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兒童保健原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兒童保健原則范文1
【關鍵詞】健康教育;兒童保健;家長參與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002-01
兒童社區預防保健工作對保障社區兒童健康、促進兒童正常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家長作為兒童的監護人,其預防保健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社區預防保健工作的成效[1],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進一步加強兒童保健工作,對本轄區內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轄小區內的嬰幼兒及家長1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80例嬰兒中男嬰兒46例,女嬰兒34例,年齡3~12個月,平均年齡(5.9±2.1)個月,80例家長中男性21例,女性59例,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7.6±2.3)歲;觀察組80例嬰兒中男嬰兒44例,女嬰兒36例,年齡3~12個月,平均年齡(5.7±2.2)個月,80例家長中男性19例,女性61例,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6.8±2.5)歲,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比較,年齡、性別、家長文化水平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對照組給予一般健康教育,包括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科二樓樓道內張貼兒童保健相關知識的宣傳畫,制作板報并按時更換,發放兒童健康教育手冊,在疫苗接種日向家長進行疫苗接種相關知識的教育等。觀察組給予特殊健康教育,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人員培訓:實施健康教育前由兒童保健科相關專家對擔任健康教育工作的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系統培訓,促使健康教育工作人員掌握兒童保健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實施準則、調查問卷發放方法及實施健康宣教過程中應注意事項等,提高工作人員健康宣教水平;(2)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小兒感冒、腹瀉、濕疹、小兒佝僂病的預防與治療、嬰幼兒貧血的預防與治療等嬰幼兒常見病預防與治療,生長發育監測的意義、嬰兒各月齡體重、身高正常值,母乳喂養的重要性、輔食添加時間、原則等,Ⅰ、Ⅱ類疫苗種類、各類疫苗接種時間、接種疫苗后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等;(3)健康教育形式:根據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興趣愛好等采用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教育方式進行宣教;定期開展兒童保健相關知識講座,通過專家宣講、播放錄像帶、組織家長進行小組討論等方式,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注意了解家長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根據家長兒童保健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實施有針對性、有目的、有計劃的健康知識講解;采用電話、短信、QQ群等聯絡方法為家長提供健康咨詢,耐心解答家長疑惑,建立起與家長間的信息反饋、互動系統,豐富家長的兒童保健知識。1.3 評價指標采用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制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生長發育監測、常見病預防、母乳喂養與營養和疫苗接種四個項目;調查統計嬰幼兒定期健康體檢的參與率及嬰幼兒定時接種疫苗的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研究對象基本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嬰幼兒定期健康體檢參與率及嬰幼兒疫苗按時接種率以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比較,P
2 結果
2.1 兩組家長健康教育前后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比較 兩組家長實施健康教育后,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均較實施健康教育前有明顯提高(P
3 討論
嬰幼兒期是兒童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隨著嬰幼兒活動能力逐漸增強,接觸感染源的機會也逐漸增加,因而嬰幼兒時期的預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2]。家長是嬰幼兒的監護人,其對預防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直接關系著預防保健工作的開展效果,對嬰幼兒健康成長起著關鍵作用,而以往有調查研究發現,國內嬰幼兒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掌握程度較低,參與兒童保健的積極性較低[3],從我中心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實施健康教育前,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均較低,因此加強對嬰幼兒家長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十分必要。
我中心在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家長的健康宣教,對嬰幼兒家長實施特殊健康教育,通過健康教育培訓,提高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專業素質,采用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對家長進行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從實踐結果來看,實施系統化、綜合性的健康教育后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有明顯提高,嬰幼兒定期健康體檢參與率及定時接種疫苗率明顯高于一般健康組,表明對家長實施綜合性、系統性的特殊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嬰幼兒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提高家長參與兒童保健的積極性,促使家長配合兒童預防保健工作。
參考文獻
[1]周紅芳.健康教育對預防保健的促進作用探討[J].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12):43-43,44.
兒童保健原則范文2
【關鍵詞】 嬰幼兒;早期發育;保健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94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全面發展階段, 此階段發育狀況的好壞可能會影響一生的健康, 因而對孩子早期教育的進行, 具有重要意義[1, 2]。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如何使孩子贏在起點, 亦是所有家長及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本院接收的96例嬰幼兒資料, 旨在探析不同的兒童保健方法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 年12月接收的96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48例。對照組年齡1.4~ 3.6 歲, 平均年齡(1.54±1.31)歲。研究組年齡1.5~3.0 歲, 平均年齡(1.56±1.10)歲。經檢查所有幼兒均符合標準, 無遺傳病及其它禁忌證。兩組幼兒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保健法保健,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教育、飲食營養指導及嬰幼兒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確的兒童保健方法進行保健, 具體如下:①早期教育。對家長傳輸健康育兒與科學育兒知識, 例如在孕期可對胎兒進行聲音的傳輸。在嬰幼兒期間, 根據其心理的變化與生長過程進行相應的輔導和教育, 主要有進行身體觸摸運動、語言溝通色彩感知等方面, 以提前給嬰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②飲食營養指導。遵循嬰幼兒飲食營養指導原則, 對新生兒一般至少需要進行6個月的母乳喂養, 以此保證其攝入充足的營養。6個月后可給予奶粉、麥芽類等適當的食物輔助, 同時進行其他方面的輔食, 以進一步保證嬰兒體內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鐵鋅硒等元素均衡。需注意的是由于飲食過多出現偏食或消化不良。③對于嬰幼兒疾病防治方面的教育。注意保持嬰幼兒身體衛生, 防止滋生細菌導致的疾病[3]。同時進行定期疫苗注射, 以預防各種傳染疾病。按時對嬰幼兒進行相關疾病檢查、篩選, 由于嬰幼兒自身免疫系統較低, 應加強保暖措施。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兩組均給予1個月相應的保健后, 通過電話詢問家長其孩子的飲食營養狀況、疾病預防、治療情況及生長發育情況等, 比較兩組身高、體重及血紅蛋白水平, 并進行詳細記錄。同時使用蔣新液等[4]文獻中嬰幼兒發育檢查量表(Gesell)對患兒進行相應的智力檢測, 內容主要包括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3個方面。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嬰幼兒智力發展情況比較 研究組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嬰幼兒身高、體重及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兩組體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紅蛋白水平及身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兒童的早期智能發育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 而且受后天諸條件的制約。而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條件則需要非常豐富又適宜的教育環境刺激, 這種刺激將從根本上改變大腦的微結構與整個大腦的性能[5, 6]。這對嬰幼兒進行早期干預與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近幾年來, 本院保健科接收的幼兒, 無論是從兒童健康成長、疾病控制還是孩子的早期教育開發都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同。對兒童進行正確的保健是保障嬰幼兒早期身心健康發育的關鍵, 有利于提高嬰幼兒智力及身體健康[7]。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給予嬰幼兒早期教育、飲食營養指導及嬰幼兒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確的兒童保健方法有利于嬰幼兒早期各方面的發育, 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曉娣.有關嬰幼兒保健工作的討論.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2(2):347.
[2] 張輝.在社區開展兒童保健與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國民康醫學, 2013, 25(24):135-136.
[3] 高春梅, 杜亞平.流動兒童保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9):967-970.
[4] 蔣新液, 馬玉杰, 陳雅芬, 等 . 480 名正常嬰幼兒認知發育影響因素調查.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12):1321-1323.
[5] 曲華, 魏益民.正確的兒童保健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27):38-39.
[6] 肖永紅.早期綜合發展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效果.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27):53-54.
兒童保健原則范文3
【關鍵詞】臨床路徑 兒童保健 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7-397-02
兒童保健是兒科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兒科醫學發展的新亮點。為執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中提出的“改善兒童衛生保健服務,提高兒童健康水平”[1]的要求,使兒童保健及0~3歲嬰幼兒的早期發展工作得以全面開展。2008年1月以來,我院將臨床路徑理論及方法運用于兒童保健門診工作中,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316例,男162例,女154例,均為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兒(孕37~42周),自然分娩或選擇性剖宮產,生后無窒息,出生體重2500~4000g,母孕期健康,觀察期間無神經系統疾病及影響體格智力發育的重大疾病。將所有正常新生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8例,兩組嬰兒的出生體重、身長、頭圍、胸圍、性別、喂養方式、父母親年齡、文化水平、職業、帶養人文化水平、家庭構成等基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逐月進行常規體檢及發育營養測評,僅予口頭健康宣教及指導;觀察組遵循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參照資料制定臨床路徑,把早期教育的理念、方法都教給家長,并適時進行常規體檢及發育營養測評總結,采取個體化的科學育兒原則進行指導,具體流程如下:(1)0~7d:建立微機檔案,進行新生兒行為神經測查(NABA)、打印并發放保健體檢及免疫接種預約單,重點指導新生兒撫觸;(2)1個月:填寫CDCC心理發展量表,重點指導嬰兒操;(3)3個月:填寫CDCC心理發展量表,常規體檢,重點指導輔食添加;(4)6個月:填寫CDCC心理發展量表,常規體檢,重點指導大運動如坐、爬;(5)9個月:填寫CDCC心理發展量表,重點指導貧血及拘僂病的防治;(6)12個月:填寫CDCC心理發展量表,常規體檢,進行視力篩查,重點指導牙齒保?。唬?)18個月:填寫CDCC心理發展量表,常規體檢,重點指導語言及自理能力培養;(8)24個月:填寫CDCC心理發展量表,常規體檢,進行視力篩查。
1.3 觀察指標:由2位經過正規培訓的醫生進行體檢和發育營養測評,智能發育測評采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國兒童發展中心根據貝利智力量表研制和標化的嬰幼兒智力發育測驗量表(CDCC量表)。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使用SPSS12.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疫苗漏種0人次,對照組疫苗漏種43人次(27.22%),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小兒正處于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各器官的功能發育均不成熟,其正常的發育取決于遺傳因素和與其氣質特征相適應的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早期的生活經驗不僅制約著當時的生長發育狀況,而且對以后的兒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整個成人期的智能水平、社會適應能力均有重大影響[2]。已有大量研究表明[3],早期正確的教育可促進嬰幼兒體格及智能發育,并有較好的長遠效果。目前臨床工作中,傳統的錯誤育兒觀念還很普遍,例如給小兒戴手套或聽任老人捆綁肢體,從而限制、束縛了其探索世界的能力;長時間不給嬰兒洗澡、洗頭,使其缺乏水的觸覺感,同時也引起生理上的不適感,導致嬰兒煩躁、哭鬧等情緒障礙;總是喜歡抱著嬰兒,不敢讓其有俯臥、翻身、坐爬等活動,容易導致日后感覺統合失調;將小兒交給保姆、老人,以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為限,缺少交流,易為孤獨癥埋下隱患;此外,片面理解早期教育就是教小兒識字、讀書、寫字和算術。而不知道早教的本質是根據小兒發育特點,因勢利導,訓練其各種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臨床路徑(ClinicalPathway)是針對患者管理的無序狀況而進行的一種優化、簡化和增效的管理。是由醫師、護士及其他專業人員組成的多專業合作團隊進行醫療服務的標準化流程管理,其目標是為患者提供連續的、各學科協作的全面服務,以使患者獲得最佳服務,避免醫療處置失當,增加患者診療的一致性[4],促進了醫療質量持續改進[5]。在兒童保健門診中應用臨床路徑,有利于提高家長對兒童早期發展的認識,提高家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各項保健措施更易落在實處。臨床路徑根據不同月齡進行設計并落實規范的、標準的保健計劃,將育兒知識、小兒發育梯次不同的正常情況、早期發展措施及重要性等結合起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與傳統兒童保健相比更講究整體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此外,臨床路徑規范了醫生的行為,減少了醫療行為的隨意性,增加了家長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使他們能夠愉快地接受最佳治療方案,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疑惑,提高了家長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應用臨床路徑理論及方法可有效提高兒童保健門診工作效率,促進兒童發展,同時滿足了家長的保健需求,提高了家長對保健工作的滿意度,全面提高了門診效率及門診質量。
參考文獻
[1]石淑華.兒童保健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
[2]林淵液,陳鎮奇,李家亮,等.正常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及社區干預現狀的思考[J].中國婦幼保健,2009,20(2):148.
[3]劉春陽,劉經平,梁愛民,等.撫觸對正常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遠期效果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12(4):351-355.
兒童保健原則范文4
【關鍵詞】 小兒; 中醫體質; 兒童保??; 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 R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16-0156-03
doi:10.14033/ki.cfmr.2015.16.090
小兒體質學說雖然到20世紀70年代才被正式提出,但是其學術觀點從古就有,并且歷代兒科醫家都非常重視,到現代被醫學家通過對學說系統的整理,病情逐步完善,發展成為現代的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1-3]。隨著理論體系的逐漸充實,運用其理論指導兒科臨床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也成為臨床所關注的課題。
1 古代醫家對小兒體質的認識
小兒體質學說從中國第一部兒科專著《顱鹵經》就有提及,歷代都有自己不同觀點,王徐靜將其總結起來歸納為“純陽”、“稚陰稚陽”、“少陽”、“五臟有余不足”四個學說。
1.1 純陽學說
《顱鹵經》提到:“凡孩子3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奔冴枌W說由此誕生,并且歷代醫家將其完善,在錢乙的《小兒藥證直決》、劉完素的《黃帝素問宣明論方》、葉天士的《幼科要略》中都有相關論述。所謂“純陽”學說,其實表述的是小兒生長發育旺盛的特征,而這種特征在中醫理論中屬于陽氣旺盛的特點,只有陽氣旺盛,小兒的生命活動才能迅速,反之亦然,故而說小兒陽氣易過剩,則患的病容易以熱、火等陽氣偏盛的疾病為主,在治療的時候就需要偏寒涼[4-6]。
1.2 稚陰稚陽學說
這種學說起源于《黃帝內經?靈樞?順逆肥瘦》:“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后世張景岳又指出小兒的特點“元氣未充”“真陰未足”,就是說小兒的體質是氣血精津液都未充足的狀態,生理條件處于生長發育未完善的條件下,特征是以不足為主,隨著年齡增長一步一步成熟,所以治療方面應該以溫補為主,提高小兒的素質,這樣就提高了小兒的抗病能力[7-8]。
1.3 少陽學說
此學說是由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提出的,其理論綜合了元陽學說與稚陰稚陽學說,認為小兒的身體即有蓬勃發展的特征,又有各種生理功能發展不完善的特征,好像初春陽氣初生未壯之態,故而稱為少陽學說[9-11]。這種理論是在上面兩種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即看到了小兒階段是人生中生長發育最迅速的特點,又看到了小兒臟腑功能不完善,處于易感疾病階段的特點,更加全面的體現了小兒體質。
1.4 五臟有余不足學說
這種學說由宋代錢乙開創,萬全進行發展總結,歸納為“三有余,四不足”,即五臟之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腎常虛,以及陰常不足,陽常有余。這種學說不是從整體上看待小兒體質,而是精細的分析了小兒五臟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點,從而進行調整治療[12-15]。
以上四種學說,都是以整個階段為目標探索小兒整體上的體質,沒有以個體差異性為目標詳細劃分小兒體質,進而對不同體質的小兒進行相應的保健。而這一方面正是現代體質學說的研究方向。
2 近代對小兒體質的劃分
2.1 根據陰陽氣血盛衰劃分
臧爽以中醫的望聞問切綜合診斷方法對225名健康的足月新生兒進行臨床觀察,分為陽盛質、陰盛質及陰陽平和型。其中陽盛質15%,覺醒度高、食欲旺盛;陰盛質5.8%,安靜、嗜睡、食欲一般;其余未陰陽平和型78.2%。以此說明小兒體質與先天因素有直接關系。陳立崔等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以四診合參為小兒體質分類的原則,把小兒體質分為正常質、陰虛燥紅質、陽虛遲冷質、痰濕膩滯質、氣血兩虛倦怠質、陽盛質6種類型,并且以此為依據,進一步歸納總結出相對應體質的小兒適宜的飲食調養方案[16-17]。
2.2 根據臟腑劃分
高春梅等[18]對120例1~3 d的健康新生兒進行詳細觀察,以望診為主要觀察手段,運用中醫臟腑理論,將新生兒歸納為正常質、脾稟不足質、腎稟不足質、肺稟不足質、心稟不足質、肝稟不足質、胎熱質7種體質。并且提出新生兒的體質是由父母體質等先天因素所決定的。曹務蓮 [19]對0~3歲嬰幼兒提出小兒體質科分為平和質和偏頗質兩種體質,偏頗質中又可以分為熱體和寒體兩類,并以此為依據,編制了相關量表,對嬰兒中醫體質可以進行有效的評估。岑麗君[20]對3~12歲小兒共計732例進行四診觀察,依據臟腑理論將小兒體質分為正常型、脾胃虛弱型、肝腎不足型、腎氣不足型、血虛型五種體質。
2.3 根據年齡劃分
有學者認為小兒體質應該以不同的生理過程進行劃分,不同的生理過程小兒的體質狀態是不同的,每個階段其體質、功能、心理各種形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不能一概而論。
2.4 綜合分類
張傳志[21]綜合應用中醫辨證,結合小兒生理特點,以望診得到的內容為基本依據將小兒體質分為陰陽平和型、滯熱型、脾胃氣虛型、脾胃陰虛型、脾胃氣陰兩虛型。俞培英[22]結合陰陽氣血理論與五臟稟賦將小兒體質劃分為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濕熱質、特異質五類。羅凌等[23]結合小兒體質特征與陰陽五行理論,并且對1061例小兒進行觀察,將小兒體質分為均衡、不均衡兩類,不均衡中又以臟腑情況分為肺脾質、脾腎質兩個類型,每種類型中以陰陽多少又分為Ⅰ型、Ⅱ型。何君妮[24]認為應該分為生機旺盛質、脾虛質、積滯質、熱滯質、濕滯質、心火偏旺質、異稟質等7種體質。戴興芳[25]將小兒分為平常質、虛寒質、燥熱質、痰濕質、瘀郁質5種類型。臧爽等[13]將小兒體質分為正常與偏頗質??盗㈡耓17]將小兒體質分為正常質、痰濕質、陰虛質、氣虛質4類。陳志瑋[26]根據小兒的望診表現以及臨床易患病情況將小兒分為平和質、陽熱質、痰濕質和不足質4種體質。
3 小兒不同體質的保健
3.1 不同體質的發病傾向及其轉歸
不同的體質對不同疾病有相關影響。陳彤穎等[27]對哮喘患兒共計100例進行體質相關分析,發現患兒體質均為不均衡質。張玉瓊等[28]對2014例易發生感冒的小兒進行調查發現,病理體質遠高于正常體質,且最多見陰虛體質??傊?,從研究中發現,不同的體質有不同的易患疾病。同時,不同體質的小兒疾病的癥候、轉歸也不盡相同。比如感受濕邪,正常體質表現為濕,陽盛的小兒可能會表現為濕熱,陰盛的小兒可能表現而寒濕。故此可見小兒體質對小兒疾病的發展、轉歸都有影響。
3.2 不同體質小兒的調理與保健
小兒體質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先天因素來源于父母體質以及懷孕期間受到的影響。所以調理母體對小兒后天稟賦的影響有很大作用。陳彤穎等[29]同時認為婦女妊娠后服用健脾益腎的藥物,可以讓小兒身體健康。同時也可以調整孕母的體質,從而達到糾正小兒先天偏頗的身體素質。小兒受后天因素影響導致的體質偏頗也可以后天調養,比如飲食療法。曹務蓮[19]由此提出了小兒不同體質與營養保健之間的關系。蘇桂冬[30]認為小兒哮喘的治療重在體質的調整,以脾肺為主,通暢三焦,根據不同體質選擇不同方劑,比如以虛寒體質為主的患兒使用玉屏風散何桂枝湯會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而痰濕體質的患兒以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的療效為佳。
綜上所述,小兒中醫體質的討論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有論述,古代醫家充分認識到小兒體質對小兒疾病以及身體情況的影響。近代醫家對古論繼承發揚,發展處小兒體質學說。通過對小兒體質的判別,可以對小兒易患疾病有提前認識,做到“未病先防”,調整改善小兒體質,減少其患病幾率。但是因為小兒的個體差異性大,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標準,為兒童保健的臨床工作帶來不便,這需要臨床工作者繼續努力,推出更加合理簡便的小兒體質分類方法,以便更好的指導小兒疾病預防、治療的臨床工作。
參考文獻
[1] Ehrenkranz R A,Dusick A M.Study on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Regulate(Chiropractic Therapy)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s Health System[J].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2012,36(9):1028-1031.
[2] Druet C,Stettler N,Sharp S,et al.Prediction of childhood obesity by infancy weight gain:an individual-level meta-analsis[J].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2012,26(1):19-26.
[3] Johan G E.Early growth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findings from the Helsinki Birth Cohort Study(HBCS)[J].Am J Clin Nutr,2011,94(5):1799-1802.
[4]潘佩光,徐俐平,周俊亮,等.0-6歲兒童常見中醫體質辨識[J].新中醫,2010,42(7):52-54.
[5]黃航宇.試論中醫小兒體質學說[J].陜西中醫,2010,31(9):1191-1193.
[6]陳健,王曉鳴,殷瑛,等.嬰幼兒中醫生理狀態指標辨識與評估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8):1610-1612.
[7]聶中華.兒保門診634例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結果與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19(10):48.
[8]毛萌,楊慧明.兒童保健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28(5):350-352.
[9]陳健,王曉鳴,殷瑛,等.嬰幼兒中醫生理狀態指標辨識與評估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8):28.
[10]王徐靜,王曉鳴.小兒中醫體質類型研究述要[J].河南中醫,2011,31(12):1347-1350.
[11]李振華,王怡.中醫體質學現代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3,47(9):87-89.
[12]柴茂山.420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的中醫體質分類與治療[J].光明中醫,2010,25(9):1558-1559.
[13]臧爽,李小寒,臧渝梨,等.遼寧省社區兒童保健記錄的結構化分析及其與國際護理實踐分類的比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1-4.
[14]康立媛.小兒中醫體質分型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醫兒科雜志,2012,8(1):59-61.
[15]康立媛.小兒哮喘從體質辨治體會[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3(2):19-20.
[16]譚燕,陳立翠.“治未病”與免疫調節理論用于治療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6):3364.
[17]康立媛.500例哮喘兒童中醫體質分型研究[J].四川中醫,2010,28(7):94-95.
[18]高春梅,杜亞平.流動兒童保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967-969.
[19]曹務蓮.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3):171-172.
[20]岑麗君.深圳市福田梅林轄區流動兒童保健管理現狀與管理方式探討[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29(1):71-72.
[21]張傳志.449例小兒血清特異性過敏原及總IgE檢測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9):114-115.
[22]俞培英.小兒輸液反應相關因素及應對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6):85-86.
[23]羅凌,應兵紅,鄭杰.羧甲淀粉鈉溶液加賴氨酸維B12顆粒治療和預防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0,8(13):87-88.
[24]何君妮.兒童保健工作在基層醫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5):52-53.
[25]戴興芳.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1):63-65.
[26]陳志瑋.肇慶市2006-2010年兒童保健指標完成情況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8):65-66.
[27]陳彤穎,李雪珍.兒童保健門診1798例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9):64-65.
[28]張玉瓊,丁建英,李家妮.東莞市小兒腦性癱瘓早期篩查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1):48-49.
[29]陳彤穎,王秀云.順義區0~2歲嬰幼兒家長營養與喂養認知調查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7):95-96.
兒童保健原則范文5
一、工作目標:
新法接生率>99%;孕產婦系管率>97%;
住院分娩率>98%;高危孕產婦篩查率>95%;
高危孕婦婦住院分娩率>98%;努力控制孕產婦死亡;
3歲以下兒童系管率>88%;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90%;
新生兒死亡率<10‰;嬰兒死亡率<12‰;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6‰;新生兒窒息死亡占嬰兒死亡此<12%;
新生兒疾病篩查率>88%;托幼機構兒童保健體檢率>98%;
婦女病查治2000人次;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合格率>98%。
二、主要抓工作:
(一)、主動溝通協作,不斷優化婦幼保健工作環境。
首先要正視困難、抓住機遇,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大力宣傳婦幼衛生工作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保障群眾健康的重要作用,提升婦幼衛生工作的社會共識,積極爭取政府更加重視、關心和支持婦幼衛生事業發展。二是要繼續主動當好政府的業務技術參謀,鞏固提高實施“母嬰健康工程”項目工作成果,特別是針對工作重點與難點,以制定落實相應的工作措施,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三是要通過下村業務指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一步強化村衛生站對婦幼衛生工作的思想認識,把婦幼衛生納入單位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更加關心、支持婦幼人員做好崗位工作,從組織上保證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注重健教實效,加大對健康教育的投入。
不斷提高婦女兒童的保健意識,高度重視并自覺參與衛生保健工作,是搞好衛生工作的基礎。
1、要把健康教育作為自身的專業特色和發展潛力較大的服務品牌,在人員、設備和經費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統一計劃、共同參與、分工負責、協作配合的要求,做好健教工作。
2、逐步規范“孕婦學校、育兒學?!苯逃粩喔倪M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實際效果,城鎮孕產婦健康知識和家長育兒知識教育率達90%,做好健教效果評價和教育登記工作。
3、繼續利用廣播、報紙、黑板報等開展保健知識宣教,進一步發揮電話通訊便利的優勢,為保健對象提供健教咨詢服務。
4、針對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發育特點以及影響婦女健康的主要因素,進一步重視在學校、社區開展婦幼保健知識講座,普及衛生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5、在進一步做好門診保健對象健教資料分發的同時,利用村婦幼保健網絡、婚姻登記窗口、托幼機構等途徑,發放各式健教宣傳資料,努力擴大健教覆蓋面。
(三)、狠抓工作重點,提高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管理質量。
按“抓好二個系管、加強二個篩查、控制二個死亡”的基本要求,不斷提高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管理質量,保障孕產婦和兒童健康安全。
1、認真抓好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規的貫徹落實,進一步重視孕產婦和兒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斷規范保健技術服務,提高保健服務質量。加強對各項工作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指導,及時提出工作建議,鞏固提高婦幼保健各項數質量指標。
2、孕產婦保健要繼續以高危篩查為抓手,把孕產婦高危篩查管理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切實落實好每位孕婦初篩評和高危篩查。高危篩查要按保健常規把好質量關,及時發現危害健康因素,努力避免漏篩錯篩現象發生。對篩出的高危孕婦做到及時報告或反饋,按分級管理原則落實工作責任,對重度高危繼續實行鎮村聯管、專人負責、專案管理,認真落實追蹤隨訪、轉診護送、定點分娩、接診救治等措施,努力控制高危因素而致的不良后果。
3、兒童保健要以體弱兒篩查為重點,注重發現健康問題和健康問題利用,提高兒保工作的吸引力和認同度?;鶎訉Y出的體弱兒,要盡可能動員家長接受一次較為全面的復查,并按保健常規做好保健管理工作。要抓住小學入學需驗《兒童健康檔案》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抓好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
(四)、面向農村基礎,加強基層婦幼保健基礎工作。
農村婦幼保健是整個工作的重點,也是影響全鎮婦幼衛生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必須繼續予以高度重視。
1、所領導全面負責基層婦幼保健的檢查指導,對基層工作指導在人力、制度、分配等方面予以保障,確保各項工作的落實。婦兒??埔鶕F有人員負責具體的業務技術指導工作,對各村衛生站的業務指導全年不少于4次。
2、繼續實行基層婦幼人員季會制度,以定期總結交流工作情況,布置各階段工作任務。同時要進一步重視宗旨觀念和責任意識引導,不斷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扎實做好崗位工作。
3、采取專題培訓及以會代訓等方式,對基層婦幼人員進行2次以上業務知識培訓,重點培訓高危孕婦篩查與管理、體弱兒篩查與矯治、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常規、產科并發癥的處理等業務知識,不斷提高她們的業務水平。
4、第二季度對全院產科質量進行一次檢查,對產科質量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第四季度對全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基礎情況進行一次抽樣調查,以分析婦幼保健工作面臨的困難與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進一步完善與村衛生站聯系機制,提高婦幼保健服務的二個效益。同時要關心村衛生站人員的工作和學習,盡力提供服務,幫助村衛生站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6、努力擴展農村婦女病查治覆蓋面,按排婦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衛生服務的要求,爭取在九月開展婦女病查治,提高婦女的健康水平。
(五)、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高綜合服務功能。
高度重視業務技術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改善服務條件,提高婦幼保健服務功能和服務質量是業務技術指導中心的職能得以發揮的前提。
1、按責權相稱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并實施所科二級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干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鼓勵督促中干按制度履行好各自的職權與職責。根據實際情況,充實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重視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經常性督查,保證各項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規范化的具有生機活力的工作運行機制。
2、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的同時,要通過增收節支等途徑籌措資金,努力改善醫療保健業務用房緊缺的狀況,建規范產科,以適應保健業務發展的需要。年內計劃按排3-5萬元,用于購置便攜式b超、電子陰道鏡等設備,不斷提高服務能力。
3、加強醫療保健質量管理,認真實施醫療保健質控方案,要求各科室對照質控方案相關內容每季進行一次自查,對存在的質量問題要認真剖析并及時改進,將服務質量與個人勞務獎金掛鉤。單位質控小組將對各科質控方案落實情況組織經常性檢查,其結果與科室的季度效益質量考核獎掛鉤,把質量優劣作為勞務獎金的分配要素。
兒童保健原則范文6
【關鍵詞】農村;補充食品;嬰兒;方法
【中圖分類號】R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896-01
在農村純母乳喂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但當嬰兒月齡達到6個月或體重達到6-7公斤應及時添加補充食品以補充嬰兒生長發育對大量營養素的需求時,他們內心還是比較抵觸此時添加補充食品的建議,往往延遲到9-12月齡以后。這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村嬰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和其他營養性疾病的的發生機率。因此改變農村嬰兒補充食品的添加時間、添加食物選擇以及添加補充食品的方法是農村基層保健醫的重要職責與技能。本人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一些體會和經驗愿與廣大基層保健醫交流。
1 建立良好的保健關系
1.1 端正工作態度。我們農村基層保健醫工作區域的經濟水平有限;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是初中文化水平;對預防保健功能的認識程度不是很高。這就要求兒保工作者有更多的耐心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兒童保健意識深入人心,自覺接受關于兒童的健康檢查指導。
1.2 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積極參加上級指導部門舉辦的業務培訓,把所學知識與自身業務相結合,隨著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會找出適當的工作方法使健康檢查指導順利進行。
1.3 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在與兒童監護人的交流中聆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了解他們在兒童的教養中體會到的成就、快樂、困惑、煩惱,從中找到我們工作的重點、切入點。也許這樣會耽誤我們一些工作時間甚至休息時間但能使兒童得到良好健康指導、切實享受到保健的權利是我們的服務宗旨。
2 教會兒童監護人添加補充食品的方法
2.1 使監護人充分認識到添加補充食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使監護人明確當嬰兒達到4-6月齡或體重達到6-7公斤后在母乳喂養的的同時應該可以添加補充食品了。否則嬰兒會因為營養不足而導致一些營養性疾病的發生。疾病嚴重時會導致嬰兒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影響智力的發育;而對于愛孩子心切的監護人來說給一個幾個大月的孩子打針、吃藥會多么的痛苦和困難。這里邊的精神負擔遠重于經濟負擔。而事情的解決方法僅僅是及時給嬰兒及時添加補充食品。其次,使監護人明確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食物轉換方式不能直接從液體食物直接到固體的轉換,要經過進食半固體(泥狀)食物過渡階段;為斷奶做準備的同時促進嬰兒的口腔運動和語言發育。
2.2 普及營養知識。使監護人明確食物分為谷薯類、肉禽蛋奶類、蔬菜水果類、奶、豆類及其制品、純熱量食品。它們分別提供不同的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礦物質、維生素。前三種是三大供能營養素但每餐甚至每日供能比例是不同的。嬰兒每日都應足量攝取這些物質才能健康成長而且烹飪方法不同食物營養素含量和吸收率會不同。
2.3 添加補充食品的方法
2.3.1 原則:從稀到稠、從一樣到多樣、從細到粗、從少到多、循序漸進、健康時添加、清淡飲食。
2.3.2 添加順序:先從淀粉類加起然后是蔬菜、水果動物性食物混合食物。
2.3.3 同類食物的選擇:當地常見食物為主;嬰兒攝入的優質蛋白質應占所有攝入蛋白質量的一半及以上就是說嬰兒補充食品中應含有肉、禽、蛋、豆制品等食物,至少有其中一樣的足量供應;蔬菜、水果盡量選用新鮮、深綠及紅黃色的。
2.3.4 幫助監護人制作膳食配方及掌握食物等量交換份法如表1、表2、表3
3 添加補充食品后的生長監測
進行補充食品添加后應定期監測嬰兒生長發育狀況,而使用生長發育監測圖是最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這要求兒童保健人員在對監護人進行嬰兒補充食品添加指導的同時教會他們生長發育監測圖的使用方法。一旦出現生長偏離隨即尋求幫助,調整膳食方案,及時解決問題,保證嬰兒健康。
總之,嬰兒補充食品添加是否成功是兒童健康成長的物質基礎,關系兒童一生的健康。做為農村基層的兒童保健工作人員更應關注這個問題,有責任有義務與嬰兒監護人共同努力做好嬰兒補充食品的添加,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