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技術指導方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技術指導方案范文1
前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腸道病毒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或流行。
手足口病屬于中醫“溫病”中的“時疫”范疇,中醫藥在手足口病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中具有較好特色優勢。為此,在衛生部頒布的《腸道病毒(EV71)感染診療指南(2008版)》和《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版)》等防治技術方案基礎上,組織專家總結既往中醫藥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經驗,結合我省的手足口病發病特征與流行病學資料,特制定本指導方案,以供參考。
預 防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同時,根據兒童生活環境中是否有手足口病發生,以及與手足口病發病患兒接觸的密切程度,采取不同的中醫藥預防措施。
一、無手足口病發生的區域
(一)個人預防
1.做到“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
2.兒童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二)家庭和托幼機構等環境
1.居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2.兒童的衣被物品要勤洗曬;
3.對公共玩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二、有手足口病發生的區域
(一)個人預防
1.無密切接觸史者
①白6克、金銀花6克、生甘草3克,沸水200毫升沖泡,可加適量冰糖,代茶飲。
②生米仁10克、扁豆10克、綠豆10克,煮粥食用。
③佩帶中藥香囊
組成:藿香、艾葉、肉桂、山萘等各等量。
功效:芳香化濁辟穢,清熱利濕解毒。
制法:將處方中各味藥作潔凈處理,去除雜質,置入烘箱60攝氏度下干燥后,在潔凈區內將藥材混合粉碎至100目以上,有條件者粉碎至1000目(采用微粉粉碎法),將粉碎的藥粉包裝成4克/袋,再制成香囊袋劑。
用法:每人1個,每天佩帶胸前,晚上睡覺時放置枕邊。
④兒童中藥口腔噴霧法
組成:金銀花6克、貫眾6克、板藍根10克、白茅根10克、生甘草3克、薄荷3克。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化濕。
制法:貫眾、板藍根、白茅根、生甘草加水180毫升煮沸15分鐘,再加入組方中的金銀花、薄荷共同煮沸5分鐘,靜置取上清液(約150毫升)。灌至液體噴霧瓶或喉噴霧器(五官科用器材)中備用。
用法:兒童每天口腔噴霧1~2次。
2.有密切接觸史者
① 中藥煎服法
組成:金銀花6克、貫眾6克、藿香6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化濕。
制法:取貫眾、生甘草加水150毫升煮沸15分鐘,再加入組方中的金銀花、藿香煮沸5分鐘,靜置取上清液(約120毫升)。
用法:3~6歲兒童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6歲以上兒童每日2次,每次30~50毫升;3歲兒童以下酌減。
② 中成藥可任選一種服用。
雙黃連口服液1次5毫升,每日2~3次;
清開靈顆粒1次0.5包,每日2~3次;
清熱解毒顆粒1次0.5包,每日2~3次。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醫療機構門診、車站等集體環境預防
中藥熏香劑熏蒸法
方法一:濃縮液熏蒸法
組成:藿香、艾葉、菖蒲、佩蘭等中藥等量。
功效:芳香化濁辟穢,清熱利濕解毒。
制法:將上述中藥材放置提取罐內,加10倍量8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兩次,合并收集的回流液,回收乙醇,濃縮成含生藥1.0克/毫升的提取液。
用法:根據房間面積以1毫升/平方米濃度稀釋10倍后加入加濕器中霧化或加入器皿中直接加熱蒸發,每天1次,每次30分鐘,熏蒸時應盡量保持房間密閉。
方法二:中藥飲片煎煮熏蒸法
組成:藿香10克、艾葉10克、菖蒲10克、佩蘭10克。
功效:芳香化濁辟穢,清熱利濕解毒。
用法:每30平方米面積場所內,將上述中藥加水1000毫升,敞開于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鐘。
方法三:中藥焚熏法
藥物:艾條1支
用法:直接取艾條1支進行焚熏10~15分鐘。
治 療
手足口病屬于中醫“溫病”中的“時疫”范疇,時行疫毒經口鼻而入,與體內濕熱相互摶結,上熏口咽,外透肌膚,則見發熱,口舌皰疹、潰瘍,手掌、足底和臀部皰疹等癥;重癥者病情險惡,傳變迅速,邪毒熾盛,內陷厥陰,高熱、神昏、驚厥,甚則內閉外脫。
本病多屬實證、熱證,病位在肺、脾、心、肝,疾病按衛氣營血的規律傳變,因此宜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變證。治療根據辨證分型和辨病分期相結合的原則,分普通型(衛氣同病)、重型(氣營兩燔)、危重型(邪陷厥陰、內閉外脫)、恢復期(氣陰兩傷)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普通型(衛氣同病)
特點:本型處于疾病早期階段,全身癥狀不明顯,應注意皮疹、皰疹等體征,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臨床表現:發熱、微惡風、咽痛、咳嗽、流涕等;口內皰疹、潰瘍,手足掌心皰疹;舌紅,苔薄黃膩,脈浮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透邪。
方劑:銀翹散合甘露消毒丹加減。
基本方:銀花6~12克、連翹6~9克、薄荷3~6克、荊芥3~6克、淡竹葉6~12克、黃芩3~6克、藿香3~6克、滑石9~12克、焦山梔3~6克、板藍根6~9克、玄參6~9克、鮮蘆根15~30克(或干蘆根9~15克)等。
加減:高熱不退加生石膏9~12克;便秘加生大黃3~6克。
服法:每天水煎二汁,總量60~120毫升,多次少量溫服。
中成藥:可任選一種服用。
雙黃連口服液1次5毫升,每日2~3次;
清開靈顆粒1次0.5包,每日2~3次;
清熱解毒顆粒1次0.5包,每日2~3次;
抗病毒口服液1次5毫升,每日2~3次;
金蓮清熱顆粒1次0.5~1包,每日4次;
清熱靈顆粒1次0.5包,每日2~3次。
(二)重型(氣營兩燔)
特點:本型處于疾病發疹重癥階段,以持續高熱不退,皰疹密集為特征,是病情傳變的關鍵時刻。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手掌、足底、指趾、臀部丘疹、皰疹密集,皰漿混濁,根盤紅暈;口腔粘膜潰爛,咽痛拒食;舌紅絳,苔黃膩,脈細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營化濕。
方劑:清瘟敗毒飲加減。
基本方:黃連3~6克、黃芩6~9克、梔子6~9克、連翹6~9克、水牛角9~15克、玄參6~9克、紫草6~9克、大青葉6~9克、白茅根9~12克、鮮蘆根15~30克(或干蘆根9~15克)等。
服法:每天水煎二汁,總量60~120毫升,多次少量涼服。
加減:高熱持續不退加羚羊角粉0.3~0.6克,1日1~2次沖服;咳嗽劇烈,加杏仁6~9克、浙貝母6~9克。
中成藥:
牛黃清心丸1次1/2粒,溫水烊化,每日1~2次。
痰熱清注射液靜脈點滴。
(三)危重型
1.邪陷厥陰
特點:本證處于神經系統嚴重并發癥階段,死亡率高。
臨床表現:壯熱持續,皮疹密集而色紫黯,嗜睡或煩躁,易激惹,甚則神昏、抽搐等;舌絳紅,苔黃厚膩,脈細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醒腦開竅。
中成藥:
安宮牛黃丸1次1/4~1/2粒,溫水烊化,每日1~2次,用滴管滴入口腔或用胃管注入;羚羊角粉0.3~0.6克,用滴管滴入口腔或用胃管注入。
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等靜脈滴注。
2.內閉外脫
特點:本證處于呼吸循環衰竭等嚴重并發癥階段,死亡率高。
臨床表現:高熱、神昏,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紺、咯白色或粉紅色泡沫樣痰,多汗,四肢不溫;舌紫黯,脈微細數。
治法:醒神開竅,回陽救逆。
中成藥:
安宮牛黃丸1次1/4~1/2丸,溫水烊化,每日1~2次,用滴管滴入口腔或胃管;
參附注射液、參脈注射液靜脈滴注。
(四)恢復期(氣陰兩傷)
特點:本病處于疾病恢復階段。
臨床表現:熱退,手足皮膚、口咽部皰疹消退或未盡,神疲乏力,納差,口渴等;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
方劑:沙參麥冬湯加減。
基本方:北沙參6~9克、麥冬6~9克、玉竹6~9克、桑葉6~9克、扁豆6~9克、生米仁6~12克、茯苓6~9克、生甘草3~6克等。
中成藥:
生脈飲口服液1次5毫升,每日2次。
二、外治法
(一)口腔皰疹、潰瘍
任選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外用潰瘍散、青黛粉一種,吹敷口腔患處,每日3~4次。
(二)手足皰疹
六一散、青黛粉等選用一種,蒸餾水溶化后用消毒棉簽蘸此水涂患處,每天2~3次。
(三)發熱
清熱開塞露(院內制劑)一次1/2~1支,每天2~3次。
小兒清熱栓(院內制劑)一次1/2~1粒,每天2~3次。
調護
一、飲食調護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飲水。宜服用梨汁、甘蔗汁、西瓜汁、荸薺汁等,不宜食用牛、羊肉,辛辣及煎炸食物等。恢復期飲食宜易消化且富有營養,可用米仁、扁豆、紅棗等煮湯或熬粥食用。
二、起居調護
注意休息,做好隔離,衣被不宜過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高熱時可用溫水浸浴或擦身。
三、皮膚護理
勤洗手,剪短指甲,避免抓破水皰;身著棉質衣物,保持皮膚清潔。
技術指導方案范文2
【關鍵詞】小流域;河道治理;技術方案
0.前言
到目前為止,小流域河道治理問題已經困擾很多人,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還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其中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小流域河道治理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缺少資金維護和地方政府以及群眾的重視,有些地區可以將生活和生產中的廢水直接排放到小流域中去,這樣就會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使得河道喪失了提供水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功能,不斷加劇了小流域地區水土資源的惡化。
1小流域河道的特點以及問題分析
1.1 小流域河道特點分析
在小流域河道治理方面,主要的特點就是流域面積過于小,河道長度比較短,并且是坡降非常大,河道寬度變化非常大, 河床的穩定性也相對來說較差,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游蕩式的河道,如果情況嚴重,便會造成河道情況的惡化,這一方面主要是地形和地勢的原因,河道上游坡降非常大,同樣的,對河道的沖擊也非常大,尤其是體現在城鎮所在地的河段,在另外一方面,由于地質原因,上游河道可能是經過長時間的沖刷,很多河段都露出來或者是出現大塊石推擠的河道,抗沖刷的能力較強,下游的河道大部分為各種石推積層,甚至是有深層軟上層,抗沖刷能力也較差的。在另外一方面,水土流失和人為破壞的嚴重,并且水土流失的嚴重性也是目前被人們所關注的,只有國家投入到大量的資金,才能地搞好相應的水土保持工程,而在人為破壞上,主要是分為兩種,一種是意識的破壞,就是將河道內進行傾倒生活垃圾,在河道邊蓋房和侵占河道的情況,而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無意識的破壞,例如是低標準建設來阻水橋梁,建設堤壩但是卻沒有進行維護,這樣就會對河道造成嚴重的破壞。
1.2 小流域河道所存在的問題
第一,防洪標準設計不合理。很多的小流域河道相對來說比較狹窄,很容易造成河道的淤積,另外,在防洪堤壩設計上不夠合理,而且,防洪設施質量不過關,這樣就會使得防洪的穩定性非常令人擔憂。
第二,就是對于一些河道沖淤不夠平衡,在一些小流域河道的河床上比較狹窄,不但很容易受到地勢的影響,在河道的轉彎處,河岸的兩旁的淤泥推積比較嚴重,尤其是在凹岸上的沖刷顯得更為嚴重,在下游方面,河床沖刷非常嚴重,并且,河床的穩定性極差。
第三,在小流域河道處理方面,水土保持工作出現很大的問題,其中,在小流域河道綜合治理方面,水土流失的問題非常嚴峻,這是由于植被的亂砍,造成土地表面過于暴露,使得水土流失的問題更加嚴重,而且,一般來看,森林植被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如果一旦失去這種植被的保護,那么小流域河道的水土流失問題就是顯得更加嚴重。
2小流域河道治理的技術方案
2.1 防洪堤壩
在現階段來看,隨著我國河道治理防洪標準的要求完善,農田防洪一般是5年一遇的標準設計,村莊一般是能夠按照10年的標準進行設計,而城鎮是按照20年的標準進行設計的,但是,小流域河道治理都是利用同一條河道采用統一的防洪標準進行工程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并能夠進一步根據最近幾年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如果是近些年的暴雨發生概念大,成災的概念也是非常大的,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最后,在對于一些小流域河道治理方面要采用“截彎取直”的方法,從河道的坡降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另外,在進行工程的施工設計方面,在開工之前,我們就必須要依據所修建的地形特征做出相應的調整,參照施工設計的方案,切實制定出相應的效果圖,能夠讓整個的工程達到一種最為直觀的效果,
但是,我們也應該要知道,防洪堤壩可以作為小流域河道治理的主要建筑物,可以按照相應的河道防洪減災進行科學設計,并能夠符合施工的要求,在實際的工程運行中可以注意在當地的實際情況,密切結合兩岸的高程進行考慮,其中就包括是考慮到河床被降一級河床的寬度等方面進行經濟的比較,或者是可以盡量 降低提拔自身的高度,同時還必須要防洪堤壩的坡浪的爬高和安全超高,并依據河床的坡降來進行確定。
2.2 人工濕地的建設
人工濕地是當前人工建設和監督控制的相類似的濕地類型,通過利用自然生態環境來建設生物和物理化學等三個方面的協作能力,從而能夠實現對我國區域污水進行凈化的新型生態工藝,而且,這種人工濕地可以在改善當地的水質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可以利用濕地改善區域水質,如果是污水可以直接或者是間接排放到洼地中,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濕地的形成,構建一種良好的天然污水凈化工程。
3 加強小流域河道治理技術的選擇
3.1 河道的清淤工作
針對小流域河道治理上有很多的淤泥,其中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想辦法清除淤泥和將河道中較為狹窄的位置進行合理地拓寬,但是,這種方法做起來卻并不容易。一方面,設計人員一定要能夠進行現場的實地考察,對河道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切記不能紙上談兵,否則,這就很容易出現各種錯誤,另外,在河道清淤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建筑和居民的分布情況,也不能影響居民的人身安全,在不同的河道可能會有不同的問題,例如,在河道清淤過程中遇到名勝古跡,就一定要想盡辦法進行保留,并利用其它辦法進行完成相應的工作。對于各種的清淤方案一定要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并拿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方案進行清淤和改道。
3.2 加強河道兩岸的護岸工程
在山區的河道中一般是有土質、巖石等類別的石塊,但是其抗沖刷能力較差,并不能完全滿足其要求,為此,在對于河道的抗沖刷能力處理方面,就一定要能夠根據河道流速,切實采用沖刷公式進行計算沖刷深度,并能夠將基礎填在沖刷線以下,這樣就能很好地滿足沖刷線的要求,但是,這種方法不劃算,只能采用護腳的方案進行施工,而且,護腳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目前最為有效地方法就是靈活地運用石頭來進行填補,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適應地基變形,其抗沖刷能力也就夠強,不單單能夠保護地基,塊石不會被沖走,才能更好地為水生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在另外一方面,可以在合適的地方修建堤壩,使得水面上能夠構成一定的長度,這樣就能夠盡量避免枯水期河床出現異常的現象,確保河床的穩定性。
4結語
簡而言之,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小流域河道綜合治理的效果,這就必須要分析出當前小流域河道所存在的問題,針對上述的問題,才能找到符合實際的解決辦法,共同促進小流域河道綜合治理工作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鳳愛. 淺談城鎮河道治理與水土保持[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0(04):10-23
[2] 仵燕,姬傳華,徐廣軍. 淺談河道治理中的環境保護[J]. 現代農業. 2010(12):47-52
[3] 王潤寧,梁海東. 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淺議[J]. 地下水. 2011(06):4-16
技術指導方案范文3
【關鍵詞】隧道;塌方;處治;技術
一、工程概況
1.項目簡介
米溪梁隧道位于安康至陜川界高速公路,地處南秦嶺北大巴山區,隧道起訖樁號左線ZK238+655-ZK246+575,長度7920米,右線YK238+640-YK246+576,長度7936米,設計為分離式隧道,洞室凈空2―10.25×5.0m,左右線均采用單井送排式通風,1號斜井位于YK242+100,斜井長度1120.94米,2號斜井位于YK244+300(ZK244+315),斜井長度1033.99米。
2.工程地質
隧道跨越大米溪梁主峰,地勢陡峭、巖石節理裂隙發育、地質構造復雜,表現形式呈多樣性,主要構造形式斷裂、褶皺、節理及片理等;地下水豐富,圍巖變化極其頻繁,主要以砂質板巖、炭質硅質巖夾煤層及炭質板巖為主。
3.塌方情況
米溪梁隧道左線開挖至ZK243+380,距離與斜井交叉(ZK244+284)904米,右線施工掌子面為YK243+460,距離與斜井交叉處(YK244+300)840米時,2號斜井與左線交叉處突然出現較大塌方,樁號ZK244+260-ZK244+300長度約40m,可視塌方量約4000m3,致使左線開挖掘進中斷。隧道由大里程向小里程方向開挖掘進,此塌方段原設計為Ⅲ級圍巖支護,10cm厚C20噴射混凝土、間距1.2m×1.2m錨桿掛網支護、二襯厚35cm。
二、塌方原因分析
1.米溪梁隧道2號斜井與左線交叉處為丁字口段,圍巖為強風化炭質板巖,節理裂隙特別發育,巖體呈薄碎片狀,遇水軟化,強度和穩定性極差。為使斜井進入左線主洞早日開始掘進,加快主洞掘進進度,特將原設計YK244+244.67施工通道調整到YK244+270.99,調整后與左線交叉處未采取加強措施。
2.ZK244+300-ZK244+320段施工時曾出現過塌方,由Ⅲ級支護變為Ⅴ級支護形式,因米溪梁隧道為安川高速公路關鍵控制性工程,工期的安排將直接影響整體通車目標,為加快施工進度,當施工到ZK244+300-ZK244+260時經現場分析圍巖勉強可按照Ⅲ級圍巖進行支護。
3.2號斜井打通進入主洞施工后,同時有四個掌子面在開挖支護,施工車輛及施工工序相互影響制約,二次襯砌施工一時間難以開工,致使二襯施工嚴重滯后。
三、塌方處理方案
1.在ZK244+240-ZK244+260、ZK244+300-ZK244+320段采用I20a工字鋼、間距75cm作為臨時支撐,徑向采用φ50×5注漿小導管、長度5m、間距@=1.0m×1.0m 注漿加固,防止塌方向兩頭繼續蔓延,施作二襯時拆除臨時支撐,禁止未支撐處理前清除塌方,塌方體左洞2個掌子面和施工橫洞1個掌子面采用厚度30cmC20噴射混凝土進行封閉。ZK244+260-ZK244+300塌方段處理:采用臺階法開挖,上臺階底部增設間距40cm 的I20a型鋼臨時仰拱封閉成環,并噴射10cm 厚C20混凝土,開挖下臺階時拆除;超前支護采用雙層φ50×5注漿(加5%水玻璃)小導管、長度5m、搭接長度不小于2m,其中100-200小導管直接起到棚護作用, 45°小導管主要起到加固松散坍塌體使之形成5m厚的注漿固結圈,使圍巖具備自穩能力,同時密布的小導管又可防止碎屑坍碴體從管間縫中涌出而引起新的塌方,水泥漿液加入水玻璃后由于水玻璃與水泥漿發生化學反應,其生成物填充圍巖裂隙并起膠粘作用,提高圍巖的密實程度,從而提高拱頂部位的承載能力;鋼支撐采用I20a型鋼,間距為40cm,型鋼連接采用16mm×150mm×500mm鋼板,環向間距1m,C20噴射混凝土厚度26cm;徑向1800范圍采用5m長φ50×5注漿小導管注漿加固,間距@=1.5m×0.5m,導管與鋼拱架焊接牢固;因塌方體高度不明,開挖后洞室變形及結構承載力不能較為準確的計算,為防止變形過大造成初支結構侵入襯砌凈空,根據數據分析及施工經驗在開挖中預留40cm的下沉量,即擴大開挖斷面40cm,待支護基本穩定后施作60cm厚的鋼筋混凝土二襯;在塌腔段預埋注漿管,采用泵送水泥砂漿對塌腔進行填充。
2.YK244+345-YK244+255段與左線塌方相鄰,圍巖也較破碎,送排風通道又跨過其頂部,該段采用徑向φ50×5注漿小導管加固,導管長度5m、間距@=1.5m×1.5m;同時二襯采用50cm厚的鋼筋混凝土。
3.由于排風通道跨過右洞至左洞、且左洞拱頂有洞室(送風道位于ZK244+255、排風道位于ZK244+315),左洞ZK244+300-ZK244+320段施工時出現塌方已變更按V級圍巖支護、ZK244+320-ZK244+330段已按照Ⅲ級圍巖支護,送排風通道還未施工,加強方案為:a、左洞ZK244+320-330段10m、送排風通道與左洞丁字交叉處各15m,徑向采用φ50×5注漿小導管、長度5m、間距@=1.5m×1.5m加強支護。b、將ZK244+240-260、ZK244+320-330段二次襯砌變更為厚度35cm的鋼筋混凝土。
4.用于2號斜井與左洞交叉處塌方阻斷了左洞交通,為保證工期、同時保證施工安全,將原人行橫洞從ZK243+690調整至ZK243+780,并按車行橫洞斷面標準擴挖,與左右洞交叉處各加強支護10m,按照Ⅳ級圍巖車行橫洞施工,其余按照Ⅲ級圍巖車行橫洞施工。
5.YK244+270.99右洞至左洞施工橫洞處理:右洞至左洞施工橫洞對左線塌方處理、洞身應力分布影響大,且ZK243+780處人行橫洞已按照車行橫洞斷面標準擴挖,保證了塌方處理工程中的左洞交通,施工橫洞與左線交叉處設1.5m厚漿砌片石擋墻,墻后原有塌落渣體保持不動,采用棄渣回填至拱頂處采用袋裝砂回填,回填時布設φ50×5注漿小導管,間距@=1.5m×1.5m,回填后注漿至密實;待左洞處理完畢,右洞與施工橫洞交叉處二次襯砌施作前,在施工橫洞洞口處設置1.5m厚漿砌片石擋墻。
四、塌方處理方案小結
1.施工順序及工藝流程
封閉塌方體掌子面加固塌方相鄰兩頭段落施作超前小導管注水泥水玻璃漿液加固開挖(清理塌方體及破損的初期支護)施作初期支護徑向小導管注漿加固防水施作二襯
2.施工方案上保證了塌方處理的安全
在清理塌方體之前,先對掌子面正面用C20噴射混凝土覆蓋,以防止掌子面松弛,提高掌子面的自穩能力,還可以通過目視噴射混凝土表面是否有龜裂發生,從而獲得有無崩塌發生的信息;對塌方兩頭段落采用臨時I20工字鋼彎制成弧形緊貼初期支護表面拱圈安裝,無法緊貼處在工字鋼支撐與初期支護拱圈之間的空隙中插入木楔頂緊,徑向注雙液漿加固,防止塌方向兩頭繼續蔓延。施作雙層超前注漿小導管,小導管環向間距40cm,上下層分梅花形布設,上層小導管沿隧道縱向開挖輪廓線向外以100-200、下層向外以450的外插角鉆孔,將小導管打入地層,通過注漿加固,對掌子面斜上方塌方體圍巖進行改善,形成傘狀承載拱,保證掌子面的穩定,保護隧道的掘進。在開挖后立即施作鋼拱架及噴錨支護體系,充分調動加固后的圍巖的承載能力,使初期支護與注漿加固的塌方體形成整體支護結構,并建立科學的監測體系,監測支護體系的變形,判斷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及時反饋設計與施工;
五、幾點體會
1.盡量搞清楚塌方處的地質條件、塌方規模和塌方過程,塌方一旦出現應馬上處理,分析情況,找到原因后應對未塌方段進行加固處理,防止繼續發展。
2.施工技術人員要認真學習處理方案,充分領會設計意圖,保證設計意圖得到真正實現。
3.要求業務能力強,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指導施工,根據實際處理情況及監控量測反饋信息及時總結匯報,以備調整處理方案,最終達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符合客觀實際的處理方案。
4.右洞至左洞施工橫洞采用棄渣回填至拱頂處采用袋裝砂回填并且對渣體進行了注漿,橫洞密封后,影響了左線施工通風,導致后期隧道左線施工時洞內排風不暢,只有通過增多、增大排風設施才能保證洞內空氣質量。在左線風道未施工前或隧道未貫通前應在施工橫洞處預留通風道,待施作二襯前將此通道封堵。
技術指導方案范文4
關鍵詞: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控制方案
一、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工藝
(一)管道開料加工工藝。管件的開料加工是一種定尺切割加工方法。開料加工的方式主要有機械式開料加工、液壓式開料加工以及電氣式開料加工。機械式開料加工是通過輪帶傳動進行開料加工的方式,但由于其加工工藝粗糙,已經不被現代的管件市場所接受。液壓式開料加工是以液壓缸驅動連桿,連桿與活塞相連接,連桿與活塞同時運動帶動刀具對工件進行切割。現在采用最多的開料加工方式是電氣式開料加工,以異步電機作為驅動系統,將切割刀具連接到異步電機的轉軸上,由異步電機轉動帶動刀具旋轉,再通過其他機構的輔助,實現對加工管件的切割[1]。
(二)管道管端成型工藝。將成型模具置于關鍵的端口,根據需要對端口進行加工,改變其形狀是管端成型工藝的原理。管端成型工藝方法主要有機械沖壓式、管端偏心回轉式和NC工作機驅動成型模具式等幾種。機械沖壓式成型通過對管端沖壓而使端口形狀發生改變的成型方法。管端偏心回轉式成型主要用于管端成型加工的初始階段。NC工作機驅動成型模具式成型是應用半球形成型模具在管件沿軸心進行轉動時進行移動,進行管件端口加工來改變端口形狀。
(三)管道彎管成型工藝。彎管成型工藝是借助彎曲模具對管件進行一定角度的彎曲,對同一管件進行多次彎曲后而形成一定的形狀,是管道一體化數控成型的核心工藝。目前,三維彎曲成型是應用最廣泛的管件成型工藝,其加工方式是管件在模具的作用下發生一定程度的彎曲,輾壓式加工和拉式加工是最主要的兩種加工方式。輾壓式加工是事先將管件和模具裝置固定,利用輥輪圍繞彎曲模具的滾動進行管件彎曲加工。而拉式加工是靠彎曲模具拖動管件進行彎曲[2]。
(四)卸料工藝。在管件成型加工完成后,將產品從設備上人工卸下,然后進行分料懸掛彎管件,是管道開料加工工藝中的卸料工序。為了提高卸料的效率,開始采用機械手卸料,其原理是在伺服電機的驅動下,通過滾珠絲桿將完成工件平穩地卸下取出。憑借其精確的自動卸料功能,機械手卸料得到了更多的應用。
二、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的控制方案
管件數控成型加工是以開料加工、管端成型和彎管成型等加工工藝為主,精確控制好每個加工程序的過程。該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需要對其進行準確的處理,以提高整個加工系統的工作效率。建立一套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的控制方案,能夠做到對各項加工工藝的控制和轉換。結合管道的一體化數控成型工藝,需要對整個管道數控加工的控制結構進行設計,得出一個完備的方案。
建立以伺服系統為核心部分的控制系統,將其作為整個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系統的控制核心。以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工藝作為控制對象,準確的接受指令信號,自動完成對管件的加工。結合管件數控加工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對伺服控制系統進行合理的設計。伺服控制系統的主要構成包括氣動伺服控制、電液伺服控制和機電伺服控制系統。管件一體化加工大多選擇機電伺服系統,以交流電機作為執行機構,數控成型加工控制的精確度會大幅度提高。伺服控制結構主要采用半閉環的控制方式,是針對于管件一體化加工整體機械性和傳動精度較高特性的設計。
根據管件一體化加工工藝的分析,有如下特點:一,控制系統應該具有可靠性高和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二,具備自動精確檢測的控制系統,符合管件加工工藝對精度的要求;三,操作簡單,執行人員可以很容易選擇需要的管件加工方式,并能夠及時得到管件加工的工藝參數;四,系統進行改造和升級更加簡單快捷,做到實時通訊,便于參數的更改。對管道數控加工控制的一體化設計,實現了控制加工系統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大幅度節約了成本。通過對管件加工工藝條件、要求以及成本問題綜合考慮,設計了以交流伺服控制系統為主體的控制方案。
結論:數控加工工藝成為了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的核心內容,確定了以交流伺服控制系統為主體數控加工的控制方案設計,加速提高了數控加工工藝的完善和進步。高速化、高精度化、加工過程復合化將成為未來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技術的發展目標。應用多媒體技術,智能化控制,是未來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技術的發展方向。管道一體化數控加工工藝將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
參考文獻:
技術指導方案范文5
關鍵詞 氨制冷 壓力管道 檢驗技術
一、 氨制冷壓力管道結構和技術性能
1結構特點
金安橋水電站氨制冷壓力管道系統主要由-2℃氨制冷系統;-10℃氨制冷系統;-20℃氨制冷系統組成。以上三個系統選用主要設備有螺桿壓縮機組、高效臥式冷凝器、貯氨器、低壓循環桶、屏蔽氨泵、冷風機、集油器、緊急泄氨器、高效蒸發器等組成。氨制冷壓力管道主要由安全管道、熱氨管道、吸氣管道、液體管道、油管道、平衡管道、放空管道、排液管道等組成。各類管道的結構特點如下:
安全管道:采用Φ38×3.0無縫鋼管。連接各臺設備的安全閥出口形成安全管道。最后排至大氣,始終處在無壓力狀態,可不列入壓力管道檢驗范圍。
熱氨管道:采用Φ159×4.5無縫鋼管。由螺桿壓縮機排氣口接至排氣總母管。采用Φ377×9.0無縫鋼管。另一路采用Φ76×3.5無縫鋼管。
吸氣管道:采用Φ219×6無縫鋼管。連接凝凍機、高效臥式蒸發器、低壓循環桶至螺桿壓縮機入口。
液體管道:采用Φ89×4.0無縫鋼管。連接凝凍機、低壓循環桶、屏蔽氨泵、貯氨器。
油管道:采用Φ18×2.0無縫鋼管。連接冷凝器、蒸發器、集油器等設備的管道。因為工稱直徑
平衡管道:采用Φ57×3.5無縫鋼管。連接幾臺低壓循環桶的平衡管道。
放空管道:采用Φ18×2.0無縫鋼管。主要連接貯氨器、低壓集油器等設備。因為工稱直徑
排液管道:采用Φ57×3.5無縫鋼。連結氣液調節站、排液桶、低壓循環桶,中間冷卻器的管道。
2介質特性
制冷系統采用R717,即氨為制冷劑。氨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中壓中溫制冷劑。氨的凝固溫度為-77.7℃,標準蒸發溫度-33.3℃,在常溫下冷凝壓力一般為1.1~1.3MPa。氨有較強的毒性和可燃性,若以容器計,當空氣中氨的含量達到0.5%~0.6%,人在其中停留三十分鐘即
可中毒;達到11%~13%時即可點燃,達到16%時遇見明火就會爆炸。
3氨制冷壓力管道技術性能
設計壓力:2.5Mpa
最高工作壓力:1.85Mpa
工作溫度:50℃
工業管道GC2級。
二、 氨制冷壓力管道的安裝要求
1管道材料:氨系統管道一律采用無縫鋼管GB8163-1999,牌號20#。
2管道上使用的管件、彎頭、法蘭、閥門均采用取得制造資格證的廠家供貨。
3管道的焊接:應首先制定焊接工藝,本工程氨系統壓力管道的焊接采用氬弧焊材底,手工電弧蓋面的焊接工藝。
4焊接檢查:包括焊前檢驗、焊接中間檢查,焊后檢查。
5壓力管道的無損探傷要求,根據《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驗收規范》和《在用工業管道定期檢驗規程》應對管道焊縫進行抽樣射線探傷檢驗,抽查比例10%。合格標準為JB/T4703.01-2005《無損探傷》-Ⅲ級的合格。
6系統排污、氣密試驗、抽真空和氨試漏。
7系統充氨。
三、 氨制冷壓力管道可能出現問題分析
1氨制冷壓力管道安裝中返修過的焊接接頭和安裝時固定口的焊接接頭;
2屏蔽氨泵,螺桿壓縮機進出口第一道焊接接頭和相近的焊接接頭;
3在焊接后產生的錯邊、咬邊嚴重超標的焊接接頭;
4使用中發生氨泄漏部位附近的焊接接頭;
5表面檢測時發現裂紋的焊接接頭;
6支吊架損壞部位附近的管道焊接接頭;
7安全保護裝置出現問題。
四、 氨制冷壓力管道全面檢驗方案
1檢驗目的
為了保障壓力管道安全運行,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加強工業管道的施工質量,確保工業管道的安全運行。
2檢驗依據
GB50316-2000《工業金屬管道設計規范》;GB50235-97《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6-98《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160《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承壓設備無損檢測》JB/T4730-2005;
五、 檢驗技術方案
1原始資料審查
(1)壓力管道設計單位資質、設計圖紙、安裝施工圖及有關計算書等;
(2)壓力管道安裝單位資質、竣工驗收資料包括安裝竣工資料、材料檢驗等
(3)管道組成件,管道支承件的質量證明文件;
(4)檢查運行記錄、開停記錄、工業管道修理改造報告、管道故障處理記錄、工業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工業管道管理臺帳等;
2管道使用單位先期準備工作
(1)對管道彎頭、三通、變徑管、焊口兩
側搭設架子,拆除保溫(具置與檢驗員商定);
(2)對埋地管段選擇性挖開檢驗;
(3)提出不允許打磨的檢驗范圍;
(4)在檢驗范圍內就近提供電源;
3檢驗所需設備
(1)泄漏檢測儀;
(2)五倍放大鏡;
(3)焊縫檢驗尺、鋼直尺;
(4)接地電阻檢測儀;
(5)超聲波探傷儀;
(6)外徑千分尺;
六、 結束語
技術指導方案范文6
市教育局:
按照教育局《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部署,我校制定了《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并于7 月16日進行了自查工作,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校教學區為五層樓,辦公區為四層樓,室內活動區為七層樓。
1、現在消防栓12個,有水帶噴槍20個(缺4 個)。
2、滅火器各樓層2個。
3、安全出口,緊急疏散出口標志全,位置準確。
4、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疏散通道無封堵,占用鎖閉情況。
5、疏散通道、樓梯、安全出口,公共區域外窗均沒設置鐵柵欄、護欄。
二、存在問題
1、各樓層均無防火隔離門。
2、應急照燈數量不足。
3、無室外疏散樓梯。
三、整改情況
1、8月19日前我校將完成應急照明燈的安裝,并進一步完善消防器材,保證數量充足,位置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