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環境檢測報告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環境檢測報告范文1
1、根據布點采樣原則布點,確定采樣頻率及采樣時間,掌握測定水質一些常規測定項目的測定方法。
2、對我校流芳校區靜思湖水體中的污染因子進行經常性的檢測,以掌握水質現狀及其變化趨勢。
二、靜思湖相關資料
1、地質、地貌
江夏區位于湖北省東西部,長江中游東南岸。面積約20xx平方千米。屬于江漢平原向鄂西丘陵過渡地段,區內地形特征為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地貌以第四系紅色粘土組成的網狀平原為主,其兩側為平坦的沖積平原,東側為梁子湖低地。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39%。靜思湖位于江漢平原中部,江夏區北部,地形平坦。在湖的北側有一由土堆成的小山,在湖的西側北邊是武工大圖書館,其余都被四周的岸邊景觀帶環繞。湖底河床平坦,在湖的中心處略微較其他地方深但是不超過5米,其余大多數水深2米。河床主要由地底有機物淤泥,沙石貝類組成。
2、氣候
主要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從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特征,氣候特點:冬季寒冷濕潤,夏季炎熱高溫。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全年均溫15~17℃,7月均溫為27~29℃,平原地區最高溫在40℃以上。全市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時,無霜期在230—300天之間。年均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間,由于受地形影響,大神農架南部等地為全省多雨中心,江漢平原在梅雨期長的年份常發生洪澇災害。鄂本北山區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在15-22之間。
3、降水量
武漢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但是全市年內降水量分布極不均勻。豐水期4~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9.2%,六七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北側雨帶北上至江淮流域,與北方不斷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在地面上形成持久穩定的準靜止鋒面,在高空形成近東西向的切變線,故出現梅雨季節,降水量明顯增多。并且由于武漢周邊密布大大小小數百座大小湖泊水庫濕地使得夏季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很高,在遇到炎熱晴朗高溫天氣,當水蒸氣急劇上升遇到相對較冷的上層大氣時遇冷凝結,短時間的強對流天氣也提供了大量的降水。
4、湖周邊生物概況 水體中的細菌、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大型水生植物以及魚蝦等生物類群,是湖泊生態系統食物鏈及生物生產力最重要的基本環節。水生浮游植物以綠藻類最多,藍藻次之以及硅藻、黃藻等。浮游動物由輪蟲、枝角、橈足和原生動物四大類組成以及數種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等構成靜思湖生態體系。
5、湖水水質概況
一下從感官上對湖水的顏色、氣味、渾濁度等在未接受實驗,僅憑借感官出發對其做簡單印象話描述:用一洗凈的礦泉水瓶盛一瓶湖水水樣,觀察。湖水水質泛黃綠色,湖水較為澄清,水中仔細看或者放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可以看到其中有大量的懸浮物(包括生物與非生物),仔細聞可以聞到有泥土味,微臭。 6、水位流向以及湖基本信流芳校區地處洪山區與江夏區交界處,地處平原地帶。靜思湖呈東西走向,帶狀,左右兩端較窄中端較寬,靜思湖總面積約5700平方米,東西走向最寬處約206米,南北走向最寬處約54米,水深大致在2米左右,最深處不超過5米。在湖中部靠近西面的地方建有一座木橋長約20米,東側有一內凹陷約10米長的石墩走道。在湖的東側有兩個出水口而西側在圖書館區與湖畔景觀區的交界處有一進水口。(如圖所示為靜思湖平面衛星圖)
7、靜思湖可能的污染源以及排污情況
通過對靜思湖的觀察靜思湖的污染源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天然污染源;二是人為污染源。其中天然污染源包括水生動植物生化作用產生的代謝產物,以及死亡或者
衰敗后的自身組織,湖兩岸植物等。如水生植物睡蓮在其生殖過程中,其老葉的枯亡,腐爛銷蝕敗壞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腐殖質和有機懸浮物進入水體;人為污染源主要來源于圖書館拐角處形似雨水、污水管,以及人為活動所產生的污染,如果殼紙屑,廢棄的一次性餐具,洗漱等人為活動里有意識或者無意識間的行為對水質造成的影響
三、監測斷面、布點及布點原則
1、監測斷面
2、采樣點
進水口湖心橋岸邊區石墩橋出水口一 出水口二
3、布設理由
進水口 :在圖書館走廊的拐角處意外,拐角處有一從圖書館接下的雨水管道以及一些生活污水的排放,考慮到圖書館可能是一個對湖水產生影響的污染源,所以在此設置一個斷面,監測其對水質的影響。
湖心橋 :位于跨木橋的中心處,主要對過往人員對水質的影響而設立的監測斷面岸邊區 :位于岸邊南面距離中間岸邊約2m,作為對岸邊死水區水質監測的斷面
石墩橋 :在石墩國道中心位置離過道2m處的垂直于岸邊的斷面上,主要是監測水體由大湖面經過小的葫蘆口進入小湖面的水樣水質的變化情況
出水口一 :位于湖的北岸一面中間離岸邊約2m處,作為對出水口區域水質監測的斷面,其主要劃分的是岸邊區水樣水質對整體水樣水質的影響
出水口二:在離出水口3m左右的斜向斷面上,其主要劃分的是岸邊區水樣水質對整體水樣水質的影響
4、布點原則
設置監測斷面后,根據水面的寬度確定斷面的采樣垂線,在根據采樣垂線處水深確定采樣點的位置和數目。根據以上的監測斷面的布設,在根據斷面大概的水深大致上沒個斷面設置一個采樣垂線,垂線都位于斷面的中心位置,并且為了之后水樣的采集方面在不影響實驗的情況下,采樣點在斷面水深1/2處作為采樣點:因為湖泊(水庫)在水面寬≤50米時,靜思湖南北方向最寬處在50米左右因此只設一條中泓垂線,并且靜思湖水位較淺,不存在溫度分層現象以及河床變化對水質的影響,并且近岸水深不超過1米,因此在水深1/2處最為采樣點比較恰當。
四、水樣類型的選擇及采樣時間
我們組選擇瞬時水樣,主要是更方便操作,在早上十點鐘左右全體成員出動同時在各采樣點采樣。
五、水樣的采集和保存
1、采樣器
直接用康師傅的礦泉水瓶取水樣。取回水樣后,按一到六標號,然后各取100毫升配成混合水樣七號,蒸餾水為八號。
環境檢測報告范文2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森林資源;保護;建設;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價值觀和幸福觀也起變化,精神、文化生活、美化環境方面的要求也高起來,對社會公益事業也更關切了。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黨和政府提出的迫切要求和任務,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使祖國的河山更加雄偉壯麗,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提高。
由于宇宙間的相互關系,特別是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所屬的太陽系,地球本身的自轉和繞太陽公轉,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影響,相互間作用力等因素,使地球產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如地震、火山爆發、地陷、地裂、山體滑坡、臺風暴雨等等,這些都是地球及相應的自然力作用而產生的。人類的各種活動,使原有的自然生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加劇自然生態惡化:如開路、開礦采伐森林造成地表破壞造成水土流失,致使地陷、地裂、山體滑波更容易產生,工廠的排煙、排氣、對大氣層及氣溫的影響造成下酸雨,排污水對河流、湖泊、海洋的水質污染致使魚類及微生物大量死亡等等,說明了人類的各種活動加快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而自然環境的惡化又影響到人類的生產、生活進而危及生存?;仡櫄v史過去,總結種種經驗教訓,使我們從中得到啟示和力量,同時也給我們指明努力的方向。
1.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強天然林保護
以往由于認識上的不足及偏見,天然林未能得到人們的青睞,甚至還遭到種種不公正的待遇。認為天然林是自然生長物,不必計算林價,并把天然闊葉林中生產出來的各種用材林統稱“雜木”低其他一等,價格最低檔。砍后又一把火地清雜煉山,造上杉木等。致使我國天然林日益削減,日趨衰竭,針葉林大量增加,影響生態環境。目前,最混亂的是礦山開發,特別是露天礦的開采,征占用林地破壞植被最多,造成嚴重的水土保持現象。各級政府、部門的各種開發建設應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中心,部門通力協作,同時必須有計劃進行,盡量避免毀壞林地,不得已受破壞的林地應及時恢復補上。對個別不執行的應采取相應的法律手段予以治理方能見效。
2.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特別應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意識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活生存的重要條件,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也就是保護人類本身。而森林是生態系統的核心和主體,是防災減災、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促進人類健康等特殊作用,是其他物種不可代替的。因為森林占地空間大,覆蓋層厚,葉面積總和也大,固定太陽能、制造有機物質的數量和功率最高。尤其是天然林,它是在一定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時間演替發展而成的其結構穩定,物種繁多,生態效益比人工林強,自然生長力及生長速度也比人工林快。可以說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結構最復雜,產量最大的生物庫、基因庫、儲存庫。人類不能沒有森林,森林如果被毀,人類就難以生存。因此,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其最重要的是保護森林資源。
3.轉變經營機制,增加對林業生產資金的投入
過去,由于農村單一的經營模式在人們腦海里根深蒂固,總認為山林是集體經營一種模式,林農也習以為常依從,始終不會萌生資產所有權的觀念。社會上向林業伸手和很多,投到林業上來很少,以致有關林業發展的資金、資源、資產和體制等問題,長期沒有解決好,更談不上天然林保護。原有的經營機制已不能適應現代林業,現代林業應分為事業型和產業型兩大類,前者是專門發揮生態效益的林業為“公益林業”,后者是專門發揮經濟效益,向社會提供林產品的林業為“商業林業”。當前,我們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3.1林農結合式
應用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果,采用科學的生產和管理方法,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逐步建成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林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兼備的兼作。如實行林草間作、林藥間作、喬灌混交等種植模式,最終使退耕還林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良機,同時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效果。
3.2造林規模化
從提高生態效應、景觀效果、經濟效益出發,成片造林力度明顯提高。片林建設以發展苗木基地,經濟果林,速生豐產林等經濟型林地為主。
3.3造林多樣化
采用多樣化的以林養林方式,有的以發展苗木養林,有的以發展經濟果林養林,林農還可以采取林苗結合、林禽結合、林菜結合、林果結合等方式提高林地產出和經濟效益。
當前由于生態林業的發展,自然保護區不斷擴展,林業資金更顯不足,此資金除各級政府相應的財政撥款外,林業部門可依自然地理位置條件建立各式各樣的森林公園及觀光旅游勝地,爭取資金投入林業,還可以爭取各界人士奉獻、投資自然資源保護工程。
4.實施“科技興林”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用科學技術促進林業生產高速發展
實踐證明,發展“高產、優質、高效”林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必須強化“科技興林”,加快林業科技成果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其能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各級各部門都應因地制宜認真抓好林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名優特經濟林良種栽培技術;節水和抗旱造林技術;重大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特別是應用生物及鳥類防治森林病蟲害的技術,此項技術可以保護原有森林生態環境不受藥物的污染。充分應用自然力促進天然林的迅速發展,最有效辦法是大量開展封山育林,是短、平、快發展生態林業的最好辦法。同時,對現有大量的針葉樹低產林、老頭林進行技術改造,強度或適度間伐,套種適宜的闊葉樹種,改變單一的林分結構,促進生長,促使演化近似天然林。
環境檢測報告范文3
關鍵詞:報告;環境;行政;作用
中圖分類號:X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4017302
1引言
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的依據,證據問題是訴訟的核心問題,全部訴訟活動實際上都是圍繞證據的搜集和運用進行。《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第24條第2款規定:環境監測報告經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屬實,可以作為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證據。作為環境行政執法證據的環境監測數據應屬于鑒定結論。環境監測站出具的監測數據,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督管理環境的依據,具有執法監督和仲裁的法律效力。
2環境監測報告的概念和特點
環境監測報告是具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按照法定程序針對某些特定的環境問題進行鑒定后所作的結論性書面意見。作為處罰證據的監測報告,出具監測報告的單位應具備相應的資質,必須有CMA標志和監測字號。監測報告應當載明監測的項目、依據,使用的科技手段、執行的標準等事項,其采樣、監測方法,審核、簽發等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格,并有分析、審核、簽發人員簽名和監測部門的蓋章。
環境監測報告的專業性:只有經過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的監測機構出具的監測報告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屬實后才可以作為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證據。經過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的監測機構的監測工作程序、質量管理、監測分析方法、監測人員都是經過專家和認可委、計量認證部門確認符合標準規范的,其出具的報告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實踐中有許多其他部門和個人送樣品到環境監測部門來檢測,送檢樣不能保證樣品的真實性,監測部門可以拒絕接受委托或問清樣品來源,監測報告中說明只對來樣負責。環保部指示各級環保部門,要建立環境監測機構和環境執法機構的協作配合機制。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的現場監測工作由環境監測機構和環境執法機構共同開展。環境執法機構人員負責對排污單位污染防治設施進行檢查,將采樣過程記入現場檢查(勘察)筆錄,并要求排污單位當事人確認。采集的樣品應當交被調查人員核對,如有遺漏或者差錯,可以補充或改正,在被調查人確認證據沒有錯誤后,應當簽名或蓋章。這就說明了監測過程須由專業部門、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其他人員不具備現場監測采樣的資質。
環境監測報告的法定強制性:按照《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環境監測是環境監測機構的法定職責。原國家環??偩帧段廴驹幢O測管理辦法》(環發[1999]246號)、《關于加強環境質量分析工作的通知》(環辦[2004]60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環發[2001]197號)等行政規章規定,環境監測機構在履行監督性監測職能時出具的監測報告具有法定強制性。環境執法機構應在收到污染源排放異常數據5d內開展初步審查,監測報告及現場檢查情況足以認定違法事實的,應補充立案,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只有監測報告數據超標,缺乏其他證據材料的,應予以立案,組織調查取證。
環境監測報告的客觀性:環境監測是嚴格按照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進行,在現有的科學技術條件下得出的監測報告具有客觀性。監測報告是環境監測成果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現場調查、布點采樣分析、實驗室分析得出結論,按照相關環境標準、技術規范開展監測工作,出具的監測報告具有客觀性。在監測工作中要求我們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制,嚴格按照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進行,加強質控措施,保證監測報告的客觀性。
3環境監測報告在環境行政執法中的
應用環境監測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制作和審核環境監測報告,應當注重證據的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做到以下幾點。
3.1注重監測數據的合法性
監測報告作為證據是否具有效力,關鍵是監測資質、監測程序、監測結論是否合法,監測資質的合法性體現在是否經過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監測程序的合法性體現在監測主體、監測方法、監測能力的合法性。環境監測人員現場監測必須兩人以上,衡量采樣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本尺度是看采樣是否符合環境方法標準。監測方法使用能力認證驗證的方法,監測能力不能超出認證的能力范圍,超出能力范圍的可以分包給有監測能力的部門監測;監測結論是否合法體現在分析、審核、簽發人員簽名和監測部門的蓋章,是否有CMA標志和監測字號。
環境監測人員每次到現場采樣時都必須書寫現場監測采樣記錄,明確注明采樣地點、時間和采樣人員;引用自動監測數據的需調取企業的數據有效性審核材料以及比對監測、質控樣考核情況,不論是原件還是復印件,作為證據使用的,須由提供的單位在原件或復印件上簽字或蓋章,如為復印件還應標明“經核對與原件無誤”字樣,以證明證據來源或進行確認。注意及時收集保存好照片等視聽資料,體現監測的真實性。
某市環保局訴三農公司一案中的監測報告的合法性就值得推敲。首先被告委托的兩個檢測機構雖然具有計量認證資質,符合法定形式,但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和疾控中心并沒有經過環境監測計量認證,有可能就沒有環境水樣和污水的檢測能力。其次,監測程序也不符合相關的標準和技術規范,取樣的水均為被告自己取樣后送樣監測,并不是由有資質的監測單位采樣。上訴人自己取樣肯定不符相關技術標準和監測技術規范。送檢樣也不能保證該樣品來源的真實性。因此,監測程序有嚴重瑕疵而導致其出具的報告的證據合法性存在問題。
3.2注重把握證據收集的時效性
環境違法行為的形成、發生以及產生的污染影響會隨著時間削減或消失,因此環境監測活動都有時間限制,我們許多的監測預案中都規定了環境監測人員接到舉報或發現環境違法行為,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查取證,尤其是廢水、廢氣的取樣。同時對于報告制度,也都規定了快報、簡報、跟蹤報道、終報的時間節點。環境監測報告制度也有相應的規定要求,這都要求我們盡快確定監測方案實施現場監測,能現場監測的盡量現場測定,采樣結束后及時把樣品送回實驗室分析。
3.3注重把握監測形式的關聯性
證據收集須完整、全面,不因細節缺失影響證據的法律效力。證據的客觀性標準要求我們必須是一筆一筆地從時間、地點、手段、結果等各個環節,一一查清了才算真正具備了客觀性。
在開展監測時,須經過初步調查,對事故和可能影響的范圍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在深入調查監測采樣時,注重對環境違法行為的全過程、全方位監測,盡可能詳盡而完整地反映環境違法行為和污染結果之間的關系,以及污染事實的影響及其趨勢,發揮監測數據的證據客觀性、關聯性、真實性。如污染事故的監測就要求布設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削減斷面,同時在環境保護敏感目標布設監測斷面,只有科學、完整地布設點位才能體現數據間的關聯性,真實地反應污染事故的影響,為科學決策、嚴格執法提供依據和證據。
3.4注重把握監測渠道的多樣性
環境違法案件日益復雜化、多樣化,證據收集起來往往比較困難。在平時執法時,注意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利用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水質在線監測儀器、空氣自運監測儀器以及應急監測裝備多渠道開展監測工作。
《關于自動環境監測儀器管理及認定工作的通知》(2001年)第5條規定:“校驗合格并正常運行的儀器,其監測數據可作為環境執法和環境管理的數據使用。”關于收費依據,《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2002)第10條規定:“排污者使用國家規定強制檢定的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對污染物排放進行檢測的,其監測數據作為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依據。” 實踐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污染源自動監測存在著企業不配合、弄虛作假、職責不明等諸多違法現象,這就要求自動監測管理部門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對在線監測儀器的現場標樣考核和標樣比對力度,保證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數據有效性審核部門要加強現場監管力度,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發放標志,充分發揮自動監測報告的證據作用。
3.5注重把握環境監測報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監測報告應簡明易懂,經過三級審核,且應能體現監測過程和監測質量,現場記錄信息應填寫完整,各個環節與監測報告要保持一致性,原始記錄要保證原始性、可追溯性、可重復性。原始記錄要保證現場填寫,如實記錄,修改的要有修改人簽字,一張原始記錄單上修改應不超過兩處;記錄信息要完整,時間、地點、氣象參數、采樣斷面、感官現狀、周圍環境記錄清楚;必要時可以對證據收集過程進行同步錄像、錄音,保證監測報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環境檢測報告范文4
關鍵詞:環境空氣質量;自動連續監測系統;質量保證;異常數據
Abstract: the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method is countries are promoting air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s most the method used to city.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the form of abnormal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abnormal monitoring data, and put forward the judgment and processing metho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onitoring data, authenticity, reliability and integrit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Automatic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 Quality assurance; Abnormal data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前言
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在國內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為它不僅能獲得大量、連續、完整的基礎數據來及時反映環境空氣質量的動態變化,而且能夠預測空氣污染發展趨勢和加快應急事件的控制過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主要由中心站和分布在城市中的若干個符合布點要求的子站組成。子站由采樣單元、污染物監測單元、監測儀器校準單元、數據采集及處理單元、氣象單元等組成。任何分析儀器在長期連續工作中,都會因電路、光路、氣路的變化而產生零點漂移和跨度漂移,加上停電的干擾、氣候變化的影響、維護的情況等因素都會影響著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同時會產生大量的異常數據。根據不同情況,對這些異常數據的有效性進行判定,也是監測數據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
1、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構成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是由監測子站、中心計算機室、質量保證實驗室和系統支持實驗室等4部分組成(下圖)。
監測子站的主要任務:對環境空氣質量和氣象狀況進行連續自動監測:采集、處理和存儲監測數據:按中心計算機指令定時或隨時向中心計算機傳輸監測數據和設備工作狀態信息。
中心計算機室的主要任務:通過有線或無線通訊設備收集各字站的監測數據和設備工作狀態信息,并對所收取得監測數據進行判別、檢查和存儲:對采集的監測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對監測子站的監測儀器進行遠程診斷和校準。
質量保證實驗室的主要任務:對系統所用監測設備進行標定、校準和審核:對檢修后的儀器設備進行校準和主要技術指標的運行考核:制定和落實系統有關監測質量控制的措施。
系統支持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根據儀器設備的運行要求,對系統儀器設備進行日常保養、維修及時對發生故障的儀器設備進行檢修、更換。
圖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基本構成框圖
2、異常數據的判斷
2.1可預知的異常監測數據
對于儀器校準、維護、停電、儀器已知故障及排除故障期的數據、儀器重啟可視為可預知的異常監測數據,在數據統計處理過程中將其剔除。
2.2不可預知的異常監測數據
氣象變化、儀器性能不穩定、儀器突發故障、采樣系統、輔助設施的故障等諸多因素均能夠導致監測數據的突變。
(1)監測數據在零值附近(2ppb到一2ppb)波動,超過5小時;單個監測子站的某項污染物濃度值出現一個、數個極高值。應該有相應氣象、外界影響(如污染源出現、或位置處于污染源下風向)條件支持來判斷。
(2)監測數據小時值為負數小于一2ppb;監測數據小時值連續出現4個以上恒定值;監測數據小時值在某一數據附近波動,相對偏差小于5%,且持續時間超過5小時。
(3)某一子站的某項污染物監測數值離群明顯偏低;某一子站的某項污染物濃度變化趨勢與其他子站明顯不一致。
3、數據質量現狀
通過對空氣自動監測子站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到,每年實時監測的近萬個監測數據中存在0.95%一3.18%的異常數據。其中以負值形式存在的異常數據占38%左右,以零值附近波動形式存在的占30%左右,以在某一數據附近波動形式存在的占30%左右,數據突然升高形式存在的占2%左右。其中工作人員基本能夠對負值形式、突然升高形式的數據做為異常數據判斷并進行處理。但對于零值附近、某一數據附近波動的,甚至一直以某一固定值出現的數據,只要沒有超過二級標準,都沒有對監測數據進行判斷、作為異常數據剔除。
4、異常數據產生的原因分析
4.1氣路因素
采樣頭受到遮擋、污染或長時間沒有清洗,采樣管路堵塞或引風機的故障、閥板電磁閥不暢通等因素都可導致監測數值離群、較低、無變化。
4.2分析儀的因素
4.2.1 SO2分析儀
SO2分析儀的采樣管道和限流孔受到空氣中灰塵的阻塞,內置泵的泵膜受到灰塵污染,紫外燈或檢測器老化與損壞,光電元件受到灰塵污染等都能引起監測值的突變。
4.2.2 NO2分析儀
NO2分析儀的采樣管道和限流孔受到空氣中灰塵的阻塞,外置泵的泵膜受到灰塵污染,光電倍增管室正常工作范圍是0℃~3℃,儀器在使用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光電倍增管室溫度超出范圍的現象,在鉬爐的轉化效率低于96%時,會導致NO2監測數據偏低從而導致監測數據異常值。
4.2.3 PM10監測儀
采集氣路系統漏氣,導致監測結果偏低;流量計受阻,采樣流量達不到預設的16.7L/min,使監測值偏高;采樣濾膜帶斷裂,測量值會持續增大或恒定不變;走紙主動輪性能不穩定,用力不均,使紙帶邊緣撕破,濾紙帶偏移計數器,數據將會出現恒定不變值;當外界氣候突變,如下雨時空氣濕度較大,加熱管不能完全分離水份,導致潮濕空氣中的水份吸附在濾膜上,在測量周期內吸附在濾膜上的低沸點物質、水份隨溫度的不斷上升而揮發,會出現監測數值為負值或一直處于一個很低水平的監測結果。
4.3其他影響因素
(1)儀器與數據采集器的模擬輸出聯線松動會導致數據采集器顯示的監測數值與實際測量不符,工控機死機,會導致傳輸的數據為一恒定值。
(2)供電系統不穩定,斷電及斷電恢復后儀器預熱過程的監測值一般為離群、異常監測值。
5、異常數據的處理
對于異常數據應做到及時的判斷,查找異常數據產生的原因,并進行正確的數據處理,如在剔除異常數據后的其他正常數據滿足規范規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8小時,PM1012個小時)的數據小時數,可以直接剔除異常數據進行數據統計,同時參看相同功能區的其他子站的數據,在剔除異常數據后的其他正常數據不滿足規范規定的數據小時數可采用其他監測手段、或參看相同功能區的其他子站的數據。具體數據處理程序如下圖所示。
圖 數據處理流程圖
6、結束語
環境檢測報告范文5
1.1內部管理制度混亂
檢測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管理組織機構,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崗位責任制。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實現檢測全過程質量控制。建立有關管理制度,規范內部工作流程,細化檢測審核程序,防止因審核把關不嚴產生錯誤的檢測結果。推進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同時對于關鍵的檢測環節進行視頻保存,便于隨時查閱。有的檢測企業材料堆放混亂,混凝土試塊混淆,導致檢測結果錯誤;混凝土養護室溫濕度不滿足規范要求,混凝土養護不到位,強度檢測結果不具有代表性;檢測報告審核把關不嚴格,簽發出來的檢測報告存在明顯錯誤;人員培訓不到位,檢測經驗不足,難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1.2出具虛假檢測報告
有的檢測企業面對委托單位不合理要求時,不堅持原則,更改檢測參數、檢測結論等實質性內容,有的甚至未經檢測即出具檢測報告,為工程質量埋下了隱患。
1.3檢測方法錯誤
質量檢測應遵循科學的方法,當方法不當時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比如:在檢測鋼筋強度、混凝土強度時對檢測設備操作有誤;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時混凝土回彈布點數量、強度取值不滿足要求,混凝土碳化深度判定錯誤;檢測試件不滿足檢測標準要求,如玻璃幕墻“四性”檢測試件面積、跨度不滿足標準要求等。
1.4委托單位行為不規范
1)委托檢測參數不符合要求。施工質量驗收等規范對需復驗的項目、參數均有明確規定,但有的委托單位因為種種原因委托檢測參數偏少,不滿足規范要求。比如:抗震鋼筋的力學性能檢測未計算出超強比、強屈比及最大力下的伸長率等;結構膠復驗時,未檢測正拉粘結強度值;預應力標定時未檢測規范規定的參數等。
2)委托數量不滿足規范要求。委托單位片面地為了減少檢測費用,降低檢測數量,不滿足規范要求。比如: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時,梁、板構件鋼筋保護層厚度掃描數量不足;室內環境檢測房間數量不足;門窗“四性”檢測數量不足,未覆蓋平開、推拉等不同類型門窗;建筑保溫漿料同條件養護試塊檢測數量不足,未滿足GB50411-2007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關于每一個檢驗批不少于3組的規定等。
1.5檢測結論依據不充分檢測結論是檢測報告的核心內容,應建立在檢測標準、檢測數據等依據準確可靠的基礎之上。當依據不充分時,檢測結論也站不住腳。比如:房屋建筑結構安全性鑒定時,未對混凝土強度、鋼筋規格數量及強度等進行全面實測實量,僅根據施工單位提供的檢測報告就下鑒定結論;采用聲波透射法測量樁身完整性時,當測量樁長與實際樁長不一致時,未查明原因,即對全部樁身質量下結論;有的檢測依據為無效依據,選用了已作廢的或不是有關國家強制性規范指定的標準,如成品鋼筋的力學性能檢測、門窗四性檢測等。
2常見問題的形成原因
1)未形成公平競爭、合理有序的檢測市場。檢測企業惡性競爭,低價中標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檢測企業“入不敷出”,難以維持正常的檢測工作,無法保證檢測質量。受低價中標影響,管理正規的檢測企業成本相對較高,在惡性市場競爭環境中處于不利位置,反而無法將企業做大做強。
2)檢測企業誠信缺失。質量意識淡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略社會效益及社會責任,隨意更改檢測原始數據,降低了質量檢測的客觀公正性。
3)檢測企業自身質量控制能力有待提高。人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才戰略實施不到位,忽略人才的培養將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應用于建設工程,相應對檢測設備、檢測條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檢測設備、檢測條件跟不上技術發展的需要,企業質量控制能力必然會降低;管理手段落后,質量體系不健全,制約檢測企業質量水平提高。
4)質量責任落實不到位,違法成本低。我國現行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僅對來樣負責,當因檢測原因導致發生工程質量問題或事故時,檢測企業往往以僅對來樣負責為借口推脫責任,逃避處罰,客觀上導致少數不良企業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
5)建設、施工及監理等市場責任主體缺乏對質量檢測機構有效約束。質量檢測專業性強,種類較多,建設、施工及監理等單位對檢測企業內部管理程序、檢測要求及檢測報告內容等缺乏深入了解,僅關注檢測結論是否合格,難以對報告的準確、真實及有效性作出判斷,比如:檢測數量、檢測方法是否滿足規范要求;檢測儀器設備選用是否正確,是否已檢定合格;檢測企業確定的檢測依據是否正確等。
6)委托單位質量意識差,責任心不強。目前多數情況下由施工單位直接委托檢測單位,個別施工單位在選擇檢測單位時明示或暗示“要保證檢測結果合格”,客觀上讓虛假檢測報告有生存空間。檢測機構在工作性質上屬于中介機構,受委托單位委托開展檢測工作,如果因為檢測原因發生質量問題,最終受損害的還是委托單位。
3解決問題的辦法
1)加大執法力度,打擊虛假檢測報告。主管部門加強檢測行業日常監督管理,落實差別化管理原則,對質量控制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檢測企業加大監督力度,促使其加強管理,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真實性;重點關注明顯低于市場價中標的檢測項目,加大抽查頻率,強化見證取樣、實驗室檢測行為的監督檢查,杜絕虛假檢測報告。對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從重處罰,與企業資質和個人檢測資格審查掛鉤,并向社會通報處罰結果。
2)加強檢測企業動態管理,完善檢測企業的退出機制。強化企業資質動態管理,重點是取得檢測資格人員數量是否滿足要求,檢測設備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并處于檢定有效期內,是否已通過計量認證,檢測參數是否滿足檢測資質要求等。對動態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檢測企業應督促其整改,對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啟動退出程序,淘汰一批不符合條件的檢測企業,同時適當提高檢測資質門檻,從而起到提高檢測企業質量、減少檢測企業數量的效果,改變檢測市場“產能過剩”現狀,促進檢測行業健康發展。
3)完善檢測企業行業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檢測企業誠信評價體系,對檢測企業誠信進行量化評價,將評價結果作為有關單位選擇檢測企業的依據之一;推廣檢測報告二維碼防偽技術,防止偽造檢測報告;實行檢測過程遠程監控,防止不規范檢測行為發生,并對檢測數據自動采集、適時上傳,確保檢測數據的真實性;根據地區物價水平檢測項目指導價格,確定檢測最低價,防止低價競爭;探索改變委托檢測方式,由原來的施工單位委托改為由建設單位委托,降低委托單位對檢測結果的干擾,提高檢測質量。
4結語
環境檢測報告范文6
馬來西亞吉隆坡人民廣場項目T2環梁支撐和拆除工程位于馬來西亞吉隆坡JALANPUDU,原項目地下6層,層高3~4.5m不等,基坑深度約22m,周邊環境極其復雜,有市政主干道、地下雨污水等排水管、高檔公寓、學校、醫院、教堂、高架地鐵站等建筑物、構筑物或設施,且該些建筑物、構筑物或設施均在項目周邊100m范圍內(圖1)。本工程屬于爛尾樓拆除及加固再建工程,既要將部分原有建筑物進行有效加固或部分拆除再按照新圖紙要求施工基礎及上部結構,而原有建筑結構目前已放置23年之久。其中,停工前已完成的工程內容有:基坑支護工程、基礎樁基工程、B2層(負二層)以下結構工程(其中少部分已施工至GF層(±0.000m))。
2檢測的原因及目的
馬來西亞建筑施工一般遵從英標,其施工要求等與國內有較大區別,特別在項目前期施工準備階段與國內有很大區別,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施工準備階段需要完成對項目自身范圍內存在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其周邊的環境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檢測,在馬來西亞稱之為“破損檢測”。進行“破損檢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馬來西亞法律法規規定對私有財產實行嚴格保護,對因過錯而造成的私有財產損失或損壞,要求過錯方進行大額度的經濟賠償并承擔法律責任。2)在執行英標的國家,在新建或改擴建項目時,圖紙及規范要求總包方應在施工前對周邊建筑物或構筑物進行詳細的檢測評估。3)馬來西亞建筑與城市發展局建筑工業發展委員會(ConstructionIndustryDevelopmentBoard簡稱CIDB)要求檢測評估的單位要在CIDB的注冊并取得認證后方可開展“破損檢測”相關活動及出具檢測報告。4)開展檢測的測量人員需通過CIDB的考核取得建筑測量許可證后方可持證上崗。取得證書的測量師通過對建筑物或構筑物詳細的檢查和調查,應就該建筑物或構筑物的狀況和情況對客戶提出建議、評估、出具報告并對報告的真實性等負責,報告可作為后續法律糾紛或經濟損失認定的依據。本項目因周邊環境復雜加之要對原有建筑加固及拆除,勢必會對原有基坑支護等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周邊建筑物、構筑物或設施設備等,則本項目開展“破損檢測”的目的就是想通過第三方的權威檢測,真實評估原有工程本體及周邊建筑物、構筑物或設施設備等的質量及安全現狀,為后續施工提供有利證據,避免引起法律糾紛等。其次,通過本文的分析和探討,是我們掌握英標國家“破損檢測”的相關內容和方法,為后續工程積累一定的技術經驗。
3檢測范圍及內容
檢測范圍如表1所示。根據本項目特點,本次檢測共包含5方面內容。1)位移、沉降、變形、裂縫、滲水及漏水、鋼筋銹蝕以及所有明顯看見質量缺陷等內容。2)高度在2m范圍內且可使用裂縫寬度尺測量的裂縫(裂縫寬度分為4類:寬度小于1mm的細裂縫;1mm<裂縫寬度<3mm為中等裂縫;3mm<裂縫寬度<5mm為寬裂縫;超過5mm的裂縫為超寬裂縫)。3)所有長度超過1m及中等以上寬度的裂縫均會測量、拍照并記錄,并附說明。4)對裂縫長度及寬度超出界限,需要安裝裂縫監測器的區域要特別說明。5)如果有其他需要緊急處理或需要進一步調查的區域,需要重新制定檢測方案。
4檢測需要的工具及人員
主要工具有:帶變焦功能的數碼相機、望遠鏡、裂縫測量儀、50/30m卷尺、8/5m卷尺、水平儀、伸縮鏡、空鼓錘、手套、手電筒、安全帽及安全背心、筆記本及圓珠筆。
5檢測流程
由于破損檢測是對已建成建筑物或構筑物進行調查檢測,而在國外私有財產受到法律的保護,則在檢測時需征得財產所有者或相鄰財產和建筑物的管理者的同意,以獲取訪問權限后方可實施調查檢測,根據馬來西亞測量師學會要求,在獲取訪問權限時需向物業所有者詳細闡明檢測目的、檢測范圍/區域、檢查日期、持續時間、檢測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檢測聯系人的信息后方可開展相關調查檢測工作。調查檢測的流程為:環境調查→取得調查許可→實地調查檢測→現場記錄及拍照→整理及統計→出具檢測報告。
6檢測使用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檢測方法有“測量法”和觀察法,測量法一般用于裂縫、沉降、位移等可以借助儀器和設備得出具體數據的調查檢測;觀察法則一般用于脫落、鋼筋銹蝕、滲水漏水及其他無法或較難通過測量得出實際數據的問題和缺陷。但檢測的過程一般都是通過“觀察/測量→定義問題→找到問題答案”這個步驟實現破損檢測的目的。根據英國Gilingham出版社出版的《PocketSurveyingBuilding》及馬來西亞大學出版發行的《LearningBuildingDefectsviaVisualNovelApproach》書中敘述,破損檢測主要是授權專業測量機構通過發現原有建筑物、構筑物等存在的質量缺陷,來避免新建建筑物因施工而引起的索賠等事件的發生,經過馬來西亞皇家測量師學會統計,因新建建筑施工而引起糾紛或索賠大部分集中在裂縫、沉降、位移以及由此產生的滲漏、空鼓開裂、脫落等問題。所以,我們在進行破損檢測時,也主要對既有建筑物、構筑物等是否存在裂縫、位移、沉降、滲漏水、以及空鼓、開裂、脫落等質量問題或缺陷等進行調查檢測。為了更全面的了解周邊建筑物、構筑物的質量現狀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再調查檢測時應重點對屋面、樓地面、墻面、道路等進行調查檢測,以記錄和形成真實的質量缺陷報告,其中,各部位形成的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屋面其檢測主要針對裂縫、結構老化、裂縫引起的滲漏及產生的霉菌、屋面積水、屋面防水及保護層的老化破損等方面進行檢測并形成檢測報告。2)樓板及地面其檢測主要針對沉降、沉陷、起伏、傾斜和裂縫等所有因結構變形或外力造成的裂縫、起鼓、裝飾面層空鼓等質量缺陷問題進行檢測并形成檢測報告。3)墻體其主要針對滲水/滲漏,建筑物內形成的水漬,水痕,起泡以及因此而形成的風化、鹽沉積、鐘乳石及浸出或含鹽等問題進行檢測并形成檢測報告。4)周邊道路其主要針對路面因沉降、積水、重載等問題引起的面層斷裂、裂縫或引起其他附屬工程的破壞問題進行的檢測并形成檢測報告。5)原有建筑檢測由于本項目的特殊性,為老建筑拆除改造后再重新設計施工,則拆除原項目時,也須對其結構現狀等進行全數檢測,以提供有效參數給相關單位及人員做進一步設計或評估。
7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