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民營經濟工作匯報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民營經濟工作匯報范文1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民營企業平穩較快發展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指導企業調整發展戰略,幫助解決民營企業資金、要素等問題,提振信心,激勵
企業加快發展。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發展民營經濟的總體要求,全面落實自經民營[2009]2號文件,繼續堅持領導定點聯系區縣工業和億元企業等制度,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二是結合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活動,開展民營企業專題調研服務工作,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為寬松的環境;三是協調爭取了省上對我市工業氣、運、資金等生產要素的支持,最大限度地為重點民營企業、重大項目的生產建設提供生產要素保障。
二、加強民營企業培育,增強發展后勁
民營經濟工作匯報范文2
民營經濟是以民間投入和經營為主體的經濟形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前幾年,由于國營巴中罐頭廠的破產、倒閉,國營絲綢、機械、紡織企業相繼陷入極度困境之中,全區國營工業滑入歷史最低谷,直接影響了財政經濟的快速增長。近三年來,該區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和市委、市政府構建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區域經濟框架的重大決策,痛下決心改變了硬環境,優化了軟環境,堅定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信心和決心,狠抓了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截止去年底,全區個體工商戶達4.1萬戶,私營企業238戶。民營經濟實現產值11.5億元,占全區GDP總量的53;民營經濟覆蓋全區各個領域,已初步構成了該區經濟結構的主骨架。在實際工作中,區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三緊扣”(緊扣區委工作中心,緊扣全區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大問題,緊扣社會生活熱點和難點問題)的工作思路,較好的發揮了決策把關、推動促進和規范保障作用,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充分發揮人大在民營經濟發展中的決策和把關作用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全黨工作的大局。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區委、區政府的工作主題。近幾年來,區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這一主題,正確行使對重大問題的決定權。五年先后聽取和審議了“一府兩院”工作匯報85次,其中屬于經濟建設方面的議題達62次,占71,同時,作出了相應的決議、決定和書面審議意見36個,有效地促進了全區經濟的健康發展。如:1998年6月,常委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區政府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的情況匯報后,作出了加快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步伐,培育、壯大民營工商企業等4條決定,督促了企業14項自的落實,促進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逐步理順,支持政府制止“三亂”、減輕企業負擔和轉換機制。督促和支持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等文件。20__年7月,常委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貫徹實施情況,常委會緊扣民營經濟發展,組織本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分人大代表進行視察和調研,決定了工業開發區和10個專業市場和下崗職工再就業一條街的規劃,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空間和有利條件。
充分發揮人大在民營經濟發展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近年來,常委會圍繞區委工作中心,積極參與重點工作。常委會正副主任分別掛包、聯系了1-2戶企業,經常深入企業調查,與班子領導和職工座談,引導企業走向市場,積極為企業出謀獻策,主動為企業爭取項目和資金,并拿出領導的包干經費,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常委會主要領導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人大工作的實際,撰寫了《人大在經濟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調研文章,在《民主法制建設》和市委《調研與研究》等報刊上發表。同時,常委會十分注重人大監督的實效性,堅持每審議一個議題,就實實在在解決一、兩個具體問題的原則,不說空話,不發妄議,不提難以操作的意見,不作不切合實際的決議,盡可能摒棄流于形式的監督。為提高監督實效,他們一抓會前調研,二抓審議意見的落實。常委會主要領導要求常委會組成人員和辦事機構工作人員在會前深入最基層搞好調查研究。調研的方式視議題的特點而定,對經常接觸、情況較熟悉的議題采取各工作委室自組調研方式;對專業性比較強的議題,采取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帶領有關部門和邀請有關人大代表參與的方式,調查掌握基本情況,并要求調查者形成書面發言材料,供會議審議參閱。對會議審議意見的落實,他們采取了四種方式,一是對重大問題形成的決議、決定用常委會文件發出;二是常委會會議形成的重要意見用《審議意見》發出;三是主任會議形成的審議意見用《主任會議紀要》發出;四是形成的一般性意見用《工作通訊》發出。將這些意見和建議交由“一府兩院”辦理落實。在年底,常委會辦事機構進行認真清理,逐條匯總,用辦公室文件形式告知“一府兩院”,做好專題匯報準備,并列入下年度首次常委會會議議題。如:20__年6月,主任會議聽取了區政府關于城鎮工業經濟情況匯報后,將審議意見用《主任會議紀要》印發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區政府年終匯報辦理工作結果時,由于區政府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了對工業企業的領導力度,加快了國營、集體企業的改制力度,出臺了相關的扶持、發展政策,贏得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領導重視措施力,工作扎實效果好”的一致好評。
充分發揮人大在民營經濟發展中的規范和保障作用
民營經濟工作匯報范文3
(一)走訪人民群眾,收集社情民意。走訪選民,聯系群眾是發揮代表主體作用最重要最常用的渠道。為此,我鎮要求每位市代表聯系15戶以上選民,2家以上部門和企業,全鎮共發放便民聯系卡1200多張,要求人大代表定期和不定期走訪選民,在走訪中收集社情民意,走訪中宣傳政策方針,聯系群眾中解決實際問題。例如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也是群眾最期盼解決的,代表們收集整理后形成建議積極向人大會反映,爭取重視,協調解決。其中2015年上級安排項目解決兩個村近3000居民的安全飲用水問題,回應了群眾關切。近三年來我鎮組織人大代表深入到村組、學校、企業,調查了解鎮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宣傳各級政府惠民措施在本地區的落實情況。收集意見和建議共200多條,分別在市鎮人大會上反映,暢通了民生政情的交流渠道,凝聚發展活力。
(二)規范陣地建設,搭建履職平臺。按照市人大關于建設代表小組聯絡活動室要求,根據我鎮實際,搭建起市鎮代表履職平臺。以代表小組為單位,分別在羊古(第一代表小組)、黃荊坪(第二代表小組)、農大(第三代表小組)、鴨頭(第四代表小組)、山田等(第五代表小組)村(社區)建立了代表小組聯絡活動室,每個活動室做到“八有三公開十上墻”,
建立了代表接訪制度和代表接訪臺賬,設立代表接訪回音壁。自代表小組活動室創建以來,共開展各類活動50多次,解決實際問題90多項。第一代表小組開展了集中走訪、代表述職等活動。第四代表小組開展了經驗交流、知識培訓等活動。2014年分別組織了第一代表小組張國平代表和第二代表小組周慈英代表向選民述職活動。在推進代表履職的規范化和常態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加強政策宣傳,普及相關知識。轄區內市人大代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把黨和國家的政策向群眾進行宣傳解讀。十以來,鎮人大多次組織市代表宣傳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帶頭宣傳執行計劃生育、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政策。同時,突出依法治國方略,開展法制教育宣傳。督促部門開展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教。
(四)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建議落實。代表小組組織市代表針對群眾密切相關的農村水利交通設施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集鎮建設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調研。引導代表在調研中提出問題,提準建議,在促進問題解決中掌握業務,提升履職水平。近三年來,市十六屆人大二、三、四次會議期間市代表形成、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共65條。而市代表在本級人大會議期間提出的批評、意見和建議,政府安排相關職能部門答復解決,督促各承辦單位與代表面對面進行交流,重點提高面商率、辦結率、滿意率。
(一)做好工作評議,督促依法行政。近年來,一是多次組織市代表參加《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培訓活動,并對城管、計生、林業等相關部門執法情況進行檢查,促進了依法行政、執法部門公正、文明執法。二是積極組織市代表做好對市直單位的工作評議。近三年,組織我鎮市代表參加對市人社局等13家市直單位的專項工作評議。并提出了批評、意見和建議150多條,均得到各部門的回應、重視和解決。關于加快金陽大道建設步伐盡快隧道入城的建議均得到市政府相關部門的解決和回應。
(二)聽取工作匯報,掌握工作
進展。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是人大代表的一項重要權利,體現代表對政府工作監督中的理解、支持。每年7月份組織全體市代表參加市政府半年情況通報會,同時,2013年7月各代表小組分別聽取鎮政府工作半年情況通報。2014年8月全體市鎮代表集中參加政府半年工作通報會,會上,向代表征求了政府半年工作意見并進行了測評,同時對各站、辦、所和駐鎮單位進行了群眾滿意度測評,有效促進了部門的服務提升和作風改善,為優化環境,提高效能、助推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組織代表視察,推動工作落實。近年來,鎮人大組織市代表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教育、文化、衛生、社保事業的發展等開展視察,組織市代表開展了《社會保障法》、《義務教育法》執法檢查、食品安全跟蹤監督、環境保護監督等專項行動。2014年8月份組織全體市代表對我鎮社區矯正工作進行了現場觀摩。11月份對農田水利暢通工程建設、獅巖村河道治理、高田村示范屋場建設、山田集鎮亮化等重點項目進行視察,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今年人大會期間,我鎮組織全體市鎮人大代表對全鎮重點項目進行了觀摩。有效助推項目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一)認真調研當群眾意見的代言人。按照“三聯”活動要求,將代表便民聯系卡分發到戶,并進行定期走訪,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對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及時予以解釋和答復,問題解決率達95%以上,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當好了群眾意見的代言人,部分代表因為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擁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村級換屆選舉時被選為了村干部。如市代表周慈英當選為鶴源社區主任,成為了村級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張晚魁、戴檢芝、朱書仲、張國平、周慈英等代表又是村(社區)書記或主任,在服務群眾、夯實基層、改善民生、推進村民自治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
(二)自主創業當勤勞致富的帶頭人。積極找準人大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鼓勵代表自主創業,充分發揮代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全鎮15名市代表中,朱書仲等代表從事烤煙栽培、油菜栽種,在主導產業升級上起帶頭作用;吳丹、周慈英、王武良、戴勝等代表自主創業,在謀求帶頭發展上起示范作用。田孟良、楊文傳等代表從事企業管理,在規范管理、提升服務、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助推作用。全體市代表積極投身經濟建設,是全鎮民營經濟迅速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為當地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較好地展示了人大代表的風采。
(三)熱心公益當回報社會的有為人。我鎮積極為人大代表創建聯系社會各界的活動載體,通過“三聯”(即聯部門、聯企業、聯群眾)活動,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作用。一是組織市代表開展幫扶農村偏遠學校“十百千”捐款活動,我鎮共籌資31.2萬元,發放2萬元助學金,重點支持向坪學校、洞庭學校建設。二是組織代表支持公益事業,關心關愛困難群體、弱勢群體。如張晚魁代表每年自掏腰包定期慰問樓古醫院住院患者,他的優秀事跡曾在紅網《書記去哪兒》欄目專題播出。還有部分市代表都確定了幫扶對象,以生活物資或慰問金進行幫扶,近兩年代表們共走訪慰問困難群眾達150多人次,最大程度地體現了代表對弱勢群體的幫助和關愛。
目前,就我鎮而言,人大代表在履職行權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重選舉,輕管理,履職意識不強。
從工作中看出,一部分代表覺得一旦當選就和選民無關了,簡單認為履職只要參加一下會議就行。有的甚至把代表身份當成是一種個人政治榮譽,認識不高,定位不準,僅在會議期間才啟用代表身份,甚至把代表工作視為額外負擔。平時也很少主動聯系選民,導致與選民關系疏遠,被稱為掛名代表。有的代表參加人代會是“奉命行事”,甚至因外出經商、辦企業,對參加會議“不感興趣”;有的代表對閉會期間的視察、檢查、調研、評議等活動被動應付;有的代表討論發言是人云亦云;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要求消極被動,履職意識淡薄。
(二)重本質,輕業務,履職能力不強
代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履職水平的高低。一部分代表不能適應新要求,沒有掌握新業務,憑威信說話,靠經驗做事,甚至部分代表即使了解民意面臨新情況,受自身各方面能力約束,說不上事,更解不了難。
(三)重現實,輕長遠,履職眼界不高
部分代表對為民辦實事是很熱心,但由于工作、生活范圍的局限,往往把職責理解得非常簡單。對鄉鎮人大的性質、地位、作用認識不足,對事關全鎮的重大問題知之不多,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了解不透,對人大代表履職行權應該顧全局、抓重點、議大事把握不到,缺乏引導和調研,會議發言,建議,批評、意見的提出,往往停留在為本村(組)、本家族爭取具體的、現實的利益上,甚至帶有“私事”色彩和個人情緒。不能著眼全局,立足長遠,展望未來。
(一)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代表素質。要加強對代表的履職培訓,使代表們能及時了解新形勢、新情況,學習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還可通過邀請老代表現身說法,介紹工作經驗等形式,增強代表履職能力,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完善監督機制,加強代表監督。要加強對代表的監督,建立健全代表向選區選民述職制度。代表在每屆任期內至少做一次述職,這樣在保障選民知情權的同時,更有效地保障了選民的監督權,也有利于提高代表的參政議政責任意識。其次是建立健全監督制度。制定代表履職考核制度,通過定期開展批評、勸誡不作為代表等形式,提高代表履職意識,杜絕代表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