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大專生實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大專生實習方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大專生實習方案

大專生實習方案范文1

    我院是一個二級乙等醫院,擁有300張床位,是一所職業院校和一所專科學校的實習基地,2005年至2010年來院實習護生350人,其中中專生200人,大專生150人,女生335人,男生15人,最大的23歲、最小的17歲,并且90%是獨生子女,基于這種護生年齡懸殊大及文化層次不同的特點,通過這5年的探索與不斷總結,摸索出了對護生帶教的一些心得,愿與大家分享。

    1. 崗前培訓是護理部、醫教科組織全院實習生統一學習時間為一周的培訓,內容包括:勞動紀律.文明用語,儀表儀容,溝通技巧,安全防護,醫德醫風等。

    2. 對學生進行摸底考核。根據情況分組制定不同的帶教方案

    2.1中專生帶組教 中專生學歷低,與大專生在一起有壓力,覺得不如她們強容易自暴自棄,再加上年齡小,而且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驕縱任性.帶教老師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學歷不能決定一切,只要用心學,都有好收獲的觀念,增強她們的信心.在搞基礎護理時,會有抵觸情緒,帶教老師要親力親為。以身示教。另外中專生因為所學知識有限,語言表達能力差,在病人面前會很緊張,病人提的問題不能圓滿回答,帶教老師應教會學生對不同素養,不同階層的病人的溝通技巧,教她們真誠的為病人服務,否則病人會排斥她們,甚至在某些事情上惡意刁難。作為帶教老師要結合中專生年齡小,理論知識薄弱的特點,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最簡單的,最基本的學起。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強化,護生學起來比較容易掌握。不要一味的埋怨、指責學生,要多示范,多講解這樣學生才比較容易接受,愿意學習,為今后更好的為病人服務奠定基礎。

    2.2大專生帶教起點高,知識面較寬,理論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好,學習目標明確,吸收新知識快,與患者溝通及適應能力強。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要采用誘導方式帶教,把她們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病例中,讓學生跟著帶教老師管床,放手(不放眼)讓護生與帶教老師一起參加管床,對所管病人的接待,人院宣教,用藥指導,擬定護理計劃,實施方案及出院指導作系統的學習,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和鞏固。并讓她們把知識,操作技術與中專生分享,讓她們在工作中團結協作,從而增強了她們責任感。

大專生實習方案范文2

論文摘要:教師的職業技能,是指專門從事教師職業、運用教育理論知識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必備的專業性基本技能和技巧,它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現狀的調查,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即要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必須做到:構筑明確的教師職業技能目標管理體系、優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管理過程、完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質量監控、建立有效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激勵機制。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解決師范院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水平較低等問題,越來越多的高師院校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方向,突出師范教育特色,把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納人到課程體系,并加強考核和管理。而體現師范教育特色之一的高師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工作,也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如原國家教委師范司、浙江省教育廳(浙教師[2002]141號文件)先后制定了關于高師學生教師職業訓練有關文件,明確了小學教師職業技能的概念與內涵,即: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備的專業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師范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它具有綜合性、操作性、實踐性等特點,是融理論與訓練為一體的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專業課程。小學教師職業技能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與圖形表達能力、課堂教學基本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美育與藝體活動技能、學生教育與班級管理能力等六個方面。

一、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現狀調查

為了進一步了解小教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現狀,我們開展了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跟蹤調查活動。調查時間:2002年4月;調查對象及人數:湖州師范學院初教系200()屆、2001屆168名小教大專畢業生(包括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專生、五年一貫制大專生、“三·二”分段大專生);調查方式: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向用人單位發出168份調查問卷,回收148份,回收率達88 %;調查內容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與圖形表達能力、課堂教學基本技能、學生教育與班級管理能力等方面;調查項目設計的依據:原國家教委師范司1992年(關于印發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的通知)、1994年制定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技能訓練大綱(試行))、浙江省教育廳2002年(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印發浙江省高等師范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要求與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調查結果如下:

1、語言表達能力:主要調查口頭表達能力、教態兩方面(見表1)。

2、文字與圖形表達能力:主要調查板書書寫水平(見表2)。

3、課堂教學基本技能:主要調查教學態度、對教材理解把握處理的能力、課堂應變能力三方面(見表3)。

4、學生教育與班級管理能力:主要調查組織管理能力、開展活動能力兩方面(見表4)。

5、綜合技能(見表5)。

從以上調查反饋的結果來看,用人單位對小教大專畢業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給予了客觀的評價和較充分的肯定。綜合如下:對小教大專畢業生的教學態度方面滿意率達到100;對小教大專畢業生的綜合技能、板書書寫水平、教態等滿意率達到90%以上;對小教大專畢業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堂應變能力、對教材的理解把握處理能力等滿意率達到87%以上;對小教大專畢業生的開展活動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的滿意率達到81%以上。但實際上小教大專畢業生的教師職業技能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口頭表達能力、把握處理理解教材的能力、課堂應變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開展活動能力很強和板書書寫水平優秀的學生明顯不多,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只是達到了基本掌握的程度,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

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對策研究

根據這次調查的結果,我們將進一步努力探索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內涵,完善其培訓內容、訓練方法,既要研究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一般職業技能的訓練的內容、方法,包括語言和文字技能、藝術和體育技能、教學媒體操作技能、組織管理技能;又要重視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職業技能的訓練內容、方法,包括對小學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學設計技能、課堂教學技能、演示實驗和制作教具的技能等,以提升畢業生的教師職業技能,提高畢業生對教師角色的適應能力。所以我們覺得對小教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和教師職業素質的養成,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規范化的制度。

(一)要構筑明確的教師職業技能目標管理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高師院校辦學指導思想明顯存在著“重學術性、輕師范性”的傾向,又因近幾年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下文要求開設的課程不斷增加,而且各個學校為突出辦學特色又出現了加大計算機、英語、公共選修課等課時的趨向,使原來已十分擁擠的課程顯得更加繁雜,于是造成了現行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缺少操作性、實踐性強的執教技能訓練課程、課程配比不合理的現象。另外,小學教育本科化之后,招收的是高中起點后的大學生,這些學生與五年一貫制大專生、“三·二”分段大專生相比,雖然文化基礎知識、接受能力和發展潛力等方面相對較強,但生源質量、專業思想、教師職業技能等方面往往不如五年一貫制大專生、“三·二”分段大專生,尤其是由于高中起點后的大學生可塑性不強,教師職業技能方面明顯較為薄弱。 轉貼于 “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學”的小學教師培養,要求我們既能培養出能適應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具有時代精神和現代人格的全面發展的小學教師,又要培養出“能教小學、能管理小學、能研究小學”的高素質教師,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況且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與圖形表達能力、課堂教學基本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美育與藝體活動技能、學生教育與班級管理能力等為核心的小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經過師范教育工作者多年來的潛心研究和廣大中師學校的積極實踐,其理論及實踐作用都已得到充分的證明。而且“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轉化為從師任教的職業行為方式,并使之趨于規范化。從直接相關的范疇來看,高師的心理學、教育學學科教學法應考慮進行統一目標管理,連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綜合為理論實踐教學聯合體。”

可見,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是由理論體系、操作體系等構成的完整的立體網絡式的系統結構體系;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又是一項長久性的工作,執行這一工作需要一個過程。這就需要結合國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精神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在傳統的、原有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革,規定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要求及考核標準,構筑明確的教師職業技能目標管理體系,并把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納人到教學計劃中。這樣就使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有了一個明確的管理目標,做到有章可依,從根本上保證了訓練的可能性和持久性,保證了開課時間和訓練質量,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

(二)要優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管理過程

既然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是其畢業后的敲門磚和畢業前的必修課,是其專業知識得以順利傳授的重要憑借和依托,這就要求我們高師院校的相關教育工作者明確訓練目標管理體系,確保教師職業技能的培訓質量,強化訓練管理過程。主要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制訂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計劃。教師職業技能的基本結構,不是決定于其個別構成要素的性質,而是決定于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整體,因此要從全局角度來考慮制定計劃,這一計劃尤其要注重訓練內容安排的系統性,體現出從基本技能訓練到專業技能訓練的逐步深化過程。如一年級可以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與圖形表達能力、美育與藝體活動技能為主;二年級可以以培養學生的課堂教學基本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主;三年級可以以培養學生的教育與班級管理能力為主;而四年級則對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進行綜合訓練及考核,成績合格者發給教師職業技能證書。第二,采取規范化、多樣化的訓練方法,將計劃落實到具體的訓練形式上,可采用理論指導和實際訓練結合、激發興趣和持之以恒結合、課堂訓練與課外自練結合、范例訓練和創造訓練結合、單項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結合、自覺訓練和考核評比結合等方法進行。第三,建立實習訓練中心,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小學教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未來的小學教師,學生要勝任未來小學教師這一職業,除了要掌握扎實的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而教學能力的形成,則需要實踐的磨練。這種能力絕非單純靠課堂聽課就可以得到的,他們必須深人到社會生活、小學教育實踐中,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參與班級的教學、學生的管理和學校的工作,這樣才能逐步掌握教師職業技能。因此要建立學生實習訓練中心,通過見習、小實習、大實習、“拜師學教”等活動,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使師范生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要完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質最監控

“在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組織過程中,通過組織管理能夠解決執行計劃方案過程中出現的矛盾。但是在培訓的過程中,有一些矛盾即計劃的組織實施過程隨著時間推移和過程展開而出現的計劃與組織實施相偏離的種種矛盾。這方面的矛盾單靠計劃過程和組織過程是無法解決的,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過程以外的過程來輔助或監督。”要完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質量監控,可通過建立教師職業技能質量監控網絡和嚴格每項技能的考核制度加以解決。

建立教師職業技能質量監控網絡,是指在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活動時,各學校要由主管領導牽頭,成立專門負責這項工作的領導小組,并負責這項工作的教學組織管理工作。而各教學系應該積極配合學校工作,成立相應的訓練與考核領導小組,直接掌握和管理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同時任課教師、學生更應積極參與到教師職業技能的教學和訓練中來,從而形成立體式的網絡質量監控體系。嚴格每項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指根據教學計劃中的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要求及考核標準,建立一套明確的、規范的訓練考核評價系統,并要求訓練與考核領導小組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采用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級達標考核的辦法,負責達標考核的組織、考務和等級審定工作,嚴格等級考核制度,考核成績合格者發給等級證書,準予畢業。

大專生實習方案范文3

關鍵詞:學案導學;臨床護理;教學應用

"學案導學"教學是以學生學會學習為宗旨,以創新性、發展性為目標,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素質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1];"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向學案轉變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的一種學習方案,它能讓學生知道老師的授課目標、意圖,讓學生能有備而來,給學生以知情權、參與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不僅是組織者、引領者的角色,而且是整體活動進程的調節者和局部障礙的排除者。

"學案導學"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案例目前鮮有報道。我院作為一所大學附屬醫院,部分臨床護理人員擔任大學兼職授課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又具備多年的臨床經驗。這對于"學案導學"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中具有一定優勢。我院于2012年開始將"學案導學"應用于臨床帶教,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把我院2012年招收的臨床護理實習生360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180人為實驗組,年齡為(23.2±0.56)歲;本科生40人,大專生120人,中專生20人;男生62人,女生118人。對照組180人,年齡為(23.5±0.81)歲;本科生41人,大專生119人,中專生20人;男生63人,女生117人。對兩組護生同時行入科前統一培訓。兩組護生的年齡、性別、學歷、培訓成績比較差異性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具體實施

1.2.1方法 各臨床科室進行臨床帶教時均由一名帶教老師帶實驗組、對照組各1~3名護生。其中實驗組采用"學案導學"教學法,具體步驟為設計"學案"(有預見性、指導性的特點);結合"學案"導入案例;進行臨床實踐操作;能力拓展;自我評價;總結學習方向。對照組延用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在每周小講課基礎上隨時講解、同時要求學生記筆記。

1.2.2"學案"的設計

1.2.2.1"學案"設計原則 ①課時化原則:一個學習內容一個學案,據時間進行豐減;②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變為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來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熱情,進而培養學生的能力;③參與化原則: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把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問題去思考才能調動全部學生的學習熱情;④方法化的原則:"學案導學"的重點是學會學習的方法,所以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⑤層次化原則:編寫學案時注意將學習點也就是問題點由易到難、由單一到整體、循序漸進,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1.2.2.2"學案"導學的特點 通過"學案導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豐富其所學知識、增強其對臨床護理的整體性、個性化的理解及運用。

1.2.2.3"學案"的內容 組成學案的編寫要據實習計劃為依據、據不同科室、不同實習階段來進行設計,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學習目標;②知識構成;③學習方法;④技能訓練。

1.2.3"學案導學"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的實踐教學過程已"失血性休克"的護理為例說明①設定"學案",提前2 d發放給護生相關信息,如:失血性休克的定義、病理變化、觀察指標、臨床表現、急救措施、急救藥物用法及注意事項。②案例導入:結合具體患者進一步進行個性化思考。③任務描述:根據選定患者提出護理任務及健康問題。④學前準備:由護生自我完善有關"休克"的相關知識。⑤實踐護理:在患者床旁進行、飲食、治療、護理重點的實施及講解。⑥能力拓展:留教學作業,如"休克發生后最先受累的器官、最后恢復的器官分別是哪個,為什么?如何護理?"。⑦自我評價: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護理方案實施的效果做出自我評價,評價護理措施和教學效果是否達標。⑧總結歸納,根據學習效果總結經驗,重新制定個人學習的方向及重點。

1.2.4效果評價

1.2.4.1兩組學習出科考試同時統一進行,包括理論、操作兩部分。考核成績包括理論考試由專科知識+基礎知識;操作考試內容為各專科常見操作,如胸外科可選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神經外科可選氣管切開的換藥、循環內科可選除顫儀的使用等。

1.2.4.2對于兩組護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評價行問卷調查,所使用的問卷為郭書芹等人自行設計的[2],見表1。

3討論

對于目前護理人才短缺、醫療市場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都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更加豐富、實效的臨床帶教模式,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護理隊伍。通過"學案導學"模式的實踐,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對于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有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溫建美.我國學案導學發展現狀與思考[J].學園,2013,(10):60-61.

大專生實習方案范文4

[關鍵詞]專業型;護理研究生;護理核心能力;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R4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1-51-04

護理研究生教育在護理高等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關系到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前景,為國家和地區培養高素質的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科研及護理管理人才的任務迫在眉睫。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且大部分為科研型人才,其臨床操作技能及臨床經驗相對欠缺。隨著護理研究生隊伍的不斷壯大,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也逐步實現由科研型人才轉向培養能夠把護理理論和實踐操作完美結合,高素質、高水平、具有全面技能的臨床護理專家,這使得臨床核心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傳統“單導師制”容易導致研究生知識面局限,能力鍛煉不足。為培養以臨床核心能力為中心的綜合型護理人才,由1名導師主導,2~3名來自實習科室、具有豐富帶教經驗的臨床導師及1名臨床醫師組成的教學團隊負責護理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的培養方案在不斷地實踐探索過程中。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貴州省中西醫結合三級甲等醫院,編制床位1200余張,護理單位30余個,每年接受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院校、不同層次的實習生、進修護士200多人。本次研究隨機抽取2011、2012級護理臨床型研究生15名為對照組,2013、2014級護理臨床型研究生16名為實驗組。兩組于2015年1~12月進入臨床實習,對照組分別為內科、外科、ICU、急診科室、手術室、婦產科(6個科室,每科室實習2個月)進行輪轉,實驗組實習科室由導師及研究生根據個人發展方向協商制定(6個科室,每科室實習2個月)。兩組實習研究生年齡、性別、學歷、生源等基本資料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研究生進入臨床實習前,由研究生院負責學生理論及護理專業操作技能的學習,考試合格后進人臨床實習。采取傳統護理臨床實習帶教方式,根據護理研究生培養計劃及科室計劃安排教學內容。

1.2.2實驗組 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在校接受常規研究生課程教育,進入臨床后在科室中繼續學習理論、操作課程。由導師及研究生商定實習內容、時間安排及實習科室。由臨床護理經驗豐富、臨床教學效果好、臨床護理科研意識強、臨床護理管理能力強護師以上人員擔任護理研究生臨床導師;由臨床導師和高年資醫生共同組成教學小組,研究生導師總負責研究生的培養。每周實習研究生要參加一次臨床技能培訓,針對不同護理操作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老師完成授課后給學生練習時間并考核。

1.2.2.1準備階段 實驗組研究生導師帶領“教學團隊”召開小組會議,全方位分析該研究生的情況。在“以臨床能力為中心”的目標宗旨下,由導師團隊和研究生針對專科性掌握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培養方法、評價方法共同制定詳細具體的培養計劃,并制定詳細教學計劃進度表。對臨床導師進行統一培訓,讓他們進一步認識研究生帶教方法改革,了解該研究生的重點培養方向,要求臨床導師在臨床帶教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研究生批判性思維、教學及獨立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為學生建立臨床帶教教案,記錄研究生日常表現及考核成績,定期與研究生導師溝通。

1.2.2.2實施階段 在研究生入科實習時,向研究生詳細介紹在該科室的教學目標,使每位實習護理研究生清楚自己該科學習的階段性目標、最終目標及所需掌握的重要操作技能。臨床導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引導研究生發現問題,自主思考并逐步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協助研究生完成實踐目標,教授研究生專科臨床實用操作技巧及中醫特色護理操作。培養研究生善于發現臨床操作中可以創新、改造之處的能力。

第一周:初步認識階段由“導師團隊”高年資護士負責帶教,帶領參觀、了解本科室基礎設施,熟悉相關規章制度。認識本科室醫護人員,對在該科室就診的患者及其所患疾病有初步認識,熟悉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相關流程。加強無菌操作觀念及三查七對意識,清楚區分無菌區、清潔區和污染區。

第二、三周:醫師帶教階段由“導師團隊”中的臨床醫師向實習研究生講解本科室常見疾病的表現癥狀、治療方法、常規用藥知識以及出現突發狀況的應急辦法,樹立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意識。跟隨帶教醫師查房,掌握與患者交流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在交流的同時,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病例相結合,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全方位了解疾病診斷、治療、預后情況,能正確理解實驗室檢要指標的意義。

第四、五周:護理操作階段研究生本科(或專科)實習階段大多是在西醫院,具有一定西醫護理操作基礎,因此帶教護士應重點教授學生本科室中醫特色操作,如中藥熏洗、艾灸、穴位貼敷等,熟悉藥物配伍禁忌,學習如何正確處理醫囑及書寫護理文書,并逐步實現學生獨立處理醫囑,使護理研究生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能夠獨當一面。

第六周:護士長帶教階段實習研究生輔助護士長進行日常行政工作,了解醫院護士管理制度、物資管理、成本控制等相關制度和方法,讓他們熟悉護理質量控制的各個環節及標準,學習統籌排班及與護士交流溝通的方法和技巧。使研究生參與進本科(或專科)生帶教過程,為研究生安排4~8課時理論課授課時間,鍛煉研究生教學能力。在第六周末對研究生進行測試和評價。

1.2.3評價方法 各科室實習結束當天對研究生進行綜合考核,90分以上為優,80~89分評定為良,60~79分則為中,60分以下為差;出科前2~3d向研究生發放對臨床導師滿意度調查表。出科前,對護理研究生進行該專科常用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對兩組得分進行比較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出科綜合考核成績分析

將兩組實習研究生出科成績進行整理分析,按優、良、中、差四等級分類匯總(見表1),采用統計學分析,故可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效果不同,即實驗組教學效果優于對照組(P=0.032

2.2技能操作能力比較

如表2所示,由兩組實習研究生技能操作考核結果可知,實驗組教學方案在技能操作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3

2.3實習生滿意度比較

調查兩組實習生對其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采用進行統計學分析(見表3),可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其教學方法的滿意度不同,即實驗組研究生對其帶教方案滿意度高(P=0.023

3討論

3.1護理研究生專科理論知識的培養

護理研究生經歷本科或專科階段的學習,具有較為扎實的護理學理論知識基礎,但往往欠缺應用性知識,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不容忽視。因此,研究生臨床實習應當是把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內容緊密結合的過程。在臨床導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按照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準確、及時、有效護理措施的能力,熟練掌握本專科護理操作技術及中醫護理操作,具有整體護理和辯證施護的中醫護理觀念。

3.2護理研究生臨床護理操作技能的培養

在護理基礎技能方面采取自學輔導式的教學模式,即學生課下自行學習相關護理操作之后進行操作演示,在演示過程中發現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有臨床導師進行點評并指出不足后學生進行練習;對于專科領域護理操作技能及中醫特色護理操作,我們則采用精講點撥教學,學生在學習操作前了解相關知識,在觀摩臨床導師為患者進行過該項護理操作后,學生醫院護理操作實驗室進行回示,臨床導師評估合格后該實習研究生可對患者進行此項護理操作。通過臨床實習強化、規范研究生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3.3護理研究生管理能力的培養

護理管理需要擁有思想、有能力、有素質的人才,護理研究生將是護理行業的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來源,責無旁貸的承擔起了培養高素質護理管理人才的任務。安排護理研究生在護理部進行實習,參與全院的護理管理,參加業務行政大查房,熟悉了解宏觀管理中人力資源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護理質量指標體系、病歷質控、績效考核、目標責任等內容;同時還應安排在每個科室實習時跟隨護士長參加科室具體工作的管理,了解人員排班、物資管理等,讓他們知曉醫院護理質量控制的各個環節及標準,培養研究生以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善于發現醫院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意見。

3.4規范各種護理文書書寫及記錄

正確掌握各種護理文書書寫、護理病歷書寫是臨床實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學習內容,護理文書及護理病歷書寫可以使護理研究生掌握主要護理文件書寫格式和規范,培養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其護理文書書寫質量。

3.5護理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培養

為培養護理研究生教學能力,研究生每輪轉到一個科室,要按計劃舉行面向本科生、大專生的理論知識講座(4~8課時);承擔科室部分基礎及專科護理技能的教授任務和科室的小講座、教學查房并參加護理部組織的全院實習本科生的大講座等。研究生授課期間臨床導師旁聽,課下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使研究生在本科生、大專生帶教及科室講座過程中的到鍛煉,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在各專科實習最后1周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結合本專科中醫特色護理進行授課展示,授課后由臨床導師及護士長從授課內容、課件、授課儀態等方面進行點評。

3.6護理科研能力的培養

我們在護理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培養過程中,其科研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不能懈怠。要求學生每月至少聽取一次學術報告,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科研意識。鼓勵研究生跟隨導師外出參加學術交流會議,聽取國內外先進的護理科研理念、研究方法以及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在與外界交流中不斷提高自身科研內涵。

3.7綜合能力的培養

我們應加強護理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自身素質及影響力。護理綜合能力包括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樹立高度責任感,注重護理禮儀,熟悉承上啟下溝通原則、技巧、方法及應對能力;掌握計算機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等,可通過要求護理研究生用雙語進行床旁交接班,鍛煉學生運用專業外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

大專生實習方案范文5

[關鍵詞]護生;專門用途英語;學習需求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62(2010)06-0636-03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方面,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醫學專業知識博大精深、醫學領域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衛生工作者的國際交流也日趨頻繁,這些發展和變化要求護生在掌握通用英語的同時也應具有扎實的ESP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本研究旨在發現不同層次護生EPS學習需求的特點,探討適合高校護生英語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案和培養模式,提高護生職業英語技能的競爭力水平。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取樣法,于2009年5月選取中國醫科大學護理專業2007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經高考以第一批次本科分數線錄取入的五年制護理本科生60人(一本組),以第三批次本科分數線錄取的五年制護理本科生62人(三本組),以大專分數線錄取入的三年制護理大專生61人(大專組)。在這一階段,受試對象處于大學二年級第2學期,大學英語基礎階段的學習已接近尾聲。調查對象中男生3人,女生180人,年齡20~23歲,平均(20.95±0.72)歲。

1.2 研究工具

使用專業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12個條目,從學生對英語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及未來英語學習期望的角度展開調查,以Likert 5點評分方式計分,分別賦值1~5分。本次研究中問卷Cronbach's a為0.81。

1.3 調查方法

作者于課間在教室集中發放問卷,由被試者自填量表,統一指導語,均采用不記名方式,試卷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86份,回收有效問卷18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8.39%。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F檢驗。

2. 結果

2.1 不同層次護生ESP量表評分比較見表1。

3. 討論

3.1 不同層次護生對ESP學習需求特點

問題1是調查學生對外語能力在其日后職業生涯中作用的評價,中立值為3分,3個層次的護生對該項的評分均高于此分,可見護生對外語重要性的認可度較高。但一批本科護生對該項的認同程度顯著低于大專生。這可能是由于相比于大專生,本科護生普遍存在專業思想不穩定的現象,對護理專業的科學性認同度不高。上述心理反映是多種社會因素造成的。但是人們對事物的態度是在后天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體驗逐漸形成或改變的。可見,通過合理教育干預是可以提升護生對護理專業科學性的認同程度的,護理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把自身對護理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學科建設的執著追求熱情傳遞給學生,發揮榜樣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具有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期望值很大,對個人發展的重視程度也較高的心理行為特點,可以從承擔專業發展的責任角度出發鼓勵學生并開展心理疏導工作,使學生將迷茫苦悶的消極情緒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和學科建設的積極性。問題2是調查學生對自己英語水平的評價情況,3個層次的護生對自身英語水平的評價均低于3分,且大專護生對自身英語的滿意度最低。問題3是對大學二年級結束后繼續學習外語課程意愿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具有強烈的外語學習意愿。現在醫學院校在學生一、二年級大多只開設通用英語課程,針對ESP的集中教學較少。二年級階段的護生已掌握一定的醫、護基礎知識,公共英語的學習已達到一定的水平,對ESP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這一時期萌發對ESP強烈的學習愿望。問題4是“你是否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專業外語課,如醫學英語?”,全體護生對該項的認同度很高。從上述3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護生具有廣闊的英語學習需求空間,希望在校期間加強對通用英語和護理專業ESP的學習。護理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大學二年級之后護生ESP學習的高積極性,從進一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滿足學生實際工作需求的角度出發組織護理專業ESP教學。問題5~12,是調查學生對外語學習的內容及方法的看法。護生對聽說、閱讀、寫作、翻譯等技能都很重視,特別是對聽說的認同度更高。這與Lepetit等。對美國Clemson University醫療專業學生的調查結果相似,該調查對象也認為應該把外語學習的重點放在口語上。可見護生更多地將對護理專業ESP的學習目的定位在工作的需要上,強調學習的實用性。ESP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課程設置必須滿足學習者的特別需求。在學生的高學習興趣支撐下,教育工作者將護理專業ESP的教學組織更貼近于I臨床護理工作的應用,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2 護理專業ESP教學的策略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見,護理專業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尤其是ESP的學習需求強烈,而醫學院普遍采用的是統編的公共英語教材,護理專業的針對性不強。護理教師在課堂大多上只介紹必要的專業術語,難以實現護理ESP的系統教學要求。護理ESP的教學具有廣闊的需求空間,但又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醫學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外語學習只有同其他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成為汲取其他知識的一種工具,學習者的積極性才能得以保持下去。ESP教學是和學生職業生涯密切相關的英語教學,使其教學與醫學理論及實踐課程同步化,實現將護理ESP的學習學為所用,便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信心,促進學習投人。ESP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工作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在教學中應注重提高實用英語交際的能力。ESP教材編排是護理專業ESP教學的關鍵。通過本次調查可知,學生聽說方面的投入不夠,這也是其ESP知識技能構成的弱點,教學時應盡量多設計語言場景,提供鍛煉英語聽說的機會。

ESP教學將成為21世紀英語教學的主流。通過本次調查亦看出護生都具有強烈的ESP學習愿望,并具有針對未來工作的英語方面聽說需求。在護理ESP的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做好規劃和調整,以適應護理專業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8-59.

[2]陳朝暉,姜瑾,對醫學專業大學生ESP學習需求調查及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103-106.

[3]史娟,韓繼明,楊瑞,等,119名護理本科生專業選擇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9,23(7A):1730.

[4]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36-150.

[5]臧爽,本科實習護生工作價值觀的調查[J],現代醫學,2010,38(4):355-357.

[6]LEPETIT D,CICHOCKl W,Teaehing languages to future health professionals:a needs assessment stud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2,86(3):384-396.

大專生實習方案范文6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同期到我科實習的護理大專生80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人,實習時間4周。均由五年以上護士或護師以上老師帶教,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帶教方法,即入科介紹掌握重點,出科前考試,其余時間隨機教學。觀察組按臨床教學路徑方式進行帶教,按照實綱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我中心的特點,由護士長組織帶教組長編制神經外科臨床教學路徑表(具體內容見表1),帶教老師嚴格按照臨床帶教路徑表的要求進行帶教。①制訂出符合神經外科實習的帶教計劃并嚴格執行。②每月召開評教評學會1次,討論實習護士在實習期間帶教方案的優、缺點及安全隱患,并加以整改,帶教老師評價所帶實習護士的優缺點,同時實習護士對帶教老師提出意見,主要是針對一些帶教方法不合理方面。③每月組織護理教學查房1次,對每批入科的實習同學在入科時都會強調,在月底實習結束的最后1周,由本組實習護士針對在科室所學到的知識的其中1~2個案例組織1次護理教學查房。

1.3評定標準

理論、操作考核評分標準:優≥90分,合格≥75分,不合格<75分。綜合素質能力評定標準:①優:能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業務能力強,正確應用護理程序,醫療文件書寫規范。②合格:基本能獨立解決護理問題,基本掌握護理程序的應用,醫療文書書寫較規范,護理計劃制定合理。③基本合格:獨立分析能力差,醫療術語應用不好,親和力差,護理措施執行不到位,尚需在臨床實踐中磨礪[2]。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生出科理論、操作考核成績及綜合素質能力比較見表2。

2.2兩組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比較見表3。

3討論

3.1可有效提高護理臨床帶教質量及帶教老師的專科理論水平神經外科患者病情普遍較重,護理工作繁忙,帶教老師沒有足夠的精力,且部分帶教老師比較年輕,臨床經驗本身就不夠豐富,專科知識水平比較薄弱,同時臨床教學經歷不長,經驗不足,這些都制約著科室臨床護理帶教質量的提高。因此,在臨床上使用臨床路徑教學法,督促了帶教老師不斷學習專科知識,在帶教過程中能夠有重點、有目標地進行帶教,改變盲目帶教現象,有利于護生學習、掌握。實習目標明確,充分調動了帶教老師指導作用,增強帶教教師意識和責任感,有利于科室整體帶教水平提高。同時使用臨床路徑式帶教方法,選擇靈活的帶教方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揚長避短。臨床路徑還使帶教老師清楚知道何時講什么內容,在節省精力的同時避免了教學內容出現漏缺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久久精品男人影院 | 97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十欧美十日韩十国产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亚洲欧国产精品专区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人成一区 |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 日韩欧美天堂 |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 高清不卡一区 |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 亚洲自拍另类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视频久久 | 精品视频免费看 | 欧美精品日韩 |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 |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不卡 |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老牛 | 最新国产小视频在线播放 |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 免费看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欧美 |