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小學教育的地位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小學教育的地位范文1
關鍵詞:問題導向式教學小學數學教育地位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層出不窮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出來,這些教學方法在提高各學科教學質量的同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問題導向式教學就是其中之一。問題導向式教學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問題導向式教學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得到正確運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有利于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導入
數學學科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1]。對于小學生來說,各方面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面臨一些困難,所以,要想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高效的課堂教學導入是十分關鍵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老師采用問題導向式教學,通過課前精心設置的數學問題,將所要講授的數學知識融入問題之中,從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進而產生深入研究和挖掘問題本質的想法,從而激發出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強烈的好奇心,讓小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和學習數學知識,充分調動小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難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應用,可以在課前就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從而進行高效的數學教學。可以說,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效率。
2.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會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而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小學教育質量的高低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如果小學生的數學知識不夠扎實和牢固,將對后續的數學學習造成重大影響,甚至會打消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小學生的發展。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應用,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2]。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關注知識的填鴨式灌輸,根本不注重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實際的學習特點,從而導致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問題導向式教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形式,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小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3.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傳統的小學數學就教育形式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并不注重小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數學能力的提升[3]。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應用,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老師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運用來尋找問題的解決途徑,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有效的培養了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數學這種抽象的學科而言,這是十分重要的。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要求
1.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模式中,受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老師基本都已灌輸式教育形式為主,教學過程中老師具有課堂主導地位,整個教學的節奏也都由老師來掌控,學生一般都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4]。在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時候,老師應該首先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老師的角色應該由教學的主導者逐漸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轉變,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通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會相應的數學知識,從而使小學教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革新教學形式,完善教學評價標準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形式存在諸多缺點,無法適應時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改變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時候,老師應該在充分掌握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特點的基礎上,采用合適的教學問題引出課堂教學內容[5]。除此之外,傳統的教學評價標準并不完善,對于小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基本都是以最后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指標。在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完善教學評價標準,制定出適合問題導向式教學的評價指標,增加教學評價的頻率,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從而及時發現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形式。
結語
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對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不斷的探索和改進問題導向式教學的形式,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小學數學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周齊國.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新校園(上旬刊),2014(7):198-198.
[2]陳其玲.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41):173-174.
[3]劉昌奎.探析小學數學體驗式問題導向教學[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5(4):54-54.
[4]陳婷婷.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6
小學教育的地位范文2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拼音;微課教學;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鞏固
微課是指教師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目標等多種因素,錄制5-15分鐘的微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參與學習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突破了時空限制,讓小學生隨時隨地便可展開拼音學習。隨著網絡與電腦、手機等智能工具的普及,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這就使微課教學變得十分可行。下面,筆者從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鞏固三個環節,討論微課在小學低年級拼音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n前預習
低年級小學生的自制力很差,尤其是他們在幼兒教育階段中是以“玩樂”為主,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差。很多教師在展開語文拼音教學活動之前,總是讓學生進行預習。然而,由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并不了解預習的具體方法,總是漫無目的地將教材瀏覽一遍,甚至還有很多學生將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置若罔聞,將其拋之腦后,使得小學生的預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微課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它能夠為小學生指明預習方向,明確拼音學習的重難點知識。小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可以將他們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留待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一起解決。“jqx”一直是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難點知識,很多學生在多次發音失敗之后,會漸漸喪失學習自信與興趣。因此,我準備在課堂上利用微課突破本節教學難點。因此,我提前錄制了一個為時5分鐘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閑時間觀看視頻,提前預習。在視頻中,我為學生展示了母雞、氣球、西瓜等圖片,在這些圖片中標出拼音,并重點將這三個字母標為紅色。緊接著,我為學生講述了這三個聲母的發音規則,并為學生示范了這三個聲母的書寫要求。學生在課下觀看這個視頻之后,要練習這三個聲母的發音,并在四線格中進行書寫練習。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自己的家中與自己的父母一起觀看視頻,因此,他們可以直接在家長的幫助下,初步學習j、q、x的拼音知識。
二、課中教學
學生在幼兒教育階段所學到的語文拼音知識十分零散,而小學教育階段要求學生能夠按照課時安排與教學計劃學習,使得很多小學生開始產生排斥心理。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利用微課這種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使其對拼音教學活動保持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突破拼音教學的重難點,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使得小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問題展開學習。另外,微課可以將學生直接帶入到某一特定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j、q、x”一課中,我提前收集了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發現大多數學生不會將jqx與i進行組合,也不會帶調拼讀音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也錄制了微視頻。在課堂開始之初,我帶著學生簡單復習了拼音知識,然后便開始播放jqx與i組以及帶調拼讀音節的微視頻,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三、課后鞏固
微課的使用范圍十分廣泛,它不僅可以被應用在語文課堂上,還可以讓小學生在課下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展開學習。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在課后利用微課鞏固拼音知識。新課改倡導小學語文教育要面向所有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然而,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愈加廣泛,使得小學語文課堂基本呈現了大班額的教學特點,這就使得教師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為小學語文實現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夠學到學生真正所需的拼音知識增加了難度。微課的形式十分靈活,小學生利用微課學習語文拼音,能夠切實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相關的教學視頻。在“jqx”一課結束之后,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關微視頻,并且自主決定快進、后退、暫停、重復等,鞏固所學知識。
總而言之,信息時代下的微課教學更符合新課改的教學,教師要利用微課指導小學生展開拼音預習學習活動,使得小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教師要在拼音課堂上使用微課,讓微視頻這種新奇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課后鞏固環節依賴微視頻,使小學語文拼音教學面向所有學生。
參考文獻:
小學教育的地位范文3
1體育與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體育與健康教育不僅可以健身、啟智,而且可以育德。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主體是青少年。青少年活潑愛動,他們的思想行為、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意志品質都會在體育活動中充分地展現出來。通過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集體、服從組織、遵守紀律、團結協作、勇敢頑強、不怕困難等優秀的精神品質。有助于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為的養成。
1.1體育與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開展的活動大多以集體項目競技賽為主。要在集體項目中獲勝,重要的法寶就是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統一行動。還有少數的個人項目賽,也都與集體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的獲勝也是集體的榮譽。集體主義的情感就在我們大家的共同責任感和榮譽感上得到了升華。如:拔河比賽、球類等集體項目比賽自始至終都代表著集體的榮譽、集體的智慧、集體的辛勞和汗水,他們在集體中體會著自己的辛酸和甘甜,體會著幸福和快樂,從而促進他們培養正確的道德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1.2體育與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組織紀律性是順利開展一切活動的保證。個人意志服從集體要求,遵守體育嚴謹的規范規則個人行為和表現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如:在投擲項目中為了避免意外傷害事故,學生必須嚴格遵守紀律,服從教師的組織安排。無論各項活動或比賽都需遵守活動規則“搶跑”“沖撞”都會被判犯規。學生通過正確的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從而加強組織紀律性。
2體育與健康教育在智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體育鍛煉不僅能促使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確保身體健康,更能促使學生智力的發展。經大量實驗證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人腦的質量和皮層的厚度,增強大腦功能,而且能養成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靈活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和運用科學文化知識的能力,為智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2.1體育與健康教育可提高抗疲勞能力,促進人體健康:人們都知曉:爐火中塞滿的木柴只要撥動一下,火焰就能冒上來木柴就能熊熊燃燒。一味的讀書不進行戶外活動那大腦便會僵化,像木柴一樣輕輕撥動一下獲取新鮮空氣燃燒也就充分了。人的大腦結構是復雜的,大腦皮層細胞、神經細胞的活動強度和靈活性在體育鍛煉中會得到改善和提高。所以學生要在學習之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緩解大腦緊張的神經,使大腦得到一定的休息,從而提高抗疲勞的能力,使他們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學習中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2.2體育與健康教育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用新課程理念,運用自主與探究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和判斷能力。如:障礙賽活動課將全班分組提供必需的體育器材學生自行設置,經過實踐找到最佳方案后進行比賽。這樣學生的思考、分析、判斷和綜合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體育與健康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體育與健康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有效途徑。通過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身體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均衡和協調的發展。培養學生形體美、動作美、姿態美、儀表美和心靈美。
3.1體育與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形體美:以前學校忽略了體育運動,許多學生身體發展易變成彎曲、萎縮。正處在身體發育期的在校青少年,通過選擇,如:體操、球類、游泳、舞蹈、隊列等運動項目多做伸展性訓練,以促進學生身體形態的正常發育。培養學生健壯的體格、均勻的體形、正確和健美的身體姿態。
3.2體育與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美:學校開展體育與健康教育以增進友誼為目的,便于培養學生的互愛、坦誠、互助等品質。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克服自我、戰勝自我、凈化自我和提高自我,漸漸地形成健康的、穩定的心理定向以完成人格美的升華。
4體育與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也就是說,個體心理具有平穩的、良好的狀態,對當前和發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自身內環境有良好的適應性并具有最好功能狀態。體育鍛煉能增進健康陶冶情操。學生身體的運動可促使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情緒的高漲。通過體育活動,教師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從肌肉、神經到心境都得到正確的愉快的展示和發展,從心理上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4.1體育與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豁達、大度、開朗的心理素質:在體育鍛煉和競賽活動中,人與人,班與班之間的人際交往頻繁,對加強友誼和人際關系方面得到了鍛煉,增加了學生間的親密和安全感。體育文化交往中的真、善、美使人不知不覺地敞開心扉克服狹隘和自私,形成豁達、大度、開朗的心理素質。
4.2體育與健康教育有利于消除緊張,恢復體力,調節情緒,陶冶情操: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也是人對現實事物的態度和內心體驗。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全身心地投人體育鍛煉,緊張、煩惱、焦慮的情緒一掃而光,并在體育鍛煉中活動筋骨,獲得積極性的休息消除疲勞,增進身心健康。身心疲憊時練習韻律操和舞蹈,在優美的旋律中進行活動,愉悅歡快的情緒油然而生,并在思想情操上得到陶冶,使人的精神為之振奮。
小學教育的地位范文4
中的主體,就要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深刻認識語文教學的主體,協調主客體關系,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
教育的主客體關系問題一直是教育界長期研討的問題,也是制約教育教學改革與
發展的“瓶頸”。筆者以為,教學應當是教師、學生、文本(教材)三主體多邊
立體互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均是主體,這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無須贅言。那
么為什么說文本(教材)也是教學主體呢?
第一,教學是一種“對話”,語文教學就是教師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
生、學生與文本之間雙向多邊立體對話的過程。文本借助語言文字“主動”與教
師、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能動地改造著教師與學生,并在
不斷的“對話”改造中豐富和發展自己。陳鐘梁教授在《詮釋人類最重要的“交
際工具”》一文中精辟地提出:“語文是借助特殊語言——文學與歷史對話的工
具。”他還舉例說明我們閱讀《隆中對》(此時“隆中對”由潛在文本成為閱讀文
本)就是在與諸葛亮對話,這是一次現代人與歷史人物的心靈對話,這是一種超
越時空的人際對話。我們師生正是通過這“對話”來汲取諸葛亮身上超人的智慧
并受到熏陶和影響,從而發展和豐富我們自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
談話。從這個意義上說,文本是鮮活的、生動的,也是教學的主體。文本質量的
低下,已是現今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一個癥結所在。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教師必須重視文本,重視對教材的重新建構。
第二,語言不僅僅是工具,它更是人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的符號系統。閱讀(
文本)的過程也就是對積淀于言語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體驗過程,也就是
作為人類心聲的言語對具體個別的心靈的“對話”同化過程。在教學《船長》時
,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文本(語言文字),更重要的是體驗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
械師、奧克勒大副等人的對話中所表現出果斷、堅毅、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崇高精
神境界。學生可以從中領略到“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
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精神內涵。學生、教師也正是在這種
體驗、對話中發展提升的。同時,文本也通過它得以不斷地豐富完善。從這一角
度來說,文本應是具有鮮活生命的,而非僅僅是被動的。因此它也應與教師、學
生一起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體。
由此可知,語文教學應是教師、學生、文本三主體立體互動的過程。它們三位一
體,相輔相成。當然,這三主體中應以發展學生主體為根本,其他兩個主體應為
發展學生主體服務。只有深刻領會并協調好教學三主體關系,充分發揮各自作用
,才能真正走出語文教學的誤區,提高教學質量。
二、創設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條件,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保障
為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落實,教師必須設法創設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條
件:
1.設立三種基本教學組織形式
這三種教學組織形式是指集體授課學習、小組學習、學生自學。靈活地、創造性
地運用這些教學組織形式,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利于學生交流信
息,豐富信息量,互相啟發,相互學習,培養其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
2.給足訓練時間
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就要組織大量的語言訓練活動。這就需要有充足的
訓練時間。教師要做到每堂課都緊扣重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第一,精心設計
導語、過渡語、總結語,力求簡潔、精煉。這樣學生就有更充足的時間學習了。
崔巒同志就多次指出,要下定決心把教師的活動壓下來,無疑就是把大量的教學
時間還給學生。第二,提出重要的問題、有深度和難度的問題,不是急于讓學生
回答,而是給足思考的時間。第三,關鍵性問題學生回答不出或不正確,教師應
耐心啟發引導,不要急于給出答案。第四,課上的40分鐘里,教師要把大量時間
留給教學重點內容。這樣改進教學,學生就可以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展開深入的
思考與討論,就可以實實在在地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了。
3.設置質疑問難的環節
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的權力,讓學生質疑問難,不但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質量的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能力強的表現
。它可以推動整個課堂的教學進程,優化課堂教學,而且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往往
在質疑問難中被點燃。
三、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教育內容,應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
教學不能拋開教學根本的目的和任務。教師要切實地把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落
到實處,就應該做到:第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訓練學生思維;第二,扎
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并在訓練中注重滲透思想教育,激感,陶冶情
操;第三,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在充分的語言訓練
中,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感情的漣漪被激起,語文素養得以培養,學生的主
體地位得以實實在在地確立。
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教師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
,端正教學思想,擺正教與學的關系。只有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想
方設法使學生去聽、去說、去談、去寫、去想、去探索、去創造,做到耳到、口
小學教育的地位范文5
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小學低年級音樂課要增設唱游內容。唱游內容包括:律動、歌表演、音樂游戲和 集體舞等。從兒童好玩、好動的特征來看,音樂游戲是唱游教學中重要的一個部分。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兒童音 樂能力為主的一種游戲活動,音樂是它的靈魂,兒童在伴隨音樂進行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具有一定形象、一定 意境、并喚起好奇心與聯想,從中學到一定音樂知識的集體活動,它是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和喜愛的一種綜合性 活動,在音樂教學中如能恰當地運用游戲,我們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學科不可企及的優 勢,它變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為富有情緒的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既符合音樂藝術的運動特性, 又滿足兒童好動好玩的特征,并充分體現了愉快教學。其二、游戲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 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每位兒童成了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與創造者,使學習不再成為負擔, 融洽了師生關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一大批不喜歡音樂的兒童也愛上了音樂課,并能及早發現一些有 特殊音樂才能的學生。另外,在游戲中,還能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進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所以, 音樂游戲在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音樂游戲與兒童生活的關系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主張,兒童音樂教育應該從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音樂。的 確,兒童的生活以游戲為重心,常在游戲中以最純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現自我、抒緒、發揮想象力,滿足 其天生的好玩好動性格。綜觀我國各民族兒童民歌,游戲歌占據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戲歌的內容都是兒童生 活感興趣的事物。可見,游戲與兒童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游戲的內容源于兒童 的生活,如果我們把游戲注入兒童的音樂生活,那么必將在兒童心中產生巨大的影響。
從兒童音樂教育的觀點看,根據兒童的生理、知識水平、注意力等特點,兒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可能 專門集中注意于音樂。日本教育家鈴木先生認為:兒童的心理特點是“玩”,把游戲引進課堂,讓兒童感到音 樂課是最有趣的課,上了還想上,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教師盡可能從兒童日常生活、身體活動和對周圍世界 的體驗為依據,創造出一些兒童喜愛并能感受的音樂游戲,在音樂教學中加以應用。根據贊可夫的理論,音樂 教學原則的核心是發展和形成學生的音樂聽覺表象。音樂游戲具備了將音樂聽覺表象付諸于行動之中的功能, 讓兒童從音樂中來——感受音樂(聽音樂);到音樂中去——表現音樂(音樂游戲);再回到音樂中去——達 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掌握音樂)。所以音樂游戲是幫助兒童架設學習音樂的一座橋梁。
小學教育的地位范文6
體育教育,不僅是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需要,也是培養優良思想品德,陶冶高尚情操,以及促進文化課的學習,增長才能的需要。這對于學生順利地完成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以及未來從事工作,勞動,提高效率和效益都有重要意義。
職高學生與普高學生不同的是,職業高中學生的未來工作環境和條件各有不同,特殊的工作性質還對其身體上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因此職業高中體育在培養學生身體正常發展的同時,還要針對專業的特點和需要,選擇與職業相結合的類融合方法,進行職業所必須的身體基本活動和能力的訓練,提高對職業環境和條件的適應能力。
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鍛煉身體的意識與習慣。職業高中的教育是就業前的培訓階段,在學校教育中應將參加體育鍛煉的真實動機培養作為行為規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生活,以及堅持終身體育鍛煉,都極為重要。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生動而有效的體育教育能逐步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鍛煉身體的思想,把鍛煉身體與祖國的興衰榮辱聯系起來;養成遵紀守法、勇敢頑強、拼搏進取、公平競爭等優良品質,形成公正、友愛、互助、文明、禮貌等良好的體育作風和行為規范;獲得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和熱愛美、欣賞美、表現美的情感和能力,達到個性的健康發展。
在重視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許多學生會成為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骨干。體育教學不但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還將推動社會體育的開展。
進入職業高中階段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比初中階段對體育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逐步提高,運動興趣更加廣泛,希望自己在體育上有所特長,運動興趣由最初僅喜歡參加趣味性活動到逐漸對學習的內容和目的進行獨立思考,但男女生學習興趣有所差異。例如,男生更喜愛表現力量型的,而女生一般喜愛姿勢優美、韻律性強,顯示柔韌和協調的健美操等類活動。
通過體育課的教學,還能培養學生成功的自信和受挫折后堅強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