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網紅經濟現象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網紅經濟現象范文1
關鍵詞:網紅;網紅經濟;定向營銷
“網紅”,成功入選《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的2015年十大流行語。何謂“網紅”?就是指受到網民瘋狂追捧而走紅的人,這些人或靠相貌或靠才藝。有商業頭腦的“網紅”們絕不輕易的浪費自己的人氣,他們將自己的關注度和人氣轉為生產力和購買力,以此來創造收入,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新的經濟現象――“網紅經濟”。2016年中國第一網紅“papi醬”成功融資1200萬,估值1.2億人民幣,成為“網紅經濟”的典型案例。
“網紅經濟”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用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的“土豆效應”來解釋,“土豆效應”指的是在經濟不景氣時期,消費者舍棄奢侈品,轉而購買中低端產品,并導致對后者的需求上升,進而導致價格低廉的中低端產品銷售的增長。其實很容易理解這種效應,假設在經濟蕭條時期,肉類價格迅速上漲,人們自然就會去選擇購買價格相對較低,但同樣可以滿足飽腹需求的土豆。現如今實體經濟發展疲軟,加速了非實體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電商的快速發展更是加速了“網紅經濟”前進的步伐。網紅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吸引粉絲,再利用淘寶等電商平臺開自己的店鋪,將粉絲力成功轉化為購買力,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第二屆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也曾表示,“網紅經濟”是淘寶上出現的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電商現象,并且這種現象所帶來的經濟收益不可估量。
但電商只是“網紅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依托,定向營銷是其發展的重要手段。與傳統營銷不同,定向營銷更關注顧客,而非產品,其核心是在企業和顧客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服務關系,充分了解顧客需求,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而不再是從某一產品或單一服務的角度出發進行推廣銷售。此外,定向營銷不僅僅關注市場的占有率,同時關注顧客的購買額度,力求在定向的基礎上提高對每一位顧客的占有度。
身帶個性漂亮、幽默搞笑等各種標簽的網紅,利用其超高人氣和知名度聚集了一大批粉絲,這些粉絲或是欣賞其衣著品味、或是羨慕其生活方式,重要的是這些粉絲愿意為他們喜愛的網紅買單。網紅們憑借這幾點巧妙的識別出了自己的顧客群體,即仰慕自己的粉絲。現在各類社交媒體上的知名網紅的粉絲數高達上百萬,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潛在顧客群。在這些成百甚至上千萬的粉絲中,有一些我們所謂的“鐵桿粉”,即網紅的狂熱追隨者,網紅們通過觀察這些“鐵桿粉”的網頁關注行為,可以快速識別出對其服務的方向以及服務的價值,他們也清楚的知道這些價值要比普通粉絲高的多,所以集中精力提升對“鐵桿粉”的服務價值,是網紅們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因為他們需要依靠“鐵桿粉”來保證自己的生產的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為了不流失粉絲和保證市場占有率,網紅們積極的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及時的了解粉絲群的需求取向和消費水平。這一點和傳統營銷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營銷面對的客戶都是未知的,所以很容易流失。網紅們通過社交媒體互動了解粉絲的潛在價值,并且將不同價值水平的粉絲區分開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將普通粉絲和“鐵桿粉”區別開來,利益最大化的經營目標驅使網紅們首先關注“鐵桿粉”的需求,所以他們可以很快的設計出滿足各色“鐵桿粉”共同需求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往往又極易被生產出來。“偶像效應”使得“鐵桿粉”們并不十分在意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他們更多的是在意是否購買到了偶像設計發售的產品,也就是所謂的“偶像周邊”。“周邊”產品種類越豐富,關注的同時也會及時的關注粉絲們的動態,隨時保持和粉絲們的雙向溝通,即及時了解粉絲的需求和想法。以現如今微博上很火的一些美妝博主為例,這些美妝博主先是自己一些有關美妝的視頻或博文,漸漸地隨著粉絲的增加,美妝博主們會開始根據粉絲們的留言,制作滿足粉絲需求的美妝教程。這種網紅與粉絲間的雙向溝通是成功進行定向營銷的重要一步。
簡言之,“網紅經濟”下的定向營銷就是從網紅識別粉絲群,將他們作為自己潛在客戶群,到粉絲差別化,將普通粉絲和“鐵桿粉”區別開來,再到與粉絲進行雙向溝通的一個過程,最后,網紅們需要做的就是對這一過程進行不斷的鞏固與重構,以保證自己能夠成功的將關注度和人氣轉化為生產力,取得利益最大化。
但“網紅經濟”下這種將粉絲力轉化為生產力的營銷手段也存在著極大的弊端。一方面,從網紅自身的角度來說,人們對于“網紅”的定義各不相同,像Papi醬、艾克里里這種依靠自媒體和幽默搞笑細胞紅起來的網紅深受到大眾的喜歡,他們所引起的“網紅經濟”受到大眾的認可,也容易將普通粉絲成功的變成自己的顧客,取得經濟效益。但同時,網絡的開放性也使得一些網紅是依靠低俗、炫富等突破底線的方式紅起來的,大眾對其的認可度相對較低甚至對產品質量存有質疑,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此類網紅引發的經濟效益需要考慮到道德校準的問題。另一方面,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說,網紅們要防止“掉粉”和現有粉絲變成“黑粉”,避免潛在客戶的流失。這就要求網紅們保證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上隨時保持活力,避免出現不符合粉絲口味的行為。這對于網紅們來說是極大的挑戰,他們也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避免江郎才盡的局面出現。網絡言論自由的弊端更是要求網紅們要不斷提高警惕,避免自己的粉絲出現對自己不當的言論,影響其他人的看法。所以,如何定向經營自己的粉絲群也是網紅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良好的電商發展平臺,精準的營銷手段定位,使“網紅經濟”愈發“火熱”,但在看到其巨大經濟效益潛力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可能存在的道德校準,產品質量監管等問題。
參考文獻:
網紅經濟現象范文2
>> 網紅直播的喜與憂 網紅模式的興起與營銷 網紅經濟的產生與發展 網紅直播現象的亞文化傳播解讀 紅網的創新 網紅品牌的營銷策略與前景 商界“網紅”與他的產融布局 未來幾何,網紅的真實與虛幻 “網紅”的感性觀察與理性評說 網紅營銷與傳統營銷的比較 網紅電商的產生與發展 網紅時代下“被網紅”的思考 從“網紅”到“網紅經濟”的跨越 從傳播學視角探析網紅在社群傳播中的維度 死而復生的網紅 網紅的銷售法則 “網紅”官員的2016 總理身邊的“網紅” 食品的“網紅”時代 互聯網群體傳播下的“網紅經濟”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6-4-13.
[4]新華網引自北京青年報.資本追逐下的“網紅經濟” .[EB/OL]. .2015-7-9.
[7]丹尼斯 ?麥奎爾.受眾分析[M].劉燕南,李穎,楊振榮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87.
[8]徐宏.從“吳曉波頻道”看微信公眾號如何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增強用戶黏性[J].中國記者.2015(9): 78.
[9]王欣芳.吳曉波和他的社群實驗[J].齊魯周刊.2015(50):13-14.
[10]蔡騏.社會化網絡時代的媒介文化變遷[J].新聞記者.2015(3):38.
[11]人民政協綜合網.打造網紅月入百萬,教你網紅是怎樣養成的.[EB/OL]..2016-4-5.
網紅經濟現象范文3
產業資本強化布局
自從創辦了電競直播平臺熊貓TV后,用人民幣來搜尋鎖定電競選手、電競主播就成為王思聰的一大愛好。在王思聰希望挖一位電競選手去萬達旗下的互聯網電競平臺后,被王思聰關注的那位電競選手在上周回應稱,如果給5000萬元就可以考慮。王思聰有沒有答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幾乎所有與互聯網用戶的眼球相關聯、能夠給平臺帶來流量的人都開始網紅化。在上周末,電競圈內一個重要的跳槽新聞是斗魚TV旗下的四位電競主播在微博上宣布跳槽到另一家平臺,顯然網紅很重要。
基金經理對網紅概念的搜尋已經傳導到上市公司,正如同部分基金經理所認為,二級市場所想要的,上市公司一定會給。自從網紅經濟在今年一季度末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后,A股上市公司最近的一系列緊密布局也彰顯出產業資本對網紅經濟的態度,上市公司希望將這些在互聯網領域擁有大量粉絲的專業藝人和草根大號與公司利益進行捆綁,考慮到A股暫時沒有類似主營業務為電競平臺、體育平臺的公司,A股更多的電影和游戲公司在網紅經濟上的布局與王思聰也極為相似,同樣是鎖定人才。
光線傳媒5月3日晚間公告,公司擬用1.6億元投資網紅與直播領域的兩家公司,分別涉及專業網紅——明星藝人以及草根網紅——網絡直播和大號。在公告中,其一,光線傳媒擬投資的杭州緹蘇主營業務是為網絡紅人和明星藝人量身打造個人服飾品牌,并通過淘寶網等電商平臺進行服飾服裝的銷售。其二,光線傳媒擬控股的浙江齊聚是一家直播公司,不過它同樣也是一家網紅企業,公告顯示齊聚科技成立于2008年,旗下產品包括呱呱直播、齊齊互動視頻、聚樂直播等,目前各平臺主播數量已達50000余個。
上述在網紅經濟領域的布局也不是光線傳媒的第一次出手。在一個多月前,光線傳媒公告擬以8000萬人民幣獲得喜天影視10%的股權,喜天影視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以至于獲得光線傳媒如此高的追捧?實際上,喜天影視是一家藝人經紀公司,其最被看重的資產就是明星資源,數據顯示,上海喜天影視是國內藝人數量最大的經紀公司之一,旗下擁有吳秀波、張天愛、海清、張歆藝、王千源等近三十位知名藝人,尤其是包括因為出演樂視網旗下網絡劇《太子妃升職記》的張天愛,后者因為此網劇,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內,從一位微博粉絲不足6000人的龍套演員一躍成為擁有超過600萬粉絲、備受各大電影公司、廣告主追捧的網絡紅人。
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光線傳媒連續布局藝人經紀公司上海喜天、藝人服裝電商品牌杭州緹蘇以及主打網絡紅人主播的浙江齊聚。顯而易見的是,光線傳媒正謀求在網紅經濟領域進行深度布局,以結合光線傳媒自身的電影、電視劇以及綜藝業務,而在基金經理看來,這可能是國內泛娛樂產業發展的必然。
作為光線傳媒在電影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樂視網擬收購樂視影業的這一舉動也透露出樂視影業正謀求打造一個電影領域的超級網紅公司。樂視網收購樂視影業的收購報告中,明星通過個人或參與持股平臺(北京錦陽、樂安影云)的方式大量進入樂視影業,共涉及張藝謀、郭敬明、孫紅雷、黃曉明、李小璐、高曉松、蘇芒、劉濤、鄧超、秦嵐、陳赫、李晨、賈乃亮、馬蘇、霍思燕、孫儷等16個主要網紅股東,合計微博粉絲數量超過2億。
網紅就是流量的入口
實際上,泛娛樂與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已經使得名演員、名導演、名作家成為一種具有網絡傳播效應的稀缺資源,也成為上市公司強化布局的對象。華誼兄弟、唐德影視對知名演員相關的企業進行較高估值的并購,都反映出對這種資源的搶奪。華誼兄弟今年2月份公告,以人民幣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而其股東藝人就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知名藝人。
不過對于藝人IP的搶購在市場也往往帶來爭議性,而在某種程度上這可能是因為市場尚未理解到高價收購某些公司到底是了為了什么?唐德影視對涉及范冰冰的相關影視公司的收購反映了這一點。今年3月28日,唐德影視公告,擬收購范冰冰名下的無錫愛美神公司51%股權。唐德影視給予愛美神的估值超過7億。這引發了市場的質疑,因為在多數人的理解范疇內,愛美神這家成立時間不足一年的公司注冊資本僅僅300萬元,缺乏過往業績支撐,目前也尚未推出實際項目。但是唐德影視則對其收購價值的合理性深信不疑,唐德影視的目的也非常簡單,希望用此具有誠意價格來綁定范冰冰的明星IP資源,使得唐德影視能夠優先獲得范冰冰的影視項目合作,同時依靠范冰冰本人的品牌對其內容進行傳播推廣。
顯而易見的是,不管是電競公司、體育公司、移動直播公司抑或是電影公司,它的核心資源都是那些簽約“網絡達人”。雖然看似美好,但是在基金經理看來,這實際上構成了網紅經濟的潛在風險,即“核心流量”流失的風險,在部分基金經理看來,網紅本身就是流量的入口。
正是因為如此,直播公司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防止那些擁有大量粉絲的核心主播被競爭對手挖走,或者電影公司擔心旗下明星演員跳槽都反映了這一現象。王思聰花費重金挖遍行業內電競主播的現象已經很明顯了,當然樂視體育對體育解說員詹俊、女主播劉語熙等獨家合作也反映了那些與網紅相關的行業,人非常重要。因為用戶的眼球會跟著他們所在的平臺走,這實際也意味著,每一個明星藝人、每一個草根網紅都是所屬內容的入口。
藝人IP效果催生網紅經濟
“網紅同時兼具內容及渠道屬性,有利于把握新興的主流消費人群。”光線傳媒在其布局網紅領域的公告中也表示,網紅經濟近年來發展迅猛,正日益成為一股特殊而重要的新興經濟力量,它由時尚、社交、電商結合而成,定位精準、覆蓋面廣,將內容、傳播、消費緊密結合起來,并互相驅動、互為支撐,成為具有鮮明和新穎特點的經濟現象,借此布局以形成內容、藝人經紀、衍生品業務之間的互聯互通,擴大公司自有內容的多重變現渠道。
如此看來,網紅經濟并不是一個憑空跳出的新概念,網紅經濟實際上是IP資源搶奪背景下向人的這一獨特領域的延伸。在去年的基金周刊中,本報報道了泛娛樂產業下,市場對IP(原解讀為知識產權)的瘋狂布局,但IP與中國互聯網的結合使得IP的定義已經脫離了原先的定義,IP已經泛指一切與眼球經濟相關的品牌。
當IP開始泛指一切與眼球經濟相關的品牌,就非常容易理解互聯網公司、游戲公司、電影公司對各種的IP的搶奪。這包括樂視網擬收購的樂視影業在今年一季度推出的電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它來自樂視網獲得高曉松知名歌曲《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的授權,實際上樂視網只是希望通過該知名歌曲來推廣同名電影,而歌曲本身與電影并無相關。
在這種背景下,擁有大量粉絲的“人”顯而易見的就成為IP資源搶奪中的一個新的風口,這就出現了所謂的網紅經濟。在移動直播行業越來越火之后,知名主播不斷被挖墻腳也使得IP資源搶奪戰從電影藝人、網絡作家蔓延到體育解說員、電競主播、秀場直播,現在一切可以吸引互聯網上的用戶眼球,能夠使平臺吸引用戶流量的人都開始被資本盯上了。
網紅經濟現象范文4
從一開始初露端倪的“安妮寶貝”、“痞子蔡”等網絡原創作者到通過圖文將自己展示在網絡上的“芙蓉姐姐”、“叫獸易小星”等人物,如今,“網紅”陣容越來越大,從一種萌芽的狀態走到了全面繁盛期。“網紅”更多的進入大眾視野,強勢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式,影響著大眾生活。
直率個性vs嘩眾取寵“網紅”們“吸睛”也“吸金”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以及“互聯網+”戰略的提出,網民數量不斷增加,papi醬等一大批“網紅”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追捧。和最初時期的網絡紅人不同,如今,“網紅”是名牌包包、鞋子、出國旅游、高檔餐廳、大眼睛、錐子臉以及各種各樣的奢侈品或網上商鋪鏈接的“代名詞”。拍拍拍,曬曬曬,這些照片和視頻帶來的人氣和關注度,成為他們“吸睛”和“吸金”的方式與來源。
在談到當下的“網紅”現象時,來自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阿白(化名)同學表示,“網紅”這個群體距離自己的生活還是太遙遠,自己平時除了愛關注papi醬、薛之謙等講段子搞笑的一類之外,感覺大多數“網紅”都為賣商品而存在。“發覺他們長得都差不多。偌大的眼睛、尖刀戳人的下巴、能夾死螞蟻的雙眼皮等”是“網紅”的標配。
小羅是武漢一名淘寶店主,經營自己的淘寶小店有3年時間,對于“網紅”,她表示,其實“網紅”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和界定,在互聯網上擁有一定粉絲和關注基礎的都可以叫“網紅”。小羅自己淘寶服裝店就會請一些模特拍廣告圖,他們通常在網絡上已經積攢起一定的關注度,自身攜帶傳播力量,能夠為商品做一些宣傳。“‘網紅’嘛,靠吸引眼球來博得關注,讀者每天就當欣賞圖片一樣看看就好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網紅”的態度也因人而異,“嘩眾取寵”、“蓄意炒作”、“自由真實”、“直率個性”等不同的評價層出不窮,而在此之外,人們最關注的依然是“如何成為一名‘網紅’?”以及“‘網紅’是如何賺錢的?”
2016年3月,papi醬獲得共計1200萬人民幣融資,估值1.2億人民幣左右,一時間為人們所熱議。在此之前,大多數的網紅們都是依靠電商網店、推送廣告、禮物、直播打賞等方式將流量和關注度變現的。據悉,以網紅“雪梨”的淘寶店鋪為例,所售商品平均單價200元,年均購買4次,粉絲轉化率25%。但這種直接以流量轉化為購買力的商業模式發展卻不一定有長久的生命力。
記者采訪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類研究生小蔡,他表示,自己平時非常關注所謂的“網紅”,他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經濟或者說社會文化現象,非常獨樹一幟。他表示,從根本上說,網紅關注度的變現得益于將聚集的粉絲群體轉化為核心消費群體。但是,未雨綢繆,“網紅”的名氣、粉絲量的多少等關鍵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這樣的產業鏈是否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還有待商榷。
傳遞更多社會正能量“網紅”之路還有多遠?
除了林珊珊、張大奕等憑借個人魅力和時尚能力吸引客戶經營電商的網紅們,像papi醬、胡楚靚等原創型的網紅所依靠的則是內容產出維持粉絲粘性,形成自身的品牌效應。
在這個過程中,網紅自身內容生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整體上看,搞笑、娛樂、消遣,這些網紅所產出的原創內容對廣大網友的作用似乎僅限于此。而以吐槽、諷刺社會現象為主的內容在收到極大歡迎和追捧的同時,也正處于風口浪尖上。
網紅經濟現象范文5
1日,郭富城在微博曬照片戀情,網紅方媛正式俘獲天王心,晉級“天王嫂”。
無獨有偶,“國民老公”王思聰的新女朋友朱宸慧(雪梨)和臺灣明星羅志祥的女朋友,也都是網紅。網友調侃稱,娛樂圈被網紅承包了。
除了膚白腿長貌美,以及贏得鉆石男友,網紅在事業上也是人生贏家。據說,在剛過去的雙十一,淘寶每七件衣服,就有一件是網紅賣掉的。“網紅經濟”自下半年以來就成為熱門詞。8月份,淘寶曾開辦過一場“網紅”現象溝通會,首次系統梳理“網紅經濟”。根據官方數據反饋,平臺有超過1000家“網紅”店鋪,部分“網紅”店鋪上架新產品時成交額可破千萬元。其所帶來的巨額收益致使許多年輕貌美的女孩趨之若鶩,紛紛加入“網紅”大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以王思聰新女友朱宸慧為例,據淘寶提供的后臺數據顯示,2015年,雪梨的淘寶店到8月止有評價的成交單是873331筆,所售產品平均客單價在220元到240元之間。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雪梨的淘寶店已經至少有超過2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淘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服裝零售的平均利潤率能達到45%以上,“如果到2015年結束,加上買完衣服沒給評價的成交單,由此推算,她2015年凈賺1.5億元人民幣沒有問題。”
網紅經濟售賣的是“偶像”的生活方式
網紅有3寶——淘寶、出書、實體店。所謂的“網紅經濟”,就是網紅們利用社交平臺塑造自己,輸出“美好、樂觀”的自我形象,本質上售賣的是“偶像”的生活方式。這種通過社交平臺吸引、聚集粉絲,再淘寶將粉絲變現的能力,就是網紅的核心競爭力。穩定的粉絲轉換率,精準的用戶群體,讓營銷成本趨近于零。
所有社交關系都是不平等的,永遠都是一些人追隨另一些人,引領者們制造標簽,追隨者們在其身后,付錢購買標準化生產的“偶像”光圈,簡單、高效,速食。網紅利用社交平臺塑造自己,輸出“美好、樂觀”的自我形象,臉、青春、生活狀態,知性、逗比或者不羈,總有一款適合粉絲。
網紅經濟為什么能火起來
實際上網紅經濟已經工業化了,很多網紅背后是規模化運營的公司,供應鏈管理、客服、運營,缺一不可。而工業化運營的公司實際上,在挑選網紅培養網紅方面已經非常成體系,包括用大數據方式來預測和運營哪個網紅會火,從而決定是否包裝。
流量成本日益昂貴,很多天貓的商家已經不堪重負。網紅的店自帶流量,這樣憑空就多了很多利潤。
網紅和運營公司是一個互惠互利,分享利潤的利益捆綁體。網紅能夠分享到真金白銀的利潤,所以很多網紅都非常拼。有的網紅對粉絲非常重視,粉絲每一條評論都回。
年輕消費者越來越追捧網紅,越來越沖動和感性消費,因為這可以讓她們得到在所謂官方旗艦店不一樣的購買體驗和感受。
網紅經濟存在的問題
網紅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個體經營,單個店鋪規模小且分散;紅人幾乎是單打獨斗,包攬了粉絲運營、選款、進貨、銷售甚至客服的所有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較高,用戶體驗得不到保障。
網紅孵化器專家馮敏說:“網紅店鋪雖然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但缺乏供應鏈支持、團隊管理不規范、粉絲經濟過于單一。”所以,網紅經濟需要得到規范,而網紅孵化器好比“保姆+經紀人+供應鏈”,不僅幫助網絡紅人與粉絲互動、進行廣告營銷,更重要的是對網紅店鋪所涉及的供應鏈進行整合。
未來的網紅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未來流量分散化、粉絲化、社群化的年代,網紅負責前端的流量獲取,而后端的產品供應鏈和服務都開始標準化,只要接入就可以。比如服裝、化妝品、旅游這些都有機會成為網紅售賣的產品,后端供應鏈一定是標準化的。實際上,網紅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互聯網流量的分散化,這一定程度對淘寶也是利空,但在自媒體時代,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未來網紅店主們將經歷分流,店鋪會存在兩種主要模式,一是網紅自己走向供應鏈;二是網紅只負責拍照——與傳統代言無異。走向供應鏈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過也有捷徑。昕薇模特優依知道自己的優勢是顏值,她用顏值在這場生意里獲得分成。她找了一個合作運營商,對方提供一些生產鏈上的東西,比如一些樣衣,供她選擇和修改,然后對方自己打板、發貨、從事店鋪運營。“我就負責我的審美輸出,我定下來這個衣服是什么樣的,他們照我的樣子下貨,我拍出圖片呈現給他們,其他的不用我來管。”優依直言:我只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讓我的粉絲來買,就行了。
成為網紅的正確姿勢
要么性感,紅唇豐胸大長腿;要么清純,大眼毛衣長馬尾,這是網紅最基本的條件。如果你本身學歷不高,暫時也還沒有個太好的工作,是時候考慮做個網絡紅人了。
1、首先你必須有一個自拍神器,低配是iPhoneN吧,卡西歐神器是必備,隨拍隨發,讓自己高貴冷艷起來。
2、會修圖、會美顏,要有把手機屏幕磨破的本領。這一項不會可以直接跳到本文最后一段。
3、持續在社交平臺自己美的、有姿勢、有特點的照片。平常拉屎小便屁點的事兒都要記得與小伙伴分享。
4、找到同道好友事半功倍。努力混入網紅圈,和她們多點互動,一定要讓粉絲知道你們的互動。Po出一起聚會的照片。
5、粉絲太少?花點錢買粉買互動。時不時將自己買上粉絲頭條。
6、要記住,博取同情、眼球的是“情懷”和“夢想”。小(Zhuang)資(Bi)場所多去,別再麻辣燙、麻辣湯、麻辣條了。不要怕別人說你跟風,網紅想紅就得別人議論,強大自己的內心。
網紅經濟現象范文6
網紅不同于明星,其起源于互聯網草根文化在Web2.0時代的蓬勃發展,得益于新的萬維網交互技術與UGC用戶原創內容模式的興起。在技術與文化的碰撞之下,新事物的衍生本是自然規律,也是件好事,然而逐利心切的資本介入帶來了大肆跟風炒作、瘋狂鼓吹造勢,這讓原本尚未成型的網紅形態沾染了過度的銅臭而發生變異。在眼球經濟的刺激之下,那些輕浮裸露的行為舉止、粗俗刺耳的段子言詞一時間充斥網上,令人厭惡之極。
有人認為“網紅”興起是網民自發選擇的結果,是亞文化躋身主流的趨勢。筆者認為這種觀點荒謬幼稚,殊不知任何主流文化都是經歷了時間考驗才令其經久不衰,而以快速獲利、透支價值為目的的“網紅”思維,其本質傳遞了一種扭曲的價值觀,焉能持久?沒有人愿意成天聽著粗鄙之語過日子,更沒有人愿意長期生活在充斥喧囂與浮躁的環境里。也許有網民第一次看著新鮮,第二次頓覺無味,三次、四次下來,就心生排斥,久而久之,這種毫無營養、涸澤而漁的內容生產,被大眾所拋棄只是時間問題。
網民大眾對于什么是主流素來有著正確的認識和清醒地判斷,歷史上那些一次次激勵著人們不斷創新、開拓進取的人和事從來沒有離開過大眾的視線。4月12日物理學家霍金開通中文微博向中國網民問好,一小時內俘獲30萬粉絲,幾天后粉絲數超過300萬,網友戲稱霍金拉高了微博用戶的平均智商,他老人家才是真正的大網紅。另一個例子是,業界眾所周知摩托羅拉因“銥星計劃”由盛而衰,但是“銥星”不僅僅是高科技風險的代名詞,它也代表了人類不懼艱險征服太空的開拓精神。當年的巨人雖然已經倒下,但摩托羅拉與它的六西格瑪質量管理體系卻依舊激勵著后來者。近日SpaceX在經歷了諸多風險與失敗后,成功實現海上回收火箭一事,多少讓人們看到了昔日的摩托風范,互聯網上人們又開始熱議人類飛天的進程、未來科技的暢想等等,一時間眾說紛紜,百家齊放,雅俗共賞。主流的價值觀,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淡化。那些多年前就已借“網紅”之勢,行圈錢之實的互聯網產品內容,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它們的名字?
互聯網作為人類訊息的載體,起初的科學家曾致力于將其打造成人類知識的外部存儲器。因此互聯網就像一張白紙,需要更多積極樂觀、崇德向善、有素養、有品位、有干貨的內容來滋育生態。網紅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以傳播造勢、渠道變現、快速賺錢為目的的膚淺的“網紅”思維,這種風氣的助長不利于互聯網良性生態的建設,更不利于當下熱議的內容IP的價值積累。
前漫威主畫師曾指出,IP不同于品牌,品牌有生命周期,時間到了就會死亡,但IP不會。一部影視、小說、游戲、動漫作品為什么要花費大量精力去構建其背后的整個世界觀、宇宙觀和人文環境,因為里面的哲學和價值觀才是能夠永遠活下去的,不會因時代變化和消費者喜好的改變,或是作品形式的變化而枯竭消失。
由此可見,IP的價值在于積累,在于精工細活與不懈雕琢,其形成必然是一個過程,而并非一蹴而就。網紅經濟縱使有資本依托,其速成的內容和快消的品質也難以成就IP的價值,或者說其本身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IP。
在文化產業方面,國內的內容IP構建本屬于薄弱環節,近年《大圣歸來》等一系列作品的產出使該領域有了初步起色。而網紅經濟的蔓延卻將原本纖弱的國人IP觀導向一個誤區,越來越多的市場資方會認為當下網紅所產出的內容或者網紅其本身就等同于IP,這對整個文化經濟與互聯網內容生態都是極大的傷害。長此以往,國內在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與美日差距愈來愈遠,既不利于內容產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亦沒有實質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