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

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范文1

【關鍵詞】高校 學前教育藝術課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一、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內涵

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作為與生產、營銷、財會并存的職能,主要的目的是制定、實施有關質量的方針、目標和職責。質量管理理論及方法是指為了發展、實施質量管理相關的項目而開創的一系列的研究進行理論與方法。質量管理的目的在于通過質量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情況的述評,找到更好地評價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指明相關研究中的不足,并明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質量管理論述主要內容包括內涵、必要性與可行性、基本內容等,從而對理論發展與現實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應用的必要性

(一)增強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競爭力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信息服務與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選擇服務數量,藝術課的知名度和質量信譽成為首選的目標。

(二)提高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者的質量意識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參加培訓和實踐,進行全面學習,以便更高水平地參與到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管理中去。質量意識也逐步成為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質量管理標準中真正落實到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者日常行為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促進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體系建構對于藝術課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改善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辦學質量,而且可以使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能夠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步入一條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路徑。

三、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構的基本內容

(一)信息服務質量管理

我們應該明確設計質量體系結構及體系要素。學生是質量系統的重點,學生往往要在這個過程中參與服務提供,并直接評估過程的效果。要根據需要制定質量手冊,規定工作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確定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服務質量體系要素,對服務質量過程中的主要重點,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體系,做到分工明確,要使每個人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按照工作性質和工作要求,制定各個崗位規范、服務標準和質量控制規范。學校與學生的特點相結合,對學生的服務需求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地研究和交流,對溝通的結果進行排序、匯總、分析,形成學生服務的摘要,以便奠定學生服務設計的基礎。

(二)人力資源質量管理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人員是藝術課的寶貴財富。在參加價值轉化活動中,工作者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人力資源質量管理體系目標在于提高網絡環境下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服務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保持競爭優勢。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一要積極接受并善于利用網絡文本。要適應廣大90后大學生群體試圖通過圖畫、動畫、聲音等多媒體技術,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戶端進行創新意識形態傳播的文本形式。二要營造大學生群體參與并互動的網絡微環境。要通過網絡文本的互動性、創新性、集群性,營造90后大學生群體在場的意識形態現場,讓大學生群體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實現交互層面的動態性質的審美需求。三是創新意識形態網絡傳播途徑。要廣泛利用紀錄片、專題影像、學術論壇、高校網站,實現傳統文本正統性向當下網絡文本靈活性的轉變,淡化網站類的政治色彩,以網站作為主要平臺,圍繞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引領大學生群體相關教育認同度。

(三)學生行為質量管理

高校學生最終要面向社會,而社會不同于學校生活,前者強調規則、強調責任、強調合作、強調創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應對學生施以必要的責任意識和藝術行為規范教育。這對學生迅速適應藝術需求、高效融入社會大有裨益。第一,強化行為規范教育。考慮學校教育在規范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可以采取聘請教育專家、人力資源專家、開設專門課程培訓和講座的方式強化這一教育職能,使高校畢業生更直接地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了解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觀,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強化自身綜合能力,塑造藝術精神和踐行藝術行為規范。第二,培養積極、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狀態之下,積極、樂觀和自信的生活態度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學校應加強挫折教育、壓力教育,增強學生抗壓能力,引導大學生培養自我調整、自我修正、自我適應的社會生存發展能力。第三,提升學生的藝術精神。在藝術教育課程中融入藝術精神內容,改變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的藝術精神教育,通過具體的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的擇業精神,提高學生創新和創業的意愿和能力。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能充分了解專業相關的產業經濟發展形勢和人才需求現狀,由此有的放矢,使人才培養更加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同時,學校應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崗位實踐平臺,增加學生接觸社會實踐、了解企業工作狀態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展濤.我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

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范文2

【摘要】: 病原生物學是基礎醫學的一門重要課程,本文結合病原生物學學科特點,對其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存在問題作了初步的探討,并進行了有關的教學改革實踐,以期幫助學習者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高等醫學院校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研究性學習;教學改革;實踐

一病原生物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病原生物學》是臨床醫學專業中的一門主要基礎課。本課程由醫學微生物和人體寄生蟲學兩部分組成。傳統的教學因其研究范圍廣、知識點繁多、缺乏邏輯性和系統性,許多學生反映該學科難學而失去興趣。同時,醫學知識日新月異的更新,新醫新藥層出不窮,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手段簡單,教學方法陳舊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不理想。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既拓寬了學生知識面,趕上時代步伐,又使學生主動分析、處理問題和創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而且,團隊合作意識、探索意識都得到了加強。

二、病原生物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

1、更新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方式改變的前提是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中國教育注重系統的知識學習,創新教育比較落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從研究性教學、研究性學習入手,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它激勵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新的理解、加工、組合,提出疑問,探索新的知識領域,鼓勵學生應用各種不同方式去得到不同結論,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周密思考,選擇最佳方案,并付諸實施。

2、整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病原生物學課程偏重于對基本概念或理論的記憶,缺乏深層次的啟迪,很難引發學生探究欲望,具有預設性、封閉性的特點。研究性學習課程偏重于實踐性的專題的解決,具有生成性、開放性的特點,其內容要能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用與日常生活中緊密聯系的一些例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通過介紹近年重大爆發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及2009年的甲流等,以及生活中很好的素材如乙肝、狂犬病、口蹄疫、瘋牛病、結核等。什么原因引起疾病,為什么這種疾病會爆發流行,如何確診及防治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地接受轉化為主動地探索,并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先賢們崇高品德的熏陶。第二用學科的疾病的預防、健康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病原生物學知識雖然抽象、難理解,但每一章節的內容都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各種感染后的病理現象學生非常熟悉,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三用學科的最新進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四運用課外科普活動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每年的全國科普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結核日等時間,可以安排學生在廣場舉辦多項科普宣傳活動,并鼓勵有興趣的學員參與進來,進行預防艾滋病、肺結核、肝炎等傳染病診、防、治的科普宣傳,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研究性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生以知識為基礎的對開放世界的問題意識、大膽的探索精神與創造性的研究能力。現有三種模式能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Ⅰ臨床病例式討論模式:根據教學內容,每章節可設置一堂臨床病例式討論課,讓學生對臨床實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方法,并促使學生復習所學過的理論知識。Ⅱ科研課題專研模式:安排適當內容的課外科研,讓學生參加科室、小組的科研課題的申報、討論、研究生答辯等活動,陪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室習慣和初步的實驗操作能力。Ⅲ課內、外結合專題研討模式:采取“課上確定題目—課下研究—集中交流—問題解決”的路線,指導學生課外搜集文獻資料、正確選擇科學事例或探索事實的條件,引導學生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研究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教師思想與知識準備不足,難以適應研究性學習指導的需要

研究性學習對于教師是一個新的挑戰。目前,由于學生在課題上很大程度可以自主性選擇,教師的地位和角色與傳統知識相比有了根本性變化。但是,知識更新速度太快、學生研究課題涉及學科知識太多,大多數教師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存在知識準備上的不足,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個體走向合作,從課堂走近生活。

2學生信息儲備量不夠,一時難以適應研究性學習模式

病原生物學教學內容多、理論性強,歷來是醫學專業學生最感困難的一門學科,學生學起來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興趣。隨著教學時數的減少,這一矛盾尤現突出。因此,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感覺查找資料無從下手。選題沒有思路,難度大,說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信息來源少,閱讀涉足面不夠廣泛,對老師的依賴性強。師生交流沒有一個平臺,缺乏一個展示平臺,學生的興趣性和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多引導,讓學生多接觸和了解這門學科。

3學生選題中急功近利,綜合實踐能力培養效果不理想

選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題研究的成果有無價值及其價值大小,也關系到課題研究能否順利進行。但是,學生在實際選題過程中,不少學生對于選題的目的不太明確,急功近利,往往選擇的問題是自己關心的、熟悉的和容易完成的內容,這樣在培養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信息獲取和加工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上達不到所需要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選題上要幫助學生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會合作、溝通和分享,以增長學生的見識。

4片面理解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成為唯一的研究性學習形式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單純把研究性學習理解為課題研究,容易造成研究性學習和學科課程學習相脫節。因此,要求教師把研究性學習向各學科課程教學中滲透,全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5沒有建立起科學的研究性學習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

現行對于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往往是以小組形式完成,每個組員的能力與貢獻大小的評價是一個難題,實際過程中實施的情況不太明確。同時,學生選題的實際意義、難易程度、研究價值、研究結果并沒有統一實施標準,因此,在目前的評價機制中,學生往往重視的自己最后的分數。這就要求學校及指導老師應該有多個階段的評價,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6、社會缺乏研究性學習的濃厚氛圍

社會支持系統的缺乏對研究性學習也會產生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很多家長和學生認為,研究性學習耽誤了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了孩子的考試成績。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和家長,應當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起素質教育理念,將研究性學習看成是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索、探究的體驗。

參考文獻

[1]王曉輝.淺談分層次教學法在《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19:313-321.

[2]郭娜.研究性學習在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5):2391-2392.

[3]楊如松.免疫學與病原微生物學教學中應注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3):60.

[4]尚智.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方法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9,20:60-61.

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范文3

關鍵詞 交變電磁場;脈沖電磁場;免疫系統;脾臟指數;淋巴細胞增值率

中圖分類號R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3-0100-02

近年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是電力、電子產品的普及。電磁輻射已成為繼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之后當今人類生活中的第四大污染。關于電磁場對機體健康效應的研究也從集中的流行病學研究擴展到極低頻、低劑量電磁輻射對免疫系統影響等方面[1]。

關于極低頻電磁場對機體免疫系統的影響研究的結論一直得不出一致的結論。早在1996年王保義等通過研究證明超低頻脈沖磁場對機體免疫系統有損害作用[2]。郭紅梅等用同一強度不同照射時間的恒定磁場對小鼠進行照射,結果得出一定照射時間的恒定磁場對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3]。近幾年年李金芳等用極低頻電磁場連續全身作用4周齡免疫低下小鼠60天后結果顯示:極低頻電磁場對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4]。朱世忠以小鼠為研究對象,將小鼠暴露于電磁輻射裝置中研究結果表明低劑量輻射對小鼠免疫系統的影響表現為增強作用[5]。

本課題研究50Hz交變電磁場,脈沖電磁場對小鼠免疫系統的影響,觀測小鼠體重、脾臟指數,脾臟淋巴細胞增殖受磁場影響的結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動物

選取昆明種5~6周齡SPF級小鼠45只,雌雄隨機,體重20g~28g,平均體重24.13g,體重偏差2.15g,實驗動物由中國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1.2 試劑及儀器

MTT,,ConA,胎牛血清,青/鏈霉素混合液,完全RPMI-1640培養基。XDS系列實驗室倒置生物顯微鏡(重慶光電儀器總公司),MCO-175 CO2培養箱(日本三洋SANYO),BBS-SDC潔凈工作臺(濟南鑫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TGL-20M高速離心機(長沙平凡儀器儀表有限公司),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荊和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1.1.3 磁場發生裝置

電磁場發生器是瑞士SCHAFFNER的電磁場兼容發生器(Best EMC),線圈是標準的1m×1m的矩形線圈,可以產生50Hz的磁場強度為0.05mT的交變磁場和50Hz磁場強度為0.1mT的脈沖磁場,脈沖時間間隔為15s。

1.2.2 脾臟指數測定

6周后頸椎脫臼處死小鼠,稱量小鼠體重,解剖取出脾臟,分離出結締組織,用電子天平精確稱量脾臟濕重,記錄數據。計算每只小鼠脾臟指數。

1.2.3 小鼠脾臟淋巴細胞增殖活性測定

3 討論

脾臟是生物體內一個重要的免疫器官,本次實驗通過研究極低頻交變磁場、脈沖磁場對脾臟指數、淋巴細胞增殖率的影響:發現經過50Hz、0.05mT交變磁場和50Hz、0.1mT、脈沖時間間隔為15s的脈沖磁場作用后,對小鼠脾臟指數的影響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物理學角度來說,我們選取的磁場為低頻、低強度、短時間的磁場照射小鼠,所以我們考慮的應該為磁場的非熱效應[7],即機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將遭到影響,機體也會收到相應的影響。所以由于連續磁場組及脈沖磁場作用的小鼠脾臟指數與對照組相比均發生了變化。

從免疫學的角度來說,脾臟指數的大小代表脾臟質量及脾臟免疫功能的強弱,隨著脾臟指數的增加,小鼠脾臟的免疫功能也必然增強。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經過研究極低頻交變磁場、脈沖磁場的作用小鼠脾臟指數均為增加的趨勢。脾臟也是生物體內成熟淋巴細胞聚集的場所[8]。淋巴細胞增殖是反應淋巴細胞功能的重要指標,進而可反應出機體的細胞免疫水平的。由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經過交變磁場和脈沖磁場的作用后小鼠的免疫細胞增值率均有所增加,由此可以更進一步的表明,實驗所選取的此兩種磁場對小鼠的免疫功能均有促進作用,均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目前有關極低頻電磁場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日漸增多,但是在低強度、極低頻的電磁輻射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的研究尚不多見,而且缺乏統一認識。這也是目前此領域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同時也成為了一個最有潛力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楊姝雅,崔玉芳.低劑量電磁輻射對機體免疫系統的影響:研究與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3):154-157.

[2]王保義.脈沖電磁場對細胞作用的特異性研究.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1996,13(2):18-19.

[3]郭紅梅,成月明,潘翠燕等.恒定磁場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生物磁學,2005,5(4):18-19.

[4]李金芳,龐小峰.極低頻電磁場對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生命科學儀器,2009,7(4):45-48.

[5]朱世忠.極低頻電磁場對BALB/c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輻射衛生,2010,19(2):145-147.

[6]張璐,王沂,胡俊等.超強靜磁場對小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5(2):211-215.

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范文4

[關鍵詞] 姜黃素;內毒素;肝損傷

[中圖分類號] R28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8(c)-105-02

近年來,隨著內毒素檢測手段的不斷改進,對內毒素致肝損傷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關注。目前對內毒素肝損傷的治療多采用內毒素合成抑制劑或其拮抗劑,雖取得一定療效,但由于尚處于開發階段或肝毒副作用較大而無法廣泛應用于臨床。雖然中醫學典籍對內毒素肝損傷尚沒有明確的理論闡述,有關中醫藥對內毒素損傷作用的研究也相當貧乏,但中醫藥治療肝損傷的作用和優勢已是共識,十分有必要進一步深入闡述其作用機制。本文結合筆者博士課題研究,淺談對姜黃素抗內毒素肝損傷的中醫理論方面的思考,以饗同道。

1內毒素肝損傷的中醫病機研究

內毒素是革蘭陰性細菌細胞膜的主要脂質成分,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能誘導促炎細胞因子IL-1和TNF-α的產生或釋放,可激動強烈的炎癥反應從而導致內毒素血癥的發生。大量研究證實腸原性內毒素-肝庫普弗細胞-炎癥細胞因子-肝損傷的途徑和機制,并被認為是酒精性肝病研究中“二次攻擊”學說的重要依據。

近年來有關研究認為“內毒素血癥”與“血瘀證”有內在聯系,把內毒素血癥動物模型作為“熱毒血瘀”證型來開展研究。如卞慧敏等[1]利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內毒素、地塞米松加內毒素等3種不同的攻毒方法復制“熱毒血瘀證”的動物模型。沈洪等[2]觀察涼血化瘀法對LPS誘導慢性血管內凝血家兔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梁愛華等[3]采用LPS與角叉菜膠聯合誘導熱毒血瘀證與血栓形成病證結合的動物模型。多年來,上海中醫藥大學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活血化瘀”藥丹參或其提取物以及中藥復方健脾活血方等均有有顯著的抗肝損傷和肝纖維化作用[4, 5]。 韓德五教授課題組嘗試利用丹參和大黃“活血化瘀”作用治療內毒素血癥也取得了初步成效[6,7],研究表明,丹參不僅對肝實質細胞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KC也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促進KC吞噬功能,表現為吞噬K值增高與ETM減輕。趙炎等還證明丹參、大黃對KC有調整作用,可使KC釋放TNF-α等化學介質減少,故肝細胞損傷減輕。

筆者曾圍繞內毒素(LPS)-庫普弗細胞(KC)-炎癥細胞因子-肝細胞損傷的病理機制及其重要環節,運用庫普弗細胞、肝細胞分離培養技術和細胞分子生物學技術,以體外庫普弗細胞LPS損傷為模型,進行探討姜黃素抗內毒素肝損傷的作用和機制。實驗結果證實,姜黃素通過抑制NF-κB/ IκB信號轉導途徑,能有效抑制TNF-α的基因轉錄和蛋白表達,降低其生物活性和靶效應,并減少TNF-α、IL-6、IL-1β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和釋放,阻止了炎癥的擴大化和級聯反應,從而減輕和抑制對肝細胞的損傷。姜黃素的這種作用可能和其下調KC表面的內毒素受體表達有關。

2姜黃素抗內毒素肝損傷的藥理作用研究

姜黃素是一種多酚類物質,為姜黃的有效成份之一。姜黃味辛、苦,性溫,入肝脾二經,主要功用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偏入肝經血分,破血兼理血中氣滯,善破肝脾二經的血瘀氣結。在我國自古即用作活血化瘀藥,可用于治療與腹痛、黃疸等相關的疾病。《新修本草》曰:“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日華子本草》:“治瘕血塊,癰腫……”繆希雍曰:“姜黃苦能瀉熱,辛能散結,故主心腹結積之屬血分者。”《婦人良方》以舒經湯治療風濕臂痛、《外科正宗》以“如意金黃散”治療癰瘍瘡癤都取得良好效果,也是源自姜黃“辛散苦瀉溫通”的作用原理。目前姜黃在肝病臨床中應用廣泛。現代研究表明,姜黃及其有效成分姜黃素具有較強的抗凝血活性,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8],降低血漿和全血黏度,增加纖溶活性,從而發揮抗炎活性。此外,實驗和臨床觀察研究還表明,姜黃及其提取物姜黃素可促進膽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保肝和利膽作用,可抑制癌性疼痛、增加食欲、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真菌等多方面功效,作為非甾體抗炎藥在臨床上有良好的抗炎效果[9]。

目前從姜黃中可分離近20種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揮發油和姜黃素類,后者為二苯基庚烷類,有酚性和非酚性之分。其中姜黃素是最主要的一類多效天然活性成分,為脂溶性成分,有較強的抗氧化和抗炎等藥理作用。研究表明其抗肝損傷的作用機制主要表現在清除肝臟自由基、抑制肝臟炎癥反應和肝星狀細胞活化等方面。作為食品添加劑已被廣泛應用,WHO/FDA業已將其作為天然食用色素允許使用。由于本品安全性高,幾乎無毒,已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3姜黃素抗內毒素肝損傷的中醫理論依據

姜黃素抑制肝臟炎癥細胞因子的藥理作用提示其具有阻斷、延緩內毒素肝損傷病理進程的作用,有可能成為一種理想的抗肝損傷藥物,具有良好的開發應用前景。那么,姜黃素作為中藥姜黃提取物其發揮抗肝損傷的中醫理論依據何在呢?

聯系筆者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筆者設想:(1)陰陽平衡是中醫整體觀念中最基本的理論之一,任何疾病的發生歸根結底都是機體陰陽失調的結果,中藥的作用機制也就是從根本上調整陰陽的平衡。從“微觀的整體”來認識,姜黃素顯著下調內毒素受體的表達,抑制了KC過度活化(假設屬于陽亢),減少了KC活化后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和釋放的信號下傳,從而抑制了靶基因TNF-α的轉錄和分泌,也屬一種陽消陰長,陰陽平衡的過程。(2)目前對內毒素損傷的中醫病機理論尚無太多認識,從相關丹參、大黃的研究結果結合本課題研究結果“以方測證”來推測,內毒素損傷可能和“血瘀”機制有內在聯系。姜黃素有可能是姜黃活血化瘀作用的物質基礎之一,我們以前的研究也證實了這點[5]。(3)假設內毒素損傷的“血瘀”機制存在,可以肯定,并非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就可起到類似的藥理作用,這是否與中醫歸經理論有關?中醫理論認為,姜黃入肝脾二經,性辛溫可以活血行氣通經,味苦可以燥濕污濁,功效活血化瘀,善破肝中血滯。中藥的歸經理論是其獨特的臨床總結。姜黃素作為姜黃的有效成份之一,其對肝KC的“靶向”藥理效應是否提示了歸經理論的內涵體現?這確實值得我們思考和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卞慧敏,楊進,陳德寧,等.不同造模方法所致“熱毒血瘀證”家兔血液流變學改變的比較研究[J].微循環技術雜志,1996,4(2):99-101.

[2]沈洪,周仲英,金妙文. 涼血化瘀法對內毒素性DIC家兔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0(5):13-15.

[3]梁愛華,丁曉霜,李文,等. 血瘀證與血栓形成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 30(20):1613-1616.

[4]胡義揚,劉平,劉成,等.丹酚酸A抗四氯化碳中毒致大鼠肝損傷和肝纖維化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報,1997,18(5):478-480.

[5]胡義揚,彭景華,許麗莉,等.健脾活血方對內毒素誘導肝臟TNF-α蛋白和基因表達的抑制作用[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 4l(5):6-8.

[6]鄭曉賓,韓德五,許瑞玲,等. 丹參防治實驗性急性肝損傷機制的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7,13(3):157-158.

[7]韓德五.腸源性內毒素血癥與肝病-肝衰竭的IETM學說[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6,178-180.

[8]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精選本(下冊)[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188.

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范文5

關鍵詞:護理教育;中外合辦;課程體系;改革

為了滿足國內外護理人才的需求,我院增設國際護理班,學生在國內學習3年后,將有機會去澳大利亞繼續學習深造。為了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能適應澳大利亞護理教育環境,如何設置課程體系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

1澳大利亞護理教育現狀

澳大利亞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現了生物-生理-社會醫學模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中人文學科占1/3,注重人文關懷,培養學生溝通能力、管理協調能力等。醫學基礎課學時較少,護理專業課學時較多。護理專業課程從大一開始學習直至畢業,貫穿于整個護理專業學習過程。專業課中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各占1/2,護理實習開始于大一,與理論課同時進行[1]。實習課程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便于學生正確認識護理專業的特性,從而為樹立正確的護理倫理觀和價值觀創造條件。

澳大利亞的教學方法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普遍采用理論學習與啟發思維、培養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如: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來解決。除此之外,還有"學習合同"、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個課題或病例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2]。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學習科目,不強調學生的出勤率,但其考核方式卻是嚴謹而多樣的。每門科目采用多種考核方式,如網上考試、論文撰寫、小組學習報告、綜合考試等[3]。每門科目的成績是各單項成績的總和。如出現兩次本科目不達標的記錄將會被淘汰。因此,學生必須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加倍努力,才能保證成績達標。

2國內護理教育現狀

我國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為主,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是臨床醫學專業的濃縮版,缺乏護理特色。其課程包括公共課、醫學基礎課和護理專業課等,而人文學科很少,注重醫學知識的教育,忽略人文知識的教育。課程設置分3個階段:①學習公共課和醫學基礎課,②學習專業課,③臨床實習。其中醫學基礎課門類齊全,所占學時較多,護理專業課程相對較少,無法突出護理學特色。前期集中學習理論知識,最后一學年則集中臨床實習,使理論學習與實踐環節嚴重脫節。

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采用多媒體上課;而學生以聽課為主,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其中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因此,學生考前死記硬背,大部分可以順利過關,而考后知識大都拋到腦后。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到課情況、課后練習、實驗報告等。

3中外合作辦學課程改革的啟示

中外合作辦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國際型護理人才,所培養的護理人才要具備國內外醫院工作的能力。因此,為了使學生適應澳大利亞的護理教育體制,中外合作辦學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需作出相應改革。

3.1加強英語教學 要去澳大利亞繼續深造,首先要過語言關,必須具備英語的聽、說、讀的能力,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應增加公共英語課與專業英語課的學時,從學生入學到畢業不間斷學習。同時調整英語教學內容,突出其適用性和專業性。聘請外教強化英語口語與聽力的培訓;專業課的教學過程逐步推行雙語教學。臨床實習強化英語訓練,用英語交接班和書寫護理病歷。實習期間集中強化雅思考試培訓,提高其通過率。

3.2課程設置 將醫學基礎課重新進行整合,刪除陳舊、重復內容,如:將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進行整合為正常人體學;將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免疫學、寄生蟲學整合為疾病學等。通過不同課程的內在邏輯聯系有機的結合,可以有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從而把節約出來的課時用于人文課程,使學生了解影響健康的心理、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管理協調能力。護理專業課程的設置則以生命周期為軸線,從健康到亞健康到疾病,如母嬰護理、兒童護理、成年護理和老年護理等。加強實踐教學,增加實驗學時,更新實驗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讓學生在實驗中掌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給學生營造更多的探索與創新的機會和空間。

3.3教學方法 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輔以其它教學方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即課前給出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問題;在課后練習時給出一個問題或病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答案;在實驗課增加綜合病例分析,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并選出一名代表發言、討論,其成績作為全組成員的成績,以此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團結合作的能力,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4考核方式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采用閉卷考試、實驗報告、病例討論、課后練習等多種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由于我國目前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并不完善,課程設置處于探索階段,如何構建一套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能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的課程體系將是我們繼續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余雪.澳大利亞護理學院教育現狀[J].中外醫療,2009,36:132-133.

醫學免疫學課題研究范文6

拉爾夫•斯坦曼于1943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爾,生前在美國紐洛克菲勒大學任免疫學教授,同時主持免疫學和免疫疾病中心。4年前,斯坦曼被診斷出身患胰腺癌,此后一直和癌癥做斗爭。

斯坦曼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用自己的身體作為自己課題研究的標本,完全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病情的波動變化中,斯坦曼發現,能夠激活并調節適應性免疫的樹突細胞,這種細胞促使免疫反應進入下一階段并將微生物清除出機體,構成免疫反應的后續步驟。

拉爾夫•斯坦曼生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自己最大的成果是發現了能夠激活并調節適應性免疫的樹突細胞,幫助人們理解人類免疫系統激活的具體控制機制。

“也正是他自己提出的這項基于免疫系統中的‘枝狀細胞’治療方法,他的生命才能夠延續至不久前。”諾貝爾獎評委會常務秘書格榮•漢森說。

如果說人們對喬布斯的逝世感到的是惋惜與不舍,而對斯坦曼的離去則表現更多的是崇敬與欽佩,因為他為人類最終戰勝癌癥做出里程碑式的貢獻。他及另兩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為人類免疫系統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認識,并為傳染病、癌癥等疾病的防治開辟了新的道路。

科學界所理解的人體免疫反應,分為先天和后天兩類;而人體免疫系統中受體蛋白和枝狀細胞的作用,分別對應于先天和后天,相當于兩道“防線”。

據諾獎評委會專家稱,一些醫藥公司正利用斯坦曼及另外兩位科學家的發現,幫助開發針對癌癥的“治療性疫苗”。業已研制出更好的免疫系統相關疫苗,只是還沒有上市。

盡管胰腺癌的發病率并不算高,但積極的預防策略仍有意義。首先,吸煙是公認的胰腺癌危險因素,任何時刻戒煙都不算晚。其次,胰腺癌的發生與膳食結構、飲食習慣和營養成分密切相關。高蛋白、高膽固醇型飲食可促進胰腺癌的發生,營養過度可能會增加胰腺癌患病風險。

另外,權威的健康專家告誡公眾,工作狂的透支生活非常有害健康,工作的不規律性直接導致他們整體生活的紊亂。免疫功能與人的身體一樣,也是需要休養調整的,沒完沒了的高速運轉,就是再好的機器也會出現問題,極易為癌魔制造可乘之機。在短時間內我們相繼失去喬布斯與斯坦曼兩位巨人,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用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患未然

世衛組織表示,通過改變或避免主要危險因素以及及早發現和治療,很多癌癥是可以得到預防和控制的,至少有30%的癌癥死亡是可以避免的。遺傳因素是先天的,也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但是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卻是可以改變的。據《世界癌癥報告》的統計數據,僅此一項就占各種癌癥誘因的48.3%,也就是說,有48.3%不患癌癥的主動權是掌握在每一個人自己手里的。

還以胰腺癌為例,慢性胰腺炎中有1/3可能向胰腺癌轉化,家族疾病史某些典型的遺傳性癌癥綜合征,也可能與胰腺癌發生關聯。很多醫生建議,對年齡大于40歲、吸煙、有大量飲酒史的人,如果出現上腹部非特異性不適,應高度警惕胰腺癌。一旦出現隱痛及黃疸,無疑說明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

世衛組織確認的12項罹患癌癥的危險因素依次是:年齡、性別、吸煙、感染、荷爾蒙、環境污染、酒精、輻射、遺傳、食品添加劑、飲食與營養和持續或慢性刺激。這種以年齡打頭的排列方法絕不是隨意偶然的,而是以嚴謹的科學數字為依據的。雖然任何年紀,甚至尚未出生的胎兒,都有可能發生癌癥,只不過年齡越小,發生癌癥的風險系數也就越低罷了。

年齡的增長與老化雖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也包含了生物上廣泛的物理化學之變化。幾乎各種癌癥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發生的風險。因為暴露于致癌物質時間較長,老化細胞對致癌因子的感受度增加,細胞遺傳物質的破壞累積及修補復原變慢,免疫系統衰退,致癌基因活化及強化,加上抑癌基因喪失等,足以解釋癌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較容易發生。

與癌魔的較量除去積極研制新型有效的治療方法外,關鍵在于防抗結合,重點在防。針對中青年人的具體情況,醫學專家認為應在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多下工夫。飲食上應盡量多攝取一些有助于抑制癌細胞生成的食物成分,以天然的植物為主,大致分如下4種:

含酚類――多存在于葡萄、蘋果及草莓等水果中。

含雙硫硫羧化物和黃鹼素類――多存在于甘藍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含硫醚類――多存在于大蒜、洋蔥、韭菜等。

含松油精類――多存在于柑橘類水果。

另外,在癌癥形成初期,對癌瘤促進物具有明顯抑制作用的以富含胡蘿卜素類食品為最佳,像胡蘿卜、山藥、西瓜等。

此外,還應注意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而少食用多脂肪食物。五谷雜糧、蔬菜瓜果及豆類都是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平時多食用這些食物,可有效預防直腸癌的發生,因為纖維素能直接影響腸道菌群、膽酸代謝和使糞便及時排出體外,并可減少有毒物質接觸腸道。

當然,缺少某些礦物元素或維生素也是導致癌癥發生的一項因素,酌量補充維生素A、B群,維生素C、E及硒、鐵、鎂等,但必須遵照醫囑,切勿過量,以免適得其反。對某些唯利是圖的廣告,切莫盲信盲從。有的商家將補硒說得神乎其神,殊不知硒的防癌效果,仍受到多方質疑,至今尚未有明確的定論,盲目食用必然有害健康。

運動與癌癥也有一定的關聯。癌癥專家在對運動量大小不同的兩組人群跟蹤調查發現,活動量小的一組比活動量大的一組罹患癌癥的風險明顯增加,男性要甚于女性,以結腸癌、肺癌、乳癌和前列腺癌為多。這里所說的運動,不單純是體育鍛煉運動,還包括曾經從事的職業性質。年輕時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雖然當時苦一點,可為以后的健康奠定了基礎。

除了適當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外,還應注意戒掉成癮性藥物并戒除煙酒,充分休息和娛樂,生活規律,家庭和睦,精神生活高雅充實。國外健康機構統計數據顯示,虔誠的基督徒患癌癥的比率不及非信教人群的1/3,就足以說明這個道理。

持之以恒,成效必現

防癌抗癌應從日常生活做起,除了注意醫療保健,均衡營養,保持足夠的休息睡眠,規律生活起居,避免過度疲勞和大喜大悲,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外,具體在飲食方面應多注意以下事項:

1.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全麥、水果、蔬菜,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風險。

2.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胡蘿卜、番茄和杏,可減少肺癌、食道癌及喉癌的發生。

3.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特別是柑橘、柚子、青椒、甘藍和馬鈴薯,可減少肺癌、食道癌及胃癌之風險。

4.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如硬化甘藍、花椰菜、龍眼、卷心菜,可有效預防胃癌、呼吸道癌及其他化學誘發性癌癥。

5.去除飲食中過多的油脂,無論是飽和或不飽和的油脂都應加以限制,最好能降至總熱量的30%以下,可減少乳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生。

6.控制體重,避免過重或過輕,肥胖者較容易罹患子宮癌、膽囊癌、乳癌、結腸癌、腎癌和胃癌。故此應注意均衡飲食及持之以恒的運動,必要時可向專業的醫師或運動專家請教,貴在堅持不懈。

7.避免食用腌漬、煙醺、燒烤、煎炸食品,可減少食道癌。

8.飲酒要有節制,不要酗酒,如此可預防口腔癌、喉癌和肝癌的發生。其他刺激性飲料也不宜過多飲用。

9.不要食用太熱、太咸、燒焦、烤焦及被化學有害物污染過的食物。

10.不要吃得太快、太飽,也應盡量減少反復吃同樣食物。

11.避免陽光暴曬,尤其是正午時分陽光熾烈之時。此時必須外出時,應使用遮陽帽、遮陽傘。其次室內也不宜使用太陽燈或日光浴設備。

12.避免不必要的X光線照射、激素的濫用及有害化學物質的接觸。

13.避免不必要的輸血,以減少可能與致癌相關的感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aa| 一级毛片在线看在线播放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本综合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s乱码 | 亚欧日韩 | 国产一级视频 | 国产观看在线 |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 欧美.com|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在线不卡视频 |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 欧美成人禁片在线观看网址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无线码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国产成人 | 欧美大陆日韩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久久道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 日韩成人精品在线 |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欧美色图日韩 | 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 色老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综合第一页 | 一级毛片免费网站 |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