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計劃生育的危害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計劃生育的危害性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計劃生育的危害性范文1

關鍵詞:非法 鑒定性別 入罪

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B超等影像醫學的開展和普及,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走高,并且越來越嚴重。1990年以后,嬰兒出生性別比繼續升高,已經高達117以上,大大超出正常值106,而且迄今未見有下降的趨勢,人口出生性別比的嚴重失衡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以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情況為基準,中國0歲-15歲之間的男性總人口與同年齡段的女性總人口相比,大約多出1883萬人。2010年后,這些人群開始逐漸進入婚齡,男女婚齡人口的比例失衡問題將會凸顯:農村成年男性中的某些困難人群會遭遇嚴重的“娶妻難”,買賣婚姻現象會加劇,婚外會增多,家庭穩定性也會受到沖擊,并可能產生男性勞動力就業積壓、老齡化問題加劇和社會保障負擔加重等社會經濟問題,社會不安定因素也會因此增加。違法使用B超或其它方法進行產前性別鑒別及選擇性別的人工流產是推動出生人口性別比上升最主要的因素,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是導致目前男女比例失調的罪魁禍首。效幾十年來,經過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利用行政執法手段打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收效甚微,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行為甚至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可以說已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甚至危及中華民族的存亡,只有增設“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才能有效打擊此類違法犯罪,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

1.增設“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的必要性

(1)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是導致我國出生嬰兒性別比嚴重失調的直接因之一,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所謂出生嬰兒性別比,是指每出生百名女嬰相對的出生男嬰數,它是衡量男女兩性人口是否均衡的重要標志。例如,如果某年的出生性別比為105,則表明在該年出生總人口中,每出生100名女嬰相對應的男嬰出生數為105。1955年10月,聯合國在其出版的《用于總體估計的基本數據質量鑒定方法》(手冊II)(Methods of Alppraisal of Quality of Basic Data for Population Estimates,Manual II)認為:“出生性別比偏向于男性。一般來說,每出生100名女嬰,其男嬰出生數置于102~107之間。”從此,出生性別比值下限不低于102、上限不超過107的值域一直被國際社會公認為通常理論值,其他值域則被視為異常。我國的出生嬰兒性別比不僅已經嚴重背離國際公認的標準,而且有繼續升高的跡象。從全國的平均值域看,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8.5,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上升到111.3,而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則已達到116.9,超出國際公認的正常范圍約10個百分點。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情況看,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表明,全國只有和新疆屬于正常范圍,其余省、自治區、直轄市均超出正常范圍,其中最高的海南和廣東,分別達到135.6和130.3。出生嬰兒性別比長期偏高必然造成婚姻年齡段男女兩性人口的比例失調。出生嬰兒性別比越高,婚姻年齡段的男性人口就越“富余”,從而出現男性婚姻競爭加劇,不僅會導致拐賣、收買婦女、兒童等違法犯罪現象的多發,影響家庭穩定,而且也會危害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孕期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導致相當數量的女性胎兒被人為終止妊娠,是出生嬰兒性別比升高的直接原因之一。在我國,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養子防老”的傳統觀念很難在短期內消除。正因如此,孕期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在一些地區屢禁不止,許多孕婦或自愿或被迫在孕期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對女性胎兒終此妊娠,從而人為造成了出生嬰兒性別比的嚴重失調。

(2)增設“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是嚴密刑事法網的現實需要。

早在1986年9月19日,衛生部、國家計生委就曾經聯合轉發了北京市計生委、衛生局《關于不得任意進行胎兒性別預測的通知》;1989年5月,衛生部又專門下發了《關于嚴禁用醫療技術鑒別胎兒性別和濫用人工授精技術的緊急通知》;1993年4月15日衛生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再次下發了《關于重申嚴禁進行胎兒性別預測的通知》。在短短的六、七年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連續下發了三個通知,足見當時非法鑒定胎兒性別這種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根據打擊犯罪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于1993年11月12日出臺了《關于依法嚴懲破壞計劃生育犯罪活動的通知》,明確規定“無業人員、個體行醫人員等結伙……擅自為他人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導致多個胎兒引產,破壞計劃生育工作,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以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規定對有效打擊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違法犯罪行為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不僅如此,199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嚴禁胎兒性別鑒定。該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嚴禁采用技術手段對胎兒進行性別鑒定,但醫學上確有需要的除外”。但隨著97刑法的修訂施行,對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再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定罪處罰顯然已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而修訂刑法又沒有相應的條文可資適用,因此,盡管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三十五條再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嚴禁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嚴禁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但由于97刑法在立法上的疏漏或歧義,實踐中引發了對此類行為罪與非罪的激烈爭論。

有人認為,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的有關規定,對非法鑒定胎兒性別這種行為可以非法行醫罪定罪處罰,但毋庸置疑,這種做法有二大缺陷:第一,鑒定胎兒性別是否屬于“行醫”?對“行醫”的通常理解,是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而根據1994年9月1日施行的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八條的解釋,“診療活動”是“指通過各種檢查,使用藥物、器械及手術等方法,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生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活動”。顯然,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是一種與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無關的活動,因此,將非法鑒定胎兒性別認定為“非法行醫”難免有些牽強附會。第二,即便鑒定胎兒性別屬于“行醫”,由于非法行醫罪的主體僅限于“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因此,對有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則無法以非法行醫罪定罪處罰。事實上,許多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是由醫療衛生單位的醫生實施的,有關主管部門的通知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如,1989年5月9日衛生部在《關于嚴禁用醫療技術鑒定胎兒性別和濫用人工授精技術的緊急通知》中指出:“醫生利用醫療技術進行這方面工作,嚴重違背醫學道德”。1993年4月15日衛生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重申嚴禁進行胎兒性別預測的通知》主要也是針對醫療衛生單位的醫生的,指出“個別單位對胎兒性別進行預測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因此,即便將鑒定胎兒性別納入“行醫”的范圍,按照現行刑法關于非法行醫罪的主體要件,仍將有相當一部分非法鑒定胎兒的行為得不到刑事追究。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而現行刑法對此類行為又缺乏有效的調整,因此有必要增設專門的罪名。

2.“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的概念和特征

筆者認為,“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的概念可以作如下表述:“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情節嚴重的行為。它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構成特征:

(1)“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無論其是否具有醫生執業資格,均可構成本罪的主體。考慮到實踐中非法為他人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人主要是自然人,有關醫療保健單位以單位的名義非法為他人鑒定胎兒性別的情形極其罕見,因此,本罪可不規定單位犯罪。

(2)“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為他人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情節嚴重的行為。

第一,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行為,這里的“國家規定”主要是指《母嬰保健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關于嚴禁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的規定。

第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是相對于“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而言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對懷疑胎兒可能為伴性遺傳病,需要進行性別鑒定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進行鑒定”。因此,除“懷疑胎兒可能為伴性遺傳病,需要進行性別鑒定”外,其他任何形式的胎兒性別鑒定均屬于“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對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衛生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關于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2003年1月1日起實施)中規定了嚴格的程序:(1)實施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的機構必須是經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保健機構,其他任何機構不得進行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更不得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2)經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保健機構在實施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時,應當由實施機構三人以上的專家組集體審核。筆者認為,國家有關主管部門之所以嚴格規范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程序,其目的正是為了防止某些醫療保健人員假借醫學需要之名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

第三,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只有情節嚴重,才能以犯罪論處。單純的鑒定胎兒性別并沒有多大的的社會危害性,如,一醫生為孕婦鑒定了胎兒性別,但該孕婦毫無“重男輕女”的思想,只是想預先知道胎兒的性別,而且在知道胎兒性別是女性后也沒有人工終止妊娠,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是違法的,但沒有產生實質的社會危害,屬于情節顯著輕微,不應當以犯罪論處。然而,鑒定胎兒性別一旦與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相結合,就必然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我國的出生嬰兒性別比之所以大大高于國際公認的正常范圍,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在鑒定胎兒性別后進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正如1989年5月9日衛生部在《關于嚴禁用醫療技術鑒定胎兒性別和濫用人工授精技術的緊急通知》中所指出的:“我國某些地區重男輕女的封建習俗仍十分嚴重,許多孕婦求助于醫療技術鑒別胎兒性別,致使大量女性胎兒被人工流產,造成男女比例失調”。因此,判斷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是否“情節嚴重”,主要應當結合事后孕婦是否進行了人工終止妊娠手術加以認定。根據我國當前出生嬰兒性別比男高女低的實際情況,本罪的的“情節嚴重”主要指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后導致女性胎兒被人工終止妊娠的情形。對導致多名女性胎兒被人工終止妊娠的,可作為本罪的特別嚴重情節。

(3)“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如前所述,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的危害后果通常通過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表現出來,因此,本罪的故意內容可分二個層次。第一,行為人對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行為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鑒定行為是違法的仍刻意為之;第二,行為人對孕婦事后進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心理態度則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

(4)“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鑒于構成本罪主體的主要是醫療保健機構的醫務人員以及非法行醫人員,因此,可以將本罪歸入現行刑法“危害社會公共衛生罪”一節。

計劃生育的危害性范文2

關鍵詞:事實重婚;重婚罪;以夫妻名義同居;事實婚姻

一、事實重婚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1、嚴重社會危害性的含義

我國《刑法》將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引入犯罪概念之中,目的在于揭示犯罪的實質。理解“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可以從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分析:第一,從內涵方面看,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就是指某行為對法益的侵害或威脅。第二,從外延方面看,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指全面地統一客觀方面和主觀方面,既強調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也不能夠忽視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

2、嚴重社會危害性的體現

在實踐中,可以考慮以下因素界定嚴重的社會危害性:(1)具備這種社會危害性的只能是行為而不能是單純的思想活動。(2)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必須是法律所保護的,或者是具有重要意義的。(3)行為的性質、方法、手段或情節。(4)行為人主觀方面是出于故意還是處于過失,或者是既無故意也不過失;行為是否處于一定的目的,或者出于什么樣的動機。

3、事實重婚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表現

事實重婚的社會危害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事實重婚的危害性不僅僅是單純的思想活動而是具體表現為“行為是對法益的侵害或威脅”。(2)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是我國婚姻法所保護的法益,事實重婚這種行為侵犯的正是這種法益,對我國的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了嚴重的危害。(3)事實重婚作為重婚的一種表現形式,從性質上看,是一種非法的行為,他最終會損害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破壞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4)從主觀上來看,除了那種非“明知”的相婚者是受對方欺騙而可以排除故意之外,其余的事實重婚者基本上都是故意實施重婚這種非法行為的。

二、事實重婚具有刑事違法性

刑事違法性,是指犯罪時違反刑法規范的行為,即行為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具體到事實重婚,當事人的重婚行為顯然是符合我國刑事立法的規定,也符合重婚罪的犯罪構成,其已經具有了刑事違法性,就應當以重婚罪論處。

1、 重婚罪的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是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決定某一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有機統一的整體。犯罪構成包括四方面要件: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具體來說重婚罪的構成為:

(1) 重婚罪的主體

重婚罪的主體是重婚人和相婚人。“重婚人”即已有配偶再與他人建立夫妻關系的人。重婚主體的另一方為“相婚人”,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與之建立夫妻關系的第三人。

(2)重婚罪的主觀方面

重婚罪的當事人,須有直接故意的主觀過錯。這種直接故意,對“重婚人”來說,表現在本人的婚姻關系尚未合法解除,卻與“相婚人”在固定住所有穩定的同居關系,其主觀上是希望與之建立永久夫妻關系的結果發生。而對于“相婚人”來說,則表現在明知或有利有知道對方有配偶,其主觀上也是希望建立永久夫妻關系的結果發生,無論有無配偶,在主觀上也表現為直接故意。

(3)重婚罪的客體

重婚罪的客體,有人認為重婚罪所侵犯的是給予合法婚姻關系存在的配偶權,也有人認為重婚罪客體既包括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也包括配偶要求對方在夫妻關系中忠實于自己的權利即配偶權。筆者認為重婚罪侵犯的首要客體是我國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同時又侵犯了夫妻的配偶權。

(4)重婚罪的客觀方面

其表現為有配偶而與他人結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主要有如下四方面構成:

A、 須是行為違法犯罪。

B、 須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發生。

C、 須有侵犯配偶共同身份利益的損害事實。

D、 須有重婚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聯系。

2、事實重婚完全符合重婚罪的犯罪構成

事實重婚行為是否可以構成重婚罪,同樣也要看它是否符合重婚罪的犯罪構成。(1)從主體看事實重婚也是包括重婚人和相婚人兩種主體。(2)從主觀方面看也是表現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建立夫妻關系,或自己已有配偶而又故意與他人建立夫妻關系。(3)從事實重婚所侵犯的社會關系看,其侵犯的法益也正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正常婚姻相對方的配偶權。(4)從客觀方面看,事實重婚符合重婚罪的客觀方面的特征,事實重婚正是重婚罪客觀方面所表現的兩種情況之一。

三、事實重婚具有應受刑法懲罰性

事實重婚僅僅運用民事、行政的法律手段是遠遠不夠的,而必須用刑事手段來懲治才行,其理由在于:

1、按照報應論的觀點,刑罰的目的在于給犯罪人以罪有應得的懲罰即刑罰的目的是為懲罰而懲罰。即無罪不罰、有罪必罰,輕刑輕罰、重罪重罰。對于事實重婚來說,必須用最嚴厲的手段,即刑罰的手段進行制裁,畢竟事實重婚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已經達到了需要刑法予以懲罰的程度。

2、從功利論的角度來看,可把刑罰的目的確定為預防犯罪。具體到事實重婚,行為人事實重婚行為后,如果只是對他處以民事的、行政的輕微懲處,行為人可能感受不到法律的嚴厲性,反而存在一種僥幸的心理,于是可能不但不收斂,反過來變本加厲。

計劃生育的危害性范文3

[中圖分類號] R16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2-029-01

國內外經驗均表明,推廣和實施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可以增加有效避孕,降低重復流產。為探索在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站開展流產后服務的效果,海陽市計劃生育服務站開展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PAFPS)的干預研究,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對在海陽市計劃生育服務站要求行人工流產婦女共240名(術前查體無手術禁忌證、年齡18-40周歲),采用編碼單雙號的方式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流產后計劃服務組(干預組)120例和常規流產后處理組(對照組)120例。

1.2 問卷調查 所有研究對象術前均采用統一的問卷進行初始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既往孕、產、流產次數,避孕節育知識認知度等情況(13項相關問題)。每題答對得1分,答錯為0分,將13個問題的積分累積作為總分。所有問卷均由統一培訓的婦產科醫生或護士進行面對面調查。

1.3 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 (1)培訓PAFPS服務人員,具體內容包括:避孕節育和人工流產相關理論知識,生殖健康及避孕節育知情選擇咨詢技巧,規范性問卷調查等。(2)干預組實施PAFPS:①術前填寫初始問卷同時,進行PAFPS宣教,具體包括:講解流產后意外妊娠的風險及重復流產的危害性,樹立群眾“流產后立即避孕”的意識;了解、分析意外妊娠的原因,幫助受術者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避孕節育措施,提供3個月以上的避孕藥具等。②術后1個月復診時再次PAFPS,調查避孕節育措施落實情況。③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避孕節育及生殖健康講座等。④不定期接受干預組對象的復診及電話咨詢服務。(3)對照組提供常規人工流產后服務。

1.4 隨訪 所有對象進行為期1年的跟蹤隨訪,隨訪方式主要由計劃生育服務站的婦產科醫生或護士進行電話聯系,期滿后對所有的研究對象再次采用初始問卷進行調查,排除計劃妊娠、失訪者。收回有效問卷213份(干預組107份、對照組106份),重點調查避孕節育知識知曉情況、避孕節育措施落實情況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況。

1.5 統計分析 用EXCEL2003建立數據庫,用SPSSl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開展流產后計劃生育優質服務(PAC)管理的管理組與對照組的差異。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兩組人群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流產史等基本特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也基本相似,見表1。

表l 兩組人群基線資料比較[n(%)]

2.2 避孕節育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初始調查時干預組和對照組避孕節育知識得分(6.21、6.0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3,P>0.05)。PAFPS后干預組和對照組得分(9.28、6.15),采用方差分析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14,P

表2 干預前后兩組人群避孕節育知識得分比較(x±S,分)

2.3 避孕措施實施情況 1年后,主動采取避孕措施干預組79.44%(85/107),對照組為64.15%(68/106),兩組比例均高于干預前。干預組增加幅度高于對照組(χ2=23.51,P

表3 兩組干預前后避孕措施變化情況(例)

2.4 非意愿妊娠情況 干預組1年內非意愿妊娠占8.41%(9/107),對照組為21.70%(23/106),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49,P

3 討論 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PAFPS)是一種標準化的醫療服務流程,通過一系列的服務,面向大眾,尤其是前來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宣傳避孕節育知識、落實有效的避孕方法。國內外經驗均表明,推廣和實施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可以增加有效避孕,降低重復流產[1-2],前國內尚未完全開展規范的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但關于流產后服務的調查結果顯示[3-4],人工流產后婦女有接受流產后服務的意愿,許多潛在服務資源并未被有效利用。因此有必要開展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本次研究在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站開展流產后服務的效果進行評價,結果發現,開展流產后服務的人群避孕節育知識得分顯著提高,表明流產后服務的開展有助于婦女了解避孕節育相關知識,指導她們采取避孕節育措施,提高避孕效果,降低重復流產的發生。人工流產后兩組婦女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均有提高,表明女性人工流產后會主動采取一些避孕措施,以避免重復流產。但干預組采取可靠避孕措施的比例高于對照組,表明通過服務干預,不但可以提高流產婦女主動避孕率,而且可以提高可靠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隨訪結果還顯示,兩組使用IUD的比例均大幅提高,這可能緣于目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結果。干預組采用、避孕藥等措施的比例增幅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以未婚人群增加的最為明顯,提示對未婚女性干預效果較好。由于人工流產人群中很大一部分為未婚女性,對這部分人群采取干預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而已婚已育的育齡女性更易于接受IUD避孕。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人工流產后的年輕女性提供流產后咨詢、宣教和計劃生育服務,普及生殖健康知識,可以提高更可靠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產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以往的調查顯示[5],國內流產婦女對生殖健康相關知識、如何正確采取避孕措施等知曉情況掌握較差,因此有必要在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加大相關知識的宣教和普及,幫助女性掌握有效的避孕方式,保護生殖健康。而基于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規范化的PAFPS模式及評估體系的建立,構筑適宜于基層區域內人口生殖健康促進模式還有待于我們去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 Senht P,Curtis SL,Mathis J et a1.The role of changes in contracepfive in the decline of induced abortion in Turkey[J].Stud Fam Pann,2001,32(1):41-52.

[2] 常明秀,徐曉,張曉靜等.醫院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8,16(11):665-669.

[3] 蔡雅梅.以流產門診為基礎的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研究[D].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141.

計劃生育的危害性范文4

關鍵詞:人口;性別比例

一、 當前我國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現狀

生男生女是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但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開始偏離正常值,90年代以來,持續升高,嚴重失衡。多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由于重男輕女的性別選擇的存在,目前我國人口性別比例失調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并顯示出一下特征。

1、區域差異明顯。我國經濟發達的東、中部地區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這些地區也是我國人口稠密區,計劃生育工作抓得較緊;我國西北地區及西南地區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出生人口性別比雖超出了正常范圍,得超出和范圍較小

2、出生人口性別比從沿海向內陸逐步擴散。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有關學者將344個地市出生的性別比按東、中、西進行比較得出,西部、中部、東部漸次升高。

3、出生性別比偏高的城鄉差異顯著。具體表現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地區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根據有關資料,1990年,城市、鎮和鄉村出生人口性別比分別為108.9、112.1和111.7;到2005年,城市、鎮和鄉村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5.2、119.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具有普遍性。依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將每個地市級行政區域作為一個單元,對全國344個地(市)人口性別比數據分析,發現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具有普遍性。其中有108個地(市)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在120個以上.

二、造成我國性別比原因及影響

1.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兩千多年的封建農耕社會里,中國逐步形成了“重男輕女”、“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等傳統的生育文化。這種傳統文化影響深遠,至今在很多地方還根深蒂固,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社會文化根源。我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所宣揚的孝文化中明確指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其中能否生育出男孩是關系到家族的命脈的大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婦女地位雖有很大提高,但在許多方面還存在性別歧視。如在教育方面女性受教育的機會明顯少于男性。某市2005年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女性為7.2年,農村男性為7.4年,女性為6.2年。在經濟方面,女性就業難于男性,大批下崗職工首先是女工;職業、職位分工女性大都處于低層次的不利地位;同等勞動女性收入明顯低于男性。總之,女性的生存權、教育權和發展權遠低于男性。這些在經濟、社會政策的不平等現象,無不向人們傳遞著“男權至上”和婦女地位低下的信息,從而強化了人們對男孩的偏好。

2.經濟發展落后和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在許多農村地區,由于生產力落后,生產和生活主要還是靠體力勞動,在這種生產方式依然依靠體力的情況下,男性依然是家庭勞動的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也多事以男性居多,且收入高于女性,所以在勞動力的選擇上,人們跟傾向于男性,由此產生“男性偏好”。父權制的存在造成男性在社會中處于支配地位,女性的從屬地位,在這種制度下,兒子對于家庭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女兒外嫁,從夫而居的婚姻制度,傳統上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老話,也就說明了男性在維持家庭穩定,累積家庭財產上的重要作用。因此父母偏向于生育男孩。

另外,農村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社會保障機制,在生產力不發達時期,男性是主要的勞動力,擔負著養家糊口的重任,在農村,這一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養兒防老,兒子供養年邁的父母還是家庭贍養的一個重要模式,農村養老仍是以家庭和兒子為主。在落后的農村,一個家庭生了女孩而沒有男孩的話,等女孩長大出嫁到男方家生活,老人就無法也就不方便供養和照顧,而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養老體系和救濟體系)無法滿足老人供養和照顧的需要。因而在大部分農民看來生育男孩不僅可以防老還是增加經濟收入的一個有效的方式。

3.計劃生育國策與男性偏好的沖突。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偏男人群已不再可能采取數量上滿足其意愿,形成了家庭生育的有計劃性與國家生育控制的有計劃性之間的矛盾,人們轉而尋求性別鑒定技術的支持,從而影響了嬰兒出生性別比結構、導致了女嬰數量短缺。計劃生育政策如果管理到位,執行有力,由此可以看出計劃生育政策存在許多的疏漏。

4.生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性別選擇的可能在歷史上,無論人們的生育觀念中重男輕女的思想有多么嚴重,也只能通過多生小孩來實現生男的愿望,而隨著現代生殖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孕前控制與受精的種類來實現生育性別選擇,也可以在孕后采取B超等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從而通過選擇性流產實現生育性別的選擇。

三、應對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對策

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將影響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各級各部門深刻認識并高度重視。我們要以對歷史、對民族、對未來高度負責的精神,像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那樣,切實治理,刻不容緩。

1、加強立法,用法律手段規范人們的行為。一是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問題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規和行政措施,僅靠人口計生部門是難以奏效的,需要衛生和藥監、司法等部門共同協調出臺有利于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的政策法規。二是補充出臺一些可操作的相應的刑事處罰規定,在《刑法》上作出明確規定。三是根據人口形勢的發展,相應調整現行生育政策,通過法律體系的完善,真正保證執法的有效性,從立法方面加大對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的懲治力度。

2、加強宣傳教育,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要在全社會宣傳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危害性,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專項治理活動。大力倡導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等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消除性別歧視,提高婦女政治、經濟地位,在全社會形成關愛女孩,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良好風尚。要將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納入新農村建設中,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使其認識到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是嚴重違法行為,自覺遵紀守法。

3、加快發展步伐,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物質資料極大豐富,才能客觀上讓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解除后顧之憂,從主觀上削弱對子女的依賴意識,淡化性別偏好。因此,要將優惠政策重點傾向農村育齡婦女,幫助她們學習生產技術,發展經濟,提高收入,提高地位。應重點幫助計劃生育戶解決生產、生活、生育方面的困難,讓他們在經濟上有實惠,生活上有保障。國家應盡快建立覆蓋農村的全民養老保障制度,轉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消除孩子效益的性別差異,扭轉人們偏好男孩的生育觀念,從根本上解決出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總之,人口自身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出生人口性別偏高帶來的危害性,采取宣傳教育、利益導向、依法打擊等綜合措施,多管齊下,堅決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勢頭,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人口基礎。

參考文獻

[1] 著.《鄉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 湯兆云.《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8

計劃生育的危害性范文5

【關鍵詞】計劃生育網絡;孕前優生健康篩查;一級干預

【中圖分類號】R1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582―02

《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 》中指出:我國每年約有20萬~30萬肉眼可見先天畸形兒出生,加上出生后數月和數年才顯現出來的缺陷,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高達80萬~120萬,約占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出生缺陷已成為導致死胎、死產、新生兒和嬰幼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出生缺陷干預工程,作為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三大工程”之一的出生缺陷干預工程正逐步展開。本研究擬探討廣東中山計劃生育網絡出生缺陷的一級干預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本市戶籍人口新婚、待孕夫婦(包括新婚、婚后三年未孕)和已孕三個月內的夫婦以及符合政策安排二胎生育指標的待孕夫婦。本研究依托計生網絡資源,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廣東中山全市符合條件夫婦共16059對,建立目標人群健康檔案共15049份。

1.2 方法

1.2.1 加強優生優育的宣教:從計生、醫院、婦聯、社區、廣播、電臺等多渠道,通過板報、咨詢、講座等多種形式,幫助新婚家庭和孕產婦了解影響出生缺陷發生的因素,認識不良生活習慣、傳染性疾病、環境污染與出生缺陷的內在聯系,認識出生缺陷對社會、對家庭的危害性。讓其主動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干預,提高出生缺陷篩查干預的依從性。內容包括:普及婚前檢查、開展遺傳與優生咨詢服務,加強孕前指導、孕期保健、圍產期保健,避免近親結婚,了解未婚雙方的健康狀況有無影響下一代生命健康的疾病,需要采取什么相應的預防措施;教育新婚或準備生育的夫婦禁煙戒酒,謹慎用藥;懷孕前作好充分準備,孕前婦女要選擇最佳的生育年齡;指導孕前3個月至孕后3個月的孕婦補充葉酸和碘等營養素,小劑量葉酸可預防巨幼細胞性貧血、神經管畸形、先心病、唇腭裂以及低體重兒的發生等。加強勞動保護,避免接觸放射線和有毒有害物質, 避免接觸高溫環境等; 預防接種, 加大TORCH 的篩查力度。

1.2.2 培訓專業隊伍:聘請產前診斷相關專業的專家擔任顧問,制定“出生缺陷監測常規”,切實加強對技術人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重點培訓遺傳病及其預防、出生缺陷及其預防、優生咨詢、生殖健康保健、孕期保健、出生缺陷診斷的實驗室技術等。

1.2.3 做好婚前保健工作:宣傳婚檢好處,提高婚檢率和婚檢質量,重視婚前衛生指導和遺傳咨詢。按《母嬰保健法》要求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青年進行詳細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有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型精神病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和影響結婚、生育的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的青年男女給予正確的婚育指導;對遺傳病患者或有遺傳病家族史者,統一繪制家系圖,進行家系分析,并囑孕期進行產前診斷;對患有嚴重遺傳病及后代再發風險高、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遺傳病患者勸其婚后不要生育。

1.2.4 高危人群優生咨詢:開設優生咨詢門診,對以下各種高危人群進行詳細的優生優育指導: ①長期接觸不良環境因素的婚齡或育齡青年男女; ②接觸不良環境因素:如有毒化學物質或氣體,病原體(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弓形蟲、淋病球菌、梅毒螺旋體) 感染,或接受超劑量射線,較長時間持續高熱,有慢性疾病的孕婦; ③不明原因反復流產的婦女,不育夫婦,原發閉經的婦女和性器官發育異常者;④連續發生某一不明原因疾病的家庭成員(即家系中有血緣關系的親屬) ,連續兩代或兩代以上成員患有相同的非傳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長期治療無效;⑤已生過畸形兒或遺傳病患兒的夫婦或其有血緣關系的親屬; ⑥染色體病患者的父母或同胞。利用計生網絡做好新婚孕婦摸底和孕前宣教工作,并建立新婚孕婦檔案,督促到市人口和計生服務中心進行孕前優生篩查。

1.2.5 規范科學的孕前優生篩查:根據中山市出生缺陷發生情況,將重型地中海貧血、風疹病毒感染、G6PD缺乏癥、遺傳性染色體病、新生兒乙肝感染、梅毒感染、神經管畸形列為主要干預病種,針對干預病種設立孕前優生檢查項目:體格檢查優生咨詢、地中海貧血篩查、G-6PD缺乏癥檢測、風疹病毒抗體和巨細胞病毒抗體檢測(只檢女方)、梅毒初篩、乙肝表面抗原和谷丙轉氨酶、血常規和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陽/陰性)初篩結果異常者轉送市博愛醫院產前診斷中心進行診斷。

1.2.6 一級干預落實到位:指導計劃懷孕婦女到鎮區計生服務中心免費領取小劑量葉酸片,每人每日一片(0.4mg),保證孕前三個月及孕早期三個月服用量,預防神經管畸形等出生缺陷;指導合理補碘預防先天性碘缺乏病;行孕前TORCH篩查和接種風疹疫苗預防先天性風疹綜合征等先天性感染;高危人群染色體篩查和遺傳咨詢工作。

1.2.7 配合衛生部門做好二、三級干預:利用人口計生網絡,對目標人群進行全程跟蹤隨訪,督促其做好孕期保健及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和新生兒聽力篩查,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質。

1.2.8 信息共享:加強信息化,實現區域內信息共享,簡化服務流程;通過經濟幫扶措施,提高廣大孕產婦就醫的可從性。

2 結果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全市應建孕前優生篩查檔案共16059對,建立目標人群健康檔案共15049份,進行孕前篩查共抽血6368人,參加婚前醫學檢查23730人,地貧初篩陽性共618人,G-6-PD缺乏癥267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962人,谷丙轉氨酶升高1203人,風疹抗體陰性603人,RH血型陰性14人,梅毒抗體初篩陽性38人,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28人,參加產前篩查共13863人。

計劃懷孕夫婦優生科學知識知曉率93.71%,接受規范的優生咨詢服務率93.71%,高危人群參加孕前優生篩查達100%,接受進一步確診達100%,孕前隨訪、跟蹤服務、指導知情選擇高風險孕婦的產前診斷或終止妊娠達100%。產前篩查人數增加,降低了出生缺陷發生率。

3 討論

發揮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優勢,創建一個適合本地實際情況、更規范化和標準化且簡便、經濟、易于推廣應用的以一級干預為主的出生缺陷的綜合干預模式,深入鄉村、社區,服務到人,能夠有效提高出生缺陷一級預防的人群覆蓋率;還可使預防關口前移,把工作做在懷孕之前,能夠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風險;投入少,產出高,積極主動、經濟安全,能夠真正實現低成本、高效益,能夠成為計劃懷孕夫婦優孕優生的重要保障。能提高廣大群眾預防出生缺陷的意識和能力,擴大出生缺陷干預范圍,減少出生缺陷;保障婦女兒童身體健康,有助于活化網絡資源,對擴展服務領域,提高技術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計劃生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等有深遠的意義。依托計劃生育網絡進行出生缺陷一級干預,政府主導、計衛聯合、多部門配合、信息共享,提高技術人員素質,規范的孕前優生篩查,可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

計劃生育的危害性范文6

【關鍵詞】妊娠;計劃生育;人工流產;優質護理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12-02

計劃生育是我國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人口政策中密切相關的兩個重要方面,各種簡便、安全、有效的節育措施已被育齡婦女廣泛使用,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婦女,不采取避孕措施或措施落實不當,導致意外懷孕而只能做流產手術,對婦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哺乳期婦女。人工流產術作為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廣泛應用于孕早期的妊娠終止。其手術簡單,但病人要承受很大的痛苦。95%以上的人工流產術者有恐懼心理,有的還伴有羞恥感,特別是未婚先孕者。為了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她們更好地配合手術,減輕其緊張恐懼心理,提高她們心理應激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盡可能減少手術的各種并發癥,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關心和照顧,筆者在人流術中實施優質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具體介紹如下。

1 一般資料

孕期在6~10周前,無手術禁忌證及高危因素的孕婦,在醫院行人工流產術者。年齡:18~22歲82例,23~41歲105例。胎次:第一胎73例,第二胎114例。

2 護理措施

2.1 術前解釋

2.1.1 消除恐懼心理,穩定情緒 創造舒適的環境,消除緊張和陌生感,保持手術室安靜、溫濕度適宜、空氣新鮮、手術床清潔、無污染。安全是人工流產者最基本的需要,她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人工流產室,會擔心操作者技術如何、疼痛與否、術中出血情況、會不會影響今后的生育等。囑受術者排空膀胱,以利手術。醫護人員應主動和其交流,態度誠懇熱情,應使用溫和的語言,從受術者的利益出發,向其傳授人工流產的常規知識,介紹醫生有多年工作經驗,操作嫻熟,手術時間短、疼痛輕,消除其恐懼心理,使患者自我放松,以便主動配合手術。

2.1.2 情感支持,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 與病人接觸時,應該以穩重的儀表、熱情的態度、輕巧的動作、親切的笑容給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多與病人溝通,向其宣傳計劃生育及性道德方面的知識,說明醫護人員會遵守職業道德,尊重她們的隱私,應同情、關心并安慰她們,使她們從心理上得到溫暖,卸掉思想包袱,以最佳心理狀態配合手術。

2.2 術中安撫 術中對患者實行關懷,應妥善有序地擺好手術臺上的器械,手術操作時,必須認真,嚴肅慎言,操作要輕、穩、準、細,避免因言語不當或器械碰撞等聲音對受術者引起不良剌激。勿讓受術者看到血染的紗布和器械;盡量減少患者的身體暴露,保護受術者的隱私,善于從不同的患者眼神、表情、言語體態中讀懂她們的需求,滿足她們的需求。減輕心理負擔,提高其痛閾值。疼痛反應的輕重與疼痛刺激的部位、強度、頻率有密切關系,同時還受心理因素影響,可用轉換、暗示、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來減輕心理負擔。手術中可根據患者不同文化程度進行語言溝通。于窺陰器的插入和宮頸牽拉,會出現一些不適,如下腹部墜脹、腰酸、嚴重者會感覺頭暈、惡心等,有些人會很緊張,甚至不合作。這時,就需要給予心理安慰,用關心的口吻告知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千萬不能緊張,只要全身放松,配合醫生,手術很快就能做好。還可與她聊天分散其注意力爭取其配合,以便手術順利進行。吸宮時是最疼痛的時刻,應給予關心,囑其忍耐一下,做深呼吸,并要幫助患者擦汗,同時按摩其腹部,指壓內關、合谷穴,以減輕其疼痛。有的人在劇烈疼痛時,往往會下意識地去抓一些實物,或別人的手,或床沿,醫護人員應主動協助配合。對于大喊大叫的患者應予以充分理解,患者的這種表現可以減少她們心中的郁積,提高疼痛的閾值,可減輕疼痛,切不可加以指責,傷害其自尊心,增加她們的心理壓力,應讓其盡量宣泄,以減輕其痛苦。

2.3 術后宣教 生活指導,促進康復。術后觀察受術者有無特殊不適,陪伴及協助受術者平臥休息,喝溫開水或給紅糖水。向患者宣講人工流產后的注意事項、飲食、個人衛生知識、性生活知識等,使之認識到受孕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幫助消除怕被人恥笑、不敢對別人講、不敢休假等不良心態,甚至繼續工作或勞動而影響身心健康。特別是一些未婚者并不因為妊娠終止而心理負擔減輕,疼痛和負罪感使她們的情緒非常低落,醫護人員應給予安慰,講解性文明的知識和未婚同居的危害性,主動告訴患者,工作人員會為她們保守秘密,會尊重她們的名譽,使患者消除顧慮,促進身心健康,有利于家庭幸福和社會安定。

3 效果

通過對187例孕婦的優質護理,使患者得到更多的關懷,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使所有孕婦在手術過程中情緒穩定,思想放松,疼痛減輕。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病率明顯降低,均能順利地一次完成人工流產術。通過講解避孕知識,讓患者了解到避孕的重要性及人工流產術對她們生理和心理上的損害,使她們主動采取合適的避孕方式,從而降低意外妊娠發生率。

4 體會

計劃生育相關手術的手術創傷雖然較小,手術持續時間一般較短,但手術操作精細,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影響較大,對人工流產者進行優質護理,首先要尊重患者、了解患者、關心患者,耐心傾聽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要求,并盡量予以滿足,讓其感到親切、安全、放心,護理工作從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加強了基礎護理、心理咨詢、健康宣教、康復護理,收到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總之,將優質護理應用到人工流產工作中,增加患者對手術認識和信心,減輕心理壓力,使患者感到了親情的溫暖,獲得了滿足感和安全感,同時補充了“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內涵。

參考文獻:

[1] 張 榮,淺談計劃生育手術的心理支持 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 2011,6(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h| 日韩成人小视频 | 日本a v 黄 |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一区②区 | 日韩精品第三页 | 欧美色亚洲图 | 成人黄色一级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精品频道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在线 | 久草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高清a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亚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综合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爱色 | 日韩欧美中文 |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毛毛片 | 欧美极品第一页 | 91视频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福利片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123 | 亚洲图片欧美日韩 | 在线观看免费精品国自产 | 女人与公拘交酡全过程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 午夜大片在线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在线看 |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www | 极品久久|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