鴻業(yè)版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這些教材依然花了大量篇幅講授IS-LM模型。雖然權威期刊上的理論研究與高級宏觀課程教學都很少同IS-LM模型相關了,但是據(jù)筆者所了解,在地方高校中察覺到這種轉變的教師還比較缺乏。許多教師仍然在用IS-LM圖形來討論宏觀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政策含義。這種教學現(xiàn)狀的原因可能在于IS-LM模型的相對簡潔性及教學慣性,也可能在于師資知識結構更新慢。
1.3本土化案例缺乏
宏觀經濟學是解釋宏觀經濟現(xiàn)象、應用于宏觀經濟實踐的科學,自然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不能只講授理論,必須輔之以案例才能使干巴巴的理論變得鮮活,才能使學生易于接受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案例當然是學生身邊的、本土發(fā)生的、來自于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中國宏觀經濟實踐的。可惜地方高校宏觀經濟學教學中能利用的這類案例資源少的可憐。引進版的宏觀經濟學教材倒是案例豐富,但這些案例幾乎都是以歐美等市場經濟發(fā)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宏觀經濟實踐為背景而撰寫的,不能貼近學生身處的經濟環(huán)境,國內學生對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現(xiàn)實經濟問題明顯缺乏感性的直觀認識。地方高校所廣泛采用的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是什么情況呢?看了只能更讓人失望,即便是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都是只有干巴巴的理論,幾乎沒有案例,可以說是把國外教材案例刪去后,再把人家的理論濃縮一下而成,甚至用的數(shù)據(jù)、圖表都是國外教材上直接抄過來的。
之所以本土化案例如此缺乏,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國宏觀經濟研究過于落后,可用的宏觀經濟數(shù)據(jù)缺乏;另一方面跟我國高等教育教材市場競爭不夠激烈,編書的老師們急功近利不愿總結歸納本土案例有關。教材提供不了本土化的宏觀經濟案例,那就只能靠任課教師自己總結用于教學了。但地方高校師資水平本來就不如哪些出自名校的教材作者們,可想而知讓他們自己建立本土化案例這個工作有多么不易。可喜的是,一些歸國學者在宏觀經濟學教材的本土化上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比如復旦袁志剛教授寫的兩本宏觀經濟學教材,北大蘇劍教授編著的宏觀經濟學中國版,甚至央行易綱副行長與北大張帆副教授也合著了本土化的宏觀經濟學教材。只可惜由于種種原因,這類教材在地方高校的宏觀經濟學教學中使用率并不廣。
2突破地方高校本科宏觀經濟學教學困境的思路
地方高校面對上文所提三方面宏觀經濟學教學困境,筆者嘗試給出突破困境的三點思路。
2.1課程層次定位于初級
考慮到地方高校大多數(shù)學生的基礎和未來的就業(yè)去向,筆者認為地方高校的宏觀經濟學教學難度不應再定位于初級與中級之間,而是要定位于初級經濟學的水平,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難度和學習意愿,使他們學一門課不至于因為課程太難反而什么都沒學到。同時,也要考慮到少數(shù)對宏觀經濟學感興趣,自身基礎好,有考研打算的學生,在高年級時為他們開設中級宏觀經濟學的選修課,使他們有進一步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平臺。這樣既照顧到大多數(shù)普通學生,又兼顧到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宏觀經濟學教學中課程層次定位不清帶來的問題。
2.2引進宏觀經濟學教學新范式
宏觀經濟學新范式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淡化IS-LM模型,或者說減少IS-LM模型的篇幅,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長期經濟增長、總供求模型的微觀基礎上。要做到這點根本上需要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更新,擺脫陳舊的宏觀經濟學知識體系,這對地方高校的師資有一定難度、也需要一個過程。筆者提供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治標方法供參考,就是先采用拿來主義,使用引進版的初級宏觀經濟學教材,比如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原理》,該書使用大量篇幅關注長期宏觀經濟表現(xiàn),最后幾章才使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分析短期經濟波動,充分體現(xiàn)了宏觀經濟學教學的新范式。
2.3加強教學團隊建設促進教學案例本土化
在大多數(shù)地方院校,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都是由若干教師同時承擔的。由于地方高校教學一線教師基本不用坐班,所以同事們見面機會少,導致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各自為政,教師之間無法形成合力。前文說到本土化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案例要主要依靠任課教師自己收集、歸納整理,這要耗費任課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對于課時多、科研壓力大的地方高校教師來說能完成的案例量實在有限。如果能組建高水平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團隊,發(fā)揮團隊成員的特長,定期看展關于宏觀經濟學本土化案例建設的教研活動,就可以集中團隊之力豐富本土化的宏觀經濟學案例庫,效果應該遠勝于單打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