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校內實習計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校內實習計劃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校內實習計劃

校內實習計劃范文1

【關鍵詞】校企合作 電話營銷 實訓基地建設

一、基地電話營銷基本情況

該基地的電話營銷主要是移動業務外包,與其他的電話營銷最大的不同在于:基地學生不需要自己搜集信息、建立客戶數據庫,不需要對客戶業務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維護。也就是說,我們的工作主要是“推銷”,每一個工位都有一部電話,通過系統給客戶撥出電話,然后由客戶代表(學生)接起,然后是介紹業務,若客戶同意則直接為其辦理。一方面,這使得我們可以集中注意力在銷售上,使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了和客戶溝通交流的時間,也會有對客戶了解不夠深入,交流不夠到位的問題,同時,由于學生對業務接觸的時間不多,以及推銷技巧掌握不夠等原因導致推銷成功率不高。

二、電話營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上課時間和企業實訓時間有沖突

由于是校企合作,企業在我校建立了實訓基地,主要為我系學生提供實訓場地和實訓機會,但同時企業有盈利的目標,所以要保證每天上班時間包括周末都要有學生在進行電話營銷。但是學生平時理論課較多,不能抽出大塊的時間進行電話營銷,這樣就不能保證企業工作的持續性。

2、學生對打電話有抗拒心理

對于正常的營銷人員來說,新入職的員工都會因為經驗不足等各種原因對推銷工作產生恐懼心理,而學生更是如此。從心理上說,大部分學生覺得自己還是在校學生,沒必要去直面拒絕,也害怕被拒絕,同時,他們也未能認識到這個實訓對他們的鍛煉作用,再者就是學生畢竟還沒參加工作,沒有吃過苦,對于壓力的承受能力有限。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有抵觸心理,消極怠工。

3、推銷成功率不高

除了上面的抗拒心理的原因,電話營銷不成功還有以下原因:

首先,推銷前準備不充分,由于實訓前企業員工對學生做簡單半天培訓,主要給學生介紹業務內容,推銷話術及注意事項,然后學生就開始進行電話營銷,導致有的學生對業務本身就不熟悉,就會出現一打電話就被拒絕的情況;

其次,推銷腳本本身可能存在比較嗦的現象,例如免費送流量的例子:“您好!我是河南移動客戶代表XXXX號,請問您是13*********的機主嗎?我們這里有一個流量包贈送活動,具體內容是…….整個內容介紹下來需要一分半鐘時間,客戶會不會選擇聽?或者會不會聽懂?這樣的結果是一部分客戶直接掛斷電話,還有一部分客戶可能因為不太懂就不再聽了,總之結果不理想。

4、人員業務素質不高

首先,學生自身素質可能存在問題,比如有些同學不會講普通話,在推銷的過程中就會直接影響推銷結果;有些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接打電話習慣不太好,也會影響和客戶的交流。

其次,學生面對客戶拒絕不知道如何應對,打電話的時候會遇到客戶拒絕,學生面對這種情況不懂挽留的技巧,會導致客戶流失;還有些客戶直接掛斷電話,學生的自信心就會收到很大打擊,不容易調整過來,就會出現沮喪的狀況,同時也影響到下面的推銷。

三、對策和建議

1、合理安排實訓時間,鼓勵學生周末兼職

實訓時間上,不能影響正常教學秩序,即實訓的安排不能和課程安排相沖突。每學期為每個班安排一周電話營銷實訓,作為一門必修單項實訓,計入期末考試成績,這樣可以基本保證學生對電話營銷實訓的正確認識和出勤率,對于企業來說,也能保證每天的電話量。同時在平時的實訓中企業要充分宣傳和重點培養對電話營銷非常感興趣的同學,鼓勵他們周末兼職,這樣不僅解決了企業的需求,也解決了部分學生周末兼職的需要。

2、校企雙方共同努力消減學生抵觸心理

學生對電話推銷有抵觸屬于正常心理,學校和企業要一起努力消減學生的這種抵觸心理。從學校方面,輔導員要提前做好學生的動員工作,讓學生充分認識本次實訓對他們的鍛煉作用和積極意義,讓學生對本次實訓有所期待;從企業方面,培訓人員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盡可能多的用已取得的成績來激勵學生,同時要充分的培訓專業知識,讓學生對在短時間內對業務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從而打消他們的顧慮。

3、電話推銷前做好充分準備

推銷前準備工作分兩方面:首先,從企業角度當然是培訓的越全面越充分越好,包括推銷業務的具體情況、推銷的腳本內容、推銷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以及推銷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應對辦法等。對于推銷的腳本,企業也要盡可能的精簡內容,考慮客戶的心理,或者針對不同的客戶制定不同的腳本,讓學生更容易應對不同的情況。

其次,從學生角度,學生要準備好本子和筆,把培訓的內容記清楚,并及時消化,學生對業務越熟悉,推銷的成功率就越高。同時,學生要對腳本熟記于心,這樣才能靈活應對。

4、進一步提高學生業務素質

首先,在平時學校要要求學生練好普通話,這是最起碼的溝通工具,也是成功推銷的基本條件。

其次,一個人的聲音不能改變,但是說話的速度和節奏可以掌握,不要過快或過慢,只需要根據客戶的特點來把握就好,能夠營造出和諧的交流氛圍,進而有利于成交。

第三,學生要時刻保持一顆積極良好的心態,雖然不是面對面溝通,但是你說話的聲音可以讓客戶感受到你的精神狀態,從而激發客戶的欲望,同時也有利于集中精力把握客戶的信息。

第四,要學會傾聽,客戶說話的時候要適當的回應,表示“我正在聽”,不但可以獲取客戶的信息,而且可以讓客戶感受到被尊重。

第五,要經常安排學生聽自己的電話錄音和別人的電話錄音,從中發現自己的被拒絕的原因,找出如何挽留客戶的辦法,同時從別人的電話錄音中學習長處,吸取好的經驗用于自己的推銷過程,從而提升自己的業績。

參考文獻:

[1]阿紅.電話營銷報刊.2006.

校內實習計劃范文2

(一)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起步

當今時代飛速發展,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已占據重要的地位.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同時在一些新興技術產業,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小企業發展迅猛,此時,對會計管理也出現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建立信息化的會計系統是必不可少的[1]。所以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財務分析能力,并合理運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已成為中小企業的重中之重。

中小企業在會計管理方面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財務制度不健全、部門之間協調不善、會計核算效率低等。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解決會計管理中的問題成為中小企業必不可少的中心環節。實現會計信息化,使得很多基礎會計工作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的操作,運行得以解決,大大節省了企業的人力物力,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壓力,并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減少了會計人員的出錯率,使中小企業步入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能夠把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放在企業的財務分析與資金管理方面。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果想躋身國內大企業的行列,必須使本企業的會計管理達到成熟階段,也就是說建立規范有序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是中小企業與外部對接必須具備的有效條件。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運用

中小企業實行會計信息化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但具體到該怎么實行會計信息化,怎么合理有效地運用會計信息化這一時代必然趨勢,仍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很多中小企業所謂的會計信息化,只是單純的用計算機代替手工記賬的基礎會計活動,并沒有從企業的根本出發,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再造和重組等環節,并沒有從提高決策的有效性出發,使會計工作成為單獨的一項作業,沒有聯系各部門的情況,也無法為決策者提供有效地信息支持,從而達不到企業的預期效果[2]。我們所要實行的會計信息化并不僅僅只是簡單的重復人工作業,而是形成一套自己的財務系統與分析決策系統,真正的實現信息技術與會計管理的高度融合,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為了更好的讓中小企業高效的運用會計信息化,我們要通過網絡把企業中各個部門的信息歸納融合。網絡以它特有的統一性、開放性,幫助企業把各個部門的信息串聯起來,有效的避免了信息的滯后性,大大提高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更好的控制了企業的成本,實現了財務的一體化建設。

二、會計信息化下中小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

(一)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

內部會計控制作為一項管理活動,目標在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讓企業目標明確,提升競爭力。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分為如下兩種: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3]。

短期目標,也就是企業近期規劃完成,即將要落實的目標,從企業的根本出發,綜合考慮企業的各方面因素,規范會計行為,協調各利益主體,首先要保證的是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使基礎會計工作高度準確,加強財務方面的管理,使會計機構內部人員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與工作態度,通過合理的會計分工與權限規定,使會計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讓各個環節效用最大化。對于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解決,建立預防機制,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安全。

長期目標:立足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把會計工作提升到企業管理的層面上,提高會計控制體制的靈活性,立足于企業不斷變化的企業戰略和目標的變化。財務是企業得以運行發展的靈魂,信息化下,必須充分發揮其作用,促進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增長。

(二)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局限性

中小企業在內部會計控制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很多時候內部會計控制無法在信息化條件下得到有效的運行。首先,很多部門之間的職責分離不明確,導致內部管理混亂,并且效率低下,可能會增加各種越權行為,并增加人員的行為規范及權限控制的難度,企業將面臨著數據信息泄露和會計數據丟失的風險。其次,會計信息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并且對其保密度和準確度有著很高的要求,信息化下,這些數據易被修改,并且不易發現,這樣對于賬簿的管理與控制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最后,信息化條件下要求我們改變企業的經營管理流程,與企業的經營觀念,從而提高內部會計控制的效率,增強內部會計控制的效果,而應用于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還需要很大的提高,信息化下的會計管理,雖然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人力物力,極大的便捷了會計人員的錄入等工作。但同時會導致會計人員行為不規范,情緒散慢等問題。必須對會計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掌握企業的會計系統,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使內部會計控制方面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使其達到為經營管理者、決策者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支持,參與企業的決策,提升企業的效益。

(三)會計信息化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落實

由于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有其自有的局限性,我們要努力克服其局限性,把信息化下的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落實到實處,為企業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在部門管理方面,企業要進行相應的組織結構調整,形成權責相互制約的體系,明確人員職責與分工,將會計處理過程分割成幾個不同的環節,對會計人員進行權限的劃分與限定,使其形成不相容的職務分離與制約,實現各司其職、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保障會計信息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準確性。為了保證各部門更加有序的運行,企業的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審計對于會計工作來講,不僅能提高會計工作的準確率,而且還能促使會計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同時要對會計人員進行考核,實行三位一體的審計,真正達到內部牽制的作用。

在數據管理方面,實行密碼制度,也就是說每個人有一個自己的專屬密碼,通過密碼以規定每個人的權限,每個用戶以其自己特有的身份進入系統,并進行屬于自己權限范圍內的操作。為了保證重要數據的真實性,也就是要防止重要數據被篡改,由企業指定的相關會計主管應當經常更換密碼,并且保證密碼的復雜性,建立一套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的程序,即指定內容輸入完成,不可對其進行再次修改,并自動保存了所有操作記錄,對事后監督提供了有效的數據,這也對會計人員的操作準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會計人員提升方面,在規定了會計人員權限的基礎上,企業要建立相應的會計人員操作規范,并使其嚴格遵守并執行,會計人員只履行自己職責范圍內的職能,不得兼具其他職能,越權執行等行為。信息化要求我們,會計人員不僅僅只是擔任著記錄、核算等基本職能,而是從核算型到管理型的一個轉變,財務人員有時間向更深的財務分析領域出發,進行更深的數據分析[5]。使其參與到企業的管理與決策方面,與企業的管理層面相結合,達到提高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已經是提高會計管理的必要環節,會計人員要進行不斷的培訓與學習,在接受專業培訓的同時要主動的自學,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要及時同本行業內的人員進行經驗交流研討,汲取創新部分。企業要鼓勵會計人員考取更高資格的專業證書,以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

校內實習計劃范文3

關鍵詞:資源型小城市 空間規劃 空間邏輯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內蒙古地區城市化的加速,資源型小城市在城市化的浪潮中開始崛起。許多小城鎮依托當地豐富的煤炭或地下水資源發展煤電產業而逐步被世人廣知。如準格爾、豐鎮、霍林郭勒等,小城市的經濟發展為內蒙古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內蒙古屬于生態脆弱地區,水資源尤為稀缺,小城市如何避免傳統資源型城市的“資源詛咒”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需要科學規劃小城市的空間格局。

一、城市空間規劃的分類

城市規劃的實質是空間秩序規劃,是在一定制度和理論指導下對城市空間資源進行多維度分配的規則,包括經濟空間規劃、生態空間規劃、社會空間規劃、人文空間規劃。目前,人們對城市規劃的認識已從單純的“技術、科學、理性的活動”向政治活動轉變。“城市規劃也是公共政策”當前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因為城市規劃成果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得到合法權威部門(在我國一般指政府和人大)依法審批,成為公共政策,才能得到執行,并發揮作用。城市規劃所規定的空間秩序其實質是一種經濟、社會活動秩序。構建一種“有運行能力、公平持久”的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秩序是城市規劃追求的根本目標。

(一)經濟空間規劃

法國經濟學家佩魯在《經濟空間:理論與應用》一文中佩魯把經濟空間定義為“存在于經濟元素之間的結構關系”。經濟空間分為內部經濟空間和外部經濟空間。根據佩魯的定義,城市內部經濟空間可以理解為城市內部各種經濟元素在空間分布上的結構關系。根據趙偉《城市經濟里理論與中國城市發展》一書對城市外部空間結構的定義,城市外部經濟空間可以理解為一個城市及其所在區域內其他城市共同構成的經濟元素空間分布的結構關系。

(二)生態空間規劃

生態空間規劃是從環境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發展的角度研究小城市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協調關系。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是一體的,無論生產力有多發達,人類的對環境的改造都只能符合自然的節奏。同時,自然提供給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城市的空間規劃必須從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度人類的行為。Lynch在1981年就曾提出過,“一座好的城市應滿足,一方面扶植的生態系統能得以維持,同時又允許經濟社會方面不斷進步”。

(三)社會空間規劃

城市不僅是地理空間,還是社會空間。城市中不同人群的區位分布,不同組織的區位分布、不同用地的區位分布都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在城市中,不同的區位分布意味著不同的空間資源的占有。所以,城市管理者作為空間秩序的安排者和空間資源的配置者,應從公平正義的角度進行城市社會空間規劃。

(四)人文空間規劃

人文空間在不同的領域、不同學科中有不同的涵義。城市規劃中的人文空間是城市空間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城市文化意像。人文空間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人文空間包括人工環境和文化歷史環境兩方面的類型。人工環境也可稱城市景觀,包括建筑風格、城市布局等體現文化風格的物態性空間;文化歷史環境是城市的人文風貌,包括城市所在地區的歷史、文化、民俗風尚等。是人類活動在城市地區的人文積淀,表現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智慧與能力。在世界各國的城市規劃中,無一不重視城市人文空間的保護和利用。

二、資源型小城市四種空間規劃之間的嵌入邏輯關系

經濟、生態、社會、人文空間是從不同視角對城市空間的認識并不是城市空間實際的分類。事實上,四種空間是相互嵌入的。因為“人類的經濟行為都是嵌入在社會行為中”(格蘭諾維特語),同樣,四種空間規劃也是相互嵌入的。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樣的嵌入符合空間可持續演進的邏輯關系

經濟、生態、社會、人文空間之間的嵌入邏輯或協調機制呈動態的平衡關系,同時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不同規模的城市、城市的不同區域、不同性質的城市,它們之間的協調關系也不同。內蒙古的資源型小城市,空間規劃的背景是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時期, 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發揮內蒙古的資源和區位優勢,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成為內蒙古這一時期的產業戰略規劃。因此資源型小城市的經濟空間規劃成為四種規劃的重點,因為任何良性的平衡都是在發展中的平衡,撇開發展尋求平衡是無意義的也是不現實的。然而,發展經濟就不可避免地影響生態環境,而內蒙古又是生態脆弱地區,水資源少,草原生態系統一旦破壞,難以修復。同時,處于“城尾鄉頭”的小城市在城市化中需要面對改善公共基礎設施和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在這樣的問題與背景中,內蒙古小城市的四種空間規劃的嵌入邏輯是:

第一,以社會空間為中心的經濟空間規劃

發展是解決目前落后地區經濟社會問題的抓手,同時,當前存在的許多社會問題又是由發展引起的,具體說是不以人為本或不以社會目標為中心的發展引起的。由于市場經濟中不同利益主體的存在,一部分利益主體在獲得利益時必然會影響到其他主體的利益或公共利益。如屢見不鮮的污染事件、征地拆遷事件、非法占用耕地事件等。對于不同利益主體的協調正是今天城市公共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之一,以社會責任為標準進行經濟空間規劃,在產業政策制定和產業空間布局等方面以公共利益和弱勢群體利益為考慮的中心。

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利益分化、貧富差別已成事實,公共管理部門需要在每一個具體事件中判斷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的結果。

校內實習計劃范文4

【關鍵詞】 高校審計; 內部審計外部化; 受托責任

中圖分類號:F2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34-0083-03

一、引言

內部審計外部化起源于西方國家,并有很好的普及和運用。高校領域實行內部審計外部化是伴隨著高校近幾年規模化發展、經費來源的多元化及高校內部審計現狀發展起來的。高校與企業性質不同,經費來源渠道亦有差異,因此,探討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的選擇并與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比較,分析不同審計業務類型,選擇不同外部化形式對高校審計工作質量的影響,提出適合高校審計業務特點的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內涵及形式

內部審計外部化是指將內部審計職能部分或全部通過契約委托組織外部的機構執行。關于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形式,理論界從國外實踐中總結出四種:補充、審計管理咨詢、全外包和合作內審。同時,內部審計外部化在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普及和運用,已成為企業實現內部審計功能的一種重要形式。由于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及所處社會環境不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和國外相比有不同之處,主要存在兩種形式: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

三、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動因

(一)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起源

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起源于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由于高校擴大招生規模,我國高校掀起大規模新校區建設的,有的地區還建起了大學城,為將基建工程打造成陽光工程、廉潔工程,國家規定對建設工程項目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和竣工決算審計。由于工程項目審計是高校新的審計領域,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尚不具備開展大型工程項目審計的資質,只能將審計業務外包給專業的工程咨詢公司進行審計。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就是在這樣特定背景下產生的。

(二)高校實行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客觀必然性

近年,由于高校事業快速發展的客觀需要,內部審計職能不能充分發揮等客觀事實,使得內部審計外部化在高校中得到蓬勃發展。按照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的規定》、教育部17號令《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高校內部審計內容包括內部控制審計、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建設工程項目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內部審計實務指南中還首次提出內部控制審計概念,其內容涵蓋教學、科研、財務、資產、采購等全部高校經濟活動。當前高校精簡機構、院校合并,獨立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院校不多,且多為規模較大的“211”或“985”高校,對于規模較小的院校多為紀委、監察等合署辦公,人員少,任務多。高校日益增長的審計需求與內部審計緩慢發展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因而,探索提高內部審計效率,增強內部審計效果的新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內部審計外部化在高校審計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目前,建設項目工程審計是內部審計外部化在高校內部審計中適用性最廣、最能體現內部審計外部化價值、最能得到管理層認可的審計事項。借助“外部資源”來履行內部審計職能,既增強了審計效果、拓展了審計領域,又節約了相關成本,提升了人員素質,從而實現雙贏。在此基礎上,高校在其他審計領域如下屬單位財務收支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科研經費專項審計調查等陸續開展了內部審計外部化,從而克服了審計力量薄弱、任務繁重、質量不高等難題,這種模式更適合規模較小的院校。經調查,各個高校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內部審計外部化。機構健全、獨立性強的部屬綜合性大學外部化程度相對低;省屬高校、高職院校及紀委、監察、審計合署辦公的院校,內部審計外部化程度相對較高。

四、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分析

如前所述,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分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這兩種形式各有優缺點,高校不能全盤復制。如果實行全外包,意味著高校不保留內審部門,全部審計業務交外部審計人員實施,這不符合《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第三條規定的“高校應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規模較大的高校(年收入5億元以上或教職工人數在3 000人以上)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所以企業的全外包形式在高校行不通。

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和企業有明顯不同,節約審計成本是企業首先考慮的因素,但不是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的首要動因,高校審計費在專項資金中都有保證。根本原因是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還比較少,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高校審計業務需要。因此,高校是以提高審計質量為首要目標來開展內部審計外部化的。

綜合上述兩點分析,高校應根據自身審計業務特點選擇合作內審模式下不同的合作形式,以達到審計服務和質量的最佳結合。

五、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的選擇

通過上述分析,高校審計內容、審計方法有別于企業,將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定位為合作內審模式下的三種合作形式,即補充、全部委托、部分委托,充分考慮了高校審計業務的特點,能夠滿足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的需要,可結合高校審計業務內容和特點選擇。

(一)內部控制審計

內部控制審計首次在《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計審計》中提出,并于2009年9月1日起實施,現已成為高校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其內容觸及到教學、科研、財務、資產、采購等管理活動中,被審計對象為高校各管理層。為客觀、準確地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要求內審人員熟悉學校業務流程,了解各被審單位審計業務特點及審計風險點,可以采取補充形式,即審計任務雖內外合作完成,但以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為主,外部審計人員起協助作用,審計風險由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承擔。該方法有以下優勢:

1.責任風險的明確性。外部審計人員僅對審計項目定事項發表專業評價,其專業評價是否被采納并在最終的審計結論中體現,由內部審計人員決定,避免了相互扯皮并對審計結論產生分歧,從而影響審計質量。

2.審計結果的實用性。內部審計人員了解高校的組織構架、部門的利益格局及審計的重點和難點,內部控制審計需要內審人員掌控全局;外部審計利用專業特長,就事論事對特定事項發表意見,兩者配合能確保審計結果具有深度和實用性,能夠得到管理層的認可。

(二)建設項目工程審計

建設項目工程審計分為跟蹤審計和竣工決算審計,由于其專業性強,審計內容涉及到土建、水電、設備、安裝等基建工程不同專業領域,必須由專業工程咨詢公司進行全面審計,采取的外部化形式是全部委托。與國內外企業的全外包形式相似,在保留內審機構的前提下,將審計業務全部委托給工程咨詢公司,內部審計人員不參與到工程審計項目中,工程審計風險由工程咨詢公司承擔。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契約方式對審計質量進行把關。優勢是能夠發揮外審的專業特長,符合社會快速發展,專業化協作日趨精細下的跨行業、跨部門的合作精神。在實行全部委托模式下要注意以下兩點:

1.選擇高品質的會計事務所是關鍵。要綜合聲譽、資質、注冊會計師數量、實力、等級等因素全面考量,防止資質低、市場份額占有小的事務所以低價位中標。

2.完善合同內容。內部審計部門是通過契約方式對基建工程審計質量進行把關的,合同是監督外部審計單位是否全面履行職責的載體。因此,在合同中必須明確受托責任內容,至少應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行為責任,即完成某項任務的責任;二是報告責任,即受托人按委托人利益行事,真實報告或不真實報告應承擔的責任;三是某種規范,即受托責任履行中,什么可以為,什么不可以為;四是控制責任,即對受托責任關系中各方責任和權利的控制。

(三)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目前,高校已發展成為產、學、研并行的巨大的經濟活動主體,開展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不僅是高校自身發展需要,也是構建與現代大學制度相適應的監督機制的需要。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可以采取部分委托形式,即審計小組由內外審計人員聯合組成,涉及到內部控制評價的由內部審計人員完成,外部審計人員只對財務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發表意見。內部審計師和外部審計師對這種結合審計分別承擔不同的責任和風險。這種形式的優點是:內部審計人員熟悉高校實際情況,了解高校內部控制、風險評估、審計流程及管理層關注的焦點問題;外部審計專業上具有優勢,能夠準確判斷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及效益性,這樣可以整合利用高校的內、外部資源,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在實行部分委托模式下要注意以下兩點:

1.配合的協調性。在實際工作中,內審人員與外審人員的協調有一定困難。外部審計人員在審計中往往就事論事,以完成合同內容為目標,而內部審計部門以服務學校管理層為出發點,由于審計目標的差異性,對審計結論往往存有偏差。

2.審計結果的風險性。部分委托模式下,內外審計人員在一個項目中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同時承擔相對應的審計風險。外部審計人員為規避審計風險,一般只在約定的范圍內審計、發表意見,不會像內部審計人員那樣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另外,外部審計人員不熟悉高校實際情況,審計結果缺乏深度和實用性,往往達不到管理層的認可,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審計結果的風險性。

鑒于以上情況,內部審計部門在實行部分委托模式下要建立溝通機制,在與學校管理層、被審計單位、事務所交流中采取例會制、報告制等方式確保溝通信息開放和富有成效性;另外要完善合同,明確各自責任、義務和風險,確保外部化目標實現,降低審計外部化風險。

(四)財務收支審計

財務收支審計是高校傳統審計項目,在高校審計中仍占主導地位。學校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和財務決算審計、學校及所屬單位和部門財務收支審計、各種專項資金審計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都屬于財務收支審計范疇,應分別采取不同合作內審方式:一是以財務數據真實性、合法性為主的財務報表審計,如單位下屬的食堂、校辦產業等實行全部委托;二是學校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和財務決算審計,因涉及到高校部分核心業務,不宜外部化;三是專項資金審計,如科研經費、公務招待費、公務用車經費等可實行部分委托,即對某一審計項目的審計,審計小組成員由內外審計人員擔當,分別承擔不同的審計風險。

六、結束語

高校實行內部審計外部化是個系統工程,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的選擇只是其中一個子系統,且尚在探索期。各高校應根據具體情況和需要來決定。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定位為合作內審,并按內外合作范圍的大小、風險承擔的比重劃分為:全部委托、補充、部分委托三種形式,這是符合高校審計工作職能要求的。

如何選擇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使內部審計資源與外部審計資源優化配置達到最佳效果,是高校內部審計部門需要不斷探索的。總之,高校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的選擇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使之成為服務于高校管理層,確保高校各項經費安全、廉潔、高效運轉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艷芬.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問題探討[J].會計之友,2009(8中):58-59.

[2] 周為利.國外內部審計外包及啟示[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2(3):34-36.

[3] 王光遠,瞿曲.內部審計外包:述評與展望[J].審計研究,2005(2):12-19.

[4] 趙娜.關于內部審計外包形式的選擇與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6):15-18.

校內實習計劃范文5

關鍵詞:經濟增長;城市化;資源環境;尾效

中圖分類號 F061.2;F120.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1)02-0024-07

對于資源環境約束導致的增長尾效分析,國內外學者大都將實證研究放在經濟增長的路徑上,而且是基于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基礎上進行研究的[1]。如Solow[2]、Stiglitz[3]、Dasgupta和Heal[4]運用新古典Ramsey增長模型對可耗竭資源的最優開采、利用路徑進行了分析,得出在技術進步條件下,即使自然資源存量有限,人口增長率為正,人均消費持續增長仍然是可能的;Nordhaus在索洛模型的基礎上納入自然資源,分別建立一個有資源約束和一個無資源約束的新古典增長模型,將兩個模型得到的穩態人均產出增長率之差定義為自然資源的growth drag,并據此測算出美國土地和其它自然資源的增長阻力為0.002 4[5];薛俊波等研究中國土地約束對經濟增長的“尾效”問題[6];謝書玲等基于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運用C-D函數,得出水資源、土地對中國經濟增長阻力分別為0.013 97和0.013 201,而水資源與土地資源引起的增長阻力為0.145 48[7];崔云采用C-D生產函數進行分析,度量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土地資源的“尾效”[ 8];楊楊等通過將建設用地加入到土地資源數據中,估算出水土資源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阻力為0.011 8,是美國的4.92倍,認為水土資源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可能影響至多是中度的[9]。

20世紀80年代后期內生增長模型的興起,使得一些經濟學家開始將自然資源、環境污染等因素納入到內生增長模型[10]。Scholz和Georg[11]、Schou[12]與Grimaud和Rouge[13]等經濟學家開創性地將資源環境等因素納入內生增長模型,經邏輯推理得出,如果技術進步機制足夠有效,人均產出具有正的最優增長率是可能的;王海建開拓性地利用Lucas的人力資本積累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將耗竭性資源納入生產函數,探討了模型的平衡增長解,考慮了環境外在性對跨時效用的影響,討論了在耗竭性資源可持續利用條件下的政策含義[14];彭水軍等通過將存量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引入生產函數,構建了一個產品種類擴張的四部門內生增長模型,完整刻畫了人口不斷增長、自然資源耗竭、研發創新與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內在機理,得出只有轉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質量、低效率、低產出”為特征的增長方式,才能維持一個較高的、穩定的、具有可持續意義的長期經濟增長[15];陶磊等建立了一個包含可再生資源的內生增長模型,采用最優控制理論得到了模型的穩態增長解,并認為可持續增長不能單方面強調技術進步,對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也能實現可持續增長[16]。可見,內生增長理論的資源環境增長阻力研究還處于理論模型的構建和邏輯的推導階段,缺乏實證檢驗。

城市化作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必然離不開自然資源和環境,城市化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需求依賴于資源環境供給能力的維持與提高,城市化進程自然也受到資源環境的限制。然而,對于城市化進程中的資源環境約束研究方興未艾,鮮有涉及。盡管劉耀彬等首次構建出城市化進程中的資源消耗“尾效”模型,計算出能源、土地和水資源消耗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尾效”分別為0.106 074 8、0.003 557 703、0.191 362 401[17]。然而,該研究依然是基于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缺乏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支撐,更對人力資本重視不夠。

江西省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近年來在貫徹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城市化質量也不斷提高,作為創新主體的人力資本對于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日益加大,同時,由于江西省生產力還不發達,經濟結構還不夠合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緩慢,能源消耗過大,環境污染加劇,資源環境對江西經濟持續發展的剛性約束加強,又使江西省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面臨很大的困難。因此本文基于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來研究城市化進程中的資源環境“尾效”問題,試圖得出更具可靠性的結論。

劉耀彬等:基于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城市化進程中資源環境“尾效”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1年 第2期1 理論模型構建

1.1 建模思路

資源環境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基礎和必要要素,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講,自然資源、環境等因素對長期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然而,現實世界中,自然資源數量有限,環境容量有度,任何試圖進行一味的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來永久性增加產出的路徑是行不通的,注定最終將資源耗盡。所以,資源有限性所施加的限制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都有可能構成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新經濟增長理論將技術內生化,更好的刻畫了當代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要求。因此,本文在借鑒已有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資源環境的利用納入到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中去,構建出資源環境約束下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接著通過最優化理論函數求出均衡解得到經濟增長的“尾效”模型,然后借著城市化水平和經濟增長水平的半對數關系,最后推導出資源環境約束下的城市化進程的“資源尾效”模型。

1.2 模型構建

1.2.1 模型假設

(1)假定經濟體是封閉的,并且規模報酬不變。

(2)假設經濟產出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社會公民的福利,對于每個個人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整個社會計劃者,各個效用函數可以累加,該問題就成了追求社會效用函數最大化問題。

(3)資源是經濟生產所必需的和基本的要素,即經濟學中所謂的“沒有免費的午餐”。資源生產要素與經濟產出之間滿足經濟學關于生產要素的基本假設,即y是關于r的增函數且邊際生產力遞減。

(4)在經濟生產過程中只有一種產品,且只有一類資源,環境污染物也只有一類,這里不考慮消費產生的污染,僅考慮生產過程中資源消耗產生的污染。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物視為生產中資源消耗產生的副產品,從而納入生產函數成為城市化水平函數的內生變量,對經濟產出產生負效應。

(5)長期發展過程中人均資源存量具有非負增長,人均資源存量非負增長意味著人均資源存量隨時間保持不變(不可再生資源)或隨時間而增加(可再生資源)。

1.2.2 模型推導

(1)[KG(*30]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消耗“尾效”模型。為了使問題簡化,本文假定勞動力為常數,并標準化為1,每個生產者將以一定的比例u的時間來從事生產,如果該生產者從事生產和學習及培訓等的時間為一個單位的話,則每個生產者將以1-u的比例的時間來從事人力資本建設(如接受教育培訓等)。則人力資本變動的方程可以表示為:[KG)]

h•=B(1-u)h(1)

式中:h•為人力資本的變化率,B為正常數,表示“學習生產率”參數。將資源和環境納入生產函數并假設生產函數為Cobb-Douglas型,這樣人均產出可以表示為(吳巧生等,2009)[18]:

y=AKα(uh)βrγp-η(2)

式中:A為技術參數,k是人均物質資本,r為人均資源投入,p為人均污染物。0<α,β,γ,η<1,這里的環境污染對人均產出是負效應,所以其彈性系數η前面加上負號。

為計算方便,假定規模報酬不變,于是有:

α+β+γ-η=1(3)

假定人均物質資本滿足如下變化方程:

k•=Akα(uh)βrγρ-η-c-δk(4)

式中:c為人均消費,δ為資本折舊率,k•為人均資本變化率。

根據假設:資源是經濟生產所必需的和基本的要素,即r=0時、y=0,若y>0、則r>0。這一假設的合理性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是明顯的,即經濟學中所謂的“沒有免費的午餐”。由于假定經濟產出即y是關于資源生產要素r的增函數且邊際生產力遞減。在保證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前提下,由于本文定義長期發展過程中人均資源存量s具有非負增長,人均資源存量非負增長意味著人均資源存量隨時間保持不變(不可再生資源)或隨時間而增加(可再生資源)。所以人均資源存量的變動方程可以表示為:[KG)]

s•=vx-r(5)

式中:s•表示人均資源存量變化率,v為資源再生率,r為當期的人均資源投入量。當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時,資源再生率v=0;當資源為可再生資源時, v>0。

對于環境約束,由于本文只考慮生產過程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產生的污染,對消費產生的污染暫時不考慮。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物視為生產中資源消耗產生的副產品,從而納入生產函數成為城市化水平函數的內生變量,對經濟產出產生負效應,因此,產出函數是關于環境污染的減函數。

假定環境污染流量方程可以表示為:

p=σrλ σ,λ>0(6)

式中:p指環境污染流量,r指當期人均資源投入消耗量,λ指資源消耗對環境污染的產出彈性系數。人均資源消耗的越多,帶來的人均污染物也隨之相應增多。

由于假設經濟產出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社會公民的福利,對于社會計劃者,該問題就變為求解效用函數最大化問題,在一般的增長模式中,社會福利只是消費的函數,社會福利最大化也就是消費效用。因此,該問題就變成求解效用函數最大化問題:

maxu=max∫∞0c1-ε-11-εe-ptdt,ε,p>0,ε≠1(7)

式中:u為效用,c為人均消費,p為效用貼現率,ε為正數。ε為跨時替代彈性系數。

式(7)的約束條件為式(4)、(5)、(6)。

根據最優控制理論,構造現值Hamilton函數:

H=c1-ε-11-ε+θ1[Akα(uh)βrγp-η-c-δk]

+θ2(vs-r)+θ3(1-u)Bh(8)

式中:p可以被σrλ替代,則漢密爾頓函數變為:

H=c1-ε-11-ε+θ1[Akα(uh)βrγσ-ηr-λη-c-δk]

+θ2(vs-r)+θ3(1-u)Bh(9)

控制變量c≥、u[0,1]、r≥0與狀態變量k、s、h的一階條件為:

H/c=c-ε-θ1=0(10)

H/u=βθ1Akαuβ-1hβrγ-λησ-η-θ3Bh=0(11)

H/r=(γ-γη)θ1Akα(uh)βrγ-λη-1σ-η-θ2=0(12)

θ•1=pθ1-H/k=pθ1-θ1(αAkα-1(uh)βrγ-λησ-η-δ)(13)

θ•2=pθ2-H/s=pθ2-vθ2(14)

θ•3=pθ3-H/h=pθ3-βθ1Akαuβhβ-1rγ-λησ-η

+θ3B(1-u)(15)

式中:θ1,θ2,θ3分別是人均物質資本、人均資源和人均人力資本的影子價格,其橫截性條件為

k(t)≥0,s(t)≥0,h(t)≥0

limt∞u1(t)k(t)e-pt=0

limt∞u2(t)s(t)e-pt=0

limt∞u3(t)h(t)e-pt=0(16)

為方便求出均衡解和運算,本文令gI各個變量的增長率,即gI=I•I,則有:

gh=h•h,gs=s•s,gk=k•k,gθ1=θ1•θ1,gθ2

=θ2•θ2,gθ3=θ3•θ3,(17)

根據動態優化理論,經濟社會最優增長路徑下,各經濟變量的增長速度呈現均衡增長的特性。顯然根據各個變量的約束方程可以求得各變量在穩態中增長率,進而分析各種參數如何影響這些增長率的,可以發現怎樣才能實現資源環境和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

由式(4)、(5)、(6)分別可以得到人均人力資本增長率gh、人均物質資本增長率gk和人均資源投入增長率gs:

gh=h•h=B(1-u)(18)

gk=k•k=Akα-1(uh)βrγ-λησ-η-ck-δ

=yk-ck-δ(19)

gs=s•s=v-rs(20)

由于穩態下各變量的增長率為常量,y/k為常數,c/k為常數,r/s為常數。即:

gy=gk=gc(21)

gr=gs(22)

再將y=Akα(uh)βrγp-η兩邊同時對時間求導得:

gy=αgk+βgh+(γ-λη)gr(23)

由式(16)和(18)可繼續推出:

(1-α)gy=βgh+(γ-λη)gr

gy=βgh+(γ-λη)gr1-α(24)

由式(11)-(17)可求得:

gθ1=θ1•θ1=-εc•c=-εgc(25)

gθ1+αgk+(β-1)gh+(γ-λη)gr=gθ3(26)

gθ1+αgk+βgh+(γ-λη-1)gr=gθ2(27)

gθ3=θ3•θ3=p-B(1-u)-θ1βyhθ3(28)

θ1yhθ3為常數,對其求導整理可得:

gθ1+gy=gh+gθ3(29)

gθ2=θ2•θ2=p-v(30)

由式(19)、(23)、(25)-(30)可求得:

gy=(γ-λη)(v-p)+βgh(1-α)-(1-ε)(γ-λη)(31)

從式(31)可知納入人力資本的內生增長模型存在均衡解,模型在長期內趨于穩定,故探討該模型在長期內的“增長尾效”有意義。為了進一步探討內生經濟增長下的“尾效”,考慮平衡增長路徑,由式(23)得到:

gy=βgh+γgr-ηgp(1-α)(32)

從式(32)可以看出:人均產出的增長率與物質資本的彈性系數α、資源消耗彈性系數γ和人力資本彈性系數β和人力資本增長率gh成正比,與環境污染的彈性系數η成反比。

作為一種簡化,假定經濟增長中總的“尾效”等于自然資源和環境污染對經濟增長“尾效”之和。如果考察經濟增長中資源環境要素包括能源、土地、水資源和環境污染,相應的資源r的彈性系數γ可以分成表述為γe,γt,γw。根據經濟學分析方法,這種簡化當然包括二種情形:一是從長期看,假設單位勞動力擁有土地和水資源始終保持不變,總的能源數量不變,得到能源對經濟增長的尾效,即能源不受限制與能源受到限制情形下的單位勞動力產出增長率之差,有Dragge=βgh+βgL+γen1-α-βgh+βgL1-α=γen1-α,同理可得土地資源的尾效為Draggt=βgh+βgL+γtn1-α-βgh+βgL1-α=γtn1-α,水資源的尾效為Draggw=βgh+βgL+γwn1-α-βgh+βgL1-α=γwn1-α;二是假設人均勞動力環境污染量增長與人均勞動力污染量不變的情況下,得到污染不受限制與受到限制情形下的單位勞動力增長率之差,有Draggp=-(βgh+βgL+ηn1-α-βgh+βgL1-α)=-ηn1-α。由此可得能源、水資源、土地、環境污染對經濟增長的尾效之和為:

Draggetwp=(γe+γt+γw+η)n1-α(33)

(2)城市化進程中的資源消耗尾效模型。為了進一步研究城市化進程中的資源消耗“尾效”,需要建立城市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方程。從經濟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間體系下的一種經濟轉換過程。人口和經濟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經濟和規模經濟作用的結果,經濟增長必然帶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無疑又加速經濟增長。因此,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之間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大量跨國和時間序列數據證實,國家或地區的城市化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既不符合線性相關,也不符合雙曲線模式,而是一種十分明顯的半對數曲線關系[19]。對此,也得到充分的理論推導和驗證。于是,該含義可以寫成公式:

U=a+blny+ξ(a<0,b>0)(34)

式中:U為城市化水平,y表示的是人均產出。為了便于與人均產出增長率的式子相銜接,我們令a=-lnω―π,b=1π,并將其代入(34)式,得到:

y=ω―eπUeξ,ω―>0,π>0(35)

對式(35)進一步求導和變形,得:

U•=1πgy(36)

U•表示城市化水平的年增長率,π為城市化對人均產出的彈性值:π=dy/ydu

將式(31)代入(36)式得到城市化水平的年增長的關系方程:

U•=1π(γ-λη)(v-p)+βgh(1-α)-(1-ε)(γ-λη)(37)

聯立(32)式和(37),得資源環境對城市化水平的增長尾效為:

Draguetwp=1π(γe+γt+γw+η)n1-α(38)

2 實證檢驗及結果分析

2.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所有數據均來自于《江西統計年鑒》(1979-2009年)、《江西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江西省水利公報》(2000-2009年)。從這些資料中采集得到1978-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總用水量(W)、能源消耗量(E)、環境污染量(P)、人力資本(H)等數據。考慮到數據的獲取性,本文以工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作為環境污染量(P)的數據,這種方法也被很多學者應用,具有易操作性的優點,也有代表性。同時,考慮到城市化是農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因此用耕地面積簡便代替土地資源面積(T)。其中,為了統一數據口徑,文中用到的人均數據都是除以江西省各年的勞動力人口數得到的。GDP是以1978年為基準的縮減指數折算變成不變價,人力資本是運用平均教育年限法計算出來的。

由于統計年鑒中并沒有歷年的固定資本存量的數據,因此對于K值需要進行估算。對于K值的測算,普遍采用的是永續繼盤存法。考慮到資料的可獲得性,在借鑒眾多學者研究的成果,本文采用了遞推公式來計量江西省固定資本(張軍等,2004)[20],即:

Kt=Kt-1+ΔKt-St(39)

式中:Kt表示當年固定資本存量;Kt-1表示上年固定資本存量;ΔKt表示形成當年固定資本形成量;St表示當年固定資本折舊量。因為公式中涉及到不同年份的固定資本價值,一般不用當年價,而是用可比價計算。

2.2 數據平穩性和協整性檢驗

由于時間序列數據的統計規律常常會因某種原因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出現非平穩時間序列,如果對非平穩時間序列數據直接進行回歸,可能產生“偽回歸”現象,高斯―馬爾科夫定理不再成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的參數不再是一致的,因而在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之前,需對數據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表明模型的原序列都不平穩,經一階差分之后都變成平穩序列(在5%顯著水平下)。于是,可以認為lrjgdp、lrje、lrjh、lrjk、lrjp、lrjt、lrjw均為一階單整的,即為I(1)類型。

由于lrjgdp、lrje、lrjh、lrjk、lrjp、lrjt、lrjw均是一階單整的,它們之間可能存在協整關系。通過Johansen協整檢驗,比較跡統計量與1%、5%、10%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結果顯示lrjgdp、lrje、lrjh、lrjk、lrjp、lrjt、lrjw在5%水平下至少存在4個協整關系。

2.3 計量結果與分析

2.3.1 經濟增長模型的計量分析

鑒于計量模型的最終目標在于準確估計回歸因變量的參數,故計量結果與分析的處理中,出發點為準確估計因變量的參數。基于參數最優的思想,對計量模型進行選取和處理:通過對擬用生產函數進行線性化,進而對lrgdp、lrjk、lrjt、lrjw、lrje、lrjp、lrjh分別進行單位根檢驗與綜合進行Johansen檢驗,表明各原序列雖不平穩,但都滿足一階差分平穩,相互之間存在各種協整關系,因此可進行進一步對線性化生產函數直接進行最小二乘法回歸,檢驗模型所存在的問題,式如下:

ln(rjgdp)=c(1)×ln(rjk)+c(2)×ln(rjh)+c(4)×

ln(rjt)+c(5)×ln(rjr)+c(3)×ln(rjw)+c(6)×

0ln(rjp)+c(7)

c1+c2+c3+c4+c5+c6=1 (40)

式中:D.W.統計量為0.768 337,表明序列存在一定的正的自相關;進行no cross term White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107 06,大于0.05,表明存在一定異方差;進行共線性檢驗,Eigenvalues為0.0167 8,Condition Index為16.285,表明可能存在共線性。為了回避這個問題,本文引入了偏最小二乘法。偏最小二乘法充分利用了最小二乘法,并結合了主成分回歸的主成分思想,提取了t從而代替了自變量的位置。同時它又與主成分回歸不同,偏最小二乘法提取了大量的包含因變量的信息,使估計值更加接近于真實值。偏最小二乘法在第二步中把因變量與各個自變量單獨進行回歸從而成功地解決了多重共線性問題,而且偏最小二乘法還可以解決多個因變量與自變量的回歸問題,只要各個因變量分別做以上步驟即可,這是偏最小二乘法區別于其它回歸分析的又一重要特點。通過對序列進行SAS偏最小二乘回歸,得到經濟增長的最終方程最終回歸方程的系數進行了約分,保留三位小數。:

ln(rjgdp)=0.801×ln(rjk)+0.141×ln(rjh)+0.014×ln(rjt)+0.091×ln(rjr)+0.004×ln(rjw)-0.017×0ln(rjp)(41)

式中:人均資本生產彈性c(1)為0.801,人均人力資本彈性c(2)為0.141,人均水資源彈性c(3)為0.004,人均土地資源彈性c(4)為0.014,人均能源彈性c(5)為0.091,人均污染彈性c(6)為-0.017。

2.3.2 城市化增長模型的計量分析

以單位勞動力人均GDP作為產出,以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作為城市化水平指標,進行回歸擬合,發現存在嚴重的自相關,D.W.統計量為1.021 2,進過自相關處理后,回歸方程如下:

u = 1.901 323 + 11.474 21×lnrjgdp(42)

[-2.536 892] [4.279 218]

(0.017 3) (0.000 2)

R2=0.404 128, D.W.=1.523 069

經White檢驗,不存在異方差。由此,可得城市化對單位勞動力平均GDP產出的彈性值為0.087 151 97。

2.3.3 城市化進程的“資源尾效”結果分析

根據勞動力增長率的計算公式n = (L2008/L1978-1) - 30,得勞動力的增長率為0.021 9,計算可得土地、能源、水資源和污染對江西經濟增長的尾效分別為0.001 540 70、0.010 014 57、0.000 440 20和0.001 870 85,而它們對江西省城市化的尾效分別為0.017 678 315、0.114 909 279、0.005 050 95和0.0214 665 3。

3 結論與政策啟示

以上研究結果顯示:江西省土地、能源、水資源和污染對城市化進程的“增長阻力”分別為0.017 678 315、0.114 909 279、0.005 050 95和0.021 466 53,總的阻力為0.159 105 074。比較可知,能源對城市化進程的阻尼作用是最為顯著的,其余依次是環境污染、土地和水資源,這說明能源是江西省城市化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依次從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資源尾效”模型可知,其尾效大小不僅與物質資本生產彈性系數α和城市化對人均產出的彈性值π密切相關,還和能源生產彈性系數和環境污染彈性系數的絕對值大小成正比。由此可見,江西省城市化進程中的能源尾效和環境污染尾效主要原因在于江西省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工業生產模式,這導致了能源生產彈性系數和環境污染彈性系數的絕對值偏大。然而,資源彈性的下降和環境污染彈性系數的下降都只有依賴技術進步和人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生活習慣的形成,可見要降低資源環境對城市化水平的增長尾效大小,必須大力提高技術水平和轉變生產方式,將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成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上來,努力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的技術水平。由此,可以進一步得到如下政策啟示:

首先,就能源尾效最明顯來看,江西省應繼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節能減排戰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減少高耗能、高污染工業流程,以新型工業化來推動城市化,在產品生產、產業選擇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堅持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多重閉環反饋式循環的經濟運行模式,利用最少的資源與能源消耗,使得該省城市化進程走上“人―地”和諧共生的道路。

其次,土地資源利用方面,江西省應堅持合理規劃城市用地,改善江西省城市體系不完善、工業分散、布局不合理、環境污染面大等現象,著力緩解城市擴展對有限土地容量的依賴。堅持制定更符合生態規律的城市體系規劃,建立相對集中的工業(園)區和生活區格局。[KG)]

再次,為了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江西省應強化水資源管理,實行量水發展,避免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水閾值效應”。可以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和用水結構,淘汰、壓縮、改造耗水高、污染重的項目和行業,全力發展生態產業和循環經濟;大力推廣工業節水新技術,降低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嚴厲查處違法取水和污染、破壞水資源等違法行為。

[KG(*40]最后,為減少環境污染對城市化水平的尾效,江西省應堅持防范與治理相結合,立足于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加強污染治理、監測和監管,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建立完善以生態補償為主要內容的利益補償機制,嚴格推進企業開展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通過依法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保“三同時”、排污許可證制度,促進建設布局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堅持合理確定城市的發展規模,明確好城市分工,加強城市生態功能區劃,降低環境污染對城市化進程的阻滯。[KG)]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Romer D. Advanceed Macroeconomics: Second Ed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 Press, 2001:68-79.

[2]Slow R M.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41(1):29-45.

[3]Stiglitz J. Growth with Exhaustible National Resources: Efficient and Optimal Growth Paths[J].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1974,41(1):123-137.

[4]Dasgupta P S, Heal G M. Economics Theor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76-93.

[5]Nordhaus W D. Lethal Model 2: The Limits to Growth Revisited [J].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2,(2):1-43.

[6]薛俊波,王錚,朱建武,吳兵.中國經濟增長的“尾效”分析[J].財經研究,2004,30(9):5-13.[Xue Junbo,Wang Zheng, Zhu Jianwu, et al..An Analysis of Drag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J]. The Stud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4, 30(9):5-13.]

[7]謝書玲,王錚,薛俊波.中國經濟發展中水土資源的“增長尾效”分析[J].管理世界,2005,(7):22-25.[Xie, Shuling, Wang, Zheng., Xie Junbo. Drag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n Water and Land. Management World, 2005,(7): 22-25.]

[8]崔云.中國經濟增長中土地資源的“尾效”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11):32-37.[Cui Yun. An Analysis of Drag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07,(11):32-37.]

[9]楊楊,吳次芳,鄭娟爾.土地資源約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技術經濟,2007,26(11):34-38.[Yang Yang, Wu Cifang, Zheng Juaner. The Influence of Land Resources Restriction on Economic Growth[J]. Technology Economic, 2007,26(11):34-38.]

[10]孟曉軍. 西部干旱區單體綠洲城市經濟增長中的水資源約束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8:12-26.[Meng Xiaojun.Water Resources Constraint Force on Economic Growth of Single Oasis City in Arid Area of West China[D]. Wulumiqi: Xinjiang University, 2008:12-26.]

[11]Scholz C M, Georg Z. Exhaustible Resource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9,13(2):169-185.

[12]Schou P. Polluting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Growth[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0,16(2):211-227.

[13]Grimaud A, Rouge L.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Growth with Vertical Innovations: Optimum, Equilibrium and Economic Polic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3, 45(4):433-453.

[14]王海建.資源約束、環境污染與內生經濟增長[J].復旦大學:社會科學版,2000,(1):76-80.[Wang Haijian. Exhaustible Resources,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J].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2000,(1):76-80. ]

[15]彭水軍,包群.資源約束條件下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基于內生增長理論模型的研究[J]. 財經研究,2006,32(6):110-119.[ Peng Shuijun, Bao Qun. Resource Depletion and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a Endogenous Growth Model[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6,32(6):110-119.]

[16]陶磊,劉朝明,陳燕.可再生資源約束下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1):16-19.[Tao Lei, Liu Chaoming, Chen Y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under Regenerative Resources Condition[J].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08,(1):16-19.]

[17]劉耀彬,陳斐.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資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7,(11):48-55.[Liu Yaobin, Chen Fei. An Analysis on Resources Consumption Drag of China’s urbanization[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7,(11):48-55.]

[18]吳巧生,成金華.能源約束與中國工業發展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73-86.[Wu Qiaosheng, Cheng Jinhua. Energy Constraint and China Industrial Development[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09:73-86.]

[19]周一星.城市地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39-72.[Zhou Yixing. Urban Geography[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1995:39-72. ]

[20]張軍,吳桂英,張吉鵬.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2004,(10):35-44. [Zhang Jun., Wu Guiying, Zhang Jiepeng. The Estimation of China’s Provincial Capital Stock: 1952-2000.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4,(10): 35-44.]

Analysis on Resources Consumption Drag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LIU Yaobin1,2 YANG Xinmei1

(1.State Innovative Institute for Public Management and Public Polic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2.Research Center for Central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7, China;)

校內實習計劃范文6

關鍵詞:室內軟裝設計;傳統文化元素;有效應用

0 前言

室內軟裝設計是現代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室內軟裝設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對室內軟裝設計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設計師們需要不斷創新,將中國文化中所沉淀的傳統元素發揚與傳承。[1]如今,傳統元素也逐漸被人們所喜愛,所以設計師們在對室內軟裝設計時需要將傳統元素融入其中。近幾年,對個性化空間追求的人變得越來越多,這也正是設計者們將傳統元素融入室內軟裝設計中的主要原因,使得傳統文化元素自身獨特的魅力受到更多的關注。

1 傳統文化元素在室內軟裝設計中的應用

1.1 漢字

漢字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在軟裝設計上能夠顯示出獨特的魅力。通過漢字本身,可以在室內空間中營造出濃重的文化氣息,如果在室內增加詩歌掛畫,會使得整個室內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除此之外,在設計過程中,還可以使用漢字圖案來裝飾室內,如壽、福、祿等漢字,它們都蘊含著吉祥的寓意。[2]由于中國人對對稱平衡有著一種特殊的好感,“四平八穩式”是我國傳統對均衡對稱的一種表現形式,人們為了尋求和諧、平安、吉慶,往往利用一些漢字圖形來寄托自己的理想。例如,在室內裝飾中常見的“出入平安”“家和萬事興”“五福捧壽”等漢字圖形,分別以“壽”“安”“和”為中心基點,很好地體現出了均衡與對稱之美。再如,小、北、雙、豐、兆等漢字都是根據均衡、對稱的形式法則創造而來的,漢字不僅是漢字圖形的裝飾元素,還是漢字圖形裝飾的主要元素,漢字圖形裝飾是以漢字元素為中心的。因此,漢字元素在形式上給人一種均衡、對稱的視覺審美觀感,還能夠給予人一種愉悅的心理,同時還能彰顯出祥和、圓滿的寓意。

1.2 圖案

圖案也可稱為紋樣,它是中國文明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圖案也得到了創新發展。圖案已經被人廣泛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室內軟裝設計中,傳統的裝飾圖案能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營造出良好的視覺效果,并能夠凸顯出室內質感,同時體現出屋主的氣質。例如,在室內的家具中采用宗教中的萬字紋圖案進行雕花設計;在家具的邊角還可以使用馬蹄形的圖案;還有在室內貼中國傳統的蓮花圖案,不但可以突出房屋主人高貴的品質,還能夠體現出很高的審美價值。此外,隨著潮流時代的發展,彩繪工藝也能夠將中國古典的圖案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給予人良好的視覺體驗,使得彩繪也逐漸被應用于室內軟裝設計中。

1.3 色彩

室內設計逐漸傾向于使用中國傳統的色彩,如白色、紅色、黃色、青色,每一種色彩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象征意義。白色象征著純潔、美好,是一種寧靜與自由的體現;紅色象征生機、活躍、熱情、鮮艷、充滿生命力,是喜慶與不朽的代表;黃色是帝王之色,給予人一種明亮、崇高的感覺,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青色代表生命、年輕,給人以雅感、沒有事俗喧囂的安靜。在現代室內軟裝設計中使用我國傳統的色彩,因為在目前很多人把室內裝飾的風格定位為中式風格,然而在中式室內設計中往往以紅色為主要的色彩,如紅色的窗簾、被子等,這些色彩均能有效地凸顯了中國傳統元素的應用。

1.4 傳統工藝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們不斷地創造,傳統的工藝變得越來越多。例如,刺繡、剪紙、壁畫等,這些精美的工藝作品都凝結了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智慧,而且它們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2]將傳統的工藝應用于現代室內設計中,也可體現出其獨特的魅力,猶如壁畫工藝,可以體現出某個領域的獨特文化,還能給人一種審美的情趣,是傳承傳統文化元素的一種手段。再如,在我國東北地區,剪紙工藝的應用也十分普遍,剪紙工藝在色彩與材料方面都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在門窗裝飾中使用剪紙工藝,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好的視覺效果。在室內設計中,我們可將我國傳統的字畫、家具、玉器、古玩、陶器等這些工藝作品直接作為室內裝飾品來使用,因為其本身就是藝術品,能夠增加室內的中國傳統體元素的韻味,讓室內設計風格更加符合人們的追求,體現出時代感。

2 結語

傳統文化元素是我國現代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效地融合于現代室內設計文化,有效地營造出良好的室內文化氣息。將漢字、圖案、色彩、工藝等傳統的文化運用其中,不僅僅凸顯了我國的傳統文化,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免费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99免费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 性刺激欧美三级在线现看中文 | 国产精品日韩 | 国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666 | 韩日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国产三级 |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 人人揉揉香蕉大青草 |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院 | 国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首页 |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欧美爆操 | 手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午夜嘿嘿嘿小说 | 一道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男同 |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高清一区二区亚洲欧美日韩 | 护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综合国产二区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 | a黄毛片 |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综合久久 |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 日本午夜在线观看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网影视 | 亚洲 欧洲 另类 综合 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